剧照

名字之歌 剧照 NO.1名字之歌 剧照 NO.2名字之歌 剧照 NO.3名字之歌 剧照 NO.4名字之歌 剧照 NO.5名字之歌 剧照 NO.6名字之歌 剧照 NO.13名字之歌 剧照 NO.14名字之歌 剧照 NO.15名字之歌 剧照 NO.16名字之歌 剧照 NO.17名字之歌 剧照 NO.18名字之歌 剧照 NO.19名字之歌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4 12:51

详细剧情

  根据诺曼·莱布得勒支创作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二战时的伦敦,两个少年马丁和道维多尔成为生死之交。道维多尔是个从华沙流亡过来的小提琴手,寄居在马丁家。然而,就在道维多尔的小提琴独奏会的首演当晚,他却神秘地失踪了,这件事成了马丁几十年的心结。

 长篇影评

 1 ) 虽然他是一个音乐天才,但本性就是个人渣!

首先,两个男孩(男人)里道维多尔才是这个电影的真正男主角,马丁不过是为了向我们诉说道维多尔的故事而存在。

道维多尔是一个音乐天才,他的才华吸引了电影里他身边几乎所有的人:马丁的父亲,养育道维多尔十二年付出无数心血甚至最后在担心中抑郁而逝;马丁更是在道维多尔失踪后锲而不舍的寻找他的踪迹;海伦及另一个华沙出现的女人也都被道维多尔所吸引。然而这样一个小提琴天才,人们却没注意在天才的光芒底下,他的本性极度自私,无情。而由于他的极度自私,无情他也是极端不可靠的。首先,他可以背弃他自己的信仰,只不过是他觉得这件“外衣”让他 “太热”。虽然他去了波兰,探望了精神病院里他年轻时的朋友,也在他家人死亡的地点演奏了名字之歌。但他做完这些事以后就头也不回的离开,甚至丢下他在波兰结交的女友。因为他自私,无情,他觉得他不欠他们什么,他可以理所当然的丢下这一切离开。

由于他的自私,无情。他可以在演奏会前去沾惹自己最好朋友的女友海伦,占了便宜以后了就丢弃。这也是为什么海伦后来转变对道维多尔十分的厌恶。她知道这个道维多尔本性就是个人渣!

知道了他的本性,就不会奇怪他为什么会在三十五年前的演奏会消失,因为他不会为别人想。只有当他发现马丁的父亲为他破产,甚至丧失生命,他才决定回到伦敦演出这最后的演奏会。然后他再度心安理得的消失,因为他觉得他再也不欠马丁什么了。

电影还是很成功的叙述了这个故事,两个多小时里一直紧紧抓住观众的心。

 2 ) 不伦不类,寻找白眼狼被绿故事。

1星,大回忆家用几十年不辞万里辛苦追寻儿时白眼狼同伴的故事。遭到了妻子的反对,朋友们的不理解,还有陌生人的冷眼,最后终于如愿,对白眼狼进行骑脸毒打,还有良心拷问,但忘恩负义男用宗教、战争反思几分钟成功化解主角怨气,主角以为帮了白眼狼一把,结果是人家并不领情,还知道了自己被绿了。。影片节奏拖沓,进程缓慢,导演刻意用哀伤、沉重的氛围来衬托战争创伤和失去家人的悲痛。还用音乐来营造哀思,各种元素和拖沓的节奏融合在一起,使影片不伦不类观感极差。

 3 ) 名字之歌

可能创作者回避那种宏伟叙事,故事中许多部分是在对白里一笔带过,甚至都没有镜头——录音的作品何时制作?又是怎样广为传播成为人们口中的神之乐章?成长过程中小提琴的训练几乎没怎么交代好像就是靠自己在琢磨,回到波兰的几个月也是浓缩在女友的几段回忆中,消失的那晚他去了马丁女友那里,只能带着片尾的答案在片头通过女友惊慌的神色找到一点痕迹。这样的布局会不会是对天才隐匿的内心世界的一种效仿,一种致敬。

 4 ) 只有他消失了,才会被更清晰地记住

以为会是又一段传奇的故事,却是一段哀歌。

可能创作者回避那种宏伟叙事,故事中许多部分是在对白里一笔带过,甚至都没有镜头——录音的作品何时制作?又是怎样广为传播成为人们口中的神之乐章?成长过程中小提琴的训练几乎没怎么交代好像就是靠自己在琢磨,回到波兰的几个月也是浓缩在女友的几段回忆中,消失的那晚他去了马丁女友那里,只能带着片尾的答案在片头通过女友惊慌的神色找到一点痕迹。这样的布局会不会是对天才隐匿的内心世界的一种效仿,一种致敬。

全片都布满了对精英的尊重对天才的赞颂,连充满失望和悲愤的情绪也是在为这位天才的独特进行雕琢。这里有一个很大地冲突,就是如何对待天才?片中人们的理解也是我们大多数人的理解,天才应该有着美好的前程,他们理应被更多的人所知被奉为更高级的存在,但是故事的主旨却强调另外一边——天才需要回到人群中去,为那些无名之辈发声,我觉得这已经是英雄特征了,甘愿脱下华丽的外衣走入平凡命运的磨难中,历经颠沛并坚持下来,将自己独有的才华作用在群体的精神重建,名字之歌是记录是历史,也是启示是未来。

他是天才,但主人公马丁和他的成长让我们看到天才同时也有凡人的一面,生活和烦恼多是世俗的,战争中与亲人相隔给他的成长中带来了虚无放纵,小偷小摸里能看到这种无所谓无所畏,成年礼前讨论着粗俗的性别观,争强好胜自以为是,能够解释他与众不同除了出众的音乐演绎也许就是自负的姿态从表情言语变成了行为,变成了突然消失和永远消失。对宗教的疑惑我理解是一种无助,真正能走入他内心的只有马丁,面对天才马丁只有一种态度,就是尊重,特别在意他,接受他身上的许多的好的不好的东西,一方面是音乐世家的熏陶教育,另一方面是对天赐才华的怜惜,这也是整个“寻找”过程的动机,找到dol之后的马丁所想的依然是音乐会,依然是面对父亲的自责,依然是“他到底来不来?”,直到片尾留下的信中才给出了所有的解释,解释这位天才的忧愁苦闷。

是不是面对天才的时候就能化解一些分歧?片尾的提琴表演由对挚友、对同行、对同胞、对观众几个片段组合成,天才并没有将自己打开传播出去,而是反过来将人群的名字和命运带到自己身上来,全片都没有看到dol被广为流传,只看到他消失了他又消失了,只有他消失了,才会被更清晰地记住,背后的记忆与之相关的精神雕塑才足够深刻地矗立在历史中。

 5 ) 天才之眼

有关艺术、音乐、战争和伤痛的电影,两个小演员非常的出彩,佩服导演怎么找到的那么贴合角色同时又会拉琴、弹琴的小演员

老年哥俩也非常出彩,小马在车里狠揍小多两下,之后一个鼻子破了一个手痛,哥俩有一阵子都是一只在暗处的眼睛亮晶晶的反光,饱含热泪又没有流出,比抱头痛哭还要让人感动

相比之下青年时期的哥俩就...

看到老年海伦对小马寻找小多的讥讽和青年时期海伦出场对小多的不屑就开始自主剧透了,哼哼,这是来送菜了,果不其然,感谢导演没有明线,就喜欢他们哥俩一起的样子,我可是真的够直的

小多对自己身边的人残忍么?对小马,小马的家人,海伦,安娜,以至于废墟中失去生命的无名女人,毫无疑问是残忍的,但当了解他之后的一生和他为小马和小马父亲演奏名字之歌后飘然离去,所有爱他的人应该也都能原谅他吧

这世间就是有人天纵英才,情感和行事注定和我等庸常之辈不同,恰似老曹说的秉正邪两气而生者“置于万万人之中,其聪明灵秀之气,则在万万人之上。其乖僻邪谬不近人情之态,又在万万人之下。”

如何对待天才,天才身边的人通常有三个不同选择,一是羡慕嫉妒恨,不惜一切代价打压毁灭,凭什么我一生孜孜以求的才华,你轻轻松松自然便拥有,这种人其实也并不很多,我一时间竟然一个也想不出了,原来大部分人都还是爱才惜才的吧

一是无条件崇拜,无怨无悔奉献一生,月亮与六便士的布兰奇和阿塔,小马一家、安娜包括海伦

再有就是和我等凡人一样,敬而远之,遥望欣赏总可以吧,盘点自己的人生,得遇过几个不出世的天才?自己有资格与天才同行一段不长不短的人生么?

哎,好像还真没有,鸡贼如我,就算遇到天才,为求自保,应该会躲的远远的吧。

还是忍不住想象,如果余生有幸碰到真正的天才,不管自己敢不敢一亲芳泽,不去辣手摧花的觉悟还是有的,就这点可以保证了。

 6 ) 用吟唱去记住

「名字之歌」(The Song of Name)。一个延续了35年寻找的故事。

不知道电影内容,所以当发现剧情与音乐有关,是惊喜。再等到Martin出现,又是小惊喜,是「海上钢琴师」的1900蒂姆·罗斯(Tim Roth)饰演。演对手戏的是克里夫·欧文(Clive Owen)。

电影的背景是二战,更确切地说,是以波兰大屠杀为背景。从音乐的角度讲述犹太人的命运。名字之歌,是指犹太人把逝者名字串成歌吟唱下去,让生者不会遗忘。名字之歌是逝者之歌。

我更喜欢电影的回忆部分。Martin和Dovidl初初相识。两个男孩在弥漫着音乐的温情、弥漫着友情的纯真里一起长大。所有的相遇都是有原因的,Martin和Dovidl也是。电影的配乐更多是以小提琴为主,合着迷蒙的怀旧摄影,铺设出一个有些悬念、锥心之痛的故事。

我理解Martin35年对Dovidl不放弃的寻找,因为,其间有对自己父亲的情感,当然更是因为Dovidl带给他生命的烈度和热度。「我不愿错过那生活,一分一秒也不愿。Dovidl带来和揭开的是情感的烈度。他向我展现,激情能避免无趣的生活。自然迸发的音乐,就连世俗之人也能升华、动容。我无法抹去那个想法,也不愿抹去。它是我存在的理由。」

电影最后,Dovidl留下珍贵的小提琴和一封信后,再次消失在Martin的生命里。彻夜难眠的Martin坐在桌前,读起名字之歌……

 短评

年轻演员越来越强大了。小提琴的声音有些忧郁

6分钟前
  • kiki204629
  • 还行

告诉我们放人鸽子会被人打(不是。题材的深度,电影没能很好地呈现出来。(此外我觉得唯一被短评区称赞的斗琴其实也不怎么样啊。

7分钟前
  • 渐渐融化的飘雪
  • 还行

3.5 接受度很高,但看完就看完了的电影。

11分钟前
  • Karo
  • 还行

想不到Tim Roth多年以后又演了一个1900似的传奇人物故事,只不过这一次他是那个观察和叙述的人。

15分钟前
  • 外出偷狗
  • 还行

从音乐的角度讲述犹太人命运的。犹太人通过各种方式,讲述他们各式各样的故事,二战的历史,离开了犹太这个话题,似乎就无法叙述。他们只是苦难的一部分,而非全部。当然他们的苦难颇为深重。

20分钟前
  • 优游卒岁
  • 还行

接近满分,几乎满分了

21分钟前
  • -
  • 推荐

RELIGION IS A CALL. 虽迟但到。

26分钟前
  • sanyo
  • 推荐

我背弃了他,他却没有放弃我,为此我许下诺言……音乐会对我已经不重要了……

30分钟前
  • AS SAS Sin
  • 推荐

战争之于人们而言 就算过去再多年再提起时 依然令人唏嘘 热泪一首“无名”之歌 却记录着万千逝者音乐终时 希望有人能记起 曾有一份苦痛 牵扯在无数流离、失去亲人的人心里他已经不是他个人 他没有艺术 音乐 追求他只求岁月静流 默默老去 好像个普通人

33分钟前
  • 光咻咻xiu
  • 还行

遇害者纪念歌

34分钟前
  • Die Katze
  • 推荐

无法与自我和解,才将自我、艺术家的自我拱手让出的吧。

37分钟前
  • 瞬·徐爽
  • 推荐

即便两个人员的都不出戏,但我仍然觉得 CO 和 TR 的角色反了,大概是小老头儿懒得学一门新乐器吧。名字之歌是逝者之歌,让我想到了《寻梦环游记》,遗忘是背叛的开始,今天看这个片真令人唏嘘

41分钟前
  • The 星星
  • 还行

一首需要唱五天,歌词是遭屠杀犹太死难者名字的歌。为了这首歌和小提琴,我愿意打4星。

44分钟前
  • DJ
  • 推荐

其实抛开战争的背景,Dovidl的出现给Martin人生带来的,伴随在天才的音乐中的,对于Martin来说是值得用一生去追回的珍宝。“我不愿错过那生活,一分一秒也不愿。戴维多带来和揭开的是情感的烈度。他向我展现,激情能避免无趣的生活,我也可以居于地球的中心——只要有星光的照耀。自然迸发的音乐,就连世俗之人也能升华、动容。我无法抹去那个想法,也不愿抹去。它是我存在的理由:空虚的年华里,我坚守;成功的岁月里,我重拾。”

45分钟前
  • 荆棘
  • 推荐

波兰大屠杀衍生出来的故事,只有把逝者名字串成歌,生者才不会遗忘。减星的原因是男主太白眼狼了,少年时代的友情和12年养育之恩啊,真的是说丢就丢了…

49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还行

满分

54分钟前
  • rockdreaming
  • 力荐

4-影片复古感强烈,有些东西不会随着时间消逝,有这样的存在真好。

59分钟前
  • 不羁的風
  • 推荐

小演员演得挺好,儿时友情这一部分铺垫到位,但是剧本有点get不到,且不说Martin执迷不悟找兄弟的动机没有代入感,从大雨天彩排后进入犹太教堂开始剧情转折,男主重新信奉犹太教、主题里的song of names应该多花点笔墨展开讲的,但是呈现效果略突兀,大胡子和Martin在车里的对话也是草草解决。最后就像拍mv一样展现了几个在不同场景拉琴的片段,但此刻再想引起共鸣已经有点晚了,匆匆结束。

1小时前
  • 樂樂樂
  • 还行

2020.11.28很工整的电影,节奏舒缓,那“名字之歌”真是让你的心为之颤抖的悲伤。

1小时前
  • 小悬子
  • 推荐

犹太人纪念大屠杀谱写名字之歌的事,是真的吗

1小时前
  • 邻舍的老花猫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