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FF25th# 算是作为首批观众看了这部电影。怎么说呢?就一看就知道导演要拍什么故事,如果一部电影,能让观众知道大部分会出现什么样的台词和剧情,那就是失败的。还是我之前看目前国内电影的通病,讲不好故事。有些东西交代的不清楚,男主之一的腿说断就断,说好就好,好了之后又立马直接上场打比赛(据旁白说做过康复训练两年,但未有任何的片段展示)。因为时间的跨度实在是太大了,所以在看本片的时候常常会出戏。比较喜欢的点是没有很煽情(即便如此身边其他观众也有哭的,不是很能理解),中规中矩,这样保守的表现最后的结果就是不会出错,不会出彩。我猜测最后一段电影的高潮部分,应该拍摄了不少,但是最后五个回合的对局只剪出来两个回合,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要控制电影时长所以牺牲掉的。这样的做法就是最后的高潮部分烘托的很不到位,没有表现出男主所遇到的绝境(甚至在电影的前两个小时因为角色太多,根本没有突出他和另外一个男主的主角感),只是像其它俗套的国产电影一样,跑马灯式回忆,然后一咬牙一跺脚,用剧中的格斗解说的台词就是“奇迹”般的挣脱了束缚,然后冲着巴西柔术金腰带一顿拳打脚踢赢得了比赛。整个过程都很“奇迹”,导演在这上面的处理实在是太过草率了。还有就是史彭元实在是太瘦了,完全比不上对手,这样般奇迹的对决 想必在现实是很难遇到的。
映后见面环节,戏份较少的男主姐姐也登场,猜测应该是演了不少,但戏份都被剪掉了。但是这个姐姐角色确实没有什么起伏,角色的几次出现都是为剧情铺垫,没有自己的心理活动。演员说角色的时间跨度很大,对于眼神上会有差别,观影时由于戏份比较少,确实有特意关注,无论是第一次卧床见面,还是之后去看弟弟的比赛,眼神除了多些光亮(怀疑是灯光打的)之外,很难见到别的东西。只能说演员还需努力,也去看了看她的作品,几乎没有水花,加油吧。比较喜欢王宝强导演在最后还希望听观众的反馈,但可惜没有这个环节,只是合影留念就离开了。
总的来说,我很喜欢王宝强导演的态度,对于自己拍的不好的作品就会虚心接受,这是中国其他青年导演所不具备的态度和心态,希望其他导演好好学学这种态度,当然,讲故事的能力和剧本创作就别学了。
6.0/10.0
这部电影讲述由真实事件改编的凉山事件,在大数据时代,碎片化的短视频已经成为了在一定程度上新闻的,人们获取信息的必要来源和手段,所以舆论的把控在这个时代显得尤为重要。
很遗憾的是人们有时并不关心事情的真相,猎奇心窥探欲在这个时代成为资本和媒体的牟利获取关注度的由头,他们断章取义,只言片语就可能毁掉一个人或者一群人的人生,而网络的记忆是有限的,“沉默的螺旋”会让恶意如排山倒海般袭来。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怎么样才能在剧情与主题之间达到一个平衡,我想这是拍过《大闹天竺》的导演王宝强需要思考的,是着重描写大山的孩子从困境中走出,如山般的恶意中伤压垮了恩波教练,灵魂间的相互碰撞,于绝境中看见曙光,抓住那伸向他们的善意,还是平铺直叙,如纪录片吧,朴实而又震撼人心?。剧情如何反转,小人物的内心阐述,社会的背景变化,如何升华主题?
同样讲述现实困境的《摔跤吧爸爸》获得高评分高票房的关键,就在于主题的升华。就只在父女之间的情感矛盾这一主线背后才是社会环境的挤压,女性的现实困境,国家的荣誉,如同一幅画卷缓缓展开。那么当一团线乱作一团,就要找好一个切入点,从一根好线头扯起。凉山的孩子们跟恩波教练的情感到底是怎样的?社会的舆论最终是如何一边倒的?现实中那么多孩子的困境也需要帮助,那么,《八角笼中》是不是也在某一方面应该体现这部影片所具有的社会责任?
弗拉哈迪曾说,一部作品只有具有永恒价值,才能超越国家,民族,成为人类文明共通的,好的文艺作品。既要展现带动情节向前走的故事主线和复线,也要展现现实生活中随机性的鸡毛蒜皮的小事,这种真实性要赋予在片中的人物行为上。
松弛有度,波荡起伏,笑中带泪,喜极而泣,共情才能超越你我,让这部片子达到《摔跤吧爸爸》的高度。
这部电影改编于真实事件,并且恩波格斗经过这些风波后,正式被官方接纳,甚至从恩波格斗学校里招收学员参军,恩波格斗还有许多坚持下来的在国际赛事崭露头角……
(7.10电影上映了,补充点过去不能说的,从恩波走出来的民兵,打印部队,雪獒抗击打队,各位有兴趣的话自己搜索了解下) 而这些人故意恶意给1星的,到底是非要把八角笼中拉下马,他们才满意吗?? 感觉他们不是为了看电影演什么,只是为了喷而喷?? 不要拿摔跤吧爸爸来做对比!#强烈推荐#电影《八角笼中》,不管王宝强这部电影拍的好与賴,请各位朋友们不但自己要去看,也要想办法推荐更多的人去看,去了解这部电影背后的真实故事: 恩波格斗一家慈善公益格斗训练学校,带着一群大凉山穷苦孩子们训练格斗术发生的一系列事,曾经被质疑过,但在中国武术格斗俱乐部,一直是顶尖的存在…现在国际赛事中的中国冠军有许多都是恩波出来的。 本人当年跟王宝强一起在北京电影制片厂门口等过拍戏工作,睡过树杈上, 也睡过路边的下水管道里,为了省钱,一天两块钱吃馒头,喝水就在旁边的公共厕所用捡到的矿泉水瓶接水喝。我因为跟他短暂的相处过一段时间,我们一样都是农村出身,我很明白王宝强一步步的努力有多艰难,这部片子如果超过6分就算赢了,如果7分以上就是非常棒了。 本来我自己是准备给3星半的,按照导演功底来说,宝强想要表达的东西太多了,而剧本里表现出来的(成才与许三多式的冲突很明显),所以看起来不那么顺溜,但是对于一个新晋导演来说,努力的学习和控场,已经算及格了……电影的内涵不是纪录片,电影的内涵在于讲故事的时候,让你不时回忆起来咂摸着滋味,也半知半解的听懂看懂了,电影通过艺术加工表达出来的故事内涵。电影里的某个片段、角色的某个眼神、甚至某句对白、某段音乐在你脑海里烙印下,那如同冬日雪地里泥泞的车辙,那这部电影对于你买票进电影院来说就值得三星半了……总比最近那些所谓的欧美大片,故事都讲不明白,全靠华丽的特写、特技堆砌强太多了吧。 因为这么多恶意踩评,我就给了5颗星……这部电影真正的评分(不加感情因素应该在6.8左右)如果真的超了7颗星,那就是大获全胜。宝强的人缘虽好,但做事方式虽然被有些人诟病,这种恰好的小聪明,却是来自农村的求生之道之一……电影里表现出来小聪明恰恰就是这个时代,电影里不敢真实面对的真实人生。 我比起他,我小宝强两岁,也是农村里出来的,我没有坚持自己的电影梦,我经常吹嘘是因为我长的比他帅,导致如果当演员戏路太窄。后来他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走到了电影殿堂的巅峰,我才发现还是自己不够执着不够努力的去热爱……我当年从北影门口回老家自学高中参加成人高考,又回到北京上大学毕业工作,然后骑摩托去环游中国(以为骑摩托车旅行就能变英雄),回来后依旧住的北影制片厂哪里的地下室,我还继续偷偷没事往北影大学里跑,还捡了一堆正版的电影DVD……后来跟着公益组织骑摩托环游中国做慈善公益,遇到了来自台湾省的祖籍山东青岛身高181的大个子姑娘,为了祖国的统一事业我就义无反顾的奉献了自己,我告诉老婆如果等家庭负担不重的话,我还会继续追电影梦…… 但是我想想,要照顾两个孩子,还有年迈的农村父母,我还是踏踏实实当个上班族吧……
我不奢求王宝强能看到我一直努力,在帮他推这部电影,只是单纯的觉得他经历的那些事,他很认真了,他就不能输,加油!!! ———————————————————————————————————————— 6.27更新:好家伙!王宝强你人还怪好嘞! 整个娱乐圈出动都来给王宝强捧场了,甚至跨行业跨界的都来了,连莫言老爷子也进场支持了,我这微不足道的支持看起来有点那么多余了……我还改回四颗星吧
大家好,我是演员史彭元。电影《八角笼中》上映了,这段时间跟随八角大家庭一起在全国各个城市路演,感受到观众们的热情。每一站路演,每一场见面会,都是大家对电影的支持。除了感激外,触动很多。还有一个月我就18岁了,对于一名新人演员来说,这部电影无疑成为了我人生一个重要的节点。从最开始的懵懂到现在逐渐有了更坚定的信念,但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八角笼”,我也在不断的寻找那个出口。
当收到剧组的正式邀约时我非常的激动和兴奋,我从小就看宝强导演的戏,不管是《Hello!树先生》还是《一个人的武林》我都反复看过很多遍。还有就是我一直都热爱散打拳击,综合因素使我对剧组生活十分期待。但当我为了角色开始训练的时候才发现热爱与痛苦并存,一切并不容易。高效减脂与力量训练,在那个时间段成为我要迅速解决的难题。一开始我还有点小自信,自以为觉得有点底子,应该问题不大。但真正开始训练之后,我发现差距是巨大的……
第一阶段体能训练和技术训练是叠加着来,配合体能训练塑形必须吃减脂餐,每天只敢吃两顿,每顿也是少量。因为影片中苏木主攻地面技术,所以针对技术训练要求拳击和地面同步进行,每天四个小时的训练,两个小时是拳击,两小时是地面训练:从空击到动作定型到实战,这需要我抛开一切浮躁,耐住性子去一点点学习,保证精准。
第二阶段转战场馆,就开始进入到与教练们的实战阶段,当时成都炎热的夏天,心和身体一起煎熬着。每天至少4个小时先固定练习一系列基础动作,然后实战、实战、不断地实战,保证每一拳的速度和爆发力,目的是为了在拍摄过程中能够更加真实。不止是我,永胜哥也一样,甚至有时候我觉得累到想要放弃的时候,看到他还在继续挥拳,每一拳都像狠狠击打在我的心脏上,激起我的战斗欲,这段共同的经历让我们戏里戏外的默契像一根隐形的线连接彼此。
其实我一直很担心身材问题,离专业格斗运动员的要求有很大差距,但也只能逼自己拼尽全力去控制饮食、提高训练强度。有时候晚上12点收工后,我就再练到凌晨2点,第二天起来继续拍摄,在没有戏的时候也泡在馆里。能想到的方法基本上都尝试了:登山、跑步机、腹肌撕裂、椭圆仪、跳绳、暴汗服,结果是脂肪和肌肉一起掉,肌肉线条没达到理想状态,直到拍摄最后一场戏时,依然对自己不够满意。
影片中最后一场戏,因为宝强导演力求真实,所以拍摄时基本上就实打实来。最开始得知我的对手演员是一位来自巴西的专业综合格斗运动员时,一方面我很担忧自己的能力是否完全支撑的下来;一方面也和很多观众网友一样存在困惑,感觉苏木和对手的体型差很多,正常生活中,两个人应该不是一个量级,打不到一起去,为什么会在片中这样安排?
直到我经历完这段拍摄,看到最后影片呈现出来的时候,完全能理解到苏木这个角色:他的人生,为了自己,为了一路走来的教练和兄弟们,最终靠信念以弱胜强,为他们的人生打出了色彩。人生的“八角笼”不只是那场格斗擂台,更是存在于每个人心中,生活也许会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到后来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我们强壮的地方,战胜它!
幸福的是,我身处在八角这个大家庭中收获颇多,在现场能感受到宝强导演对青年演员的耐心以及关切,也被宝强导演在现场对待电影认真严肃的精神所打动;永胜哥像哥哥一样,给予我充分的鼓励,我们并肩战斗;我的四川话多亏了迅哥的指导和帮忙,在现场高强度的工作中还幽默风趣的给我们加油鼓劲;祎曈姐戏里戏外都像姐姐一样关照我,给我温暖的鼓励。还有为我们保驾护航的幕后老师们:摄影指导罗攀老师、造型指导吴里璐老师、动作指导庄元章老师……从拍摄至今,大家一直为了同一个目标在奋斗着。
电影上映了,同时我也看到了很多观众的反馈,无论鼓励还是批评,我全部都接受,没有呈现完美状态,这是我非常大的遗憾,这些声音会转化成我继续努力的动力。感谢这段珍贵的经历,我和苏木共享了一段成长的时光,和自我“八角笼”的搏斗中,有战胜困难的欣喜,也有不那么满意的沮丧。幸运的是当时16岁的我和团队的哥哥姐姐在那段时光遇到了这个剧本,与苏木相识。
有时候我也会想到苏木,如果他的人生中有某一时刻是最想留住的,我想应该就是预选赛冠军的时候,那个时候所有人都在身边,无论走到多远,苏木也想带着这个大家庭去外面的世界看看。
最后,再次感谢《八角笼中》台前幕后所有工作人员为我付出心血,感谢所有观众的鼓励,无论之后我的人生中还会遇到多少“八角笼”,我都会带着这部戏、这个角色留给我的珍贵记忆,坚持下去,努力前行!
2022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
暨第3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在福建厦门举办
此次配套活动国产影展上
不少电影人都畅谈对新片
和对自己拍电影的感受~
01
王宝强携新片亮相
,时长01:36
日前
王宝强、史彭元、张祎曈
携新片《八角笼中》
亮相猫眼电影金鸡专场
项目推介会
《八角笼中》主要讲述主人公倾注心血,把当地无人照料的孤儿培养成真正的格斗运动员的故事。史彭元、张祎曈为王宝强准备了“Hello!树先生”礼物,代表孩子们在教练底下乘凉,教练保护孩子们,引导孩子们成长。王宝强也准备了风筝礼物给史彭元、张祎曈,希望他们在生活中,演艺事业中,以及戏里的角色,希望他们像风筝一样慢慢起飞。
王宝强
导演、主演
我在这里面的角色,其实是孩子们背靠的一棵大树,为他们遮风挡雨,无论发生多少困难,有这棵大树在,一定会付出自己全身所有的能量给予他们,让他们自己的未来会更有方向。
02
成龙来厦门推荐新电影
,时长01:06
日前
在阿里影业承办的
“不负热爱,岁末雅集”金鸡影展发布会上
公布了16部即将上映的新电影
成龙大哥也参加了新片《龙马精神》发布会
电影《龙马精神》讲述了生活落魄的武行老罗,和家人一起保护爱马“赤兔”的故事。成龙从影60年特别短片发布,成龙指出很多人说“龙虎武师”像天花板一样,那我就觉得把名字“特技演员”改回来,慢慢地,如果是称得上“龙虎武师的人”也就是一等一的“特技演员”。在活动现场他也谢谢所有帮过他的人,台前幕后所有的工作人员,成家班,包括他自己,包括所有全世界的观众,表示谢谢!
成龙
演员
《龙马精神》(演完戏)把马交给老板说:“请你好好对它。”老板一牵马,我眼泪哗哗流下来,我又转身一哭,所有女制片家,全部在哭。
03
崔睿来厦门推荐新电影
,时长00:15
电影《消失的她》由崔睿、刘翔共同执导,朱一龙、倪妮、文咏珊、杜江主演,影片讲述了一起围绕“她”的离奇案件。活动当天,《消失的她》发布了首张概念海报,充满悬疑色彩的氛围吊足了观众的好奇心。
04
饶晓志讲述《万里归途》拍摄艰辛
,时长01:40
由饶晓志执导,张译、王俊凯、殷桃领衔主演的电影《万里归途》正在热映中。日前,该片于金鸡影展举行特别活动,导演饶晓志现身映后交流活动,演员王俊凯也通过线上连线的方式和厦门观众见面。饶晓志提到第一次见王俊凯,觉得对方简单有趣。而王俊凯第一次见饶晓志导演的印象是,导演对于很多细节描述,画面都已经呈现出来,对于演员是一种很好的体验,觉得导演对于讲故事节奏方式非常对味非常喜欢。
饶晓志
导演
《万里归途》最难拍的是四分钟的长镜头,描述整个我们见到的要拯救的同胞的“众生相”,我们就要用一个镜头来介绍出来,除了调度精准。对表演的节奏要求也非常高。
想必不少人都在抖音上刷到过下面这个片段。
电影拍摄中,导演将孩子手里的馒头掰去一半,因为接下来的戏里只需要半个馒头。
另一个孩子眼看到嘴的馒头要飞了,不用导演动手,一口咬掉一半,说“我自己吃掉。”
在监视器后的王宝强,看到这一幕泪流满面。
以上幕后花絮出自于宝强最新执导的电影《八角笼中》,影片上映后开分7.6。
六年前,他因《大闹天竺》问鼎金扫帚奖,成为和《逐梦演艺圈》毕志飞齐名的烂片导演。
六年后,他秉承着“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携新作再登场。
不过这次,王宝强跳出喜剧舒适区,向现实主义题材进发,将一则真实事件改编成了电影。
不少看过点映场的观众将《八角笼中》评价为“王宝强翻身之作”,甚至用“突飞猛进”来形容王宝强的导演水平。
和曾经的《大闹天竺》一对比,这种评价让还未走进影院的观众对电影的兴趣更大了。
我就是被评价吸引的其中一位观众,今天趁热打铁,和大家聊聊看完的感受。
片片温馨提示:以下内容涉及到轻微剧透,介意的朋友们可以等看完电影,再在评论区一起讨论。
王宝强在电影中饰演的向腾辉曾经是个格斗选手,现在在好哥儿们王凤的沙石场工作。
为了解决沙石场发不出工资的问题,腾辉被迫和卖假保健品的无良商家合作。
合作模式就是腾辉找几个孩子假装格斗俱乐部成员,给保健品代言。
几个在山上劫道为生的孤儿因此被选中,岂料商家突然入狱,孩子们成了烫手山芋。
这些孩子都是孤儿,除了劫道,没有其他生存技能。
就算把孩子送回去他们也只能重操旧业,于是腾辉决定教孩子们格斗。
几年过去,腾辉的俱乐部蒸蒸日上,以马虎和苏木为代表的孩子们也在格斗界初显锋芒。
很多生活有困难的家庭也纷纷让孩子跟着腾辉学格斗。
没想到,孩子们小时候在酒吧打表演赛的视频却被传到了网上。
媒体和群众纷纷谴责腾辉虐待儿童,把孩子当工具,为自己牟利。
舆论迅速发酵,腾辉一时间被千夫所指,陷入舆论的漩涡……
电影虽然涉及格斗,但着重表现的不是格斗,而是事件。
本片的故事源自大凉山“格斗孤儿”事件。
王宝强这个角色的原型就是培养大凉山孤儿学习格斗的恩波。
2017年,某媒体发布了一个视频,视频中两个十几岁的孩子正在笼子里格斗。
视频一经发布,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训练孩子格斗的恩波教练也成了众矢之的,引来各家媒体纷纷上门采访。
一夜之间,以前无人问津的孤儿们,成了全社会重点关注的对象。
舆论的关注重点不是孩子们为什么在这里学习格斗,而是格斗过于暴力血腥,孩子们绝对是赚钱工具。
许多人都认为孩子们去学校上学,靠知识走出大山才符合常理。
然而这些孩子之中,有人父亲去世母亲改嫁;
有人母亲吸毒,交不起学费从小辍学。
恩波最先在阿坝州和政府一起组建的散打队,包吃住不收学费还教文化课,因此成了这些孩子最好的去处。
俱乐部的教练在采访中透露,视频中的孩子打的是表演赛,都是套好的招数没有危险。
并且表演赛没有收入,恩波格斗的主要收入来源于自己的生意、赞助以及成年选手的比赛奖金。
舆论发酵之后,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纷纷伸出援手。
在政府的干预下,学习格斗的孩子被强行带回。
大凉山的孩子重新回到贫困的环境中,只能靠自己再次寻找走出大山的机会。
其实原型事件中还有很多细节,比电影中更加残酷。
(恩波俱乐部的孩子被强制按手印带走)
从电影的表达方式和情节设置上,能够看出王宝强想要通过这个故事,触碰一些现实问题。
包括故事本身涉及的孤儿成长问题、教育问题、媒体的社会舆论引导;
也包括强迫选手吃违禁药、俱乐部不良竞争等格斗界的行业黑幕;
甚至包括对格斗比赛理事、私立学校校长、CJ俱乐部老板等自诩为社会上层人士的讽刺与抨击。
可从电影呈现效果看,想法很好,但不够完善。
在有限的电影时长中,加入过多的元素,不仅每个内容得不到充分表达,还会分散焦点。
元素堆砌过多,导致主线故事的表达力度被削弱,给观众一种浅尝辄止的感觉。
随着点映场次观众人数不断增多,弊端显露无疑,不同于“翻身之作”的评价也出现了。
还有不少观众从《八角笼中》窥见了《我不是药神》和《摔跤吧爸爸》的影子。
《八角笼中》借鉴了两部电影中的一些转场镜头和拍摄手法。
比如向腾辉去机场接机的飞机转场镜头,和《药神》中程勇去印度买药的飞机转场如出一辙。
向腾辉训练孩子们的画面,也很容易让观众联想到《摔爸》。
向腾辉去CJ俱乐部要合同,被一群人按倒在地,和程勇在小巷子里被警察按倒的动作、情绪一比,堪称复刻。
不过这种借鉴无可厚非,重点在向腾辉和程勇两个人物的对比上。
有些观点认为向腾辉这个人物过于扁平化,前后矛盾不够明显。
两个角色的成长线看似相同,实则有很大区别。
先说程勇,人物的起始人设是一个卖保健品的小贩。
他为了给父亲做手术才冒险卖药,赚钱是唯一的目的,人物这一阶段的心态和情感也相对简单。
直到真正接触白血病群体,又经历好友去世,程勇的心境逐渐发生了重大转变。
前期是为了赚钱才帮忙买药,后期就算赔钱也要继续帮病人买药,这一转变使人物前后对比更鲜明。
并且人物心境发生转折也有吕受益去世这个情节做标志,给了观众明确的提示。
从故事开始到结尾,观众可以看到程勇这个人物一直处于变化和成长中。
向腾辉虽然一开始找那些孩子也是为了帮沙石场赚钱,但他的转变来的非常之快。
无良商家入狱,向腾辉送孩子们回家,看到他们的家庭情况,决定教孩子们格斗。
人物被外部环境促成的对孩子们的情感转变,在此时已经定型。
之后向腾辉最明显的转变一直围绕着自身对于格斗的态度。
从不碰格斗到教孩子打表演赛,再到搞正规俱乐部参加比赛。
主角的转变虽然也有孩子们的外部原因,但大部分是因向腾辉自身的心理因素达成的。
而程勇的转变全程都是外部环境和人物内部心理共同催化的结果。
向腾辉始终站在“善”的立场,没有呈现人物多面性,使得形象单一。
不过从原型人物来看,其实也能理解。
原型人物因为舆论备受争议,争议的原因就是恩波让孩子学习格斗的最初目的。
如果导演前期将人物的缺点放大,很有可能圆不回来,不如遵循原型人物形象一善到底。
电影是一种艺术,不可能完全按照原型故事进行一比一复刻。
原型故事中的很多发人深省的细节在电影中无法呈现。
可选择的表现角度能够很大程度影响主题的呈现深度。
原型事件的中心人物是恩波教练,王宝强在剧本中也选择将向腾辉作为主角。
我们刚刚讨论过,这个人物前后期对立点不够明显导致人物不够丰满。
如果换个人物作为主角,或许能够更好的展现故事、呈现主题。
比如电影中的另外两个主要角色:苏木和马虎。
(少年苏木和马虎)
这两个人物的成长线相比于向腾辉来说更加明晰,前后的冲突性也更强。
尤其是马虎这个人物,从食不果腹靠劫道为生,到住进了能够遮风挡雨的屋子,过上了一日三餐的生活。
突然变好的生活令他惶恐不安,一直怀疑向腾辉在骗自己。
在之后的相处和训练中,他逐渐转变了的心态,甚至还出国比赛。
结果却因为表演赛视频风波,合同被转出,他再次尝到被人“抛弃”的滋味,最后重操旧业。
他的经历从侧面说明,在整个事件中受到最大影响的是那些孤儿。
(成年马虎)
其实电影中少年马虎的扮演者就叫做马虎。
他是北京一家少年棒球专业学校的学生。
这所学校集齐了全国各地的贫困少年,组成了一支特殊的棒球队。
这些少年有些是孤儿,有些是留守儿童,有些来自单亲家庭。
导演许慧晶关注到这个群体,将这些少年在棒球学校的经历拍成了纪录片电影《棒!少年》。
镜头对准了以马虎为代表的少年们,将他们的经历、成长和性格逐一展现。
观众们的情绪跟着电影中每个孩子的命运不断起伏,直到电影结束后仍然在关注这些孩子的现状。
个人认为,如果《八角笼中》将故事的主角换成孩子们或许对主题的呈现更加有利。
当然这是我站在观众角度,依照现在呈现的内容,开的一个脑洞,也并非完全否定导演根据现实情况做出的考量。
从演技、选角和题材上来说,这部电影称得上诚意十足。
王宝强在电影中叼着雪茄去酒吧的出场画面,有些唐仁的影子。
而宝强大多数时候的演技都算得上可圈可点,甚至被观众一度评价为继树先生之后最好的表演。
成年苏木和马虎,由史彭元和陈永胜分别出演,两个性格迥异的角色也被刻画得十分鲜活。
开头提过的吃馒头的那群小演员,其实并非专业演员,而是一群真正来自于大山深处的孩子。
结合王宝强个人的经历,他对这群孩子以及影片中的孤儿们的生活更能感同身受。
虽然这是王宝强第二次做导演,也能看得出很多不足之处。
但《八角笼中》也能算得上是一部及格的作品。
选择现实主义题材,选择表现这个极具争议性的事件,是他作为导演的一次勇敢尝试。
如果大家对演员和题材感兴趣,可以去电影院看看。
最后,朋友们别忘记点赞,关注!
看过电影的小伙伴有啥看法欢迎在评论区交流!
今天就到这里!
拜了个拜!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梅子
王宝强可能选错主角了…
我艹这海报一看就是黄海,希望宝强能有进步吧,题材很喜欢
感觉是取材于恩波的故事?正好让更多人了解综合格斗这项运动,这要是请宋亚东来客串或者演本人多好
不知道为啥,就是莫名有点想看。我好像也没太关注王宝强,但就是希望他能打个翻身仗(导演方面)
一个敢去领金扫帚奖的男人,我不信他的第二部作品会是烂片
之前略微了解过,这个题材蛮适合宝强,希望会是一次返璞归真的尝试
宝宝,《盲井》、《天下无贼》、《士兵突击》、《天注定》、《树先生》、《泰囧》、《唐人街探案》,在我心里,你是中国这一批最好的中生代男演员,期待你的新作,相信你的惊喜。
2022年拍摄
故事真的好看,只要不瞎拍我觉得都不会太。。。难看
题材很吸引人,相信王宝强能拍好
就题材比大闹天竺好多了,希望把这个事件拍完整点
好想看,感觉宝强能拍好
现在应该不至于再像大闹天竺那样了吧。
体育励志片?是逆袭还是骗局?
根据真实的凉山格斗孤儿事件改编!
海报就感觉很有意思
佳作不抱希望,看到进步就行。谨慎期待,宝强加油。
不要拿摔跤吧爸爸来做对比!#强烈推荐#电影《八角笼中》不管王宝强这部电影拍的好与賴,请各位朋友们不但自己要去看,也要想办法推荐更多的人去看,去了解这部电影背后的真实故事: 恩波格斗一家慈善公益的格斗训练学校,带着一群大凉山穷苦孩子们训练格斗术后故事,曾经被质疑过,但在中国武术格斗俱乐部,一直是顶尖的存在…
恩波格斗吗?先小小的期待一下。
看编剧,预计只是一部俗套的体育励志片。浪费好题材
狠狠期待了!還是對王寶強很抱有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