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好人

剧情片大陆2006

主演:赵涛  韩三明  王宏伟  李竹斌  项海渔  周林  马礼珍  兰周  李金生  潘建林  李永忠  陈凯  骆明望  陈容虎  江得平  唐灵  蒋世萍  张勇  田继全  程建  何忠明  汪庆松  汪建红  刘昌桥  朱记成  方传安  钱值贵  谭长鑫  兰天烟  余代其  麻祥  柳萍  李永虎  李奉民  李伦双  李彬  龙小茂  杨圣桃  杨隆珍  张圣全  张作平  邹小平  魏胜发  吕强  黄勇  

导演:贾樟柯

播放地址

 剧照

三峡好人 剧照 NO.1三峡好人 剧照 NO.2三峡好人 剧照 NO.3三峡好人 剧照 NO.4三峡好人 剧照 NO.5三峡好人 剧照 NO.6三峡好人 剧照 NO.13三峡好人 剧照 NO.14三峡好人 剧照 NO.15三峡好人 剧照 NO.16三峡好人 剧照 NO.17三峡好人 剧照 NO.18三峡好人 剧照 NO.19三峡好人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23 08:30

详细剧情

  三峡建设工作正在进行中的奉节县城,迎来一男一女两个山西人。  男人韩三明(韩三明 饰)来自汾阳,是名忠厚老实的煤矿工人,来奉节为寻十六年未见的前妻。前妻是他当年用钱买来的,生完孩子后跑回了奉节。寻找前妻的过程中波折不断,韩三明决定留下来做苦力一直等到前妻出现。女人沈红(赵 涛 饰)来自太原,是名沉默寡言的护士,为寻多日不曾与自己联系的丈夫而来奉节。丈夫与她的夫妻关系早已是有名无实,这点她虽然深知,仍想让丈夫当面给她个说法。沈红的找寻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丈夫在有意无意地躲着她。韩三明和沈红虽不认识,却因为要做相对意义上的“拿起”与“舍弃”抉择,在冥冥之中有了某种神秘的联系。  本片荣获2006年第63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

 长篇影评

 1 ) 俺挺三峡好人

首先,如果我能颁奖的话,我一定把最佳娱乐奖颁给那个在电影里唱老鼠爱大米和两只蝴蝶的小孩子,他光着上身,撕心裂肺的对着空气唱着,犹如无人之境的状态真的让我笑翻了,是我这几天笑得最开心的一次,当然,那个为民工兄弟唱酒干尚卖无的光头也很搞笑。

除了这些贾樟柯常用的化烂到大街的流行歌曲为神奇的手段外(比如小武中的心雨,任逍遥中的任逍遥),林强的电子乐也很好的烘托了气氛,从有点厚重有点悲凉的背景乐曲中,影片就从渡船上的一张张各式表情的人脸开始。贾还是不紧不慢的叙述,或者对于人物周围的坏境更是一种长久的注视,从世界开始,贾开始喜欢玩一些有灵气的剪接和时空间离的效果,比如那个两个故事衔接的飞碟,比如在夜间突然亮灯的大桥,比如赵涛在黑夜的阳台上一转身,背后巨大的未名物点火起飞,比如片尾韩三明伫立望着的走钢丝的人。这些东西让原本直白平淡的故事泵出跳跃的火花。

贾是用这客观的眼光来看三峡的拆迁,客观中又带着很无奈的主观,比如拆迁的腐败,国有资产的变卖,他都借着小百姓的口中说出了天下人都心知肚明的道理,却又无法得到改变的,只能成为无奈的耍耍嘴皮子,可是生活还是要继续,就像那个丈夫公伤的妻子最后一个人去广东打工,她平静对韩三明说总要做个决定,总不能留在这里两个人都等死。其实我觉得这个片子够尖锐,但是也许现在真的是民众需要的不是启蒙而是道路,政府已经司空见怪了,无耻无畏。对于普通百姓来说,生活还是得继续。

于是赵涛离开了他的丈夫,韩三明重新找回了妻子,尽管他要回黑煤矿打工来挣3W块钱来赎他的妻子,而这个3W块钱的过程中他能否活着还是个问题。可是至少他得这样做,对于中国人来说,没有什么比家庭团圆生活在一起更重要的,可是我们的现实却如此残酷。

其实,我最喜欢韩三明在小馆子里等小马哥的时候,镜头移到了隔壁一桌,几个画着脸穿道具的搞川剧的在那边各自专心致志地玩PSP的镜头,笑死了。贾真是一个生活的观察者。我喜欢看这样的电影。

 2 ) 贾樟柯怎能这么牛逼?

一下午都在看三峡好人,连看两遍

第一遍完整不停顿的看,第二遍,一个细节一个细节的分析

贾樟柯这个人精,每一个镜头都那么富有表现力,每一处对话都那么发人深省

第二遍,看得我无力,心情沉重

先来说一下影片的四个环节:烟、酒、茶、糖

烟,是三峡民工分甘同味的奢侈品

酒,是男主角韩三明带给亲家的“礼品”,可是女人的哥哥却说“我不是你哥,我不要你的酒”

茶,是沈红的丈夫留下的唯一物件,找不到丈夫,她独自品尝他留下的茶

糖,小马哥在赴死之前的美好向往--“老板每人给我们50块”也是两夫妻你推我让的感情见证

再来看看片中的对话

1. 三明在来奉节县的船上遇到小混混打劫,小马哥看着他随身的包里全是茶杯牙刷之类的,说了句“穷鬼”

    可是他却和三明一样住在一块五一天的唐人阁客栈里

2. 开摩的小伙带三明来到“青石街5号”,看着一片汪洋说“中间那个土墩墩就是青石街5号”

 三明要去找拆迁办,小伙子长时间望着江面“看到没,停在那边的那条船,我家原来就在那底下,早就没的了”话中透着不舍与伤感

3. 拆迁办的人说“一个两千多年的城市,两年就把它拆了”

4. 开摩托的小伙把三明拉到何老板的客栈

 何老板:我们住宿费每天三元,三块钱一天

 小伙答腔:啥子三块钱一天嘛,三峡的旅游市场都让你给搞乱咯

 何老板:好好,看在小伙子名下,一块半一块半

 小伙拉起三明:一块二,走

 何老板:好好好,一块二就一块二

 过了一会儿,小伙子跑来跟何老板要回扣:拿钱来撒

 何老板:哟,你最会帮外人说话啊,一块钱哦,给你给你

5. 三明和拆房的民工聊天,人家问他,有没有去过夔门,他们给他看新版的10块钱人民币背后的图案

 三明看过以后,拿出一张旧版的50块钱:你看,我们老家也在钱上,这儿,黄河壶口瀑布

 民工:你家乡风景好美哦~

6. 小马哥模仿周润发:现在的社会不适合我们了,因为我们太怀旧了

7. 独臂男人去几年前就破产的工厂找厂长讨要工伤赔偿,厂长在他们离开后对着下面喊到:

 小王,那几个人干啥子唉,不许拿厂里的东西,国家的财产要保护好!

8. 沈红去找厂长问丈夫的事

 沈红:厂长,打扰一下

 厂长:你是谁啊?

 沈红:我想跟你打听一个人

 厂长:我们这儿散都散伙了,你打听谁啊?

 沈红:江西过来的,在你们厂搞过供销,宜昌当过水电兵,是战友介绍过来的

 厂长:郭斌?

 沈红:对,郭斌

 厂长:这个人,我不认识

9. 16年后三明和以前买来的老婆终于见到了面,恍如隔世,长时间一言不发

 女人:你饿不饿,我去给你买碗面吃

 三明:不饿......你现在好吗?

 女人:不好

 三明:我对你那么好,你都要跑

 女人:那时候还年轻,不懂事......早不来晚不来,为什么十几年了你才来找我......

10. 三明和女人现在的男人坐在一个桌子前喝酒,女人站在窗外,无奈的看着

  三明:我要把她带走

  男人:那看她怎么说嘛

  三明:成全我们吧

  男人:我看这个事也可以,但是他哥哥欠了我三万块钱,只要给我就行了

  三明喝了一口酒,坚定的说:等我一年,我给你!

镜头和片段(全剧最富有灵魂的地方啊)

1. 开场,模糊的开场,满船的底层生活者,他们打牌、抽烟、发呆、算命、炎热的气候,最后定格在坐船尾的韩三明

2. 三明跟开摩的的小伙来到“青石街5号”,镜头长时间停留在江面的土堆,江面下是有着两千年历史的奉节县古城

3. 县城中,有人在描油漆:三期水位线156.50M.预示着县城在几年后将全部淹没,与此刻县城中的生气勃勃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4. 小马哥学发哥用钞票点烟,三明要给他点烟,他从报纸上撕了一条,点燃

5. 整部电影中出现最多的镜头:废墟里的屋瓦,民工不停的拆,不停的砸,再到县城中密密麻麻的还住着人的房子

6. 三明站在夔门前,拿出新版的10块钱

7. 在废墟中喷洒消毒水的工作人员,拆了一半的房子,遗留下半面墙,贴着瓷砖的墙壁上挂着“努力”,贴着周杰伦的海报、奖状、屋子原来主人的照片,还有拥挤的房间格局、厨房里的灶台,这一切,正是本片的另一个名字“Still Life”

8. 那个唱流行歌曲的孩子,扯着嗓子人模人样的唱着“我爱你,爱着你,就像老鼠爱大米”,第一次是唱的是“老鼠爱大米”,第二次唱的是“两只蝴蝶”,这两支流行到烂俗的歌曲唱出了小城市中的新生活气息

9. 那个女人,我不太能确定她的身份,是导演的暗示吗?她男人,就是那个独臂人,她把三明带回家,跟男人问了些话,独臂的男人就起身离开,女人把房门带上,三明问:你男人啊?女人答:是啊,在打工的时候把手搞断了.三明掏口袋,女人说:不要着急,等下再给.后来生活的不尽人意,让她离开奉节县,往广东去了

10. 破产倒闭了的工厂、肮脏又冷清的车间,生锈的锅炉、零件,还有独臂男人和他的妹妹孤零零的站在浓重的光线下.沈红拾起一把斧子,一刀劈开铁锁,乱糟糟的柜子里立着一袋“巫山云雾”

11. 一个穿着绿色T恤的年轻小姑娘,腼腆又羞涩,问沈红她们那里需要不需要保姆,沈红抬头望了望天空,此时,有大片乌云遮日,气氛压抑,小姑娘低下头,不安的看着手里握着的一把野花

12. 沈红去找丈夫的战友,他和单位的同事正在挖掘一个西汉的古墓,县城中到处都是拆毁的房屋,没有房屋拆,人们就挖土掘墓,乱糟糟的生活

13. 王东明家的一排手表和钟,暗示着什么?时间吗?

14. 大部分的县城市民都在忙着搬迁,某个单位的领导却在此时,花了两亿四千万造了一座辉煌气派的大桥

15. 沈红终于找到丈夫,无言以对,丢下一句话:我走了

  两人来到江边,尴尬并且僵硬的靠近,跳了一曲舞之后,沈红跟丈夫提出离婚

16. 哄笑的民工和卖艺的乐团,极不协调又极其协调的两个群体

17. 下雨天,三明不开工,打电话给小马哥,在废墟中听到“上海滩”的手机铃声,废墟的一面墙上刻着:三期水位线156.50M.小马哥的遗像--年轻,张扬的生命的逝去

18. 何老板在大桥下的新家

19. 那个女人因为生活困难要去广东找出路,遇到三明,三明正忙着奔波于各处拆房

20. 三明为了还前妻的哥哥欠下的三万块钱,决定回老家替黑窑挖煤卖命挣钱.八个民工听说挖煤每天能挣200块,欣然答应要跟三明一起回去挣钱,热热闹闹的和三明喝了两次团圆酒,三明诚恳的告诉他们挖煤是拿命换钱,危险性很高,大家又举杯,这次没有一个人说话,镜头移到角落里,一个男人沉默的抽烟

再来,就是导演所强调的超现实画面

1. 飞碟UFO,两位主角望着飞碟,似乎并没有让他们太惊奇.巨大的砖块结构轰然飞上天空

2. 小马哥约了三明晚上喝酒却没出现,另外一桌,三个穿京剧戏服,画脸谱的人,两个在用手机打游戏,另一个在瞪着眼睛发呆

3. 最后,高空走钢索的人.是在暗示生命只是命悬一线吗?

最后,音乐

1. 开场和结尾好象是一样的音乐,我听到有“家乡山高水远”等等,声音悠远空旷,迎合三峡的美景,浮想联翩

2. “好人一生平安”和“上海滩”

  也许像三明这样的人,老婆孩子都在身边,早上进窑洞,晚上能活着出来就是最大的幸福了吧.

 “浪奔,浪流,万里滔滔江水永不休”终于滔滔的江水即将淹没奉节这个小城,正如旅游油轮上广播的“为了三峡工程,县城的人民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3 ) 一部深奥和富有情节,理智的和感性的作品

《三峡好人》(Still Life)是一部剧情电影,影片由贾樟柯执导,赵涛、韩三明等人主演。影片于2006年上映。影片讲述了煤矿工人韩三明和女护士沈红从山西来到重庆奉节,分别寻找到了自己已离开十六年的前妻和分别两年的丈夫。
主人公没有向观众刻意说教,而是通过镜头语言展现内心,用韩三明的眼睛看三峡的人们面对新生活的自我调适,这个江湖风平浪静。影片流畅平实的风格颇为赏心悦目,即便是不了解三峡工程背景的外国观众,也能够感受到那种平静流淌着的情绪。除了拥有纪录魅力,还是一部深奥和富有情节,理智的和感性的作品。
贾樟柯的电影,似乎很喜欢用歌曲来增添时代感,广播元素也经常用到,广播内容可以说是真实反映那个年代,但孩子唱的那两首歌的作用是什么?是早熟,还是反映底层百姓听的都是通俗文化?不过倒是能让人会心一笑。
你知道吗,现在这个世界已经不适合我们了,因为我们太怀旧了。

 4 ) 静寂的云啊,和我们那喧嚣不止的家园

静寂的云啊,和我们那喧嚣不止的家园

 

文/青衿 2007。3

  

“一个两千多年的县城,两年多就拆了,怎么能没问题?有问题也得慢慢解决!”《三峡好人》里,一个拆迁所的工作人员用没好气的语调回应来拆迁所吵闹的小市民。吵闹声在电影里足足持续了一分多钟,我心中满怀亲切的感动。——我是四川人。我知道在那拆迁中的小县城这样的争吵必然时时刻刻发生。但导演把它抽离了出来,赋予了一种极为现实的荒诞感觉。

这一期的《读书》上有关于《三峡好人》的座谈,其中有人就这么说:中国的现实因为其极为封闭而具有了一种巨大的荒诞性。为一部新电影专门开一个座谈并费十多页的篇幅刊登,我觉得这应该是《读书》的第一次。

作为一个在电视台工作了半年的“情感类节目编导”,我时时刻刻都在躬奉这样的荒诞时世,因此对我们身边现实的荒诞有着入骨入髓的体会。因此电影里赵涛和韩三明都抬头看见夔门上空一个形似UFO的物体在光天化日下飞过,或者王宏伟门口的那栋孩童玩耍的气势恢弘的古石楼突然像火箭一样腾空而去了,或者韩三明离开三峡前看见一个人在两栋危楼间的电线上走钢丝,这些都不算荒诞:不比两千多年的县城用两年拆掉荒诞,也不比某个大腹便便的男人手一挥,长江两岸于是亮起璀璨灯火更荒诞。

身处这样的时世而不产出魔幻现实主义的作品,是一大怪事。



     《三峡好人》的碟出了好久了,但我一直等着电影上映那天。——既然这一年里因为种种因素我进影院看了《夜宴》和《黄金甲》,没有理由不去看《三峡好人》。因为这是一部真正的中国电影。

它让人看到的是真正的中国……不是子虚乌有的古代,胡乱捏造的情爱,竹林、菊花、乱伦、杀戮和爆乳。它讲述的是中国,那8亿没人理会却倔强活着的人们的故事。它不是猎奇、俯视、然后讲一堆似是而非的大道理,意图告诉你哲学思考是多么的玄乎。它的目光是平视的,镜头扫过那些船工、拆迁工,那些光着上身喝着劣酒抽着劣质烟的人们,满怀亲切而温柔的哀伤。——他们是我们中间的,我们也是他们中间的。中国是他们的中国,虽然你们都忘了。

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们会用一种圆滑虚假的口吻和训练有素的感情念:“民工兄弟们啊,你们辛苦了!”然后让所有人都掩耳不迭。其实没有人记得他们。他们在无数个让人遗忘的角落像苔藓地衣一样倔强生长。

 

真正关注现实的中国电影你见过吗?不是玩另类玩畸恋意淫艺术,不是玩大片玩唯美其实内心苍白薄弱,也不是躲在安全的历史里故作忧国忧民,也不是搞些小贫嘴小闹剧还觉得自己好幽默,也不是制造一堆空洞泡沫把电影当印钞机?

我要说《三峡好人》在过去几年我看过的许许多多中国电影之上,其实并不需要太多理由,一句话已然足够:这位导演真正获得了我的尊重,这部影片真正获得了我的尊重。能全心地尊重一个人是幸福的。我渴望能尊重一个导演一部电影很久了,我相信很多人也和我一样。
 

捧回金狮奖后,贾樟柯的名字一度出现在各大媒体的访谈名录上,还曾在某本杂志的封面上,看到他靠着摄像机微微笑的照片,像个好脾气的男孩子,一点也不想故意唬人。作为一个对媒体失望的媒体人,我不曾去翻阅任何一篇访谈文章。因为我曾经见过他,在前年他来复旦的讲座上。他放映了他的短片《公共空间》。

那时我和我的一个写诗朋友两京一起去的,她看完了《公共空间》,就坚持要走,我问她为什么不留下听讲座。她说:这个片子拍得非常好,已经够好了,我不需要再听他说了。然后朝我笑了一下,就走了。

那天她回去写了一首诗,我记得第一句“火车像斑马……”,问她何指,她说:“我就觉得火车像斑马嘛。”那北方的开在寒冷路上的火车,冒着白气。一个男人裹着军大衣坐在候车室里,许多人背着编织袋冲进来,许多人又走了,一个女人来挨着他坐下,两个人静静地坐着。然后女人走了,男人继续坐在那儿,风吹得小站上白色的隔门忽开忽合,站台远方就是夜,哐当哐当的声音,响在无边的寒冷里。——这是《公共空间》的开头。



      
       贾樟柯是一个诗意的人。那天,我还记得有人问他:在《任逍遥》里面有一幕,是赵涛举着遮雨的白油布在走,这个白油布,有什么寓意吗?贾樟柯给了一个意外的回答(那天的很多话我都忘了,唯独记得这一个,也许记忆也已有偏差了),他说:那是九月的时候,有一天,我去北影有点事,后来雨下得很大,我就站在那个柱子下躲雨,看见几个女孩子跑过来,每人都举着一块白色的布在头上遮雨,一会儿就跑远了,我觉得特别美,我就想,有一天,一定要把它要用到我的电影里面去。
       他话音刚落,教室里竟不约而同地响起了掌声。
       我始终相信艺术的真谛是可以简简单单说出来的东西,我始终喜爱并且尊敬那些坚持用简简单单的语言谈论艺术的人们。
       那天,听他反复地用“诗意”这个词,很有点意外。那时我眼中的诗意,尚还是一种避世的诗意,目送归鸿,手挥五弦,杜鹃声里断斜阳,花为肌肤雪为魂。所以在《小武》、《站台》里突突的摩托车声,街上廉价的流行歌曲,男人懈怠慵懒的姿势里,我只看到那似乎从日常生活里直接搬进电影里的令人不快的脏乱和庸常。法国著名影评家为《小武》写的《爱与微笑的时节》,是篇极好的影评,我曾奇怪于他用这个如此美丽的名字来讲述小武的故事。

——是在很久以后经过无数次火车长途旅行后,我才学会欣赏生活粗礰表相下生命的隐忍、坚强与温暖所诉说的一种深远而踏实的浓重诗意。就如同电影里,一个孩子在船头直着嗓子唱“我爱你爱着你就像老鼠爱大米”;长江边的小县城里的忙碌嘈杂一如我们熟悉的家乡,但小城之上的崖上的红线写着“三期水位线”,令生活的常态抹上荒诞色泽;摩的司机指着水中央的一块土坡说:“这就是奉节县青石街5号”,韩三明呆了半天,才回问了一句:怎么都是水?就像在那个不知从何处来到何处去的白衬衫英俊少年小马哥的尸首前,韩三明用三根香烟点上三炷香……

 

我要单独提出自己记忆最深的一幕来细讲:拆房工人的头问韩三明:你经过三峡,看到夔门没得?韩三明说没看到。工人遂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展平了说:你看,就是这个夔门。韩三明接过来,我们才发现那是一张10元的人民币,(我们多少人是第一次注意到10元人民币背面画的是夔门?)韩三明说:我的家乡也在钱上呢。掏出一张五十元的人民币,说,你们看,这是黄河壶口瀑布。在昏黄的灯光下,几个工人凑过去细看,小声评论,工头说:“你的家乡还可以哦。”

那一刻,我突然鼻子一酸,我想这一幕场景,我会记得很久,很久。

也许以后每次看到50元人民币,就会想起在家乡,在这个淹没在水下的小县城,2006年有一个夜晚,亮着昏黄的灯光。

 

顺便说一下,观影那天,是《三峡好人》在新街口影城首映日,因为是周二周三半价日,售票处排起长长的队,我排了足足一刻钟,前面还有二十来个人头,电影快开始了,只得找个看上去面善的年轻人,插了队买好票进去。电影是在一个小厅放映,7点钟的黄金场,稀稀落落只坐了不到10个人。想起前两天非半价日我陪朋友看《博物馆奇妙夜》一个大厅都快坐满的盛况,我心里简直有点愤懑。

朋友说:How people can be blind like THIS?

我不知道,

你知道吗?

 5 ) 这是一种可以垫在心底的力量

我们是一个太容易遗忘的族群,所以需要电影。我们太容易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以为世界就是这样。刚在北大大讲堂看了《三峡好人》和随后的贾樟柯见面会,得知正式上映时间是12月7——14日,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去影院看一下吧。与其边嘲讽那些大烂片边心疼自己的银子,不如好好去感受一下这部本年度最佳华语影片。
 
清楚的记得第一次看《任逍遥》时的那种震撼,原来中国还有这样的导演在拍这样底层视角的电影。随后《小武》、《站台》、《世界》一路走来,直到今天的《三峡好人》,十年磨一剑,捧得金狮归,贾樟柯始终不曾远离那些普普通通讨生活的人们。较之以前,这次的一大突破更是关于“选择”的层面——前面的几部作品大都是小人物在生活的洪流中飘摇的背影、依稀的希望、被羁绊的无奈……这次的主人公们也好,普通角色也好,却都通过自己的选择体现出了可贵的尊严,用自己的选择来决定命运的航向,哪怕前方遍布暗礁险滩。普通的人们在中国这天翻地覆的变革中默默承担着无可名状的张力和代价,而这一切很可能没有人来关心,甚至不许他们发出声音,幸好有这么一位站在钢丝上的导演用自己的良心来呐喊,十年不辍。
 
说真的,这不仅需要勇气和良心。三明在江边和老婆见面那段对白,当老婆问道16年了,你为什么现在才来找我们时,原剧本是回答说春天矿上出事,我被压在下面了,于是就想要是能活着出去的话就一定要来找你们。后来三明跟贾樟柯说,不想把这事直说出来,大家都知道那些事情,说那么清楚也就没意思了,于是实际演的就是无言,点烟,沉默。真精彩,但我同时也在想,如果真按原剧本那么演,我们还能看见这部电影的公映吗?
 
今年春节后刚走了三峡,片中又是川渝方言氛围,于我自是再熟悉不过;其中有些方言的精妙,看字幕的人们也就可惜不得其妙处了。奉节那个颇具后现代气息的烂尾移民纪念塔我也是见过的,当时自是诧异这里为何会耸立着这么一个不协调的怪物,无怪乎贾樟柯要点根炮仗送它上天了——这哥们真够可爱的。交流会完之后,有一个很温馨的环节,每个观众出门都可以领一颗他带来的大白兔奶糖。烟酒茶糖,其实幸福就这么简单。把这糖放进胃里,化成血暖暖身子,把糖纸收起来垫在心底。这样的夜晚,圆月高悬,清辉满天,脚步又可以坦然且轻快起来。

 6 ) 艺术的空白


《三峡好人》让我回味了很久。

这个世界上的电影大体有两种回味。一种是实在拍得太好,电影演完了,每每回忆起来,越想越好,所以就绕梁三日,回味悠长了;另一种是电影中有太多让人迷惑不解的地方,在看电影的过程中没能完全明白,所以电影结束后拼命回想,想搞清楚究竟是怎么回事,这也是一种回味。弄明白以后,如果这些对细节的解释加深了原主题的深度或者更好的解释了人性的发展演变,那么很有可能就继续回味下去,成为第一种性质的绵长悠远;但如果细节、疑惑虽然解释清楚了,可对深化主题刻画人性没什么太大帮助,那么回味只起到了把故事补充完整的功用,完整了,故事终于结束了,回味也就终止了。

我对《三峡好人》的回味,就属于最后一种状况。

整体说来,这部电影算相当不错的。立意高,象三峡移民这样敏感与沉重的现实题材,目前中国大陆的电影实在在太少了。数数近期的大陆电影,《夜宴》、《黄金甲》、《云水谣》、《疯狂的石头》、《大电影》等等,最终好坏不说,但在起码在历史责任感上它们都应该向《三峡好人》致敬。同期的《落叶归根》尽管在题材上非常接近平民生活,用冷幽默的方式描述了社会底层的苦难与煎熬,但在厚重感上《三峡好人》仍然胜出一筹。可以说,贾樟柯是早已脱离了“文人小格调”的导演,他有自己的想法,有较高层次的艺术追求。在表现手法上,贾樟柯的细腻再一次展露无疑。电影中的两条线索——煤矿工人韩三明来奉节寻前妻女与女护士沈红来奉节寻丈夫离婚——都以极其缓慢的速度行进着,主人公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表情都不放过。这点在看电影的过程中尽管让人偶尔觉得无聊,但从人物刻塑造性格刻画的角度来说却是相当真实与必要的。当然,这样缓慢的节奏更提高了对表演真实性的要求——演员不能靠“演”,而非得先溶入角色当中,韩三明就是韩三明,沈红就是沈红,对话也好肢体动作也好,他们就是在镜头中真实生活着,不能为了镜头而夸张或激动。在这一点上,两条线索相互辉映,表现得相当精彩。除了节奏与表演的细腻,电影画面构图与色彩也非常值得称道。蓝绿灰的冷基调恰当的服务于主题,三峡的山水之美与拆迁中的人为杂乱作对比,“变革”的感觉单从画面上就展露大半了。

但是除了这些“大原则”上的优秀,《三峡好人》中的许多细节却很让人摸不着头脑。比如外星飞碟,三峡纪念碑腾空而起和结尾处的走钢丝。前两处,在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影片中虽然荒谬,但拉拉扯扯总算能有个解释,比如飞碟刚好把两个平行故事连接起来,之后三峡纪念碑的起飞因为有前面的铺垫就不那么莫名其妙了。至于寓意,可能是寓奇迹,也可能仅仅是压抑故事中的浪漫一笔,纪念碑飞走还可能是隐讳的抨击整个三峡工程的破坏性;最后的走钢丝就需要点背景知识了,据说当年可可轮和阿地利都曾经走钢丝跨越三峡,导演大概是想用这个细节来表达三峡大舞台的意思:浮光掠影,人聚人散。这些令人费解的细节,正是我在开文处说的“最后一种回味”:回味之后,对这些细节的寓意基本有了猜测,却发现这些部分并没有使电影本身增色许多,于是回味终止。

在这里,我想比照一下2006年的美国电影《致命魔术 (The Prestige) 》。电影讲的是两个师兄弟魔术师对魔术的痴与狂。一个与同胞兄弟轮流上台享受欢呼与掌声,一个自我牺牲自我毁灭让复制品延续艺术生命:两种人性都泯灭在痴狂之中。这部电影在节奏上前慢后快,前面的铺垫与小细节行进的有章有法,尽管称不上细腻,但详尽总还是做到的;后面节奏越来越快,所有悬疑的解决都是以“超音速”进行的,脑子慢的如我,在还没彻底明白的时候,故事就已经在高潮中结束了。同样的,我也开始对影片回味——因为前因后果太混沌了,我得理清楚啊——慢慢把故事理顺,前后的关联处一一接好,这才发现故事要表达的主旨。这种人性在狂热中的沦丧,不管是哪个师兄弟的表现方式,都与电影省略的一些空白密切相关。而对空白的回味丰富突出了主题,让人赞叹故事的深度,尽管也有些遗憾剪辑的急躁。

而《三峡好人》中这些“奇怪”的细节和大量的艺术空白——情节上的省略,比如韩三明为什么突然跑来找分开十六年的前妻,沈红与丈夫之间究竟怎么开始分崩离析;情感上的断层,韩三明为什么那么固执与执著,沈红是因为新欢而决定抛弃过去奔赴新生活呢,还是抱着对生活彻底失望的态度来收拾自己破碎的爱情——在对影片主旨的提升中帮助是有限的。换个方式说,如果电影要表现一种分崩离析的社会动荡,那这些被省略的矛盾细节不够“大社会”;如果电影要突出的是底层人民的苦难,那么这些省略省就省了,完全可以不回想不回味。再说明确一点说,这些空白究竟是整部电影宏图中早已规划好的一部分呢,还是导演自己也在琢磨探索从而造成的结果?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是电影所要展现的就是生活,导演的作用在于带动观众的眼睛,通过他的镜头看见一种现象,一种存在。至于这种现象与存在究竟代表了什么,导演可能是一种想法,观众可能是另一种想法,所以电影就什么都不说,以无代有以不变应万变。那在这种情况下,对于艺术的空白仍然有一个“度”的问题:究竟留多少空白才既不让导演的声音主宰电影,又不能说得太少让观众满头雾水莫名其妙?怎么掌握一个最完美的度?

尽管我知道一部艺术作品在创作出来之后再从创作者的意图,而不是观看/接收者的反映感受来分析是一种比较愚蠢的行为,但要回答上面的问题,这里还不得不从创作者的角度来体会一下艺术的空白。如果空白是在电影开拍时详细规划预留清楚的部分,那么我必须要赞叹导演的高瞻远瞩——不管最后的效果是否理想;如果空白是一种偶然,或者导演自己心中也疑惑着,空白是解决这种疑惑的一种手段:大家一起思考去吧!那我觉得导演在艺术水平上就差了一截。当然最后的结果很可能与高瞻远瞩出来的完全一样,但偶然毕竟是偶然,如同撞大运,自己心中没有深入的把握理解全局,下一部电影还这么拍就可能没这么走运了。对于《三峡好人》,我无法分析出贾樟柯究竟是哪种状态,有的细节与空白我觉得他是深入思考了的,比如沈红老抱着矿泉水瓶拼命喝;有的我又觉得他是在“不懂装懂,故弄玄虚”,比如最后走钢丝的镜头,我就觉得十分矫情做作。我想不出来这些情节上的省略与情感上的断层是一开始就烂熟于心的必要表达手段呢,还是一种对“天凉好个秋”的拙劣模仿,尽管最后观众的接受结果可能都一样——毁誉参半,有爱有恨。

艺术的空白,到底有多空多白才最好?

说到这,我不得不提到2006年我个人非常欣赏的两部电影:《阳光小美女 (Little Miss Sunshine) 》和《潘神的迷宫 (Pan’s Labyrinth) 》。这两部电影的共同特色是都留下了极其精彩的艺术空白。《阳光小美女》在中心矛盾爆发局面不可收拾之后嘎然而止,《潘神的迷宫》在现实与虚幻两个世界游走,直到影片结束的最后一秒还让人继续猜测感叹。在情节上,至少影片所展现的部分都是完整的;在情感上,两片都做到了前后通连顺理成章。尽管最近分段式电影比较流行,成为导演们用来制造悬疑带动观众的常用手法,上述两部电影却都是依照时间顺序单线行进的。可这两部片子,却都是“越想越觉得好”,越想越令人佩服导演结构安排的精妙,细节的精彩与主题的深度。这样的悠长回味是通过与《三峡好人》不同角度的艺术空白来达到的:故事进程的完整比照结局的空白。

还有一部充满空白的电影是我以前评论过的《大象 (Elephant) 》,该电影的空白在于“观点”,导演不遗余力的展示细节,却绝不跑到幕前下总结性评语,一切皆由观众自己体会。《大象》之所以优秀是因为观众“身不由己”的被带动,去主动思考,这一切都是依据导演预先的设想进行的,没有一样是“艺术的偶然”。而《三峡好人》中这些空白,却好比贾樟柯在荧屏前后出出进进,作为“旁白”隐讳的提醒观众一下他究竟想说什么,我个人觉得稍微有点让人反感。或者可以说,《三峡好人》中的艺术空白,有的地方太空,有的地方又不够,似乎基本以随意为主,前后没有统一的“指导思想”。

前面说的这些对艺术空白的讨论都是从创作者的角度出发的。从观众的角度出发可能这一切都不重要,只要有回味,管他是偶然的还是出于自觉的必然。何况,回味本身就是太过于个性化因人而异的东西,喜欢贾樟柯的,从心理上先接受了他的风格自然越回味越好;不喜欢的,骂一句莫名其妙或者“装什么大瓣蒜”也就完了。至于意识到艺术空白的重要性对欣赏电影是否有帮助,我也留个空白,大家各抒己见百家齐鸣吧。

 短评

三明的电话是真的。

8分钟前
  • 狄飞惊
  • 推荐

不要以为你是大学生你就不是“三峡好人”,不要以为你是白领你就不是“三峡好人”,不要以为你是所谓的“精英”你就不是“三峡好人

13分钟前
  • 浪味仙
  • 推荐

依然是原生态演员,不过看过了贾的之前几部后,会对这种演员使用方式产生一点疑虑。有时候明显看得出来那些业余演员是在“演”戏,这与使用他们的初衷是不相符的。韩三明在这里的感觉比在《站台》里的感觉差了不少。但我还是无法掩饰对这种平静叙事风格的喜爱。

15分钟前
  • 大头绿豆
  • 还行

因为中国的这种超现实社会状态不适用镜头能捕捉的...

20分钟前
  • hitlike
  • 较差

我觉得斌斌老婆喜欢上的人就是斌斌的战友…

23分钟前
  • 大島
  • 推荐

两岸猿声啼不住 你我已隔万重山

28分钟前
  • 哪吒男
  • 推荐

贾樟柯是中国导演里最好的DJ,“周杰伦、老鼠爱大米、两只蝴蝶、好人一生平安、上海滩”间接参与了一部金狮奖影片。

29分钟前
  • Jeannels
  • 推荐

拍得太好了!贾樟柯可不止简简单单什么反应中国现实和底层艰辛,这部意外之作在表达对于生活的荒诞、无常和悖谬的思考以及自身电影诗学(美学)的突围与超越上有着极大地野心。基于贾对于构图以及景深更为本质的理解,导演从容不迫的用这些电影语言里最为基本的技法叙述了一个平淡却不乏味的故事。

34分钟前
  • 伯樵·阿苏勒
  • 力荐

家乡酒认不来哥哥,陈年茶表明爱已过期;芒果烟交一个江湖兄弟,大白兔换一对“忘年”夫妻。上建奇怪建筑,下挖古墓遗迹,文管局那么多的钟表,两千年的历史却只留存于纸币。浪奔浪流的时代,《好人一生平安》就是笑话;金钱至上的社会,《两只蝴蝶》结局注定分离。立于故土思故土,愤恨难消;站在家乡望家乡,山遥水遥……

37分钟前
  • 🔥死亡之翼(+3
  • 力荐

贾樟柯试图寻找一种风格,他试图表现一种文化探索、社会秩序和历史的诗意。他从历史高度去质疑政策之下的意愿回归,表达对历史的深刻的怀恋和对底层社会生活的反思。长镜头的铺设一贯的朴素,烟、酒、茶、糖恰好串联生活的荒诞和历史的无常,而people多么善良和易欺啊! 8.5

38分钟前
  • 巴喆
  • 推荐

失去妻子的人苦苦寻找妻子却空手而归,有妻子的人却有意无意躲着妻子。人最大的矛盾,就是你想要的,却得不到;能得到的,却不想要。

42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贾樟柯这辈子不会拍出比《小武》,比《三峡好人》更好的片子了吧,这两部片子基本在贾樟柯努力的方向上做到了极致

43分钟前
  • 左胸上的吸盘
  • 推荐

几年以后回想,觉得是一部平平的电影。

44分钟前
  • 影志
  • 还行

沈红等了男人两年,见面却只好淡淡说了句我喜欢别人了;三明等了女人十六年,重逢也只是蹦了句你比以前更黑了。三峡不断标注的水位线浇灭了一个女人的冀望,重燃了一个男人的期望。喝你放了经年的茶,喂我一块藏了许久的糖,历史变迁的背景下,半世爱恨化作一缕芒果烟、一杯团圆酒,被定格在了纸币上。

47分钟前
  • 西楼尘
  • 较差

韩三明:“自己的事 哪能忘呐”

50分钟前
  • Q。
  • 推荐

千年奉节沉水底,三峡移民塔升空。“中国现在最大的现实主义就是超现实”——贾科长

51分钟前
  • 丁一
  • 推荐

贾樟柯导演功力最强片,几乎没有瑕疵。时间必将证明。

56分钟前
  • 苏比
  • 力荐

片中韩三明留的手机号是真的,在微信里能搜到他

59分钟前
  • DingXiyang
  • 力荐

拓展了我的华语电影认知疆域(真是太容易拓展了)。具象的自然生态和抽象的社会生态,仿佛在那个十元特写的近远景中得到了缝合;关乎民族的纵深感,在一次次不经意的横摇中时隐时现;家庭关系名存实亡的因果之问,在两场寻觅中得到了自然又丰富的解答。在三峡汇入了更上游(郭斌)与更下游(麻幺妹)的人们、“烟酒茶”和唯一出字幕时未入画的“糖”,种种有所指引的寓意化设计都透着一种自知刻意的可爱。超现实段落丝毫不让人出戏,大概因为魔幻的语境,从那时候便已悄然而立了。

1小时前
  • Ocap
  • 推荐

小马哥的烟里吞吐着江湖,韩三明的杯中斟满了团圆。茶香四溢却只能品出苦涩,奶糖入口竟然尝不到甘甜。那边挖古墓,这边搞拆迁,是不是昨天永远比今天更值钱。那边是飞碟,这边是火箭,会不会现实永远比虚构更魔幻。浪奔浪流,是喜是忧,江水淹没的是一代人的变迁。我们都太念旧,所以我们看不见明天。

1小时前
  • 拔剑四顾心茫然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