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虚1959

剧情片美国1959

主演:查尔顿·赫斯顿,杰克·霍金斯,哈雅·哈拉里特,史蒂芬·博伊德,休·格里夫斯,玛莎·斯考特,凯茜·奥唐内,山姆·谢斐,芬利·柯里,安德鲁·莫瑞尔

导演:威廉·惠勒

播放地址

 剧照

宾虚1959 剧照 NO.1宾虚1959 剧照 NO.2宾虚1959 剧照 NO.3宾虚1959 剧照 NO.4宾虚1959 剧照 NO.5宾虚1959 剧照 NO.6宾虚1959 剧照 NO.13宾虚1959 剧照 NO.14宾虚1959 剧照 NO.15宾虚1959 剧照 NO.16宾虚1959 剧照 NO.17宾虚1959 剧照 NO.18宾虚1959 剧照 NO.19宾虚1959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4 12:49

详细剧情

  故事发生在古罗马时期,护民官米撒拉(史蒂芬•博伊德 Stephen Boyd 饰)回到了故乡,重遇了儿时的好友宾虚(查尔登•海斯顿 Charlton Heston 饰)。宾虚家是犹太人的豪门,在犹太人中享有相当高的待遇,为了控制犹太人,使他们安份的臣服于古罗马帝国的统治之下,米撒拉希望宾虚帮忙。但宾虚不肯出卖自己的民族,于是两个好友决裂了。随后,米撒拉找了借口治了宾虚一家谋反罪,宾虚被卖到一艘军舰上当奴隶,而他也失去家人们的信息。一次偶然机会,宾虚立了战功,得到了古罗马的皇帝接见,他回到了故乡,也开始了他的复仇之旅!

 长篇影评

 1 ) 我又在电影院看过了…

我又在电影院看过了… 豪华的电影皇宫,真正气派的大片,只能叹声生不逢时…

2005年在纽约市郊的Jersey Square的罗氏电影皇宫(Lowe’s)观赏了这部影片。

豪华巨型银幕,连同前奏曲、幕间曲以及观众离场音乐的超完整版,虽然是35mm的胶片(而非65/70mm),其色彩质感也仍然让人哭倒在座位中无可自拔了。

威廉惠勒的导演功力始终是让我佩服的。

还有下集的马车赛大戏,现在电影不可能拍出那么稳健而雍容的气势。

 2 ) 没有特效的时代拍出21世纪的画面

这部拍摄于1959年的,长达3个小时40分钟的巨片,是我看过的电影中长度名列第二的。该片于1960年获得11项奥斯卡奖,这个纪录直到1998年才由《泰坦尼克号》以及在2004年由《魔戒3》追平,至今没有片子超过。
 
拍摄于1959年,没有电脑特效的时代,但是画面感绝对是21世纪的。同样是古罗马的题材,四十年之后的,即便是用了大量电脑特效的《角斗士》都无法与之媲美。片中所有恢宏的场景全部实拍,尤其是高潮部分,就是四轮马车大战那一段。11分钟的片断整整动用了15,000名演员,用了3个月才拍好,而整部片子拍摄耗时6个月。
 
这部拥有365个有台词的人物的巨片讲述了犹太王子宾虚在罗马的残酷统治,朋友的背叛陷害,家破人亡的境遇下,历经千难万险终于复仇的故事。如果情节仅仅如此,它就不是一部史诗巨片了。本片真正的主角是那位从未正面出现的基督耶稣。大仇得报,却换不回母亲和妹妹的健康,而耶稣教导人们,要宽仁爱人,要爱自己的敌人,本来十分固执己见的宾虚,最终在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后顿悟,内心得到净化,最终家人团圆。
 
这部片子的画面不输给四十年后的《角斗士》,思想内容更是远远胜于后者。其中还有许多东西我没有深刻理解。然而作为一部总价色彩较为浓厚的影片,我们观赏起来还是有一点吃力的。看了3个小时40分,我的头快炸了。
 
最近发现很多超强的片子的拍摄时间令我吃惊。我最爱的《乱世佳人》,唯美的画面,精致的情节,精彩的表演,这样一部至今看来仍然首屈一指的彩色电影大作,竟然拍摄于1939年!太惊叹于当时的电影制作水平了!我原以为是1979年拍的呢。还有前一段看的画面超强,剧情超烂的《海神号遇险记》,竟然是1972年的片子,要知道那灾难场面可不输给《泰坦尼克号》。

微信公众号:肥嘟嘟看电影(feidudumovie)

 3 ) 电影《宾虚》:基督的故事

                                          一

    刘易斯·华莱士(Lewis Wallace,1827-1905)先生在和朋友的那次谈论发生之前,对上帝和耶稣基督的事情还是一无所知。他的那位被人们称为“伟大的不可知论者”的朋友——美国政治家兼演讲家罗伯特·英格索尔(Robert Inqesoll,1838-1899)先生,象他以往在批判基督教时说的一样,向华莱士夸口:只要几年之内,华莱士先生的印地安那州家乡的乡村教堂,就会永久的消失,只能留在人们的记忆之中,而取而代之的是英格索尔先生的唯理论。

    当英格索尔先生在谈论时,华莱士先生发现了自己的尴尬——因为他对这一话题完全一无所知。而英格索尔的谈论也引起他的兴趣,于是他下决心好好的将英格索尔所说的上帝、耶稣和教会研究一番,而他在学校读法律系时所受的严谨的逻辑训练也能帮上他的忙。他希望好好的研究《圣经》,顺便可以把耶稣的故事写的生动些,告诉人们耶稣只是历史上曾经出现的一个人而已——尽管他是一个伟大的人。

    1880年,华莱士先生的这门功课终于完成,他推出了自己的著作《宾虚》,小说的副标题是“基督的故事”。这部著作骄人的销售量证明华莱士先生的确做的不错,《宾虚》在他生前就卖出二百多万册,而直到现在,此书仍在再版发行。但是,和他当初所设想的不同的是,华莱士先生对于上帝和耶稣基督的观点,在他的研究过程中,却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

    当华莱士先生认真的研究《圣经》中关于耶稣基督的记载,和当时的罗马帝国历史背景以及犹太巴勒斯坦等细节时,他先前的立场不得不改变。因为任何一个严肃认真的人,在了解了这一切以后,都不能不承认耶稣基督的神性。而在此之前,华莱士先生只是想作为一种消遣来写一本关于耶稣的书。而现在,他已经不再同意他的朋友英格索尔先生所说的一切,并且用他的书去告诉人们事实是怎么样的。

    在华莱士先生的《宾虚》出版后,就受到电影公司的青睐。早在无声电影时代,就有人将其首次搬上银幕,而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宾虚》也被一次次的拍成电影。现在我们手中的这部影片,是导演威廉·惠勒的作品,由查尔斯·赫斯顿主演,在1959年首映。该部时间长达三个小时半多的影片在推出后获得了巨大成功,为导演和他所在的电影公司赢得显赫的荣誉,并且囊获11项奥斯卡奖,成为当时奥斯卡史上获奖最多的影片。


                                      二

    影片给人们讲述了发生在犹太耶路撒冷地区从伯特利到各各他山的范围内时间跨度是三十三年的事情,这其实在意指主耶稣基督。影片的主人公是小说作者华莱士先生虚构的一位名叫犹大·宾虚(Judah Ben-Hur)的犹太王子的人物。

    罗马政府的耶路撒冷新任总督的指挥官梅萨拉(Messala)来到耶京,他为了自己在耶京对犹太人的殖民统治,强迫自己的幼时好友犹太王子宾虚出卖自己的民族和同胞,以帮助自己的统治。而他的要求被宾虚拒绝,梅萨拉怀恨在心,借口一次在罗马总督巡视时发生的意外,指控宾虚谋杀罗马总督,将宾虚流放,将宾虚的母亲和妹妹关进地牢。

    宾虚在流放途中,干渴的奄奄一息。这时,过来有一个人将他救醒,并且递给他水喝。罗马兵丁扬起鞭子企图阻挠,可是在那人面前,罗马兵丁缓缓地垂下了手。宾虚被救起,也从那人身上得到了在苦难中生存的信心和力量,深信上帝必定会保守他的生命,他继续踏上他流放的路途。

    后来,宾虚作为奴隶在一条罗马战船上服刑。在一次海战中,宾虚救起舰队司令。舰队司令给了他自由,将他收为义子,带回罗马。但是宾虚却无意留在罗马,他意欲返回耶京向梅萨拉寻仇。途中,一位东方博士在向他询问,这位博士多年前受一颗大星的吸引,曾经献礼于一位婴孩面前,而那位婴孩现在正是宾虚的年纪……。

    宾虚返回耶京和迫害他的梅萨拉催马驱车角逐于赛场。最终,梅萨拉丧命。宾虚寻找到自己的母亲和妹妹,而她们已经身患麻风病,被隔离于谷中。宾虚看到自己亲人病患却无能为力,心中也充满苦毒和仇恨。途中,他看到一个人在山山上向人们宣讲:“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

    宾虚带自己的母亲和妹妹从麻风病谷中回家途中,看到街上空无一人,宾虚追随人群而去,看到罗马巡抚彼拉多正在下令将一个人钉十字架。那人被鞭打、戴荆冠、身负十字架。宾虚认出那人,就是在他流放途中给他水喝的人。他乘盛起水,递过去……。在各各他,宾虚目击那人钉十字架,听到那人说:“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做的,他们不晓得……”。

    宾虚的母亲和妹妹因为身患麻风病而痛苦不已。突然,这时天色变暗,暴雨如注。在各各他,那人的血从十字架上流下,雨水把那人十字架上所流的血冲到了下游麻风病人所处的谷中,当宾虚的母亲和妹妹粘到那人的血后,她们的麻风病得到了医治,而那人的血已经汇流成溪……。


                                    三

    1880年,作为一本书的《宾虚》面世,并且受到人们的热情欢迎,为公众所喜爱。而华莱士先生也在此书中完成了他生命的皈依和重生,找到了自己生命的救主,但是在当时人们对华莱士先生书中那位真正的主角耶稣基督的信仰却并不热情,至少有相当一部分人的信仰是这样的。

    在那时,自由主义神学盛行,人们高扬理性,以理性为信仰的试金石,在阅读《圣经》时,宣扬“去神话话”,否认基督的神性,只强调基督的道德典范,认为凭借基督的道德典范即可建立人间天国,而摒弃福音中的童女生子、基督三日复活、福音书神迹等真理。美国的新正统主义神学家理查德·尼布尔曾经评论这种信仰:“一个没有愤怒的上帝,通过一个没有钉十字架的基督,把没有罪的世人,带入一个没有审判的天堂”。

   而在1959年的电影《宾虚》时,随着二战的爆发,战争的残暴摧垮了人们建立人间天国的美梦,自由主义神学已经式微,在普世范围内福音派神学兴起。而此时在二战中饱受战争创伤的人们需要仰望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的宝血的救赎和医治,需要对为人类钉十字架的耶稣基督的皈依与信靠。就象影片中一样:不论是兵丁手中的鞭子,还是宾虚心中的苦毒,皆需耶稣基督的救赎,也只有耶稣基督可以救赎人们。

    这也类似于影片中宾虚的经历。经历过二战的人们,和电影中的宾虚一样,一直活在创伤之中,虽然宾虚知道那位在路上赐他水者,也知道是他赐给自己生存的信心与力量。但是直到他在耶稣基督背负十字架时才认出基督,并且听到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的言语,得到耶稣基督宝血的洗净,知道应该皈依为他钉十字架者,应该仰望十字架的救赎和医治,宾虚才从仇恨和创伤之中重生,宾虚经历创伤的生命才得到释放。

    如果人们留意的话,在电影《宾虚》中,影片以马槽的圣婴诞降开始,以引领群羊的牧人结束,虽然整部影片的主角是宾虚这个人物,但是影片真正要告诉人们是影片中的那个身影——基督。在片中时时有细节出现,为基督钉十字架为罪人的牺牲和对罪人的救赎而打下伏笔。这也是影片的高明之处,不着笔墨反胜浓墨重彩,未曾大声宣扬却又人人心领意会,而影片的主角宾虚,是来讲述和见证关于基督这一切的。

    如果说,在1880年,华莱士先生是用一本名叫《宾虚》的书,完成了他自己从一个不可知论者到成为一个基督徒的个体性生命皈依的蒙恩见证的话,那么,在1959年,作为一部电影的《宾虚》,已经是人们在群体性的仰望耶稣基督的救赎和医治。的确,这个世界需要主耶稣基督的救恩。笔者也希望《宾虚》这部影片可以帮助更多的人来仰望主,仰望他的救恩。惟愿这位为罪人钉死在十字架、三日后死而复活的主,他的救赎和医治因信临到每一位仰望他、信靠他、皈依他的人。

 4 ) 一个孤单的人

[爱尔兰] 威廉.巴克莱

前些时候,我旅行,住在青年会的宿舍里,在布告板上看见一张十分吸引人的剪报,是从加拿大出版的一份报纸上剪下来的。作者没有署名,题目是《一个孤独的人》,内容如下:

这个人出生在很少为人知的小村落,父母都是犹太人,母亲是个农家女。他在另外一个小村庄长大,在木匠的店里工作。30岁后开始旅行布道3年之久。
他没有写过一本书,没有担任过什么职务,也没有一所属于自己的房屋,更没有自己的小家。他从没有进过大学,也不曾涉足大的城市。足迹所到的地方,离他出生地最远不逾两百英尺。一切和伟大的人物和伟大有密切关系的东西、他全没有;他连一张证书也没有,有的只是他自己。
这世界没有给他丝毫,除了他的人体。年纪很轻的时候,大家就看不起他,反对他。他的朋友抛弃他,其中还有一个出卖了他。他被交到敌人手中,受审判,被人嘲笑、嘲弄。
他被钉在一个木头的十字架上,钉在两个强盗当中。他在世上拥有的唯一的一件外衣,被执刑的士兵抓阄来分。他死后被人从十字架上取下来,埋葬在一个借来的坟墓里。这个坟墓是他的一个朋友让他出来的。
一千九百多年后的今天,他已成为人类的中心,世界进步的动力。我敢说,把全世界所有的陆军、海军、所有议会的议员,所有统治过人类的帝王,都加起来,对地球上人类生活的影响力,远远不及这个孤独的人。

这是耶稣一生相当华丽的描写。

 5 ) 宾虚——“我感觉到他的声音取走了我手中的剑”。

如仅看了上集,很难想象故事将如何展开。竞技场赛马这场戏真是惊心动魄,残酷奸诈的梅瑟拉居然用车轴上带尖刀的战车来比赛,又一再用鞭子抽打宾虚;宾虚忍无可忍夺过鞭子回击,他说过“上帝会原谅他的复仇”;然他最后没有从已躺在地上遍体粼伤的梅瑟拉身上蹍过去,而是绕开了。这段戏,拍得如此真实,马匹的狂奔,人仰马翻,鞭打等等都那么真实,且宾虚和梅瑟拉都不用替身,所有演员似都要冒生命危险,在当年的拍戏条件下怎能拍得出来,真难以想象。梅瑟拉垂危时,派人把宾虚找来,故意告诉宾虚说他的母亲和妹妹没有死,在麻疯谷,“去找她们,只要你认得出来“;还说“比赛没有结束。”影片为何这样安排?非但不把梅瑟拉写成“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还仍然如此心狠凶残? 宾虚去到麻疯谷,遇到给宾虚母亲和妹妹送食物来的埃丝特。埃丝特坚决要宾虚“用她们愿意的方式爱她们,不要看她们,让她们以为你没来过这里,她们只有一个愿望,让你只记得她们从前的模样”;而宾虚的母亲只问埃丝特“犹大还好吗?他快乐吗?‘当得到肯定的回答,脸上露出微笑,带女儿进去山洞。这是基督精神,是大爱啊。宾虚与埃丝特回去途中,恰遇成千上万人聚在山坡上,有个人开始布道,只有埃丝特留下来。 总督先是夸赞宾虚,说他已是罗马公民,要他去罗马;宾虚断然拒绝,交回昆土斯给他的作为全权继承人标志的戒指,坚持“要用血洗净一切,铲除暴政”。当埃丝特对宾虚说“要爱你的敌人....以怨报怨,仇恨已把你变为石头"时。他感到震惊,说"我已失去你了"。埃丝特扶了宾虚的母亲去听那人的布道,宾虚虽还不明白,也努力找到妹妹,抱起她一同前往。恰逢彼拉多判基督钉上十字架,他们亲见基督背负十字架万分艰难地跨上石阶;当宾虚捧了水瓢给基督喝水,他认出了他就是当年给他喝水给了他生命希望的那个人。宾虚的母亲说"他这么痛苦,表情仍这么平静“,还说“似乎那个十字架上,担负着世界的痛苦”;而宾虚说'他挑起了世人的一切罪恶"。宾虚的母亲和妹妹在紧接着的狂风暴雨和雷电闪鸣中,脸和手上的糜烂和疤痕都消失了,重新变得光洁,这真是奇迹。宾虚最后说”我听见他说,圣父啊,宽恕他们“,还说”我感觉到他的声音取走了我手中的剑。“ 这部很有观赏性的影片,就是这样,以曲折的故事情节和生动的人物形象说出了想说的话。而影片的方方面面都很精彩。

 6 ) 《宾虚》:银幕中的古罗马马车竞赛

原文地址


《宾虚》:银幕中的马车竞赛
——本文摘自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古罗马的马车竞赛》


1、历史上的三部《宾虚》


马车竞赛和《宾虚》,对许多人来说,这两者密不可分。这部影片中的马车竞赛如此迷人,以至于电影问世半个多世纪后依然为人津津乐道。《宾虚》在电视上反复播放,制成录像和光碟发行,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马车竞赛的镜头。这部影片令人惊讶的名声,使我急于想知道,制片人为何要在本片中,给予马车竞赛如此突出的位置。


这部电影是根据路·华莱士的一部同名小说改编的。华莱士是印第安纳州的一名律师、退役将军,他在内战中功勋卓著。他的小说很长,有些章节非常动人,讲述了耶酥的一生,背景是古犹太教和全盛时期的罗马帝国,主题是善恶之争。犹太人宾虚象征着美德,罗马人玛瑟拉代表了邪恶。两人是儿时好友,但成年后渐行渐远,逐渐对立。前者投身犹太人复国事业,后者无条件地为罗马帝国服务。经历一次特殊事件后,两人关系彻底破裂。玛瑟拉以谋反之名,将宾虚发配到罗马兵舰做桨手。宾虚艰难地穿越沙漠前往叙利亚,途中干旱,正好碰到一个年轻人给他提供了水(后来,他才知道这个救命恩人是耶酥)。他在兵舰上服了三年苦役。一次海战中,他救了罗马执政官克温图斯·阿列斯的命,作为报答,阿列斯将他带到罗马,收他为养子。宾虚思乡心切,想回到朱迪亚,回到他母亲、妹妹和未婚妻的身边。但在耶路撒冷,他只找到了未婚妻。盛怒下,他以阿列斯的养子之名去见玛瑟拉。他们的争斗重燃。在随后的马车竞赛中,他们针锋相对。胜出的是宾虚;玛瑟拉车毁人亡。此后,宾虚继续寻找母亲和妹妹,最终在麻风谷里找到她们。此时耶酥正被钉在十字架上,他认出这就是当时送水给他的男人。故事结尾,宾虚与家人幸福团聚,与第一批基督徒生活在一起。


在华莱士的小说中,宾虚和玛瑟拉在耶路撒冷的马车竞赛只是其中一个高潮。但在1907年、1925年和1959年拍摄的三部《宾虚》电影中,马车竞赛是唯一的高潮。


1907年的电影版本只有短短二十分钟,但导演锡德尼·奥尔科特还是拍摄了一场真正的马车比赛。没有正式的赛场,没有环绕的高台座位(只有二十个观众在场),断续的比赛画面只有几分钟,奥尔科特依然为这壮观的表演镜头在银幕中定下了基调。


1925年《宾虚》第二次拍摄,重心还是在马车竞赛上。此时,好莱坞已积累了丰富的拍大场面的经验。在弗雷德·尼布洛的导演下,整个团队充分利用了当时的技术。他们建了一个真实的赛场,42个摄影师从不同的角度拍摄了几百米的胶卷,雇佣了特技替身使比赛尽量逼真。这部影片吸引了大量观众,在美国和欧洲长演不衰。这令墨索里尼很生气,他难以忍受玛瑟拉被击败,所以下令意大利境内禁映。显然,他不希望任何犹太人比罗马人优秀。


1959年,第三版《宾虚》开拍,导演是威廉·惠勒。据说邀他执导时,他最初只答应拍马车竞赛这部分。最后,他同意接手整出戏,但显而易见,他的心思主要还是用在了马车竞赛和海战(在这一幕中,主人公救了执政官阿列斯的命)这些壮观的镜头上。他对马车竞赛的呈现影响深远,从此,《宾虚》和马车竞赛在公众心目中密不可分。



2、获得最多奥斯卡奖的《宾虚》,有多精彩?


惠勒可支配的预算是1500万美元,当时这是个天文数字。这使他能够建立一个正式的罗马竞技场,配备了装饰精美的分隔墙,选用真正的马车和车手(或特技演员)玩命地在镜头前表演了整整三个月。结果非常震撼。一场比赛持续约九分钟,大致相当于马车手在马克西默斯大竞技场跑完七圈的时间,包括了犯规和冲撞的镜头。半个世纪后,影片马车竞赛中的魅力依然不减。


除了宾虚(查尔顿·赫斯顿饰)和玛瑟拉(史蒂芬·博伊德饰),起跑线上还有另外7个马车手。他们组成了一个罗马混合军团,来自帝国各地:亚历山大、墨西拿、迦太基、塞浦路斯、罗马、科林斯、弗里吉亚和朱迪亚。镜头最初,马匹在不安地等待。接下来,比赛开始。玛瑟拉一马当先。


至此,主角宾虚一直在背景中。我们只是偶尔看到他在追赶,神色严峻。当雅典车手和迦太基车手翻车后,面对残骸,闪避不及的宾虚,立刻成了中心人物。他的马车被抛向空中,将他甩出车位。他费了很大力气才爬上马车。在第六圈,玛瑟拉和宾虚的战斗真正打响。宾虚奋力直追,威胁到了玛瑟拉的领先地位。玛瑟拉使出浑身解数,欲将敌手逼出赛道。他想将车轴上的利刃插入对手车轮,但是,伸手敏捷的宾虚使用一连串的腾挪,成功闪避,只是马车被削掉一块。


高潮随之而起。恼羞成怒的玛瑟拉用鞭子抽打宾虚,宾虚空手抓住。激烈的拉拽战展开。当玛瑟拉让利刃再次危险地靠近对手的车轮,作势威胁追击的马时,他似乎已经胜券在握。但他的如意算盘没有成功,利刃狠狠撞在对方车轴的硬木上,折断并弹了回来,伤及自己的马匹。只见玛瑟拉的马车飞入空中,将他抛出。


争斗结束,玛瑟拉被他的四驾马拖行了很长一段距离。他成功地解开了系在身上的缰绳,但最终还是没有躲开后面飞驰而来的亚历山大车手的马蹄。比赛最后的镜头显示的是获胜的宾虚,他穿过终点线后,策动马车驶过玛瑟拉破碎的尸身。



3、从专业角度看,这些竞赛场面,都是忠实再现吗?


这场马车竞赛拍得气势宏伟,部分镜头甚至可以说令人毛骨悚然。问题是,这是忠实的再现吗?导演真的想尽可能准确地呈现罗马帝国的马车竞赛吗?他们是否意识到,希腊和罗马的马车竞赛有一些区别?由于故事情节要求将比赛放在罗马帝国东部的耶路撒冷,导演们会不会无视这些差异,自由发挥想象?他们的解决办法很独特,走了折中之道。希腊和罗马的元素都包含在内,但没有任何人注意,这两者可能是多么难以调和。


这部影片中的赛场是典型的罗马风格,一层层座位、跑道、分隔墙,全都让人联想到罗马的竞技场。与史实不符的是,起跑线后没有高高的马厩(在过去,当比赛开始的时候,马车要从马厩中冲出来)。不过,跑道看上去非常真实。电影道具师得像两千年前的罗马人一样建造一个竞技场,比赛的时候,马儿能够达到最高速度,观众视线不被扬尘遮蔽。起初,他们在一层平整结实的石地板上铺了一层厚度为0.25米的熔岩碎沙,然后在上面再铺0.2米的黄沙。经过一天排练,明显发现马蹄深陷沙中,速度快不起来。他们只好将一切弄走,只保留了足够让马儿觉得地面柔软的0.04米厚熔岩碎沙。对于扬尘的问题,他们没有找到好的解决方法。只有在跑道上定时洒水,水量还需控制,因为如果地面太湿,马匹的速度就会慢下来。马车手都必须戴特制的隐形眼镜,免受沙砾和碎石伤害。这引出了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古罗马的马车手如何对付尘土飞扬?


影片中的马车既不是罗马风格的也不是希腊风格的。古代的竞赛马车很轻便,最多35千克重。影片中的马车足有200多千克。马尔库斯·荣克勒曼认为,这是选错了车型。古罗马人有两类马车:竞技马车和凯旋马车;后者更重、更花哨(参见第四章)。不知何故,导演选择了后者。由于用钢管和厚木板替代了薄木板和柔软的编织物,马车越发沉重,马匹只能高速跑一小会儿,最多坚持一两圈,这与古罗马的赛场上能以高速跑完七圈的竞技马车大相径庭。加重马车重量的另一个因素,可能是出于对演员(特技演员)安全的考虑。在古代,许多马车手殒命跑道。站在他们轻便的小马车上,他们时刻有被甩出去的危险。制片方负担不起那样的伤亡事故,因此宁愿选择更重的马车。这个决定更容易做出,是由于选择了高大的马匹。电影里的78匹纯种马儿产自南斯拉夫,比出现在马克西默斯大竞技场中的马匹都要高大许多(参见第四章)。他们可以套到大型马车上,只要采用电影特效,看起来就像车手站在小型马车上。特别是主人公的四匹白马,都是纯种利皮扎马,看起来非常威风。


尽管赛场似乎是罗马风格,但为观众展开的比赛却是希腊风格。马车手看上去如希腊的马车手,穿着明显有东方色彩的鲜艳长袍。只有宾虚是罗马装束,有铠甲、匕首和皮头盔。值得注意的是,他在比赛开始前脱下了头盔。九个马车手的驾驭风格都采用了奥林匹克竞技会中参赛选手的风格,如古希腊其他马车比赛一样,双手握着缰绳,而不是像罗马车手一样,将缰绳捆绑在腰间。


或许最有力的证据就是这九个来自帝国境内各地的马车手,他们争夺的是个人荣誉,而不像在古罗马那样,以某个马车队的车手身份出场,争取集体荣誉。这是符合逻辑的,因为在公元1世纪,拥有支持党羽的马车队制度还没有完全被引入罗马帝国东部。有必要指出,个人赛会增加比赛的刺激度,因为无法与队友配合,每个马车手都必须凭实力孤军奋战。最终,宾虚赢得了比赛。


其他马车手的社会背景,我们无从得悉。显然,他们并非全是奴隶和被释放的奴隶。身为罗马执政官阿列斯的养子,宾虚实际上属于贵族精英阶层。在奥林匹亚,他参赛并非不合适,但在罗马,他要在被收养前、仍然是阿列斯的奴隶时才能踏入赛场。当阿列斯在宴会上宣布,他已经收养宾虚,并且说这个养子驾驶他的马车取得了五次胜利时,也许他正是在暗示这一点。


比赛中,还有许多事情不可能在希腊或罗马的马车竞赛中发生,它们完全是导演和编剧的虚构。我们知道,在古代的竞技场上许多手段都是被允许的。用鞭子抽打其他马车的赛马或者突然大幅度转弯逼迫对手偏离赛道,都是可以采用的策略。但玛瑟拉谋求必胜所诉诸的手段,在希腊和罗马的赛场上都是难以容忍的。为了消灭对手在马车的车轴上装利刃,这足以被主裁立刻逐出赛场。即便他通过了赛前的资格审查,也难以想象,观众会接受他参赛。不难想象,如果他这样出现在起跑线上,会发生怎样的事情。观众应该会喝倒彩,要求把他赶走。观众甚至可能冲上赛道,将作弊的马车手就地正法。甚至可以想象,他们会把矛头转向主办方,甚至因此爆发大规模骚乱。


但在影片《宾虚》里,这些都不重要。无论是否有人作弊,观众依然如痴如醉。在马车上装上旋转的利刃,这非常符合玛瑟拉这一邪恶的形象。这是现实和虚构的差异,也是古代世界真正马车手和如今银幕上梦幻英雄的区别。



—END—

 短评

20131116在中国电影资料馆看米高梅影展4K修复版。

3分钟前
  • 张小北
  • 力荐

基督的故事。在资料馆看的4K修复版,将近四个小时的史诗竟然全程没有犯困,终于完整的看了一遍。赛马的戏份感慨那个年代拍摄的难度,最喜欢描述耶稣的视角。没有信仰也就罢了,如果还没有一丝敬畏``对于那些一涉及宗教就嘲笑的只能说明他们在学校的政治课没有白学。

5分钟前
  • seabisuit
  • 力荐

够说教!够做戏!够主流!红星闪闪的美帝大片!

10分钟前
  • 正统文化代言人
  • 还行

在那个没有特效的时代,用了3个月实景拍摄的马车戏太精彩绝伦,紧张得捏出汗了。老电影特别喜欢把镜头长长地留在演员脸上,将近4个钟头,看得头都要炸了,最后耶稣小哥连脸都不露一下,太有神秘感了。爱比恨更有力量,宗教得很灵验啊。

12分钟前
  • 推荐

80%GV+20%神片,五星值得拥有!

17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威廉.惠勒的几部片子看下来都风格迥异,主题跨度很大的,宾虚在场面调度方面完成了几乎不可完成的任务,传奇就是无奇不传。上帝像个普通人一样只以背影出现的那一个桥段很有说服力,设计的很聪明。

21分钟前
  • 袁牧
  • 推荐

横扫11项奥斯卡奖的经典史诗片。气势恢宏,波澜壮阔,四轮马车追逐战全部实拍,震撼力极强,复仇成功的那一刻让人感到极为欢畅!值得一提的是,这场耗时3个月的马车赛是由第一助理导演塞尔吉奥·莱昂内全程指导完成的~ 本片表面上讲宾虚,实则耶稣为真正主角,宣扬爱与宽恕,超越恨与复仇。(9.0/10)

26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马战戏拍得气贯山河,这场面调度简直让人叹为观止!跟《十诫》一脉相承但更优于前者,简直爱死这种调调的宗教史诗片了!如今再也拍不出这种味道的电影了…4K修复+影城一厅加持效果简直不能更赞啊!新技术字幕0延迟也是神助攻,听着幕间序曲去洗手间的脚步都更加矫健有力了!

27分钟前
  • 20个小明≯
  • 力荐

一部传教片,对此有抵制的同学就不要看了。但是拍得水准是非常不错的,除了为人津津乐道的四轮马车那段,海战前的划桨那段也是非常不错的。总体而言,跟库布里克的斯巴达克斯是一个类型的,上世纪中期的那种刻意营造的“史诗”风格。

32分钟前
  • SWX
  • 力荐

流动的画

36分钟前
  • 青猫
  • 力荐

制作成本相当于13.4吨黄金的巨片。使用65mm胶片拍摄,单花在胶片上的费用就相当于1.1吨黄金,最终125万英尺的胶片只有1/263留在了成片里。马车追逐戏让人不住惊叹究竟是如何拍成的,完全不可思议。担任马车追逐戏部分导演的莱昂内在访谈里说,拍这一部分时,威廉·惠勒强迫他们每天晚上看一遍25年版宾虚中的马车追逐戏,从不间断,一直持续了两个半月。

41分钟前
  • 奥兰少
  • 力荐

虽然很长,但是很好看,我看过的耶稣最灵验的一部电影!时间:2006

42分钟前
  • 林愈静
  • 推荐

【B】马车戏瞠目结舌,但是不喜欢宗教的部分(应该说我不喜欢任何电影里的宗教部分)整体觉得 没必要这么长。

43分钟前
  • 掉线
  • 推荐

前面一大半简直太棒啦!开场6分钟的序曲大气磅篇,配乐是真史诗。但最后把重点放到了耶稣的故事,有点失望。。。

45分钟前
  • 余小岛
  • 推荐

他带走了愤怒与苦难,他带来了和平与幸福。他是爱,他是阳光,他是雨露。这是一个关于耶稣的故事!

48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梅薩拉死前,三位男配角(梅薩拉、耶穌、阿流士)個個展現出豐富的敘事動力。相比之下,後半段的女配角則非常失敗,淪爲展現神蹟以達到宗教教化目的的工具。後段另一個問題:耶穌的「無形象」固然是爲了「造神」,然而刻意的手法嚴重影響了觀眾的共情,從兩場餵水戲的力量差別足以看出。

53分钟前
  • 介意
  • 推荐

布景上确实下了血本。剧本也是强项。关于耶稣坚定温和的眼神,似乎没有圣经依据,不过已经有力概括了“以爱战胜魔鬼的权柄”这一基督思想。

58分钟前
  • 鼓浪青蛙
  • 力荐

马车追逐戏超精彩啊,现代体育转播的教科书!感谢NYFF的免费放映,竟然还见到了威廉惠勒的儿子女儿,还有重孙子们~~~稍微有点长体力不大支。。

1小时前
  • 米粒
  • 推荐

犹大·宾虚患难重生,开始了复仇之旅,却发现被仇恨蒙蔽,耶稣降临,以死换取众生的救赎。‘是爱而不是恨让人活下去,是宽容而不是复仇让人走完过去。’

1小时前
  • Fruitpunch
  • 推荐

赛马确实好看! 宾虚特惨的时候比较有感, 至于最后, 呃, 还是不懂, 只能理解为酥哥就是万人迷吧, 太迷了. 又想想, 确实用不着解释, 就不是让我这种人懂的. 回宿舍翻出来看了遍<布莱恩的一生>, 这样才对嘛, 哈哈哈

1小时前
  • 🌞娘卷卷🌙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