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军夺宝队

剧情片美国2014

主演:乔治·克鲁尼,马特·达蒙,凯特·布兰切特,比尔·默瑞,约翰·古德曼

导演:乔治·克鲁尼

播放地址

 剧照

盟军夺宝队 剧照 NO.1盟军夺宝队 剧照 NO.2盟军夺宝队 剧照 NO.3盟军夺宝队 剧照 NO.4盟军夺宝队 剧照 NO.5盟军夺宝队 剧照 NO.6盟军夺宝队 剧照 NO.13盟军夺宝队 剧照 NO.14盟军夺宝队 剧照 NO.15盟军夺宝队 剧照 NO.16盟军夺宝队 剧照 NO.17盟军夺宝队 剧照 NO.18盟军夺宝队 剧照 NO.19盟军夺宝队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3:18

详细剧情

1944年,德国纳粹战败前夕。为保护人类所共有的艺术瑰宝免遭恶意损毁,罗斯福总统授意成立一支盟军夺宝队,该队伍由弗兰克·斯托克教授领军,网罗了詹姆斯·格兰杰、理查德·坎贝尔、沃尔特·加菲尔德等散落在各界的艺术领域精英人才。德国人全线溃逃,夺宝队一路追踪,挽救了不少珍贵文物。当他们抵达巴黎时,见到了曾在德国人麾下管理艺术品的法国国家博物馆雇员克莱尔·西蒙,在她的协助下得以令无数的瑰宝物归原主。这是一场关系着人类遗产的战争,争分夺秒,不容喘息

 长篇影评

 1 ) 故事不错,拍得有点呵呵

记得之前看影评看到一句:成功的电影不一定要有漂亮的镜头,没有坏镜头就好了。《the Monuments Men》不能算一部好电影,不过它至少没有坏镜头。算是为数不多的优点之一。
剧情很散,一支寻宝小分队分成几路各自出动,时间线和地点看得我有点凌乱。本来就不到十个人,还分两个一组四处跑。一些细节处的起承转折可能因为听不大懂导致不大明白,比如为什么他们要去XX(抱歉忘了是哪儿)因为有消息德军把艺术品都运去那里,可是消息是哪儿来的?而且还这么确凿?还有那个博物馆记录员跟主角之一的调情是怎么回事?表现美国汉子心有大义坐怀不乱么?弗兰克审问德军军官斯塔尔时说的话完全无感,像是在拖延时间,搞毛啊……
最后,俄军要来占领阿尔陶塞,而小分队在矿洞里发现了被偷走的米开朗基罗的“圣母玛利亚和小男孩”。镜头在俄军开着皮卡经过指向“阿尔陶塞”的路牌和四个人努力推着矿车迎向光明之间来回切换,营造紧张气氛是很好,问题是最后他们还是比俄军先走一步,还在矿洞门口挂上星条旗。感觉就像看着气球升空,期待最后来场烟火或者爆炸,结果它像肥皂泡一样“啵”就没了,然后就没了,整个心里空空的。
作为一个非典型战争片,《MM》还是有战争元素。一个场景是那个营地里的白色圣诞节,大家都受到了来自家乡的礼物和信件。小分队里的小组之一,Walter和Preston在帐篷里拆包裹。Walter收到一张小黑胶,说是自家女儿孙女录的歌,找时间一定要听听。之后他在淋浴房冲澡,全营地的广播忽然变成他家女儿的歌声,是Preston去放的。他俩从一开始就在拌嘴,之后安排分组时互相嫌弃,但还是默默地互相关心对方【这可真是个冷CP】小分队刚失去一个老伙计Donald,他为保护“圣母玛利亚和小男孩”被德军在教堂里击毙。在大雪纷飞的夜里剩下的人帮助治疗伤员,忽然听到悠扬温暖的女声。不知道他们心里怎么想,我只知道看着Walter披着浴衣坐在滴水的龙头旁一脸安逸,我在这边笑着泪流满面。
整体来说,大体故事还行,问题是没有把这个单调的寻宝故事拍得生动,最后只有零散的镜头。为二战保留下来的艺术品和保护他们的人加一星。

 2 ) 在文艺与商业边缘徘徊和迷失

二战期间,纳粹对侵略国进行大规模的文物,艺术品掠夺,希特勒的计划是通过这些掠夺品在德国兴建最大的博物馆,但因希特勒个人古典主义的艺术偏好,只对古希腊,古罗马,文艺复兴艺术保存,对立体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等近现代艺术定为“堕落艺术”Degenerate Art,从马奈到毕加索的作品都面临着史无前例的计划性破坏,故事讲述这期间盟军成立的建筑,绘画等艺术领域专家们组成的非军事团队,为维护这些数以百万的被纳粹掠夺物而作的努力和牺牲。

成功跻身一线的马特达蒙扮演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艺术鉴别专家(原型人物后来成为大都会的馆长),银幕女王凯特布兰切特扮演法国的博物馆工作人员(原型人物记录了2万多条艺术品的流向记录),还有喜剧传奇比尔穆雷,唐顿老爷-Hugh休大叔,奥斯卡影帝Jean Dujardin加盟,再加导演,编剧,主演乔治克鲁尼,这么梦幻的军团!加上人类史上最大的艺术夺护!这些远足以引起影迷们的期待,看似一切成功元素都在,好电影会水到渠成,包括预告片阶段还是给人很鼓舞,但正因前起制造的期待和电影观后平淡的反差,让也许原本还可以说中规的制作,变成对一大堆最优秀的演员和封印保存的题材的浪费,可谓遗憾至极。。。制片方之前因为错过了年末冲奥季上映遗憾着,我想这2月份上映后,他们是没遗憾了。。。

电影本身确叙事松散和冗长,人物间联系牵强,有些拼在一起的感觉,应时刻都充满悬念的故事,始终无法营造紧张感和高潮,只有显得硬生生的煽情,感觉比较突然的轻松喜剧场面(笑点本身不是问题,只是放在剧中场景让人显得很突兀,如果他们是为了致富的夺宝军团那会妥当很多,不知是不是拍Ocean’s Eleven剩下的一些灵感在此片继续发挥。。。)我想乔治导演(兼编剧,主演)始终徘徊和犹豫在史诗哀歌式文艺片和好莱坞杂烩式商业片边缘是影片让人希望的最大原因,最后两者都很难迎合。很多制作团队是跟去年最佳影片Argo重叠的,我就知道去年给Argo最佳影片奖是错中之错了。。。

不是说影片一无是处,欣赏几位演员的卖力表演,优秀的场景服装设计,加上有发现著名画作的乐趣,只是不要抱着期待看,这只是一部“没有任何了解时看了还行”的电影。。。


影片几个花絮有兴趣可以了解:
1) MONUMENTS MEN,这个是历史上存在MFAA的简称(Monuments, Fine Arts, and Archives Program),实际由300多人组成,电影中角色一定程度都基于原型人物
2) 达芬奇继蒙娜丽莎之后的一幅代表画作“抱着貂的女人”会在结尾真实记录照中出现,现藏于波兰的一座博物馆
3) 米开朗基罗的圣母子雕像如电影描述现藏在比利时,影片30年后在老的乔治角色访问此地,角色正是由乔治的父亲扮演。
4) 乔治角色跟罗斯福总统阐述行动计划时用到一幅拉斐尔的作品,被认为是拉斐尔极少的自画像,被纳粹掠夺后,一直下落不明,影片中描述的是被烧毁
5) 成为开场和结尾的“根特教堂祭坛画”,是由油画创始人之称的凡艾克和其弟弟创作,是被盗次数最多的画作之一
6) 另,有机会看一下近期片中Mad Damon, Bill Murray, Hugh Bonneville三位做嘉宾的BBC Graham Norton Show, 刚首映结束后奔到节目录制现场,一开场把座位前的香槟干掉,之后不可收拾的搞笑访谈,如Mat Damon所说是参加过的最好玩的脱口秀。

 3 ) 为了保存艺术作品,是否值得付出生命?

这根本不是个问题。一个心智健全、意志自由、可以完全意识到自己行为后果的成年人,自然会有自己的答案。So,强制不让人去抢救这些艺术品和强制让人去抢救一样,都是不对的。在向那些愿意为了自己的追求献身的人致敬的同时,也并不能谴责那些认为前者的行为愚蠢的人。但是,在任何情况下,鼓吹某种自己也不相信的所谓理想、信念,虚构某些蓝图、美景,蛊惑大众,牺牲大众利益,满足一己之私欲,这种行为无论以何种法律衡量,都是犯罪。

 4 ) 盟军夺宝队中的名画十问

一希特勒为何看重《根特祭坛画》? 希特勒曾是一位不得志的画家,他崇拜古典大师而仇恨现代艺术。纳粹在柏林举办的堕落画展对毕加索、马蒂斯等人的作品加以丑化和嘲笑,犹如一场面对艺术品的集中营清洗,而对那些他垂涎三尺的古典大师抑或是他认为符合日耳曼理想的作品,早在入侵那些国家之前,他就在心目中的元首博物馆中规划好了将要掳掠来的名画的摆放位置。《根特祭坛画》是影片中纳粹盗窃的重头之作,它是由12块门版、20副画面组成的大型作品,其真实细腻、栩栩如生的画风在诞生的十五世纪简直是一件神迹,被誉为艺术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油画作品,地位崇高神圣。 在希特勒眼中,根特祭坛画的风格足够日耳曼化,理应归他的元首博物馆所有;更重要的是一战前,祭坛画12副木板中的6副原本属于德国,在《凡尔赛条约》签订后作为赔偿被迫交给比利时,而希特勒决心纠正这种“错误”。1940年比利时被侵占之后,教堂将祭坛画移交给法国政府保护,后还是被纳粹窃走。五年后,当古迹卫士们打开奥地利阿尔陶塞地下矿场的铁门,凡艾克的圣母玛利亚王冠上的珠宝就在对着他们熠熠发光,“似乎把士兵手中乙炔灯的光线都吸引了过去。”历经数百年,这幅杰作依旧鲜艳、璀璨。在片中,比尔•默瑞的角色发现玛利亚门板被纳粹翻过来当成普通桌板使用,这显然是一处好莱坞式艺术“再创作”。 二 《达芬奇的晚餐》差点被盟军摧毁? 影片《盟军夺宝队》主要以古迹卫士在德国、比利时和法国等地行动为线索,而舍弃了拥有无数艺术瑰宝、情况更为复杂的意大利,原著作者埃德塞则另外写了一本书名叫《拯救达芬奇》。1944年,盟军飞机在意大利将巍峨的基督教圣地蒙特卡西诺修道院夷为平地,之后才发现这里并非是纳粹的据点,引发了纳粹媒体的大肆宣扬,将盟军冠以艺术毁灭者的头衔,这一事件得受到了盟军统帅重视,之后才有影片开头的古迹卫士分队登陆诺曼底。片中出现了米兰市民在盟军轰炸期间保护《最后的晚餐》的一幕,绘有这幅巨作的墙壁依靠沙包和木板的支撑得以保存下来,但还是遭受了巨大损坏。 三 《绘画艺术》是被希特勒非法占有? 维梅尔这幅作品原名《画家在画室中》,从被后世冠以“绘画艺术”这一通用名就可以想见它在的崇高地位。维梅尔在世时名气不够大,死后被遗忘两世纪之久,画家的身世让自诩“天才超前”的希特勒找到了“共鸣”。维梅尔是希特勒最喜爱的画家,他曾立志要收集其所有作品。然而在《古迹卫士》这部影片中,《绘画艺术》却是最不应该出现的一副作品,原因是它是被希特勒以165万马克的价格正常购得的。纳粹战败后,盟军在被奥地利阿尔赛陶的地下矿场发现了这幅画,但并没有把它返回给当初自愿售出的所有者,而是归奥地利国家所有。 四 最不该被影片所遗漏的名画是? 相反,我们在影片中遗憾地没有见到维梅尔的另一部作品《天文学家》。据希特勒身边人回忆,在纳粹大势已去之后,希特勒曾长时间静静凝视这幅画中那位手抚着地球仪,面前摊开一本神谕之书的科学家。希特勒曾打算在家乡林茨建立一座举世无双的艺术博物馆,而博物馆的中心位置留给了这幅《天文学家》。该画原本归巴黎收藏世家罗斯柴尔德家族所有,纳粹入侵法国后被强行带走。直到今天,在这幅画的背后依然可以看见一枚小小的纳粹黑色十字记号。1945年,盟军在阿尔塞陶地下矿区里发现了这幅画,并将它归还给了罗斯柴尔德家族。目前它是罗浮宫的镇馆之宝之一。 五 纳粹大元帅戈林是个艺术门外汉? 在希特勒带领下,收藏艺术品在纳粹军官中“蔚然成风”,希特勒和他的二把手戈林就因为争名画闹过矛盾。影片中巴黎的网球厅博物馆中存放着纳粹四处搜刮掠夺而来的艺术珍品,然而当戈林走进来,巡视一番后却对着一瓶香槟酒发出了赞叹。和流行观点一致,影片倾向于把戈林刻画成为爱慕虚荣的装腔作势者。战败后,戈林试图逃走时在身边留下几幅小尺寸的名画,其中包括维梅尔的《耶稣与娼妇》,然而最终在狱中戈林却得知这幅画是赝品,他当时的眼神“仿佛是头一遭知道世上有邪恶这种东西存在”。 (图为出现在片中,存放于网球厅博物馆的委拉士开兹名作)在《纽伦堡访谈》中留下了他的这样一段话,“在所有针对我提出的控诉大纲中,所谓我对艺术珍宝实施了掠夺的说法,给我带来的痛苦最大。” 六 《小艾琳》被纳粹下级军官藏私囊? 法国沦陷后,纳粹并没有碰那些被转移藏在乡间的卢浮宫珍品,光是罗斯柴尔德这些巴黎收藏世家的家族藏品就足以满足他们的胃口,这些人当中很多是犹太人。片中这幅出现在戈林的副手军官斯塔尔家中的《小艾琳》就是来自罗斯柴尔德家族的一幅藏品。作为雷诺阿最为人熟知的作品,片中却被斯塔尔明目张胆地悬挂在家中,这样的处理有些“侮辱”纳粹的智商。斯塔尔这个角色有着现实原型,但他并非是纳粹军官而是一名艺术品经销商,戈林用这幅《小艾琳》向他交换了另一幅画。1945年,盟军找到这幅画后将它返还给了画中的人物小艾琳。现如今它被收藏于瑞士布尔勒展览馆。 塞尚的《加歇医生的家》同样出现在斯塔尔家中。就像片中所展现的一样,人物原型罗切里兹位于旧天鹅城堡附近的家中悬挂着22幅来自西斯莱、塞尚、莫内、德加以及雷诺阿等人的作品。加歇医生是艺术史上一个响亮的名字,他是许多印象派画家的挚友,梵高为他作了后来拍出天价的《加歇医生的肖像》,而初出茅庐的塞尚也曾受到他的款待和赏识。二战中,纳粹曾多次来到位于巴黎郊区的“加歇医生的家”,搜寻印象派画家的作品。尽管希特勒本人反对印象派,但戈林却了解这些画作能带来的巨大金钱利益。塞尚这幅作品同样是从罗斯柴尔德家族落入纳粹的手中,战后它被盟军归还,目前收藏于巴黎奥赛博物馆。 七 盟军解放的名画均为纳粹掠夺之物? 马奈这幅展现一对夫妇若即若即关系的画作出现在了影片片尾。然而从严格意义上说,它不能算作是被盟军拯救的艺术品之一。该画原本收藏于柏林德国国家美术馆,纳粹战败后,它与其他来自国家美术馆的众多件艺术品以及绝大部分德国的黄金储备、纸币一起被转移到了默克斯镇一处地下盐矿。1945年,盟军找到这一藏宝地点引发轰动,还留下了一张士兵们抬着这幅《在温室中》的黑白照片。储藏在默克斯的艺术品中,并没有来自其他国家的遭受纳粹掠夺而来的艺术品。后来它被返还给了德国,目前依旧收藏于柏林德国国家美术馆。 八 希特勒《尼禄法令》下令摧毁艺术品? 希特勒在战败前下达了《尼禄法令》,要求德军毁灭德国的一切基础设施以避免被盟军利用,然而在影片中《尼罗法令》被解释为希特勒本人有意毁掉德国境内一切艺术则属于偷换概念。希特勒在他自杀前几小时写下的遗嘱当中,依然没有放弃在家乡林茨建立一所伟大博物馆的幻想。然而在纳粹战败后的无政府混乱下,许多艺术珍宝遭到了被偷盗甚至是灰飞烟灭的命运。其中最著名的一副消失的名画便是拉斐尔的《年轻人的肖像》。这幅作品与达芬奇《抱银鼠的女人》都是从波兰掠夺而来,被纳粹波兰指挥官弗兰克挂在私人府邸,准备献给希特勒的元首博物馆。 九 拉斐尔肖像真的被纳粹烧毁了吗? 1945年,汉斯弗兰克被捕之后,《抱银鼠的女人》被返还给了波兰克罗拉夫博物馆,但《年轻人的肖像》至今下落不明。影片中一场虚构的戏份显示,以汉斯弗兰克为原型的纳粹军官烧毁了这一名画。但在电影结尾,克鲁尼饰演的古迹卫士声称依然在寻找这幅作品。二战后,与《年轻人的肖像》一起消失的作品不断现身,有理由相信这幅拉斐尔同样存活了下来。2012年底,艺术品交易市场上又出现了这幅画的踪迹,目前藏身地依旧不明,但可以肯定它还“在世”。与《抱银鼠的女人》一起,这幅画是由波兰亲王1798年从意大利购得。它被美国FBI列为世界十大失踪名画之首,目前估计市值约1亿美元。 十 片中致敬伦勃朗的细节你发现了吗? 在片中的默克斯矿区我们还见到了荷兰大师伦勃朗的这幅自画像。片中年轻翻译官山姆出生于德国卡尔斯鲁厄,这幅画就收藏在离他家不远的博物馆中,身为犹太人的山姆却从未得缘一见。最终在默克斯,山姆第一次和伦勃朗这位他的“邻居”打了照面,这时电影以一种典型的伦勃朗式“三角打光法”来呈现出他的面部特写,这是一处精美的致敬细节。山姆这个角色的现实原型在看到这部电影时笑着说,“可是,电影里面的事情我一件也没有做过。”事实上,这幅伦勃朗是在海尔博隆而并非是在默克斯发现的,它并未经过纳粹之手,而是博物馆官员为了安全起见存放在了这里。 ①米开朗基罗《布鲁日圣母像》 米开朗基罗的大理石雕塑《布鲁日圣母像》也是片中古迹卫士寻宝的重中之重,“唐顿老爷”唐纳德•杰弗里斯的角色用一句话来解释其重要性“它是米开朗基罗在世期间唯一不在意大利境内的作品”。这是事实,但显然并非布鲁日圣母像伟大的原因。和米开朗基罗同时期作品中慈爱的圣母形象不同(国内上映字幕将其翻译为《圣母怜子像》是一出混淆谬误),这里的圣母面目光忧郁,似乎遇见了孩子未来的命运。拿破仑上台时曾将这幅作品强行运往巴黎,而崇拜拿破仑的希特勒也把它列为掠夺艺术品的头号目标。1945年,圣母像在阿尔赛陶的矿区中被古迹卫士找回,但片中古迹卫士为其献出生命的情节则属艺术创作。 ②罗丹《加莱义民》 影片中古迹卫士们在新天鹅城堡的门外找到了这组六个人物组成的青铜雕塑,马特·达蒙的角色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这是罗丹”。《加莱义民》是罗丹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创作于1884年,描绘14世纪百年战争期间的一个动人故事。当时英军围攻法国的加莱市,加莱市必须选出六个高贵的市民任他们处死,这六个人出城时必须光头、赤足、锁颈,把城门钥匙拿在手里,才可保全城市。这是法国历史上令人难忘的一个悲剧时刻。二战期间,纳粹将这组雕塑运到了德国,却最终把它遗弃在新天鹅城堡附近的一处树林中。据发现它的古迹卫士回忆,最初见到雕塑时,他还以为是树林中有埋伏在等着他。

 5 ) 二零一四年最強勢問鼎金酸梅賞各大獎項的驚雷大作,就此誕生。

先請各位網友見諒兩件事情。

一,這篇評文提及的劇情跟實際劇情可能有些出入。
為什麼?因為我看到睡著。乏味到睡了十來分鐘,所以我完全錯過了1994年夏天那段故事在講啥;即使我看完後覺得這部電影少了那段也沒差,甚至不看這部電影也尚好,也姑且要補充說明一番。

二,這篇評文提及的所有人物都以演員名稱代號之。
為甚麼?因為我記不住。七位要角從登台到落幕,唱名次數總合不到三回,各別點名未及十次,提及七人殊異的職業沒有五次,提供全體演員在同一幕讓觀眾有機會鳥纜搞懂誰跟誰的時機則是......零次。還是在我睡著的時候有提到嗎?有的話就抱歉了。不過也罷,對部我十年內都不想重看的電影,沒甚麼必要付出這精力。

二戰末期,諾曼地登陸戰開始的時期,美國軍方的喬治克隆尼(戲內當老二戲外當老大)中尉說服了羅斯福成立藝術拯救小隊,以軍隊特遣的方式四處找尋被納粹偷拐搶騙而來的藝術收藏。
喬治克隆尼招集了六個藝術界的高手,包括:
麥特戴蒙(戲內賣張臉戲外賣人情)
比爾墨瑞(戲內戲外都過氣)
約翰古德曼等一干
加上
戲份有跟沒有都沒差的內應凱特布蘭琪(我拿影后超爽ㄉ)
等八人,一起擔負拯救藝術的責任......然後要這些藝術家當阿兵哥衝前線。這就是劇情的概要。

《大尋寶家》的劇情除去結局的收聲外,皆支離破碎到令人不忍卒睹。
導演喬治克隆尼的人緣極佳相當有名,他似乎也把這手腕伸出螢幕跟觀眾「裝熟」。他完完全全假設了會買票進戲院的都是他的朋友,都聽他在派對談過他修改多時的劇本概要了,所以沒必要再放些基礎中基礎的時代背景在片中交代。
不知道西洋藝術史?
不知道二次大戰史?
抱歉,我判斷你是個糟糕的影迷,判你忍受兩小時一頭霧水之懲罰吧。
八位主角齊聚一堂的時機極少,更多的是兩兩成群,廣散於歐陸各地找尋線索。既是要走多線發展的劇情,每回出任務的前情提要卻都模糊得可以黏磚。
例如,比爾莫瑞如果在這一幕被喬治克隆尼囑咐找尊拉菲爾的人像畫,下一幕他就已經抵達比利時跟神父攀談起來了,觀眾還不知道拉菲爾跟比利時有何關聯,換一幕,比爾莫瑞已經又變到西德邊境,跟同事漫談起比利時其他藝術品的下落。所以...拉菲爾到底跟比利時有甚麼關係?
這類問題,《大尋寶家》都是不想回答的。
so so。缺乏提示的大時代歷史劇,搭配上十幾段毫不相關的冷門史事,這能不演的零零落落,缺頭斷尾嗎?
一盤散沙的情節不打緊,喬治克隆尼太愛說教的毛病,強而有力的替本片的悶味加料。
兩個小時,只見喬治克隆尼很努力的在說教,為了他口中"歷史的活見證"藝術品奔走四方。越是開口,我越懷疑:這個喬治克隆尼中尉他是不是上帝派來的使者,又或著是來自未來的時空旅人。
他的洞見太全知,可以預測到納粹必定戰敗的事實,德軍很壞美軍很棒的角度之二元之單純,也令人不得不失笑。
電影跟小說很像,作者得設計英雄跟觀點進入故事的骨幹上,好安排他自己想說的一些東西。而,如果劇情需要一個英雄,他可以是主人翁;如果電影需要一個觀點,它可以是旁白。當劇中的主人翁身兼劇外的旁白,卻又沒有明顯的抽離身分時,他跟全知全能的神其實沒有兩樣,因為他就是作者的意識本身。作者怎麼可能被劇中人擊敗呢?但是一個太刻意不敗的觀點,可就不一定能被劇外人給接納了。這種彆腳的粗糙說教充斥全片,讓人生煩。
散漫的劇情,說教的空泛,又配上了群明明該很有特色卻從樣貌至個性都模糊得角色打造(我甚至不會說是刻版,因為這部片連刻的力氣都沒費),這回《大尋寶家》實在是喬治克隆尼找了親朋好友來眾星拱月一番的超級自high片。
大家花錢看喬治克隆尼演講兩小時,附贈軍裝帥照,多好!我還能說甚麼呢。總之,爛透了。
我實在很不解......《大尋寶家》的The Monuments Men部隊雖然是真人真事改編,我也沒聽過這段歷史,但我想,以這樣正氣凜然的素材,又以喬治克隆尼過去的導編成績,他真的有可能拍不出更好的改編嗎?

我的意思是:假如從藝術家從軍的角度去看戰爭的黑白,假如從羅浮宮也展義大利作品的史實切入藝術為什麼非要限定國族的爭議性......假如假如,挖得深些,都是大可發揮的地方。以喬治克隆尼有過《神經殺手 》(Confessions of a Dangerous Mind)與《晚安,祝你好運》(Good Night, And Good Luck)這樣錯綜敘事的導演經驗,我很難去解釋,何以他會在這樣保守的題材上,撞一遭滑鐵盧呢?

推薦各位一本書:《希特勒的私人圖書館》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1531722/
這是一本想從希特勒的閱讀經驗上分析希特勒人格的企圖大作。之所以提,是因為裡面費上不少篇幅,鉅細靡遺剖析假設了希特勒的藝術品觀。這個德國暴君,為什麼致力於打造首都博物館,欲收天下精華於柏林呢?出於自卑,出於志向,最後影響了德國的搜刮藝術品政策。
如果說《大尋寶家》的故事是表象,《希特勒的私人圖書館》就是影子,可以令人補足本片甚少的德國陣營在藝術品大戰的資料。一光一影結合,方能窺探真實的輪廓,而非一廂情願的妖魔化彼此。
而且......緩緩讀這樣一本書,可比《大尋寶家》枯燥的兩小時觀影經驗,要有趣多了!

 6 ) 仅能感动自己的飞机读物

这或许是乔治-克鲁尼最乏味最说教的烂片,一部仅适合搁在国际航班经济舱狭小屏幕甚至广深公路大巴上的2小时飞机片。

事实上,乔老爷也正是在机场书店——一种堆满成功学和历史传记的地方——收获的这个故事。等飞机时,一本名为《古迹卫士:盟军英雄、纳粹窃贼以及历史上最伟大寻宝故事》的书吸引了他,扫了几眼,就和制片一道把原作者请来,迅速打造出这么一部二战寻宝电影。

二战时的美国军队里也确有有一个特别小组,叫做“古迹卫士”(Monuments Men)。1945年5月德国战败投降后,几乎由艺术史学者组成的这个小组,在阿施巴赫村的城堡里发现了一个巨大存有大量绘画和雕像的仓库。这些艺术品是为避开盟军轰炸而特意转运至此的,它们与几天后辈发现的其他珍品,都属于两个对犹太人趁火打劫的臭名昭著画商。

当然,到了乔老爷歌唱祖国的英雄赞歌中,这些来自从比利时根特、布鲁日和法国巴黎劫掠而来的米开朗基罗、鲁本斯和毕加索真迹,就成了破罐子破摔的画家元首急于下令销毁的珍品。因此,这也为电影开启了非常传统的好莱坞救援模式,由文人组成的古迹卫士们面临的敌人,不仅是穷途末路的纳粹,还有一道加入文物争夺战的意识形态大敌——苏联红军。

乔老爷的团队里少不了马特-达蒙,这个一直被他在各种类型片里信手拈来戏耍的呆萌,加上让-杜雅尔丹、比尔-默瑞、约翰-古德曼、休-博内威利和凯特-布兰切特,怎么看都像又一伙“十一罗汉”。然而,老友间相互打趣的轻松笑料,到了这部围绕严肃艺术的剧情片中,似乎成了可有可无的过期调味品,食之无味,弃之也不可惜。反倒是在主流好莱坞电影里已绝迹多年的高大全人物和博爱主义陈词滥调,毫无节制的纷至沓来。并没读完小说原著的乔老爷,那个本对美国政治持批评态度的乔老爷,不知怎么就谱写了这么一曲为人类伟大艺术不惜牺牲生命的美国红歌,相信把它丢在白宫春晚上是再合适不过了。

幸好电影还真留给观众那么一丁点有温情的、属于人性深处的感动瞬间。1944年的圣诞节,在西线冰雪覆盖的森林深处,比尔-默瑞在军营洗澡,鲍勃-巴拉班找出一张遗弃的唱片,打开留声机播放出几乎凝结了空气的圣诞歌,战争该结束了吧。而到了任务结束后的述职时间,罗斯福总统知道有人为了米开朗基罗的圣母子雕像牺牲于布鲁日教堂时,问起乔老爷扮演的古迹卫士队长弗兰克,为一件艺术品付出这样的代价值得吗?

许多年过去后,有退伍老军人带着孙子重返这座教堂,在洁白的圣母子像前沉思良久。生命已逝,艺术永恒,但并不会因此留下保护它的英雄名字。电影也仅有此处,算得上是超越飞机读物的感动时刻吧。

 短评

对于我来说,看完只想飞奔去欧洲。。

6分钟前
  • 密斯Tracy
  • 还行

这部电影最大的问题还是没能找到讲故事的角度,其实我很有兴趣听到某单个人物的详尽版本(比如布兰切特的),但人物实在太多了,到最后不知道要说的是保护文化很重要还是体现战争的残酷。编剧竟然是argo的,大概是把自己的狗血都在上一部里撒完了,这部严重缺氧了是吧

10分钟前
  • 米粒
  • 还行

berlinale2014.Day 3.请直接忽略这部片,不要被卡司和题材给欺骗蒙蔽了双眼。真的,向真正的战士致敬。去你的钻石王老五。

13分钟前
  • 鸡头井。
  • 很差

简直太low不能忍,全篇基本不着重点,而踩点部分又无理煽情过度说教,最后还来一个Q&A结尾点题,直接在电影院扶额无法直视,low到爆!!!(以及内核是不是很想来一下十一罗汉啊?呃呵~~

18分钟前
  • 冻冻kirakira
  • 较差

没想到课堂上学过的Ghent Altarpiece(根特祭坛画)还有这样一段历史,看过这部影片会使你以后更怀有感激之心地去参观艺术馆。新颖的视角拍战争片,没有血腥杀戮,只有辉煌的画作雕塑。虽然少不了战争片的特有要素:英雄主义色彩和对敌人的仇恨,这片还是一部很OK的feel-good movie。

21分钟前
  • yicdian
  • 还行

时间空间各种跳,故事乱七八糟,戏份的安排让人时常忘记某些人物的存在,没有半点风格,节奏也不统一,开始你以为它是冒险片,结果它前面还有点喜剧,然后你以为它是喜剧片,结果中间它开始严肃起来,连高潮都可以让人昏昏欲睡,还真是难看到一种境界,真的是浪费了一票大明星。

22分钟前
  • Ron Chan
  • 很差

或者是乔治·克鲁尼太想在真实上做文章,故事太平了。一段段无聊对话,一场场毫无波折的故事。只有伤感却没有冒险与紧张,更不要提惊心动魄了。甚至由于平淡,那些人为保护艺术品所做的牺牲都显得那么轻。电影毕竟是电影,需要更多的转折与惊险来支撑影片。除了凯特·布兰切特,看点太少。还总放主旋律

23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较差

我以为会是动作基情片,结果是没有剧情的剧情片。

25分钟前
  • 张无情
  • 还行

2.5吧....超豪華卡司煮出如斯平庸無聊的菜色,太浪費了....Clooney再次證明了他沒什麼當導演的才華...不如專心演戲嘛....拍得很散,多線群戲調度吃力,沒有一線拍得深刻,都在蜻蜓點水,平常似乎想要詼諧一點,但又不時冒出主旋律說教或煽情實在尷尬....

29分钟前
  • 裘笛
  • 较差

观影前看有媒体抨击本片 直言“烂片” 在我看来 是作者看明星耍帅上演全民偶像的期望没有得到满足 本片虽众星云集却没有纯粹的主角 乔治大叔身兼导演编剧演员 不能不说煞费苦心 纵观全片 虽讲述沉重历史时期故事却惹逗观众不下十次 而重结局轻过程的方式可以让观众更好的铭记这段历史 充满人文关怀

30分钟前
  • Jason_波波
  • 还行

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32分钟前
  • 假面Vic小飛俠
  • 还行

拍的又乱又轻浮,只有Cate Blanchett表演特别稳,其它的角色都特别飘。

33分钟前
  • 小晨
  • 较差

选题相当赞,真实事件永远最震撼人心。最喜欢片中唐顿老爷见到米开朗基罗的圣母抱子像激动得快流泪那个细节,简直感同身受。只是欢脱的气氛和想表达出来的历史沉重感略不协调,感觉克鲁尼既想拍另外一部十一罗汉又想拍战争史诗,结果弄巧成拙了。不过作为一个认油画强迫症患者,观影体验还是不错的。

38分钟前
  • 弥呀
  • 推荐

好比就是打算做佛跳墙的材料却做成了一锅东北乱炖,白白浪费了好演员,编剧导演不给力!

43分钟前
  • 元宝宝
  • 还行

好多人都提前离场了,在场的纷纷掏出了手机

46分钟前
  • 狷介有乌青
  • 还行

题材好≠电影好,本来以为只是「平庸」没想到如此「难看」。嫌弃《为奴》太主旋律的都来看看什么才是真正的美国白人自恋主旋律,从头到尾充斥着做作的假大空和说教,奥斯卡级的演员们全成了木头,剪辑配乐无一不恶心,根本找不到任何加分点,几度看得白眼想吐,跟天朝抗日神剧无本质区别,怒打一星。

49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很差

有制服克鲁尼大叔就够了!

54分钟前
  • 啃啃
  • 推荐

就像看了一场NBA全明星,我说的是近几年毫无新意哈欠连连不断转台平庸至极的全明星

55分钟前
  • Fitzzzzzz
  • 还行

大牌云集,可我真觉得挺难看的。。。笑点有点牵强,刻意煽情的地方又不动人,流水账一样的感觉~ 影院里坐我旁边的美国人看睡了打起呼噜,结尾看到挂美国国旗很多人开始喝彩鼓掌,所以这电影其实大概只适合自卖自夸吧。。。

57分钟前
  • kallen
  • 较差

靠,为什么要把名字翻译的这么萌!!!我乍一看还以为是 萌宝夺军队!!!

1小时前
  • 豆瓣酱里的鸽子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