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子的餐桌2

剧情片日本2005

主演:吹石一惠,鸫,吉高由里子,并木史郎,宫田早苗,三津谷叶子,安藤玉惠,渡边奈绪子,佐久间洋,藤间宇宙,北河多香子

导演:园子温

播放地址

 剧照

纪子的餐桌2 剧照 NO.1纪子的餐桌2 剧照 NO.2纪子的餐桌2 剧照 NO.3纪子的餐桌2 剧照 NO.4纪子的餐桌2 剧照 NO.5纪子的餐桌2 剧照 NO.6纪子的餐桌2 剧照 NO.13纪子的餐桌2 剧照 NO.14纪子的餐桌2 剧照 NO.15纪子的餐桌2 剧照 NO.16纪子的餐桌2 剧照 NO.17纪子的餐桌2 剧照 NO.18纪子的餐桌2 剧照 NO.19纪子的餐桌2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31 13:20

详细剧情

生活在伊豆乡间的岛原一家过着平静安详的生活,但表面的温馨终究无法掩盖成员间的紧张与不合。17岁的长女纪子(吹石一恵 饰)不愿呆在乡村,一心前往大都会东京发展,为此他与父亲彻三(光石研 饰)的关系分外紧张。在一个名叫“废墟”的网站上,纪子结识了名叫久美子(つぐみ 饰)的网友,最终她选择离家出走。纪子的出走让这个家开始崩塌,不久她的妹妹由佳(吉高由里子 饰)也前往东京。她们的母亲不堪忍受自杀,彻三为了挽救家庭启程寻找女儿。就在2002年,54个在“废墟”上结识的女高中生手拉手跳向了飞驰而来的列车……   本片荣获2005年捷克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特别提携FICC奖、2007年横滨电影节最佳新人奖(吉高由里子)。

 长篇影评

 1 ) 浅显解读《纪子的餐桌》

首先控诉一下不知道为什么要贴的恐怖标签,普通剧情片的血浆元素很多也有这么多了,真的不恐怖,如果恐怖标签挡住了你的话可以大胆看下去。

故事大致讲一下的话也并不复杂,就是刚接触电脑的时代,生活在丰田这个地方的姐姐纪子在一个名叫Haikyo.com的网站化名光子很开心地交朋友,和网络上在线的每个人说你好。然后在一个停电的黑夜,姐姐摸黑拖着行李箱独自到了东京,跌跌撞撞走着然后想到了Haikyo.com上在东京的朋友,上野站54号。她来到上野站,问别人54号在哪里?大家不知道,只好自己走来走去,来到了储物柜附近,猛然发现储物柜上都有数字,54号上了锁,旁边站着一个女孩,久美子。女孩带着她和自己的家人到了一个有一个奶奶爷爷家,纪子才知道女孩开了一家“家庭出租”,想要有一个家的人可以找他们服务,他们可以做你的妻子、女儿、母亲。

纪子的妹妹优香训着姐姐的踪迹来到了东京,给做记者的爸爸留下了上野站54号的标签,母亲因为受不了两个女儿的离去自杀了,父亲辞掉工作,开始寻找女儿的踪迹,然后在上野站看到了久美子,不假思索地向他要了名片,然后拜托自己的朋友点自己的两个女儿和久美子来扮演妻子和女儿,终于,虽然并不顺利,纪子和优香终于在自己曾经的床上躺下了....

虽然剧情几乎很快就说完了,但是拍得确实是有一点复杂。章回体形式,有大量的意向和说教,并且是几乎哲学式的说教。片中最复杂的一个角色就是久美子,谁也不知道这个出场惊艳的穿着黑背心的女孩会是这个所谓家庭出租的老板,她雇佣一个又一个人,包括自己的父母,甚至引导着无数的男孩女孩自杀、被杀。

大段的哲学式说教出现在决坏这个人物知道自己即将被杀掉后,兴奋地召开的小会上。她说自己是心理学的学生,并且差不多解释了为什么这么多接触久美子的人选择自杀或者被杀掉,虽然她的解释在我看来有点不可理喻...她说所有人都想做鲜花,但是总有人得做花瓶,有人杀人,就有人被杀,有人做兔子,就有人做狮子。这是一个自然循环。在电影接近尾声的时候,优香也哭着说,我们不要做狮子了,重新做回兔子吧。我自己理解为她并不想从这个循环上退出,只是不想再做扮演者的角色了,这也和最后她穿着姐姐的衣服离开相呼应。

但是纪子作为刚开始就进入这一循环的人,甚至在目睹了54人自杀之后眼神都有了变化,在优香已经道破这个事实之后仍然执拗地叫自己光子(稍微一提,这也是久美子的本名),她在大家看了近乎要和久美子一样迷失自己,最后却安静地躺在床上和自己的少女时代告别。

这部电影的背景是一个特殊的电脑刚新起的时代,并且建立在一个非常特殊的国家,日本之上。一直以来我对日本人的印象就是刻板但是迷茫,尤其是生活在日本小城市或者乡村的年轻人,都很迫切地想要寻找自己的精神所在,互联网其实给他们带去了信息,但是也带来了自卑。不过生活在中国小城市的我其实也是有这样的经过,在初中的时候就非常想要和所谓潮流接轨,初到大城市的时候想要表现出自己没有那么自卑...

电影还有很多的意向和观点我无法解读,但是就像两姐妹的结局一样,有人选择留下,有人选择离开,疑惑与不解可以继续思考,也可以抛弃...

 2 ) Noriko's Dinner Table

Noriko’s Dinner Table is Shion Sono’s close and calm observance and analysis of the broken relationships in modern society. Noriko’s running away from home is triggered by Mikan’s role playing as a high school student (but actually a hostess)—she wants to find her true self instead of just being in a seemingly happy family. Her tearing off the red silk thread from her coat signifies cutting off the umbilical cord with her real family. In Tokyo, she meets a girl named Kumiko and starts to join the business of acting as fake family members. Noriko’s fake identity “Mitsuko” have been created since then.

This film examines the isolated relationships in modern families as a contemporary phenomenon, and the scriptwriter cleverly replaces real relationships with cosplaying fake family members. It poses some questions: Is running away from the real identity easier to live on? Does fake identity actually construct a better world? When Noriko’s father, Tetsuzo, shows up in front of Noriko(while her character is Mitsuko) and her sister Yuka (her fake identity as Yoko), they try to stay in their characters and pretend that they do not know their father Tetsuzo. This scene has taken this film to a deeper level: metadiscourse. Noriko begins to complain about Testuzo behind a new character, Noriko, similar to her real name but a totally different identity. Yuka is perhaps the most sober person in this scene; she does not hide herself behind new Yuka, and says directly what is in her mind. When she finds out that Noriko is comfortably being herself in the end, she figures that it is her turn to leave this new family and constructs new relationships with it.

 3 ) 把很大的情緒,放在很小的心裡,就會滿出來,那便是眼淚

看似平淡無奇的家庭,女兒正值青春期的叛逆,一切都看起來這麼地幸福,這一切都由一個停電偶然引起的逃家事件,產生了質變。
我想起那平行剪接著兩段時空分別為因果的大女兒瞬間已搭著火車離開家園,並喃喃自述著逃離家園/遊走東京街頭,力道實在驚人。

對於妹妹的書寫,從父親在女兒房間微小的角落,執著地尋找著女兒蹤跡,最後卻在書寫的文字/語聲(女兒)/臉(父親),見到小女兒早已預言到自己的一舉一動,那種被文字穿透,體認到自己身為父親這個角色的被書寫(不論是劇中角色or作者的書寫)並加以影像化,層層疊錄,我想起布列松在<<鄉村牧師的日記>>一片,該片中出現的那隻局部特寫的,書寫的手,牧師以此紀錄著自己的生命,在畫面上被創作者/觀者給書寫著的牧師的生命。

會不會是一種對於男性社會所做的一種嘲諷。

步上大姐後塵也跟著逃家的小妹,兩人扮演一個又一個的角色。某獨居老婦的孫女,某喪妻男子的叛逆女兒,某老人臨終前想要見的孫女。所有的角色都可以無面孔,因為都可以取代以任何一個有軀殼的人。或許,去扮演著某種角色,或者說,一個角色的真正形成,是否除了將自身的靈魂置入那想要/被給予的軀殼那些人之外,購買自願/欺瞞被欺瞞的"美好時光",需要由"任何人"來扮演慰藉的你的人們,其實會不會才是世上最悲哀的人。

「根本沒有自殺網站的存在,如果說有,這個世界上自殺的人可比網路社群上自殺的人更多喔」那謎樣的男子在電影裡這般的說著。

或許,從戰後出生至今承平一代的日本中年人來說,除了要面對出生率低於死亡率,逐年老年化的國家現況以外,那些個年輕人沒來由地群聚自殺事件除了無能去理解,掩面以對的恐慌之外,更深層的恐懼則為,那種社會上所有的寄託都在"青春階層"的被撲滅,而且還是被最疼惜(或許也最求好心切的管教甚嚴)之下,被青少年背叛的一種羞辱與痛苦。或許,對於那些經歷過二次大戰的老人凋零了,那古早古早以前的武士道已不再見容於這被美國扶植起來的日本資本自由社會(或者說,在那被黑船事件敲開大門的一刻起,日本人的尊嚴早已隨櫻花般落下,或許可以扣回園子溫早期的作品,在<<hazzard危險之旅>>中,飾演沒有身分的日本青年小田切讓,那種急迫於想要知道自己到底活著的意義為何的重要了。(而我如今道出男主角的"名字",似乎也只是一種多餘)。

這部片對社會關係的緊張,對傳統社會個人,家族,每一個個人的社群提出質疑。
園子溫點出了,是否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除了我們自以為是的情感羈絆以外,也可以只是一種扮演,一種希冀自己扮演的好,也要別人服膺”你所需要的好角色”呢 ?

直到結局前的最後一個長鏡頭,跟拍久美子由街道上走向觀眾,獨白的久美子才讓我想起法國六零年代,由尚,胡許(Jean Rouch)與艾格‧摩林(Edgar Morin)所拍的紀錄片<<Chronicle of a Summer 夏日編年紀事>>裡,那曾經被納粹迫害的女人在巴黎的街頭獨走,訴說那些在集中營裡痛苦的歷史,是否被園子溫給置換成了一個接著一個,必須在高中畢業被送入大社會哩,曾經純真的少女獨白,呢?
雖然我還是覺得,這種切身歷史是我身為一個男性無法理解,想像,身為一個女性,卻永遠無法體切的感受(approach)的經驗。

quote出經典,卻很巴辣的名句(笑)「把很大的情緒,放在很小的心裡,就會滿出來,那便是眼淚」

~~紀子, by園子溫,<<紀子,出租中>>

btw...呼應一開始從其他部落格quote下說的話,這部片也在世界上大多數"能用錢買的到東西"範圍之內,dvd出了(笑),有興趣者可以到附近出租店看看。

 4 ) 身份,存在

本来很愤怒的,对于圆子温这种没事找事好好过不行吗偏要死脑筋钻地狱,大家都是在苦闷地好好过日子啊,你把人拍成这个鬼样子搞什么啊。为什么大家对这种阴暗的艺术摆出一副欣赏的样子呢?我不欣赏是不是缺乏了某方面的理解呢?我的家庭是普普通通的中国家庭,没有什么家暴但死亡酗酒也见了很多,还有那些走向死亡没法淡定明智的长辈,他们在不知何时但快了的死亡面前的恐惧不安又压抑着不发疯只以离别时的泪水表现出来的恐惧,真的让我很害怕,拼命想在哲学宗教中找到面对这些恐惧的方法。 圆子温这种做法就像用针挑开小伤口并深究细查不顾尖叫,最终给出一朵枯萎破烂花里的解脱。 在注视着片子里从日常扒出来的黑暗狂乱时,那个男人摆出很厉害的样子混淆着动物相残与人类之间的界限解说自杀俱乐部存在的合理性,我忍着对这些夸张疯狂的烦躁很久了,突然发现我进入太深了! 这部电影在我看来的夸张,仿佛话剧舞台啊!生活中人们不会像在台上那样说话啊,电影的神经病样的狂乱,其实可以看作导演的手段,并不是真实的生活,是被导演扭曲夸张了的生活。 这样一下子就能稍微接受这些狂乱夸张的表现了。 不要在此问我如果是真实呢?你会过这神经病的生活吗? 圆子温对生活中一些细节的重现、把握、用来隐喻非常非常妙,那种让观众能在慢慢细究中建立他给出的意象的模模糊糊的关联感,可以说是才华的表露,形成了一种透明的细致敏感。如玻璃烟灰缸里慢慢展开的橘皮。少女扯着袖子的线头,说着要把它留在过去。 其实纪子父亲的血腥砍杀有点多余,无非是想造成一种崩溃到理智难以承受的痛苦,让这出家家酒的戏建立在极其脆弱虚伪的基础上,让人明白日常普通的家庭生活是个空壳子,每人即使没有真心,只要好好扮演角色,就能变得非常日常的幸福。通过虚伪的壳子,揭露正常的不正常。当纪子父亲无路可逃,木木然握着刀,他也只能从反抗变得屈服,加入了他想破坏的家庭温情戏。看到这里觉得他很可怜,只能走上这一条路,引导发狂的感情的流向,这河流只能朝唯一的口子倾泻。导演你这是在反社会啊。 至于纪子的叛逃,忘却,找回原来的身份,这个路子可说是中二青春病。但也可做更深一轮的理解,扩大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身份是虚名,是在玩轮回(有没有人联想到权力的游戏里的无面人呢?)之类的思想。这样想就很容易理解了。 纪子是怎么找回她的身份的呢?她又在逃避什么呢?一切都是孤独造成的吗?迷失了身份就会变成随情节摆布的人偶、空壳吗?那样濒临失控的破碎样子很难看很神经病! 爸爸演的戏虽失控了,但纪子解放了自己,说出想法,挣脱代表着成熟,成长。所以她回来了。 逃避的正如妹妹优哭诉的,是痛苦。少女,17岁,青春的槛,挪威的森林里的坎。是生命的沉重,活着的沉重,家庭的隔阂,孤独,抑郁…… 迷失身份,问我是谁,是真的活着?还是实验中的大脑的虚拟信号?对存在的质疑,坠入云里雾里。纪子目睹、扮演了太多角色,受到54自杀的刺激,完全迷失了自己。空壳子,填入什么就是什么。所以她相信扮演的才是真实,否定了旧的身份。太深的质疑抹去了存在的实感。她的健忘神经病也可以理解,她的脆弱逃避也可以理解。 所以久美子竟然也不是坏人。那个解说男为自杀俱乐部辩白的话,也洗白了久美子。

 5 ) 我是谁?

       抱着看恐怖片的心态我点开了这部电影,随后我便发现自己错了,《紀子の食卓》不应该归在恐怖的范畴,而更多是哲学思考成分。两个半小时的电影看下来,第一次没有觉得累,紧凑而流畅的剧情一直牵引着我,而每个角色的内心独白则不断地发人深思,在思考着每一个问题的同时我极力地让自己的思维跟上影片的进度,想要得出确切的答案。于是有了这篇影评。
    
    其实这个故事并不算很独特新颖,甚至可以说是有些老套。和很多作品一样,园子温从青春期少女与家庭的隔阂入手表现她们的叛逆与自我的追求,以及离家出走后双方的生活。但这并不妨碍本片在我心中的地位,在我看来,它的成功体现在对细节的着力描写、通过第一人称的叙述细腻地表达人物的真实感情、从多个角度讲述同一件事使得事情更加完整,以及立足于现实的深刻反思。至于电影的大致内容我就不在这里多说了,整部电影我只看了两遍,便在此谈谈让我印象深刻的几个情节。
    1、坐在餐桌前的父女两人,谈论着关于纪子上大学的事,沉默不语的纪子静静地听着父亲的“说教”,看着烟灰缸的橘子皮慢慢恢复原状。通过橘子皮的变化,纪子联想到了她的小学同学橘子,和橘子的偶遇让她萌生了想要离开家乡的念头,看着橘子独立地生活着的笑脸,哪怕只是做着妓女也让纪子羡慕不已,之后她便开始接触成人书籍,想要成为“成年人”。而提到橘子这一角色我认为她的出现是有含义的,尽管在整部影片中一共出现了2次(第二次是在最后一章的幻想中)。在我看来,橘子从头到尾都是给予纪子某种决定的契机,从第一次让纪子想要追求自己的生活到最后让她明白做真正的自己,都是园子温为后面的剧情所做的铺垫。
    2、在纪子一家到仙人掌公园里去玩时,纪子望着远处说:“我是困在荒野的少女,我想和全国少女聊天,所以我想一直上网。”“我绝对要离开这里,去不同的地方。”“顽固、叛逆、愚蠢、不计后果,我要往前冲。”我想,每个人一旦有了无可动摇的决定后,就会不顾一切地将想法变为行动吧,尤其是在面对父母的不理解时,越发想要证明自己是对的。
    3、和久美子一起站在上野站54号柜子前一起编造回忆的纪子,她把从袖口上扯下的线头说成是自己出生时的脐带,那是她决定成为“光子”、开始新的人生的开端。也许成为另一个人的最好方法就是给自己制造回忆,然后忘记过去,成为你想要成为的人。只是纪子和久美子本质上是不同的,久美子是“出生在储物柜里的婴儿”,她的生活一直是在编造中度过,就像是在一张白纸上涂鸦的色彩,只要她想就能变成那样的色彩。而纪子不同,她有自己的家,有切实的生活和回忆,就算用虚假的记忆去掩盖也无法改变曾经经历过的事实。所以她会痛苦。
    4、加入“家庭出租公司”后第一次跟着久美子“工作”的纪子其实并不会演戏,她并没有在“演”女儿的角色,而是将自己对父亲的感情真实地表达了出来,尽管她知道面亲的男人并不是她的父亲,但还是那么真切、撕心裂肺地哭着。我想没有人可以真正地抛开过去,除非失忆,否则经历过的事必定会对自己的行为产生影响,因为记忆会伴随着人一生,即使你忘记了身体也会记得。
    5、在餐厅里,久美子她们公司的人告诉彻三自杀俱乐部不存在。那个男人说:“想象下,太阳女神出生在储物柜里,文明的倒塌从上野站54号储物柜开始。你是谁?你连上自己了吗?世界充满谎言,大家都无法自信演绎自我,他们做不好丈夫、妻子、父亲、母亲、子女等等,因此,找出我们可以做什么的方法就是公然躺下并追寻无知,感受沙漠、体验孤独、用心体会,在沙漠中生存那才是你的角色。”
也许这段话已经将“家庭出租公司”存在的理由解释得很清楚了,正因为世人需要这些角色所以他们才存在。同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她们在这种演出中获得满足。或许对于久美子来说这种意义更加深刻,她没有家人,也不知道自己在家庭中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所以她可以在家庭出租公司中进行各种尝试,体会不同的感受,在不需要或者厌倦时彻底抛弃。
    6、当初纪子一家4口在仙人掌公园照的相,被母亲妙子画成了画,而相片中明明纪子和优香表现出一幅不高兴的摸样却被刻意画成嬉笑颜开的样子。其实,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父母对孩子的忽视吧,或者说是做父母的想要孩子按照自己的意识去生活,仿佛这样是理所当然的。他们不曾理解过纪子和优香,所以也无法挽留。记得在优香也离家出走后,妙子重新涂改着那幅画,但最终却依然敌不过压力和疲惫自杀了。这一部分,也许是园子温想要给所有父母们的提醒应该怎样维持家庭的和谐与稳定。
    7、优香终于在东京见到纪子时,纪子已经变得麻木了,因为戏演得太多,她已经分不清自己在戏里戏外的角色,真正的自己又是怎样的。正如优香说的:“我知道,她不再是我姐姐了。”而一旦加入这场戏,优香也不再是优香。就像人们总是喜欢扮演别人,到头来却发现其实自己谁都不是。
    8、在久美子的回忆中,有这样几幕场景:废人5号、长脖子、深夜、决坏和上野站54号聚在一起聊天,决坏说她想学心理学,于是开始了此类的话题。“大家都想做香槟而不是杯子、做花而不是花瓶,但是世界需要杯子和花瓶,需要有人演。”“我们都需要角色转换,感受其他人的感受。我们需要兔子,不只是狮子。兔子和狮子不可以转换关系,但人类可以。有人杀人,有人被杀,那就是生命的圆。虽然那很矛盾,就像3.14π之后的数字循环,没有终点。真正的圆永远不会完美,但是如果你用粗圆规画圆,粗轮廓让它看起来完美。”而事实上,决坏自身也证明了这一点。她明白有人需要扮演被害者,所以她自愿成为了被害者,在那首《盛开的红玫瑰》的歌声里笑着接受了死亡。那满身的鲜血就像绽放的红玫瑰一样刺眼。
    9、在挤满了人的站台上,54名来自不同学校的少女手牵着手喊着“一二三”一起迎着驶来的列车跳下站台。(这一幕也在《循环自杀》中出现过,所以被很多人误认为《纪子》是《循环》的后续)依然是《盛开的红玫瑰》做背景音乐,少女们的鲜血溅了久美子和纪子满身,而久美子让纪子目睹废人5号、长颈和深夜跳下了站台这一切,却是希望她有天可以担此重任。“她还在寻找幸福,她来东京是想幸福的。我知道她可以超越的。”←说来其实我并不懂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所谓的“超越”指的是什么?
    10、父女重逢本应开心的,可是面对父亲纪子她们却只能叫他叔叔。而在彻三和公司里的人的争执中,彻三用妙子自杀的那把刀杀了公司的人,久美子则继续扮演着“妙子”着一角色。惊慌失措的优香乞求地说:“在我看来,你们都像狮子。让我们都做兔子吧,让我们做回兔子,可以吗?我想延长这次见面。”然后正如优香所期望的,他们像从前一样聚在餐桌前共进晚餐。不同的是妙子变成了久美子。而事实上,谁都无法回到过去,我们只能向前看,所以在纪子决定放弃“光子”的身份做回原本的自己是,优香却独自离开了。和纪子当初一样,扯掉了衣服的线头,表示和过去的自己说再见。“我不再是优子,也不再是优香,只是一个无名的女孩,开始走下去。”
   ……

    关于电影的结局,园子温留给我们的是未知,因为未来是未知的,就像我们不知道优香会走向哪里,不知道纪子和彻三会怎么面对未来等等。

       戏演多了,反而迷失了真正的自己,于是产生了这样一个问题:“我是谁?”这让我想起了《苏菲的世界》里的情节:苏菲收到一封不知道是谁寄给她的信,然而那张纸上却只有3个字“你是谁?”
我想不仅是苏菲,谁收到这样一封信都会觉得奇怪,也许很多人都会当做笑话不了了之,但又有多少人会像苏菲那样认真思考这个问题呢?谁会认真问自己“我是谁”?
    也曾看过这样一个小故事,说一个女人死后去见了上帝,上帝问她是谁,在听了女人的回答后上帝说:“我没问你的名字、职业、身份,我只问你是谁。”故事到这里就戛然而止了,我相信它背后的意义和这部《紀子の食卓》赋予我们的意义是一样的。我们需要去探索,需要和苏菲一样去思考自己是谁,去给自己的定义,去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

    最后,关于那个名为“废墟”的网站。一直在想,为什么园子温要把网站取名为废墟呢?我的理解是“废墟”象征着荒凉与绝望,就像彻三和纪子看到的那片沙漠。在废墟之中的人只有2种选择,要么自杀,要么走出去证明自己。所以废墟上总会问:“你连上自己了吗?”所谓的连上自己,大概也是一种信仰吧,能够为了别人的需要而奉献自己的一种信仰,也是“家庭出租公司”之所以存在的信仰。

 6 ) 这个世界本身,就是个自杀俱乐部

「一份评论」终于也有自己的播客了~第一期节目,我们将焦点汇聚在《纪子的餐桌》,一起来聊聊电影背后的故事。在这里,推荐您搭配我们的节目,一同服用以下评论。

收听来源:[网易云音乐] / [喜马拉雅] (欢迎订阅!)

“这个世界本身,就是个自杀俱乐部”
——评园子温《纪子的餐桌》

// 1 /

凌晨到来,天光熹微,清醒的优香最先醒来,并且永远地出走,穿上姐姐离开家时的绿风衣。

姐姐纪子则是缓缓睁开眼,将昨日发生的事情讲述成青春,最终告别了“光子”的身份,再次成为了纪子。

一个谁也不是。一个还是自己。导演园子温轻描淡写地将其归为一次青春期躁动,却实则让人更加痛苦。

人们轻而易举地转换身份,却又想知道自己是谁。

看似解脱的纪子其实什么都没明白。而优香则是陷入深渊中无法自拔。谁都不知道优香会到达何处。而她会怎么生活怎么思考,也无从得知。

“这个世界本身,就是个自杀俱乐部。” 最为可怖的是,人人求而不得。

园子温是一位堕落的导演;有人如是说。园子温是一个疯癫的天才;亦有人道是。他的作品钟爱表达暴力、性、以及世俗意义上的变态者。而《纪子的餐桌》和《SUICIDE CIRCLE》则为他的集体自杀二部创意曲。由于众人集体跳入车轨这一幕在两部影片中均有出现,人们普遍认为《纪子的餐桌》是后者的延续。

《纪子的餐桌》是一部被定义为恐怖片的电影。它的剧情切口非常小:一个女高中生囿于困顿而多有束缚的生活,从而迷恋上网络世界加入了一个邪恶的组织,每天扮演着他人的同时还参与策划多名女高中生集体自杀事件。看似诡谲的剧情实为荒诞,剧中有一幕,父亲不愿意让她去东京生活,对着她说教。而她,目见烟灰缸中的橘子皮从皱皱巴巴缓缓伸展。她从而想到了朋友橘子,虽然从事性工作,但依旧笑得像个橘子一样。“你以后想成为什么?”“我想成为橘子。”滑稽的对话指向性过于模糊,从而只能被拿来怀念。无人知其意。

纪子是在一个停电的夜晚溜出了丰田老家,前往东京。彼时父母陷入惊慌,而妹妹为了探寻真相而开始记下日记。纪子则在东京上野站54号见到了“上野站54号”,那个出生在地铁站储物柜的久美子。当时的纪子内心充满了对新生活的愿景,她和久美子一起倚靠在储物柜上编造过去,把风衣的线头拽下来,把它当作脐带。她是新生儿光子,而现实在这一刻分离,走向荒诞。

她并不知悉久美子的计划。她怀着少女天真而富有表演欲的心,加入到久美子策划的集体自杀中。但她目睹一切发生,产生了畏惧。纪子和没有过去的久美子不同,久美子可以生活在编造的谎言中,过去对她来讲是是一种“虚幻”,她从未以双脚步入自己的生活,以双脚丈量土地的宽度,感受生命的重量,而纪子有着切实的过去,真正存在的家庭,空间与时间的荒诞未曾有过机会入侵。相较于纪子的“实存”,久美子更像漂泊在半空的云朵,她的生活,是随时可抛,若隐若现的“轻”。

致使纪子家庭崩溃的并不是她的出走,而是她妹妹也随她离去。妹妹优香留下了暗示,随后去寻找姐姐。她不爱姐姐,但是她还是要离开。这种表达方式是属于园子温独特的脆弱:因为渴望爱,无法接受任何残缺的事物,所以就要亲自去寻找圆满,寻找合理性,不计后果、在所不惜。姐妹二人离开后,父母彻底崩溃。身为画家的母亲开始重画一家人团圆的场景,照片里下垂的嘴角上扬起来,刻意补偿内心的崩溃,最终也自杀身亡。而父亲则根据优香所留下的日记,找到了久美子的自杀俱乐部。父亲和自杀俱乐部的男人在餐馆的争执解开了久美子的阴谋:她的自杀是一种献祭。

场景在久美子的回忆中转到了决坏死前不久。她说她想学心理学。她还说“大家都想做香槟而不是杯子,但是世界需要杯子和花瓶,需要有人演”。后来决坏为了转化自己的身份,扮演了一个出轨的妻子,最后被疯癫的男顾客捅死。

而这其中值得思考的是,为什么她把祭献自己作为实现生命意义的唯一途径?从这一点考虑,电影“恐怖”的本质就渐渐分明。我并没有真正理解其意,但是园子温极端的叙事手法可以让我们窥见,作为一群“思考着人生”的少女,她们正自觉地走向死亡。《纪子的餐桌》作为一部以自杀为主题的电影,所有的自杀事件统统体现在配角上,某种层面上来说,自杀对于主人公她们三个的所施加的影响,是通过认识人的死亡和自我认知无法解答的矛盾。她们终究会面对死亡,但是以何种姿态,周围的人业已呈现于她们。

// 2 /

自杀是思考自我的一部分,在这个过程中,他者与自己本身的界限逐渐明晰,自我被肯定,否定,感受。自杀给予了人更多的选择,死亡不再仅仅提供痛苦或者喜悦,而是另一种窥见精神世界的方式。电影中的决坏是被自己的客人一刀接着一刀捅死的,她有无数的机会离开或者叫停。但她死的很快,什么都不剩,最终坚守了自己信任的意念。对于生活的操纵与控制已经凌驾于其本身,就在这毁灭中一步步确认,肯定主体。

可讽刺的是,要求少女们献祭的久美子自己是这样的人吗?如果是,她就不会删顾客的耳光,就不会阻拦纪子父女相见,就不会冲疑似自己生母的女人大喊大叫。如果“家庭出租”的存在是罪恶的话,决坏是原罪,久美子仇恨世界,扩大了罪行。而其他少女既是受害者也是罪人。久美子不相信所有美好的事物,眼中充满了七宗罪。她虽然引导了无数人思考加缪提出的“自杀”问题,而她却仅仅过着她所希望的粗线条的人生。

《纪子的餐桌》作为园子温第二部关于自杀的作品,体现了某种理想层面的物哀:于死亡就像迅速凋零的樱花一样迷人。可是园子温言不止于此,他向人们展现了生存背后关于活着的更深刻的理由。电影里四个重要的女人,决坏代表了无人有罪,纪子代表了反抗,久美子代表了用献祭复仇。而优香则是走向了未知的深渊。正如影片中所说,生命是一个圆。这部作品亦如是。自杀在这里不是问题,只是一个现象,在展开叙述的时刻,我们也同样被直击,没有人能够逃避。


作者:栗树(该作者其他文章见于:《摇滚于我们的时代》

编辑:东南尔

审稿:东南尔

图片来源:豆瓣、网络

 短评

所谓鬼才。内心戏多到神经质。我没有把握住情节,只是似乎感觉到了这些感受。

6分钟前
  • 葛人的杠铃
  • 推荐

1. 这样的少女是早慧少女吧,想的事情非常多,也渴望成熟,其实就是欠缺来自家长,社会的引导,所以她自己走出自己的路。2.片子很长,大段大段的女主角及其爸爸的心理旁白。3.日本真的那么压抑?还是说社会太发达了,以至于人们没有了衣食之忧后,不断的深探自己的内心世界?

8分钟前
  • Sabrina
  • 推荐

园子温真有点日本哈内克的意思,这片子看得人很崩溃。

11分钟前
  • 芦哲峰
  • 推荐

把亲情放在自动贩卖机里零售

13分钟前
  • 張不吃
  • 推荐

逐渐恢复原状的橘子皮,昨日大衣的线头,迷路的猫是城市的血液……生活安逸无聊到变态,扮演他人寻找自我逃避现实;城市套路深,小镇四口之家被逐渐玩坏。园子温的诗意和中二魂,外加一场52女高中生跳火车的噱头。镜头太随便,剪辑来发挥,这也是他始终比不过三池崇史的原因吧

18分钟前
  • kylegun
  • 推荐

2006 HKIFF

21分钟前
  • M
  • 还行

文艺向的旁白和摄影甚至有点岩井俊二的风格,可内核就是很园子温,无爱又绝望。为了逃离家的疏离压抑,主动洗脑和被动洗脑相遇了,近乎邪教,死与新生。人生不就是这样,远离孤独就得守着虚无。

24分钟前
  • 津五渡
  • 推荐

黑色の青春''世界充滿謊言 大家都無法自信演繹自我他們做不好丈夫 妻子 父親 母親 子女 等等因此 找出我們可以做什麽的唯一方法就是公然躺下並追尋無知感受沙漠 體驗孤獨 用心體會在沙漠中生存 那才是你的角色''

26分钟前
  • Des Esseintes
  • 力荐

再见,我的青春。ps字幕很弱。

31分钟前
  • ☆Bella☆
  • 力荐

《自杀俱乐部》另一面,主题说得更白,也铺得更开。生命是圆,死即是生,离开就是重聚,循环往复都从扯一个线头开始。

34分钟前
  • 鬼腳七
  • 还行

手法和表演都不喜欢,园子温对家庭社会绝望夸张的表述,看来却真实残酷

36分钟前
  • 橄榄绿
  • 还行

这是那种评论必然会两个极端的电影,对我来说有点儿闷,节奏太慢,有点儿伪哲学的装逼气质。“他所知道的是他什么都不知道……”(妹妹优香的扮演者吉高由里子很可人儿;电影为啥会贴恐怖标签哩?不解。

37分钟前
  • Hey Johnny
  • 还行

久美子还是死了好!

38分钟前
  • 喜喜自動販賣機
  • 还行

真心看不进去,空洞,絮絮叨叨,园子温老湿您走错教研组了明显的

40分钟前
  • 水水
  • 较差

卧槽又让我开眼界了!人可以虚构过去,可以切断那不是自己选择的家庭关系史,彻底地去主体化,掏空自己,像野猫一样游牧,一旦如此,就会不加选择地接受一切符号性委托。这激进的影像正是“人已死”的后现代身体伦理学!

42分钟前
  • 西希弗的石头
  • 力荐

女性,17岁,顽固,愚蠢,叛逆,还是个孩子。圆子温就是个片段式心理学专家。用细节尝试探索很多心理问题。

46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跟爱的曝光一样,导演能把00年代的片子拍出90年代的感觉。她们到东京来寻找幸福,但是却不会找到。想获得新身份的人终将迷失身份——现代人的找寻。妹妹的“无身份”会是出路吗?东京和“资本主义”杀死了传统。——由“网络”得出的发想。

50分钟前
  • 离净语
  • 力荐

不过我还是无法体会其中的精神状态

55分钟前
  • 春生他娘
  • 还行

#找部电影合家欢#

60分钟前
  • 于小师
  • 力荐

这是《爱的曝光》前园子温最好的作品吧。。。

1小时前
  • jj73浅之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