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奥梅尔

剧情片法国2022

主演:凯伊洁·卡戈梅,古斯拉姬·马兰达,瓦莱丽·德维尔,Ege Güner,Atillahan Karagedik,Mustili,奥拉利亚·佩蒂特,Fatih Sahin,Salih Sigirci,Lionel Top

导演:爱丽丝·迪欧普

 剧照

圣奥梅尔 剧照 NO.1圣奥梅尔 剧照 NO.2圣奥梅尔 剧照 NO.3圣奥梅尔 剧照 NO.4圣奥梅尔 剧照 NO.5
更新时间:2024-04-14 12:50

详细剧情

  圣奥马尔法院,年轻的小说家拉玛出席了对劳伦斯·科利的审判。劳伦斯被指控谋杀自己15个月大的女儿,把她遗弃在法国北部海滩上任由潮水上涨而死亡。随着审判的进行,被告的自白和证人的证词动摇了拉玛最初的判断,与此同时,屏幕前的观者们也开始反思自己的评断。

 长篇影评

 1 ) 不存在的人们

#CineLumiere #FestivalandSeries

结构非常喜欢,以几次开庭作为分割,每一次开庭后庭审内容也会触及女主内心及现状,而叙事节奏也随着剧情的推进慢慢加快,女主的回忆和现实与庭审内容呼应的效果也慢慢增强,张力也提升很多。而以女主第三人的视角审视这场庭审的叙事角度很棒,观影的观众不光以自己的视角审视这场庭审,也在以女主的视角审视,以女主作为同样的黑人女性带入自己的情感在传递给观众会有一种更加可信的感觉。结尾被告人律师直接对着镜头发表最后的陈述属于越过了女主,直接对话观众,情绪传递效果拔群。

角色设定上也非常好,从旁听人员看除了亲属外就只有女主一个黑人女性,而检察官的问题也是非常的有对照性,讽刺度完全够了,以小女孩不“存在”为基础的讨论对照被告方“不存在”恰当好处。(也第一次了解,原来法国庭审法官倾向性这么强)

听觉上,大量的使用缓慢增强强节奏感的配乐,很好的能反馈女主内心的波动情况,还有对于很多细小的声音放大的处理,效果太好了。还有有几场戏都是利用声音转场,也可以很好的帮助叙事。

视觉上的效果是我不怎么喜欢的地方,多采用固定镜头和摇镜头,有时候摇的没啥意义,构图也不太好,对叙事的帮助太少了。庭审结束后的空镜可以说是最不喜欢的部分了,虽然可以理解是为了结尾过度做个铺垫,但是太出戏了。把这部分直接搬到爱情片结尾,效果极佳。

 2 ) 自女儿遗留下的母亲痕迹,难以拆解的母性谜

在北法小镇圣奥梅尔(Saint Omer)的法庭上,一名年轻文学教授/小说家哈玛,为了为一部改编的希腊神话美狄亚作品取材,而出席旁听一起轰动各界的黑人女性杀婴案:年轻的塞内加尔移民萝伦斯柯利,被控遗弃她 15 个月大的女儿莉莉于涨潮的海岸,莉莉最后溺毙身亡。 随着庭审的进展,母亲的大胆自白与证人们的证词,不仅让场面陷入胶着,更动摇着哈玛的信念。

《圣奥梅尔杀婴案》(Saint Omer)是纪录片导演爱丽丝迪欧普(Alice Diop)的首部剧情长片,取材自「法比安娜卡布(Fabienne Kabou)杀婴事件」,并以法庭纪录为基础,融合纪录片、纪录剧场等元素,重演被告犹如剧场表演般的口供。 2016 年,法比安娜卡布被控谋杀她仅仅一岁多的女儿; 出席卡布审判的迪欧普对这起故事深深着迷,决定将其改写为一个关乎种族、母性、情感撕裂后又缝合的故事,透过被告萝伦斯的自白,呈现真实人类经验中的暴力和奇异之处。

随着片中审讯的进行,观众将逐渐了解这位谜样移民女性——包括她的出身、「不说母语而是一口流利法语」的家庭教育、她对哲学的热爱、她与大上自己二十多岁白人男性的爱情,皆随着法庭上的诘问一一浮现。 讽刺的是,当观众越理解作为「平凡人」的她,却也越更难理解她犯下杀婴案的动机或真相。 而对于犯罪本身,她用一种条理清晰、措辞高雅且文法无误的法语进行陈述,坚称杀掉自己的女儿,并非出于邪恶或情绪不稳,而是巫术和恶魔的作为。

与真实案件不同的是,《圣奥梅尔杀婴案》中有一位富有同理心的法官、多疑的检察官,以及开诚布公且擅于辩论的辩护律师。 诘问的过程中,也大量引用心理学、伦理学和人类学的文本,试图理解这起不合理的犯罪,让本片不只呈现冷冰冰的法庭现场,也染上了些许人文色彩。

导演迪欧普在忠实呈现被告萝伦斯平静而挑衅的证词之余,亦加入哈玛这位怀孕的大学教授/作家角色——她旁听审判,凝视杀婴的被告,同时在审判过程中整理复杂的情绪,思索自己成为母亲的经历,回忆童年时自身与母亲的关系。

和哈玛一样,劳伦斯也有移民的背景; 和哈玛一样,她受过良好教育,讲着一口「流利高雅的法语」; 像哈玛一样,她疏远了她的母亲; 像哈玛一样,她有、或者曾经有过一位白人伴侣。 而当萝伦斯人生的细节逐一揭开,她在庭上的「表演」却对哈玛产生了深刻又令人不安的影响。

中间阶段审讯后的庭外,哈玛与萝伦斯的母亲奥黛尔聊了起来; 奥黛尔一眼看出哈玛正处于怀孕的早期阶段——那种敏锐的直觉,几乎很难相信她对亲生女儿萝伦斯怀孕一无所知。 她向哈玛吹嘘萝伦丝的博学与优雅,甚至买了每份刊登此案故事的报纸,好似那种庆祝儿女获得拼字比赛冠军的骄傲父母。

透过哈玛的眼睛,几乎可以推断奥黛尔在她女儿的生活中是一个压迫、疏离的存在,而这让身为旁观者的哈玛,产生一种难受的共感——对映着哈玛记忆中,自己那同样遥远、悲伤、近乎沉默,一个「破碎女人」的母亲。

藉由哈玛、萝伦斯的人生对照,导演抛出一连串关乎种族、文化、性别,甚至关于殖民主义的提问; 有趣的是,其所叩问的并非某种政治正确的呼吁,这些角色也不是「社会问题」或「失败」的化身,「可以确定的是,这两位女性都经历了情感上的磨难,都正面临着无以名状的生存难题。」

《圣奥梅杀婴案》是一部充满话语的电影,但若引用主角萝伦斯仰慕的哲学家维根斯坦的说法:「对于不能谈论的东西,我们必须保持沉默。」 确实,哈玛和萝伦丝的痛苦就像一种秘密语言,一种无法被转译的失落语法,只能在她们时而平静、时而空洞、时而矛盾的脸上读到。

在电影尾声,萝伦丝的辩护律师对陪审团作总结,讲述着萝伦斯曾和她分享,自己梦见那位未能活过两岁的女儿,出现在她的牢房中。

我想表达的不是诗词,是科学。 我们都知道在怀孕期间,母亲的 DNA 与细胞会转移至胎儿,但不多人知道这种转移是双向的。 胎儿的细胞也会转移至母亲的器官,停留在她体内,从她的头到脚。 甚至在婴儿出生后,即使是未足月出生,那些细胞会存留,有时会伴随母亲一生。 母亲和小孩因而互相交织,永远纠结在一起,这是生物现象。 ...... 科学家称这些细胞为奇美拉细胞,像是希腊神兽奇美拉,一种混合异种动物部位的怪兽,狮头,羊身,蛇尾。 因此我逐渐相信,我们女人,我们都是奇美拉,我们身上带有母亲的痕迹,也带有女儿的痕迹,她们也带有我们的痕迹。 我们女人在某种意义上都是怪兽,但我们是充满人性的怪兽。

导演以这个相当诗意、却令人痛苦的寓言,作为电影的结尾。 目睹着整场审判的哈玛,最后选择与记忆中那位「好像不爱自己」的母亲和解——片头最初那令人感到些许焦躁的喘息,在尾声终将转变为三个生命平静的呼吸鼻息。

带有命定意味、如幽魂般存在于女性体内的「母性」,《圣奥梅杀婴案》细腻呈现潜藏其中、由情感与生命交织的复杂性。 萝伦斯的自白一层层引领观众进入更加深邃的谜,难以理解她的动机,却也难以忽视她走上「母亲」位置的某种失去——导演并未给出明确的答案,命题流转于空荡荡的法庭,留待观众自己解读了。

 3 ) 《圣奥梅尔》影评:没有敲木槌和陈词滥调的法庭戏剧

爱丽丝·迪奥普的这部基于真相的电影讲述了一个女人谋杀了她的宝贝女儿,这是一部悄悄地、具有开创性的电影。

这是一个直截了当的事实:《圣奥梅尔》是一部法庭剧,它讲述了在法国北部小镇的谋杀案审判的过程。但在爱丽丝·迪奥普这部巧妙的开创性电影中,敲锣打鼓的陈词滥调被一扫而光。这个案子无论如何也不会支持他们。被告已经对指控供认不讳,其具体情况将在判刑前确定。被告劳伦斯 (Guslagie Malanda)是一名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原籍塞内加尔,现居法国。她的罪行是杀害自己的女儿:一个15个月大的孩子在加来附近的海滩上被潮水带走。

现实塑造了这部电影,是法比安娜·卡布的真实审判的戏剧化,她在2013年抛弃了她的孩子艾达,让她死在同一个海滩上。但《圣奥梅尔》与通常含糊不清的“基于真实故事”的信用担保不同。到目前为止,迪奥普一直是一位纪录片制作人。我们听到的大部分内容都是逐字逐句地来自法庭记录。

然而,在看似简单的重建行为之下,这部电影更加复杂,层次更加丰富。在怀孕期间,迪奥普参加了卡布的审判,被一种奇怪的联系感所淹没。在这里,她的化身是拉玛(Kayije Kagame饰),一个出生于塞内加尔父母的法国学者:也怀孕了,也痴迷于此。

拉玛入住了一家功能齐全的圣奥梅尔酒店,她既是我们的代理人,也是她自己的代表。这两个女人从童年开始就被科利称为“普通”(那个故意无意义的词),她们之间的重叠变得很明显。在这种情况下看到自己的影子意味着什么?

关键的问题:一个母亲怎么可能谋杀自己的孩子?这仍然是核心。迪奥普带着欺骗性的简单问了这个问题。作为一个有目标的电影制作人,她拿着镜头对着马兰达进行长时间的、不间断的独白。(这位女演员非常出色。)我们听的不是不在场证明,而是背景。种族和殖民历史是其中的一部分。母女之间的关系更是如此。

但贯穿全书的是迪奥普隐含的坚持,即我们要寻求最完整的画面,无论多么微妙和矛盾。她认为,我们的问题可能只会引发更多的问题。但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不断地问他们,而不是接受陈词滥调的答案。

 4 ) Nouveau Kino-Pravda ou Vidéo-œil

J’ai très apprécié les images dans le format de vidéo analogique qui rappellent fortement les images personnelles prises par Diop dans Nous. A travers ce support spécifié et physique, une histoire familiale individuelle trouve de l’ancrage concrète dans le temps (même si dans un deuxième temps on comprend que le temps de tournage n’était pas si séparé dans le temps). D’un côté un éloignement par différence de registre d’image, et de l’autre côté il y a de légers rapprochements dans l’échelle de plan et de la musique (des sons, des chants, toujours aux moments précis) qui appellent aux spectateurs à s’approcher de ce passé. Un enjeu parallèle se trouve aussi dans ce passage avec l’extrait de Medea de Pasolini - par une fiction (un mythe) horrible pathétique on commence à comprendre, ou au moins à sentir. Cela marque certainement un style individuel d’Alice Diop, quoique sa carrière débute il n’y a pas si longtemps (en tout cas sa carrière avec le cinéma de fiction). Pareillement le motif de transport, les plans concentrant sur les lieux physiques, avec cette ambiguïté voulue entre archive et fiction / entre personnel et impersonnel (histoire et Histoire), font penser à un héritage/une parenté avec Jean Rouch - subjectivité ethno-politique, matérialité de la condition du tournage, fabulation signifiante.

En même temps, Diop est encore en expérimentation avec le traitement de la fiction. Quelque fois je sens du gaspillage d’images, par exemple on se demande si les champs-contrechamps dans la salle de cours étaient vraiment nécessaires (les plans sur les étudiants, pourquoi ?). Autrement dans la dernière séquence du procès, on a passé peut-être trop de temps avec le maître et son discours : certes c’est justifiable puisque ce personnage nous adresse directement par le choix du cadrage et du regard caméra, mais Diop nous bascule dans les plans suivants sur les jurés, la juge, ou des personnages figuratifs qui n’ajoutent pas à approfondir le discours mais en revanche déduisent l’effet de l’adresse direct. Et le fait que ces plans sur le maître signifie alors moins de droit aux images au personnage central du film, Laurence Coly. (Quelle déception de ne pas la voir presque plus alors que c’est la dernière séquence où on doit vraiment sentir sa présence ?!?!) Il fallait faire de l’économie des champs-contrechamps pour ne pas confuser les sentiments, car les formes nous parlent autant que les discours politiques.

Sur ce, on encouragerait Diop à vraiment explorer plus le mélange des médiums (vidéo, numérique, etc.) qui n’est pas moins une façon puissante de produire des fictions émouvantes d’où se dévoile éventuellement un réel spécifique - un cinéma de vérité.

 5 ) 一些观影感受

幼年女孩对母亲不解和产生矛盾是因为:这是人在看待女人。儿童总会把自己视作主体,她无法理解母亲这一被动的角色。尽管女孩从几乎刚出生没多久就开始受到社会的性别规训,但这些都是她将来才后知后觉的。在她童年生活中,她感到困惑,看到母亲的痛苦,她不理解,更不理解母亲将自己的不满和愤懑投射在自己身上, 所以女主角跟母亲觉得不合和疏离。

成年后她离开家庭,想要投身新的未来,构建自己的世界。然后她便受到阻力,她无法在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上得到精神支持和物质支持;仅凭自身闯入巴黎,作为一个非公民的黑人女性,她孤立无援。这时她遇到爱情,这个人声称自己和女主角彼此相爱,并提供她经济支持以完成学业,她也照理他的生活。但是电影中的男律师却只看到了女主角是如何处于个人利益选择跟这个男人在一起,没有看到她自己的全心投入和付出。这一切的情感价值和女性在关系中的照料价值都是不被看见的。她的男人也对她的处境熟视无睹,并在任何地方都隐藏她作为他爱人的存在。

于是,她掉入孤岛。在家庭关系上,母亲在她年少的教育和对待她的方式,都让她觉得她不是被理解,而是被期待和被要求承载母亲无法在自己生命中实现的愿望。她不向母亲倾诉,也是因为情感上的距离很遥远。她似乎总得不到理解和肯定。后来她陷入抑郁状态,抑郁是一种没有动力和希望的状态,哪怕心里渴望做出行动和改变,身体和精神也会缠绕住自己无法动弹。求医也于事无补,因为求医解不开她一直以来的困惑和痛苦的原因。她在抑郁状态中怀上孩子,意识到已为时已晚。或许抑郁时缺乏对自己状态的自知和关心。有人说即使为时已晚,总有医学手段可以补救,但我理解在那种精神状况下,任何选择和行动都是困难的。

孩子出生时,她陷入惊讶。感叹生命从自己腹中诞生,她想要此刻只属于她。她查资料试图成为称职的照料者,她悉心照料她。但同时我们必须注意到,她也有自己的生活和志向,她也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并且伴随着精神问题和长期缺乏支持。她身上承载着母亲痛苦的鬼魂,而后又是来自女儿的牵绊。说是咒语并非无稽之谈。这是施加在女性长久以来的咒语:女性将永远无法自由地做自己。

所以凶手究竟是谁?正如辩护女律师最后所言,一场满足大多数人对于正常秩序的理解的审判,即判定女主角是凶手,是无法实现任何正义的。因为不对系统、体制和秩序问询,这种荒诞的审判和无数女性类似的命运就会循环不断的上演。女主角一直觉得困惑不解,于是她诚恳的希望通过审判告诉自己答案。她或许没有想到,能够在法庭上得到真正的来自女性集体的理解。这一刻也是导演想告诉我们的,女性的生命经验——或痛苦或不解,都不是孤立的。

 6 ) 不在陪审团的圣奥美尔

#2023biff

可能是因为翻译偷工减料了(学法语的同事说翻译的不准确),情节上没太看明白。

电影开始,女作家在和学生们讲解杜拉斯的《广岛之恋》,她一边讲解一边播放女性被剃光头的视频。她说被剃光头是件暂时的事情,但是这件耻辱的事件会伴随女性一生。她(们)总是不时的会想起这件耻辱之事并被它影响。女作家还说,视频的影像让文字描述中的女性更加具体,更加鲜活,成为一个具体真实的人。而电影本身也是按照这套体系来表现女犯人的——喜欢这种“自洽”。

电影中的两位女主角,女作家和女犯人都不叫“圣奥美尔”。我发现“圣奥美尔”的确是一个人的名字(不知道有没有看错,毕竟我只能看字幕)。是陪审团里的一个成员。但是法官在开庭之前把几个随机抽中的陪审团成员踢走了。这个不存在的“圣奥美尔”似乎也呼应了电影最后对“被隐藏(消失)的女性”的定义。

我以为电影最终会给出一种明确的解释,解释一个母亲为什么会稀里糊涂的杀死自己的女儿——并没有。主要是我自己也没有从犯人的陈述、法官的发问、女作家的里个啷中发现一个属于我的答案——残念ですね——可能是女性羞耻?是不是和塞内加尔的文化有关?

电影最后对于“嵌合细胞”(Chimera)的描述也很迷人。百度了下,发现和目前定义的“嵌合细胞”并不是完全相同的概念……

 短评

干到离谱,铺垫一个半小时就为了讲一句女人都是human monster,我旁边的大哥喜提婴儿般的睡眠

8分钟前
  • 绝望的文盲
  • 还行

#79威尼斯# 本届主竞赛第三部庭审电影,也是最精彩的一部,娓娓道来中以小见大揭示了法国以及西方国家深层次的种族问题,另类大女主电影,可以和大魔王及金发梦露争影后

13分钟前
  • 耐观影-Xavier
  • 推荐

#79威尼斯#固定镜头的几个人来回怼大头,仿佛独角戏一般刻板无聊的流水账。虽然隐约能get到导演想表达的东西,但是,女性题材明明可以拍得很好看,却非要拍得这么…..无聊。真的不是“高级黑”?P.S.女人不是chimera,不是monster,我们只不过是普普通通的人,就像母亲也只是普普通通可能会崩溃的女人一样。

15分钟前
  • 宋夕
  • 还行

6/10。开场是一个身处黑暗之中的女人,她抱着婴孩走向海浪拍岸的声音之地,海滩的噩梦延伸到了惊醒的角色身上:拉玛被身旁的男子叫醒,告诉她在睡梦中为母亲哭泣;课堂上拉玛阅读[广岛之恋],她旁观溺婴案审判的后续行为表明,她有必要和杜拉斯一样去审视那些被男性律法判定为叛国/有罪的女人,当她决定报道一个谋杀自己混血孩子的母亲时,拉玛也已经怀上了一个混血儿,她把自身的移民经历、对非洲母亲和美狄亚的幻想投射到被告上。劳伦斯沉默状态下躁动不安的表情贯穿了法庭戏,她选择了哲学系、成为一个老白男的情妇以获得拿到学位的条件,但她的教授告诉她论文最好写一些她能理解的非洲裔文本,最难以置信的是她作为现代知识分子女性,却声称她被巫术操纵,这构成了殖民地/女性思维对法国司法系统的挑战:她像美狄亚一样扼杀了强加于她身体里的诅咒。

19分钟前
  • 火娃
  • 还行

#CineLumiere #FestivalandSeries 长评 - 不存在的人们。结构非常喜欢,以几次开庭作为分割,每一次开庭后庭审内容也会触及女主内心及现状,回忆和现实与庭审内容呼应。以女主第三人的视角审视这场庭审的叙事角度很棒,观影的观众不光以自己的视角审视这场庭审,也在以女主的视角审视,以女主作为同样的黑人女性带入自己的情感在传递给观众会有一种更加可信的感觉。角色设定上也非常好,从旁听人员看除了亲属外就只有女主一个黑人女性,而检察官的问题也是非常的有对照性,讽刺度很高,以小女孩不“存在”为基础的讨论对照被告方“不存在”恰当好处。听觉上使用缓慢增强强节奏感的配乐,很好的能反馈女主内心的波动情况,对于很多细小的声音放大的处理效果很好。不喜欢的地方是视觉上,镜头,构图,剪辑都比较差。

24分钟前
  • 还行

本片完美地展现了一位女性身份消亡的过程。虽然本片在视觉上仅算中规中矩,但片中整个故事的层次丰富且充满细节,叙事角度在被告者与学者(以及学者母亲)间的反复切换十分流畅,显然本片的剧本是顶级的。我认为这部电影一定会成为当代女权电影经典作。

25分钟前
  • 惊奇少侠
  • 推荐

如果要选择虚构来重演审判,那是为了确认审判话语之中的虚构,也是为了确认在事实之间存在绝对的不可知。影片在绝对的平静中带着这种不可知的运动,演员的语气之间生成出隐密的超验,如果它存在片刻的破音,那是因为超验被愤怒所激发。影片头尾与杜拉斯和帕索里尼的互相指认,意味着在虚构中寻找现实的答案,超越文化语言的隔阂,也就是说,不仅将一件事记载到被隐藏的历史中,同样也要记载到电影史中。

27分钟前
  • TWY
  • 推荐

85/100 喜欢几处间离,除仍存性别种族题材内相对传统的批判性表达以及结尾稍不够克制之外,几乎完美。存在几种对位:最直接的当然是Rama-Coly两位女性(连拍摄单人时的色彩都是对应的),甚至让人想到《随心所欲》贞德与Nana那一幕;开头课堂与主体庭审对应,其实都指出了影像与观众的关系(尾声处对帕索里尼《美狄亚》的长时引用似乎也进一步指向电影本身与其观众的连结)。审判的舞台似乎正是电影本身,电影尤其通过Coly的面孔,传达了绝对真实的东西,确凿打动了观众,情感力量之外也存在未解之谜(杀女-麦格芬):她有表演性、神性、神秘又并非完美。面孔在主体部分显然重要,让人想起布列松、德莱叶的圣女贞德,同时Rama的参与互动也很关键,她同时扮演着观众的代表、创作者、与被研究/凝视的对象发生关联的主动参与者的角色,或是导演自己的化身。

29分钟前
  • Pincent
  • 推荐

女性日常往往就是这么枯燥 女性的苦和挣扎外人看来也不过是无聊之事 电影界需要这类绝不允许你坐在舒服座椅上逃离现实世界的两小时 相反让所有人直视自己审视别人去娱乐化的两小时

34分钟前
  • ^ ^!!
  • 还行

#venezia79 法官入席时一位白人女记者在法庭中央疯狂拍照,极为抢戏,这为本片奠定了基调:白人主宰、女性中心。片中有三位黑人:被告、被告母亲(证人)和女主(旁听),三位男性:检察官(原告)、被告女儿父亲(证人)和旁听者(背景、虚),其她均白人女性。与根据话剧改编的《GOTT》相比,本片最大优势是黑人的面部轮廓。《红色非洲》以黑人活体“群雕”开场,极富冲击力;本片大量面部特写长镜头,无需开口就仿佛看到一部苦难史。虽然是对一个人庭审,但她代表了两个群体:Afro-French和母亲;本片将两个人的过去与现在交织,庭审意义得以延展。Diop创作的焦点是在法国的普通黑人,不声嘶力竭的呐喊不声泪俱下的控诉,富有同情心,比activist director Alain Gomis高明。

36分钟前
  • Q影誌
  • 推荐

作为天赋的母性与作为枷锁的母职在法庭静默中不断冲突,而实验性的静止长镜头让整部作品带有打破第四堵墙、逼迫观众审视现实的力量

38分钟前
  • 薄暮秋风起
  • 推荐

#4thHIIFF# 大概是选取了戏剧化效果最弱的一种拍法处理庭审戏,导演挺能沉得住气的,完全依靠固定机位+表演+配乐来深入人物内心,去共情她的经历,娓娓道来式的,没有声嘶力竭的控诉和煽动,只有将心比心的理解和代入,非常的克制,当然也需要一定的耐心,但如果看进去了就觉得还蛮考验功力的,算是不一样的观感吧。几段纯人声阿卡贝拉的配乐是点睛之笔。

39分钟前
  • 朝阳区妻夫木聪
  • 还行

# Venezia 79th【B+】渴望建立一种联结,凝滞的法庭空间与僵硬的面庞,长镜头的驱使下故事的复现与情感的递进都将依赖于对话阅读,而我们如同陪审团般禁锢并被迫凝视着“被告人”的脸,与此同时,怪异的声音与作旧的影像牵引着“旁听人”的记忆与情感。某种女人,某种声音—面庞—影像。

42分钟前
  • Cardinal
  • 推荐

是十分可贵的作品。首先,一种基于人物本身的创作,抛开了隐喻或是政治表达的窠臼,温度力量兼备。其次,庭审戏不着痕迹地渐进,从“审判”到“理解”,关于“何为母亲”,在真实的对话中答案呼之欲出。作者对人物的真正关怀正是她对女性群体的照拂,简单而有力的剧本!

47分钟前
  • FeiY
  • 力荐

这边建议不会使固定长镜头就别tm瞎使啊!庭审戏拍的和坨屎一样,又臭又长,就好像这导演也不知道该拿长镜头干点啥好了,怼着演员面部拍摄,但演员的表演又完全扛不住摄影机的逼视,镜头内部的表意元素组织不起来,就只是在那儿堆最表层的台词信息量,导演对景框无能为力,也完全不懂得用景别创造节奏,根本无法形成张力系统,流水账一般一场接一场无比偷懒的庭审戏让人昏昏欲睡,我就像是在坐牢。@Venezia79

48分钟前
  • 红酒与谋杀
  • 较差

#79thVeniceCompetition#虽然片子本身不尽如人意,但确实启发了我真正理想的律政电影应该怎么拍:摈除所谓的人物前史、政治诉求和其他私人化的抒情影像,用冷静克制的固定机位镜头完成对庭审的完整呈现,充分尊重法庭作为司法真实再现场域的唯一性,那么或许我们就可以真正实现用摄像机捕捉司法运作的(至少是理想化的)本质。

49分钟前
  • Heathcliff
  • 推荐

#4th HIIFF# 金椰奖竞赛-最佳导演。前获2022威尼斯评审团大奖+最佳首作。7分,虽然其实还真挺不错的但是略过誉了。跟Alice Diop前作《我们》一样用到了家庭录像。用庭审案件来解决女作家和母亲之间关系的扭结,同时放置进了大量关于移民问题的讨论,这个结构构思是相当好的,写出了结构上的不平等之外同时也写出了极为深刻的甚至无法解决的在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层面(本片表现为法律思想和学院系统)对非洲移民的歧视,最妙的就是那个对文化背景的调查和学校老师认为应该选个“跟她有文化关联的题目”(要求被告“不带文化自卑地说明”,而被告又声称自己是“信仰笛卡尔”并且在做“维特根斯坦”的论文)。庭审拍得不错,律师那段“女性都是奇美拉”的发言很亮。女作家那部分实在拍得不算特别吸引人,而且有些两张皮了……

50分钟前
  • 胤祥
  • 还行

(7.6/10)Rama看着Laurence,她看到的是平行宇宙中的另一个自己,是移民和女性身份的双重困境下人生的另一种可能性。Laurence如同杜拉斯笔下被剃发的女人和帕索里尼电影里杀子的美狄亚,对她的审判可以很简单但也可以很复杂。影片结尾角色直视镜头,等待着观众作出判决。

51分钟前
  • K45P3R
  • 推荐

究竟是母亲谋杀自己的女儿奇怪,还是非洲女人对奥地利哲学家感兴趣更奇怪。任由婴孩被潮水吞噬的母亲是怪物,还是无时无刻充满歧视的社会体系更可怖。第一次宫缩驱散了人生的孤独,留不住的孩子却永久留在了生命中。我们与母亲牵连不断的嵌合细胞供人类繁衍永久存续,原来每个女性都是人类怪物奇美拉。

56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We women are chimeras

60分钟前
  • 拖延症怎么治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