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贝人生

剧情片马来西亚2017

主演:张艾嘉,陈泽耀,陈彦雯,叶朝明,刘界辉,颜薇恩

导演:陈胜吉

 剧照

分贝人生 剧照 NO.1分贝人生 剧照 NO.2分贝人生 剧照 NO.3分贝人生 剧照 NO.4分贝人生 剧照 NO.5分贝人生 剧照 NO.6分贝人生 剧照 NO.13分贝人生 剧照 NO.14分贝人生 剧照 NO.15分贝人生 剧照 NO.16分贝人生 剧照 NO.17分贝人生 剧照 NO.18分贝人生 剧照 NO.19分贝人生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4 12:51

详细剧情

  生长在大城市贫困区的阿强,因为一场交通意外,不仅失去了妹妹的生命,更衍生出来自贫苦环境的压力而造就的社会问题。(via 第二十届上海电影节市民观影手册)

 长篇影评

 1 ) 这是导演想说的话吗?

今天才看这部电影,原来已经上映很久的影片,刚开始的时候还想不起来,演疯子的是谁?后来一查,才想起来原来是张艾嘉,太有名了!简直就是功力深厚啊。其实我很想知道,她是为了什么而疯?又疯成什么样子?可以在行为上有什么不一样?不知道导演有没有定义她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病?还是让她自己自由的发挥。

主角阿强演得非常到位,从化妆到穿的每一件衣服,非常的认真,这应该算是导演的功劳吧,其实我很奇怪,为什么他的妹妹死了以后他没有嚎啕大哭,是因为不够悲伤吗?是因为他也自己没有血缘关系吗?是因为他已经非常的坚强吗?没人知道答案,但他又非常固执的要把妹妹从医院里面拿出来。而到最后又开车带他母亲远走,代表什么呢? 是他最最终绝望了吗?也许电影是一门艺术,也正因如此才好看,每一个人看的东西都会不一样,我的意思是说每个人的体会都不一样,就像每一个人看一幅艺术品,各有各的感觉;各有各的领悟,从根本上应该是说从是个人体会和人生阅历上理解这份作品。所以,差异是非常巨大的。阿强一直都是循规道矩的生活着,努力坚强做到最好,是整个社会怎么对待他呢?也许可以反过来说,他是怎样看待他身边的这个世界?最后他是否领悟到了?哪怕是贫穷也好,这事也有因果报应:因为他偷车,他的妹妹给偷车的人撞死了,他们再去偷车,结果又把别人撞死了,这就是因果吗?是否领悟到这一点呢?还是,导演想跟我们说这个道理,不知道大家是否愿意一起讨论一下,最后的结局应该是什么?就是阿强开车带着她的母亲要去哪里?

有的时候我总觉得这个马来西亚国家怎么会这样?如此的贫穷,还缺水严重。缺乏人情味,缺乏社工,缺乏有效的关注,但是细细一想,以前我们不是一样吗?更多的地方不是一样吗?更重要的是,每一个人怎么去看待身边的世界?去看待自己的世界。如果阿强没有去修摩托车的地方偷零件,如果她没有认识他的这些损友,如果他只是安稳的找一份工作,照顾着他的母亲和她的妹妹,如果他平静和安心地工作,是不是一切又不一样了?为什么电影的名字叫做分贝人生?而不是贫穷人生,是不是,想说贫分开来看,这样也许就不一样了吗?

 2 ) 《分贝人生》:生活,你不知道的悲苦

文/何小威

看完电影,与行的朋友说:“多想早点结束。”

我有些疑惑,问:“为什么?”

她毫不犹豫地回答,“太压抑了。”

我点点头,表示赞许。的确,这部马来西亚的电影《分贝人生》有些压抑,压抑得让人有些揪心,仿佛喉咙中夹杂着一块糖果,既甜,又让人有一种快要窒息的感觉。正因为这种感觉,才显示出了电影《分贝人生》的魅力,毕竟它还是较为深入地表现了马来西亚一个普通家庭的命运悲欢。这种对命运的思考与探索,对于新人导演的陈胜吉而言,难能可贵。

电影《分贝人生》通过阿哲(陈泽耀饰)与妹妹、母亲(张艾嘉饰)的视角,来看马来西亚现在的生存状态,把马来西亚的底层悲苦的一面——生活缺水,年轻人没有工作,贫苦家庭的小孩没钱上学等现实显露于人前。片中,“长大成人”的阿哲本处于一个放荡不羁的青春年华阶段,却因为患有精神病的母亲,而陷入到生活的绝境边缘。更为可怕的是,没有工作的阿哲,还要照顾妹妹。在这样的家庭里,阿哲的生活从未有过平静。所幸的是,在这条住满了形形色色之人的楼里,阿哲从这些生活中尝到了人生的悲欢离合,也懂得了生活的含义。有意思的是,导演利用一场上流社会的奢侈生活反衬了阿哲的愁苦生活。这明显是导演陈胜吉有意而为之,带有明显的讽刺。

如果说,“精神病”母亲是家的核心与情感纽带,甚至“家”之精神的集合场域的话,那么妹妹的存在与离去则象征着生活美好的逝去。这种突如其来的消逝,让人无所适从。最终,留下的也只有悲伤的泪水,无处诉说。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导演用镜头直接将这种有苦说不出的压抑转嫁给了观众,让观众去思索,去承担“别人”的苦难,从而去感叹生活来之不易。母亲,是一个“病者”,经常做一些让人匪夷所思的事情——不准儿子碰自己男人的物品;偷偷地将邻居的水搬入家里;死死守住装钱的铁盒——有常常给人温暖,让人赞叹母亲的伟大。不管“母亲”是否“有病”,内心却装着自己最爱的孩子——得知儿子阿哲拿钱是因为妹妹的时候,她毫不犹豫的拿出了所有积蓄;自己吃着好吃的,不忘分享给正在开车的儿子阿哲。可以说,母亲极端化的反映,其实蕴藏着一种现实生活的悲苦,向人们揭示了再苦再累,“不抛弃,不放弃”的情感内核,就像片尾时,阿哲在夜里载着母亲回家一样,流露出不分彼此的浓浓爱意。

不同于“母亲”,妹妹身上不仅有导演诗意的表达,又有马来西亚底层人群的希望象征,不仅有改变不了现实的悲叹,又有生活继续的无奈。导演先通过找水,呈现出哥哥阿哲与妹妹的关系——妹妹就是哥哥心中永远的天使,不容她受到任何伤害,而哥哥是妹妹心中永远的英雄。当然,导演在处理阿哲与妹妹的关系时,采用了前呼后应,达到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效果,使得孩子的单纯与纯真的快乐,以及大人世界的悲情,在持续酝酿的感情中不断升华,触及到了人最为敏感的情感神经,让人随着她的欢乐而欢乐,悲伤而悲伤。无疑,电影《分贝人生》中,妹妹哼唱的歌曲,具有了穿透贫穷与富贵,疾病与健康的神奇魔力,因为她的声音太干净,太纯洁,太美。只不过,这种“干净”、“纯洁”与“美”,只能留在人们的脑海。这是导演陈胜吉影像中最为残忍的一幕。

作为处女作,导演陈胜吉在电影《分贝人生》中还是展示出了不俗的才能,能将一个家庭的日常生活的种种状态,通过影像呈现出了一种质朴无华、简洁又压抑的美学特点。但是,也因为是新人导演的缘故,影像中所展现出的悲苦之感,似乎还少了一点催泪的效果。

首发,siff,禁止转载,谢谢。

 3 ) 分贝人生

飞机上看到的。看的着实心酸。

这个妹妹实在是太可爱了,而且非常的懂事,没想到在生日的时候被撞死了。

妈妈病的不清,在家一直反反复复的洗衣服,然后发作的时候整个人和疯了一样。

哥哥为了把妹妹的尸体带回家,到处寻找线索。黑道白道都试了,但是还是没有用。最后在寻找方法的过程中误撞了一个人,他似乎明白了什么,然后结局就是他接上了他的妈妈,他说带她回家。

well,这个结尾意味深长,很耐人寻味。整个片子格调也是很生活化。很有意思。

 4 ) 《分贝人生》:90分钟的猜字游戏

剧情片不好拍。

商业片有纯熟无比的叙述套路,

但是,剧情片少有。

讲个故事很容易,但是观众不喜欢看了开头就知道结局的故事。

讲个好故事也很容易,但是,讲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好故事很难。

本片的问题就在于,故事异常的单薄,而且表现又相互冲突。

前提了营造生活的艰辛,兄妹情的温馨,虽然节奏有点拖沓,但是令影片生色不少。

高塔仿佛生活中不可逾越的阶级。

穷人只能报以仰望。而且,就算你千辛万苦、冒着生命危险爬了上去,只怕也是一无所获。

影射了大多数穷人的窘境。

拼命努力,付出极多,所得却极少,甚至无所得。

所以,穷人必须活得像草原上的捕食者。为了活下去,什么道德,什么律法,都脆弱得不堪一击。

而社会制度又处处和穷人为难。

为什么穷?因为没有文化?

可是,我们看到,穷人家的小孩子上不起学。

为什么穷?因为懒惰?

他们可比脑满肠肥的议员们更加努力。

甚至,他们的出生都是个错误。

谁能想要,阻碍主角见妹妹最后一面的,竟然是一张“出生证”呢?

没有出生证,就不能见死者。

出生证,是否能证明此人来过时间?

没有出生证,那么,死去的人又是谁呢?

导演把困境给了主角,也转变了片子的基调。

营造的温情面纱被血淋淋的撕下

现实的残忍暴露出狰狞面孔

这姿势如同被贫穷击倒,陷入囚牢。

主角已经身在牢笼了,所以他还怕什么?

所以,我们见到他为了钱,去偷去抢去求人,最后进了真正的监牢。

可以说,他的困境,是因为身上还有“人性”。他还在乎自己的妹妹,家庭。

然而,到了结尾,他一晌贪欢之时,撞了人表现得麻木不仁之时,这一抹人性的色彩,已经要开始改变了。

看到有评论,还在谈,他们偷盗,有没有顾忌被偷人的感受?

开好车的人,在乎过路边混混的感受吗?

双方本来就隔着一层可悲的厚坚壁,不要再学议员们,说出那种假惺惺的关怀话语。

他们偷窃没有任何愧疚,而被偷者对他们又何尝有一丝同情?

社会的其他人何尝对他有一丝关心?

造假证的只在乎钱,医院在乎制度,生活富足的人在乎秩序,警察在乎安定,邻居们在乎生活用水。

整部电影里,除了同伙和底层的“兄弟”,谁在乎过主角的死活?

谁又在乎妹妹的去向?谁又为一个女孩逝去付出过一点点悲伤?

没有。

人们的眼睛不会往下看。

就好比有钱人,希望穷人们知道廉耻,守法讲秩序,规规矩矩,本本分分,好好当一个毫无存在感的穷人,安安静静的死去。

他们根本不在乎穷人们怎么活,为什么穷。只希望穷人们,不要像夏日的蚊蝇,影响到自己的生活而已。

分,贝。

贝,是钱。

被钱所分类的人生。

分贝。

上分贝,下人生。

上面的人,说话才能有分贝。

下面的人,只能过着没有分贝的人生。

就电影的故事来说,节奏缓慢,时间略长。而且表达的方式过于直白,解决的方式也过于粗暴。

几乎是想停就停,毫不顾忌观众体验。

本片的结尾在,作为小说来说,尚可。

作为电影来说,不太高明。

甚至让人感觉故事才到中段,怎么就戛然而止了呢?

1800块钱的事情,导演还非要玩一个开放式结局。

是才华有限,还是格局不足?

不过,我是赞同导演就此结尾的。

因为冗长压抑的叙事,看不到任何出路的生活,缺乏起伏的情节设置……

早已经消耗了我的观影耐心。

我心中直说,嗨嗨嗨,我已经知道他们很惨了,接下来呢?哦,就是卖卖惨就走啦?

就是这种“你看我多惨”,然后就结尾啦?

那种就算生活是坨屎,也得过下去的觉悟呢?

那种我和妹妹情谊深厚,无论如何也要破解僵局的努力呢?

影片的镜头还不错。

但是,导演讲故事的水平并不高明。

或者说,非常偷懒。

所以给两星。

以及,节奏太慢了,90分钟的内容,换个利索点的导演,可能用不到45分钟就讲完了。

 5 ) 他死了妹妹,却像只丢掉一个钱包

有这样一位正常的人,架着他的摩托车带妹妹飙风,当天正好是她的生日,两人在庆祝完后正打算回家。突然,一辆驶来的车撞在他们身上,男子从车祸中复生,而他的妹妹永远地失去了呼吸的机会。试着想象一下这名男子在醒来后知道妹妹已经离去的心情,他是否还能够正常地跟医院交涉拿回妹妹的尸体,并且策划一系列举动来达到这个目的(他只需假造一张出身证明)。

男子没有陷入悲痛,至少我们没在电影中看到,而是立即展开了一系列行动:与医院交涉,向母亲拿钱、未果,找基友一起偷车、筹款办证,跟女性朋友去议员办的聚会,他可能会帮忙……这就是我们在《分贝人生》中看到的情形。男主角不仅没有在身体上受到严重损伤(只有脸部的几处擦伤),同时在精神上遭受的打击也绝不像是死了妹妹的人所应该表现的(而且这件事他还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看起来只是丢掉了一个钱包,急着找回它。

这是完全说不过去的。在《海边的曼切斯特》中,卡西·阿弗莱克所饰演的李因为自己的过失造成女儿的离世,他因此陷入感知的失效中:对于外界环境已经不再能够作出正常的回应。虽然这是一种极端的设定(大多数人都能缓过来,只是需要时间),但在两相对比下,《分贝人生》中的哥哥所做出的反应实在让人难以置信:即便不需要表现出歇斯底里,但也不会像现在这样能够时刻保持住正常的理智。

我们当然可以为这种不合理找到某种理由,为导演辩解一下。比如小女孩与他并没有血缘关系,她也许是领养的,两人之间的感情只维系在简单的日常交往中。但这与电影开始对两个人之间的亲密情感的铺陈是相悖的。即便她不是母亲亲生,但哥哥实在待她如己出。电影中不是直接说了小女孩没有出身证明?所以他才需要去买一个假的。这也解释了为何男主在车祸后不首先去报警,领养很可能是非法的,他不能让警察知道。

《分贝人生》实在有太多不合常理的地方,即便我们为它找寻到了这些理由,它的不现实仍然没有被遮盖住。妹妹因自己的原因离世还不久,他已经有心情与朋友一起去参加议员的聚会?邻居难道没有同理心,在人死后还登门打闹(指责母亲偷水)?所有的原因都很可能出在导演对人性认知的浅薄,从而将整个剧本变成了他施展想象的舞台。人物的举动是站不住脚的,与电影设置的情境相违背。

 6 ) 并没有出口

2017-6-23 上影节 @大光明电影院

这部戏情节略微有种“主题先行”的感觉,议会那一段像是为了突出贫富差距而去努力表现贫富差距……故事的时间跨度为三天,三天里面呈现了命运接连的打击和贫穷带来的种种副作用,像一个困境的横截面,这个横截面也暗示着家庭以前可能经历过的创伤,但仅仅止步于暗示,譬如并没有解释母亲为何会发病,父亲去哪里了呢,妹妹到底是不是亲生的,等等。有些故事里是可以不解释原因和动机,直接开门见山展现这种横截面,但是我觉得这个故事里似乎需要简单交待一下原因。这样感觉整个故事会更有说服力一些……(个人看法

from 豆瓣剧照

然后张艾嘉的演技部分,印象最最深刻的是母亲和阿强从医院回来坐公交车的那一幕,一开始还是好端端地望着车窗外面,然后突然她脸部五官整体极剧烈地抽动了一下,像拧在一块儿那种,最后还是紧抿着嘴没有哭。那个瞬间差不多也就是一秒钟左右,特别震撼,特别心疼。

预告片截图

另外就是最开始,妹妹回来喂她吃药,她那时还清醒地坐在床尾,把不到她腰高的妹妹一把搂在怀里,反复拍了好几下妹妹的背,嘴里反复念叨说“妹妹回来了”,特别暖,也特别心酸。

预告片截图

母亲立君精神疾病发作的部分爆发力很强,声嘶力竭的,特别有冲击力,比她的早期作品《八番坑口的新娘》里那个神智不清的母亲表演更为激烈,我一直有点青睐性格激烈的略带偏执的命运悲惨的边缘人物这种人设,由她来演于是就更喜欢了(迷妹式掩面)。但是因为这个片段去年在53金马酒会花絮里看到过,当时已经被震撼了好几轮,所以这次看到时对我而言就没有前面两个镜头那么惊艳。

预告片截图

还有就是特别特别喜欢她这部里的原声,不光是大马口音特别local,更重要的是音色。她每次开口叫“强”的时候酥得我都要昏古起了……叫“妹妹”的时候我就继续躺地不起三秒钟。她音色真的超级超级戳我……(好吧就此打住再下去变花式夸爱豆了。

《分贝人生》海报

最后结局并没有给出一个解决困境的答案,也没有金句台词。这一点我很喜欢。只不过是夜里母亲坐在阿强偷来的车上吃着阿强从议会晚宴带来的鸭腿,车窗外忽然下起了雨,噼里啪啦雨声越来越大,伴随着妹妹的儿歌声,母亲拿出了她给妹妹缝的新衣裳,问强“好不好看”,似乎再一次忘记了妹妹的离世。

当命运的暴雨降临时,活着其实是没有出口的,就只能是别无选择地一直在路上,可能浑身都已经湿透了。

 短评

全世界用尽方法要把马航从海洋里寻回,他耗尽全力要把妹妹从医院接回。富人从水罐车里源源不断获得资源,穷人在偷了邻居水的叫骂声中耗尽尊严,一桶水映照出阶级;撞了人的赛车不加迟疑逃之夭夭,他撞了人也不假思索扬长而去,一场事故反衬出人性。命似草芥,人不如畜。我们活在这样的人生里丧却分贝。

4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好好地写一个法哈蒂式(?)的故事不好吗,非要在最后15分钟搞出个因果循环的大蛇足,大败笔。张艾嘉这次演精神病竟然反而还可以,找不到黑点。最难得还是男主了,又帅又会演。

7分钟前
  • zitsunari
  • 还行

剧本无力拍成流水账 结尾扳回一局 大雨洗刷所有不快 惠姗唱道 回家吧 所有的烦恼都消失吧 好像车子一直走着就有水用有冷气吹有鸡腿吃有议员帮忙有妹妹回家 可走到头还是继续无望的人生

8分钟前
  • t0psh1t
  • 还行

只有张艾嘉的表演是对的,她的表演中带着启发与线索,引导着故事的走向,同时给观众以答案。而在哥哥跟护士说“妹妹昨天出车祸去世”的那一幕,哥哥的表现像是在谈论一个完全不想干的人,没有悔恨,只会一味发泄他的“怒”。P.S.导演是妥妥的“车祸控”!P.P.S.《论监控的重要性》

12分钟前
  • 康报虹
  • 较差

跟看之前以为的完全不一样。剧中每个人好像都心不在焉,他们能不能专注一点?

13分钟前
  • vivi
  • 还行

金马创投百万首奖??我从张主席的表演里感受到了她隐藏的绝望。一部几乎不存在导演控制感的车祸片。(里面车祸真的多,像韩剧)

17分钟前
  • 黑狗成
  • 很差

8.5/10 張大導演難得最潦倒一次, 睇到心到實了, 情感上這片是恐怖片!! 太可怕了!! 很討厭, 但確是拍的很好, 昨晚趕快在導演來戲院映後談前走了, 擔心我會揍他去坐花廳, 把我偶像催殘到這樣....

19分钟前
  • 影毒肥佬
  • 推荐

导演有一个不错的概念,可惜剧本上人为的痕迹有点重,不过首尾的两场意外也正是导演想要的概念。我还是比较喜欢这类时间紧凑的故事,全程跟着男主角的视角,看这样一群穷人如何不择手段不讲道德的活着,最后男主角从受害者变成肇事者才明白自己为什么悲剧了,导演的情绪掌控能力也还不错,收尾很漂亮。

21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出於種種原因,我保證,沒有任何電影的瘋子,可以比這部片的張艾嘉演得更好。她身上沒有一絲一毫被粉飾的可憐、更沒有編劇妄想的可愛病理,只有讓眼前人想狠狠賞她巴掌、外人們卻無可遏抑湧出想默許暴力這種違常希冀的無奈可憎。張艾嘉演的就是這麼好,即便我很清楚,這表演在這部片是何等脫節。

24分钟前
  • 焚紙樓
  • 还行

携着金马百万首奖和张艾嘉加持的光环,成品却乏善可陈。显示了从一个讨好的概念发展到一个完善的剧本中间的距离有多远。导演在戏中堆砌社会议题,效果却极其浅陋而刻意,处理戏剧和人物逻辑时也不难看出稚嫩和混乱,尤以男主角塑造最差。@平遥

28分钟前
  • 五色全味
  • 较差

男主角很帅,没了。

33分钟前
  • 哪吒男
  • 较差

去马来两次,了解到马来西亚的华语电影正在兴起。这部年轻导演的处女作值得鼓励。张艾嘉的出演,加分不少。

35分钟前
  • 谢飞导演
  • 还行

似乎有受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影响,墨菲效应带出制度荒谬和贫富差异,令人唏嘘。从找议员和砸车开始,批判意识变本加厉,反而显得刻意。结尾偷来的车与食物换来片刻心安也是讽刺。

39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还行

片名竖出,于是所谓的分贝人生便成了“贫人生”。

42分钟前
  • 方枪枪
  • 还行

爆发力好强的一部新人新作!简简单单的格局慢慢呈现出马来西亚社会现实,节奏、情绪和画面感都把控的好好。不过作为新人导演难免还是有点过激和浮躁,以后再沉稳一点就很可能成为马来西亚的Mike Leigh或者Asghar Farhadi了。开玩笑。

46分钟前
  • 荔枝超人
  • 推荐

这是一个关于苟且求存在大城市底下的贫穷家庭的悲惨故事 并引发穷人所面对的困境与悲歌 导演却采用了一种平视的视角 呈现出对社会真实写照 表现对底层人群的人文关怀 真正主角是张艾嘉的儿子阿哲 青春叛逆 脾气暴躁 岂料一次意外的交通事故夺走了其年幼妹妹的生命 阿哲才真正陷入到一种无望的实际当中

51分钟前
  • 李小庫
  • 推荐

3.5 虽在具体情节上有过多巧合的设计,但人物塑造很出色——除却演员表演外,同情或关怀没有被剧本作为“视角”被滥用,困境绝对成立。男主角随意且混乱的行为动机和疲惫恍惚的状态都写的很妙,所谓生活的曙光、成长的弧线也从头到尾都没闪现过。整个电影陷在停滞的困局之中打转、作无用功,恰好贴近人物兜兜转转的生活。

54分钟前
  • 徐若风
  • 推荐

#SIFF20#只有把视角放在底层,才能真实看到不公的社会和不平等的人生。阿强和母亲扮演两种角色表现两种态度。如果现实的痛苦超越了精神能够接受的程度,什么都不知道或许能好过一些;可是如果必须接受必须活着,就会像阿强那样忍耐着眼前的无解。生活施予人的悬崖我们从来无从选择,「要么跳下去要么就坐着」。

59分钟前
  • KitajimaJunko
  • 推荐

既然活成这样 为什么不干脆死掉 抱怨社会的同时 自己还不是一样干了一样的事 怨不得别人

1小时前
  • Diva Tequila
  • 较差

2.5 如[德布希森林]前传,崩坏的亲子关系只有在高楼大厦的游离独处中才能得到救治,不过省去音乐之后的情感应该如何堆积,导演仿如陷入困顿迷失的漩涡恶性循环。而当最后施害人与被害者的身份互换之后,所谓的因果关系却并未得到深挖阐释,空留"暴雨已至,人生无从归"的惘然。

1小时前
  • ChrisKirk
  • 较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