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欲天

剧情片大陆2019

主演:祖峰,黄璐,陈明昊,田雨,刘天池,张倩如

导演:祖峰

 剧照

六欲天 剧照 NO.1六欲天 剧照 NO.2六欲天 剧照 NO.3六欲天 剧照 NO.4六欲天 剧照 NO.5六欲天 剧照 NO.6六欲天 剧照 NO.13六欲天 剧照 NO.14六欲天 剧照 NO.15六欲天 剧照 NO.16六欲天 剧照 NO.17六欲天 剧照 NO.18六欲天 剧照 NO.19六欲天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4 12:52

详细剧情

  因女友自杀而患上抑郁症的警察阿斌(祖峰 饰)和搭档磊哥(陈明昊 饰)在调查一起碎尸案中,与被害者的姐姐李雪(黄璐 饰)相识。李雪自称梦见弟弟被人杀害。在调查过程中,阿斌发现李雪痛失女儿并患上抑郁症的悲惨经历,两人彼此怜悯,相互理解。 这时,在城市漂泊的少女婷婷(张倩如 饰)也渐渐走入阿斌(祖峰 饰)的生活,和他产生说不清的牵绊。  孤独的少女、备受抑郁症折磨的患者,他们都该如何面对自己的内心,又该如何在这个世界寻找光明……

 长篇影评

 1 ) 六欲天的爱与罪:我没有力气再重新开始生活了

4月10日那期《王牌对王牌》明星嘉宾竟然有祖峰,印象中他很少上综艺。

这期节目几个嘉宾不是因为同一剧组来宣传作品,也没搞煽情重聚。之前搞06超女重聚引发网络轩然大波,估计想缓缓,但马上新一期又还是搞《庆余年》重聚,这路子毕竟是这节目的看家特色。

既然祖峰好不容易亮相综艺,自然节目里要多cue一cue他,cue了他的老婆刘天池,也在表演环节致敬了他演过的电视剧《潜伏》和《面具》。

1974年生人的祖峰,是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科班出身,与赵薇、陈坤是同班同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后来又念了艺术硕士,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演戏,在很多热门的影视作品里都有他。

但对于很多观众来说,祖峰是因为在2016年《欢乐颂》里出演奇点一角而被熟知,加入到“魅力大叔”行列。

而提起祖峰,不免想起他首度独立执导并主演的院线电影《六欲天》(他早年有过联合执导数字电影的经历)。

《六欲天》入围了2019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突然又由于“技术原因”退出。

2019年11月登陆国内院线,票房仅130万。

豆瓣评分也仅5.9分。

从数据来看,祖峰就是国内一众演员跨界当导演失败案例的又一例。

但我看过116分钟版的成片(据IMDb收录的信息,去年12月法国上映版本是2小时,不知道戛纳放映版本是怎样)后觉得,这分有点偏低,怎么着及格线还是应该过的,IMDb的6.9分比较恰当。

六欲天,片名就透着深度,这词来自佛经。

佛教将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之三界,其中欲界有六重天,称之为六欲天,即四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乐变化天、他化自在天。

据佛经中记载,在六欲天中,天神皆不离食淫二欲,并有婚嫁行欲,如人一般,如称六欲天。

不太懂。

《六欲天》的制片人李锐表达过对电影主题的理解:“人类的生活就像一团迷雾,在难以触及的迷雾中心,隐藏着无法言状的各种黑暗。黑暗的中心和人类的内心是相通的,只有看破这层黑暗,才能达到心灵的彼岸,看到无限量的光明。从天道到人间,从残酷的欲望到灰冷的内心,我们有着说不清的爱与恨,逃不开的罪与罚。”

还是不太懂。

那看片子吧。

故事发生在2016年长沙炎夏,英文片名就叫《SummerofChangsha》。

湘江边出现断肢,祖峰饰演的刑警何斌和同事李磊侦查此案。

祖峰通过网络寻人帖找到骨科女医生李雪,证实死者是开网吧的李毅,也是李雪的弟弟。

诡异的是,李雪说七天前做了一个梦,梦见弟弟来找她,告诉她自己被杀害了,尸体被肢解,头和手被扔在北大桥下的湘江里,躯干埋在铁轨旁,梦里弟弟还带她去看了埋尸的地方。

何斌和李磊去到相关地点还真有所获,除了头,其他残肢都找到了。

事情太离奇,李雪也成为警方怀疑对象,何斌不断挖掘线索,逐渐揭开李雪的丧女往事、姐弟嫌隙、插足男医生婚姻,案情也由此获得进展。

据说这个剧情设置是改编自真实事件。

2014年11月央视的《撒贝宁时间》、《今日说法》都做了“梦境擒凶”的节目。

素材是2008年长白山张永成遇害案,其姐姐张燕做梦梦到了弟弟被埋尸的地点,警方真的凭此找到了尸骨,并进而一步步侦查破了案,张燕一度也是嫌疑犯。

《六欲天》中人物一再强调天太热了,这有点让人联想到国产高分犯罪悬疑片《烈日灼心》,太阳的意象、炎热带来的体感,像是在炙烤人性一样。

李雪曾是单亲妈妈,三年多前和弟弟的一次争吵,导致她患有先天绝症的两岁女儿被遗忘在车里并最终死亡,舆论认为是她和弟弟合谋故意杀人。

李雪信佛,但女儿死后沉浸在内疚里,和弟弟关系疏远,也摈弃了信仰,但她弟弟通过信佛逐渐获得心灵救赎,甚至准备皈依,却被损友见利忘义杀害。而那损友,却正是李雪信佛时期因缘际会介绍弟弟认识的。

在查案过程中,何斌被李雪的境遇吸引,似乎是同情,又似乎是感受到同类的气息,查案非常投入,而其实他已经打了辞职报告,这是他当警察最后一个案子。

何斌也是沉浸在往事不得解脱,她前女友因为抑郁症自杀,他自己也陷入了抑郁,除了吃药,对抗方式是让自己活得像一个机器人,他恨自己没能拯救女友,现在他想拯救李雪。

《六欲天》拍的是现实主义题材,但在犯罪片的外衣下,一些镜头语言还是很文艺的,包括对故事走向的编排。

抓到真凶后,李雪和何斌都感叹没有力气再重新开始生活,决定一起在车内自杀。

其实影片结束在这里挺好的,很震撼,很唏嘘,也很唯美。

然而剧情还有后续,还安排了四个月后……

两人都没死。

李雪外遇对象离婚了,李雪和他一起坐火车去深圳开展新生活。

何斌转行了,开起了网吧——汗,开网吧,非要和李雪弟弟一样吗。

通过一起耸人听闻的案件,关注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纠葛,映照时代背景下的社会现象,何况抑郁症也是个“时髦病”,这立意其实挺好的,既有噱头引人关注,又有空间提升影片层次。

但祖峰作为新导演,掌控全局的执行还有力有不逮,不知道“技术原因”让他做了些什么改变,确实如有评论所说“破案之后一路崩坏”,相比之下,作为男主角,贡献的表演还是。

本片编剧是个90后女性编剧新人,通过事件和细节塑造人物性格还是体现出了女性细腻感,但编排李婷这个角色有点让人不解,明明是同事李磊的前女友,从她纠缠何斌、想拯救何斌被拒、自称怀孕后离开、最后又和何斌偶遇成为何斌新希望的象征,功能性太刻意,但真实度又存疑,演员对角色要有信念感才能演出妥帖情绪,而观众若对一角色没信念感,则这一角色就没了共情能力。

《六欲天》的女主角是黄璐。

跟祖峰一样,很多新导演的剧情长片处女作,都会请黄璐来演。

仇晟的《郊区的鸟》、董润年的《被光抓走的人》、徐翔云的《追凶十九年》、李卓斌的《G杀》、徐超的《六连煞》、尤行的《夏夜骑士》、李聆聪的《血十三》、乔丹·席勒的《三伏天》、陈澄律的《三城恋习曲》……这个现象还是非常罕见的,至少说明黄璐的演技有口皆碑。

黄璐在2017年参加综艺节目《演员的诞生》,并和刘芸闹出对战风波之前,国内观众普遍对这个名字还很陌生,当时节目方给她的标签是“文艺片女神”,这点倒是不虚。

而黄璐最新和观众见面的作品,是和瑞茜·威瑟斯彭一起演美剧《星星之火》。也算是国内女演员中的奇女子了。

对了,刘天池也有来支持老公,演了何斌前女友的姐姐。

她总是作为表演指导老师出现在综艺里,还总让演员解放天性、放大情绪。

对照本片里的表现,她倒是知行合一,确实是嘶吼、干嚎的抓马式表演。

演对手戏的祖峰则是这样的表情↓

最后有点私人感受,这部发生在长沙的影片,没体现什么湘味。身为湖南人,有点小遗憾。

影片结束时,炎夏已经过去。

想凉快凉快,老出太阳。想出去走走,老下雨。

 2 ) 《六欲天》:痛苦与轮回

对于亲人的离世,祖峰给出了两种不同的对待方式:忘却和牢记。对于前者,是阿斌前女友的姐姐。当阿斌在葬礼结束后回到书店,告诉她妹妹曾经患抑郁症的痛苦经历,已经淡忘的往事浮现心头,痛苦再次袭来。她指责阿斌打破了她平静的生活,让她再次处于受苦者的位置。

对于后者,则是李雪。李雪的女儿因为自己的失职丧命车厢,她选择不忘记,继续与主治心脏病的医生有染,以此将痛苦的记忆铭刻进日常生活。她认为,自己一旦忘记了女儿的死,就是在行驶背叛,因此她对弟弟通过放生找到解脱的举动心有怨恨。

阿斌夹在两者之间。前女友患抑郁症而死的事并非他的责任所为,况且他还曾悉心照料过对方。因此,他完全不必背负自我责难。但也许爱过太深,他始终无法从过往的记忆中走出来。对阿斌来说,痛苦的往事并不是能够人为忘记或记住的,记忆就在那里。

《六欲天》虽然在影像设计上差强人意——可以说,更多来自业余者的简单设计,但反过来,正是这种“业余”,反而增进了影像的力量,一旦贯彻规整的视听体系,便毫无新意可言——但在文本概念上,却来得相当深刻:中国人世界观中的痛苦与轮回在电影中得到了呈现。

一个人的死亡并非简单抹去一个数字,死者对生者带去了深重的影响。那些活下去的人,不得不背负痛苦的记忆继续活着。有人选择忘记,有人选择皈依佛门,有人则选择记住(像李雪那样,成为主动的受难者)。新冠疫情造成了那么多人的离世,这绝非一串冷冰冰的数字,连带还有幸存下的家人他们痛苦的回忆。

活着的人并不比死去的人更好,他们没有彻底解脱的办法,遗忘的记忆随时可能重来。痛苦会传染、会蔓延,进入永恒的轮回。这是精神上无止境的折磨,或许是比灾难更深重的灾难。正如北野武所说,“灾难并不是死了两万人这样一件事,而是死了一个人这件事,发生了两万次。”

 3 ) 要么再奉俊昊一点,要么再娄烨一点

01

演员祖峰的导演处女作《六欲天》,入围了今年戛纳的“一种关注”单元,不久后,又因“技术原因”被召回。

时隔数月,这部影片终于上映。

不用说,我们也知道它必然会经受的命运。

是的,删减

只看影片本身,你都能看到明显的删减痕迹。

细节不说,最关键是片中的几场情欲戏,剪得近乎一丝不剩。

倒不是我们非要在大屏幕上看人做爱,而是说这种删减对于影片已构成致命的打击。

试想,“六欲天”要是没了“欲”,还剩下什么?

就剩下平淡如水的日子了。

情欲是无法言说的,只能做。

做了,也不只为满足情欲,而是通过“性快感”去释放人物内心更隐秘、更压抑的那个“痛感”。

这些戏如果没了,“高潮”也就没了。

这是《六欲天》最让人感到遗憾的地方。

但没办法,环境就是这样。

创作者、观影者、评论者,也只能共同承受这个环境带来的恶果。

02

抛开审查因素,该如何评价《六欲天》?

一句话总结:局部有亮点,整体很平庸。

先说亮点。

第一个亮点是人物

片中的刑警阿斌,与伟光正的人民警察形象毫不相干,相反,他阴郁、颓丧,甚至一度想要自杀。

整个人物状态,特别像《海边的曼彻斯特》里的卡西·阿弗莱克,陷在过去的伤痛里,无法自拔,对此刻的生活完全失去兴趣。

这个人物本身是有魅力的。

第二个亮点,视听语言

这个得两头说,首先这部电影在视听语言上并不算出色,也不够彻底,部分镜头还挺呆板的,这是其一。

其二,尽管如此,我还是能看到导演在有意识地用镜头叙事,这点就比大多数国产片根本没这个意识,要强得多。

比如影片开场的两场戏,我都挺喜欢。

一场是阿斌坐在行驶的火车里,车厢内灯光晦暗,碎花的窗帘上不断有光掠过。

那场戏氛围很对,把一个人的心理困境,那种找不到出路的感觉,直观地拍了出来。

另一场是聚餐戏。刚刚破了大案,一桌子警察在庆祝,只有一旁的阿斌沉默无语。

这时邻座的磊哥脚抽筋,向前俯身,借着这个短暂的空隙,队长转过脸问阿斌:“那件事你都想好啦?”阿斌回复,队长点点头,继续喝酒。

这个细节抓得很准,无需多言,阿斌的外部处境也很清楚了,他在警局就是个没人在意的边缘人物。

再来,就是导演试图完成的表达。

这部电影表面看是部犯罪片,讲一个离奇的碎尸案。

但在破案的过程中,你会发现,焦点在慢慢转移,最终落在了人物的身上。

而最大的悬念,也不再是:凶手是谁?

而成了:面对失去,面对斯人已逝的事实,一个人该如何走出伤痛?

这是影片想要探讨的核心。

围绕这一点,我们看影片到底讲了什么。

实际上,它在故事层面,为我们上演了三场“无常之死”。

第一场,是阿斌的女友因抑郁症而突然自杀。

第二场,是李雪因一时疏忽误将熟睡的女儿闷死在车里。

第三场,也就是本片的主线——碎尸案。

你可能会问,这个主线对于导演的表达有什么用?

作用就在于此。

我们看整个探案的过程中,阿斌一次次以为自己接近了真相,他所瞄准的嫌疑人与他所推测的动机,都极其合理。

无论是情杀还是仇杀,哪一个做真相,都足以令人信服。

可事实又是什么呢?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原来,凶手残忍地杀人又碎尸,仅仅是因为一时冲动,仅仅是因为要把死者的5万块钱据为己有。

这,就是他的动机。

而这,也就是世间的无常。

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阿斌也好,李雪也好,都似乎明白了什么。

这个世界就是这样。

有的人会平白无故地死去,有的人会因为一场意外而突然离世,而所有的痛苦、所有的负罪,都将留给活下来的人。

这是挺残忍的事。

可是,也正因为我们明白了这一点,明白这个世界有它不可撼动的规则,明白并不是所有命运都能尽在掌握,我们才能从破败的现实里,找到一点点消极的安慰。

就像是盛夏的长沙,也会突然下雪。

就像是李雪的梦,不可能预言所有的真相。

就像是自杀的人,也可能突然放弃轻生的念头。

就像是原本打算堕胎的女子,最终留下了自己的骨肉。

这些,都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

你只有接受它,才有可能真正释然。

03

再说这部电影的问题。

最大的问题,一言以蔽之:导演想用类型化叙事去深入一个严肃的现实题材,这个企图是好的。可是,他太想兼顾两者了,结果却顾此失彼。

更理想的做法,你要么更“奉俊昊”一点,把类型化做足,先用一个足够吸引人的故事把观众带进来,再完成自己的表达。

要么,你就更“娄烨”一点,不管那么多,也不管观众懂不懂,就让情绪主导影像,把表达都放进余味里。

两种做法,都行。

最怕的就是折中,最后什么也落不下。

我们看《六欲天》,它的案件本身是有趣的,但讲述方式实在太平淡了,悬念感、紧张感通通没有建立起来,这就是类型化不彻底导致的。

再看另一面,它在情绪的铺陈和传递上,又显得韵味不足、力道不够。

这里面当然有导演技法不成熟的问题。

更煞风景的,是导演生怕观众看不懂而强行加入的那些说明性的台词。

比如镜头直接怼在手机屏上,拍短信的内容:

“我觉得我活不下去了。”

“我也是。”

再比如女友的姐姐对阿斌喊的那句话:“别指望让我恨你,来解脱你自己的罪恶!”

诸如此类的金句,真的不必再喊了。

一部电影如何能给观众留下回味的余地?

最简单的一个原则就是:你都已经拍出来的情绪,就不要再讲出来了。

话,一旦说出口,情绪也就消解了一半。

有些话,只有不说,才能憋在观众的心里,让他们久久难以释怀。

正是因为《六欲天》在“文艺片类型化”这条路上,左顾右盼,前后踯躅,才造成了它最终全面平庸的尴尬现实。

这一点,确实有些遗憾。

04

在《六欲天》里,我还能看到一些其他电影的影子。

比如此前说过的,男主阿斌的人物状态,很像《海边的曼彻斯特》里的卡西·阿弗莱克。

女主李雪的人设以及她对于宗教态度的前后变化,又很像《密阳》里的李申爱。

再加上阿斌对于李雪这个人物的莫名的迷恋,以及故事可能的“黑色”走向,又有点《白日焰火》的意思。

……

从中可以看出,导演在拍摄前,一定大量参考了类似影片。

这些不是槽点,反倒体现了导演的用功。

至少,我觉得祖峰看片的眼光还是不错的。

看导演采访里说,今后又会专注回表演上。

也好吧。

实在不想用“才华跟不上野心”来总结任何一个导演的任何一部电影。

但在《六欲天》里,我分明看到了这句话。

 4 ) 燥郁、起伏与浪涌

本来该赶当时上映看的,结果因为受众面太小,学校附近的影院太不给面子,经理连排片都没给,上映也就那么几天,我一场没看着。

好不容易等到线上播映了,深夜看完,想了想,还是记录一下观后感吧。

首先开场镜头,并不晃荡的画面与晃荡的背景,火车卧铺。我在想如果是手持摄影或者不加稳定器会不会更有临场的感觉,诚然如今这样设计也并不廉价,但如果使这一幕的晃荡与后期男主角何斌浮在海浪中/水面上的体感相呼应,也许会使情绪的抽离与飘摇感更加凸显。

对话过后进标题,如果能将背景音乐淡出垫入下一个镜头应该会更有连贯的感觉,不至于突兀。下一幕是餐馆,警队的几名刑警在聚餐对话,如果是我想象中的剪辑,要么淡出垫入剪成音画不同步,要么快速切断并拉高背景环境音效音量,凸显对比,快速进入情绪氛围。结果是两样都没有,两不靠,既没有情绪的顺延也没有情绪的转换,致使整体平淡,拉不起劲儿。

没有收录同期声始终是个遗憾。Summer of Changsha,是燥郁闷热的夏,抑或冰冻极寒的心,都该在声音的辅助下表达出来;如果同期声可以辅助转达,那么倒也不必在录音棚里花费时间。限于经费、调度、现场收音或者其他原因,电影没有做到这一点,这一点也是蛮可惜的。

医院初谈话那一幕的机位设置与人物位置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地久天长》里相似的场景。当然节奏会更快一些,对话信息量大,演员的表演也让气氛整体沉凝又吊诡,在梦境述说上显得场景温度都降低了,不像夏,像冬。

导演将原型故事从冰雪皑皑的东北背景拿到闷热潮湿的长沙,使这个故事从一开始就被打上了燥郁的烙印与底色。前往埋尸地点那一幕,平静克制的背景音乐,与几乎成为背景音乐的蝉鸣聒噪,将这个故事的夏季元素第一次完整诠释。演员台词不间断的“好热啊”“怎么这么热”并不会增添观众心中对热的理解,然而蝉鸣、汗流浃背、蚊蝇嗡响,这些因素重重叠加,便立刻架构起“热”的印象——换言之,完全不必在台词中反复提及,演员吃冰棍(行为)、特殊的虫鸣(音效)、汗水(物),这些都可以搭建出“热”,使用镜头语言就可以表达的东西无需台词来反复表述,那样不会使观众“热”,只会使观众“燥”,并且不安,无法进入剧情核心所需要表达的情绪氛围之中。

说到这里顺便说说台词。说是在长沙,归根到底只是提供了一个燥郁的舞台,本片中台词方面,京片儿比长沙话更突出,倒不如说我就没听见几句长沙话(只有医院精神科的医生带一点湘普)……普通话+京片儿,这在声音上近一步剥离了临场感,《万箭穿心》的方言版可以作为正面教材来提供范例,方言是全方位沉浸,使场景更加真实,电影发展到现在本身就已经是音画结合的艺术,失去了声音的特殊魅力,那放在长沙又有何必要呢?要闷热、要流水穿城而过,广州不可以么?重庆不可以么?武汉不可以么?方言是自有其魅力所在的。

本片一个较为大胆的设定是:案子不是重点,情绪才是。在对两位主要角色的刻画上引入了抑郁症的概念,使情绪成为全片探讨的重点,而案件反倒成为了叙事的引子,不再重要,甚至告破都显得没有那么艰难。到后半程案件已经基本隐匿,叙事重点交给了两主角的救赎与被救赎、自我救赎之旅上,不得不说是一个大胆的尝试。这也是后半程相对来说更容易使人“看进去”的原因之一,在脱离了前半程破案+引导情绪的模式之后,摒弃了叙事重点游离的弊病,全片正式进入营造情绪的重点,如此才相对使人沉浸,继而更好地去讲述故事的来龙去脉,也更能引人思考与共情。

去往垃圾处理厂时有一幕一直给在女主角李雪的中景镜头上,我当时就在想,下一幕或许该是发电厂巨大的烟囱与渺小的人类做对比吧——结果还真是。意料之中的镜头多少有点无趣,无甚新意,但好在效果是很够的,能达到效果也就不错了。镜头语言的运用有些落在窠臼里,然则能想到使用这样一个镜头,不得不说是蛮舒服的一件事,用镜头代替台词来表达,这是多少导演明明知道却不去做的。

到相约自杀那里,从男主角何斌出发的主观镜头水面漂浮,应该是全片最佳。难怪pv预告里也放在最开头。这一幕充满了想象力,也是一个极佳的比喻,使观众可以稍微感知到一些类似的情绪,表现力很强。

而何斌在空荡荡的出租屋里半蹲在蒙上白布的床前一幕,也是很好的叙事镜头,如果全片能再多一些同时承载了情节与情绪的镜头就更好了。昏黄的夕光与空荡荡的房间,带灰的白布与沉默的男人,情绪与情节同时延展,无需台词,无需特写,观众自然就能领会发生了什么。

结尾非常明确,是“救赎”。无论是自我救赎还是被他人救赎,总体是向上向好的,这里不去赘言是否符合某种价值观,只想说这个结尾与整体氛围和故事核心似乎不相符合,乃至于美好得使人落泪了——我坦言,看到何斌躬身倾听婴儿心跳时窗外正飞细雪,我是哭了的,但转念一想,时间与对死亡的尝试真的可以拯救一切吗?或者说,时间真的会抚平伤口与褶皱吗?李雪在南下的火车上凝望天际,她看见雪花飘坠,没有去接新婚丈夫的餐食;何斌辞职搬家回到了承载伤痛记忆的老出租屋,家具物品一切如旧;这是被救赎的证明吗?倒不如说,是更加深陷,甘愿无可自拔的证据。

他们不愿自己背叛记忆,于是就此沉溺。

情绪在浪涌中起伏,燥郁与不安永恒相伴。在这个长沙闷热的夏里,有人死去,有人痛哭;有人失魂,有人落魄。而到了冬季新雪降临,生命在生长,伤口被隐藏,人总要向前,正常的轨道总要继续。

记忆不会被遗忘,但活着需要某种力量。

 5 ) 两个抑郁症患者相约一起去死

虽然诟病的很多,但也很值得鼓励

一度觉得电影名字应该叫《两个抑郁症患者相约一起去死》

有两个镜头很赞,一是葬礼上阿斌连喝了几杯啤酒,有一种致命的死寂沁到观众的骨子里。

一是相约去死,雨点打在车玻璃上,镜头穿过玻璃两人躺在水面,泪滴滑落下来。

非常应该有性作为能量出口,甚至可以提前放弃警察的身份

犯罪题材自带了天然的悬疑属性,而娄烨的电影却比较巧妙的让案件成为素材而不是主要事件

忽然想起祖峰也演过娄烨的电影《浮城谜事》,演警察,但《浮城谜事》虽然有案件并不是主线。

 6 ) 生死有界,死生无界

李雪和何斌,都是遭遇挚爱离世的人,也都是被梦境纠缠的人。

何斌的梦,指向无法挽回的过去。他在梦中一次一次在接到秦蕊电话后,急忙往两个人合租的房子跑。他一次一次攀爬那座漆黑的楼梯,打开门冲进满是煤气味道的房子,也一次一次揭开秦蕊脸上的被子,看见秦蕊的睡颜。反复的愧疚,耗干他正常生活的勇气。

李雪的梦,则指向玄幻。她准确的梦见李毅藏尸的位置,仿佛人死之后真的存在某个可以与活人沟通的桥梁,继续向挂念他们的人传达某种讯息。

李雪的梦对何斌无疑是具有吸引力的。在验证躯干埋藏地点后,警察继续在湘江打捞。另一只手被打捞出来时,何斌仿若魔怔般问:头呢?他是真的期盼李雪的梦全部灵验。

1. 无法转移的沉重

寻找头的经历非常曲折。 警察循着装躯干行李箱的线索,追查到买行李箱的人,然后调监控,找到一个做小买卖的嫌疑人。这个人交代,他就是图5万块杀掉李毅,贪财却没取走佛珠是因为慌张。

杀死李毅后,他把李毅的头铸在水泥墩里,应该被当作垃圾收走了。

何斌和李雪沿着城市收垃圾的体系一层一层的找,最后找到垃圾处理厂,工人说前几天收的垃圾已经全被烧掉了。李雪望着烟囱里冒出的滚滚浓烟,失神。

电影从一起惊悚的命案开始,过程充满悬疑,等到真的揭露案件真相时,死者那离奇的死亡原因却又那么的无常,无理,甚至不具意义。

可是死亡的真相和死者身边人所背负的情感却往往是两回事。李雪的女儿死于意外,何斌的女友死于抑郁症。两个人客观上对死者的死亡没有责任,某种程度也都有责任。

生者一旦陷入自我追究的心理,人生前途自然布满喘不过气的黑暗。

女儿死后,李雪和李毅都长久的走不出来。李雪与可能治疗女儿先心病的医生交往,以情欲填补内心无措,仿佛自己还在女儿的故事线里行走。那一天弟弟李毅来告诉她,自己已经皈依,终于可以不再梦见外甥女,建议姐姐也尝试皈依,放过自己。两人爆发强烈冲突。

秦蕊死后,何斌也始终无法摆脱自责。他那时候一直以为和他在一起的秦蕊好了,秦蕊却说其实更糟了。那一通最后的电话,秦蕊说她撑得很辛苦,已经撑不住了,但是害怕对不起家人。何斌安慰说你的爸爸和姐姐都很爱你,他们会理解你。

这就是何斌始终不对秦蕊爸爸说的话,一旦说出,秦蕊死亡的愧疚也会沾染到秦蕊父亲身上。

李雪和何斌在找不到头后,精疲力尽。他们开车去了河边,躺倒看着满天璀璨,身心仿佛得到救赎。

没有生者知死,唯有死者知死。关上车窗,服下安眠药。

两个人仿若漂浮在无尽海之上。 迷离之际,李雪被冲远。

2. 死与生

如果电影把李雪和何斌的赴死作为结尾,整个影片的叙事节奏会变得极其惊艳。就好比钢琴曲在观众听到兴头时落下干净利落的休止符,意犹未尽的观众停顿半秒后就会立即响起掌声,并在之后时时回味。

但《六欲天》偏在观众以为行将散场时,将黑掉的灯光又打起,呜呜咽咽,引出后续。

我个人欣赏这一点。如果在赴死处结尾,完成的是技巧上的更优;但是说出后面的故事,是导演的表达坚持。

人是什么?

是生死无名的芸芸万物,还是被灵魂标记过的与众不同?

人死后是什么?

是当他是平凡生物终有一死,他活着时留下的那些温存快乐、悲伤难过一笔勾销;还是企盼灵魂永存,未来我们终有机会再次相遇、偿还此生愧疚?

假如一个活人,困在上述的问题里,他终将走向日夜不宁的心灵惩戒。

电影里李毅的梦,就是死者在向生者传达的那一点点救赎的可能。 李毅给李雪的托梦,躯干、手全部灵验,如果头也能灵验,岂不是说明,世界上也许真的有某一个神秘的地方,在寄存着我们所牵挂的过世的人的灵魂?

何斌那脱口而出的头呢,看似失去了一名警察的理性素养,无意吐露的也是他10年抑郁所期盼的那一点点可能。

如果有希望,就好了。如果死者在用另一种方式存在着,这一辈子生者心中的愧疚总算可以减轻一点了。

可是李毅的头却没灵验。正是因为找头的落空,让李雪失去继续活着的力气。

可当她服下安眠药后,却再一次梦见了弟弟。弟弟说头在北大桥下,于是李雪拼尽所有力气打了求救电话。

最后,李雪何斌在湘江北大桥下的废品站里找到李毅的头。

李雪给李毅安葬后,离开长沙,开始新的生活;何斌辞掉工作,遇见曾寻求他帮助的姑娘。

姑娘即将生产,她让何斌来听听她肚子里小宝宝的心跳声,何斌贴着姑娘的肚子,听见新的生命有力的跳动声,脸上露出平和的微笑。


《六欲天》开始于死,结束于生。

如果开始于死,结束也于死,整个电影的调性唯有悲凉孤寂。但是《六欲天》在用一种近乎玄学的视角,去一点点推进探讨生离死别之后的情绪黑洞和艰难救赎。

有意思的是,不管是纵横交流的亚欧大陆,还是与世隔绝的原始部落,语言文字习俗迥异的人类文化都不约而同拥有灵魂轮回的说法。

电影中找李毅的头串起后半场主要线索。

长久以来,我们都认为头是人类的灵性来源。

找不到头,也许意味确认人是否拥有灵魂就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但越是唯心的东西,在越是事实的悲剧面前越有救赎力量。我一直记得马东曾在《奇葩说》里说在他父亲去世三年后,他梦见了父亲。在那个梦里,他梦见父亲说我走了,于是在梦里他就知道,他终于成功和父亲告别了。

那么痛彻心扉的经历,那么深刻的迷茫和虚无感袭来,那么多午夜梦回的百爪挠心,那么多心中预演千百回终究无法去说的话,告别绝非易事。

《六欲天》到位的关注了这一群体,作为演员转型导演的第一部作品,我很喜欢。

本文首发于我的公众号:贺兰说

 短评

#72nd Cannes# 影片本身的质量也还算不错,不过实在拍得像一部两个小时的日剧SP,搁在戛纳这个场合就比较尴尬。人物和情节设计该有的点也基本都有,侦探/悬疑片的类型元素并不是那么强烈,或者说不那么重要。对警察事务性的工作,尤其是排查和寻找线索的琐碎过程,跟美剧路子比较接近。做得比较不错的是对人物心理机制的深入探讨。其实这个故事真没有什么特别大不了的过不了审的地方(不过戛纳放映的版本确实没有龙标),感觉尺度还没有《南方车站的聚会》大呢,另外一部在长沙拍摄的电影(英文片名“Summer of Changsha”),所有演员不是讲京片子就是讲普通话也是让人有点尴尬,不讲湖南话起码也要讲塑料普通话好哇?

3分钟前
  • 胤祥
  • 较差

视听几乎没有什么表现力,好不容易出现灵光乍现的自杀一段,接着迅速被虚头巴脑的文艺之心扼杀在摇篮里。

8分钟前
  • 圆圆(二次圆)
  • 还行

这部电影就像“尿不尽”,当你以为马上要结束时,咦,怎么还有!咦,怎么还有!咦,怎么还有……

9分钟前
  • 木石子
  • 还行

5分,片子非常普通,或者说平庸吧,也没什么好说的。刘天池老师客串那一场戏,表演非常过度,舞台感强,特别抓马,根本不像在演电影!很让人出戏。

13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城市空间心理阴影肢体恐怖与心理畸变有日式风味,人物形象与探案过程又有些韩国犯罪片的影子。旋转楼梯和透过窗帘的表现主义灯光之类更往经典时期影像经验诱引。有趣的是这些全都自觉不足或者野蛮试探,不然不会有最后一小时好像完全没剪对的拖沓混乱。与幻土警察梦双生花,本质上都是在西方影像经验尤其是视觉符号技巧基础上调动东方土壤文化/社会元素。啊其实是想说,这无法摆脱的疲倦重负错乱我懂。

18分钟前
  • bloom
  • 推荐

挺难的,影片本身质量不说,结尾都改成这样了还是拿不到龙标,我要是主创我难过死了

20分钟前
  • 甄子
  • 还行

好大一出melodrama,想法有闪光点但执行差得要命,对白做作得让人起鸡皮疙瘩,某些人的表演也是让人浑身不适。对比一下娄烨是大师,真是错怪了风雨云。

24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较差

前面法治在线,后面模仿娄烨。从台词到表演到配乐,没有一个是高明的。终于捱到电影黑屏,一位观众疯狂鼓掌。结果字幕渐渐淡出“四个月后”。

26分钟前
  • 十二
  • 较差

C+ / 暑气蒸腾中的失神与眩晕、忧郁与哀悼。城市空间特性并非重点,但是在特定位置完成了四两拨千斤的情绪传达。除了偶尔破功的精神分析师派头金句和非要讲完故事连接起所有人物的结尾之外都很好。

31分钟前
  • 寒枝雀静
  • 推荐

3.5 这是拍了土味版的《唐人街》+《鲁贝之灯》+《白日焰火》+《海边的曼彻斯特》吗...祖峰还是挺有魄力的,故事在半途后就没有案中案,一条路走到黑。闯进先前租住房间后的面光与滴水声一幕,以及不少“另一个世界”的对白与梦境设计,仿佛在提醒“这是一个鬼片”。把酷暑拍出极寒的炙热感和悬浮感,影调能带人不断沉浸在角色的情绪中。而整体的表演系统其实也很有趣,撇开天池式吼叫外,其他人都游离在类型与日常表演间,真是难以描述的一种质感。

36分钟前
  • 徐若风
  • 推荐

结尾漫天飞雪中,有人按了车钥匙,嘀嘀,打开车门,放生了谁?调度精细,有黑泽清味道。难得地对每个人物都倾注最大的温柔。

40分钟前
  • Lies and lies
  • 推荐

拍的相当不错,部分段落的电影化手法及声画处理非常高级。影片反常规的处理,在国内侦探悬疑片,是极为少见的,也是极为大胆的。祖峰和两位女演员的情欲戏后来被拿掉,真的可惜。

45分钟前
  • 奇爱博士
  • 推荐

后四十分钟的确太沉溺了。但作为一个电影,罪案线和人物线都很完整。调度和叙事表达也都是电影化的,视觉质感的电视化不代表电影就是电视剧。

49分钟前
  • Peter Cat
  • 还行

没有欲望的人,观看户外闯关节目等于做爱。被阉割的国家机器,吃药,跑步,上班。巨大沉默的烟囱冒着黑烟,吞没了无数人头。这引以为傲的国家专利,为国家为人民发电。这一代人已经没有了希望,从漂浮的海上醒来,循着婴儿的心跳声,试图寻找新的答案。比《少年的你》勇敢更无力,中年无力。七零八零就这样了,九零已经死去,新的零零后进了监狱。that's it. #错过开头十五分钟,🌟🌟🌟

51分钟前
  • 秋天的明明
  • 还行

电影非常惊艳。阿斌和李雪都是被困在了某种痛苦中的人,他们的相遇和相互救赎也非常有魅力。

56分钟前
  • 嘿——青年
  • 力荐

肯给鱼放生,却不肯给自己放生。和心脏专家偷情,用这种方式勿忘女儿。下雨天想出去走走,天热又想凉快。已经开始了新生活,为什么又要把过去告诉我。有些痛苦就像水泥,没法把过去浇筑。有些经历就像天气,总是不遂人愿。故人若能托梦,死后若有灵魂,就像河边被风吹乱的伞,上有六欲天,下临七情地。

58分钟前
  • 西楼尘
  • 较差

#72ndCannes#一种关注第二十一场。高开低走,提前半个小时结束完全没问题。《今日说法》的案子选得挺不错,其他部分编得都不行,要不是念在祖峰当年演李涯给我印象太好我要给二星半。心疼黄璐。(惹看到现在不会我这个三星是最高分吧……)

1小时前
  • 蓝詹
  • 还行

看完整个人都要抑郁窒息了……案情突破顺风顺水就不说了,后半段在那摩擦半天的,劳资比雨刮器还着急了。更让家姐莫名发飙不知道是整啥,抑郁症也不能搞得这么不正常人类啊。结果性压抑要去死,油腻出轨好快活。当然,还有几幕画面是有印象的,垃圾发电之类。

1小时前
  • 木卫二
  • 较差

PYIFF08,之前一个朋友做一个犯罪片,剧本送审的时候,遇到了一个退休的老警察,这位大爷说警察日常应该如何办案,如果这大爷看到祖峰的这部电影,应该会满意吧。祖峰把一个犯罪类型片处理成这样,虽然算不上高级,但反类型的做法上也不失为一种正确的做法。剧作上更进一步讲,凶杀案并不是重心,真正的重点在两个同命相连的人物身上,后半段情绪起来之后,观感还是不错的。祖峰应该听了不少导演课和影片分析课吧,他对视听语言的理解比很多新导演强,在镜头调度上是有视听思维的,技巧是正确的,只是稍显生硬单调了一点。对于故事线的执着,让电影整体的节奏出了问题,后半段显得冗长,情节连贯上也有几场戏略突兀,优点也是让故事变得非常完整,人物塑造是成功的。能看到一个有视听思维的新导演,还是一件让人开心的事情,他算是三大入门了。

1小时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Cannes# 5⃣️电视感十足。两个放不下的人相遇再各归各路,其实结束在海面上越飘越远就行,后面拖沓了。黑幕错误鼓掌的确蛮好笑的。不懂有什么好技术原因的。

1小时前
  • 井戒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