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甜心

剧情片美国2016

主演:萨莎·莱恩,希亚·拉博夫,丽莉·吉欧,麦考尔·隆巴蒂,阿莉尔·霍尔姆斯,威尔·帕顿,乍得·考克斯,以赛亚·斯通

导演:安德里亚·阿诺德

播放地址

 剧照

美国甜心 剧照 NO.1美国甜心 剧照 NO.2美国甜心 剧照 NO.3美国甜心 剧照 NO.4美国甜心 剧照 NO.5美国甜心 剧照 NO.6美国甜心 剧照 NO.13美国甜心 剧照 NO.14美国甜心 剧照 NO.15美国甜心 剧照 NO.16美国甜心 剧照 NO.17美国甜心 剧照 NO.18美国甜心 剧照 NO.19美国甜心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3:16

详细剧情

  斯塔(萨莎·莱恩 Sasha Lane 饰)带着妹妹和酒鬼父亲过着相依为命的生活,姐妹两人靠着在垃圾堆里捡别人吃剩的食物过活,不仅如此,斯塔还承受着来自父亲的侵犯和猥亵,精神在压抑中渐渐趋向绝望。某日,斯塔在偶然之中认识了名为杰克(希亚·拉博夫 Shia LaBeouf 饰)的男子,杰克是一支杂志推销团队里的领头人物,在杰克的邀请下,斯塔最终下定决心登上了驶往自由的面包车,彻底离开了荒谬不堪的原生家庭。  就这样,斯塔成为了一名杂志推销员,由杰克负责指导。在此过程中,杰克和斯塔之间产生了炙热的感情,然而杰克一直以来和他们的顶头上司克里斯塔(莱莉·科奥 Riley Keough 饰)保持着肉体关系。这段注定见不得光的恋情让斯塔体味到了别样的辛酸和悸动。

 长篇影评

 1 ) 雷鬼甜心的自我尋找之旅

「星」是一個張揚狂野的年輕女孩,骨子裏有著叛逆又善良的個性。她離開一個「前男友備胎」的巢穴,又進入「社會」這個更大的漩渦中為自己的未來而推銷,和一群同樣血氣方剛的叛逆夥伴、一個口才帝、一個女大佬,乘車一路音樂與煙酒不斷,逼我觀影中多次克制試圖扭動的身體。
不允許那部戀愛,可星與捷克這兩個惺惺相惜的同道中人還是被彼此吸引,幾次親密、幾次爭執,情愫越隱藏言表則越欲蓋彌彰;雖然我在電影院蠻害羞無措的,但激情被夕陽映射得美輪美奐,星的輪廓彷彿雕刻一半,讓人動容窒息。
大概能理解評分兩極分化的原因,這是部適合青年人的電影,太多內心騷動的共鳴只不過我們選擇做了乖寶寶,而他們面對生存所需的現實去流浪、去不計後果設法賺錢,總歸都是為了完成心中那個夢想。無論是星的「買一個家」、還是捷克的「在樹林中有個房子」,他們為了得到自我價值的肯定而奔走在遼闊的美國土地上,其實捷克的謊言也並不都在說假話,他們確實走了很多彎路碰了很多壁,只為得點小錢細水長流。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演員該作都是第一次登上螢幕,但自然的演繹蠻有真實的味道,仿紀實也算一直新展現型式的探索。
有兩幕很奇怪讓我聯繫到了瘋狂Max,其一是滾滾黃沙中貨車駛出,像打破了一道屏障;另一幕是一行人百無聊賴在車程中暫休。而湊巧的是飾演推銷團隊女老闆的正是瘋狂Max裡的紅髮女郎。

 2 ) 藉公路望向美国的女性之眼

《美国甜心》是英国女导演安德里亚· 阿诺德的第三部长片作品,影片承前几部佳作的传统,始终将摄影机对准处于社会边缘的底层青少年女性,以她们的视角书写躁动的青春或是无望的人生;然而《美国甜心》的叙事空间转向了美国中西部地区的许多公路和街区,突破了前作《鱼缸》、《红色之路》在公寓中的囿困,借由女性之眼经公路望向整个美国。这条途径堪萨斯城、威利斯顿、拉皮特城的公路既是女性成长之路、亦是美国梦碎之路,既是对公路电影与女性青春的作者化书写,亦是对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公路片反文化、反美国梦之精神的回溯。

凭借《美国甜心》,安德里亚·阿诺德于2016年第三次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奖,标志着她已从初出茅庐的明日之星逐渐成长为英国独立影坛的中坚力量。成长于英国肯特郡达特福德的混乱街区,阿诺德自小对衰败之景有着独特的审美,她认为她的家乡“有荒野、广阔的天空。这是复杂的,我不想将其视作残酷,我受够了这个词语,我认为人们总是追求简单化总结的方法”;远走的父亲、年轻幼稚到难以负担家庭的母亲,这些在阿诺德作品序列中的残酷困境实则是她的真实经历;和林赛·安德森、肯·洛奇等英国导演一样,阿诺德延续着英国现实主义传统,始终保持对底层关怀和女性书写的坚持。另一方面,阿诺德自幼到受美国西部片、公路电影的影响,于美国电影学院洛杉矶分校学习成长的经历也使她对当代美国的文化、社会等有着深刻的见解。于是当她在《纽约时报》上读到一篇关于一群穿越美国中西部推销杂志的青少年的报道时,她决定带着摄影机上路,经多年筹备找到许多非职业演员组建了“杂志小组”,并带着剧组将整个拍摄过程化为一场不知终点和期限的公路旅行。

在《美国甜心》中,阿诺德再次将女主人公设置为家庭贫穷而混乱,被置于性别、阶级的挤压下的底层少女,并借由她的眼睛将视线再次投向那些“神弃之地”,广袤荒凉的公路承载着她纠结的初恋、朦胧的梦想,也同样倒影着当代美国的种种悲凉。

一、女性主义:公路上的吉普赛

作为一名生于1961年、在西方妇女解放运动第二次浪潮下成长起来的女性导演,诺德表现出高度的女性主义意识和创作自觉。自创作第一部短篇作品《奶牛》开始,其作品无一不以女性视角展开,同时刻画了形形色色的鲜活而真实的女性角色,《美国甜心》同样如此,且进一步聚焦女性成长,将其困境、顿悟与蜕变与旅途叙事有机结合,使影片呈现出与主流公路电影不同的女性化视角的质感。

(一)女性视角:少女的青春志

英国女性主义电影理论家、先锋电影导演劳拉·穆尔维在其重要论文《观影快感与叙事性电影》中指出,主流商业电影的影像与叙事的基本构成原则,首先是男人看/女人被看,是建立在男人与女人、看与被看、主动与被动、主体与客体的一系列对立关系上的叙事与影像序列。电影的内在叙事机制诱导观众认同男性主人公的视线,而女性形象只是充当着诱发欲望观看的客体,她承受着故事中男主人公、观者通过认同男主人公而投射的双重欲望观看。这种女性目光的缺失必将导致两性关系的异化,因此穆尔维主张女性创作者表达自我、关注女性真实的生存状态,争取电影的独立性与话语权。

在阿诺德的影片中,女性视角的贯穿无疑是对男权文化下男性凝视的反拨,同时也是使女性观众在观影体验中取得正当的、主体化的心理位置的有效行径。在《美国甜心》中,阿诺德化用纪录片的视听结构进行叙事,大量运用手持摄影产生自然的晃动、不经雕琢的构图,影片的第一组镜头起摄影机就紧紧围绕着女主人公Star,从带着弟弟妹妹在垃圾场拾荒、到跟随自由尽兴的Jake走进商场狂欢,再到回到脏乱的家中面对猥琐的继父,Star牵动着摄影机带着观者在她生活的环境中走了一遭,于是一个家庭关系破碎扭曲、肤色身形健美、扎着脏辫穿着稍显邋遢的底层少女形象跃然纸上,同时也建立起了由Star的视角进行主动观看的机制。随后Star加入了以Jake为首的杂志小队,坐上面包车驰骋在公路、辗转在各个街区,大量特写景别下的跟拍镜头、主观镜头以及4:3的狭窄画幅使得影片呈现出私人化影像志的质感,她的视线与潜藏在视线下的心理活动被无限放大,使得观者得以充分感知面对富人的傲慢堂皇Star备受打击的自尊、面对穷人支离破碎的生活Star的同情和感同身受的悲哀。此外,在刻画她与Jake间纠结酸涩的初恋时,导演阿诺德有意规避了反打镜头,以单机摄影的形式构建单向的目光,不论是对Jake的忽冷忽热感到痛苦,还是在老板Krystal的房间中窥探着Jake可能存在的迹象,观众始终只能见到Star之所见,而从未见到过恋人眼中的Star。因而影片没有落入青春伤痛爱情的窠臼,而是在未经任何男性视角干预之下由“她”者的目光构建叙事与影像。

(二)女性形象:真正的美国甜心

20世纪60年代在全球反文化浪潮下,以《逍遥骑士》为代表的公路片成为公路电影的起点;然而反文化浪潮中女权主义运动与女性主义思潮的影响是有限的,影片中的女性形象虽然具有反叛精神,但始终未能取得主体位置;而在治愈式旅途片、公路惊悚片等子类型的发轫中,经典叙事结构与传统价值观的复辟使得影片中的女性形象刻画更为保守,她们多数处于辅助男性角色刻画的边缘位置,面临话语被弃置、主体性丧失的困境。

而在《美国甜心》中,阿诺德在女性视角下同样展现了多样的女性形象,她们既非男性凝视的客体,亦非悬浮的、仍未脱离男权文化下对第二性评判标准的“大女主”,而是年龄、身份、种族各不相同,各面临着生存困境的真实的女人。影片大量使用MTV式的视听语言,在杂志小队出发去销售、回到汽车旅馆、篝火晚会等多个段落使用了多达十五首流行音乐,而其中的压轴歌曲《美国甜心》无疑串联起了影片中的主要女性角色,在随着面包车轻微晃动的镜头中,杂志小队的所有人都忘情地跟唱,镜头先后对准了车上的每一个女孩。首先是Star,一如歌词中所唱,勇敢坚韧、纯真而包容的她是真正的“美国甜心”,而后随着Star的目光,观者看到她紧紧凝视着新来的女孩Drema,在淡淡的乡村旋律中,镜头一转,聚焦于后视镜中正开车的Krystal的双眼。对待工作果断严厉、而在生活中纵情声色不拘小节的女老板Krystal,初入社会、情窦初开的少女Star,二者的家乡与家庭环境相似,也在长达一百四十分钟的情节中显影出相似的性格特点,新加入这个社群的Drema则使得Star与Krystal的对照关系生发出某种生生不息的、螺旋式上升的意味。正如Krystal在对Star的面试中所说,“我们都来自美国南部,是真正的美国甜心”,这些出身低微贫穷的姑娘都和Star一样有着野草般的生命力,她们奋力抓住一切可行的把握命运的机会,在漂泊公路的成长中看清自己朴素的对“家”的梦想,又在对爱情和生活的体验后获得成长,在某个顿悟时刻觉醒了主体意识、完成自我建构。而在歌曲的末尾,画面长久停留在QT与Star一边歌唱一边眼神互动的画面,金发碧眼的Krystal、麦色肌肤脏辫纹身的Star或许都是“美国甜心”的某种注脚,而男孩打扮的大姐大QT与音乐之间形成的对位关系引发观众更深层次的思考,无疑QT作为女同性恋是相对弱势的性少数群体,她的前史必然伴随着更为艰难的自我认同的过程,她作为非典型的“美国甜心”形象,更体现出影片对多元身份的女性真诚的关怀。

(三)女性成长:困境与顿悟

《美国甜心》将经典的旅途叙事范式与女性成长之路有机结合,在“插曲式”的开放的叙事结构中,Star的遭遇充满新奇又险象环生,在仪式与顿悟的催化下她完成了女性意识的体认。

影片从Star作为青少年女性的家庭困境开始。Star带着继弟继妹在路边翻找垃圾,偶遇杂志小队;Jake向她发出邀请“我可以给你提供一份工作”,回到家后的Star面对猥亵自己的继父、对家庭不管不顾的母亲决心离开;因此可知Star离家上路的内在动机实为“成长”,她渴望能够凭自己的努力赚钱、把握自己的命运。而旅途开始后,Star首先遭遇的是对Jake的迷恋,Jake外表帅气、身形健硕,对Star毫无保留地展现出好感,他不断为Star带来礼物和教导,将他的销售智慧倾囊传授;根据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观点,他无疑是Star恋父情结的投射对象。而后,Star在与Jake生出嫌隙时可以坚定地说出“我不需要你”,却只能搭富豪牛仔的车,陪他们喝酒、吞下酒杯里的蠕虫来赚得400美元;Star了解到Jake与自己不谋而合的梦想时,想要自食其力赚到1000美元与Jake共同圆梦,然而她能做的不过是登上另一位男性的车,通过进行边缘性行为的交易赚钱。Star从没有能力成为驱动汽车的主体,也从没有逃脱父权社会中女性作为欲望支配下的“他者”境遇。影片以女性视角真实地展示了这种生存困境,然而其绝非刻意夸大或宣扬女性的弱势地位,而是为感同身受的体验、为通过讽刺引发思考,例如在Star陪奢靡而无聊的牛仔玩乐赚来400美元后,她坐在Jake的副驾驶(仍没有取得驱动汽车这一权力符号的地位)向整个世界呼喊着“我感觉我就是他妈的美国”,全然不知自己可能陷入的危险,生发出讽刺与悲哀的意味。

阿诺德将某种具有神性的顿悟作为Star对困境突围的方式。首先是影片中那位和蔼的、犹如神降的老卡车司机,他播放着名为Dream Baby Dream的歌曲,像Star从未出现的父亲一般询问从未有人发问的梦想、引导Star去思考漂泊流浪的终点。而Star为她与Jake的共同梦想与油田工人进行性交易后,处于男性中心主义下的Star并没有因她的某种牺牲得尝所愿,反而迎来Jake的暴怒和离去;次日,Star经过某种创伤性顿悟后,在清晨这一灵性时刻与自己的“灵性动物”熊相遇。熊的出现及其与Star的震撼对视实际上宣告着其主体意识的觉醒和对男性权威的否定,因为曾经以孤狼自居的Jake将无法再以狼嚎声召唤Star,另一方面,熊在美国文化中的象征着纯洁高尚、原始的野性。在影片的最后,在篝火旁青少年们随着音乐起舞、顽皮地跨火,仿佛某种火的仪式,焚烧以驱邪、净化灵魂。而突然出现的Jake在沉默中递给Star一只乌龟,Star走向湖泊,与乌龟共同沉入水中,水的洗礼带来新生,水火相交中Star在黎明之际通过成年仪式完成了“摆脱对自身相关的个人关系的纠缠,成为一个以自我本体存在着的个体。”

二、美国梦碎:回不去、到不了的家

(一)望向美国

影片中的“路”串联起了“家”,擅长家庭情节剧的阿诺德在对公路电影的尝试中将家作为同样重要的叙事空间。于是经由条条公路,观者随star的动线来到各样的家,随着star的视线在特写景别的视点镜头中,通过认同star的身份去体认着贫富差距、阶级固化、罪乱丛生的美国。影片从star的家开始,通过拾荒塞满的冰箱已显示这个家庭的窘迫和黑暗,但庭院中的秋千将Star荡向天际线,出走的自由和对未来的希冀是她仅有的东西,但也说明她或许还算幸运;在汽车旅馆中等待Star望向路边抱着大型犬的孩子、倚靠在门边无所事事的人们,家庭的形态在这里更为彻底地溃解,使观者仿佛看到《弗罗里达乐园》中寄生于汽车旅馆的母女。在堪萨斯城的富人区,Star的目光投向豪华的摆件、象征美满的照片和无忧无虑的同龄少女,在这个“家”里Star敏感地维护着自己与Jake的尊严;而在拉皮特城的贫民窟,Star看到的是昏睡的母亲身旁放着吸毒的工具、年幼的女儿执着地向陌生人演唱朋克歌曲“我杀了孩子好让他们的妈妈哭泣”,善良的Star为孩子们买来零食,随后在这个贫民街区凝望着反举国旗示威的群众。在那个短暂担任父亲与导师的老年卡车司机身旁,Star第一次在旁人的提示下追问自己的梦想,她所描绘的参天大树下的房车与孩子,如同一个没有男性的女神创世般的自然图景,然而下车后路边杂草丛中的无名尸体使Star几乎是立刻从“梦”中惊醒……这些“家”的景观直观、真实地展现着美国的某种形态,使得观者得以由公路旅途望向美国。

(二)离家的路

《美国甜心》可被视为对以《绿野仙踪》为原型的旅程冒险类童话的仿写,影片将旅途的第一站设置在堪萨斯城,并由青少年们初见高楼与铁轨时的感叹“这是《绿野仙踪》的城市”直接致敬了这部1939年的经典电影。然而其内核却是对传统的美国核心家庭观念的颠覆,承袭了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公路电影的主干:公路片的精神传统。

《绿野仙踪》讲述冒险旅程中归家之梦与离家之梦的矛盾,以龙卷风隐喻大萧条,以经典好莱坞式的大团圆结局基于观众想象性的慰藉,这是一条回家的路,契合经济危机下人们对家与亲情等传统价值的回归;然而《美国甜心》却在旅途中不断确认创伤,这是一条离家的路,过去破碎冷漠的家庭已被抛在身后,而在旅途中确认的建立自己的家的梦想也在暧昧游离的感情崩溃后成为泡影,Star在创伤后的成人仪式中以顿悟突破了作为底层女性的精神困境,然而等待她的将是更残酷、更复杂的成人世界。因而《美国甜心》中“家”作为一个符号化的旅途终点,既回不去、也到不了,漂泊似乎是Star一行人的宿命。“反英雄、反神话、反经典叙事、反经典摄影技术、反经典表演风格,进而反文化精神”,影片在精神实质上与以《逍遥骑士》为代表的公路片相呼应,指向对美国梦的反叛和质疑。

(三)反成长的人物

影片中star的成长并非是归附于主流价值体系、为主流社会认可的过程,其蜕变实则是反“人物弧”的反成长过程。

推销杂志的过程中Krystal、Jake、乃至整个杂志小队都在不断地重复着“赚钱”的任务,包括清晨出发喊着口号、每周以“败者晚会”的仪式对销售额低的人进行玩闹式的惩罚。杂志小队以star为代表,这群叛逆离家的、处于社会边缘的青少年也在期许着流浪的终点,他们以构建某种安逸生活为目标,然而本该在接受教育的他们推销着没有人买的杂志,除了行骗、求乞和偷盗,似乎没有其他真正营生的方法。一方面,消费主义文化的盛行使得人们被推向功利的虚假需要,另一方面,社会阶级的固化早已封锁了他们向上流动的可能性;他们通向美国梦的途径或许只有不断消耗和贩卖自尊。Star的成长实则是在旅途中不断体验与经历后,认清了自身作为底层女性的处境、抛弃了依托爱情依附于第一性的幻想,然而尽管在精神层面完成了自我重构,star面临的依旧是艰难的、希望渺茫的世界。Star在篝火之夜潜入湖中又破水而出的开放性结局与影片中赚得400美元的Star高呼“我就是美国”形成鲜明对比,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影片表达的是反“美国梦”的“反成长”主题。

综上,《美国甜心》延续了导演前作中对底层女性的关怀,聚焦美国中西部底层社会的青少年在路上的遭遇,通过女性之眼展现美国社会的断面、表达了反“美国梦”的主题,是阿诺德的圆熟之作。

 3 ) American Honey: Andrea Arnold's romantic realist

American Honey讲述了一个年轻的美国女孩在路上的故事。

Star是一个出身底层家庭的女孩,父亲对她持续地进行性骚扰,母亲再婚,对于自己的孩子们不管不顾。十八岁的Star一个人照顾两个年幼的弟弟妹妹。一次偶然的机会,Star认识了Jake,从此踏上了door to door推销杂志的路程。在这个推销杂志的crew里面,Jake与Star调情,两人坠入爱河,渡过了许多激情的时光,与此同时,老板Krystal似乎与Jake有affairs。

在路上,Star遇见了许多各种各样的顾客。三个老牛仔骗她跳进泳池,出钱看她喝进mescal with worm。富得流油的石油工人把她当做prostitute对待,虽然没有与她发生性关系,但还是试图用金钱换取她的肉体。最后她遇见一个贫穷的家庭,父亲远走,母亲吸毒,三个孩子无所事事,Star买了些吃的送给了他们。

Star知道了crew的运转模式,Jake每次带来女孩,Krystal都会给他钱,而且Jake与每个他带来的女孩都有过性关系。当新的女孩到来时,大家热情地向他介绍彼此,把squirrel给她把玩,就像Star刚到的时候一样。夜里大家一起狂欢,开篝火晚会,Jake悄悄递给Star一只小乌龟,Star把它放到湖里。随后,Star自己走入湖中,湖水没过她的头顶。但是她没有继续待在湖底,她从湖中仰起头,发丝飞舞,仰头看向天空,天空中有几只闪烁着的萤火虫。

Andrea Arnold 说:“I grew up in a working-class family, so you could say I write from what I know.” 比如Red Road 和 Fish Tank,她描绘的都是英国社会底层的生活。American Honey是 Andrea第一次尝试美国题材。她说:“America is a vast and complicated place filled with all kinds of truths and contradictions and I wanted to find my own emotional connection to it,” she says. “Otherwise I couldn’t have made this film. It’s a mixture of what I saw and learned on those travels, but also what I grew up seeing on films – the mythical America of westerns and road movies. That’s all in there, too.”

Andrea Arnold这部电影并不是传统的现实主义风格影片,正如她自己所言,这部电影是带着浓厚的导演个人风格的,存在着导演强烈的个人情感表达。虽然题材与故事主题表达的是年轻而贫困的美国mag crew的一群年轻人在路上的种种遭遇。但在视听语言的表达方面导演夹杂了许多浪漫的、幻想的气息,许多表达明显地与传统现实主义影片有所区别。

安德烈·巴赞以现实主义的美学观著称,他认为摄影艺术的独特性在于其本质上的客观性,电影影像本身是外在世界的记录,比其他所有艺术都真实。他推崇wildscreen、长镜头与深焦镜头,完整地展现整个画面,把感受的权力交给观众,让观众来体会和塑造意义。

American Honey这部电影的画幅比例是1.37:1,不仅不是宽画幅,实际上,这个画幅比例相当局限。影片中大量充斥着对于主角Star的脸部特写和身体部位特写,以及非常多的描绘Star眼中的世界的主观镜头。深焦镜头在影片中也几乎没有出现,常常是以Star的一部分身体作为前景来拍摄车上的crew,沿途遇到的可能卖杂志的顾客。几乎在每一个场景中导演都有想要聚焦的某一个人物或某个人物的某个动作,再加上画幅的限制,American Honey中几乎没有使用深焦镜头清晰表现前景中景和后景的情况。

有一些主观镜头是Star感受到的现实与她的想象结合的产物。导演用镜头的方式把Star的感受直观地表达了出来。最明显的两处是Star和Jake的前两次亲密行为。

在拍摄跑步等运动镜头时,Andrea 比较偏好手持摄影,跟着人物的动作镜头剧烈摇晃,这在Fish Tank当中也有明显的体现。但是在拍摄第一次Star与Jake接吻之前的追逐时,导演用了一个远景的panning,画面中色彩饱和度极高,阳光灿烂并且还有点点的sunshine spots点缀在景框里。直到两人躺在草地上接吻,镜头才推进给两人脸部特写。随后,草地上的两束喷泉刚巧在这一时刻开启,机位转换,从头顶拍摄两人躺在草地上的吻,随后切到仰拍天空,一束强烈的阳光从树枝之间照下来。导演在此处没有用craning或者panning,而是用了蒙太奇的剪辑,暗示强烈的阳光与恰到好处的喷泉可能是虚假美好的幻想,也许真实的世界在这一时空并没有发生这些美好的事情,这些只存在于女主角Star的主观印象里。

在Star与Jake第一次做爱时,画面时常虚焦,并且常常出现和他们第一次接吻时一样的sunshine spots。特写两个人的面部表情,嘴唇和两人的臀部。这一次性爱之后接的镜头是车上的ants。在黄昏时刻的亲密接触之后,天色变得黑暗,Jake和Star两人躺在车里,Jake向她讲述了他童年时学狼叫的故事。

比较而言,两人在片中的最后一次性行为就显得much more realistic。在Jake即将插入之前,Star还把卫生棉条拿了出来。镜头仍有轻微的虚焦和摇晃,但是从头顶的角度拍摄,画面非常紧凑压迫,两人之间的位置也有改变,Jake完全占据主导,而不像第一次两人处在同一水平线上,Star略占上风。画面色调也有区别,比之上一次性爱更加阴冷灰暗。与第一次接吻相对,最后一次性爱结束之后,黑暗的天空里闪烁着两块不甚明亮的光斑。

在三次sexuality相关的场景中,每一次都有非常感性的表达。导演通过环境、光线和一些奇妙的小事烘托出三次不一样的气氛,也代表着两个人关系的变化。这部影片中中充满了音乐,但是在这三次性爱的叙述中却都没有使用背景音乐,导演只是通过镜头语言来传递情绪,向观众传达一种看似更加真实,实则更加浪漫和激情的,带有强烈个人风格的,Andrea Arnold式的浪漫的现实主义。

推崇形式主义的苏联导演Eisenstein认为自然的本质是一个不断变动的过程,而且这个变动往往来自冲突和矛盾的辩证性(dialectical),艺术家应该抓住相反事物的变动冲突的本质。在他的著名影片

Bronenosets Potemkin中,导演运用了象征蒙太奇的手法,在战舰背叛的军人发炮反击沙皇部队时,Eisenstein接连使用沉睡的狮子、蹲着的狮子和快要跃起的狮子石像三个特写,象征着沉睡、觉醒以及奋起反抗。

American Honey中情况也很相似,导演运用了许多动物作为metaphor。在Jake向Star发出邀请之后,Star回到家,终于不能继续忍受繁琐的生活和继父的性骚扰。这时,Andrea的镜头对准了一只在墙上爬行的小蜘蛛,前景不断变换,小蜘蛛穿越重重阻碍,终于到达了墙上一片蓝色是区域,象征的蓝天和自由,但墙上的绘画又代表了虚假,暗示未来Star所追求的自由有其虚假性,生活无止境地困在贫穷当中。当Star去停车场等待mag crew的清晨,远方几只小鸟从广告牌上飞起来,象征着Star对于远方的向往。

影片中几次出现狗,情况和主角的心境都是不同的。第一次是在家里,两只大狗和弟弟妹妹都在厨房,狭小的厨房更显拥挤,也暗示了Star一家人生活和狗差不多。第二次是在Star刚刚加入mag crew的时候,找Krystal但是迟到了,在门外她看着楼下的大黄狗,这只大黄狗在mag crew离开那家motel之前还有几个镜头,其中有对于性的隐喻。第三次就是crew里的成员像收养松鼠一样收养了一只大黑狗,他们对于小动物的照顾就像底层的人互相之间真诚却微不足道的怜惜。

Star两次救起昆虫放走,第一次是在三个老牛仔的泳池里,水上挣扎着漂浮的小虫就像自己一样,在世界上挣扎着存活,作为一个底层的女孩,既要面对经济的困顿,又要承受男性对她身体的垂涎,每一次踏上旅途都不知道此行安全与否。第二次是在与Jake大吵一架之后,一只蜜蜂拼命往玻璃外面撞,Star用杯子和瓶盖把它扣起来放到窗外。蜜蜂分不清玻璃和外面的世界,一直向虚假的自由冲击,Star把它放走也预示着最后能拯救Star自身困境的只有她自己。

有两个场景带着惊心动魄的灵气:Star与朋友在路边撒野尿,正对着美国丹霞地貌的美好自然风光。还有在Jake质问Star是否与石油工人发生性关系之后,Star独自在荒原里坐着,一只野熊接近她,嗅了嗅她,就离开了。这只野熊与Jake的学狼叫的故事形成了绝妙的互文关系,黎明破晓前逆光拍摄的少女与熊使画面形成了独特的张力,传达出一种强烈的浪漫气息。

在故事情节方面, Andrea继续拍出了和生活和解,重新上路的一贯结局。In Red Road,结局是主角Jackie与许久不联系的家人和解,与害死她丈夫和女儿的男人和解,重新上路,脸上带着阳光的笑容。 In Fish Tank,主角与一直以来关系很僵的母亲和妹妹一起跳了支舞,并且与妹妹深深拥抱,坐上男友的车,去往远方的卡迪夫。

American Honey除开头对Star的家庭描绘之外,中间就只有一次Star往家里打电话的段落,对于家庭不像前两部Andrea的电影描绘那么多。但是结局是相似的:Star没入水中,而后高高的仰起头,发丝飞扬,天空中的萤火虫虽然微小脆弱,但仍然闪烁着光芒,就像Star一样。

在人物设置方面,有几个人物是有着明显的象征性的。

比如Pagan。Pagan是mag crew里面一个不太一样的女孩,她喜欢Darth Vader, to her he is like the epitome of just darkness and suffering and misunderstanding. He is just a broken heart that lost any hope for love and life. 第一天参与杂志销售的早晨,Pagan告诉Star自己刚来的时候也收到了Jake送的贴纸。为后来的剧情冲突埋下伏笔。中途Pagan过生日,因为对Jake生气和失望,Star把之前Jake送给她的偷来的戒指当做生日礼物送给Pagan。大家一起为她唱歌,祝她生日快乐,这是片中为数不多的温情时刻。

Pagan在片中是一个类似于先知者、通灵者的形象,她平日里不动声色,夜晚有梦游症,但她能看穿一切事情的发展。清早时Star离开,Pagan隐约说出一句“stay”,还有之前sticker的剧情,都暗示着Pagan就是在Star之前被Jake带到mag crew里的女孩。她经历过所有Star经历过的事情,但她的角色更加抽象,在片中有指引的作用。而且Pagan也代表着一种和主角Star完全相反的观念,在车上她第二次提到Darth Vader:”You know what Darth Vader looks like inside his suit? He’s a skeleton just like the rest of us.”Pagan完全悲观的心态使她整日郁郁寡欢,从不像其他的crew member一样开怀大笑,而这种观念是导演不提倡的。

传统的现实主义电影,比如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鼻祖Ladri di biciclette,影片结局父亲不仅因为偷自行车丧失了做人的尊严,还在孩子面前丧失了做父亲的尊严,父子二人只能回到象征着温暖的家中,但未来的生活无以为继,令人绝望。在American Honey里面也有着类似的主题,生活的绝望一重接着一重,贫困和被压榨交织,还要经常面对男人们对于年轻女孩的身体的觊觎。生命里唯一值得重视的爱情也被摧毁,自己在Jake的眼中nothing special。

但不同的是,导演给这个故事的苦难留了一些模糊性,在Star的爱情里有一些暧昧不清的东西。Jake在听说Star想和她一起在森林里建一栋房子,一起生活时,他流了一滴眼泪。也许在Jake心里Star的确是special的,但是他还要在世界上生存,或者已经习惯了向最底层的蝼蚁一样生存,于是心中的爱只能成为底层青年人可望不可即的遥远幻想。

在American Honey中,每个人对于金钱的态度是近乎野蛮的。Loser’s night也是充满着暴力与性欲的夜晚。对两个挣钱挣得最少的人的羞辱本身就是一种对于金钱极度渴望的态度。但他们在渴望金钱的同时也渴望乐趣,也彼此关怀。毕竟nothings sweeter than summertime,当大家一起坐在车上,关于金钱,关于爱情,所有的恩怨都和解了,生活还能继续,带着快乐和希望。

Andrea Arnold用她个人的浪漫特色与青春的活力四射的眼光消解现实过分的苦痛,给人以希望。但她不向主流意识形态妥协,仍客观地记录着世界的肮脏与丑陋,男权社会对女性的不公和恶意。

她的浪漫与现实主义形成了一种奇妙的张力。在一个小小的mag crew里面,人与人之间互相欺骗、互相压榨,但是大家也互相关怀,彼此之间抱有最诚挚的善意,这善意是最动人的。

 4 ) 一见钟情

一见钟情#

蜜蜂想逃离水面

想逃离水杯

想奔向未来和自由

洒脱 没有后果

最喜欢的一个镜头

是头发随风摇曳的样子

没有格局

但是舒爽

这是每个人的主观感受吧

看的时候让我想起了两部电影

《我想和你好好的》

《阿黛尔的生活》

关于爱情

没有第一部矫情

没有第二部克制

喜怒哀乐表于外在

够洒脱是最美好的事情

所以每个人不一定是

美国甜心

#没有终点的故事

是值得向前走的人生

 5 ) 不顾一切的生活态度让我最着迷

仍然是导演一向擅长的女性成长题材,这次将背景搬到美国广袤的乡村荒野地区,围绕一群个性乖张、荷尔蒙过剩的年轻男女,乘车穿越大半个美国推销杂志赚快钱,有点青春公路片的气质。纪录片的风格令人物显露出扑面而来的真实感,据说大部分演员都是随便在大街上找来的,很多非专业演员都是在本色表演。

配乐歌曲选的非常棒,往往都有神来之笔的妙处,无论是开头在超市的We Found Love,还是后面迎新人唱的American Honey,都能将人物的心境和情绪准确地展露无遗。而导演钟情的手提摄影更准确捕捉到青春题材里鲁莽躁动的特质,虚焦镜头让观众体验到女主角面对这个荒诞的社会环境,以及捉摸不定的感情世界时,内心的懵懂无助状态。相比起前作《鱼缸》,这新片里关于动物/昆虫的隐喻画面依然存在,比如用锡纸沾住的蜜蜂,窗帘上的蝴蝶,杯里的小虫和最后放生的乌龟,都有着难以言传的诗意。

尽管这是一群只会用谎言与欺骗跟世界打交道的white trash,前途黯淡也似乎早已注定,但是他们自己却浑然不觉,反而在整个旅程上都保持着自娱自乐的心态以及难以掩饰的热情,这种不顾一切的生活态度才是最让我着迷的部分。

女主角在旅途中经历的荒诞遭遇,一方面从侧面来印证了女性从天真到成熟的心理变化,先被男主角吸引产生好感,投入感情后才发觉被欺骗,到后来才明白感情的本质意义。另一方面,这趟看似永无停歇的公路之旅(后来还有新女孩加入)也让观众看到了当代美国不同阶层的价值观差异,从白人中产伪善的教育方式,到金钱至上的崇拜,再是低下阶层人士的苦中作乐。这也许并非导演有意去探讨的话题,但透过这部极具作者风格的影片能了解到当代美国人的生活态度,无疑提升了整部影片的现实意义。

 6 ) 被忽略掉的一类大多数

这个导演应该是个非常自我的独立导演(嗯,中间去弄了个呼啸山庄)。从之前看过的鱼缸,联系到这部,她描述的中心人物,都是现实生活中很可能被平常人极度讨厌的一类少女:好胜、不善掩藏自私,善妒,性格与世界观永远不可能固定成形-----上一秒癫狂于金钱的魔力,下一秒又回到小女孩的公主世界幻想;庸俗的肉欲和激情的浪漫难以分清,既缺乏对人性的直觉观察与领悟,又不懂得人情世故中的智慧与微妙诱人之处,也没有哪方面过人的才能。一句话来说,就是笨,不识趣,不乖巧。
缺乏对自我的认知和定位,更不会假意去配合他人,或者,假装一下考虑他人的感受也好呵。
而且,更致命的,不漂亮,却又不甘于平庸-----因为她们也想在刷脸的世俗世界里获得关注和成功。
有时候你会觉得她们身上有股子恶狠狠的劲,总是咬靠近的亲善之人,病孩子。
这是绝大多数导演不愿意碰的角色,因为这种角色既无光彩,又缺乏激荡起人们认同和移情的性格魅力。拍片任性如洪尚秀,也不敢让这样的女性作为一号的。这就牵扯到洪尚秀的男性视角问题了。
被批判的男权消费角度来看,女性不漂亮,即原罪,女性变老,也是原罪。这特别中国。
我更愿意把这电影,看作是女性成长电影。一个不甘于自我封闭,并且不甘于被关在鱼缸里一辈子,不甘心通过外部世界的镜子,来认识自我的女性。她唯有勇敢地把自己撞得支离破碎------很大可能是必须要通过和男人,这份勇气,令人激赏。这也是超越性别,一个人在寻找自我定位过程中,与世界及他人的搏斗、犹豫、恐慌的真实体验。
回到电影,综上所述,在另一个贫穷、漂泊却又足够天真烂漫的美国里,我们看见了她本性中善良与粗暴的左右摇摆、激烈和妥协,看见了混浊的心灵世界里,永远不可能判断清楚利弊得失的小女孩们,这无比真实,甚至某一刻,就是我们自己。
电影的摄影特别准确,动荡不安的背景和女主角挺直不屈的鼻梁,嘈杂不停又时而烦闷空洞、时而激情映衬的音乐,性发生在灰暗的夜里、户外,有一种令人茫然错愕、触手不及的冰冷的虚幻之感。
影片中和女主角有肉体接触的两个男人,一个以性饥渴般的狼嚎为信号,一个以金钱为诱饵。
影片开始,她不顾身后的弟弟妹妹,毅然投入一段旅程。影片结尾,她从超市,为一个毒贩家庭里的幼童买来食品。
顺便说,“死肯尼迪”乐队的那首歌词在片中很提神,是杀死孩子,还是无知的孩子们可以去渴求,在冰冷世界里,有一处能让自己容身的住所,也是女主角心里的困惑吧。

 短评

抱歉这种杜拉斯式white trash的少女心事我真的非常厌恶……这类青春公路片也太多了,每一部都动人,每一部都让我廉价地感伤一场,那又怎么样呢。不过最后篝火边跳舞实在很美,而我听着同样的歌只能走过市郊灰暗的河。我羡慕他们拥有青春,大家都朝不保夕,至少还有人懂得狂欢。

3分钟前
  • 阿暖
  • 还行

好看,好听,一群年轻演员自由率真,手持跟拍自然迷人,情绪抓得饱满,夏天的热情和骚动,公路电影,复古画幅有胶片时代的色彩,就像看70年代的嬉皮士电影,昆虫、马、牛、狗、乌龟、松鼠、鸟、熊自然入画的动物跟人一样,野蛮中生长。稍微一点遗憾是故事浅了一点,没有女导演的《鱼缸》打动人。

7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风格稍微有些太造作了,完完全全就是白人廉价糜烂派对风,感觉大学周末半夜去酒吧附近转两圈是casting的好方法…结局收的还算可以。讲真也算是有被high到特别想在影院里放声歌唱…我很好奇满场的大爷大妈们看了啥感觉…

12分钟前
  • 逢澶Ty
  • 还行

近距离手持镜头带来了晕眩的感觉。剧本和生活没有什么明显的界限,几乎能闻到汗液和荷尔蒙的味道。这样的青春之所以闪耀,因为它无从体验,因为它没有明天,因为它永远都在路上。

17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他们在现实中可能不会是你喜欢的人,可看过这部《美国甜心》,我后悔自己就像从没经历过青春

22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五十几岁安德里亚·阿诺德阿姨的镜头还是那么迷人,不仅来源于青春洋溢的激情,还来源于那些绵延的道路与街区中的各色家庭。萨莎·莱恩健康美丽、真实野性,希亚·拉博夫从未如此可爱性感细腻却又不可捉摸,从第一幕开始你就与主人公一样被他吸引,且一直期盼着他的再度出场。

24分钟前
  • 神甫
  • 还行

看完这个电影最大的收获就是搞明白了那些敲你家门向你强卖各种报纸杂志上大学的青少年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25分钟前
  • 文西
  • 还行

美国甜心或中国宝贝,爸爸吃喝嫖赌穷,妈妈沉迷广场舞,弟弟妹妹都还小。搭上直销顺风车,冀豫皖赣卖产品,以为上线是爱情,结果终究是套路,前途漫漫又无聊,放首汪峰歌来听~

27分钟前
  • 丁一
  • 还行

停滞的状态,没有方向的长路,追寻无果的青春,活在当下的自由。拉博夫真是可爱又性感。

30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力荐

青春就是人生的美图秀秀,你厌恶的一切套上“青春”二字,立刻羽化柔光神采奕奕。青春万岁,青春下一秒就碎。

35分钟前
  • 哪吒男
  • 推荐

私心五星,个人体验。就像和我分道扬镳的闺蜜,离开无望的荷兰一个人去了纽约,被生活疯狂蹂躏。如今她自驾穿越美国,成了乐队贝斯手,带着主唱男友在阿根廷旅游,照片上的她面带微笑。她精彩或落魄,就像你既憧憬又鄙弃,却绝对不敢过的人生。所以,live steady and free.

38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力荐

像夏日烂熟水果的滋味,扔进垃圾桶前总想使劲闻闻

42分钟前
  • 王大根
  • 推荐

沿袭《鱼缸》少女成长的主题,皮相上放浪形骸,内里依旧无助仓皇,整体太冗长,标识性手持看多了只觉晕晃,自然光美;以为特立独行,其实不过踏着每一个American Honey的步子;以为遇上真爱改变轨迹,其实只能苟安于目前现状;大汗淋漓、荷尔蒙四溢的青春,只能用来浪荡。

45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还行

163分钟冗长的躁动与重复,片子本身还有女主角倒还是有些灵性的,很妙很随性的视听语言,但对我而言全片好似一个自身无法接受的外来移植器官,加上这个片长,毫无触动。

47分钟前
  • TWY
  • 还行

1. 你把现在Instagram每天的照片配上音乐就是这部电影。2. 20岁的年轻人飞完叶子喝完酒,混着汗味酒味体臭味呕吐物味美拍录段小视频也是这部电影。3. 这是好事也是坏事,如果导演自制力更强,那片子成色会很不一样。4.我要感谢Instagram至今没有开发上传长时间视频功能。

48分钟前
  • 舒农
  • 较差

能打零星吗?装在路上,装垮掉一代,装社会弃儿,america 今夜我为你哭泣

49分钟前
  • 三替
  • 很差

年度十佳!人家这才叫青春过。

53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4.5 阿诺德又把《浴缸》里的那一套搬来了美国,自视与众不同的White Trash少女,付出与回报不平的爱情,逆光小清新拍脏乱差,动物特写的隐喻代替,不过这次阿诺德扬长避短,故事主线矫情度下降不少,美国中西部采风工作做得很扎实,某些段落真实到近似纪录片。自由真的只有在路上才找得到。

55分钟前
  • 牛腩羊耳朵
  • 力荐

美国新一代风情画,摄影居功。难以想象的一种脏乱差青春被框在极度真实的基础上,虽和移植美国前比没什么新东西(动物世界风雨云光),但因这次更散漫贴地,表演也好,对生活/生命刹那(片段化)真实的捕捉就比之前都更深入。戛纳风评批其状态停滞,然而再多一点矫情就达不到这种自然,魔性结尾太棒。

56分钟前
  • 徐若风
  • 推荐

歌单电影(全片铺满车载CD流行歌,配全体主演自嗨哼唱/群魔乱舞画面,快成歌舞片了),Instagram电影(接近正方形画幅),号称努力工作卖杂志但更像嗑药乱搞洗脑组织的大篷车,暄腾躁动荷尔蒙飞扬的脏乱差青春。手法真实如纪录片(希亚拉博夫床戏尤其),演员状态都很好。我不满意的是太长…戛纳导演

58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