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法兰

剧情片美国2015

主演:凯文·科斯特纳,拉米罗·罗德里格斯,卡洛斯·普拉斯,约翰尼·奥蒂斯,拉斐尔·马丁内斯,赫克托·杜兰,塞吉奥·阿维拉尔,迈克尔·阿圭罗,戴安娜·玛丽亚·里瓦,奥马尔·莱瓦,维勒特·罗德里格斯,丹尼·莫拉,玛丽亚·贝罗,摩根·塞勒,艾尔西·费舍尔

导演:妮琪·卡罗

 剧照

麦克法兰 剧照 NO.1麦克法兰 剧照 NO.2麦克法兰 剧照 NO.3麦克法兰 剧照 NO.4麦克法兰 剧照 NO.5麦克法兰 剧照 NO.6麦克法兰 剧照 NO.13麦克法兰 剧照 NO.14麦克法兰 剧照 NO.15麦克法兰 剧照 NO.16麦克法兰 剧照 NO.17麦克法兰 剧照 NO.18麦克法兰 剧照 NO.19麦克法兰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27 00:30

详细剧情

  《麦克法兰》根据1987年的真实故事改编,科斯特纳扮演的教练来到一个穷困无比,尘土飞扬,居民多为拉美裔的农业小镇,将那里的高中生们变成越野赛跑健将,给自己,也给小镇带来希望。

 长篇影评

 1 ) 《麦克法兰》:当我们奔跑的时候,我们就是神

1987年,橄榄球教练吉姆·怀特,因为愤怒之下误伤球员,被学校开除。为了生计,他不得不举家搬到美国南加州最穷的小镇麦克法兰,因为他只能在这个小镇的中学找到工作。

这是一个以拉美裔人为主的农业小镇,镇里的居民大多是农民、长工,依靠采摘草莓卷心菜等农作物为生。

他不知道的是,这个小镇因为他的到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麦克法兰小镇的孩子似乎从一出生命运就已注定:

10岁开始帮助家人摘草莓,13岁开始早上四点半起床去农场,一直采摘到上学时间,才背着书包跑向学校,放学后继续回农田干活。他们来自农田,毕业后继续回农田干活,除非被逮捕。

更糟糕的是,家长们贫困、见识少、不注重教育。

如果没有吉姆来到这个地方,这些少年们将会继续他们祖辈的生活。

而吉姆在这个小镇经历的事情,在2015被导演妮基·卡罗搬上了大荧幕,由凯文·科斯特纳主演,影片名称就是《麦克法兰》。

小镇条件实在很差,吃住行都无法跟之前的城市相比,从踏入小镇的那刻起,吉姆只想着如何才能离开这个糟糕的地方,他实在不忍让妻子和两个女儿跟着他受苦。

在初到小镇的煎熬中,他发现了学生们的长跑天赋。

为了不浪费这些孩子的天赋,也为了给自己找点有成就感的事情做,吉姆组建了七人越野队,企图通过长跑比赛来改变现状。

就这样,一个非专业教练,一群从未参加过越野比赛的少年,通过艰苦的训练,成为了加州越野比赛的冠军,为他们自己也为麦克法兰赢得了无上的荣誉。

电影《阿甘正传》中,奔跑是阿甘唯一的出路,他跑赢了骑着自行车的恶作剧小伙伴,跑赢了开汽车羞辱他的同龄人,跑来了成为橄榄球运动员的资格,跑赢了虎视眈眈的对手成为全明星球员。他继续跑,跑过战场上的霾霾阴雨,跑过残酷的枪林弹雨。

对于教练吉姆和越野队的少年们来说,奔跑、赢得比赛,也是他们的唯一出路。

但是,刚开始少年们并不明白。

跑步最厉害的Thomas说, 我们一遍一遍跑,然后呢?我们的生活并不会因此发生改变,明天起来我们依旧还是农场采摘工。

小镇上的居民也是这样想的,跑步没用,读书没用,还不如早点辍学回家帮助家里干活。

但是吉姆没有放弃,他带领队伍参赛,给他们播下希望的火种,带他们去看海,去见识世界的其他可能性,他亲自参与到艰苦的采摘工作中,去了解小镇居民的生活,了解少年们的日常。

了解越多,他越是被他们感动,他发现小镇居民并非愚顽不化,他们知道感恩, 知道组织募捐活动,为越野队募捐队服和球鞋。他们为吉姆的大女儿举办具有印第安特色的成人礼,让吉姆一家彻底融入这个小镇中来。

他们会举全镇之力去州里为参赛选手加油,25年来从未休息过一天的杂货店,也在这一天关门去往加州,跟在校车后面的车队让人振奋,就像《世界上最快的印第安摩托》中,男主离开故乡去美国参赛时,所有年轻的骑手们,骑着摩托车为他送行护航。

麦克法兰缺少的只是改变的契机,就像作家韩松落说的那样,“我们相信一切都需要契机,我们管这叫做缘分”

跑步让少年们有了选择的机会,吉姆说,你们可以攻读农作物科学、葡萄栽培、农业生态学、作物栽培与耕作学等专业,学成后回乡造福小镇,还可以选离家只有几个小时车程的大学,周末能帮助父母采收。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一幕发生在总决赛前。看到来自各个地方的优秀选手,大家异常紧张,平时跑得最慢的小胖Danny紧张的吐了起来,吉姆对大家说,“你们看看四周,汇聚了整个加州最强的选手,但他们没有经历你们所经历的一切,他们没有像你们一四点半起床到田间劳作,上完课后也没有继续回去劳作。你们除了严酷的训练,还忍受更多的痛苦,这一切他们都没有。你们忍受痛苦,就是为了来到这里放手一搏。”

这样一番话,点燃了所有人,更是让少年们尤其是Danny在最后时刻开了挂,跑出了最好的成绩。

其中一名少年长大后成为了洛杉矶时报的记者,他在当时的作文中写到:

当我们奔跑的时候,仿佛是地球的主宰, 大地是我们的,我们听得懂鸟语, 我们不再是移民,不再是愚蠢的墨西哥人。 当我们奔跑的时候,灵魂仿佛飞上天空,和神灵对话, 当我们奔跑的时候,我们就是神。

所有这些,感染了教练吉姆和他的家人,也让吉姆最终放弃诱人的高薪职位,留在了麦克法兰。

是的,吉姆教练至今仍然生活在麦克法兰。

在越野队拿到州冠军之后的十四年里,麦克法兰中学接连拿下了9个运动项目的州冠军,吉姆指导过每一个队伍。他曾带领学生到世界各地参加比赛,包括美国、欧洲、亚洲,这部电影就是根据他在麦克法兰的真实经历改编。

越野队七个少年的亲朋好友,没有一个读完初中,他们七人却全部考上了大学。在见识过外面世界的风雨和彩虹之后,他们选择回到麦克法兰,为故乡小镇服务,传递希望,就像当初吉姆教练做得那样。

有一次和朋友谈起这部电影,我问为什么是长跑和运动改变了这个贫穷的小镇?而不是工业或者科技?

朋友用经济学家何帆的一段话回复我,运动的本质,是在一代人乃至几代人的时间跨度里面,通过制造一场又一场充满戏剧色彩的比赛,一个又一个史诗一般的传奇人物,塑造出来一系列的精神图腾。最终是这些精神图腾跨越种族、文化、年龄、性别,扩散到每一个人身上,让小镇人们的精神内核发生了改变。

 2 ) Handle the pain

So when you are in pain out there on this mountain, I want you to remember, so is the guy next you and the guy in front of you. This is gonna come down to which runners can handle the pain. so, I want you to look them, and I want you to look at each other and ask yourself, 'who's tougher'.

看到这句话时,想到了一些遗憾的回忆,因为自己的不努力,荒废了一年的人生,看着不如自己的人超越了自己,为自己因为懦弱而退出的决定悔恨着。但这就是人生,醒悟时为时已晚,只能换个方向继续前进,下一次一定不再犹豫和退缩,留下终身遗憾。

 3 ) 每个人都值得被载入史册

        故事:平凡而真实
和一般的美国大片不同,《麦克法兰》有着朴实的画面和平凡的人物,没有大英雄也没有世界末日。这是1987年一个真实的故事,怀特先生因几度冲撞领导、暴力滋事后不得已多次辞职以致穷困潦倒,最后只能在加州边远的贫困小镇中落脚。这个小镇可能和我们的贵州毕节没什么区别,贫困、愚昧、不注重教育,毫无盼头。
因为有爱,怀特先生发现了身边的孩子的特征:强壮、抗高温、长期飞奔在尘土飞扬的土地上。虽然是半路出家,他没有放弃学习和尝试,依托当时仅有的媒介:报纸和电视去学习那项属于富人区孩子的运动:越野跑。教练给孩子们准备他能准备的最好的跑鞋和队服,带领他们参加各式各样的比赛并最终赢得州冠军。自1987年一直到2003年,他都致力于带领他的队伍们奋力拼搏。他用他的爱赢得了居民们的尊重和爱戴,也为这个小镇带来了希望。
        希望:渺茫而强烈
奔跑带给孩子们希望,在奔跑中,他们发现自己的精神并不贫穷;在奔跑中,他们发现自己的人生并不绝望;在奔跑中,他们发现上天赋予他们的天赋高于常人。
没有经历过绝望的人或许并不能体会希望的力量,因为奔跑,他们成为家族中第一位上完高中并进入大学的人,在经历各自不同的人生之后,他们回到家乡,选择继续为家乡人传递希望。
就像“知识改变命运”一样,或许越野赛改变了这帮孩子的人生,他们有机会走出小镇参加全州比赛并成为全镇人的偶像。毫不夸张,希望是一种病毒一样的力量,它带给一个人快乐的同时就给了一群人光亮的远方。
        梦想:艰难而美妙
或许每个美国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美国梦:可以拯救世界,可以改变人类。这也是多数美国电影除了科幻片之外的主旋律。《麦克法兰》就是这样一部中规中矩的励志电影。怀特先生的梦想很简单:有一份稳定的工作,给家人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离开这里。像那个早熟的孩子说的:如果可以选,谁都不愿意留着麦克法兰。为了他的梦想,他需要不间断地学习,为了不影响训练,他需要偶尔当当采摘工去分担孩子们10岁起就开始参与的工作,为了进入专业化水准,他还要屈辱地不断接受失败。在通往梦想的路上,家人的不解,群众的不屑,同行的鄙夷是最难熬的过程。影片中一段话,既是抚慰孩子们,也是抚慰自己:
So when you are in pain out there on this mountain, I want you to remember, so is the guy next you and the guy in front of you. This is gonna come down to which runners can handle the pain, so I want you to look them, and I want you to look at each other and ask yourself, 'who's tougher?'.(我希望你们能够记住,当你们面对山峰感到十分难熬时,你的对手们一样觉得难以承受。每一个竞技者都需要面对这种煎熬,此时,你只需要问自己:鹿死谁手,就看谁更坚强!)
人生中有许多挑战都败于最艰难的那一段,熬过去了便柳暗花明了。
        命运:不公而无奈
毕节四个儿童集体自杀的事件发生不到一周,看到《麦克法兰》这样的影片时实在无奈。很多人对惨剧的总结是:天杀了那个无良的父亲!天杀了那个无情的母亲!有多少人曾经想过,为什么那个父亲会有家暴倾向?为什么那个母亲必须丢下骨肉离家出走?为什么孩子们会有如此强烈的绝望?
或许在生下的那一刻起,你的命运就已经决定了。电影里有许多本土的小段子:一群白人在面对当地菜单时的一脸茫然(墨西哥鸡肉卷和汉堡的区别);白人的周末不是用来整理庭院的吗?(说的是只有黑人才需要下地干活);地里的食物是不可以吃的(说的是白人对黑人奴隶般的统治),还有最让人无奈的,
When we run, we own the earth.
当我们奔跑的时候,世界属于我们。
Not immigrants no more, not stupid Mexicans.不再是外来移民,也不再是愚蠢的墨西哥人。
就像法国电影里充满了对美国人的嘲弄一般,不身处于当地,你甚至无法体会作为拉美移民在美国西部那种低人一等的生活。这也是影片一开始我不理解的地方:为什么那些孩子们如此玩世不恭却必须服从一个毫无专业能力的白人教练——他们生而不平等。
可是,这就是命运。我们所有人能做的,就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改变他。这也是如今中国面临的现状:宁愿骨肉分离,也要到城市里打拼,即使低人一等,也不甘因为自己的认命就认了后代的命。或许那些进城务工的人抱着共同的信念:一千人出来了,只要有一个人出人头地了,他改变的就会是一万人的命运。
        努力:终将载入史册
我人生的终极目标,是做对人类有益的事。这个过程或者这个念头被很多人摒弃过,但是,我永远相信蝴蝶效应。所谓没有剥削阶级、没有等级制度、没有除人民利益以外的私人利益的理论起码在百年内都是虚无的,只要还存在智商的差异,即使世界末日来临重新洗牌了世界,等级一样会出现,只要还存在等级的差异,就一定存在资源分配的不公,只要还存在资源不均的状况,就永远生而不平等。
所以,改变世界并不是一个人一世的力量,然而你这一世的努力只要能够救赎一个人,便是造就了几世人。就像片中的教练,他改变了这七个孩子的命运,这七个孩子便用自己的力量继续回报其他人,他们带给整个镇子的欢欣雀跃不只是冠军这个名号,是希望。
我依然相信,每一个人的努力都值得被载入史册。

 4 ) 写给自己 不喜勿喷

 这部电影我真的感触很大。最近我正好在浮躁,不想学习。没有很乐观的生活。我有若干个缺点。其中很大程度上的引申就是我太不自信!!
  焦虑就是我的写照,因为我是完美性的人格。事事追求完美,可现在有很多事情都不是很如意。当你做一些事情时总会退缩!
  这部电影鼓舞了我。明知道困难而输掉比赛是最懊恼的,在攀比中迷失自我。我最喜欢的情节就是他们和各个高中比赛。依靠自己的努力而战胜了在很多方面都胜于自己的人。还有所受的苦他们是无法理解的。
  提升自己,别和盲目的目标比较。

 5 ) 奔跑永不熄

作为好莱坞六大片厂之一,迪斯尼每年会出品至少一部体育题材电影。体育题材电影是好莱坞一种主流的类型电影。类型电影的好处是有固定的铁杆观众群,有一套固定的拍摄模式,比如根据真人真事改编、励志、鸡血、梦想、坚持、不屈不挠、大团圆结局……远者如《洛奇》、近者如《弱点》,都是优秀的体育电影。即使知道这是一碗鸡汤,观众也乐此不疲愿意买单。2015年,迪斯尼将目光锁定为越野跑——《麦克法兰》。

脾气火爆的橄榄球教练吉姆·怀特(凯文·科斯特纳饰演)闯祸了。他没控制好情绪,在更衣室里动手打了一位球员,被所在高中开除,因而很难再也找不到名校高中的教职。只有一所南加州、靠近墨西哥的小镇麦克法兰高中接纳了他。在阳光明媚、经济富裕的加州,麦克法兰是一块法外之地。它的人口以说西班牙语的拉美裔为主,居民多是农民、长工,依靠采摘为生。这里出生的小孩似乎从一出生命运就已注定:早早辍学、打架、当劳工、进监狱、酗酒……在标准的美国白人吉姆·怀特看来,麦克法兰是墨西哥的翻版。

在家人的坚持下,怀特教练尝试在麦克法兰居住下来。有一天,他无意中发现他的学生有一种天赋:耐力强、不怕热、善于长距离奔跑。正好他被橄榄球主教练排挤,于是找来几名优秀的学生组建了麦克法兰有史以来第一支越野跑队。然而他们面临的困难远不止于跑出成绩,越野跑是一种上层阶级的运动,麦克法兰的孩子们不仅缺乏运动装备,乃至连训练的时间都无法保证。怀特教练从头学习越野跑教练,去寻找赞助,还要说服贫穷的家长让孩子们参加训练,期许一个更美好的未来。最终,来自加州最贫穷的麦克法兰战胜了其他优异的高中,取得了第一名,而孩子们也打破了阶级天花板,进入大学。

影片中,阶级的壁垒无处不在。怀特一家开车初到麦克法兰,看街道两旁的景色,怀疑是否到了墨西哥;快餐店里连汉堡都没有,只卖墨西哥风味的tacos;校舍破旧,学生不是打架就是逃学;更重要的是除了怀特一家是美国标准白人,麦克法兰的居民基本是说西班牙语的墨西哥移民,或者穷困的印第安土著后裔。阶级问题总是伴随着种族问题,和其他高中队比赛时,在别的拥有专业装备的白人高中面前,麦克法兰的孩子显得那么矮小、黝黑、营养不良。贫穷是这一切的根源。

美国人一直以“美国梦”自豪,麦克法兰就是美国梦照耀不到的地方。怀特教练的到来给麦克法兰的孩子们带来改变的可能。片中有个细节很耐人寻味,孩子们对于教练的称呼一直在变,从刚开始的“老白”,他们爱说的俗语“老乡”,最后郑重其事地称呼他为“教练”。称呼的改变,代表了麦克法兰当地居民对外来怀特一家的接纳和包容,也喻示着怀特一家不断融入当地的社区,还是孩子们对自我认知的一种改变:从一开始只是出于各种原因被迫加入越野跑队,到开始真正视自己为越野跑队员,并期待以此改变人生轨迹,实现他们的“美国梦”。

近年来中国的跑步运动越来越热,有接连不断举行的各城市马拉松赛,更加狂野、更加艰难的越野跑项目也开始流行。在美国,跑步是从八十年代开始流行。《麦克法兰》取材于八十年代末的真实故事,怀特教练至今仍然生活在麦克法兰,带领当地的年轻人创造一个又一个越野跑的“美国梦”。影片最后,人物原型出现在大银幕上,精神矍铄的怀特教练依然骑着自行车,影片字幕告诉我们,那些队员后来都上了哪些大学,现在从事什么职业,改变了从事劳工的命运。其中一位叫何塞的队员还成了《洛杉矶时报》的记者,他此时在伊拉克采访,没有出现在影片中。这是影片最感人的一幕,因为它来自真实,连一名队员后来还是进入监狱的事实都不避讳。它真的有力量,它以一记铁拳击破了阶级和贫穷的天花板,加了这味料后,《麦克法兰》不是一碗普通的鸡汤。用影片中何塞的一段作文为这篇影评收尾吧:

当我们奔跑,我们就拥有了大地。
我们拥有这片土地,我们说着鸟儿的语言。
不再是外来移民,也不再是墨西哥蠢货。
当我们奔跑,我们的灵魂飞翔,和神灵对话。
当我们奔跑,我们就是神灵。

 6 ) 每个人都值得被载入史册

        故事:平凡而真实
和一般的美国大片不同,《麦克法兰》有着朴实的画面和平凡的人物,没有大英雄也没有世界末日。这是1987年一个真实的故事,怀特先生因几度冲撞领导、暴力滋事后不得已多次辞职以致穷困潦倒,最后只能在加州边远的贫困小镇中落脚。这个小镇可能和我们的贵州毕节没什么区别,贫困、愚昧、不注重教育,毫无盼头。
因为有爱,怀特先生发现了身边的孩子的特征:强壮、抗高温、长期飞奔在尘土飞扬的土地上。虽然是半路出家,他没有放弃学习和尝试,依托当时仅有的媒介:报纸和电视去学习那项属于富人区孩子的运动:越野跑。教练给孩子们准备他能准备的最好的跑鞋和队服,带领他们参加各式各样的比赛并最终赢得州冠军。自1987年一直到2003年,他都致力于带领他的队伍们奋力拼搏。他用他的爱赢得了居民们的尊重和爱戴,也为这个小镇带来了希望。
        希望:渺茫而强烈
奔跑带给孩子们希望,在奔跑中,他们发现自己的精神并不贫穷;在奔跑中,他们发现自己的人生并不绝望;在奔跑中,他们发现上天赋予他们的天赋高于常人。
没有经历过绝望的人或许并不能体会希望的力量,因为奔跑,他们成为家族中第一位上完高中并进入大学的人,在经历各自不同的人生之后,他们回到家乡,选择继续为家乡人传递希望。
就像“知识改变命运”一样,或许越野赛改变了这帮孩子的人生,他们有机会走出小镇参加全州比赛并成为全镇人的偶像。毫不夸张,希望是一种病毒一样的力量,它带给一个人快乐的同时就给了一群人光亮的远方。
        梦想:艰难而美妙
或许每个美国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美国梦:可以拯救世界,可以改变人类。这也是多数美国电影除了科幻片之外的主旋律。《麦克法兰》就是这样一部中规中矩的励志电影。怀特先生的梦想很简单:有一份稳定的工作,给家人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离开这里。像那个早熟的孩子说的:如果可以选,谁都不愿意留着麦克法兰。为了他的梦想,他需要不间断地学习,为了不影响训练,他需要偶尔当当采摘工去分担孩子们10岁起就开始参与的工作,为了进入专业化水准,他还要屈辱地不断接受失败。在通往梦想的路上,家人的不解,群众的不屑,同行的鄙夷是最难熬的过程。影片中一段话,既是抚慰孩子们,也是抚慰自己:
So when you are in pain out there on this mountain, I want you to remember, so is the guy next you and the guy in front of you. This is gonna come down to which runners can handle the pain, so I want you to look them, and I want you to look at each other and ask yourself, 'who's tougher?'.(我希望你们能够记住,当你们面对山峰感到十分难熬时,你的对手们一样觉得难以承受。每一个竞技者都需要面对这种煎熬,此时,你只需要问自己:鹿死谁手,就看谁更坚强!)
人生中有许多挑战都败于最艰难的那一段,熬过去了便柳暗花明了。
        命运:不公而无奈
毕节四个儿童集体自杀的事件发生不到一周,看到《麦克法兰》这样的影片时实在无奈。很多人对惨剧的总结是:天杀了那个无良的父亲!天杀了那个无情的母亲!有多少人曾经想过,为什么那个父亲会有家暴倾向?为什么那个母亲必须丢下骨肉离家出走?为什么孩子们会有如此强烈的绝望?
或许在生下的那一刻起,你的命运就已经决定了。电影里有许多本土的小段子:一群白人在面对当地菜单时的一脸茫然(墨西哥鸡肉卷和汉堡的区别);白人的周末不是用来整理庭院的吗?(说的是只有黑人才需要下地干活);地里的食物是不可以吃的(说的是白人对黑人奴隶般的统治),还有最让人无奈的,
When we run, we own the earth.
当我们奔跑的时候,世界属于我们。
Not immigrants no more, not stupid Mexicans.不再是外来移民,也不再是愚蠢的墨西哥人。
就像法国电影里充满了对美国人的嘲弄一般,不身处于当地,你甚至无法体会作为拉美移民在美国西部那种低人一等的生活。这也是影片一开始我不理解的地方:为什么那些孩子们如此玩世不恭却必须服从一个毫无专业能力的白人教练——他们生而不平等。
可是,这就是命运。我们所有人能做的,就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改变他。这也是如今中国面临的现状:宁愿骨肉分离,也要到城市里打拼,即使低人一等,也不甘因为自己的认命就认了后代的命。或许那些进城务工的人抱着共同的信念:一千人出来了,只要有一个人出人头地了,他改变的就会是一万人的命运。
        努力:终将载入史册
我人生的终极目标,是做对人类有益的事。这个过程或者这个念头被很多人摒弃过,但是,我永远相信蝴蝶效应。所谓没有剥削阶级、没有等级制度、没有除人民利益以外的私人利益的理论起码在百年内都是虚无的,只要还存在智商的差异,即使世界末日来临重新洗牌了世界,等级一样会出现,只要还存在等级的差异,就一定存在资源分配的不公,只要还存在资源不均的状况,就永远生而不平等。
所以,改变世界并不是一个人一世的力量,然而你这一世的努力只要能够救赎一个人,便是造就了几世人。就像片中的教练,他改变了这七个孩子的命运,这七个孩子便用自己的力量继续回报其他人,他们带给整个镇子的欢欣雀跃不只是冠军这个名号,是希望。
我依然相信,每一个人的努力都值得被载入史册。

 短评

Keep running, keep studying, keeping thinking. That's how we live. 男孩们奔向大海那一刻背景乐太棒,太感人,哭啦~

6分钟前
  • 杉爷
  • 力荐

每次看体育题材都能感动到流泪

10分钟前
  • 豆丁
  • 推荐

真实故事改编

11分钟前
  • boks
  • 推荐

两个人包场看了元宵节这一天影院的第一场电影。能从头一直猜到尾的标准体育电影,因为自己之前一直在跑步所以还是很触动。忽然觉得在美帝还是很不错的,三个多月前就能看到国内正在讨论的大白,这个时间段能看到McFarland这样的好片而不是无聊的低分贺岁档。

16分钟前
  • 汉堡王
  • 推荐

3.5,体育题材总是吸引人的,陈可辛很聪明~

18分钟前
  • 二月鸟语
  • 还行

真实故事 还有什么好说的呢?整部影片发黄得色调很美,那既是黄昏又是日出,看你怎样去对待

22分钟前
  • 懒得懒了
  • 力荐

看海的那一幕,值得泪目。

25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推荐

8.0 比较有意思的是最后放出了人物原型,还在字幕里说明了各人现状。并不是想象里那种通过越野跑就一举翻转了整个人生轨迹的结局,除了何塞成为了《洛杉矶时报》的记者,其他成员仍留在了麦克法兰,一位警探、一位地区主席、三位就在麦克法兰中学执教,Victor还进入了监狱服刑。当初的健壮少年,也都在二十几年后成为了大腹便便的大叔模样。可再想想,相比中途辍学、继续采摘劳工的工作,这样的人生不就已是得到极大的改观了?况且,若非致力成为职业选手,参与运动竞技更重要的,还是提供了希望,滋生出坚持的热爱和对自己人生的掌控感吧。就像何塞写的:「When we run, our spirits fly, we speak to the gods. When we run, we are the gods.」

27分钟前
  • 推荐

体育励志片,迪士尼温情,真实改编,一切都像是套路之中的剧情,也依旧能让人为之感动,备受鼓舞。#想拍一部迪斯尼电影#

32分钟前
  • kakakarl
  • 推荐

我现在真是情怀泛滥,没事儿就跑电影院去看电影,然后一看就感动的哭,稀里哗啦的,然后看完还坐着不走在那鼓掌,唉。

34分钟前
  • 献给疯子
  • 力荐

When we run, we are the gods 当我们奔跑的时候,我们就是神

37分钟前
  • 阅片无数
  • 推荐

很典型的美式主旋律,很经典的励志鸡血电影。孩子们演的好,具有令人无法拒绝的感染力。家里电视机看,弟弟随便选了一部,是惊喜,是容易被忽略的冷门佳片。

42分钟前
  • 冬季向日葵
  • 力荐

因为自己也跑cross country, 所以特别深有感触 每次coach让我们跑5miles 的时候都叫苦不迭

46分钟前
  • 推荐

这一类的励志片总是相似的,然而还是忍不住想看...

50分钟前
  • 双层芝士
  • 推荐

相当励志,看得我半夜下楼杀向北京的深秋,十公里跑完才把电影给我的热血降温。我们都知道世界并不是公平的,但在某个特定的领域,规则框定的范围就可以做到相对公平。十一采访了一个体育教练,他说中长跑最适合穷人,因为孩子只需要一双鞋就够了,真的是这样,结实的身体,吃苦的耐力,不屈的决心都是从事跑步这项运动的天赋。我在鞍山被十几岁的女孩子带着跑了六公里,她们跑得太快太快了。我十分汗颜。说回电影,唯一的缺憾是没能打破传记片的套路,对热忱的跑步运动来说这种形式反而显得欠缺一丝真诚,节奏上教练的训练方式仍可继续拓展,彰显教练与孩子的情感变化。不过整体看来仍属于瑕不掩瑜的体育电影,感谢这个故事本身带给我的思考。

54分钟前
  • 东北洪常秀
  • 推荐

看完好想在阳光下奔跑。When we run, our spirits fly, we speak to the gods. When we run, we are the gods.

58分钟前
  • 桃谷仙人
  • 力荐

励志 热血 青春 奔跑 他们跑出了不一样的未来 不经意就喝下了这碗鸡汤啊不说了我去跑上几圈回来hhh

59分钟前
  • 柳上安
  • 力荐

凯文·科斯特纳演这种励志教练简直是不二人选。

60分钟前
  • 张小北
  • 推荐

越来越喜欢这种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虽然鸡汤,但是养人。

1小时前
  • 梦游
  • 力荐

真实故事改编。教练一家功德无量。

1小时前
  • Sabrina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