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娜2005

剧情片日本2005

主演:中岛美嘉  宫崎葵  成宫宽贵  松山研一  纱荣子  松田龙平  平冈祐太  

导演:大谷健太郎

播放地址

 剧照

娜娜2005 剧照 NO.1娜娜2005 剧照 NO.2娜娜2005 剧照 NO.3娜娜2005 剧照 NO.4娜娜2005 剧照 NO.5娜娜2005 剧照 NO.6娜娜2005 剧照 NO.13娜娜2005 剧照 NO.14娜娜2005 剧照 NO.15娜娜2005 剧照 NO.16娜娜2005 剧照 NO.17娜娜2005 剧照 NO.18娜娜2005 剧照 NO.19娜娜2005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2-30 16:31

详细剧情

  另一个译名是:世上的另一个我。小松奈奈(宫崎葵饰)要去见男朋友,在通往东京的火车上,她遇到了另一个Nana——大崎娜娜(中岛美嘉饰),娜娜希望去东京重组Black Stone乐队。两个nana一见如故,到达了东京有两人再次相遇,并且一同搬进了出租屋707。两人虽然有着同样的名字,却有着迥异的性格,在二人同居的生活期间,她们都受到了感情的创伤,她们在扶持中更加了解彼此,感情也越来越深,一路鼓励对方寻找自己的理想。

 长篇影评

 1 ) 原著始終太完美

先旨聲明:下文出自一名Nana原著漫畫狂熱者之手,其對Nana電影的一切均有先入為主之見,以影評標準來看並不及格持平。

Nana電影對原著愛好者來說最驚喜/最不驚喜的,就是它每句對白/場景幾乎都直接拷貝自原著漫畫。這些晝面/對白對從未看過原著的觀眾來說感覺可能不怎麼樣,但漫畫愛好者看來卻是無比熟悉,更甚者能記起哪些對白/情節被刪剪掉。

可能為了遷就時間,也可能因為偏心粉絲心目中有太多經典/關鍵場面,電影有點劇情交待不足的感覺,間中甚至連剪接也顯得破碎凌亂。

電影完全淡化了娜娜跟泰的關係,娜娜跟奈奈的牽絆不怎麼深刻,對奈奈的花心軟弱性格更是隻字不提,這些對本片的情節推進其實影響不大,只是一旦續集開拍,劇情接續將出現嚴重問題。最不滿電影完全刪去了奈奈的大魔王教和對數字7的顧忌態度(其實是180度扭轉了),變相忽略了矢澤愛原本創作的構思。Nana的原意是表現人生對命運的無力感、以及人如何去掌握自己的命運,這一點電影是完全抹煞了。

不能對一眾青春偶像的演技有太大期望,及格是絕對及格,只是也不算突出。而且電影中常常出現詭異的表情定格,眾人物每每凝神一兩秒後才開始說話/動作,未免太過造作。外形來說,飾演娜娜的中島美嘉可說是完美,宮崎葵的奈奈也算是不俗,泰、雷拉和拓實是令人滿意的,但最驚喜的是章司和京助的神似造型。至於其他,則可說是不敢恭維......

另外Blast的表演場面也令我有點失望:貝斯手真一的架式像是在彈結他一樣,結他手伸夫的手指卻完全不會動,泰的鼓也稍嫌不夠力度,總的來說是稍欠火花,這些細微處是電影應該能做得更好的地方。

大體來說,電影本身的最大不足之處是原著那種深刻沉重的感覺不太能營造出來。許對普遍觀眾來說,本片是及格的,但始終只是一套普通偶像電影也說不定。實際上是,原著始終太完美,Nana的魅力理應不止如此。

 2 ) 媚俗的拚貼

對電影有點要求的我...

漫畫改編的電影《NANA》犯著與大多數失敗案例同樣的毛病;徒具其形而無法表現出原著的主題氛圍。

筆者沒看過漫畫原著,卻從翻看了漫畫達三次之多的消息人士處得知電影把單行本一至五期的大部份劇情都原封不動的搬上銀幕,在此角度而言本來非常忠於原著,可漫畫的主題─被捉摸不定的命運播弄的生命與靠自己能力掌握命運的持久角力則窮電影百多分鐘之力也無法帶出,更遑論是藉此為年輕人於生命旅途中打一口氣了。

本來筆者於電影的包裝與劇情的比重中窺見編導欲把電影的主線繫於蓮和娜娜一段別具發掘深度的情感糾葛上。而這段情感糾葛指的是獨立自主的娜娜為著意氣與自己的理想選擇跟自己深愛的當紅結他手蓮分開,可事實二人也一直對對方念念不忘,每當見面大家必無法把持,而慣於決絕甚至表現得比男生更灑脫的娜娜又無法忍受這纏夾不清的關係;究竟她們二人終將如何,實在是筆者滿心期待的劇情發展,可電影就在上述還處於衝突面的情況下戛然而止,回歸到漫畫預訂了的一個小結上終幕,這不正正顯示了編導們有膽想卻沒膽拍,不敢於原著的根基上再進一步配合個人的想法給觀眾尢其是漫畫迷一個全新的體驗嗎?

取捨失衡令電影難以表達原著母題,畏首畏尾未敢多踏一步再使電影無法被賦予新的涵義,結果《NANA》到頭來不過是一番媚俗的拼貼,甚至拼貼得非常雜碎,無法讓人對準焦點。

再者,本片連日本導演一直擅長經營的唯美構圖、攝影與氣氛渲染都無法做好,使一個年輕人尋理想灑熱血的故事無法交出感染力;連帶一眾年輕演員(中島美嘉除外)稚嫩呆板的演出使本片成為筆者近來於看的過程中最為光火甚至差點得列進割凳級別的電影了。
----------------------------------

作為搖滾樂迷的我...

尢其是聽J-ROCK起家的我來說,電影的音樂可算對極胃口;而由HYDE作曲,中島美嘉演唱的主題曲GLAMOROUS SKY甚至成了筆者網誌的背景音樂,每天重播不下數十次。

縱使歌曲對號,從搖滾迷角度看,《NANA》頂多只算是好壞參半。

問題出於電影裡幾場LIVE SHOW的戲,看在筆者眼裡實在不得不光火。首先,LIVE SHOW的剪輯毫無節奏可言,與演唱中的背景音樂毫不搭配,無法為本來慷慨激昂的搖滾賦予深一層的視覺感染力。再者,除了歌姬出身的中島美嘉能把主音現場演唱的形體動作演繹得淋漓盡致外,身後的兩位結他手與鼓手一望而知不過於攝影前操了兩課,交出的動作停留於東施效顰的程度,幾乎一舉剎了筆者剛投入到搖滾中的氛圍。尢其過份的有低音結他手真一以主音結他的指法作勢掃弦,還有最易穿崩一望而知跟背景音樂鼓聲絕不搭配的無氣又無力的鼓手;這些種種對搖滾迷來說都是非常重大的缺失,尢其在一部打正旗號以搖滾文化包裝的電影。這又再令人想起電影《NANA》之媚俗,媚俗得如何流於表面,一切再深入一點的東西可不要奢望能在此中尋。
----------------------------------
剛成為中島美嘉迷的我...

誓不屈服的雙眸與我見猶憐的珠唇兼容於同一副臉龐是怎樣的光景?

這是筆者於觀影過後唯一還能提出說服別人進場的理由。

本來對中島美嘉全無認知的我,於電影以後就得立志當個美嘉狂了。

常言道一個演員一生只需要一個角色,中島美嘉於她第二部電影就找到了。

中島美嘉生來一副讓男人渴望征服又渴望守護的通吃臉蛋,這種不一致的不確定性頃刻攻陷男人的所有防線同時就單憑這麼一副臉蛋即可演活矛盾的大崎娜娜,無怪乎導演得花這麼多時間特寫不怎麼會變化僅一雙麗目凝視著的中島美嘉了。

 3 ) 《Nana》:虚妄的摇滚梦想和骨子里的恶俗爱情

文章作者:火神纪

是谁曾经告诉过我。摇滚应该是灰色,黑色,沉重,甚至死亡。我不记得了。
    是谁曾经告诉过我。这部电影描绘的是摇滚音乐以及地下乐队的电影。我不记得了。
  
    电影里有几首歌,听着怎么也无法让我认同这是描绘摇滚音乐的电影。
    莫非只是为了粉饰太平,在日本的摇滚音乐居然是大行其道的,看起来他们的摇滚可要比我们滋润得多了。
    莫非是因为那几句看起牛B而其实俗不可耐的唱词,日本的摇滚音乐莫非真的已经堕落成电影里所描绘的那种落魄。
  
    其实我只是想说,摇滚音乐不是这样的是,不是可以用那种高亢的曲调串上几句写意的歌词再加几个类似“臭水洼”之类的陋词鄙语就真的成了摇滚音乐。
    其实我还想说,摇滚乐队并不是留个看起异型的发型或者化个带点颓废或者多少有点惊世骇俗的妆就真的成了摇滚音乐人。
    在我看来,这似乎更像是一部打着摇滚的旗号而高唱流行歌曲的伪摇滚题材电影。可是其实有多少人会去真正关心这部电影里讲叙的到底是不是摇滚,也许这更像是一部讲叙爱情或者友情的电影,而不是摇滚题材的电影。或者说,摇滚只是这部电影的一个噱头罢了,说到底这依旧只是想借着摇滚而走向特定群体的电影。
    也许原著的漫画会更好看一些。我想,毕竟那些音符上的东西无法用很直观的方法在平面的画纸上表现出来,于是,说是摇滚,也许也就真的成了摇滚了。
    既然只是噱头的话,或者就真的把其当是噱头吧。抛开这一点不说,其实这部电影还是挺不错的。不着边际的爱情作为虚线而围绕着表层的友情来表述,可是真正要表述的依旧还是作为虚线的爱情。
  
    女主角Nana。娜娜。
    浓郁得化不开的沉重,甚至是忧伤。这黑色的重得已经凹进去的眼影以及带着点苍白的粉底和艳丽得快要滴血的唇。这样的妆至少可以让人有一种忧伤的错觉。至少可以这样感觉,这个女子的确是忧伤地活着的。
    微微上翘的嘴角以及尖削的下巴。似乎是在宣扬着这个微弱的女子不死的梦和倔强的疲惫,还有困苦不安的生活。
    前方。进取;也许除了进取之外就一无所有了。
    点一根烟,永远漠然的眼睛里永远疲惫以及空白。淡漠得可以连周围的空气也跟着开始弥散出一种死寂的灰白。淡然的双眼,还有一个看似坚定的信念,以及一个苍白的脸庞。之外,似乎已经一无所有了。
  
    还有另一个女主角也叫Nana。奈奈。
    阳光,温馨,可爱而唠叨。喜欢漂亮的商店和呆在家里煮饭洗耳恭听被单以及等心爱的男人回家。
    男人问她,你从乡下来东京就只是为了做一个家庭主妇吗;她只会傻傻地回答说,这一切都只是为你而做的。
    因为长得可爱而被不景气的老板雇用一个月后再被辞退,因此站在滂沱的雨中哭泣地等待一个永远不会出现的安慰。因为突然见到心仪的偶像而惊惶失措得落泪的女子。
  
    同样叫Nana的同年女子,两个性格处于两种极端的女子,在奔往东京的列车上相遇。一个去追求她挚爱的歌唱事业,一个去追寻心爱的男人。
    同路。不同途。事业。或者爱情。
    完全不同性格的两个女人往同一个方向奔走;追求两种彻底不同的东西。
  
    《Nana》。这部电影里的东京被设置成了一个梦想的所在,或者说,这是一个五彩缤纷的梦。只是不同的人看起来不尽相同罢了。而Nana,在我看来更像是同一个人的两个极端性格被设置成两个人,在某种机缘下碰到了一起。于是又成了一个人。
    我在想,这部电影之所以成功的最大一个因素也许也在于此。任何人都是多种性格的综合体,而所有的性格中最突出的部分会成为我们的主体性格。有时候我们会幻想,当我们的一种性格遇上另一种性格的时候,会发生什么呢。
    这部电影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我们这方面的欲望。如果Nana只是一个人的话,那么也许这部电影就没什么看头了。然而有了娜娜,还有一个奈奈。在我看来,这部电影是人格分裂的童话版及终极版本。
    性格迥异到了极端的两个同年同名的女子。相遇。东京,同样的一个地方的两种梦想。碰撞,或者相互相承。我在我的这种假想里欲罢不能地沉迷。如果仅仅是娜娜和奈奈的故事的话,这部电影也许不再那么迷人了。
  
    很多时候总是用奈奈的身份来旁白,这的确很适合这个人物。爱唠叨以及爱幻想的小女人适合在任何时候在心里发表任何想法。而娜娜,总是用一种漠然的表情在镜头里荡来荡去。奈奈表述的总是关于娜娜的事。
    破碎家庭。或者是一个温馨的小屋。自力更生。或者是彻底没有主见和依赖。
    Nana是这部电影里的两个女子。只是因为有了处处的对比反衬和时时的相互扶持,让这部电影在人物设置上来说已经接近于经典的高度了,就算情节设置上是那种常见的恶俗爱情故事。
    当友情成了表象的时候。所有的一切似乎只是为了所谓的爱情而努力扎挣。如果掐掉最后的十五分钟的话,我会以为,这是一部非常好的电影,可是最后的十五分钟实在太让我失望了。
    当娜娜终于接受本城莲之后。并非我不相信电影里所讲述的爱情。只是娜娜接受本城莲的时候,看起来跟接受施舍没什么分别。纵然被冠上了类似于理智崩溃的堂皇之名,可是依旧让我大倒胃口。
    两年前当本城莲舍弃了乐队和爱情奔往东京的时候,在我看来这样的所谓爱情已经彻底死去了。娜娜作为一个坚强的女人典型,要超过本城莲的音乐事业的决心没有半点值得置疑。可是就是这样的一个坚强的人,最后却在热烈的拥抱里安然地接受了本来应该已经逝去的爱情。在我看来这跟急转直下没有什么区别。
    理智破产而逝去的情感死灰复燃。就是这样的一个女人,当初可以因为不想生孩子而要歌唱事业而和本城莲分道扬镳。就是这样的一个女人,当初可以自己留在乡下坚持自己挚爱的音乐而放弃自己同样挚爱的男人。这一点没有任何可信度。
    也许可以说,是和奈奈在一起的生活改变了她么。如果坚持用这样的观点的话,也许可以说,我被这部电影彻底地俘虏了。奈何我没有办法真的这样认同。
    我总觉得,这样的安排无非是制作方给出的最恶俗的讨好群众的美丽馅饼罢了。我总想不明白,为什么所有的故事都必须有一个美好的结局来粉饰太平呢。是不是我们已经习惯地接受那些看似美好的结局,于是制作电影的人们也就习惯于给所有的电影安上一个看似美好的结局呢。
  
    也许我不是一个很安分的人,所以我会在鸡蛋里挑骨头地祈盼娜娜和本城莲成功地分手,然后我还有一个无须电影说明的祈盼,就是娜娜最终成功地实现了她自己的梦想而超越了本城莲。可是这样的结局也许没有把我的祈盼彻底的打碎,只是我似乎已经可以看到一个变成了奈奈的娜娜了。在本城莲开完演唱会之后回来给他端上一碗饭说,这是专门为你而做的。
    也许我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点,那就是女人面对情感的时候似乎没有办法可以彻底的理智。可是至少娜娜的出现似乎曾经给过我某种希望,毕竟如果真的有这样的女人的话,也许我会寄盼于她。然而现在明白了,这只是一个假定的希望,当这个假定的希望被突然打破的时候,我终于开始愤愤不平以至于开始不停地叨叨念起来了。
  
    奈奈是个小鸟依人的角色。她的情场失意看起来颇有点可惜,或者说是遇人不淑。娜娜最后和本城莲被奈奈撮合,也许正是电影刻意制造出来的错位思索吧。
    一个本来就应该被呵护的女人没有能够在东京找到她的爱情。一个本来只想在东京发展歌唱事业的女人都突然间成了幸福的小女人。错位,彻底的错位。
    娜娜手臂上的莲花本来还在哀怨地绽放,电影的最后显得多少有点妖艳了。
  
    我喜欢这部电影的镜头剪接。回忆和现实被错乱地安排在那些段落镜头里。北方的雪和东京的雨,这一切看起来都很漂亮。电影最后的镜头朝着一个满是阳光的窗口,电影里应该是一个满是希望的朝阳,我却看到了一个没落的夕阳。
    电影之后,阳光明媚。
    在我的电影之后,看起来似乎更多的是死寂和阴暗。
  
    这部电影给了我太多的假象式的希望。于是过多的希望过后随之而来的就只能是越来越沉重的失望了。娜娜是所有人的希望,包括她的新乐队以及奈奈的梦。可是在我看来,娜娜已经不再是希望了。
    爱情会让她越来越疲软了。
  
    本城莲说过,等到退休以后会带着娜娜回到他最初被遗弃的那个旧仓库里抱着她一起老去。坐在浴缸里的娜娜显得比奈奈还更软弱一些。当她老去的时候,她会跟着本城莲一起回到他们最初离开的地方。我想,或者不用等到她老去。
    我曾经想过,这部电影最终想表达的是什么呢。可是我越想越迷糊了。逐梦,却错位地找到梦以外的另一些东西。那么所谓的梦究竟是什么呢。
    现在我明白了。其实在镜头之外,冷眼旁观,我一无所有。而所谓的摇滚,音乐,梦想,都是这部电影用来掩埋爱情本身这个已经泛滥主题的包装模式罢了。
    其实这部电影不关梦想,不关友情。只关风月罢了。不管是娜娜还是奈奈,女人,终究只是找一个可靠的男人而后在厨房里度过漫漫余生而已。这就是这部电影骨子里的大男人主义。在我看来,本城莲实在只是一个小白脸罢了,就算已经功成名就。
    娜娜、奈奈;Nana。其实都是女人中的一个符号罢了。或者说只是电影里表达这种大男人主义的一个镜头符号罢了。
  
    朋友曾经在半夜四点在外地发信息给我吐血推荐的电影,我说半夜四点的吐血推荐,一定很吐血。那时候看了朋友介绍的那部电影之后的感觉跟这一部感觉差不多。
    除了剪接上给了我少许惊喜之外,这部电影,我不想再说其它了。玩摇滚的女人也依旧是女人,爱情永远是不二的良药。郁闷。

 4 ) 每一个有所坚持的灵魂。

周日,开着阳台的玻璃门,让夏夜难得的凉风自由的在客厅穿行。

拿出《NANA》来看。看之前就知道会感动。所以一直在等一个人的时候,好好安静的来看。而果然,看着看着,眼泪就自己掉了下来。

黑眼线的娜娜,栗色卷发的奈奈。淡漠的垂着眼的娜娜,可爱的嘟着嘴的奈奈。闪亮的,黯淡的,喜悦的,绝望的。。一起分享,默默支撑。

眼泪掉下来的那一瞬,是娜娜坐在玫瑰牛奶的浴缸里,素着脸抱着自己。身后是深爱的男人。多么想要沉迷的温暖。可是还是抱着自己,一字一句的痛着说,我 不可能放弃自己的志气。

后来,当然都开始幸福了起来。所谓的光明结局无非是告诉我们,那一瞬的坚持有多痛,都是值得的。

而生活其实在继续,不到最后我们都不知道结局。因此坚持,显得分外艰难而因此闪光。

我的眼泪,当然是为了心疼。

心疼NANA,以及每一个有所坚持的灵魂。

这个世界上的另一个自己。

 5 ) 镜像中的“自我”——《NANA》

去买碟的时候,卖碟的女孩很郑重的向我推荐,说这部电影让她很感动,里面有我们关于青春的所有一切,我喜欢她的这种说法。
    《NANA》是一部标准的青春电影,本身的故事就是对畅销漫画的改编,融合纯真的友谊和爱情,将音乐作为情感宣泄的时尚元素,讲述了两个女孩各自关于梦想和爱的故事,青春中的种种感伤被一一呈现。
 
    电影的另一个名字叫做《世上的另一个我》,不由得想起来的《维罗尼卡的双重生活》和《情书》,前部作为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大作,被无数人视为最爱,后部同样成为了很多人的首选,喜欢看到中岛美穗在雪地里一遍遍呼唤“你好吗”的样子,就像两部电影中一样,也许在心里,我们每个人相信,在这个世界上的某一个角落有一个和自己一模一样的人,只是始终处于向左走,向右走的矛盾中,而没有办法相遇而已。
    小时候,或者说现在,自己有的时候还是害怕照镜子,总觉得镜子中那个似曾相识的自己究竟是不是自己呢,后来意识到,其实在某种状况下,自己并不是照镜子,而是在观看,观看镜子中的那个人,也许就是自己最熟悉的陌生人,也许就是自己在世界上的另一个自己。
哲学中,弗洛伊德把人格分为了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本我是人的基本本能,追求快乐和满足的冲动欲望,自我作为人内心世界和外部环境的载体,超我成为了一种人格发展的升华,在理想和道德的准则下使我们变成了社会人。
    而在这个三个部分之外,镜像中的自己,则是另一个自我,——“他我”。他我从某种程度上就是在别人眼中的自己,作为自我对外展示的一种表现结果,一方面自我会影响他我,另一方面他我也会影响自我。
 
镜像——他我的故事
    如果有一天,镜像中的自我出现在了生命的实体中,会是什么样子的呢,从这种意义上,对于另一个我的疑问和好奇,《NANA》讲述的就是一个关于镜像中的“自我”的故事。
    两个年龄相同的女孩子,姓名一样,各自有各自的记忆和轨迹,在同一天坐上了开往东京的列车,从此命运就这么纠结在一起。她们之间有很多的相同点,却又存在着众多的不同,在彼此的身上看到了自己想要拥有,却没有拥有的东西。
    这个奈奈,像小狗一样可爱而充满了幻想,尽管也会时不时地被青春撞一下腰,“看起来乖巧听话,其实只会给人添麻烦”,永远做着公主和王子的浪漫美梦,连做家务时系的洁白围裙都带着可爱漂亮的大大蝴蝶结,喜欢用草莓图案的水杯,即使穿上了职业的小白领装,还像小女生那样可爱,这个奈奈,简单而充满了热情,总以为生活会像童话故事一样美好。
    那个娜娜,像野猫一样活着骄傲而自由,尽管身上有着深深的创伤,“看起来对什么都不在乎,而在内心深处渴望得到依托”,习惯把忧郁隐藏在一身的黑衣中,可以用捡来的废木材钉出一张实用的餐桌,十五岁在爱情来临之前,没有尝过任何爱的滋味;不轻易落泪,只是在该哭泣的时候也并不压抑自己。那个娜娜,瘦弱的身躯中孕育中宇宙般的梦想,用她的声音点燃所有人的热情。
     两个人都从对方的身上看到了一个似曾相识的自己:娜娜?奈奈?究竟哪一个才是真实的自我,她们所留给对方的印象,仿佛就是镜像的另一半,就是自己缺失的东西,也许这些就是她们所期望得到的评价,镜像中的自我正是因为无法触及而让人更加着迷,于是相互吸引,成为了朋友。
 
爱情——本我的冲动
    从本我的角度上,爱是人类的本能性的冲动。
    奈奈是因为爱而来到了东京,她以为和章司的这段感情会这样下去,可惜爱情是条单行线,所以奈奈眼睁睁弄丢了自己一心相信的美好爱情,不用质问,不去责怨,不再说话。只是一句看似轻描淡写的“我不要了”,以及必然的哭泣之后的一阵沉寂、伤悲、——感冒式失恋,痛过,爱过,当爱情的感觉在一瞬间被击的粉碎,与其在努力去挽留什么,或者说去寻求一个所谓的回答,不如果断的放手,“我不要了”,看似软弱的奈奈在面对爱情的抉择的时候却表现出了难得的勇气和果断。
     她开始习惯没有他的生活,她开始尝试着改变自己,她还是会憧憬着下一次恋爱的来临,但是对于旧爱,她把他的电话号码彻底删除,不要得干干净净。
    娜娜是因为不爱而来到东京,她想要忘记莲,虽然她还是把莲花刻在了右臂上,他们不是因为不爱对方而分开,而是因为太爱对方而分开,两个彼此相爱的人,为了各自更自由的活着,为了各自的梦想,而选择分开。
    在莲走的时候,两个人在车厢的过道相拥而吻,开车的铃声响了,娜娜头都不回的跳下火车,但是就在她跳下来的那一瞬间,她就倒在了雪地中,泪水无声无息的滑落,她本以为,那把锁能够把她的莲锁住,直到生生死死,她本以为他们能够一起在更大的舞台上表演,然而一切都像过眼云烟,只是惘然,在爱情和自我之间,她选择后者。
    她来到了东京开始了新的梦想,希望自己乐队的贝司手能够超越莲,她还是会在莲的乐队的演唱会上泪流满面,她终于没有能够打开莲身上的那把锁,因为,这把锁,关于爱的锁,已经深深地扣在了他们的心中。
    从这个意义上,奈奈,娜娜,不管是谁,都不是卑微地服从爱情本能的冲动,她们都是胜利者。
 
成长——自我的蜕变
    我们总是会对不同的人呈现不同的自我,在他人的眼里形成变化的自我。对于娜娜和奈奈而言,也是这样。也许只有在莲的面前,娜娜才会像回家的小猫那样温顺可爱,而更多的时候她只是冷漠的拒人以千里之外;也许看到章司的时候,奈奈才会像小狗一样的撒娇任性,虽然在工作时她常常被斥责得一无是处。
    镜像中的自己,就像万花筒一样千变万化,并不是自我的简单再现,而是有着自己的个性,两个NANA在彼此交往的过程中,相互接受,彼此信任。
    最近经常听到这个词,闺密,对于女孩子而言,彼此分享的不是今天穿了什么衣服,明天买了什么首饰,而是确实能够把另一个人当作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而彼此交流最自我的东西,这种信任是自愿的,是给了对方充分的空间,而不是满足对隐私的猎奇和探究。
娜娜和奈奈开始分享自己生命中所有的东西,一种信任和接受的感觉,就像她们俩在演唱会上握在一起的双手,不需要什么话语。
娜娜从奈奈的身上看到了她不曾有的纯真和执著,她学会了去坚持对莲的爱,去勇敢的面对自己的感情,而不再逃脱;而奈奈也从娜娜那里努力学会独立和坚强,对于章司的背叛,虽然难过,但并不遗憾;她也学会了把工作的委屈在回家的时候留在门外。娜娜变得更加细心,奈奈变得更加稳重,两个人的自我开始越来越立体化。
    还是那样锋芒毕露,只是我们比以前更喜欢自己,这就是我们成长的经历:在对视的镜像中,我们学会了审视自己,弥补残缺的自我,最终两个人合为了一体。
 
梦想——超我的原点
    以前故乡的老房子,莲口口声声说这是他的原点,他忘不了以前那些孤独的日子,对于莲和娜娜而言,是他们梦想的原点,也是他们爱情的原点,从这里开始,也许很多年后,他们会回到这里结束。
    对于奈奈而言,东京之行成为了她一段爱情的终点,但是谁又不能保证这不是下一段感情的起点,这同样还是一个原点。
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什么才会是我们生命的原点呢,什么才是我们值得珍惜一辈子的东西。
    一切归零,原点,回到了最初的自己,这就是超我。

 6 ) 世界上的另外一个我

   这部电影有彦井俊二式唯美的日本雪景和我的dream house 707, 这些在我看完之后都变得不深刻, 现在的我, 心里想的是:有个闺蜜真好。
   我想每个女孩心里都有两个NANA, 一个是乖巧可爱,一个冷峻独立, 通常大部分都会被父母师长驯服成乖巧可爱型的,长大后,即便自己不骑泥反骨, 交了这类的朋友都会让父母担心,勿误交损友等教条肯定会嗡嗡嗡。。绕梁三日。
   在看奈奈要带娜娜回家的时候我就担心娜娜到他们家后会被奈奈的爸妈侧目, 还好,他们不像我爹我娘,如果菜菜子我交了这种朋友, 肯定被教训三天。
  所以菜菜子成了小菜老师,每天道貌岸然地误人子弟,很让长辈放心。菜菜子的闺蜜都是淑女, 家庭梦想多是嫁个有钱人,很踏实。
  但是啊, 我期待一个像娜娜那样的闺蜜,外表冷酷另类,内心清醒, 独立,有梦想,有坚持,要超越自己爱的男人,能把废弃的木材钉成一套餐桌椅,陪伴闺蜜度过失恋的低迷期。。。
  爸爸说不要期望别人能为你做什么,要想想自己能为别人做什么。那我就不要期待闺蜜了, 自己立志成为像Nana这样的闺蜜。

 短评

忍不住吐槽下,松田龙平长得好像孙楠啊。。健一演不羁的骚年演得开心吗。。

8分钟前
  • 塌塌
  • 推荐

宫崎葵居然不是生下来就是性冷淡脸!松田龙平倒一直是

11分钟前
  • 王大根
  • 还行

她们在707室生根发芽,并肩趟过这个无比乖张而骄傲的青春。那些留在那年707室里的记忆依旧只是属于两个人的小秘密,留给她们彼此呼唤的一样的名字:NANA——永不消失的羁绊;或许再过多年之后,奈奈一个人顺着河边慢慢散步着,忽然听到身后熟悉的声音唤“阿八”,猛的回头看去,什么没有。

15分钟前
  • 沉歌
  • 还行

选角很重要,真心的~假如不是中岛美嘉这片估计就毁了。不过故事还是太理想化了一点,怎么才能拥有爱而又不改变自己的自尊和轨迹呢?大概只存活在漫画里吧。

19分钟前
  • 樹一
  • 推荐

莲 长的太丑

24分钟前
  • 眼角的花朵
  • 推荐

莲太让人失望,太难看了啊。。。。

26分钟前
  • 彌張
  • 力荐

刷着烟熏的中岛美嘉,就是我容易被吸引的型

27分钟前
  • 几点小土
  • 力荐

中岛美嘉好帅啊!!有她在身边,哪里还需要男朋友呢??

28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还行

真的就是原著中的娜娜,每次音乐一响起,脑海中都是那个拿着麦尽情唱歌的女孩,深色的嘴唇玩世不恭的样子,内心善良温柔的孩子。

33分钟前
  • 花落 思量错
  • 推荐

很多人心里的NANA就是MIKA这个样子的

36分钟前
  • Doublebitch
  • 推荐

娜娜酷,奈奈嗲。娜娜外表冷如冰,内里是团火;奈奈柔情似水,内心纯洁如月光。让章司和莲都闪开,祝娜娜和奈奈在一起。

39分钟前
  • 芦哲峰
  • 推荐

想要里面的道具!据说拍电影的时候矢泽爱还把Vivian Westwood的限量版戒指给中岛美嘉了!!!我这口水啊

41分钟前
  • 防霾专用三层悠
  • 还行

中岛美嘉的声音在里面是个巨大的亮点 短发女生很有爱

42分钟前
  • スダミルク🥛
  • 推荐

喜欢美嘉,她真瘦。

47分钟前
  • 结球
  • 力荐

改编得不错,音乐赞。就是演员太雷了

50分钟前
  • 文泽尔
  • 推荐

喜欢宫崎あおい甜美的样子,很忠实于原著,背景道具服装等等都力求完美。

53分钟前
  • 初初子
  • 推荐

很好看的电影,中毒一样喜欢两个nana--奈奈和娜娜。性格完全是南北两极的女孩子,都极致可爱,并没有特别波折的故事发生,最爱渗透式的表达方式,是关于女人的友谊并不是讲宿命的电影,娜娜像极了sd娃娃,奈奈到像是梁静如和李心洁的混合体,不会点评,喜欢就是了,邓格里格隆迪东,大家都看看吧。

56分钟前
  • 金豌豆
  • 力荐

跟漫画差太远了,真一的扮演者很幻灭~

1小时前
  • 毛利
  • 较差

最赞的是漫画作者和导演清晰的定位,两个迥异的女孩结伴,继续过着迥异的人生,但创作者并未站在制高点对这些选择做出倾向性的评判,这或许就是对女性的宽容,只要活出自己,怎样活都好。

1小时前
  • 喻鸣
  • 还行

这部日本片子,竟然没嫌慢。不管是干什么的,感情有时候就是单纯直接而简单的。是吧。每个人心里的孩子啊…… nana最后说:“不可以了。不能像从前那样一起生活。我也有我的执着。但偶尔这样见面也很好,可以互相拥抱和谈天。然后不觉间变老了,执着和虚荣都没有了,又不爱唱歌了,我也可以与你回去那老家。”

1小时前
  • 鸳鸯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