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剧照

遥远的天际 剧照 NO.1遥远的天际 剧照 NO.2遥远的天际 剧照 NO.3遥远的天际 剧照 NO.4遥远的天际 剧照 NO.5遥远的天际 剧照 NO.6遥远的天际 剧照 NO.13遥远的天际 剧照 NO.14遥远的天际 剧照 NO.15遥远的天际 剧照 NO.16遥远的天际 剧照 NO.17遥远的天际 剧照 NO.18遥远的天际 剧照 NO.19遥远的天际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31 15:40

详细剧情

 长篇影评

 1 ) 《面纱》:恨比爱更易

  改编自小说的电影往往有所不同,通常会令原著的风格不同程度的流失,国内国外的电影无不如此,苏童的《妇女生活》被侯咏改编成电影,全然没有了苏童灰暗慵懒的文风,而影片《面纱》同样丧失了毛姆笔峰流转的冰冷。虽然在影片结尾处诺顿所饰的费恩同样死去了,不过影片与小说对女主人公的不同处理却显出冷暧两重风格,或许毛姆的小说更加现实,以悲剧收尾的影片却透射出一番暖意。

 

爱德华诺顿想让影片充满中国风格,于是特意到中国来取景,并同样对故事的中国背景作了适当的改变,虽然好莱坞的影片要完全凸现中国是不太容易,但个人感觉影片《面纱》在这方面还是做得足够好了,毕竟以西方视角来完全真实地展现中国是不切实际的。影片中切实地加入了二十年代中国反帝运动的风潮,将中西文化的冲突放置在爱情故事的背后,使这部影片的故事建立在更具可信度的历史背景下,虽然这其中也有小小的纰漏,但是不可否认这使小说单纯关注爱情的主题得以扩展,使得影片的内容更为丰富。作为外来者的费恩夫妇与中国人在文化认识上的差异,以及帝国主义殖民时代下对外来者抵制的盲目性等,影片都有所触及,不过在这样一部以爱情为主题的影片中也不可能挖掘得更深。

 

在影片中出现的中国人物大都面目模糊,这也是好莱坞电影的局限性,相比较夏雨、吕燕所饰角色的可有可无,黄秋生所饰的军官则要丰富许多。影片对黄秋生这个人物的背景还是作了铺垫,一个去过海外的中国军人,在旧军阀年代具有革命倾向的新军人。他对费恩夫妇的到来最初还是抱有抵触性的,但是由于比更多普通中国人接触过更多新思想,以及同费恩的深入交流,他最终还是同费恩成为了朋友,通过自己的方式帮助费恩向督军要到了帮助。督军、团长及费恩三人的一场戏虽然不长,但却很精彩,三人之间的对话呈现了当时中国的政治现状,构画出费恩的古板性格,最重要的是表达出对于西方人想用自己的科学和知识来改变中国的自大想法是难以实现的。由此也看得出影片在中国的内容上还是做足了功课,黄秋生在影片放弃了肢体表演的方式,以配合影片内敛的风格在表演上也含蓄了许多。

 

抛开小说来谈电影的爱情主题,影片中的丈夫费恩属于典型的英国刻板绅士形象,一位生活没有情趣且热衷于实干的科学家,有着深厚的理性色彩。而作为妻子吉蒂明显属于那种娇纵反叛的大家小姐,对于生活更多的是充满感性色彩。这样看似矛盾的夫妻关系,以及他们未爱先结婚的故事,放置于今日也比比皆是,这是一个看起来永恒的婚姻命题。如《理智与情感》中所写的那样,大户人家女子的唯一归宿便是出嫁,这种传统延续到二十世纪初也未曾有所改变,吉蒂的父母巴不得将女儿快点送出门,吉蒂嫁给费恩也属于一种逆反心理的使然,早日摆脱父母的责难。而一段无爱情铺垫的婚姻便意味着彼此关系的不牢固,贝蒂的性格注定她难以抵挡诱惑,出轨成为理所当然。

 

远赴霍乱疫区是费恩对妻子背叛的惩罚,这种处罚方式甚至有些带有自虐的倾向,仿佛带有对自己不明智的爱的愤怒。用死亡的恐惧和孤独来惩罚娇纵的妻子,就象是一种磨砾,令一直深藏闺中的贝蒂从心理上得以成熟,也渐渐认识和了解了自己的丈夫,并看到了他工作的伟大性,于是从了解转向爱恋。这种先结婚后恋爱的模式,在中国其实也很常见,日久总会生情,太多人的婚姻便是如此建立起来。但是这样的爱情有时也并不牢固,因为这样的爱情是在一个危险封闭的空间中滋生,没有其他选择同样也没有诱惑,所以缺少考验。在小说中女主人公是被男主人公所感动,而影片却让贝蒂死心塌地爱上了费恩,在回到伦敦后还是拒绝了情人的邀请,这是不同的结尾,却折射出原作者与导演不同的观点,或许小说可以写得更深刻更现实些,而电影有时候却不得不考虑大众的口味,温暧点总比冰冷点好。

 

影片的故事不离奇也不曲折,平平淡淡中规中矩,没有杀戮、性爱等一切惊世骇俗的卖点,只是在细腻之中显露着点点平淡如水的美,这种美远不同于张艺谋在《黄金甲》里用浓烈的色彩所呈现的感官之美,只是几个平凡的人在平凡生活中的点点闪烁。有时候变态夸张的故事更容易吸引住观众的眼球,而讲好一个平淡的故事却不那么引人注意,从这个层面来讲拍好一部《面纱》更难过拍一部《黄金甲》。

 

 

文:眉间尺

 2 ) 一层面纱难掩真情 ——《面纱》影评

电影《面纱》讲述20年代一对年轻的英国夫妇来到中国南方乡村生活的故事,在湄潭府这美丽却凶险的环境中,他们经历了在其英国家乡舒适生活中绝对无法想象和体验的情感波澜,并领悟到了爱的真谛,终于完成了因爱生恨到化干戈为玉帛的爱的升华。
    故事以女主角吉蒂开篇,为了逃离20年代伦敦浮华却又空虚的社交圈,也为了防止自己变成一位老姑娘,吉蒂接受了家人为她安排的沉默寡言的医生沃特•费恩的求婚。费恩在把吉蒂带到上海后,便迅速地投入到了他的细菌学研究中去。孤独的吉蒂和迷人的已婚男子查理•唐森发生了婚外情,被羞辱的费恩为了报复,也为了振作自己的生活,费恩决定孤注一掷,带着吉蒂远走霍乱肆虐的偏远城镇。沃特从一尘不染的研究室走向了瘟疫流行的最前线,他慢慢地协助控制了当地的疫情。费恩在爱恨交加里冷漠地对待吉蒂,吉蒂则以忏悔的心态为费恩默默承受和尝试新的生活,她开始在一家由法国修女主持的修道院兼医院中做义工,并逐渐找回了生活的勇气和意义。沃特和吉蒂终于可以互相敞开心扉,但就在他们解除冰冻日渐亲密的同时,沃特染上了霍乱。
一场霍乱成就了一段爱恨交加的生死恋。

云集好莱坞演技天才爱德华•诺顿,香港影帝黄秋生,威尼斯影帝夏雨,《金刚》女主角娜奥米•沃茨,国际名模吕燕等众多明星的影片《面纱》,看似平淡的故事却隐藏着爱情哲学,以经典文艺片的姿态诠释了一个缠绵悱恻、爱恨情仇的情爱故事。如同冷山一样带给我很大的触动,影片着眼于人物复杂的人性刻画,使得主人公的情爱发展具有非常大的张力同时又恰到好处地表现出男主人公深沉、忍辱、为爱负责却又为爱生恨的矛盾心理,对于女主人公吉蒂的内心世界通过表现她对爱情的渴望追求、出轨并遭遇玩弄、不得已跟随丈夫去边陲小镇、忍受丈夫给予她的冷漠轻视等一系列事件,刻画出一个真实勇敢、活泼可爱、大胆追求爱情的女性形象。
经典影片离不开典型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
影片开始,沃特和吉蒂在一个舞会上认识,沃特一见钟情地爱上了吉蒂,她爱这个娇生惯养的女子,他迷恋她的高雅与媚艳。沉闷的科学家和活泼少女走到一起,不是因为爱,是因为少女想要逃避早已厌倦的家庭和刻薄唠叨的母亲,她被神秘的东方上海所吸引,才草草决定嫁给沃特,一段本不应该的婚姻开始了。到了上海——丈夫沃特工作的地方,他发现与沃特的生活是如此地无趣:这个男人沉默寡言、不解风情。 一次,沃特带她一起看京剧《玉堂春》。她和一个已婚男子查理坐在一起,查理向她讲述了京剧里女主角哭泣的原因:或许在上海的生活太孤寂,或许沃特太没情趣,或许被查理的幽默善谈所吸引,吉蒂出轨了,和查理发生了性关系。沃特发现了他们的奸情,但是他并没有破门而入、捉奸在床。他愿意离婚成全妻子的爱情,但当他知道妻子只是被玩弄时,就选择了带妻子远离上海,到中国内地一个偏远的乡村从事解决霍乱疫情的志愿工作。这段剧情既合情合理又彰显了影片爱的主题意义,当科学家没有打开那扇偷情的门,观众一下子就感受到主人公爱得多么深沉,这不是懦弱,不敢面对,却是愿意承担这份后果,承担爱人的尴尬和愧疚。当他毅然把妻子带到小镇鬼门关的边缘,自然有一定的报复心理,但更多的是想摆脱上海给予他们家庭的痛苦记忆,自然也蕴含着他重振爱情的决心,正因为复杂的人物心理和性格的刻画,让影片极力表现的爱才如此的深沉凝重。在小镇无数个夜晚,妻子被丈夫孤独地搁置在寂寞的房间,自己则不断以工作麻木自己,显然爱在深深折磨着这个无所适从的男人。沃特默默吞噬着自己给自己的煎熬,但他依旧深爱吉蒂,爱极生恨也是人间至情,影片就是在一个个场景的推移中,表现人物矛盾纠结的心理,我们不能不佩服演员诺顿高超完美的表演,无论是《大买卖》、《魔术师》还是这部文艺片,能看出他对角色性格淋漓尽致的刻画和准确到位的把握,影片科学家沉默寡言、勤奋钻研、善良宽容、爱得深沉挚烈,但同时作为一个男人也血气方刚,很难容忍妻子的背叛,对于这一切诺顿驾轻就熟,演绎的不温不火,恰到好处。
而饰演女主人公吉蒂的演员娜奥米•沃茨同样表演得真实生动、可圈可点。青年的吉蒂活泼任性、少妇的吉蒂美艳多情、出轨的吉蒂为爱痴狂、遭受爱情处罚的吉蒂隐忍孤独郁郁寡欢,从闪婚、出轨、被情人玩弄、被丈夫冷落、被生活嘲笑,短暂却又大起大落的生活变化使得人物的内心世界极其丰富多元、复杂矛盾,相对于丈夫来说妻子的爱一点也不轻松,同样需要一种勇气,一份对爱的执着追求。影片表现的妻子出轨情节不仅没有削弱人物的性格反而为人物大胆追求爱的精神做了完美的诠释,剧中有一个夫妻剧烈争吵的片段: 吉蒂:“如果一个男人不能让一个女人爱上他,那是他的错!我不爱你,但嫁给了你,我是有错!但是你明知我不爱你,还娶我,你难道就没有责任吗?!”由此可见,影片并不是粗暴简单地斥责出轨,当然也不是一味地褒赞出轨,女主人公因爱出轨,却又因爱错饱受生活的惩罚与折磨,这就使人物性格厚重富于张力,也为吉蒂浴火重生,燃起对丈夫的爱情之火进行了弥足珍贵的铺垫。当然,沃茨的演技不能小觑。
    除此之外,影片中的配角也起到了阐释主题、穿针引线、暗示隐喻的作用。比如维廷顿就是架在夫妻两人之中的桥梁,因他完成情节的推动发展,也以他与多名女子随随便便的混天暗日的性爱来反衬男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专一。比如吉蒂从天主教女长老嬷嬷的口中,听到了对她丈夫的赞赏与尊敬,知道了她丈夫深沉的爱心: 吉蒂开始觉得自己是那么的傻,竟没有认真地了解过一个一直在他身边、曾经深爱她、并且或许依然还爱着她的好男人。从院长嬷嬷的自述中让吉蒂反思什么是爱?“我17岁就恋爱了,一个傻姑娘,但我的爱情是那么热烈如火,随着时间的流逝,我的感情发生了变化,他让我失望他忽视我,我们之间变得漠不关心,象老夫妇总并肩坐在沙发上,但很少和对方说话,他知道我永远不会离开他,这是我的职责,但当爱和职责合而为一时,恩典便与你长在。”说完这段话,镜头从院长嬷嬷满布皱纹却宁静安详的脸上推开,观众看到破旧的屋子,发黑的窗棂,笨拙难看的柜子,可是柜上的圣母雕塑却如此洁净,墙上的十字架格外醒目,似乎彰显爱的力量,至此,影片对于爱的解读臻于完美。
    
难忘影片中的经典台词。
当沃特与吉蒂重归于好,两人一段对白:吉蒂说:“我喜欢戏剧、跳舞,喜欢打网球、玩游戏,喜欢爱玩的男人,这不怪我:我的家教就是如此!” 而沃特却要带她逛威尼斯的画廊,还唠叨什么运河的奇迹、什么排水系统,一类无聊的东西……这还不如带她去桑威治打高尔夫。沃特醒悟了说:“我们都太傻了,非要在对方身上找我们所没有的东西!” 当吉蒂与沃特一起去找维廷顿聊天,吉蒂对维廷顿说了一句十分经典的话:“女人往往不会因为一个男人是好人,而爱上这个男人”。当吉蒂突然发现自己怀孕了,孩子的父亲很可能是查理,而不是沃特时,吉蒂无疑十分的痛苦和自责,但是沃特说:“这已经不重要了!”
电影《面纱》是一个古老而又俗套的故事,但因讲得凄美动人而倍受人们的推崇和喜爱,圣经云:爱是理解;爱是宽容;爱是坚持;爱是责任。似乎人人耳熟能详,但影片却偏偏为爱设置了一道道关卡、一条条鸿沟、一层层面纱,导演特意把主人公安排在这个与它们曾经如此遥远的小镇,让如此残忍的瘟疫拯救了他们的爱情。片名面纱的寓意也不攻自破,即面纱依然难掩真情,揭开面纱只恨情浓,面纱其实就是让人深思什么是爱的媒介。影片结束的时刻,沃特得了霍乱迅速的死去。一个美好的爱情结局被导演残忍地肢解。随着沃特的下葬,我已然泪眼婆娑,在生死之间,爱在传递,用勇气揭开彼此的面纱,才能成就真爱,即使天人相隔,也会地久天长。为什么爱情注定是悲催的结局?我为剧中的有情人不住地祈祷:时光不再,爱意永恒!
影片在钢琴和童声合奏声里结束,那婉转的乐音把所有人都带到了爱的天堂。

 3 ) “我爱你已久,永不能忘”

面 纱

这是去年的电影了吧,下了一直没看。比起好莱坞的商业大片,更喜欢欧洲电影。
《面纱》来自好莱坞,但却有着欧洲电影的气质,毕竟这是改编自英国小说家毛姆的同名原著。
时常会为唱片的封面所吸引而喜欢上这盘唱片,在真正听她之前。也时常会为一部电影的音乐所触动,在看过她之前就把握和感受到她的气质。被《面纱》吸引也开始于她的主题曲。
我的朋友让我听,然后问我是什么感觉?我说像流水,简单清澈,轻快灵动。也像泪水,晶莹童话般地清醇和真挚,给人温暖的滋润,坚强和勇气。
在清澈的泉水边我漫步,
泉水如此美丽,我依水而浴,
我爱你已久,永不能忘。
躺在橡树叶下晾干身体,
高高的树枝上黄莺在歌唱,
我爱你已久,永不能忘。
唱吧,黄莺,唱吧,你心情欢畅,
你满心欢喜,而我的心却在哭泣,
我爱你已久,永不能忘。
我失去了我的朋友,不知为何,
为了一束玫瑰花而拒绝他,
我爱你已久,永不能忘。
我希望那枝玫瑰仍在绽放,
而我的朋友依然爱我,
我爱你已久,永不能忘。

电影叙述的故事如同那旋律和歌词一样简洁,但却醇美。
故事中,那个美丽的、风华正茂的女子,怀着对新生活、对爱情的憧憬。但她没有意识到,美丽的面纱下,生活并非是她所想象的那个样子。
原来美丽的只是面纱,揭开美丽的面纱,迎面的是巨大的空虚,她心中所幻想的爱情是多么虚无飘渺,是多么经不起现实和时间的考验,那爱情该是怎样?婚姻又该是怎样的?
如何才会有歌里唱的那种状态,“我爱你已久,永不能忘”。
故事的结尾,爱人永远地离开,但女人对生活不再困惑和迷茫,她知道了生活不是她原本幻想的那个样子,但并非就是悲哀的,没有希望的。
去了解一个人更多的不是用自己心中的尺子去量他,一个人是否值得爱,或是否会爱上他,也更多的不是他能带给你什么。
正如故事中修女所说:我十七岁就恋爱了,爱上了上帝,一个傻姑娘,对宗教生涯有着浪漫的幻想,但我的爱是那么的热烈,随着时间流逝,我的情感改变了,他让我失望,他忽视我,我们之间变得漠不关心,像老夫妇总并肩坐在沙发上,但很少跟对方说话,但他知道我永远不会离开他……………….
故事到这里哑然而止,恰倒好处,更多的话就不再往下说。爱人永远地离去,留下的是女主人公的泪水和和那份她自己从未想到会有的心情,而这些会让我们继续感受、体味这种过程和变化的美妙。那是爱吗?应该是吧。但却不是初恋时那样的爱。是责任吗?也应该是吧,但却也许有我们意想不到的美感。
伦敦花店的场景在故事中出现了两次,第一次发生在故事开始阶段,像是埋下了一个疑问——“看起来有点傻,耗费精力去照顾那些终归要死去的东西”,那该不该去做那一件傻事?耗费精力去照顾那些终归要死去的东西,比如花,比如爱情,也比如生活中我们觉得重要觉得美好,但也许有一天世故人非,曾经的美好将如美丽的鲜花一样凋零、不复存在。
在这里出现两种选择,一种是对生活不再带有什么幻想,就像女主人公的父母那样,虽然知道花是美丽的,而且也不会在乎那点买花的钱,但他们觉得这事是没有意义的,所以不喜欢花,也不买鲜花。他们对生活不再带有什么美好的梦想,遵循世俗的生活方式是他们认为的正道,权利、金钱、能看得见、能抓得住的才是有意义的。
而女主人公毕竟年轻,漂浮在现实之上的那层面纱还未被揭开,在她眼中花就是美丽的,生活对于她是充满希望的。
生活中人总是会不知不觉地遭遇类似的两难,一条是现成的路,但就因为现成可预见,所以对人缺乏吸引力。另一条则是未知的路,也正是因为未知所以给人感觉总披着美丽迷人的面纱。
如何去做选择?
故事的结尾再次回到伦敦的这个布满鲜花的地方,同样的问题再次被提及:看来是有一点傻,她们不到一周就会枯萎,不值得?但这一次女主人公从儿子的那里得到了一个肯定的答案:我觉得他们很好看。
这句从儿子的口中说出的话,我想在走了那样一段心路历程的女主人公心里,该有不同的解释吧,面纱是迷人的,虽然真实的生活并非如此,但生活也可以是充满希望和美好的。

 4 ) 爱在瘟疫蔓延时

显然《面纱》要比《霍乱时期的爱情》更适合这个题目。

外国小说里经常容易写不忠的女人。但丁的《神曲》里就有怎样惩罚不忠的女人,此外还有著名的包法利夫人和安娜·卡列尼娜;他们还经常写失贞的女人,如苔丝和海丝特·白兰。中国小说就不一样了,写的都是弃妇,要么就是贞烈女子。(当然《金瓶梅》里的女人除外)
《面纱》就是一个西方潘金莲东窗事发后怎么办的事情。

在没有揭开原著的面纱之前,这部电影还是更符合人的期待视野。因为看之前略微知道一些剧情,就很想看吉蒂是怎样爱上沃特的。在20年代风景如画却霍乱蔓延的梅谭府,因为对生命的恐慌,也因为身边没有再适合的异性,这样的爱上很自然。这样的情状,放在任何夫妇面前,只要你把他们扔到异国他乡,或者一个孤岛,他们的感情会很牢固、比平淡都市里更能体会到相濡以沫。
那样的夫妇,其实是幸运的。

她终于爱上了他,他却跟白求恩一样殉职。死前说:forgive me。女人哭的一塌糊涂。水墨画的桂林山水间,打阳伞的外国女人,响起的船歌却是法文的a la claire fontaine.片子没有刻意地煽情,一切元素却结合地恰到好处。于是我的眼泪也恰到好处地掉下来。

本年度看的第2部电影,又哭了。我依然推荐情侣去看,看完要懂得宽恕和救赎,都是极为不易的。“当爱和责任合为一体的时候,恩典就会降临。”

海报上面写:面纱——真爱 一生只揭开一次。我觉得很适合去做古代红盖头的广告词。另外,金庸小说里有个女人很好地诠释了这句话——木婉清。
非常喜欢爱德华·诺顿,或者说我喜欢他演的那个科学家。真正的british gentelmen,认真,懂得爱。但事实当中,懂得爱的人更不容易获得爱。
忽然觉得这片子对我也是有启发,我对未来臭男人终于有了新标准,我期待遇见这么一个男人,我想知道,自己是如何爱上他的。

看了电影后,如果有兴趣,读了原著,你会失望。因为过程和结局都不如电影这么完美。毛姆是那么刻薄的一个男人,尤其对女人的态度。
书里,沃特把吉蒂带去瘟疫区,根本不是伟大的人道主义,而单纯是为了报复吉蒂;书里直到沃特死,吉蒂也没有爱上他;虽然吉蒂一直在请求丈夫原谅自己,沃特到死也没有原谅她;他死前最后一句话也不是那伟大的“原谅我”,而是充满玄机的“死的像只狗”;吉蒂回英国后还继续跟旧情人厮混;书里孩子也不是沃特的……这么多不完美,然而这是毛姆笔下的人性,也许在生活里,就是这个样子。

可是,我还是推荐这部让我哭了的电影。爱在瘟疫蔓延时,我的爱情却是在几年前那场瘟疫里死去的。我总是不够福气,没有白流苏的好命。自然,“到处都是传奇,可不见得有这么圆满的收场。”

看后很想去那个很美丽的小镇去看看。广西贺州姚黄古镇,想来那里不会有瘟疫了。我有古镇情结,上一个是乌镇,这次考试的小作文就瞎编了一个发生在乌镇的蹩脚、弱智的爱情故事,真感谢老师没有枪毙它。

 5 ) 爱恨纠缠,在生命尽头,是一片平静

曾经的深爱和无言的憎恨,刻骨铭心的爱恨纠缠,在生命的尽头,是一片平静-----

如花一样的女子,选择一场草率的婚姻,不过是为了远离唠叨市井的母亲。

自私娇惯,即使出轨,仍然固执地以为,一个男人无法让女人爱上是他的错,而不在她。

然而飞蛾扑火,拥抱的只是一场爱的幻觉,醒来才发现,不过是情人眼里的一场露水情缘。

舞台上的戏子低吟浅唱:流落异乡,罪责加身,生活无望,没有爱情,枷锁中的灵魂,哀怮欲绝。

她在台下看着,听着,自悲身世,不禁黯然。

他是沉默的,沉默到除非有话要说,否则便不会轻易开口。

他是笨拙的,笨拙到求婚的措词都过于直白,以至于受她嘲笑。

他是固执的,固执到明知婚姻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还是执拗地以为爱能改变一切。

他是害羞的,害羞到只敢倚在门前,手足无措地问她是否满意替她布置的一切,即使二人之间的亲昵,也需要关灯才觉得安全。

他是隐忍的,隐忍到即使明知她与人偷欢,一门之隔的距离,停留把手上的双手,片刻的犹豫,终于离开,留他们在房间里惴惴不安。

然爱之愈深,恨之愈切。

霍乱横行的梅坛府,恐怖的死亡之地。

他选择一场自杀式的死亡旅行来惩罚她的不忠,因为她背叛的那一刻,他的心就已经死亡。

破旧的木屋,昏黄的灯光,肮脏的桌子。僵持与冷战,报复与伤害。

她赌气吃没有煮过的蔬菜,以抗议他的沉默和冷淡,他亦陪同。

他宁愿注视着墙、地板和自己的鞋子,也拒绝看她。她是他心头的那根刺,扎进心底最柔软的地方,鲜血淋漓。

如此不同的二个人,却一样的固执,那层面纱,横亘于彼此,似漓江上终年不散的雾蔼。不能分开,亦拒绝相视。

待面纱揭开一角,露出爱情的真相,瘟疫成全了爱情,却让死亡逼近。

彼此煎熬,一朝释然。他还是那个沉默寡言的他,她却已读懂他眼里的爱。

她还没来得及了解这个曾经如此陌生的男人。此刻忘我工作,救死扶伤,面无表情底下,是深藏的温和与善良。

他还没来得及在她那首熟悉的钢琴曲里缓过神来。他注视着她,被一群天使般的孩子们围绕,洗尽铅华后的蜕变,如此美丽。

死神相邀,他勿勿赴约,化为异国乡间的一杯黄土,死亡成为他对爱的祭奠,只留她驻足原地。

他只存在于她生命中的一瞬,却已是无法抹去的永恒。

伦敦街头,繁华落尽,浮生若梦。

 6 ) 难以揭去的"面纱"

   昨日还是心心相印的情人,今天就可能南辕北辙。
    很多童话爱情故事的结尾是,公主和王子结婚了,在城堡里过着幸福的生活。谁也不好告诉孩子,公主和王子结婚以后,会吵架,会变心,会同床异梦,还会引发特洛伊战争一类的纷争。若是贫贱夫妻,财米油盐的摩擦也足够把婚姻磨砺成一床又粗又硬的被子,可通常情况下,男女们即使不舒服也还是憋着骂着盖着上床了入睡了。
    生活是一只奇妙的手,它往往摧毁幻想,有时却也能铸造永恒。曾经错位与背叛的男女,也可能历经种种磨折,合为一轨,萌发真挚深刻的爱情。
 
    当我看到那些秀气的山峦,安静的竹林,清澈的河水,小而工整的稻田,我幽幽地叹气:呵,桂林。古老的屋檐,低矮的石拱桥,水车带起的潺潺流水……电影里,美丽的广西古镇,迎来一对饱受煎熬的英国夫妇,并发生着惊心动魄的霍乱。
    吉蒂,聪明美丽,弹一手好琴,却自私娇惯,情绪冲动;她性情自由天真,不愿意受约束,喜爱风趣而浪漫的男人,乐于参加热闹繁华的聚会。(呵呵,如同我们大多数女人一样)
     男主角呢,沃特医生。修长的身体,薄薄的嘴唇总是紧紧抿着,一丝不苟的头发终日不乱,如同他过于整齐有序的精神世界。他对吉蒂一见钟情,他爱她的聪敏可爱,温情脉脉地对吉蒂说:我会尽我所能让你快乐。这句话很美妙,打动了原本就想逃避家庭压力的吉蒂。他才华出众,学识丰富,工作专注,救死扶伤,风度彬彬,简直是一位君子。但他木讷,缺乏情趣,某方面看来甚至是笨拙的,他总是不善于表达自己。所以他不是她喜欢的类型。他带她游览威尼斯的时候大谈水利工程,在她想参加舞会的时候带她参观画廊……
     吉蒂一言道破天机:“女人不会因为男人品德高尚就爱上他”。她更需要一个热情、善解人意、机灵风趣的情人。于是,在离乡背井与所嫁非真心所好的失落里,吉蒂与上海一位外交官有了露水情缘。她以为对方是爱她的,但后来发现,她只不过是对方后花园中的区区一朵。
     沃特并非圣人,他是一个正常的男人。发现妻子的出轨后,他出离愤怒了。他爱她,所以也格外地恨她。他主动申请前往霍乱横行的地区担任治疗医师,并以张扬妻子通奸的丑事为要挟,逼迫她一同前往。
    这是一趟惩罚之旅、自虐之旅。一开始,他就做好了不回头的打算。
    他们住在已经感染霍乱死去的前医生住的小楼里,分房而居。他每天去查看病情,投入地研究控制疫情的方法,而将她搁置起来,把她晾在寂寞冷清的空气里,几乎与世隔绝。她试图与他交谈,却被粗暴地拒绝。
    来自修女的一次邀请让吉蒂参观了镇上的孤儿院。她也是善良的,真心愿意和修女们一起帮助那些无助的孤儿。渐渐的她又得到了快乐。吉蒂为婴儿换尿布,巧手制作可爱的纸风车,在破钢琴上弹起欢快的节奏。乱世里,孤儿院里有着珍贵短暂的温馨。沃特偶遇这些场面,他动情地注视她。其实,他还是爱着他。
     她一度怀念她那在上海的外交官情人,可当她发现对于情人来说她只是“二流女人”的时候,她绝望了。是的,这是合理的情节。对不切实际的爱情幻想绝望后,我们的女主角才能放下心魔开始新的生活,也才能真正开始感受她丈夫高贵的人格魅力。在这个残酷的霍乱之地,贫病与死亡驱散了浮躁的欲念,铅华尽去,高贵的金子得以发光。他们重新认识了对方,从对立,到相互谅解,到相濡以沫。
    她真正爱上了她,他也真正地宽恕了她。
    他们缠绵,远比新婚之夜甜蜜。
    然后就是死亡带来的永恒。
    我自己有一句“名言”:恋爱中的人若一直相守下去,爱情会死(转变为亲情其实也是爱情之死的一种);若要爱情不死,惟有以生命为代价。这个歪理,体现于种种该死的蛊惑人心的故事之中,比如《梁祝》,比如《孔雀东南飞》,比如《泰坦尼克号》……还有这一部改变自毛姆小说的电影——《面纱》。
   沃特医生最终像白求恩同志一样以身殉职,葬在了异国他乡。这本是他这趟自虐之行的预期结果。但他和她都没有想到的是,他们能够有机会打破坚冰,揭开隔在彼此之间的重重面纱,收获一段因为死亡而完美的爱情。
 
    为什么总是要付出那么大的代价,我们才可以沟通彼此呢?我想起《通天塔》里那对发生婚姻危机又因枪击事件达成新谅解的美国夫妇,我想起了张爱玲《倾城》里因战乱而成就一段真诚姻缘的白流苏与柳原……我更想起了许许多多困顿在生活俗务中、消解了热情和想象力的其他夫妇,他们彼此间戴着愈来愈厚的面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而且,我们谁能断言,如果沃特与吉蒂能够平安地一起度过霍乱,回到平静的英国城市中生活,是不是就一定能维持那份透彻的爱与恕?
    爱情没那么伟大,也要天时,地利,人和才会有恰如其分的结局。结婚不是最后结局,因为生活的条件会一直在改变。惟有死亡,让命运之手终止在最美好的一刻,从而造就了永恒。

 短评

根据毛姆小说改编,中美合拍的爱情片。20年代民国场景很真实,剧组真是用心了!糯米和诺顿演技依旧绝佳(两人也是制片人)。缺憾和离别总是伟大爱情的必备元素。西南的濛濛雾霭和异国的偏见隔阂终没能阻挡面纱的揭开。当爱与责任合二为一,恩典就会与你同在。ps:女神和服装+0.5,风景+0.5 (9.0/10)

4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诗意的山水,咯吱作响的木屋,摇着香扇仍抵挡不住的微汗;慢悠悠的竹筏,音色不佳的钢琴,幽暗灯光里仓促炽烈的拥抱⋯⋯我爱你已久,永世不能忘。

7分钟前
  • 阿凡思蜜达
  • 力荐

东方,在老外们眼中还是如此细腻和朦胧的。

11分钟前
  • 张樾
  • 推荐

回眸时,是否还能看到你靠在门边挺拔削瘦的身影。

13分钟前
  • ivypan
  • 推荐

刚读完小说就看根据它改编的电影,记忆清楚,区别与优劣立现。小说故事性强,适于改编。加中两国2006年合拍,在上海与广西取景,总美术师又是中国的电影美术大家屠居华,所以影片的环境、居室、服装等视觉体现都比较到位、准确;外国导演及演员则中规中矩,缺少光彩。内容上增加了中国民众对西方人的斗争及努力治愈霍乱疫情的正面情节,这是原小说没有的。主线也改为主角夫妻的最终理解和温情。只是这样就丧失了原作对人物及人性阐释的尖刻和酸楚。而这个独特的个性,正是毛姆一生所追求的。

14分钟前
  • 谢飞导演
  • 还行

这两日读毛姆的原著,时隔十年又将影片翻出重温。不得不说电影的改编提升并丰富了原著,紧凑节制,删去了叙述中罗嗦的枝蔓,但俨然却是另一个故事了。女主的悔悟和丈夫的死都更有力量。在毛姆笔下却淡漠缺乏说服力。我始终相信爱是尊敬之上生长出来的情感,鄙夷轻蔑却欲罢不能的,不过是不甘的执念。

19分钟前
  • 匡轶歌
  • 力荐

彼时,言笑晏晏的少女闯入他的眼帘,一个倩影迷醉了一生。东方山水小城,埋葬了他的一切,唯有请求原谅是他最后之言。中西方元素的结合混搭出了奇妙的味道,天堂般的山水美景下是愚昧落后疾病肆虐的炼狱。两个人踉踉跄跄闯入,在陌生的环境下重新相爱,和风景一样美好。演员摄影风景配乐故事都太美了。

21分钟前
  • 西楼尘
  • 力荐

最精彩的是配乐

25分钟前
  • 艾小柯
  • 还行

“爱你已久,永不能忘” 两个人心灵距离的拉近也许才是最令人神往的地方

30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爱到分离才相遇。

31分钟前
  • sukida
  • 推荐

诺顿真儒雅啊,太迷人了~~我发现黄秋生有英音诶!很多电影多年后再看一遍会有不一样的感觉,这次我决定给五星。

34分钟前
  • 彌張
  • 力荐

配乐很赞呢!法国民谣【在清澈的泉水边】

38分钟前
  • 小耳朵图吗
  • 力荐

如果非得说女性的独立就是对男人和爱情不再抱有不切实际的浪漫念头的话,那其实独立了也没啥意思。

43分钟前
  • 容安
  • 还行

“我曾经在莫斯科受训,如果你不喜欢说英语,咱们可以说俄语。”

47分钟前
  • 鱼丸粗面
  • 推荐

爱德华诺顿果然没令我失望,生老病死前的爱情总能被放大,霍乱时期的爱情可以模糊和平年代的不忠,死亡才可以为重燃的爱火定格,所以沃特一定要死,不然灾难过去之后的日子,被忽略的丑陋和缺憾总会不失时机地泛起,仿佛池塘里的淤泥,经不起折腾。死去了,才可以永垂不朽。记忆中的总比眼前的深刻长久

48分钟前
  • 松花蛋
  • 推荐

我想你是对的,我们寻找对方缺少的品质太傻了。原谅和爱比抱怨和恨美多了。我爱你已久,永不能忘。脱去你的面纱,脱去我的面纱,让我看看你。

53分钟前
  • ☂ 莎拉公主
  • 力荐

大概是我浅薄,可我爱这个电影多过于毛姆的原著不知多少倍。。

57分钟前
  • 乐乐乐了
  • 力荐

她褪下套裙,他上前吻住她那一刻。我便又泪流成河了。

59分钟前
  • 鸳鸯
  • 力荐

美的一塌糊涂,我指诺顿,也指Naomi,也指风景,也指爱情。我爱你已久,永不能忘。

1小时前
  • kissdemon
  • 推荐

婚姻对于男人来说是赌自由,对于女人来说是赌幸福—毛姆

1小时前
  • 豆腐脑敢死队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