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照

皮娜 剧照 NO.1皮娜 剧照 NO.2皮娜 剧照 NO.3皮娜 剧照 NO.4皮娜 剧照 NO.5皮娜 剧照 NO.6皮娜 剧照 NO.13皮娜 剧照 NO.14皮娜 剧照 NO.15皮娜 剧照 NO.16皮娜 剧照 NO.17皮娜 剧照 NO.18皮娜 剧照 NO.19皮娜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3:07

详细剧情

  德国著名导演维姆·文德斯(Wim Wenders)在第一次观看皮娜·鲍什(Pina Bausch)出演《穆勒咖啡馆》时,便深深为这位“德国现代舞第一夫人”所吸引。他与皮娜迅速成为至交,并诞生了合作电影的想法。几经考虑,文德斯决定采用3D电影技术来展现皮娜充满激情与创意的 现代舞艺术,试图为观众开启一种全新而独特的视觉发现之旅。但是,2009年电影拍摄计划宣布后不久,皮娜·鲍什就因肺癌辞世,整个拍摄计划就此搁置。直到在与皮娜生前执掌的乌帕塔舞蹈剧场商谈后,文德斯才决定重新启动电影拍摄计划。本片将皮娜的几部舞蹈作品《穆勒咖啡馆》、《春之祭》、和《月圆》贯穿在学生和好友对她的追忆中,同时将镜头投射到充满工业景观的城市乌帕塔,立体化地诠释了皮娜独特奇妙的舞蹈美学,留下了对皮娜最美的赞歌。

 长篇影评

 1 ) 我为舞狂

最早看到皮娜的舞蹈是在阿尔莫多瓦的电影《对她说》里面,影片开头有一段让男主角泪流满面的舞蹈《穆勒咖啡馆》。舞台上那些椅子很神奇,它们既是舞者的障碍又是对舞者的怜惜,一个女子梦游一般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一个男子怜悯地跟随着她为她搬开挡路的椅子,另一个在角落处的舞者消瘦单薄却富有力度的姿态里填满悲伤,她就是皮娜·鲍什。

后来终于有机会看了全本的《穆勒咖啡馆》,黑白胶片的,觉得她是一个世界彼端的遥远存在。再后来,读了舞蹈评论家约亨·施密特写她的书,得知她是一个工作狂,她猛烈地吸烟,她把所有的热情和生命都倾注于舞蹈上,舞蹈就是她的情人,剧团就是她的家庭。再后来,她被诊断出罹患肺癌,仅仅五天之后就离开了人世,好像她在等待某种召唤,听到后就不夹缠带地走了。

听说文德斯拍了皮娜的纪录片就很期待。文德斯是我很喜欢的导演,何况有《乐满哈瓦那》在先。本以为会在纪录片中看到更多皮娜的影像,实际不然。影片手法出人意料的贴切。传达皮娜最宝贵的精神的确不需要看她吃饭睡觉生病。她的生命彰显于舞蹈。

皮娜不在世的现状是纪录片拍摄的难题,文德斯巧妙地解决了这道难题。我们从其他舞者的舞蹈、静默和回忆中完全可以想象皮娜的追求,她给世界创造一笔财富,这财富是一种精神的力量,流动于更多舞者的身体内部,他们用身体收集然后释放出的能量简直要把世界击碎了。皮娜想要用舞蹈表达的东西是难以言传的,也是超越日常生活场景的。唯有舞蹈是她灵魂的精粹。

所以电影摒弃日常生活和用语,提纯,从具体的场景里跳脱出来,超越时间流,把握总体。

文德斯对采访的处理令人叫绝。舞者不是对着镜头说话,而是在镜头前陷入个人的某种遐想或者情绪状态,他们的语言以画外音的方式出现。我们不是坐在一个人对面听他说话,而是进入了这个人的内心听到他的心声。我们仿佛会某种读心术。我们会觉得镜头前的舞者无比真实而诚恳。我们由这些不同肤色讲着不同语言的舞者,触摸到他们背后的像神一样屹立的皮娜的品质。

再看这些舞者的舞蹈。他们没有天仙一样的身材和脸庞,他们也不需要华丽的衣服装点,他们的舞姿有时看起来并不高雅,甚至滑稽,但他们极致,他们出格,他们让你体会到他们快乐、悲伤与愤怒的激情,甚至那股子激情是平凡所难以承受的,他们冲破平凡,创造一个新世界。

文德斯真是皮娜的知己。他选择的实景与舞蹈非常匹配,实景更让舞蹈飞起来。在实景中的舞蹈更具有超现实感,这种超现实感不是讽刺的,它赞叹人的创造力,它为现实注射活力。虽然未及领略3D效果,已经十分感动。

皮娜是创造力之神。她能够激发舞者个性的力量,逼出他们的创造力。皮娜排出的舞蹈,不论舞台上有多少个舞者,哪怕他们的动作近似,你都能够看到富于个性的个体。个体令人惊叹。每一个舞者都展示他的个性,这是传统舞蹈难以企及的。

 2 ) 《皮娜》

微博时代,很少有大段大段写字的热情。不知缺乏的是真诚还是被感动的能力,亦或是,那些年轻时认为重要的,都不再重要,或者,是在这个时代已不再重要。
想固执的依旧认为那些重要,认为那些情感重要,那些认真重要,那些纠结重要,那些纠缠重要,固执的,要记录。
如是,《皮娜》。

皮娜是一个观察者。不是冷静锐利,是热情锐利;不是嘲讽,只完整还原了这个不完美世界的角落,内心的角落。
第一次我的审美被颠覆,美不是由美丽构成,美是由有丑陋状况的真实构成。当他们撩起装饰的发丝,当他们暴露全口的牙齿,直面之美给人的震撼,远胜于那些完美皮肉和皮肉之上的雕饰。
如是,她的剧团中,黑色与褐色是头发的主流色彩。舞蹈演员多来自亚洲和东欧,这些国度的传统精神状态给诠释“爆发”提供更多的可能,压抑泥土里长出的心灵,走进“现代”的心灵,情感,两性。
很想问皮娜,也问让我听说皮娜的王佩,舞台人,如何诠释微博与后微博时代的心灵。皮娜,却永为无言的观察者,她只教给我们留一双眼睛。
人常说遗世孤独。但这位观察者不孤独,她教给你观察,审视自己,在痛苦直面的过程里,孤独无影踪。
真实。

两性游戏、城市、捆绑、死亡,焦躁、歇斯底里。没有或多或少,我们都曾是或正在是如此的一个爬行者,少了拥抱的能力,在恢复拥抱的能力。惯性,舞蹈中现实的惯性,干涉,被强行制止的干涉,冷漠,猎奇的冷漠。
一个逝去的身体,被无数只手摸索摆弄,或亲吻或调戏或被偷窥私处,犀利知人性知人生至如此,皮娜舞蹈的味道,总不是浅薄的甜味。她也不是中国文化在混沌中的五味杂陈,而捋一丝丝清晰通透给你,丑中之美,苦中之美,挣扎之美,甚至是美之扭曲。真实的震撼,是平静的。

长了一两岁,写字,慢慢就变成一件耗心力而吃力的事情。有近两年不再为一部电影而激情澎湃的写些字。恢复,为这部杰作《皮娜》,不以一个对逝去亲吻的姿态,只以真记录些许。
虽这记录下的些许,已瞬间是曾经。

 3 ) Tanzt, tanzt, sonst sind wir verloren.

       我是这么认为的,作为纪录片,这部电影的主角就是舞蹈。导演在保障技术完美的同时,让pina的气韵弥漫大屏幕,桃花溪里逐流水,舟无桨而船自行,顺势而为罢了,反正我想不出更合适的拍法:-) 这么说来,片子不是不电影,而是很电影,是一部深情不滥情的电影。 Wim Wenders的纪录片,无论关乎歌者还是舞者,生者还是死者,总是不动声色,动情!
  
Pina说,“Tanzt, tanzt, sonst sind wir verloren (跳吧,跳吧,不然我们必迷失)”。Pina的生平就是编舞,跳舞,跳舞,编舞。片子里通篇展示的正是Pina编过的或许也是跳过的舞蹈,还有众多长期或短期合作受她潜移默化的舞团舞者的独访。作为一部传记,这等不写而写和众星捧月的拍法,有涓涓细流汇聚大河的气势,非常高明。
  
如果没看错,影片拍在德国的初夏,舞者舞在明媚阳光里,在Wuppertal(乌帕塔尔)繁忙的交通路口,在喧闹的市井,头上是Schwebebahn(悬挂式有轨电车)的高架,不时有Schwebebahn呼啸而过,身后远远的麦当劳的大标识。托3D的福,一切一切都看的细致无比,一切一切都显得那么虚幻离奇超现实!Wuppertal正是我曾青春热血流臭汗的地方,跳上公交和有轨,看山看水看老外,只是当时已惘然。看到Cafe Mueller,我不争气的哭了。
  
Wuppertal,也是恩格斯的故乡。

 4 ) 看完《Pina》我决定立刻去乌珀塔尔

     《Pina》作为一部电影,它的类型很难定位。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纪录片,也不是简单的歌舞片。柏林电影节主席科斯里克说这是一部舞蹈电影。或许是个贴切的描述。因为它旨在纪录和表现德国现代舞“第一夫人”皮娜鲍什的舞蹈精髓。虽说是纪录、再现皮娜的经典舞蹈曲目,却有着精致的分镜和运镜;通过穿插对乌珀塔尔舞蹈剧场成员的采访,侧面刻画出皮娜的肖像。最后利用一些陌生化的镜头,还原观众的观影感受,间离观众与荧幕上那个皮娜的关系。
    应该说,这部片子的技术层面是非常完善的。精致流畅的画面,色彩丰富的服饰和布景,幽默的空间和调度,都无可挑剔。3D拍摄的舞蹈和舞台,比二维平面电影更能真实的还原舞台,让观众产生心灵接近演员的感觉。摄影机内外的调动与互动也更能放大舞蹈的情感和张力。文德斯认为3D非常适合用来表达舞蹈,而皮娜的舞蹈强调通过肢体传达心灵的愿望,于是文德斯选择了3D技术作为媒介,试图用影像替皮娜来传达她要表达的爱和坚强。事实上,文德斯应该甚至为此而放弃了更多元化的视听语言,而是尽量保持在还原舞台的层面上,连视角也非常常规。除了一些特地间离观众的段落,如出现舞台观众席的画面或是有人对着剧场模型交谈,他都尽可能地尊重了舞台,以及台上的舞者们。
    影片中出现的舞蹈段落包括《穆勒咖啡馆》、《春之祭》和《月圆》等非常有名的剧目。可惜,在影片开拍前夕皮娜患癌症去世。然而,尽管影片中使用的有关她的影像资料并不多,仍然不失为一部非常精致的人物传记电影。
    优势同时也是遗憾的是,皮娜的舞蹈气场过于强大。由于文德斯非常谦逊地尊重了这个气场,导致电影的力量被削弱,以致观众除了舞蹈,较难欣赏到电影的魅力。黑泽明说过,尽管电影像这像那,终究还是最像它自己。这部《Pina》,欠缺了些许电影的特点。不过或许对文德斯来说,拍摄的意义本身就是为好友最强势地传达精神。
       而我相信,所有看过影片的人,不论之前认不认识Pina,看没看过乌珀塔尔舞蹈剧场的演出,都会从心底里对这位舞蹈演员产生敬意,并深切地渴望去看一次表演。从这个意义上说,《Pina》不但没有因为复制而削弱剧场的表现力,反而成就了美好的宣传。也算是一次意义深远的致敬吧!

 5 ) 文青看门道,文盲瞧热闹

这部电影的对白,光我能分辨出来的就有德语,英语,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韩语,应该还有中文(看最后出的字幕有一位舞者应该是华裔)。这些需要字幕的对白在电影里只占非常小非常小的部分,剩下的千言万语都是由舞蹈完成的——音乐和舞蹈,人类要征服巴别塔。

但是,这些语言,不是那么天然的。春天,浅草新发,夏天,艳阳高照,秋天,落叶缤纷,冬天,冷得呱呱叫……这一组浅显易懂兼带编舞者亲身说明的动作贯穿全场,似乎是要说服观众——现代舞也不是那么遥远不是那么深奥不是那么难懂的,跟随音乐跟随舞者的肢体,自然就能领会

但是

在这项语言面前,我是文盲,我举手,我自首。要说以前,我基本是很惧怕现代舞的——完全不知道他们在干什么,给我看一场现代舞,我大概能在台下呵欠连天。之后,要感谢林怀民先生,感谢arte频道,我渐渐的也能忍受——仅仅是忍受,还远远没有到达“欣赏”的地步,现代舞表演。

其编排的舞蹈,大概是表现一位舞蹈家最好的方式了——电影想要展示给我们并非舞者的生平,而是她的灵魂。3D技术在Pina逝世后成为实现这一目标最好的办法。实际上这好像是欧洲第一次使用全3D技术拍摄电影,对此一举,还引发了关于3D技术的合理使用的讨论。

不过可惜的是,作为一文盲,除了《春之祭》我曾经看过现场(这个现场更好看),另有某着共裙的男士在树下起舞等少数几个场景我能理解之外,其他大部分时间还是不知道他们所谓何意。

如果是现代舞的爱好者,此片当然不容错过。各种名作片段,各位舞者用舞蹈自我展现。如果是像我一样的文盲,有心者倒可以去领略一下,无心者倒不如拿这钱去买个冰淇淋吃吃好过。

PS:影片中一位舞者,似乎是叫Luchane的大叔吧,非常我的菜……那个自摸(误很大!)也属于少数我能欣赏的type。什么时候去一趟Wuppertal(当然还要去坐一下那个悬挂式地铁)

PS又PS:台湾的电影人请为林怀民先生准备起来吧……

 6 ) 经历一场情感桑拿--观电影“皮娜”有感

  看这部电影,不是因为我知道现代舞大师皮娜,或者喜欢现代舞,而是一直喜欢导演文德斯的电影,我对于舞蹈知之甚少,平时也就看点好莱坞的歌舞片,也曾经和太大爷附庸风雅的跑去北京的国家大剧院看过芭蕾,结果却在昂贵的第二排座位上成功的打起了呼噜,然后尴尬的在周围人的鄙视下抵抗着浓浓睡意,好不容易抗倒了终场。没有想到在今天这个失眠的晚上的“皮娜”这部纪录片却让我感受到了现代舞的魅力。
  
  文德斯的这部纪录片刚要开拍前几天,皮娜鲍什却因癌症去世了,这纪录片就成了对皮娜的“追忆片”。有很多她舞蹈团员对她的回忆,皮娜在片中出现的镜头并不多,但你依然可以发现,虽然她年纪很大了,却依然可说是个气质出众的美女。特别是她双漂亮,多情,敏感的大眼睛,充满了洞察力,她能看出一个舞者灵魂里独特的地方,并帮助他通过舞蹈表现出来,她的舞蹈团里高矮胖瘦,年轻,年迈的都有。也许他们没有漂亮的肢体,但却有着不同的经历和特质,而这些都很好的融入了他们的舞蹈表达中,显的那么自然。在舞台上他们是独立的人。“所有的训练无法抹杀‘人’的味道。”就象台湾的现代舞蹈家林怀民书里说的一样。
  
  片中有着很多皮娜的经典舞蹈片段,刚开始看时,作为理科生的我总试图去收集舞者肢体所表达的内容和场景上的各种细节,然后总想理性的去思考和解构所看的舞蹈。但是却感到各种理解都是那么的片面,无力和牵强。后来看到片中皮娜说:“春天意味着什么?这给人带来什么感觉?你们想到春天就想到了什么?……华尔兹意味着什么?这个词激发了什么?”。她一直在讲的是感受,是feeling。我突然意识到我用理性的分析和解构来了解她的舞蹈是多么愚蠢的事情。我们要做的不过是去感受(feeling)那些舞者通过空间,肢体,动作,表情来表达的那些复杂而饱满的情绪!而你去体会感受舞者传递出来的情绪,是感受和理解她的舞蹈的关键。
  
  当你打开心灵,只去感受,去捕捉舞者表达的情绪时,你一下就融入了她的舞蹈之中,整个舞蹈在你面前豁然贯通,你感受到舞者的欢愉,惊喜,痛苦,悲伤,彷徨,迷茫,麻木,孤独,挣扎,不屈,坚持,和很多文字无法表达,理智无法领会,但心灵却能清晰的接收到的东西。你已收到舞者传递的内容,你流泪却不知道为何流泪,你微笑却不知为何微笑。你知道皮娜的舞者已经通过舞蹈和我们的心灵做了交流。一段舞蹈后,舞者带领着你经历着各种情绪的冲击,孤独,痛苦,悲伤,欢愉纷至沓来,如同饮一杯好年份的红酒,各种味道在舌间萦绕,如同闻一瓶名贵的香水,前调,中调,后调各种芬芳让你陶醉。不知不觉中,你好象被舞者带领经历一场情绪上的桑拿。结束时,感到精神上精疲力竭,却又酣畅淋漓。而这样的精神体验,在我们平淡如水的生活里已是非常的难得。
  
  皮娜的舞者都非常有自己的特色,来自世界各地,据说年纪几乎都在30岁以上,他们身形不一,各有特质。这就是皮娜的态度,她要挖掘和展现作为个人的舞者的不同特质。比起漂亮的肢体,皮娜更看重舞者背后的个人经历。一段大场面的群舞,你可以去感受整体带给你的感觉,也可以紧盯一个,或几个舞者,感受他们的故事。就象一个个小故事构成的大故事,一个个小人物构成的大的世界。哪怕一样的动作,但每个舞者给你的感受都不一样,他们不再是舞台上的符号,而是可以和你心灵沟通的不同的人。每个都不同!只这点,皮娜的很多舞蹈就值得你一看再看,同一场“穆勒咖啡馆”你眼中不同的焦点,就是不同的故事。我倒是希望有机会能去影院看场3D的,不知国内什么时候会引进啊。

  最后还是要感谢“文德斯”拍了这么好的电影,感谢皮娜创作了那么多好的舞蹈,不过建议看的同学找个安静的时间和情绪去观看。这样才容易有好的体会,如果我是在一个心情烦躁,时间匆忙的下午看的,说不定认为现代舞就是一群疯子在发疯呢!

PS.电影的原声音乐非常棒,喜欢的朋友,可以去找来听听。

 短评

叙事、故事和对白都显得那样苍白无力,一切都靠肢体和舞蹈来表达,影片要说的就靠观众自己去解读了。配乐和剪辑带入感十足,舞蹈美的充满了爆发力和想象力,众人往那块舞台中央的石头泼水,某一瞬间感觉那石头就像搁浅的鲸鱼,舞者和鲸鱼一样都有着崇尚自由的灵魂。舞舞舞,否则生命就会迷失!★★★☆

9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不需要理解她,她不是意义。她是深思熟虑的梦境。她代表了我所失去的一切。

11分钟前
  • 亚比煞
  • 力荐

用生命在跳舞。

15分钟前
  • A L E X
  • 力荐

看个人欣赏的角度吧,我个人觉得有几幕实在是太美了,此外很多电影和舞蹈艺术的融合,当然考虑到时间的流徙,很多技术层面的东西已经不能在强加考究,可电影依然凸显出强烈的个性,特别喜欢第一场以及换脸的那场,简单,却新奇震撼。此外乌帕塔尔的倒掉地铁,在杜塞尔多夫也看到了呢!

16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推荐

小银幕对舞蹈艺术形式的呈现而言还是冲击太小,而对于我这种对现代舞与皮娜都了解不多且压根没机会进影院欣赏3D的人而言,这部“影片”实在是一场消耗时间的灾难。★★★

21分钟前
  • Q。
  • 还行

2011.11.19 @ Home每一段都那么美 但是一下子看那么多还真是有点审美疲劳

22分钟前
  • C.
  • 推荐

3D效果淋漓尽致;在震慑灵魂的痛与美中寻找上帝

26分钟前
  • 艾小柯
  • 力荐

震颤灵魂的精神洗礼,洞穿心灵的身体与视听诗章。1.不同寻常的传记片,以皮娜舞蹈团成员的回忆与【凝视转场】串联全篇,并以学生们各自的舞蹈作品搭建脉络。2.文德斯的纪录片无一例外均是高质量的思考媒介之作,本片探索出了将现代舞与电影完美融合的方式,藉由电影媒介独有的蒙太奇、多景别与视角切换、镜头运动(灵动的摄影机契如舞者之姿)将聚焦于人体力与美、男与女的爱与恨的现代舞表现得无与伦比。3.3D技术带来的纵深感,结合别出心裁又美丽如画的各式自然/舞台/社会背景,予人难以言喻的沉浸感。4.至爱泼水、浇土及身搭木枝的平衡之舞(纱幔飘飞、树影婆娑)。5.群椅阵[穆勒咖啡馆]亦在阿莫多瓦[对她说]的片头段落现身,背景中的德国乌伯塔的单轨悬挂式电车(Wuppertaler Schwebebahn)则恍若重回35年前的[爱丽丝城市漫游记]。(9.5/10)

28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远不止是通过复刻的方式来致敬或重建,这是关于舞蹈的舞蹈,一种元舞蹈,在感受皮娜的种种方式中,传统的访谈显得多么多余(文德斯干脆让受访者的叙述和展示他们脸部的画面分开了)。我们理应如此,用相同的语言评价一种艺术:用文字评价文字,用影像评价影像,用身体评价身体。@资料馆

33分钟前
  • Alain
  • 力荐

【5】#2022文德斯回顾展# Re3Dver. 舞团成员的言语令皮娜重生,身体动作又作为言语的延宕,这是本片的基本组成。而3D带来的视觉层次,又令其本身所具备的元结构(摄影机-剧场)更为丰富,形象先于空间,并预先为我们设置了视觉的焦点,舞台空间藏匿其后,我们观看。在舞台之外的部分,舞蹈动作则尽情呼吸在景致与建筑中,那些景观的摄制无疑是文德斯的拿手好戏,也让Pina的意志显得无处不在,非凡的电影。

34分钟前
  • DeckardYang
  • 力荐

文德斯一直希望拍皮娜,互相诸多交流沟通,但时间拖得太久,好不容易宣布开拍,皮娜却突然被诊断出肺癌晚期,仅五天之后就戏剧性地离开了人世。文德斯用别样立体的三维拍摄方式,鲜活了皮娜所编排的舞蹈,完成了一次最盛大的缅怀,并在表现手法上有所突破,以3d表现现代舞剧的手段,亦具启发意义。

37分钟前
  • 文泽尔
  • 推荐

花了8.5欧看的 实在是看不懂

38分钟前
  • CHEN
  • 还行

3D算是用上该用的地方了

41分钟前
  • echohead™
  • 力荐

「人要跳舞,不然便會迷失。」但片子中的舞者都仿佛在舞蹈中失去了自我,身體成為了優雅的符號,指向靈魂最純粹的實現,世界頓時幻作充滿意義的舞台。這應該是蘇格拉底也會喜歡的電影。

45分钟前
  • 倉海君
  • 推荐

没有主角的纪录片。开场反复出现的舞蹈很喜欢。现代舞很难懂。形式很新颖。文德斯空灵晃动的镜头,有些部分很迷人。

46分钟前
  • 把噗
  • 力荐

在影院里看3D和在家里看完全是两部电影。舞蹈作为行为表演艺术存在;电影既是纪录,也是再次改写;3D既是空间上的还原,也是再度增加一层维度。算是少有的真正必须使用3D的作品之一。

50分钟前
  • 空想特摄兔男郎
  • 力荐

世界不是身外的无物之阵,世界是在我们贪玩中腾出的轮廓。起舞在森林,草地,荒山,浅滩,同每一堵无形的墙角力,在伸手可及的小小半径里,空间只是她的道具。皮娜的舞像黑夜里颤抖的光柱,明灭无声,但你听到灵魂在敲打,心在跳。

53分钟前
  • 星之卡普
  • 力荐

大气都不敢喘。能打六星么?

58分钟前
  • 邓安庆
  • 力荐

不认识这个什么皮娜。但是她的舞蹈确实很有感染力。几段舞蹈故事性和情感都非常的好。虽然本人非常讨厌 德语和法语 难听的要死 但是动作没有国界。这就是艺术。

1小时前
  • ReMinD
  • 推荐

最美。。。

1小时前
  • 消失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