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上

战争片中国大陆2005

主演:王伍福,卢奇,梁家辉,刘德凯,李幼斌,陈姗姗,李树生

导演:韦廉,沈东,陈健

 剧照

太行山上 剧照 NO.1太行山上 剧照 NO.2太行山上 剧照 NO.3太行山上 剧照 NO.4太行山上 剧照 NO.5太行山上 剧照 NO.6太行山上 剧照 NO.13太行山上 剧照 NO.14太行山上 剧照 NO.15太行山上 剧照 NO.16太行山上 剧照 NO.17太行山上 剧照 NO.18太行山上 剧照 NO.19太行山上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3:13

详细剧情

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后,华北危急。国共合作的背景下,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在总司令朱德(王伍福 饰)率领下东渡黄河奔赴前线抗战。山西实权人物阎锡山面对“国、共、日”三股力量颇为头疼,提出“守土抗日”口号,在民族大义的影响下,于形式上支持八路军抗日。朱德筹划于日军进犯山西的必经险地平型关截击,115师师长林彪临战指挥出色,成功击败板垣师团,史称“平型关大捷”。同时八路军用灵活的战术亦减轻了国军战场的压力。不久日军以优势兵力、装备围攻太原一线,蒋、阎战略判断失误,正面战场接连失败,八路军转入敌后根据地建设,自此拉开了军民抗击日寇的伟大事业……

 长篇影评

 1 ) 很棒的电影?

从2005年左右至今已连续看了近20年了,这其中的遍数恐怕也无从计数了吧!每次看都有不同的感受……这部影片真不愧为经典!她是中国共产党出品的优秀影片!个人认为毫不逊色于《血战台儿庄》!内涵了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各种大的事件,每次欣赏都会有种热血沸腾的感觉……强烈推荐!如果你一直怀疑我党在抗战中的作为,如果你一直认为在抗战中,国军才是所谓的中流砥柱,那么强烈推荐你看下这部影片,当然了,你如果是个“精日分子”,那还是抹脖子找你爸爸去吧……

 2 ) 居然吹捧鬼子的暴力美

太行山上电影有些地方拍日本军国主义暴力美,感觉好恶心!那个日本鬼子军官死前还叫什么东方,叫你妹东方!不明白这样拍有什么意义!为了捧日军,还拍日军随便发几炮就灭了一支国军军队,导演是不是有病!什么东西!中国人的气量自信要靠这种病态的捧日军吗?这样的话,抗日神剧的丑化日军方面都显得比太行山上更有志气了!

 3 ) 其实这片已经很有进步

虽然朱德的话太像秘书写的,讲得太像诵读,但是和过去的片子相比,这片已经很有进步。
最让人记忆犹新的是,卫生员去救一个伤了的日本兵,但被日本兵悄悄一刀捅死。日本人一个也没有被抓俘虏。
主旋律的片子想做好,必须向外国同行学习,让英雄走下神坛,通人性,说人话。

 4 ) 缺乏节奏感的,太行山上

主旋律影片是应该有主旋律影片的样子的。宣传分为几步走,最高领导人的光辉形象一定要照顾到,中层领导上令下达的优异指挥一定要顾及到,底层群众的淳朴配合一定要嘉奖到。关于电影语言上形而上的宣传工作,观众还是可以予以理解和不太苛求的,趣味性历史性公正性拍出来其他的一切元素可以忽略不计。

本片非常中规中矩的用巍峨的群山作为开场,朱德和他的坐骑小分队也相应踏风而来,仰拍的权威感不置可否的立刻跟上,这个开头具有我党特色具有政府情怀,是一个很好很正面的开篇。

很快,战争开始。站在心理意识的角度,这时的大场景再大也只是一套暖场运动,后半段的战争部分一定会更加精彩并且电影高潮也一定会在后半段激昂出现。这就是导演给群众的惊喜,最高潮的部分在观众没有入戏的情况下悄然消逝了。

这还是一个电影节奏问题。

撇开节奏和架构,本片还是有些非常可圈可点的地方,首屈一指就是声音。演员的声音很不错,游击队就有游击队的憨劲,山西人还带有一丝丝地道口音,朱德的英语也很实际化;音效也不错,日本人的日本音,单独蹦出来对于整体场景的背景说明无疑是有帮助的;最佳配乐,该上扬的时刻绝不手软,该悲伤的时候立刻悲伤,只不过音乐可以带动观众的情绪只可以做到50%,另外的50%差到导演那里。

开篇的一场绝地站,到了最后出现近身肉搏现象。作为一名对于中国近代被侵略史严重缺乏的老百姓,我非常好奇为什么要拍到日本军人主动卸下枪子的镜头并毫无解释。在杨顾问的帮助下我了解到当年之所以日本人肯和我军近身肉搏是因为他们的步枪穿透力很强,近身射击有可能会伤害到自己方军人,所以才会在近身搏斗中放弃枪支。可是这场肉搏战的拍摄目的是什么呢?为了宣扬我方战士英勇奋战不畏艰险?感情基调还没有培养出来,立刻和日本军厮杀并且双方状况都很惨烈,你伤一十我伤半百大家平分秋色都是一样的努力和一样的浴血奋战,这个时候国别的问题有些隐隐下降取而代之的人类大同意识有些上涌。每一个人都是人每一个人都是家庭培养而又需要有家庭承担,无意义的牺牲抑或有意义的牺牲都显示出人生命的脆弱和毫无把握。这样的安排不会激起人们的愤慨,只会带来无休止的疑问。

关于请到明星就会大特写这点,还是要以整体电影节奏为基准。先说那位值得佩服的虎将“刘德凯”,这位先生也不知道要为了冲破什么封锁线也不知道冲破之后会怎样只管冲破就好了,于是亲自上阵并且发表了一个临别感言,最后的倒地姿势也很艺术与永恒,因为分镜头给时间过长了。其实关于刘德凯这里还好,毕竟是为了展示国民党也不是只有卖国贼国民党也有爱国之士,卖命就卖命好了,给个特写花点时间在喊口号和被枪击上也算说得过去。

可是关于那位耍大刀的,就让人耐人寻味了。依然杨顾问赞助了我无知的历史空白,此君是参照原型塑造并且在耍大刀之后还被封为将军。当然,我军也需要这样奋战的典型出来展示我八路军风采,可是厮杀的太久左一刀右一刀又太神化,最后那柄带有红布的大刀当然就是一个著名的电影代表符号,红色革命在我心。可是请梁家辉这么一个大角来演这么一个小战士,就要思考了,给的镜头多但是决不能破坏整体进展,像此片这样又是脸部特写又是肉搏精神最后还有一个雾蒙蒙展示坚毅表情的中景别10秒持续,功用之一就是立刻带领人们走出电影来到梁家辉的演绎世界。


影片后半部都在无数的决策中,中外交流中,小打小闹中渡过,由无数的小故事小情节独立完成。2个小时的电影就这样提前在前45分钟中结束了。节奏的失调,以及脱离常理的电影叙述结构,使得再棒的音乐也没了用武之地。

当然除却节奏,几个插播有些小小的不解。关于那位外国友人,为什么拍到最后硬生生拍出暗恋与被暗恋的猥琐情怀?关于那段非常有表现力值得扩散的纳鞋底部分,可是为什么要找来美国朋友作为旁观者然后在中西对答不顺畅时终止了这场本应该很有感染力的片段,留下美国朋友好像理解可是却又不可信的笑容?

还有若干,总体来讲,细碎的东西太多可又串不起来,像一套自助晚餐,观众喜欢什么就自己去取好了。其实本片的战斗场面投入不少,可是除却第一场大规模之后,剩下的都是小面积短时间灯光极暗下草草了事。我们拍电影一定要以小见大,从细节出发。有的时候大家非常鄙视好莱坞那一套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圆满收场的思维定式。可是拍摄一些主旋律影片时,不添加这些模块是打动不了观看者之心的。

开场的大调度换为小战争,着重刻画几位英雄并先后牺牲,花时间刻画老百姓平静生活继而被打断,讲结尾处的展示朱德爱护将领的小故事都搬到影片中部,形成一个坚厚的腰椎。一切准备妥当,当英雄牺牲生活不再人心满满的时候,铺天盖地的战斗就请来吧,因为观众已经做好准备已经可以和导演共情了。

于是这将是一部优秀的作品,刻画我军将领生猛无比却又智慧无边的纪念佳作。可惜的事,瘦小的小半截经不起肥大的上半截的考验,有形的倒了下去。节奏的问题,是个永恒的问题,是个需要严重思考的问题,是个生死存亡的问题。

有的时候会思考,什么是电影,电影可以给人们带来什么,中国电影充满教化寓意的功用又是什么。电影应该不只是一个拿来娱乐的手段,当然也应该不是枪毙掉人们无聊生活的一种有力工具,那么电影究竟是什么,是一个复杂体吗?

但是电影是可以唤起人们意识,并且改变人们思想的无形中的武器,在保证了上座率之后,形成一个又一个关于电影本身故事的话题,于是电影的导向性以及电影的基准成为一个问题,我们需要被引导的知道些什么,我们需要被电影感染的立场又是什么?

无论如何,电影终究是为了群众服务的一种以娱乐为手段的商业行为,可是电影也是一种可以改变思想判断的辅佐工具,这种强烈的导向性需要肩负起社会责任也需要为自己选择好社会角色。如果电影本身没有那么的知名也没有那么的震撼,还好,市场的快速流动可以慢慢抹杀不正确性,可是如果又是一部好片子又是一部立场很模糊导向很迷茫的片子呢?

需要负责的不仅仅是制作人了。

 5 ) 送它四个字。

只想送它四个字——邯郸学步。

别人的没学来,自己原来怎么走的都忘了。

想做中国的好莱坞大片?想做中国的经典二战片?可惜,那钱白花了。

 6 ) 太行山上电影有些地方拍日本军国主义暴力美,感觉好恶心!

太行山上电影有些地方拍日本军国主义暴力美,感觉好恶心!那个日本鬼子军官死前还叫什么东方,叫你妹东方!不明白这样拍有什么意义!为了捧日军,还拍日军随便发几炮就灭了一支国军军队,导演是不是有病!什么东西!中国人的气量自信要靠这种病态的捧日军吗?这样的话,抗日神剧的丑化日军方面都显得比太行山上更有志气了!

 短评

在主旋律中算是拍得不错的,但是很多细节仍值商榷。首先朱老总形象过于外放,话太多,留白不够,显得单薄不够丰满。其次线索纷杂,节奏跳跃,前后衔接比较散。再次炸点显示八路军炮火太凶,虽然为了视觉效果做取舍可以理解,但是与史实相去较大,其实打阿部规秀才用了4发炮弹,反而掩盖了八路有多狡猾

8分钟前
  • 洛梦蝶
  • 还行

非常好的电影,我喜欢的第一部主旋律电影,看了三四遍吧~名将之花阿部规秀凋落太行山,我以前最喜欢这个段子。

10分钟前
  • Evelyn桃桃
  • 力荐

别的没什么可说的了,其实一些环节还可以,非常傻但热血,CG也有进步,但是不能一点军事常识没有吧?整片最牛逼的地方是民团化身古希腊方阵,标枪雨杀敌,这个还是挺带感的

11分钟前
  • 左胸上的吸盘
  • 较差

唉,这个演林彪的呀。。。

15分钟前
  • 何生生
  • 还行

……一部抗战片里突然出现了梁家辉和刘德凯……其惊悚程度可想而知……里面把中国伟大的抗日军民刻画得像超人一样……

17分钟前
  • 烏滌非
  • 还行

记得第一次看这个电影的时候觉得拍得还不错,那时候还在看《亮剑》。过了几年回头重看,不过尔尔,政治味道太浓了。

18分钟前
  • 陈默
  • 还行

不要对国产主旋律影片这么苛刻! 开篇镜头有航拍,大气,很赞。 平型关战役的气氛渲染得不错,整片的画面、道具、音乐、表演等都感觉不错,战争拍得有局部细节,也有全局,有指挥者也有刺刀搏杀,只是没有特别出彩的地方。 迫击炮狙杀日军高官一幕不错。

22分钟前
  • 忧郁的乐乐
  • 还行

挺感人的。港台演员演得挺别扭

25分钟前
  • 刘小青
  • 推荐

刘德凯演得真不怎么样

29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还行

找了几个港台演员来演主旋律电影

32分钟前
  • 哆啦哆啦
  • 还行

对主旋律太苛刻了吧 现在社会的杠精果然在直线增长

37分钟前
  • 想不通的kk
  • 力荐

相比以前的战争题材电影,有不小的进步,但离国外的战争片还有一段距离。总体上能真实反映出我党八路军的战斗史,同时也没有掩盖蒋军的贡献。

41分钟前
  • 小有™
  • 还行

电影季活动上看的。自己对历史政治不敏感,只看懂了大概的主线,将领们一谈论战术细节我就开小差,不过还是努力认真的看完了。好难得看一场爱国主义的战争电影。有人说梁家辉一出来就成了武侠片,我笑了。这种片子不好做,需要太多专业背景知识,演员的投入一不小心就被说假。章翻译有点意思。

44分钟前
  • S for Sheila
  • 还行

片子感觉出来了,尤其朱老总站岗念诗那段儿:伫马太行侧,十月雪飞白。战士仍衣单,夜夜杀倭贼。 说实话,这首诗的意境,远超大雪满刀弓。就是情节过于散乱了点儿

46分钟前
  • 晏之敖
  • 推荐

高三的时候学校为了丰富我们的文化生活看的。还有那个诺言:再静不下心来,就去太行山上葬了自己!!!!!现在也是!!!

48分钟前
  • Rangering
  • 还行

少见的一部以朱老总为主角的电影。给4星的原因是这里面的国军人物基本是正面和中性的。郝梦龄的牺牲还是挺让人感动的。

52分钟前
  • everydaywalker
  • 推荐

讲述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率领八路军三个主力师东渡黄河 挺进抗日前线 开辟建立太行山根据地的光辉历程 重温了这段震惊中外的战斗历史 在那段历史过程中 深刻感受到革命先辈们抛头颅 撒热血为中国的和平解放不惜一切的抗战精神 八路军和太行儿女同仇敌忾 浴血奋战 谱写了中华民族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光辉篇章

54分钟前
  • 李小庫
  • 推荐

实在太散。场面多少还是有点,镜头拍的太不给力了

56分钟前
  • 鬼腳七
  • 还行

在电影频道看的。语言种类还蛮多的吗?

59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还行

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后,华北危急。国共合作的背景下,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在总司令朱德(王伍福 饰)率领下东渡黄河奔赴前线抗战。山西实权人物阎锡山面对“国、共、日”三股力量颇为头疼,提出“守土抗日”口号,在民族大义的影响下,于形式上支持八路军抗日。朱德筹划于日军进犯山西的必经险地平型关

1小时前
  • pepper 安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