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白蓝之蓝

爱情片欧洲1993

主演:朱丽叶·比诺什  Benoit  Regent    

导演:Krzysztof  Kieslowski    

播放地址

 剧照

红白蓝之蓝 剧照 NO.1红白蓝之蓝 剧照 NO.2红白蓝之蓝 剧照 NO.3红白蓝之蓝 剧照 NO.4红白蓝之蓝 剧照 NO.5红白蓝之蓝 剧照 NO.6红白蓝之蓝 剧照 NO.13红白蓝之蓝 剧照 NO.14红白蓝之蓝 剧照 NO.15红白蓝之蓝 剧照 NO.16红白蓝之蓝 剧照 NO.17红白蓝之蓝 剧照 NO.18红白蓝之蓝 剧照 NO.19红白蓝之蓝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31 13:34

详细剧情

朱莉的丈夫是位有名的作曲家,她深爱着他并一直心甘情愿地默默协助丈夫完成他的工作。一次,朱莉一家三口驱车外出,但祸从天降,意外的事故意瞬间夺去了她丈夫与爱子的生命。残酷的现实使幸免于难的朱莉痛不欲生,她在生与死的世界上徘徊不定,不知道命运为何对她做出如此的安排。在家庭被毁灭的同时,她又无可奈何地面临一次新的选择,但是命运之神又会给她怎样的选择呢?听着丈夫作的曲子,往昔的他时时浮现在眼前

 长篇影评

 1 ) 我的《蓝》《白》《红》

我是幸运的,由于颜色的喜好误打误撞就按了这个顺序看;却是遗憾的的,似乎错过了一次探险的机会——这是我的《蓝》《白》《红》。
为什么会开始看三部曲,我不知道,也没有知道的必要了。我只是知道这三部是很有价值的片子,基斯洛夫斯基是绝对值得敬重和佩服的大师......

《蓝》的威尼斯
《蓝》有那种静谧的魅力,是三部曲中气氛被颜色的渲染最明显的一部——表面看来,语言不多,主要靠场景气氛的营造,角色的眼神、表情还有动人心魄的音乐来表达遭受丧夫丧女的沉重打击的女主角的感受。朱丽叶比诺什的演技无话可说——她就是那个人!作为艺术家的艺术家的妻子,那种冷艳的气质让我觉得像一把锋利的、割裂过去和现在的刀子——也是一种艺术的气质......
一开始我不明白为什么她要那样做——像一种疯狂的报复啊!她是爱她的丈夫的吧?是的,她爱他——她理解他!也许因为这样,她丈夫才会另寻新欢——那个美丽的女律师。他当然理解她,也是爱她的——他跟另一个她说她的好,也做得相当好——没有让妻子知道,即便是死后——如果不是导演的安排,剧情的需要......
到后来,我开始明白了,她对他的爱——毕竟那蓝色梦幻般的吊灯还挂在那里。整理他的曲子,完成最后的乐章,延续他的梦想和血脉......
另外一个重要的人物是助手。他是我欣赏的男人——忠于自己的感情、坚定地爱着女主角、尊重自己的作品......女主角最后和他在一起,在我看来是件好事!
最后一个重要的人物——妓女。以上三个都是我心目中典型的法国人。在中国人的思维来看,妓女是我最欣赏的女性角色——虽然她也有怕的,怕父亲知道她在从事这样的工作——就是因为这样才欣赏她,欣赏她的坦率、真诚。“因为我喜欢,我觉得大家也喜欢......”所以她做到了自己喜欢的事——人生可以这样过,又何妨?能遇上这样的女主角,是她的幸运,也是剧情的需要——这才是生活,某些人总是要和某些人遇上的(《最后一班地铁》的启示)。
《蓝》没有非常跌宕起伏的剧情,没有一个鲜明的节奏——是你不可预测的。导演精心呈现的这种摄力,就像蓝色一样神秘而富有生命——刚看完影片的时候,我并没有预想中的冲击,随着时间的过去,我慢慢地细细地体会,便察觉那淡淡的蓝色从骨髓之中蔓延——我试图用理性理解,最后似乎是靠感性来明白......
它要你想的地方太多——因为这样,它值得以威尼斯的金狮加冕!

《白》的柏林
看完《白》以后,感觉冲击很大——因为,我认可这个男人!
我从一开始就不喜欢多明妮,也许只有卡洛才由始至终深爱着多明妮——她是美丽的,她也是爱卡洛的——不过她不应该这样去爱!
也好,就是因为这样,卡洛不再仅仅是美发师卡洛了!爱情的力量让他有紧抱石膏像,成为“箱中人”的勇气——本世纪最伟大的偷渡方式之一!他开始去谋求他以前并不十分看重的东西——金钱、地位。他明白了另一个阶层的生存心理——米可埃的出现是剧情的需要,也是必然——那时有无数的卡洛,也有无数的米可埃——因为,“我们都受过苦”。
他甚至策划了这样的一个游戏,这样一个让我惊讶不已的结局——看着铁窗里面的多明妮,我的心很痛——不是因为怜香惜玉,只是她现在才明白卡洛作了这么多,自己似乎太自私了......
《白》教了我很多——也许也是我喜欢的原因:人在他乡的不幸境遇、生命的珍贵、创造改变的机会......那愉快的探戈,不但是卡洛顺利改变人生的音乐,也是我肯定的一种人生态度——这是《白》对我而言的特殊意义。
最后,印象最深的地方,除了卡洛的证词、多明妮的入狱,就是他们俩美好的一夜——是多明妮想要的,也是卡洛的向往——我不解卡洛为何笑着离去——应该有报复的成分,但是,爱不能宽容一切吗?
银熊的憨厚和卡洛有几分相似,呵呵!

《红》的法国
《白》留下的问题,也许是《红》诞生的原因。
再一次展现了女子之爱的深沉——似乎和《白》形成鲜明的对比——当然,那是两种不同的爱......
美丽女模特家的窗户可以看到男律师的家——他们就这么近!法官的爱情故事也算是男律师的翻版——是一种暗号式的线索。两者由女主角联系在一起。
可以说,《红》的故事最不贴近生活,却反映了人最真实的感情。我无法不用法国国旗的象征意义来对它进行理解——那真的是一种宽容的博爱......
把狗撞伤——法官对女主角的,女主角对自己的;爱情——法官对学姐,女主角的男友对女主角,男律师对它女友;亲情——女主角对她弟弟,被窃听电话的一家;最后还有被窃听电话的和法官之间......
《红》最大的意义,除了是大师电影生涯的句点,更是一种人的重生——作为三部曲的结尾,她给了前两部一个确定的现在和充满可能性的未来......不仅让我想起了一句法语名言——C'est la vie!
伟大的凯撒,拥有与他相配的宽容!

三部曲之中,三部曲之外
投瓶的老人——三部曲的主角在三个不同的时候看到老人时的三种不同反应,暗示了什么吧?!老人的孜孜不倦和坚持,既要人们珍惜自己,又是一种鼓励,更是一种对这种精神的赞扬(相反地,也表达了一种无奈的哀愁)吧?

电视——对现代性的批判,也是作者对现代性的态度的一种暗示吧?!
还有很多......对现代人生存状态的揭示——《蓝》的脆弱、《白》的“实际”、《红》的猜疑......不得不佩服导演博爱的哲人般的眼光!

我知道对“自由”、“平等”、“博爱”的诠释,是三部曲的重要内容,这三种颜色带给人的感觉各自配合影片的基调和剧情......在三部曲中,我看到的最后的就是感情——真实的感情,甚至比现实生活还要真实的感情。是我们的浮躁弱化了感情的神经?只有在沉静的时候才对它有所注意?不知道呢!

打个不雅的比喻:好的电影,就像骂人的艺术——被骂了以后不知道被骂了,反而高兴,到最后才明白自己的窘,心生佩服,也忘了生气、不值得生气了......
看电影,还是纯粹点好——极视听之娱,获得观赏佳片的最大乐趣。
三部曲,值得一看再看(——最起码要看六次!呵呵!)

献给风静时分的箫声匿迹

 2 ) 复杂的错失与宿命

红色,三色,我看完了最后一部那称作博爱的红色。红色的夹克、红色的毛衣,红色的广告,红色的酒吧、红色的吉普、红色的椅子,红色的房门,红色的书皮,红色的牵狗绳......就像这部影片的名字,在《红白蓝三部曲》之《红》中,基希洛夫斯基讲述了一个红色的故事。
我们的红色常常让人想起激情,热情,朝气等积极的词语。但在这部《红》中,基希洛夫斯基则在缓慢悠长复杂的叙事中向我们展示了三个普通人生活中的错失与感伤,当然,他们都在积极生活,在红色的世界里,人们理应充满积极的情绪。
这是一个很小的空间,只是一个邻居与一个邻居与另一个邻居的生活情感。他们离得很近,经历的吻合,还有就是命运的交叉。
我选择分析电影中人物的关系,是因为他们的相遇,结识,每个人的故事都是耐人寻味的。这种关系的设置渗透着导演要表达的博爱,而我更想称为矛盾。
女主角和老法官的关系,互相引领彼此走出迷茫,叩开心的铁门。
女主角范伦堤娜,是日内瓦大学的学生兼模特儿,有一忙碌且四处奔波的男友,男友在片中从未出现,由电话中的对话得知,他是个怀疑自己的女友且有强烈控制欲的男人,时常怀疑瓦伦蒂娜背着他和别人交往,虽有男友,她仍然时常感到孤单苦闷。但是,她积极地面对每天的生活,对感情忠贞,抗拒其它的引诱。因为无意间撞到一条叫希妲的牧羊犬,瓦伦蒂娜邂逅了牧羊犬的主人——位独居、孤僻的老法官。老法官在退休前,常以违法窃听作为明白事实真相的管道,退休后的他,仍维持此习惯。对他而言,人性的不忠、背叛是注定的,而窃听电话的内容更证实了他的观点。在窃听这段中,影评像我们展示了两段有意义的电话交谈,幸福家庭中,男主人与其男朋友的暧昧电话,而可爱的小女儿是热心的“听众”;二是老太太向女儿抱怨自己身体不舒服,冰箱的东西吃完了。事实上,老太太只是希望她女儿多关心她多去看她,生病、没有食物,都是谎言,女儿听多了之后,不再相信老太太。瓦伦蒂娜每每伤心,但是她能做什么呢?去揭发那个男人的秘密,还是去帮老妇人“买东西”?老法官用他人之语像瓦伦蒂娜揭示出生活的矛盾和无能为力。在这里涉及到影片中很重要的一个道具——电话。影片一开始,在镜头的快速运动和蒙太奇剪贴中,沿着电话线,连缀起两个远隔重洋的空间。而后老法官通过电话窃听,人类甚至对逃避还是面对都失去了选择的权力,他们被无形的控制住,瓦伦蒂娜电话另一端的恋人总会因为她延迟接电话而产生种种猜忌。
写着,我在想他们是否相爱?老法官和瓦伦蒂娜?他们一起喝着梨子酒,一起聊天,一起在戏院的聊天,在我脑海中一一划过,我慢慢地微笑了,他没有问关于她的爱人,因为她开出她的孤独,爱着一个男人,因此更为孤独;爱自己的弟弟却无法挽救他;爱自己的母亲,却始终疏离。爱作为一种存在,被孤独和痛苦更深沉更持久的代替。她问起他的爱人,他冷漠的回答,直到在最后,才慢慢讲起。他的故事在后文和年轻法官的人物关系中写。瓦伦蒂娜一直在追问老法官做的关于她的梦。他的梦预示着她会幸福,然而我在梦里读出那个她或许就是他,二十几岁的年轻人或许是她,他们会很幸福的生活,身边躺着自己的爱人,然后慢慢微笑,瓦伦蒂娜重新唤起了老法官尘封多年的爱。老法官通过梦传达了他对她的爱吧。而瓦伦蒂娜和老法官的关系中也有一点错失的意味,在影片中两个人似乎有很多心灵上的体谅和默契,但是,年龄、身份、经历上的悬殊,我自己真的希望他们能够在一起。他停止窥探别人的秘密而倾吐了自己的秘密。
老法官和年轻法官的关系,重复得如此“完美”。
一个名叫奥古斯特男子的故事,(他也是法官的窃听对象之一),他与瓦伦蒂娜是邻居,有着与老法官极相似的经历——譬如进行司法官考试之前,书本不小心掉落在地,翻开的那页,正是法学考试的考试题目;譬如他与一大他两岁的金发美女交往,同是自己的女人夹住了其他男人的大腿,他俩甚至喜爱同一张CD,这张CD也是瓦伦蒂娜喜爱的。当然最明显指出老法官和年轻的未来法官奥古斯特的相似,就是在对待狗的态度。这是电影中第二个重要的道具——狗。老法官不信任爱之后,放弃了他的狗,奥古斯特在被女友背叛后,也放弃了他的狗。但是在影片的后部分,我看见奥古斯特抱着他的狗上了游艇,这是一个有着希望的象征,他的爱情没有死。
他们两个的设置,使时间在影片中不再是单线单向的存在,而是由无数齿轮和卷轴运作的复杂机构,当老法官步入垂暮之年,他的前半生又开始在同一空间重现,这种时间错失让我们产生个一种奇妙的幻觉。这是这部电影中我最喜欢的编剧结构和人物关系,当老法官开始叙述自己的故事时,我们脑海中是年轻法官的影响画面,重复的如此完美,他就仿佛是奥古斯特的前世,让人心里为止一惊,没有觉得偶然的夸张。但是年轻法官或许是老法官的延续,延续和瓦伦蒂娜不可能的爱情,想的自己好变态。荒诞而真实。超赞。
瓦伦蒂娜和奥古斯特的关系,下一刻不知道会怎样?
瓦伦蒂娜与奥古斯特是两条平行又互相启示的线索。奥古斯特与瓦伦蒂娜每天都在见面,但他们仍然只是熟悉的陌生人,各自有着各自的生活。他们都只是会认为他们的下一次见面会是初次的见面。导演在影片中一直刻意安排他常常与瓦伦蒂娜擦肩而过的情景,但他们一直没有机会去认识对方。通过电话,通过老法官,他们两个陌生人,在观众的思维里形成了联系,奥古斯特会在红色巨幅口香糖的广告前伫立,微笑,瓦伦蒂娜会站在窗口仔细凝视着楼下的红色吉普车,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刻他们自己和他们彼此发生什么?邻居的设置,一直生活的状态用同一个镜头就可以囊括的平行空间,却彼此不相识,直到两个人搭同一条船遇到船难,在老法官家的电视里,他们成为共同的生还者第一次被联系起来。电影最后,老法官在电视新闻中看到与他命运惊人相似的青年和瓦伦蒂娜在海难中获救,紧靠在一起的一幕。定格的镜头,与巨幅广告的神情惊人的相似,影片中当瓦伦蒂娜在海上遇到风暴时她的广告招牌也在经历风雨而导演用了特写用了很多个镜头进行表现,诡异的暴风雨,诡异的生还,诡异的神情相似。神秘色彩包围。一切似乎具有了某种暧昧温暖的气息和希望的光亮。一片红色的光中,她依然带着那样寂寞却天真的神色。残酷的命运在这一刻仿佛出现了转机,隐忍不明的慈悲。
瓦伦蒂娜、老法官和奥古斯特的关系,偶然的突然。
电话,纠结在一起,他和她窃听着他的电话,电话私人气象员的工作设置,是个超赞的设置,为背叛埋下伏笔,也为故事个发展和他们的结识和他们的宿命,找了个合适的理由。 还有更加诡异的是他们喜欢同样的CD,看到瓦伦蒂娜去买那张CD,却被奥古斯特和他的爱人买走,那一刻我突然忆起老法官给瓦伦蒂娜三十法郎时,钱正是放在范唐布德麦耶的画像上,导演给了一个大概三四秒的特写镜头,他们三者之间充满了诡异的偶然。影片最后,暴风雨后,当老法官焦急的在电视上寻找瓦伦蒂娜时,瓦伦蒂娜和奥古斯特都幸运的获救,两人站在一起,隔着屏幕是欣慰的老人,三个人的生活在那一刻仿佛结成一环,伴随着新生的希望,那一刻《红色情深》充满了红色。瓦伦蒂娜使原本对人彻底失望的老法官,超越了过去负面的经验;因着她,改写了奥古斯特重蹈老法官覆辙的命运。
获救后的七人之间的关系,宿命吗?
一千五百人罹难,七个幸存者,我在思考这个数字的含义,搜查资料时看见这种解读,代表耶和华的七个救赎之名。他们之间生还者是电影中的主角,宿命与神灵的意味作为了电影的结尾,深思的力量不可小视。这是电影以神的悲悯眼神关照人世的一缕光,人类真正获得了救赎与博爱。
也许巨幅的红色口香糖中哀怨的眼神,就是这场暴风雨的宿命暗示。
最后一部电影,导演还是给与我们感伤,但是这次是温暖的。


                                                        

 3 ) 《红》中年轻法官的存在性问题

    关于《红》,笔者有一个十分大胆的猜测。就笔者所接触到的观影作品或学术论文而言,大多以为电影的主角应当是三个:Valentine,老法官以及年轻法官。但我以为年轻法官也许只是基耶斯洛夫斯基在时间上造出来的一个符号而非实体,象征着老法官的过去,在valentine所在的时间轴上,年轻的法官是不存在的,存在者只是老法官。笔者以下将对这个问题进行阐述。
    第一,Valentine与年轻法官始终相近而不相遇、相知,两人始终没有任何交集。年轻法官就住在Valentine的对面,但是Valentine始终没有与年轻男子的直面相遇,其所看见的只是一部红色的吉普车。这种不可相遇性笔者以为并非导演要为最后结束的事故中相遇做下的层层掉观众胃口的铺垫,从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电影风格而言,基完全不屑于去这么做。不让其相遇的目的就是在于告诉观众:他们并非处于一个时间点上,法官的生命时间应该是先于Valentine的,因此无法在同一个时间(影片的时间定位在Valentine的个人生命时间上)相遇。从在音像店里年轻法官先于valentine离开也可以看出这个隐喻。另一方面,老法官也从未遇见过年轻法官,只是遇见过年轻法官的女朋友在庭审外与另一男子调情。若年轻法官真实存在于这个时间,也只可能是基耶斯洛夫斯基继续其在《十诫》中寻找一个与剧情毫无关系的黑衣男子来增加影片神秘性的技巧,在《红》中也安排一个这样的人物,但若果真如此,老法官与年轻法官的女朋友实在没有见面必要,也不需过多对年轻法官的生活进行叙述,且最终结局幸存者中也不需将年轻法官作为幸存者之一,因为他不是主角,只是增加神秘性的工具。如此观之,年轻法官的存在性问题受到质疑。
    第二,片中从来没有任何一处叙述过老法官的姓名,也仅仅在片末提到幸存者Auguste Bruner,即年轻法官的姓名。片中只叙述年轻法官也有一只黑色的牧羊犬,且也从事法官职业,其女朋友的模样也完全符合老法官在剧院叙述自己的女朋友的模样。就如同《维罗妮卡的双重生命》中完全相同的两人生活在不同城市,基耶斯洛夫斯基大可以将这种同时存在再演绎一遍,只不过《维罗妮卡的双重生命》是空间双重生命共存,而《红》是一个时间上的共存。但基耶斯洛夫斯基是一个重视现实与真实的导演,其早期的纪录片拍摄将这种风格一贯到底,在基耶斯洛夫斯基其他影片中凡是主角的一定有名有姓(哪怕同名)但名与人是一定对应存在。但是老法官作为《红》中的主角,他的名却缺席、不在场,这种名与人不对位,从另一方面也可以理解为名在场,也即年轻法官的名,但是人不在场。这也就是基耶斯洛夫斯基利用时间玩的一个小技巧。
    第三,Valentine与年轻法官交错但从不交织的生命轨迹,是基耶斯洛夫斯基要表达的两人的确有爱的基础(音像店里年轻法官先买走了Valentine喜爱的唱片隐喻二人的确有共同喜好),在不同时间点表现这种相近却模糊的爱的潜流,比老法官与Valentine在同一时间轴直接表达炽烈的爱意更具张力,也同时为最后故事的象征性结局埋下伏笔。
    第四,片末年轻法官与Valentine的相遇,也并非物质存在性的相遇,而是一种符号性的相遇。Valentine与年轻法官的幸存只是基耶斯洛夫斯基最后做出的一种可能性的判断:在时间里错过的两瓣苹果有相遇的可能、有爱的可能。这里也是年轻法官与Valentine第一次同时处于一个镜头画面里,但也只是一个定格,镜头马上又转为老法官的脸部特写。影片结尾正是达到这种目的,即告诉观众一种爱的可能,博爱主题的表达笔者以为更多是时间上——时间上错过40年的两瓣苹果仍然可以爱。
    笔者以为,年轻法官的存在问题,基耶斯洛夫斯基自己也是模糊的,在《基耶斯洛夫斯基谈基耶斯洛夫斯基》中,他自己也谈到《红》的叙事结构与存在性问题,认为这个存在性的确是模糊的。或者这种似在非在的感觉更模糊,也更美。
    向基耶斯洛夫斯基致敬!

 4 ) 蓝白红三部曲之红

看完第一个感觉是 那个时候 电影已经可以把人拍的这么好看了 光线的画面感 很好,灰色跟秋天贯穿整个电影,有点看 亚特兰蒂斯之心+迷失东京的感觉,忘年交就好了,人年纪大了是像一桶酒,古井不波又不失凌冽的味道。
曾经看过伊莲娜的两生花,她的美是无缝渲染的,更像是一位青春的东欧模特,作为演员总有一种生硬的难以衔接的表演感,但这种感觉也许是这部导演正需要的,赋予影片那种“徘徊在原地”的叙事美
如何与自己独处?我们都明白,人与人之间是没有永远稳定的关系的,聚散离合,没有人会一直陪着自己。我们终其一生,都是在学着与自己独处。独居的老人,孤独的模特,热烈的恋人,那些来来去去的人和来来去去的故事,终日都在上演,我们自己也在里面。
并不直接,也说不上晦涩,似乎法国人说话都是这个特点——论点藏在上下文不接的灵感乍现和哲学观念中。生命中有太多发现了就会令人感动的巧合。太阳底下无新鲜事,我们永远活在对正义、善良、责任、爱的迷茫与探索中。

 5 ) 最鲜艳的寂寞

1996年3月13日,法籍波兰电影大师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在巴黎逝世-----心脏衰竭。当一颗心脏旷日持久的承受来自人类灵魂最无法逃避的丑恶与悲观,原罪与冷漠,无论它曾经多么生机蓬勃,下场都是殚精竭虑后的黯然停滞。基耶斯洛夫斯基就像巴西的热带雨林,吸收世界排放的所有罪恶,用光合作用释放最清洁的氧气。无论你我,当这股氧气钻入你的心脾,你会对生命中所有的美好怦然心动。
   大师的作品是所有发烧友们耳熟能详的,从《双面微若妮卡》,《红白蓝系列》到《十戒》,《疾走天堂》,每一个都是掷地有声,而我最为陶醉的是《红色情迷》。这种喜欢可能来自于我对基耶斯洛夫斯基的了解。他的确是个怪老头。在早期从事纪录片的拍摄时,他一直在强调一句话:“人们如何在紧张的生命中尽职的扮演自己。”而当他发现“人类与摄影机离得越近就越容易消失时”,他重新考虑了自己的电影之路,如何用最恰当的电影语言讲述纷繁生活背景下游离在感情与自我,困惑于靠近与疏离的你我他。这种思考促生了91年的《双面微若妮卡》和之后的《红白蓝系列》。
   基耶斯洛夫斯基从来都没有把电影当作是自己的全部,在电影的汪洋中他时刻清醒,他明白电影是一种手段,目的是倾诉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所以当别人问及他是否喜欢电影时,他面无表情的回答道:“不!”就是这个在平日里宁可看书也愿去电影院的人,却拍出了让我们无数人呼吸沉重视力模糊的电影,不得不说电影的天赋是他与生俱来的。
  “我唯一的优点是我悲观。”大师这样阐述自己的性格。在《蓝》和《白》中,悲观似乎像弥漫在我们周围的空气,每个人都无处藏身。而所有的悲观都是寂寞在作祟。黑夜是所有人类的噩梦,尤其当它降临时你是孤身一人。在《红色情深》中,你会发现所有的主角都会养一只狗,无论是窃听别人电话的老法官,时刻被男朋友怀疑的女主角,还是被女朋友带了绿帽子的年轻法官。动物是人类的朋友,狗尤其通人性。它会在你高兴的时候与你蹦来跳去,在你忧伤的时候静静蜷缩在你身旁,在你失声痛哭时伸出舌头舔去你的泪水,它对你的忠诚可以超越你任何一个男友女友。就像片中老法官的狗,尽管它的主人对他不理不睬,企图把它送给撞伤它的女主角,但当它痊愈之后,依然会飞奔着回来找自己的主人,哪怕他曾经抛弃了它。
《霸王别姬》里,程蝶衣如泣如诉“说好了是一辈子,就是少一年,一个月,一天,一个时辰,都不叫一辈子。”一辈子的感情,分毫不差的爱,人能做到吗?既然做不到为什么还要承诺,还要欺骗?狗不会说话,自然无法信誓旦旦,它们只会瞪着水汪汪的眼睛,执拗的在你把它踹开的时候又回到你的身旁。从来没有什么动物像人类一样熟悉背叛,也从来没有什么动物像狗一样信守忠诚,不离不弃。
   每一个天性悲观的人都是寂寞的,害怕孤独,身边有一只小动物,可能是猫,也可能是狗,至少在夜里,四下无人的时候,还能尝到拥抱的滋味,感受另一种体温。
在《红色情深》里,被自己最心爱女人背叛了的老法官,永远都不会关上家里的门。在他看来,没有什么是永恒,要走的东西是留不住的,所以他拒绝了女主角送还的狗,与其将来痛苦,不如现在就斩断情根。受了伤的人总是本能的拒人于千里,像一个防护机制。“爱怕了就不会在爱。”人毕竟是感情动物,坚若磐石的封闭也会被感情的焕发挤出一道裂缝。天性善良的女主角,热爱生活,对身在异地的男朋友忠诚无比却要忍受他的无端猜疑,看到丢瓶子的老人会上前帮忙,撞伤了狗会送它去医院,送它去找主人。当这两个相遇的时候,老人被融化了,他发出了一声感慨“可惜我比你早出生了30年。”坚冰融化,水流会比任何的江河都要湍急,感情也是如此。老人开始变化。向警察检举了自己窃听别人电话的行径;注视着自己的狗从孤身一人变为6只小狗的母亲;打开尘封的车库,启动雍容华贵的奔驰车,西装革履的出现在女主角的演出,却匿藏在一个谁也不曾注意的角落。无声无息的感情仿佛一颗不会开花的树,没有姹紫嫣红的浓烈,只有渗入地面几十米的根茎,蔓延,伸展,紧紧的抓住泥土。
  影片的最后,女主角去英国的轮船遭遇暴雨袭击,无数人遇难。老法官表情惊恐忐忑,当生还的7个人陆续出现在电视画面,老人紧张的双眼通红。第一个不是,第二个也不是……….第六个不是,直到第七个人的出现:她眼眶挂着泪水,似乎没有从刚才的惊恐中抽离,头发有水珠滑落,双唇微张,她的背后是一片红色的背景。老人咽下了一口气,疲惫的仿佛瞬间过完了自己的一生,他默默的走到窗前,望着窗外的景色。透过一块破碎的玻璃,一颗破碎的心正在悄然愈合。

 6 ) 我的最爱——《红白蓝三部曲》之红


    第一次看《红白蓝三部曲》还是在望京的画室里,我去小超市租的碟,起先有一帮同学和我一起看,看到蓝的时候有些人受不了沉闷的情节起身离去,到最看完白,整个画室只剩我一人面对着电脑,那是凌晨三点钟。
   美国大片对我来说总是枯燥无味的,(尤其是施瓦辛格那样的大块头猛男,啊啊啊!太可怕了!)往往看不到最后就要关掉电脑。眼球冰淇淋是大众所好,而法国片却像一杯香醇的咖啡,优雅,苦涩,品尝完后还有一丝余香留在唇边。第一次看到红就深深的爱上了,其实说实话当时我并没有看的太懂。感性总是抢先理性占据大脑的我,只是被它精巧的画面设计,唯美的气氛所深深打动。第二遍再看,可以上升一个层面以更加专业的眼光解读,才发现,它的剧情安排,导演的处理手法与影片的美术设计同样精彩。
   纯正艳丽的大红色充斥着整部影片。每一个画面都被精心设计过,所有的小物件巧妙的安排在背景处,女主角的红色大海报,红色的吉普车,万宝路香烟,瑞士军刀,可口可乐,老虎机上的樱桃,红色的保龄球场,咖啡吧的遮雨棚,芭蕾舞练习厅,剧院的座椅,交通灯,乃至于景深处的小摆设,路上行人的衣着等等。导演为了突出红色,其他的配色,几乎都是暗灰色的。安排的很刻意但却不做作,我突然认识到学习静物画的重要性,这是画面构成的基本。一个具有高水准审美情趣的导演,无论是古典油画般优美的画面构图,还是现代派的简约风格,都不会让观众在每个镜头中看到多余的瑕疵。
    影片又是一场对于人性本恶还是本善的讨论,前几天做英语阅读,正看到有篇文章写的是,专家研究发现,在各种沟通媒体中,人们在电话中撒谎是比率最高的。退休的老法官无法在法庭上分得清谁对谁错,没有亲人的他,孤独的在自己的小屋里干着违法的勾当——窃听邻居电话里的种种私密对话:拥有幸福家庭的中年男子与他的男性情人在电话里暧昧缠绵,而小女儿却在电话另一头偷听;狠心的女儿抛弃年老的母亲,孤独的老妇人只能一次次的骗女儿自己得了心脏病;情侣间爱的表白背后却不知道另一个已经背叛了他……发现了这一切的女主角连连斥责老法官,干着恶心,龌龊的事,然而,老法官坦然的让她去告发自己时,激动的女主角冲到邻居家看到宁静和睦的一家三口,却什么也没说,哭着跑了出来。谁愿意去揭开美丽的表皮,让无知而幸福的人们去看到那丑陋的阴暗面呢,这简直太残忍,太残忍了。导演在这里又做了个有意思的设置,女主角的男朋友从来没有露过面,而女主角每天都会接到他的电话,有思念,也有猜测,是否连这个正义无邪的女主角也一直生活在谎言中呢?无处不在的谎言交织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它穿越红色的电话线,跃入海里,穿过黑暗的隧道,在铁轨上疾驰……就像我们在影片开头看到的一样。
    刚开始看一直不明白,为什么另一个居住在女主角附近的年轻男人总是时不时的出现在影片当中,却与她们没有任何关联。看到最后才恍然大悟,这个刚当上法官的男人就是老法官年青经历的真实写照,被深爱的女友背叛,以至于再也不能靠近任何女人,甚至失去了对这个世界的信心,颓丧的终老死去,这实在是让人叹息的人生。被人伤害之后,一般人会怎么面对?封锁住自己的内心,而不再相信其他人,或许继续去伤害其他人。导演在这里设置的两只狗便是重要的道具,老法官的牧羊犬和年青人的小黑狗,(那小黑狗就是我最喜欢最喜欢的类型!!一定要养一只!)这是留在他们心底的最后一块软肋,虽然起先两人都一致选择了抛弃它们,抛弃心中最后的爱,可是当老法官听到自己的狗要生小宝宝了,怜爱的表情证明他并不是一个无情的人。年轻法官狠心的把小黑狗一人留在马路边的柱子上,最后却还是把车倒回来。想像一下,如果每个人都在受伤之后,无限制的复制自己的仇恨,那么这个世界将会变得多么可怕?
   小王子里面的国王说过:“最难审判的人是自己。”一辈子在对错黑白中周旋的老法官却无法理清自己的人生。在他最低靡颓丧的时候,单纯善良的女主角出现了,救了他丢弃的最后一只爱犬,也让他重拾了对人生的信心。但是女主角的家庭并不幸福,妓女妈妈,吸毒的弟弟,继父,在这样的环境中却能成长为一颗金子般的心,实在是导演理想中天使的化身。她代表了人性中的善,想去驱散丑陋和邪恶却又是那样的无能为力,所以女主角的漂亮脸蛋上总是带着忧郁哀伤的神情。我最爱其中的一句台词,是老法官对女主角说得:“你不需要被审判,法律不收天真无邪的人。”如果这世界上的人都是天使,那么还需要法律去制约些什么呢?在前面导演埋下了一个小小的伏笔,老法官对女主角说:“昨天晚上我梦见了你,四五十岁的样子,那时你很幸福。”女主角追问:“那我旁边还有别人么?法官说道:“你醒来,朝你身边的男人微笑。”女主角:“他是谁?长什么样?”法官:“不知道,没看清他的脸。”法国式的浪漫。我一直在想,如果让她早30年遇见他该有多好,导演果然这么做了。影片的结尾似乎有些超现实的意味,在一次海难中美丽的天使与受伤的可怜人见面了,接下来年轻法官的人生会怎么样呢?导演留给我们很大的想像空间,那么就是你的观点了。
    片子里还有些不太明白的地方,女主角每天去咖啡吧玩老虎机,为什么输了就高兴的向老板举起胜利的手势,赢了反而愁容满面,认为自己交了坏运气?难道导演也明白东方的老子思想——福兮,祸之所依,祸兮,福之所伏?呵呵,自己瞎猜的。加拿大国家电影局的巴克说过:“如果你在影片结束时表达出某些观点,这往往会限制影片带给观众的想象力,100个人看1部电影会有100种不同的感受。”

 短评

红色的基调,浓烈、悬疑、隐喻,现在看起来仍然很不错。

6分钟前
  • 小波尔卡
  • 推荐

[蓝]技法最先锋但略有形式大于内容之感,[白]最贴近传统叙事电影,终章[红]以"博爱"为主题,大格局,视听语言掌控也已达大象无形之境。老法官与新法官相同的人生轨迹及细节(掉书翻页中考题,养狗,被劈腿)有轮回之意。不少元素的复现把基氏后期影片联成网状脉络(绊倒同[两生花]),耐人寻味。(9.5/10)

10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二重身。奥古斯特正是年轻版的法官自己,多年前遭遇背叛生命轨迹从此改变无从救赎孤独终老,所以他会对瓦伦蒂娜说,“也许你就是我从未遇到的那个女人”——电影结尾,瓦伦蒂娜和奥古斯特一起得救上岸,他透过电视荧幕看到了另一个自己,如同两生花不是关于两个人的故事和精神联系,而是一个维罗妮卡的双重生命,奥古斯特和法官也因此不是两个人,而是同一个人的两个版本,两种可能。由此,我们的现实呈现出某种极端的脆弱性和偶然性——我们的现实只是开放情境中的一种可能,甚至并非是最大可能性的结果,其他潜在的可能结果并没有被完全排除,而是作为可能会发生的事件的幽灵继续缭绕着我们的“真实”现实。(Zizek)

13分钟前
  • 江寒园
  • 力荐

欧洲人的东西总是体现在细节,三部曲中最爱红

14分钟前
  • 徐小花
  • 力荐

多想结交这么一个古怪博学的老先生当忘年交。三部曲里最爱的一部。

15分钟前
  • 沉歌
  • 推荐

蓝白红三部曲是一个从三星到五星的过程。连续性的看完感觉才最完整。

20分钟前
  • 荒也
  • 力荐

影片的整个基调是红色的,莫名,猜不到的结局,费解的过程。然而,当我再回过去看前面的时候,才发现,原来如此,整个过程,是一系列紧密相扣的环。其实,在我看来,三部曲中,〈红〉是最难解读的,它涵盖了人生的迷茫,感情的机缘巧合,以及,宿命的救赎

21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推荐

我爱伊莲娜雅各布以及她的黑丝袜

23分钟前
  • 毛驴哥🔒🔒🔒🔒
  • 力荐

三部曲終於完滿了。那個扔瓶子的老太太,終於有人肯幫她一把了。這就是電影的主旨——博愛。

27分钟前
  • StevenTong
  • 力荐

她走在他过去时空的轨迹上,于是终于在现在,碰上了他。

28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三部曲中最爱红.

32分钟前
  • kingfish
  • 力荐

三部曲里面,最浪漫的一部。红色是热情,红色是救赎,红色是博爱。

34分钟前
  • 纤指十三
  • 推荐

轮船遇到强对流天气,暴风雨过后电视新闻上播放着轮船遇险的消息。一百多人罹难的同时,瓦伦丁和奥古斯丁双双幸存,他们觉得对方似曾相识……

38分钟前
  • (๑⁼̴̀д⁼̴́๑)
  • 推荐

很好的看的电影,情节有铺垫而且环环相扣很精彩

42分钟前
  • 乔植
  • 推荐

是一部技巧娴熟的杰作,虽然没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但是却展现了男女主角胸出色的表演。

46分钟前
  • 爱吃烤鹅
  • 推荐

该片是一部成年人的童话故事片,是一部由厌世者构想和完成的浪漫史。影片令人信服地描写了两位主人公所建立的优雅、微妙但未必会发展的感情联系,而这种联系也是该片取得的主要成就之一。

48分钟前
  • 高冷的鸡蛋仔
  • 力荐

三色之中最差的一部,不知道为什么被提三项奥斯卡,这片输给[低俗小说]一点不冤。偶然与轮回,监听与畸恋。伊莲·雅各布真美好,特林提格南特老得认不出来了。至此基老师所有能看到的片片全部看完了,以这部片子结尾,真真伤感。

49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能在不幸中自愈,能在报复中哭泣,能在欺骗后相信,才能在命运的风暴中幸存。

50分钟前
  • 渡边
  • 力荐

我们都活在别人生活过的轨迹里,或是窥探隐私,或是生命轮回。他梦见了未来的她,好像这一切在真实的发生。我以为这是错过,可殊不知,他们最终相遇。

55分钟前
  • 后自愈
  • 推荐

隐喻太多,又显得刻意巧合。终究不是现在所喜的类型。不过,三部曲里面,这部相对更好。另外,女角很漂亮

59分钟前
  • 暖鱼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