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书奇谭

动画片中国大陆1983

主演:丁建华,毕克,苏秀,程晓桦,施融,于鼎,杨成纯,孙渝烽,胡庆汉,尚华,刘广宁,乔榛,严崇德,伍经纬,童自荣,程玉珠,曹雷,王建新,杨文元,富润生,刘钦,刘风,翟巍,张欣,郭易峰,王肖兵

导演:王树忱,钱运达

 剧照

天书奇谭 剧照 NO.1天书奇谭 剧照 NO.2天书奇谭 剧照 NO.3天书奇谭 剧照 NO.4天书奇谭 剧照 NO.5天书奇谭 剧照 NO.6天书奇谭 剧照 NO.13天书奇谭 剧照 NO.14天书奇谭 剧照 NO.15天书奇谭 剧照 NO.16天书奇谭 剧照 NO.17天书奇谭 剧照 NO.18天书奇谭 剧照 NO.19天书奇谭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07 20:30

详细剧情

天庭有珍奇书籍“天书”,被锁在石龛门里三千年。看守天书的袁公对天书的内容好奇不已,他乘无人之际,偷偷拿出观看。原来,天书上记录了一百〇八条法术,袁公偷偷下凡,把天书上的内容刻在石壁上。但本意造福人类的袁公此举却触犯了天条,遭到了玉帝的惩罚。   炼丹炉里的仙丹不慎被三条狐狸偷吃了,她们变成精下凡骗人钱财,还假扮仙姑和官府勾结,欺压百姓,祸害人间。袁公便指引天赋异禀的蛋生——一个从蛋里跳出来的孩子修习天书上的法术,和狐狸精斗智斗勇,为民除害。

 长篇影评

 1 ) 中国动画电影发展史

恰逢《天书奇谭》4K修复版重映,梳理一下国漫发展史。

根据我的个人理解,我想把中国动画电影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分别是萌芽期、繁荣期、衰弱期、回春期和提速期

五个阶段

中国动画电影发展到现在,其实不过是百年左右的时间,从 1926 年到 2021 年。首先来看一下这个萌芽期,这一时期是创世,也是奠基,不得不提到的就是万氏青年。万氏青年是中国动画的这样一个美术片的开拓者,他们万氏四兄弟,包括万古蟾(1899~1995)、万籁鸣(1899~1997)、万超尘(1906~1992)、万涤寰四个人,当然,这四个名字是他们后来做动画的这个艺名。他们在 1926 年推出了自己第一部动画电影《大闹画室》,这个是中国可以追溯到最早有意义的动画电影。在后面几年,迪士尼出了其世界首部动画长篇,也就是《白雪公主》,万氏兄弟觉得《白雪公主》做得很好,他们也需要做一款动画对标这个《白雪公主》。所以在 1941 年,万氏兄弟做了《铁扇公主》

100 多人的团队,耗时两年画了二万幅原画,才做出了这么一个《铁扇公主》。它其实借鉴了有山水画、中国古典戏剧以及美式漫画的手法。这部《铁扇公主》当时在全亚洲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口碑和票房双丰收。而且它同时也影响了当时一位日本少年,他就是手冢治虫,也就是后来《铁臂阿童木》的作者。他当时才14岁,然后他看了这部《铁扇公主》之后,决定弃医从文,开始走向动画之路。后来他也成功成为了日本动画的一代名家。

在 1955 年(图片写错了我org),出现了中国首部彩色动画片,就是《乌鸦为什么是黑的》,这部动画片是我国历史上首部获得国际电影节奖的动画片,即第八届威尼斯国际儿童电影节奖。《乌鸦为什么是黑的》讲的是一只自觉高人一等的鸟儿最后不慎惹火烧身的故事。但是这部动画片,它有非常明显的模仿痕迹,不管是管弦乐,还是动画的风格,它都有苏联动画的影子。所以当时闹出了一个笑话,威尼斯国际儿童电影节的一个评委,以为它是苏联的动画。

所以当时美术组的组长特伟先生,他就提出了我们要“探民族风格之风”的口号,也就是说要做我们本民族的动画,不能被别人误判。所以这一时期后有很多反映时代特征和民族风的一些动画,比如说 1955 年的《神笔马良》,它反映的是底层劳动人民的美好心愿,即弘扬真善美,打败假恶丑。再比如说 1956 年《骄傲的将军》,它刻画了一个临阵磨枪的将军,开始自然是非常厉害,后来却高傲自满临阵磨枪,闹出了很多笑话。

萌芽期之后,接下来来到了中国动画电影史上的一个繁荣期。我以 1957 年作为时间节点,是以上美厂成立为标志的。正是在 1955 年的时候,美术部它从上影厂分离,而在 1957 年的时候,成立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也就是非常著名的上美厂,它其实是中国历史上片存量最大,拥有知识产权最多的一个美术电影制片基地。从 1957 年到现在,它一共发行了 500 多部作品,然后斩获了 400 多项大 奖。在 1957 年繁荣期阶段,中国动画出现了非常多的多元化创作。比如 1958 年诞生了中国首部剪纸动画,也就是《猪八戒吃西瓜》,这是来自于万氏兄弟之一的万古蟾。之前他其实一直想做这个动画,但是因为纸人的定位问题所以一直没做成。但是后来他终于解决了这个技术性的难题,于是便有了《猪八戒吃西瓜》

另一部非常有名的就是《小蝌蚪找妈妈》,它也是来自上美厂,还是中国首部的水墨动画。这部动画虽然只有15分钟,但是它将中国传统的水墨画与电影如鱼得水般地融为一体,有着非常经典东方审美。它来自于齐白石的作品——《蛙声十里出山泉》,它借鉴了齐白石作品里面的,比如说虾,螃蟹之类的动物。水墨片一出,惊艳了世界,获得了许多世界级的大奖,在当时造成了很大的轰动。

如果说中国动画历史上有巅峰的话,第一个巅峰就是 1961 年的《大闹天宫》,这是中国动画繁荣期的巅峰代表作,来自于万氏兄弟的老大万籁鸣,《大闹天宫》一共分为上下两部,分别于 1961 和 1964 年播出。投入了100万的制作费,整个团队画了十万多幅原画。因为其实当时是没有电脑渲染的,包括电影工厂这些现代渲染手段,一般来说,当时做 10 分钟的动画,靠人工去画需要7000 ~ 10000 数量的原画,所以这个工作量是非常大的。正是因为《大闹天宫》的大获成功,也至此正式确立了中国电影历史上包括艺术作品创作上的头号 IP 也就是西游IP,它作为我们中国电影和文学的这样一块金字招牌,也就是在《大闹天宫》, 1961 年的时候拉开了序幕。其实这个孙悟空的形象,对于后来的这个创作是非常的有影响的,包括大家所熟知的 86 版的西游记,也就是复刻了这个这里的孙悟空,桃子脸,虎皮裙,再包括它的鹅黄色的上衣和大红长裤。导演万籁鸣用八个字形容他:神采奕奕,勇猛矫健。

中国动画历史上的第一座巅峰之后,其实也诞生了很多有名有姓的动画电影,比如说大家所熟知的《没头脑与不高兴》、《孔雀公主》,讽刺富豪阶级的这《黄金梦》等,分别都是在上个世纪 60年代的时候出现的。

繁荣期过后,中国动画进入了一个低谷,也就是衰落期。衰落其实从 1966 年开始的,因为这个时候开启了长达 10 年的文革。在 10 年的期间,中国动画由黄金时期落入了低谷。在这 10 年的期间,中国的动画作品只有十几部,平均一年只有一部。这个时候,动画片基本无法再进行天马行空或者艺术化的创作,所以在这一阶段,中国动画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

文革结束后,中国动画来到了回春期。在 1977 年的时候,国家拨乱反正,这个时候中国动画也开始迎来了属于自己的第二春。如果说刚刚的《大闹天宫》是中国历史上动画电影历史上第一座巅峰,那么第二个巅峰就是《哪吒闹海》,这是我国第一部宽荧幕动画长篇。

最负盛名的哪吒横剑自刎的那一段中,哪吒长衣飘飘,白衣如雪,在暗如黑夜的暴风雨中横剑自刎,极具悲壮气息。就像是古希腊神话故事中的英雄,他造就了中国动画电影史上最为华彩悲壮的场景。以至于中国动画之后的动画,都再难以复制这么一幅具有极度张力和悲美情怀交融的经典。《哪吒闹海》其实相对于之前的动画电影更偏向全年龄段。巧合的是,在 2019 年,也上映了一部同时代现象作,也就是《哪吒之魔童降世》,同样是选择哪吒这个人物,同样都是全年龄段型的选手。

这部电影最大的这个亮点就是它变得更加立体起来,脱离了之前一些动画电影的稚气,摆脱了一些说教,让人看起来会更加荡气回肠,更具艺术张力。这个就是中国动画电影史上的第二部巅峰代表作。

之后在 1980 年到 1990 年的期间,也出现了很多比较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1980 年的《雪孩子》,这个是讲述的是关于勇气和爱的故事,雪孩子为了救它的朋友,从火灾现场去把朋友抱出来,而自己却融化了。 81 年出品的《三个和尚》,用动画的形式,讲述了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分配问题。还有同年的《九色鹿》也是一部经典作品,为了还原壁画的风韵,九色鹿的团队去了敦煌莫高窟待了二十多天,最后完成了这样一个经典的创作。这段时间重映的《天书奇谭》,就是 1983 年的经典之作,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算是中外合作的动画。

从 1984 年开始,中国动画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第一点原因是资本涌入,很多外资涌入,在我们国内开设了很多动画工厂,这一类的成熟运作化相对于传统形式利润和效率都更高,加剧了人才外流。

第二点原因就是随着电视的普及,像日本,美国的动画都开始进入中国的市场。其实对于电视来说,它更多需要的是一些小短连续剧,而对于必出精品的上美厂来说,它的时间周期其实并不满足于这种情况,所以中国动画势必要顺应时代发生相应的改变。

这个时候,中国的动画也开始向这个短片动画系列动画来做,包括非常著名的如 84 年《黑猫警长》,以及 1986 年的《葫芦兄弟》,这个是最为经典的一个动画系列。

当然每一部作品,它都会打上时代的一些烙印。葫芦兄弟里面很多也是能反映当时的一些时代现象的。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比如说大娃,它的形象设计是力大无穷,它其实可以隐喻社会上一些有权有势的人,大娃最后被蛇妖收服的方式是掉进巨大的钱眼里,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印象,这其实就是在隐喻社会。

再包括后来 1989 年出现的《舒克贝塔》和 1990 年出现的《魔方大厦》,这两部作品原著都来自童话大王郑渊洁,动画里面的一些内容即使是相对于现在来说,它的内核、它的内容表达都会更深邃更隐喻,它的内核会更接近成人一点。

1990 年到 2000 年的中国动画电影进入了一个低迷期,一方面是国外的动画大举涌入中国市场。第二方面是国人看到了自己同国外的动画差距,属于中国动画在繁荣期那一部分自信开始慢慢消磨。所以在这一段时间中国动画是比较低迷的,这一段时期的代表作仅仅只有一部,那就是《宝莲灯》,在 1999 年,上美厂斥巨资发行了《宝莲灯》,它给出了1200万的这样一个制作费,这在当时是很高的一个投资,它的收入是1500万的票房,电影里众星云集,有非常多明星包括李玟,刘欢,宁静,陈佩斯,朱时茂等为它配音、献唱主题曲等。《宝莲灯》进行了非常多元化的尝试,包括里面的音乐化,其实大家在看宝莲灯的时候,应该记得里面有很多载歌载舞的片段,其实这在中国以往的动画历史上是很少见的,因为以前的中国电影很少去培养人们关于音乐的欣赏,举个例子,我们很多人在看到印度电影的时候,觉得他们一言不合就唱歌跳舞,觉得无法理解。另一个尝试就是西化,你会发现里面的人物造型和一些场景会具有一些西方电影的风格和色彩。所以《宝莲灯》是上美厂进行多元化的一个尝试。

在此之后,从 1990 年到新千年的时候,中国动画几乎全面走向了低幼化。当然在低幼化领域里做得好的也很多,只不过它再难有一些饱含深度和艺术化的内容。比较经典的像 07 年的《神兵小将》《小鲤鱼历险记》, 06 年的《虹猫蓝兔七侠传》《中华小子》,包括《东方神娃》《神厨小富贵》,这些都是当时的一些杰出作品。

接下来是中国动画电影的提速时期,把时间节点选取在了 2008 年是因为我觉得这是一个复兴转折的开始。 08 年的时候,一个 ID 名为饺子的人在网上发布了一个短片作品——《打,打个大西瓜》

饺子就是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导演杨宇,他非常神奇,也是类似于弃医剧本,他原来是在华西医学院读书的,后来开始追逐自己的兴趣,就去做动画了。后来他在 08 年的时候在网上发布了自己16分钟作品,《打,打个大西瓜》

这个作品其实算是中国动画这一条线上的一个转型。它代表着我们前面长期的一系列的低幼向作品开始向成人化的转型去做的探索。这部短片用幽默的方式去表达反战思想,动画的成人化,更多的其实是一种对于个人的思考,对于人和自然的相处,对于人怎么存在于这个世界上,探索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饺子用三年的时间做了这么一个16分钟短片,后来被各大网友所推崇,也获得了十多个奖项。

之后值得一提的,一个《魁拔》,另一个就是《十万个冷笑话》。

接下来闪亮登场的就是最负盛名的三大之一,也就是 2015 年,由田少鹏导演制作的《大圣归来》,这部电影在当时是一部现象级的作品。当年豪取 9.56 亿票房,直接把中国动画电影票房的天花板拉到了10亿的水准。其实他对于孙悟空的改编,我觉得还算不错,他没有按照传统意义上的模板套路去做,他其实是放大了孙悟空作为个人的人性面,作为个人,他是有自己内心的挣扎的,他有困兽犹斗的心理,在成为英雄之前,首先他得是自己,他只有跟自己内心的魔障去做对抗之后,他才能真正的去跟这个世界的魔障做对抗。《大圣归来》在中国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也是中国动画电影的一个里程碑。

其实说它是里程碑,也就是说它是具有特殊的意义的。虽然于我而言,我并不觉得《大圣归来》是一部非常出色的动画片,但是不可否认,我承认它的里程碑意义,因为里程碑的意义,是让我们铭记它,让我们在后续的动画创作之路上,能够时刻地回头,回首去观望它,去纪念缅怀它,然后以此来探寻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之路,把握未来走向,这是里程碑的意义。

著名的三大之二,也就是 2016 年由光线传媒发行的《大鱼海棠》。中国风在《大鱼海棠》中大放异彩,同时这也是其弱点,因为它的画面华美,可空洞的剧情配不上这画面。我们在评价一部小说或电影时经常会用到一个词:“工具人”。什么是工具人呢?就是说男二无缘无故地爱着女主或者女主,她无缘无故爱着男主。我对你的感情是十分炽热的,但是这炽热的又是毫无缘由的,那我为什么非得爱你呢?没办法,因为不这样,就推动不了剧情发展。《大鱼海棠》用了这么宏大的叙事背景,可它最后给我们展现了却是一个很生硬的狗血三角恋的故事,所以不免被很多观众诟病为空洞,唯一与之可以抗衡的就是去年 2020 年上映的《姜子牙》(笑~。

三大之三,在 2017 年,由不思凡导演制作的《大护法》《大护法》也是迄今为止,让我最为震撼,觉得非常不错的中国动画电影。《大护法》其实是首部完全放弃低幼向儿童市场的一部动画,它这部电影当时是不思凡在网站上集资,之后才开始制作的一部动画。这部电影有一种暗黑动画的味道,穿插了一些暴力美学,它表达的主题其实也十分晦涩,内核表达的是集权主义下的人性扭曲,算是比较少见的成人动漫。不过于我而言,我还是是非常欣赏这样的动漫的。

《大护法》《大鱼海棠》《大圣归来》,当年被亲切地称之为三大。后面的一些电影,比如说值得一提的像18 年的《风雨咒》,还有 2020 年的《姜子牙》,这两部电影的毛病和之前的《大鱼海棠》们是一样的,画面华丽华彩,但剧情经不起推敲。《风雨咒》来源于画江湖系列,也是非常有名的 IP。《风雨咒》的主角要去学习风雨咒,但是他一路上来吊儿郎当,插科打诨在最后是怎么学会的呢?最后是以一种类似于悟道的方式学会的,就好像你在看仙侠小说,主角在菩提树下悟道,悟了一个月,然后就想通了神功大成了,他就是这样悟出来的,在跳下悬崖,自戳双眼之后悟出来的。然后《姜子牙》,不得不说,他的画面确实是我迄今为止,看过的最具美感的动画,剧情还是不说了,因为我已经开始忘了。

接下来不得不提的是 2019 年的三部作品,从第一部是由追光动画发行的《白蛇缘起》,这也是我觉得我个人比较喜欢的一部动漫。《白蛇缘起》的形式是比较好的,它类似于一种旧壶装新酒的方式,故事还是那个故事,但它用新的方式去诠释,去给它的前沿和后沿做一些额外的补充。它的完成度,较之前几部动画来说算是OK 的。当时白蛇其实没有那么多的宣发费,所以最开始只有 10% 的排片,但是在 10% 的排片的情况下能拿到 4.4 亿,这说明它确实是一匹小黑马,当然也得益于包括我在内的各票自来水。(《白蛇2青蛇劫起》不想说了,毁我一片痴心哈哈哈)

2019 年指针来到《哪吒之魔童降世》。哪吒引起了非常大的轰动,也是现象级的动画电影。哪吒是主打国风神话型的,在上映第五天的时候,他的票房就超过了大圣归来的 9.56亿票房,直接把中国动画票房天花板从10亿拉到了50亿。它是目前为止中国票房最高的这样一个动画电影,仅次于排名第一的《战狼2》和第二名的《你好李焕英》(现在已经被《长津湖》上位了)。

之前在讲《哪吒闹海》的时候也说了这部影片,这部影片是一个全年龄段的选手。这里面的哪吒形象也不是一个扁平的,或者是说不像美国英雄一样,不是一个单薄的而是一个更加立体的形象,因为他生来就是魔丸,所以他天生被人排斥,被大家所诅咒。他小时候体现出来的,就是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他越是这样,其实内心就越是渴望认同,渴望被大家所接受,所以才形成它自身的独特成长。说实话,我当时报以极大的期待去看这部电影。虽然出影院的时候,我并不觉得它有达到我心中最好的那个预期。但是我得说《哪吒之魔童降世》这部动画片在综合性上看确实比以往的国产动画做得都要优秀。

2019 年还上映了一部《罗小黑战记》,它是主打治愈搞笑,幽默可爱向的。我之前以为我不看这种风格的,但是我去了电影院之后真香,我完全被罗小黑吸粉了。这是一个拖更团队的诚意之作,因为自从 2011 年,再到这个电影上映的时候,这个团队它在八年的时间,只更新了二七集剧场版。也是因为这部电影,我也去看了剧集,发现更加令人心动,所以这算是 19 年给我的一个大惊喜。

刚刚梳理了一下中国动画电影发展的 5 个阶段。

最后,动画电影的意义所在,首先是常规电影的意义,其实放在动画电影上也是成立的;我觉得第二点对于动画电影来说,它可以放开这个现实的这样一个桎梏,释放出更多的艺术创造,去做出更多天马行空的东西。还有第三点,也是我觉得非常重要的一点,因为我前几个月在做毕设,是一项和中国文化研究院合作的项目,题目是世界主要国家文化谱系特性研究。我去研究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差异,以及文化出海的困难在哪里?后面我发现,其实中国文化它的内核,比如说中哲中的道家,儒家,它的真实内核是比较晦涩难懂的,你不能让所有人都直接去理解这个未经包装过的文化核心。那么如何去进行文化包装,如何去进行挖掘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实现文化出海呢?

我觉得其实中国动画这个题材类型是一个非常好的载体。中国动画其实从很早就开始注意到,从最开始提到《乌鸦为什么是黑的》,美术组的组长说我们要探民族风格之风,再到《小蝌蚪找妈妈》,你发现它富含水墨东方审美,再到第一座巅峰《大闹天宫》,它里面的国粹风韵是非常的浓烈的。再到《大鱼海棠》不可否认的国风华采,再到《哪吒魔童降世》、《姜子牙》,包括大家所整理和希望的封神宇宙队。其实中国动画,它是一个不断探索阶段,即使现在是一个提速期,它目前仍然有非常长的路线要走。那么现在探索出来比较详细和明确的一条路,就是国风这么一条路,所以大家也可以看到,现在动画市场很多都在做国风上的专题。

从 1926 年到 2021 年,不过百余年的时间,中国的动画电影发展,它经历了很多波折。我希望,从提速期开始,从 08 年开始,中国动画电影虽然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但是我真切希望不论是创作环境还是创作者,都能同心协力,为我们带来更多的精神享受与文化输出。

(谨以此文纪念我所热爱的动画,部分资料来源于公众号电影最top)

 2 ) 中国的普罗米修斯

    记得这是那个时代可以选择的少数几部动画片之一。
     最后一集,袁公被锁链绑着,押回天庭的场面至今仍旧记忆犹新。
 至今仍为之感动,有点像偷火种的普罗米修斯。

 3 ) 悲情袁公,可爱蛋生

    《天书奇谭》是我百看不厌的动画,还记得当时只能从电视上看的时候,经常是分段放,每次碰上一轮,那个苦等啊。片中,那顽皮可爱的蛋生,那让我想痛扁的三个狐妖都性格鲜明,每次看完脑子里回味下还栩栩如生,当然,最让我惊叹的还是那部天书,其中法术被动画演绎的那么生动,让我也想得到一本。

    同样的动画,你在不同时段看,由于社会环境,阅历的不同,感觉是不一样的。比如,童年的时候光顾着看那法术下的种种“特效”瞠目结舌,在脑中意淫手拿天书惩恶扬善,或者说随心所欲的畅快。现在看来,倒是惊叹这简直就是今天互联网知识分享法律问题的预言。片中的老神仙本来从事的是类似图书馆管理员的工作,这个工作的奇妙在于看上去职位很低,但是如果用心却可能低身份大思想,图书馆那么多书,免费看,随意看,慢慢的也自然有了思想。老神仙袁公便是如此,眼见知识财富被天上一帮权贵垄断,以此产生种种法力,在天上对人间作威作福,收取超额利润,老神仙开始怀疑了,动摇了,于是,如同盗取天火的国外同道一样,他违反权贵制定的知识产权法律,将天书拷贝到人间山洞中,触怒天庭,被施以双规。不过老神仙留了一手,留下个可爱的蛋生去捍卫知识,以免知识宝库被恶人误用,同时还违反假释条令,偷偷去传授教学。而蛋生,也从乳臭未干的小屁孩变成了爷们儿,与一帮狐妖斗智斗勇,演绎了一出精彩的故事。

    那时候的让我记忆犹新的动画,都有着相似的特点,就是在如何讲故事上下足功夫,它可没板着面孔就说掌握知识要为民除害,不要欺负弱小;没说反动阶级如何罪恶之类,而是先设置了非常精彩的故事情节。首先,影片戏剧冲突强烈,主线就是蛋生和三个狐妖的斗争,整个故事充满了张力。其次,冲突富于层次性,整体节奏跌宕起伏,一会蛋生受挫,一会狐妖遭阻,法术也是层层升级,不断将观众兴趣抬高。第三,法术的构思和效果设计精巧,无论那妖风刮净千金,百鸟朝凤绚烂夺目,高潮的龙虎恶斗,都有着很棒的效果,现在我看着都倍感有趣。第四,故事情感上,打破了单纯的大团圆结局,袁公的悲情和蛋生的成长,都容易让观众产生深深的代入感。最后,好玩,影片很注意趣味性,你看那个独腿的呆笨狐妖,那地方昏晕的官员,那最后稚气任性的皇上,从外形到声音,到桥段上都很有幽默感,看着非常好玩。风格上,那个时期的动画中国风格也很鲜明,人物造型一看就很中国,音乐上依然民乐声声,听着也很顺耳。

    其实,讲好的故事,人们自然会从各自角度解读这部影片,教育意义自然出来了。你可以说,这是知识改变人生的典范,知识让蛋生迅速成长,知识也让狐狸可以改变“狐生”,有了改变命运的可能。同时,你又可以说,它也告诉我们知识不可以滥用,否则害人害己。你可以再扯现代些,这也是对知识产权制度的质疑,它很大程度是现有既得利益者的盾牌,被滥用起来,任人间蝗虫满天,也不肯用法术换得百姓安宁,现实生活中,我们知道对此有了补充,在类似大规模疾病流行的时候,人命是高于知识产权的。有趣的是,这部动画也对中国各层官僚做了批判,从乡间到地方,一直到皇帝小儿那里,讽刺算是做到了酣畅淋漓。

    这部动画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袁公与蛋生的师生或者说父子般的感情,袁公是个悲情人物,他的形象也是对所谓善恶、正邪观的颠覆,天庭对其惩罚之时,也是他播下知识的种子,造福人间之时,所以说,公道自在人间是恒久的真理。而蛋生的成长,有知识的力量,也有社会实践中的种种挫折的磨炼,加上他可爱的形象,也就显得生动有趣,很容易让特别青少年观众产生亲近感,加上他的纯真、善良和勇敢,一个励志的形象也就很自然的被烘托出来了。


http://hi.baidu.com/doglovecat/blog/item/ea2417170704e8084b90a70c.html

 4 ) 幽默如此珍贵

这部片子我一直记得,不是因为什么民族风格精良制作(这一点它无法超越《大闹天宫》)而是因为“有趣”。
严格的说,这是我记忆中,本土动画少见的有趣作品,和它一堆的,只有《三个和尚》《没头脑不高兴》之类的。其他作品大多数要么煽情要么说教,而且片子越长说教色彩越浓厚,包括很不错的《哪吒闹海》,甚至连经典的《大闹天宫》都不能免俗。
本篇的有趣,除了人物造型和情节以外,最主要的就是拉风的狐狸精一家,妙趣横生。老狐狸婆装神弄鬼的表演更是令人绝倒。里面的各个配角也都卖力演出,或憨态可掬或丑态百出,总之你方唱罢我登场,自始至终绝无冷场,不存在含糊对付的角色或者情节-----------先不说其他方面,就是这个把片子拍得好看的认真劲儿,放到现在能有多少片子做得到?
幽默是外来语,似乎反衬出国人的不幽默不开心。聪明能干,但就是不懂得怎样去“笑”--------------看这个片子,就什么都不要想了,从头笑到尾。幽默不是可以装扮出来的,幽默更是一种智慧的闪光,幽默现在如此罕见。这样的片子,实在太少了。

 5 ) 再看一次,再长大一次

100分钟的《天书奇谭》结束了,5岁的儿子伸了个懒腰,满意地说:“好看,衣服和人都好看,蛋生很可爱,府尹大人像董卓。”

此刻银幕上正放映短纪录片,《天书奇谭》的导演之一钱运达老人说道:“动画片就是要奇、趣、美。”

看到他说这句话,鼻头一酸,心生由衷的感谢,对钱老,也对《天书奇谭》所有的工作人员。这一声“谢谢”也是替小时候的我说的。

自从儿子看得懂动画片,我一直在等一部我认为适合带着他一起看的动画电影。第一次进电影院的体验很重要,我不想破坏这个仪式感。

《哪吒之魔童降世》热映时,我就感叹过,“适合孩子看”这个要求,看来在当下的动画电影环境中是很难实现了。

《天书奇谭》的重映,很好地诠释了什么叫“适合孩子看的动画电影”。

影片结束,他还依依不舍

知道孩子对什么好奇,知道什么是让孩子欢快的美,也知道孩子理解“善恶”的脑力边界大概在哪里。更重要的是,富有一种舒展的想象力,这种想象力特别有气度、有气质,天马行空又不至于飞入虚无,嬉笑怒骂又不至于愤世嫉俗。

《天书奇谭》原本是计划和英国BBC合拍的动画片,钱运达导演回忆往事时说:“和他们合作的那个剧本,盘古开天什么都有,乱七八糟的……没有真正的把中国的东西展现出来。”

“中国的东西”,就是我所感受到的“舒展的想象力”。

《天书奇谭》的每一个人物,都和戏曲人物一脉相承。然而在动画片的语境下,他们减去了戏曲人物过于程式化的言谈举止。仙风道骨的袁公,天真到底的蛋生,三个狐妖,县太爷、府尹、皇上等等人物,都有戏曲味儿,但特别鲜活生动。我儿子一点传统戏观赏经验都没有,看这些人物却看得津津有味。

戏曲经过千百年的锤炼,它的审美习惯已经深入中国人的基因。戏曲味儿一出,国人就特别来劲,因为大家知道这是要“戏说”某段历史、某个神话故事。

“戏说”在束缚压抑的旧社会,是有一些特权的。《天书奇谭》讽刺了绝对皇权、官僚主义、人面兽心、欲念深重等等现象,这些不仅大人看得懂,小孩也能明白大半。

县太爷、府尹对女狐狸精的迷恋,我儿子看不大懂。但是县太爷、老太爷要更多的钱粮屋舍,要霸占聚宝盆最后变出了许多爸爸塞都塞不回去,我儿子笑出了“鹅鹅鹅”声。他当然知道,爸爸一个就够了,继而他也就明白了,钱和房子,也只要属于自己的就够了。

小皇帝这个角色的设置,更是惊艳。如果是个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皇帝,那都无法让孩子明白“皇帝贪婪”会带来什么恶果。片中的小皇帝,想要更多鸟,继而想要更多的烟花、更多的老虎去吃人,他要求的是“更多好玩的”。

无节制的好玩会带来什么,小孩最容易投入去看、去想。平时我们和儿子说再多“玩要有节制”,都没有银幕上小皇帝最后的下场更有说服力。

适当的惊悚感,也是《天书奇谭》人物形象的加分项。尤其是影片中那个可说得上是中国银幕上最丑陋的玉帝形象,以及和尚师徒、三个狐狸精。这几位的尊容,我记得我小时候看了是害怕的。所以在他们出场时,我偷瞄了儿子几眼,如果他害怕了,我就捂住他眼睛。

没想到他只是往后缩了缩,眼睛还是直勾勾。

我觉得,让孩子害怕,也是动画片的一个功能,恐惧带来警醒。附带恐惧的印象,会让他永远记住一些事。不过“适度的惊悚”,在很多动画作品里是多余的考虑。这也是《哪吒之魔童降世》特别不适合孩子的原因,那里面的暴力和恐怖感,是提供给成人的元素。成人们才愿意将压抑的自己投射到黑眼圈充满戾气的哪吒身体里,孩子心目中的哪吒,永远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里那个英气勃勃的哪吒。

重看《天书奇谭》,我的感动特别丰富。因为小时候我一直不懂为什么“袁公传天书到人间”罪该万死,重看银幕上被链条拉回云端的袁公,感慨良多。

除了明白了袁公的伟大,也有新感触。把无所不能的天书传到人间是壮举,然而袁公在多年修行思考后,当初的一腔热血也必定归于冷静。眼前利用了天书记载的法术为祸人间的,虽然是狐狸精、贪官昏君,老百姓看似都只愿意拿回属于自己的物质财富,不贪不抢。

但,善恶就分布得如此平均吗?

我的生活经验告诉我,任何能够快速满足欲望让所得成倍增长的“技术”,都不会因使用技术的群体的不同而有什么不同结果。结果都是秩序混乱,道德败坏,泡沫破灭。

所以袁公在那么多年前,就对着蛋生以及看动画的孩子们语重心长地说了最后一句话:“蛋生,今后你要好自为之。”

我想,这句话我儿子现在肯定不懂,等他能懂了,我一定再陪他看一遍《天书奇谭》。

 6 ) 中国动画的美学魅力

《天书奇谭》作为动画电影的绘画功底即便在今日看来依旧充满着中国特有的美学魅力,独具匠心的画风呼之欲出的是那中国文化深厚的底蕴,而于此中那天马星空的奇想,行云流水般简单却有赋有深厚寓意的神话架构,各色人物滑稽的动作、特异的造型,贴切的配音,使天真稚气的蛋生、宽厚亲切的袁公及其他诸如狐狸精、县太爷、府尹、小皇帝等均是如此的鲜活立体,纯准的童趣布满了整个银幕,让人忍俊不禁,使这部带有鲜明民族风的动画由内而外皆堪为完美。

 短评

虐片。师父死的时候老子哭得肝肠寸断

4分钟前
  • 微风拂面微微凉
  • 力荐

可以打10星

8分钟前
  • 离香
  • 力荐

看了很多遍.喜欢.那个年轻的女狐狸精真美,声音也动人.

12分钟前
  • Ex
  • 推荐

东方普罗米修斯

13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我欣赏里面对于权威的嘲弄,从玉帝到皇帝,都是王八蛋。

16分钟前
  • kill queen🇺🇦
  • 力荐

这里出现了历史上最猥琐的玉帝形象……

19分钟前
  • christann
  • 力荐

“你是蛋生的,所以叫蛋生~”蛋生的师傅好帅啊~~~~~~~~

23分钟前
  • CarenYin
  • 力荐

刚看的。天书中性论,既能用作好事也能用作坏事,袁公秉承现代普罗米修斯观,认为还是要传给人类,但这也可能是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式结局,蛋生过于天真的禀赋使他无法独自克服三位狐狸精的诡计和暴力,而袁公在被抓上天庭后,将不再存在机械降神,也就是说,蛋生将面临存在主义之后的荒诞处境,等待戈多不再归来,而他心头词典里的天书将如何传给后人却不遭恶用,这将是永远无法解决的难题。当然,如果我小时候看的话就不会说这堆东西了~

24分钟前
  • 陆钓雪de飘飘
  • 推荐

不知道大家都记住了什么,我记住了,所谓天庭,高高在上,不管人间疾苦,所谓朝廷,愚昧自私,追求无度的欲望,所谓人类,让妖物登堂入室,指手画脚。只有袁公,不顾上级命令和自身安危,把知识和希望留给了孩子

26分钟前
  • обломов
  • 力荐

小时候看过很多遍的动画片,现在想起国产动画片依旧觉得是经典。故事性很强,人物特点鲜明,三个笨狐狸很逗趣,印象深刻。

31分钟前
  • 遇见彩虹🌈
  • 力荐

浅绛山水斧劈皴,游丝描绘众生相,最爱狐狸老太婆,最爱独腿小书生,一蹦一跳去吃鸡,蹦入清明上河图,蹦入东京梦华录~

35分钟前
  • 丁一
  • 推荐

我喜欢这个故事~

39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推荐

中国的普罗米修斯盗取天书之后。211106,这次影院4k幕后有十几分钟花絮,原来这个本来是和BBC的合作,但BBC后来说最近穷,没给钱哈哈哈

40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力荐

这是中国动画中的又一部里程碑似的、绝对顶级的、足以彪炳史册的伟大作品,从故事情节的编排到人物造型与性格的设计再到动画技术的运用都堪称无以伦比,它虽然没有《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在国际上那么知名,但我相信不少人还是会在自己心中将其列为中国动画的第一,因为《天书奇谭》绝对有这个实力。

43分钟前
  • 润物
  • 力荐

开场配乐一出我激动得几乎当场决定要二刷。对于80后来说,这是真真正正的“爷青回”。动画设计十分精妙,看得很感慨。然而,有个巨大的槽点我真是不吐不快:蛋生全程每一声“师父”字幕打出的都是“师傅”,真是太不应该了。小和尚叫老和尚也是“师傅”,弄得我非常闹心,既想听蛋生喊师父,又不想看到大银幕上的师傅……院线版多出的11分钟是一则小小的幕后纪录,挺好,很感动。20211106北京槐房万达

46分钟前
  • 我来我征服
  • 力荐

4K修复版在片尾加了一段纪录短片,才晓得项目源起是BBC递来合拍动画的剧本,上美厂在其基础上重构故事(改编《平妖传》),彻底甩开束缚,往搞怪喜剧的方向制作。人物造型和场景设计一如既往取材自传统绘画,叙事的展开非常松弛且自由,而我最惊讶的还是片子的讽刺力度,对官场、宗教、市民都有丝毫不留情面的批判。在西游记、白蛇传、封神榜风靡市场的当下,动画前辈的艺术观念仍是最超前的,他们用作品诠释着继承与创新。钱运达导演提到的“奇、趣、美”的标准,如今有几部国产动画真正达到了呢?把哪吒和赛博朋克结合、把青蛇扔到现代都市,只是画虎不成反类犬,真正的现代性在于反叛精神,《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的立意远未被超越。

49分钟前
  • 晚不安
  • 推荐

粉强大的声优阵容啊~

50分钟前
  • 👤sHIRO🦾
  • 力荐

畸形性格的形成跟这些家伙绝对有关

51分钟前
  • Doublebitch
  • 力荐

令人奇怪的是,在当年那个人们思想观念比较禁锢的时代里,上美能创造出如此多卓越的作品,而在“自由”的今天,我们却很难再创造出如此富有民族特色的作品。或许这是市场经济的影响,但是我认为,更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我们丢了一些重要的东西

56分钟前
  • Crazy Henry
  • 力荐

蛋生不是生蛋。

1小时前
  • 语无伦次田先生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