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探第一季

欧美剧美国2014

主演:马修·麦康纳,伍迪·哈里森,米歇尔·莫纳汉,托利·基特尔斯,亚历珊德拉·达达里奥,迈克尔·波茨,麦迪逊·沃尔夫,J·D·埃弗摩尔,丹娜·格瑞尔

导演:凯瑞·福永

 剧照

真探第一季 剧照 NO.1真探第一季 剧照 NO.2真探第一季 剧照 NO.3真探第一季 剧照 NO.4真探第一季 剧照 NO.5真探第一季 剧照 NO.6真探第一季 剧照 NO.13真探第一季 剧照 NO.14真探第一季 剧照 NO.15真探第一季 剧照 NO.16真探第一季 剧照 NO.17真探第一季 剧照 NO.18真探第一季 剧照 NO.19真探第一季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16 12:30

详细剧情

马蒂(伍迪·哈里森 Woody Harrelson 饰)和拉斯特(马修·麦康纳 Matthew McConaughey 饰)是一对合作多年的搭档,马蒂为人开朗圆滑,在警局的同事里很吃得开,而拉斯特则恰恰相反,他性格孤僻沉默寡言,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无法自拔。然而,令马蒂感到十分钦佩的是,拉斯特拥有极为敏锐强大的观察力、判断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许多疑难杂案一经他手,便能够被轻松化解。   尽管马蒂是唯一一个能够受得了拉斯特的人,但两人的合作和友谊却依然产生了无法弥补的裂缝,其原因要归结到1995年所发生的一起神秘古怪的宗教杀人案件之中。如今已经是2012年了,当早已不再联系的两人因为这起案件又重新走到一起之时,会有怎样的真相在等待着他们呢?

 长篇影评

 1 ) 【自译】编剧尼克·匹佐拉托谈汤马斯·黎哥提*和《真探》的秘密

编剧尼克·匹佐拉托谈汤马斯·黎哥提*和《真探》的秘密


作者: Michael Calia
原地址:http://blogs.wsj.com/speakeasy/2014/02/02/writer-nic-pizzolatto-on-thomas-ligotti-and-the-weird-secrets-of-true-detective/


(剧照)

马修·麦康纳与伍迪·哈里森在剧中
James Bridges/HBO


  HBO推出的《真探》一剧,兼具惊悚与神秘元素。该热门剧集——由明星伍迪·哈里森与马修·麦康纳分别饰演Martin Hart和Rustin Cohle探员——富于H.P.洛夫克拉夫特*式的惊悚感,以及源自罗伯特·W·钱伯斯*惊悚故事集《黄袍魔王》中的描写与意象。这使得该剧向更广泛的观众群体打开了“怪奇小说”和“恐怖小说”世界的大门。
  监制兼编剧Nic Pizzolatto通过电邮,与Speakeasy分享了更多《真探》中预兆式的文学与哲学内涵,以及他最爱的几位恐怖作家。


——Speakeasy:如果要推荐几部独立的“怪奇小说”和“恐怖小说”作品,你的选择是?

匹佐拉托:这可不容易——一方面,我想提几部铁打的经典,可另一方面我也想向人们推荐一些小众佳作。比方说,我会推荐洛夫克拉夫特或者爱伦坡,但他们已是名家。而新近作家中,我会选择汤马斯·黎哥提,莱尔德·巴隆,约翰·兰根和西蒙·斯特兰赞斯等人。如果剧粉想了解与钱伯斯《黄袍魔王》同时代的作品,我会推荐卡尔·爱德华·瓦格纳的短篇故事《夜梦之河》或者最近的文集《卡可萨一季》。


——你第一次听说或阅读黎哥提的作品是在什么时候?

  大约六年前我第一次听说黎哥提,当时是莱尔德·巴隆的首个文集让我意识到这个全新领域的存在。我开始四下搜寻同时期佳作来读,而“黎哥提”这个名字在任何圈内讨论中都会首先被提及。我找不到正在发行的纸质本,而即使是二手书,价格也是我那时负担不起的。但是我在图书馆找到了几本,他的文字有种梦魇般的抒情性,迷人而富于幻想。


——在你看来,黎哥提的哪部作品影响力最强?你更喜欢他的虚构还是非虚构作品?你读过他的非虚构作品《针对全人类的阴谋》吗?

  我读过,这部作品非常有力。作为读者,我认为与其视之为一种哲学,不如称之为作者更为影响深远的“终极自白”:一个自身即是怪物的纯粹恐怖故事。在(《真探》)的第一集里,就特地设置了两条故事线(本不需要重写的)以致敬黎哥提。当然,你也发现了这一点。
  Cohle在前几集中宣扬的,是一种带有反生育色彩的虚无主义思想,而在这一方面,我应该毫无保留地推荐:《一位反生育论者的自白》、《被解放的虚无》、《此星之尘中》、《Better to HaveNever Been》,还有很多萧沆*的著作,它们都在我的书单上。其实早在来好莱坞前,我就有了这个想法:下一部作品中将有一个侦探角色是(或自以为是)虚无主义者。我读了好几年的E.M.萧沆,他一直是我的最爱之一,而且奇怪的是,他也是使我获益最多的作家。作为一名警句家,除却尼采,无人可媲美萧沆,同时,他的诸多哲学思想也反映在黎哥提作品的字里行间。不过比起实际上非常富有趣味的萧沆,黎哥提要更加使人不安。探索这些哲学思想的过程中,对于“人性实质上是一种错乱”的批判,没有人比萧沆和黎哥提更为深刻。


——你对哲学的总体感觉如何?

  要从个人角度来回答你的问题,我会尽可能远离一个虚无主义者的身份,不过通常,我的个人哲学都会被认为是悲观的。我会管自己叫“现实主义者”,或者一个受了围困的“浪漫主义者”。然而,毫无抵抗地直面萧沆和黎哥提这一类艺术家的思想,直面他们对于不可言说之物和湮灭的观点,总是免不了在最深层处受到一种力量的影响,使得自己的思想也越来越根深蒂固。
  而说到冷酷无情的侦探设定,还有什么比萧沆和黎哥提的世界观更无情的了?他们让最冷硬的犯罪小说作家都成了业余爱好者。和《针对全人类的阴谋》相比,米奇·斯皮兰的冷硬简直就是泡泡糖。
  我延迟对Cohle在前几集中抱持的哲学思想的讨论,是因为我不想让人们对Cohle这个角色,或者这一季的最终目的怀有先入为主的想法。Cohle的整体形象,还有这个剧的全过程,只有播完完整的八集才会明了。还有很重要的一点:观众们并不需要明确或进一步钻研这些联系就能享受这部剧。同样,我也不希望任何人带着虚无主义的假设来看剧,或是把Cohle简单粗暴地平面化成一个反生育论者或是虚无主义者。Cohle的形象远比这要丰满。正如我先前所说的,Cohle可能倾向于一个虚无主义者,但如果仔细观察这个人物,则会透露出许多不同于此的信息。对他而言,似乎“一切都毫无意义”,但实际上,一切事物的意义对于他反而过于沉重。他太容易被情感所驱使,太敏感,他在乎的太多,这让他不像一个真正的虚无主义者。而在他自言自语般的长篇大论里,我们怎么会察觉不出一个屡次抗争,却往往失意的人所散发出来的绝望气息?当Cohle说出那些不言而喻的事实,这不是和Hart谈论规矩和界限的重要性一样,都是些看似真实,实则虚渺的观点吗?也许这就是Hart在第三集里对Cohle说的那句“你听起来很恐慌”所指出的东西。
  但是他表达的这些观点的正确性却并未因此减轻,而这正是我当前对这部剧感到不安的地方。连环杀手并不让人心慌,电视节目里总是有着比这糟糕千百倍的东西。真正使人心慌的,是这部剧强调出的人性。这些东西经过哈里森和麦康纳极其颠覆性的演绎,立刻变得温和而容易接受了。然后,我想你会发现,随着剧情的深入,这部剧将不断颠覆他原本的颠覆性。



【Nic Pizzolatto同时也是故事集《此处与黄海之间》与小说《加尔维斯顿》 的作者,其作品已于2010年出版,并有望改编成电影。





注1:汤马斯·黎哥提 Thomas Ligotti:美国恐怖作家,“新怪奇文学”的代表。资料可见维基或其个人网站
注2:H.P.洛夫克拉夫特 H.P. Lovecraft:美国恐怖作家,著有《The Call of Cthulhu 克苏鲁的呼唤》等,资料可见维基
注3:罗伯特·W·钱伯斯 Robert W. Chambers:美国作家,后文中提到的《黄袍魔王 The King in Yellow》的作者。该书是一本超自然灵异恐怖故事集,由十个故事组成,前四个故事提到了“黄袍魔王”,与剧集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注4:萧沆(Emil Cioran, 1911年-1995年),罗马尼亚旅法哲人,二十世纪怀疑论、虚无主义重要思想家。有罗马尼亚语及法语创作格言、断章体哲学著述传世,以文辞精雅新奇、思想深邃激烈见称,具体可见维基




 2 ) 星辰的意义

故事在1995年路易斯安那沼泽地区的潮湿气氛中铺陈开来。Rust和Marty两个刚刚成为搭档的州警奉命调查一桩有着恶魔崇拜的仪式性谋杀。Rust像极了从“黑色革命”中劳伦斯•布洛克笔下塑造出来的侦探角色,独身、忧郁、桀骜、敏锐、虚无主义、左眼里透着深入骨髓的狂热,右眼里又寄宿着一股悲天悯人的劲儿。搭档marty则是典型的cowboy,爱啤酒爱棒球爱艹年轻的姑娘,有家有室,能用种族主义的笑话逗得办公室的同事哈哈大笑,同时又面临着深刻的中年危机。在查案的过程中,两人从来没有看对方顺眼过。Marty对Rust满嘴哲学词汇的神神叨叨忍无可忍,而Rust则对Marty的轻浮做派嗤之以鼻。直到这两个家伙在巨大的结案压力下出生入死,“第一次”破获了案件成了英雄才使得搭档间的关系缓和下来。随后的日子里,Marty的出轨得到了原谅,重返幸福的家庭生活,Rust也在Marty一家人的撮合下找了个姑娘过日子。直到在一次审讯中,Rust才得知他们之前击毙的不过是犯下大量连环杀人案的庞大邪教组织中的一员。平静的日子崩塌了,Marty的妻子因为他的再次出轨毅然决然的离婚,Rust则放弃了之前的生活重新投入到邪教案件的调查中,致命的是Marty的妻子为了报复丈夫的不忠,诱奸了对自己动情了的Rust,让7年的搭档最终反目成仇。辞去了州警工作的Marty开了一家私人侦探所,Rust则是干些杂活并私下查案,剩下的钱用来抽烟喝酒。十年之后,警方重启卷宗,早已冷静下来的两个人又重新为了真相并肩作战。在经过了多方调查、周密筹备和最后开膛破肚的打斗后,终于将那起谋杀案的犯人击杀。

“导演可能没有没有搞清楚自己到底是在拍大银幕还是小荧幕”这是《真探》给观众的第一感受,两位领衔的卡司都是戏精儿级别;剧集的节奏也是犹如电影般缓慢却有着大的吓人的信息量;那段完全感觉不出是长镜头的6分钟更是展现了导演教科书般的调度能力;阴郁的色调和极富感染力的原声将美国南部的气氛带到了观众面前;更关键的是编剧吸收了来自黎哥提、钱伯斯、洛夫克拉夫特、萧沆等人的作品,使得剧情和台词充满了严肃文学、哲学和神秘学的气质;最重要的是那熠熠生辉的季终集。

M:“你以前会编点星辰的故事。”
R:“是的,那是我在阿拉斯加的时候,在浩瀚的夜空下。”
M:“你躺在那儿往天上看?遥望星空?”
R:“没错,你还记得我17岁前都没有看过电视,平时也没事情可做,只能到处走走看看,以及...”
M:“以及仰望星空编点故事?比如那?”
R:“那不过就是个故事,最老的故事。”
M:“那是什么?”
R:“光明与黑暗之战。”
M:“我知道我们不在阿拉斯加,但是看起来黑暗占了上风”
R:“是啊,你说的对。”
......
R:“你知道,关于天空的故事你错了。”
M:“为什么?”
R:“很久以前,夜空中只有黑暗,所以要我说,是光明占了上风。”

这最后3分钟的台词,直接扫除了充斥已久的黑暗、窒息、冰冷和绝望。什么才是True
Detective story,正如Rust所说,那不过就是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圣徒与恶魔的战争,是最古老的故事。而天上的星辰正是双方交锋的沙场,亦如人们的灵魂。当Rust与自己的父亲决裂时,当自己的女儿死去时,当自己被派到贩毒组织卧底时,当自己见惯了残酷的凶杀和极端的邪恶时,当所有人都以为自己的执着是发疯时,他有的只是家徒四壁、血丝充眼、臂上纹身、口中烟酒,但仍在燃烧着自己那有着极度责任感与正义感的灵魂,永远不会被黑暗打倒,只会为爱的温暖哭泣。而Marty不管他如何的玩世不恭,风流好色,甚至有点世故圆滑,当他看到Rust给他的邪教徒献祭少女的录像带时,他狂叫着“FUCK!FUCK!我特么看不下去了,不用看完了,我特么跟着你干翻他们!”正义与勇敢才永远是侦探故事的主题。

为什么人们能够在黑夜中前行,因为头顶有着星辰一直在与黑暗较量,只要凝视着繁星的光明便不会迷路。一如多深的黑暗里,心怀正义与光明,便必有占上风的时候,这大概便是星辰的意义。

有两样东西,愈是经常和持久地思考它们,对它们日久弥新和不断增长之魅力以及崇敬之情就愈加充实着心灵,头顶的星辰和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
                                                 ——伊曼努尔•康德

 3 ) 【翻译】《True Detective》首季播完后主创Nic Pizzolatto的深度访谈

【翻译】《True Detective》首季播完后主创Nic Pizzolatto的深度访谈


【在《True Detective》首季开播前和播完后,美国娱乐新闻网站HitFix分别两次对主创Nic Pizzolatto进行了采访,本篇是3月份播完后的访谈,1月份开播前的访谈在:http://movie.douban.com/review/6588531/

水平有限,欢迎挑错。下面所有方括号中的内容,都是我的补充说明。——译者dormant】



英文原文链接:
http://www.hitfix.com/whats-alan-watching/true-detective-creator-nic-pizzolatto-looks-back-on-season-1/1


《True Detective》创作者Nic Pizzolatto回顾第一季访谈

——为什么这么结束?整个阴谋规模有多大?关于第二季?

By Alan Sepinwall 2014年3月10日


今晚早些时候,《True Detective》播完了第一季,随之结束的还有Rust Cohle和Marty Hart的故事。我在此回顾了季终集,也是为了给我们在季度开播前就进行过的对话做个了结,我和该剧创作者Nic Pizzolatto再次对谈,话题涉及季终集和整个季度(以及关于第2季模糊而有趣的暗示,它还没有被正式预定,但我怀疑只是因为HBO希望等到签好想要的演员时再宣布)。现在马上进入正题,以免你觉得相比行动派我更像是个空谈派【原句是That's coming up just as soon as I strike you as more of a talker than a doer,没把握译对】。


问:该剧的结构就意味着你可以对结局做任意安排,甚至杀死两个主角,因为你可以在下一个季度全新开始。为什么你在结尾选择了这个特别的方式?

Nic Pizzolatto:这是一个刚开始时就已经构思好结尾的故事,那就是Cohle会很清楚地表达,没有感伤或者错觉,以乐观的方式。采取那种方式,在我看来就是正义获胜,那是本剧最初设想中最关键的一个元素。对我来说,作为一个故事的讲述者,我想通过角色的真实需求,来跟着故事走。要杀死一个或两个家伙将是世界上最容易的事。我甚至有一个想法,让更加神秘的事情发生在他们身上,他们会凭空消失,Gilbough和Papania【那两个黑人侦探】不得不收拾残局,没人知道他们发生了什么。或者完全走超自然的路线。但是我认为这两种选择都太容易了,这样会否定本剧一直在追问的现实问题。退回到超自然的方式,或者走杀死一个角色这样的简单戏剧化的路线,以迎合观众的感情,我觉得会伤害整个故事。我觉得更有趣的是,这两个人能获得一种解脱,让Cohle能够认同这个世界存在幸福的可能。因为这两个人共同失败的地方就是他们都不承认幸福的可能,我并不是指宗教意义上的。我们这样安排Cohle,他并没有做180度的转变,也许只改变了5度,但是他在结尾处所做的乐观暗示,并不是一种感情用事,而是完全基于现实。考虑到这些角色的经历,对我来说好似很难想出一种办法能让他们活下去,在八集结束后还能活得更好。然而现在他们将在剧集之外继续永远地生活下去,他们并没有做非黑即白的转变,只是在黑暗的心灵中获得了一定的解脱。他们并没有闭上眼睛,逃避自己作为男人的失败。当他们离开时,已经有了不同的变化。


问:关于Cohle在结尾处的顿悟,剧中大量涉及虐待,有时来自有组织的宗教,其中的一半又是通过没有宗教信仰的Cohle的视角讲述的,他在描绘人类存在的毫无意义方面极具说服力,而且富有激情。

Nic Pizzolatto: 他的抗议确实太多了。这是整体编排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但是就类似在整本书还没读完之前就提前评论个别章节,一些关于Cohle的哲学和信念的问题我不会过多谈及。我从不认为Cohle在撒谎,我只是觉得他希望绝对的虚无就是真理,就如同一个重生派基督徒会希望耶稣的重生是真的,对不对?这就是那种如果你本来就确信的事情,你就不会到处一直说个没完,对不对?


问:你给了Cohle很多机会,特别是前5集,来表达他的信仰系统。读到关于本剧的大量评论,有些人被Cohle的言论深深打动,有些人觉得他说的都是扯淡;有些人认为剧作者也觉得Cohle很有天分,而其他人觉得作者知道Cohle说的都是在扯淡。你希望观众对Cohle的言论持什么看法?

Nic Pizzolatto: 我不想通过告诉观众“这是这个意思”、“那是那个意思”来限制他们的想法,我的意图是挖掘事物永恒不变的本质。认为Cohle的理念是狗屎的人请注意,你就是把叔本华和尼采叫狗屎。他并不是像一个大学新生在吃披萨时的夸夸其谈,那是叔本华对生命的思想,我认为那就是Cohle的吸引力,或许直到你看完整八集才能获得解脱。确实,这些言论极具说服力,也是说得通的, 但这并不比Theriot牧师在帐篷下进行宣讲时告诉你的故事更真实或更虚假。有人问我:“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很明显,作为一个艺术工作者,我很讨厌这种问题。但是我知道他们是在询问一个主旨——一个围绕所有发生的事情的主旨,所以我必须想明白。对我来说,如果《True Detective》有一个主旨的话,这个剧告诉你的是——不断告诉你的就是——一切都是故事。Cohle告诉你你自认为是谁,你的身份,这是你自己告诉自己的故事。他告诉我们宗教和哲学就是我们编给自己的故事,Cohle把它们描述成自我解脱的方式。在审问犯人时他就特别擅长让犯人认罪,因为他给犯人提供了获得解脱的空间。Marty说侦查就是在犯罪事实发生后再拼凑故事,当他在第五集中重温自己的故事时,你可以看出来Marty曾经告诉自己这个版本,而到了现在他又告诉自己另一个版本。本剧从来不关注超自然现象,但它却关注超自然的想法,这影响到了故事的进展。所以说如果《True Detective》有一个统领全局的主旨的话,我可以说就是作为人类,我们仅仅就是我们在生存和死亡之间的故事——所以当自己给自己讲故事时,请一定小心。


问:我总是在回想我们在剧集开播之前的采访,当我让你和其他关于连环杀手的电视剧做比较时,你说你根本不关心连环杀手。我们作为观众应该如何严肃对待选择Dora Lange这种案件?还是仅仅为了表现两个人的办案水平 ?

Nic Pizzolatto: 这并不是一个空的载体,这就是我在此要说的,这并不是从他俩办过的案子里随便挑的一个。这与他们所追捕的人既是罪行的受害者、也是行凶者是休戚相关的。在某种程度上,凶手是剧中所反映的文化风貌的肉体表现,剧中的背景多次描绘了那些被污染的地貌,也提供了暗示。某些人是在自然的状态下慢慢被腐蚀的,就是这个恶棍(没有更合适的词形容他了)是杀害女人和小孩儿的凶手,那么他的价值观是和错误的信仰紧密相关的——我确信如果你能重温第7、8集,可以拼凑出足够的历史信息,Sam Tuttle在20世纪30年代早期的经历是如何影响到了Errol Childress在新千年头十年的经历。这绝不是凭空出现的,我认为凶手的价值观和具体罪行是地方特有的,不仅源于性格,也与生存的环境有关。在1995年,如果仅仅安排一个无法侦破的抢劫案【所以才设定了连环杀人案】是行不通的。Cohle、Marty和Errol,他们在某种程度上都是父辈的再现,如果你留意他们的背景的话。


问:在第七集中,Cohle向Marty讲述了他所调查出的罪证,以及在录像带中所看到的,都表明有一群人在犯罪。但到结局时,只抓到了在棚屋里的Errol和他的父亲。还有其他哪些人涉及到了Cohle和Marty调查的案子?

Nic Pizzolatto: 录像带中大概有十来个人。你可以看到邪教组织好像很快就开始分裂了,然后在当地总是存在着亡魂。如果你跟着Childress这个名字,你会想起Childress治安官是Marie Fontenot消失时的治安官,一个叫Childress的警官在2002年Guy Francis自杀时曾经接触过他。我曾经研究、了解的那些阴谋论,都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才产生的,当阴谋论有存在的需要时它们就变成了阴谋论。如果让Marty和Cohle把经过50年的历史沉淀才形成Errol Childress这种罪犯的土壤突然彻底清除,或者把录像带中的所有人抓获,我认为是不合适的。对我来说重要的就是Cohle所说的:“我们并没把他们全抓住,Marty。”然后Marty说:“我们也没打算全抓住,现实就是这样。”这不是一个你能把一切都清理干净的世界,我们尽职尽责,但是显然有我们无力触及的层面。


问:在第八集的开始,我们看到Errol走进大房子,正在放《西北偏北》【1959年由希区柯克导演的经典悬疑电影】,他开始学着James Mason【片中演反派的演员】的口音,然后又换成一些其他的口音,这是什么意思?

Nic Pizzolatto: 这是创作他这个角色的一个组成部分,曾经的设想是,当他用自己的声音说话时,因为脸上的伤痕所以声音含混。我给他设定的背景是,他是通过观看这些老电影才学会正确发音的。这就把我们带回了讲述故事的理念,是不是?一分钟前,他听上去像Andy Griffith【美国喜剧电视明星】一样的好男孩儿,下一分钟他听上去像James Mason,而当他想用真声时,他听上去就像被伤害、被损坏过。当Cohle来到Carcosa时,他又换了完全不同的口音。


问:这是一个讲述两个男人的故事,我们已经深入了解了他们的经历。其他角色存在的意义都是为了映衬Cohle和Marty。在全剧中仅仅塑造两个真正重要的角色,到底有多大的挑战性?

Nic Pizzolatto: 确实很有挑战性,也是最有挑战性的事情之一。如果安排一个角色组合,会容易得多。在组合中,你可以切换到其他人的故事里,你至少有半打角色在经历个人问题。但本剧只关注塑造两个性格,透过两个视角。在结尾的场景中非常重要的变化就是他们的视角动摇了。在Marty告诉了我们“绝对的正义”是不存在的之后——这也是我们告诉自己的故事,真正的罪恶得不到惩罚,这很难被人接受。如果有人曾经读过我的散文,他会发现文章里都是富家女类的角色。我的另一个挑战是,如果某些角色仅仅与Cohle或Marty单独存在关系,那么他们只有一、两句台词,就需要只通过这一、两句台词生动体现出角色的经历和立体感。


问:我不知道第二季进展到什么阶段了,对第一季的反响会不会对你如何处理第二季产生影响?

Nic Pizzolatto: 只有一个影响,就是我意识到我需要保持神秘感,不能太直白。


问:关于第二季你能透露些什么?

Nic Pizzolatto: 好吧,现在说还早些,但我可以告诉你,第二季是关于坚强的女人、坏男人,以及美国运输系统的神秘历史。


问:最后一个问题,你凭空写了整个剧,而且对于电视界来说你也算是个新人,不知道会有什么反响。当此剧一出,观众为之疯狂, 产生了很多关于the Yellow King、 Lovecraft【美国恐怖、奇幻小说作家】以及其他事情的复杂理论,看到你的作品能有些反响是什么感觉?

Nic Pizzolatto: 我觉得这很棒,我真的这么认为。对我来说,这就是与观众产生共鸣的意义,这就意味着观众会从作品中影射自己。我曾经喜欢的作品,无一例外的都能在某种程度上和我的私人感情层面产生联系。我曾说过我对Robert W Chambers【美国恐怖小说家,1895年发表了恐怖故事小说集《The King in Yellow》】的作品唯一的兴趣就是它作为一个故事在美国传说中存在一定地位,而且它是关于通过一个故事让人变得疯狂的故事,仅此而已。除此之外,我还对奇幻恐怖小说营造的气氛感兴趣,关于奇幻小说我只想说这么多。我也确实察觉到了这个故事与奇幻小说更相似,这不是我的初衷。打个比方,如果有人在看《True Detective》第一季时想读一本书,我会推荐英国詹姆士国王钦定版的旧约全书。我不会推荐任何人去买Robert Chambers的书,那本书并不怎么样。我认为康拉德和福克纳比Chambers和Lovecraft强多了。我希望当这八集故事整体呈献出来之后,能够引起新一轮的评价。即使没有,对于现有的反响我也很高兴,不能更美妙了,我已经很惊喜了。我还记得三个月前和你谈话时还要说服你:“这个剧只是听起来和其他剧类似”,“我知道,我知道”【原文如此,不明白什么意思】,而现在我妻子有一天读到过一个评论,说我是生活在荒漠中,而且还组织了某种邪教,(笑)我不知道怎么回应。我想,对于这个剧希望你去探寻的所有问题,剧里都做了回答;不希望你问的问题,最好自己去思考。

 4 ) 有始有终的诚意典范(剧透注意)

一向不喜欢冷硬派,不喜欢冷硬侦探去戒酒会刷时髦值的一贯特色,也不喜欢他们唧唧歪歪的愤世嫉俗言论,这些言论能让很多人找到共鸣,但我从来不是其受众群,因为我想看破案。TD从海报到基调,再到嗜酒的Rust絮叨着的那套虚无主义,真是活脱脱的冷硬范儿,但是侦探们真的在认真破案,追寻线索的每一步都很让人信服——这点很像谋杀前两季,踏踏实实靠着每一次看似无聊或者信息寥寥的家访找到线索,线索不一定让他们离真相更近,有时甚至走了一条更迂回的路,但都奠定了下一步行动的基础,或者作为伏笔在后期出现,而最后真相的水落石出,也是靠这一块块拼图,一步步调查出的线索得出,没有偶然,一切都靠侦探的慧眼和行动力。

任何侦探作品能做到这点就算得上有始有终了。TD的开篇给我惊喜不小,但有点担心编剧会不会玩脱或者无法自圆其说。一季破一个案,案情铺陈太大,说不定就会像谋杀第三季那样烂尾——所有的“正经”线索都没有指向答案,主角在最后一集靠一个无关线索biaji一下发现了真相。

好在HBO不但把持住了哔格,也把持住了案情走向。我们跟着主角,从被害者联想到失踪女孩,从而找到第一件重要证物——carcosa的手编藤架,调查自此进入正轨;

从被害者身份出发,找到了大农场和ex(支线:调查死者拿到的教会传单,在教堂找到神秘符号→调查教会,绿耳怪第一次被提到,在当时看来是条死路,但确实是条真线索),无收获;

主角另辟蹊径,找到了凶手的另一个受害人,调查死者身前关系,男朋友勒杜浮出水面,勒杜与DoraLange的ex曾是狱友,头号嫌犯确定;

勒杜是个cook,主角们用自己的办法突破层层关系网找到了人,两个嫌犯均死亡,案件看似告破;

7年后某犯人告诉主角,凶手仍然逍遥法外,并且说出了yellow king等细节,案件重启;

回访抛尸现场、案件关系人、失踪女孩的学校,发现更多手编藤架,教会支线变成主线,牧师提供教会学校的重要情报,首次提到思源计划;

侦查过程屡屡受阻,思源计划负责人塔图尔的嫌疑越来越大;受害者、勒杜的兄弟、学校学生均提到了伤疤男,动物面具等细节出现,与塔图尔家乡风俗相符,飓风后藤架的数量也证明了罪行还在继续;

塔图尔家中找到了罪案录影带,确定了其是cult之一,该人不久死亡,此线断;

寻访曾经的女佣得知了伤疤男的身份,案发现场照片推断出其油漆工的职业(与绿耳怪呼应),根据缴税记录和营业执照找到凶手。

不难看出,破案的这条线一方面很扎实,得出结论的过程经得起推敲,演绎推理的度把握得正好,没有太无趣,也没有过于神奇,大多数时候都在拿证据说话,看来严谨作风的警察和蹦蹦跳跳的侦探就是不一样。当然,其中也有灵感迸现的时刻,比如Rust在教会线陷入泥潭后彻夜搜到了另一个受害人,这才真实反映出了好侦探的本质——勤恳调查+适当的发散思维。

这是TD带给我的惊喜之一:剧情严谨,而且没有罗里吧嗦凶手的动机凶手的悲惨童年凶手的心理状态,鼓掌。

第二重惊喜来自于角色塑造——Woody最近演了太多的疯子,比如耳熟能详的黑密曲,当我发现在这对搭档里他演了“正常”的那个后,有点意外。Rust和Marty是双男主模式里经典的互补型,一个社交达人,一个孤僻怪胎。Marty像所有时期的典型“好男人”一样,体面地生活,理直气壮地做着其他体面人士会做的一切,比如出轨,并且为自己找理由;Rust看起来颓废又怪异,唠叨着谁都不懂的东西,直觉敏锐的天才却被众人视作怪胎,尽管他三观正且责任感强。这个组合里外互补,每个人都有点问题,并且是对方无法理解的人格/生活问题,我知道这种组合会被slashfan视作心头好,官方也渐渐默许了partnership的温情走向,但让我最满意的始终是——Marty的角色非常现实,非常饱满。

各种剧集里不止一个乖僻天才,他们通常痛恨社交、嘴巴毒、不在乎别人、干什么都不讨喜。Matthew把Rust演绎得很棒,但现在这种“sociopath”类的角色太多了,乱花渐欲迷人眼,因此反倒让我觉得要把普通直男塑造好,比塑造freak难得多。Marty是个相当立体的角色,其生活方式和态度代表了一大堆直男(当然是直男中还算有良心的一部分):工作顺利人缘好,红旗彩旗都不倒,并且他像所有出轨的直男一样,善于为自己找背叛妻子的理由,很典型的做法,就是把责任推到别人头上,“我工作压力大,你还不理解我,不是我变了,是你变了”,似乎说多了就成了事实。他当然不是坏人,但却像大多数男人一样,占有欲强、善妒、受不了指责。Marty所经历的中年危机比我看过的任何一段中年危机都有力度,不作不死,但还是忍不住作,生活不可能那么正常,每个“正常”人都有自己的黑历史,而Marty就是个典型的代表。

第三个惊喜来源于叙事。看第一集的时候我就觉得这种插叙和平行剪辑的风格像极了致命魔术。TD里的非线性叙事并不旨在体现哔格,和致命魔术里一样,它控制着剧情的节奏,以及最关键的:人物动机和悬念。

前6集,纵向上表现过去和现在的对比,让大家好奇这些年发生了什么,主角们如何走到今天这步;横向上是Marty和Rust的POV交替剪辑,让大家了解他们那时那刻的想法、此时此刻的疑问。而统和这些的则是一个新案件,询问人三缄其口的样子也是一个悬念——现在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要问Rust和Marty?为什么对两人的态度不同?是他们抓错了人?难道Rust真是幕后黑手?

这种叙事的好处就是由镜头决定时间切割点,得以把平铺直叙的调查和高潮迭起的动作场景安排在必要的时刻展现;由第三方询问引导话题,得以在案情和家庭私事间无缝转换,并且能让观众更深入地了解角色那时或现在的心理活动,体现角色的成长和改变、他们之间的分歧或默契所在,甚至能制造出喜剧效果,比如串供那一场。

交替剪辑还有一个作用,就是让如今未曾见面的双男主之间的张力和火花越来越足,每集都更足一点,让观众格外期待真正重逢时的爆发,后两集不负众望,线索汇集,角色摊牌,剩下的就是并肩战斗了。经典的追逐动作场景,一个是第四集最后Rust专家难度的单机视频攻略,另一个就是最后一集cult总部的较量,像是在温吞水里扔进一粒泡腾片,憋了几集的劲儿一块儿爆发。

案件质量高,角色塑造好,叙事角度碉,在我看来这就是真探最厉害的三个点,如今大多数罪案剧都做不到这个了,它们只能在苦情侦探和重口案发现场里选一个,要是艺术指导给力就谢天谢地了,比如汉尼拔这种。可惜,汉尼拔里不破案,光补脑。真探拍出了汉尼拔本该拍出的水平,如沉默的羔羊一般,破案线扎扎实实地行进着,同时具备有时炫极,有时意味深长的镜头,第四集7分钟的长镜头足以显示其诚意,布景和艺术指导美妙但又不夸张,一切都是刚刚好。

没想到的是,它居然是个温情结局,着实让人感慨海报上的白黑西部风真是大骗子。镜头掠过善与恶的决战之地,沿着时间线回溯,案发小屋、制冰据点、运河、田野、布道场、学校、把他们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的那棵树——一切始于此,一切终结于此,Rust和Marty会回归一切发生前的正常生活,因为时间并不是个无休无止的循环,他们跳了出来,债已偿清,无需回头,因为人生有伴。

真是相当有诚意的剧集,期待第二季的双女主。

======
ps. 看到一篇观察入微细思恐的分析:http://www.douban.com/note/337958782/
这个设定很有道理啊!

 5 ) 【自译】有关道具和场景设置的一篇采访

恶魔巢与啤酒罐小人:《真探》剧中13件道具的灵感之源 By Denise Martin Translated By Virgil 原地址:http://www.vulture.com/m/2014/03/true-detective-alex-digerlando-set-design-props-interview.html 在HBO《真探》一剧的摄制过程中,为协助营造路易斯安那偏僻地区的荒凉气氛,第一季导演Cary Fukunaga招募了制片设计师Alex DiGerlando,他曾为《南方野兽》*一片塑造过极富特色的半沉海湾。此前,Fukunaga曾在《南方野兽》的导演Behn Zeitlin的一部短片中工作过,该片也拍摄于洪水过后的南三角洲地区。Vulture对话DiGerlando,畅谈他如何营造出这部探案剧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氛围,并让他为我们介绍13个精致道具的幕后照片 恶魔巢 剧中的所有艺术作品——从树枝摆件“恶魔巢”到教堂里的画——都由Joshua Walsh创作而成。他是一名在新奥尔良工作了20年的底特律艺术家。“他来自殡葬世家,是一名狂热的猎手和标本剥制师——他大概是这份工作的最佳人选。” DiGerlando告诉Vulture。Walsh用了整整九个月,为该剧制作了100多件作品。 DiGerlando表示,剧本几乎没有谈及“恶魔巢”的外形细节。Pizzolatto粗略的指导方针指定它必须是螺旋形,并能独立立于地面的物件。“第一个犯罪现场中,它们被描述成某种‘守卫’。”DiGerlando说。他们决定采用一种三脚架的结构,放在地面上会自然地自底部产生一个螺旋。“我们同时也被告知,这件作品必须反映出凶手的思维,反映出他理解下的升天进入精神领地的方式。”DiGerlando说,“因此,许多三脚架被加上了从底部向上的阶梯状的横栏。”不过并非所有的“恶魔巢”都加了横栏,它们形态各异。这些物件陆续出现在女孩儿的玩具屋、废弃的学校和勒杜的制毒窝点,“出于不要千篇一律的考虑,我们会在制作时让每一个都存在些细微差异。那并不像流水线装配制作一样容易。Josh Walsh给每一个场景的‘恶魔巢’都单独设计了外形。” 一次偶然的机会,DiGerlando发现了Walsh。为了寻找灵感,DiGerlando已引入远古艺术和巫毒文化,也参考了外围艺术家*Henry Darger和James Castle的作品,这时他在布景师Cynthia Slagter桌上看到了Walsh制作的一个小蜂鸟雕塑。雕塑由麻绳、皮筋、芦苇和小树枝,这和DiGerlando对凶手创作的构想一致。“我们想让这个物件带上粗糙、压抑的感觉。”他说道,“凶手可不是艺校生。他有着更深层的强烈自我表达欲望,通过谋杀和制作这些东西来满足自我。所以Josh的创作方式非常合适,他用了他认为凶手会使用的材料制作了多数作品:泥土,他从二手店买来的撕碎的童装布料,以及植物的根。他会像逛超市似的在沼泽里游荡。” 犯罪现场 在首播集中,Hart和Cohle发现了被杀死的妓女的尸体,其生前被捆绑、强奸、折磨,还被戴上了鹿角王冠,被放置在位于路易斯安那伊拉斯的一处烧焦了的甘蔗田中。 在最初的剧本中,警探们发现朵拉·兰的尸体时,尸体的样貌是在树林中躬身祈祷,背后插着翅膀。要实现的第一环便是树丛。“路易斯安那的树林并不多。这更像是一片沼泽。”DiGerlando解释道。在寻找最终集拍摄地时,剧组来到一处特别显眼的甘蔗田(当然后来最终集的拍摄地就不在这儿了)。“当时人们开始烧那块地,那种烟雾缭绕的阴郁氛围让那里像极了一处诡异的祭台。”Pizzolatto用具有同样效果的鹿角替换了翅膀。“他想起别的作品里也用到了翅膀。我觉得是《血色侦程三部曲》*”DiGerlando说,“不过创作者们总是喜欢让女尸呈跪姿,对着树祈祷,总是会有那么三两个树枝摆件在一旁俯视她。” 螺旋 到处都能看到它们。鸟群飞过的形状,朵拉·兰的背上,新割过的草坪上。只有一处螺旋式不是刻意设置的。。。 相关故事 DiGerlando不能透露太多和螺旋有关的细节——不过我们可以假设它们都包含在Cohle的形而上独白中。(“这是一个什么都没有被解决的世界。”Cohle在2012时间线上曾说过,“有人对我说过,时间是一个扁平的圆。一切我们做过的,或者将要做的事情,还会一次,一次又一次地重复。”)这都和凶手有关。Pizzolatto自己也画过一个螺旋形,Walsh用金属丝衣架完成了一个螺旋,确定了最终剧里使用的不规则形状。“这个主意成了那些人——凶手和勒杜兄弟——的专属标志。”DiGerlando说。 对那些一心寻找螺旋出现的人,你可以不考虑Hart家里的那个。那是个错误。“我甚至没注意过这个。”DiGerlando说,“我们从我街坊一朋友的女儿那里拿了一堆作品,用来装饰Marty的家。我们都没注意那居然形成了一个螺旋。” Cohle空荡的公寓 白墙、一张床垫、一个十字架。Cohle:“那是用来冥想的。”Hart:“怎么做?”Cohle:“我在花园里静默,从而磨练自身。” DiGerlando和Fukunaga起初想找一个与麦康纳在《达拉斯买家俱乐部》中角色居住的地方相似的地点。“比如一间廉价旅社,”DiGerlando说,“但在我们寻找的过程中,我们意识到两件事。一、剧里已经有了很多类似的场景;二、一个警探,一个看似疯狂,或者自毁倾向强烈如Rust的人,会住在这么糟糕的地方,这说不通。”于是他们反方向寻找起来:清苦简朴的风格。“不多不少,刚好满足生存必需,那也正好告诉了观众了解这个角色所需要的一切。他不需要任何无关的累赘。”剧组人员开心地扔掉了房间里几乎所有的东西,包括一张沙发床、一张弹簧床垫和一个床头柜。“后来Maggie出现时,看到他正那手电照着那个鹿角,试着理出头绪的时候,这么做就被证明是值得的了。”DiGerlando说,“他不想被任何外物打扰。他活在案件里。也就是说,他活在自己的思想里,那里没有任何多余的东西。”’ 啤酒罐小人 它们是Pizzolatto的作品里贯穿始终的一个意象。“我想那在他的小说中也有所体现。”DiGerlando说,“你需要问问他这个主意来自哪儿。”找准小人的形状经过了大量的试验。那得是能让麦康纳源源不断地抛出Cohle阴郁的世界观时也能轻松做出来的东西。Pizzolatto开始想用易拉罐的环制作小人的脑袋,但是这行不通。“我们发现这么做出来的小人看上去有点蠢,简直滑稽可笑。”DiGerlando说,“我们切割了易拉罐顶部的那一圈并折了起来,于是平时对着喝的那个洞就成了小人的嘴。那看起来就像蒙克的‘呐喊’*,带着个大头晃来晃去。” 另一个版本用两个罐头做成一个小人。不过就像对待Cohle的公寓那样,他们开心地把小人缩减到最精简的养子。至于使用Lone Star啤酒,DiGerlando说,Lone Star的品牌营销战略就是让啤酒罐的用处大于酒本身。“让那些星出现在啤酒罐小人身上的做法并不是刻意的。” 焚毁的教堂 第二集末尾,Hart和Cohle来到了火灾后的老塞利奥特牧师(希亚·温汉)教堂。DiGerland小组在邦卡莱分洪道附近从零起建,《南方野兽》中也出现过这个教堂。 “烧毁的教堂太不好找了,所以我们知道得靠自己造。”DiGerlando说。最有难度的一环是找到合适的地点,必须是鲜有人迹之处——那样,Hart和Cohle才能追寻着他们头领来到这儿——但得就在路边。他们在分洪道附近选定了一处不适宜人居,甚至还需要铺上碎石才能抵达的地点。“我们疑虑过很多次‘这值得吗?’” DiGerlando笑了,“但是我们都喜欢这个地方,有水,远处有精炼厂,还有铁路。我们甚至幸运地在他们停下的当口,拍到了火车开过的一幕。至于让野生灌木在教堂边丛生?通向教堂的小路看起来棒极了。”建造教堂花了一个月。他们让火持续地烧着,直到火焰把房屋后部暴露出的支架部分烧成炭状。 教堂内部,他们叫来了Ellen Densen——就是画出Marty女儿那些画的七岁小孩——来画墙壁上的圣经场景。剧本要求的内容中强调了大卫和哥利亚*、耶稣和麻风病人。后来Walsh在Ella的画上方加了一个戴鹿角的少女,用的是烧成炭的木头做成的涂抹棍。“这里发生了许多,”DiGerlando说,“如果你停下来仔细看,你会看到他在她作品上加的部分,还有盘绕在更上方的植物和藤蔓。这么做为的是显示出在两位侦探到来前几个月教堂就被烧毁了,而期间的某个时候凶手出现并留下了他的痕迹。” 路易斯安那州立犯罪调查分局的办公室 这是唯一在每集都出现的场景。场景内部因为叙事在1995、2002和2012之间来回变动而数次改装。 “2012问询时的房间是我们设计时遇到的最大挑战之一,也是人们通常不加留意却最重要的部分之一。”DiGerlando说。1995年这是一个会议室,后来逐渐变成了储藏区,这就是后来Hart和Cohle接受问询时,背景里有一堆箱子和打字机的原因了。“把旧电脑挪出来换进新电脑、露出和藏起IT设备的线花了不少功夫。”他说,“全部是我们做出来的:Marty闯入的证物室、蓝绿色方格的地板,全部都是。”办公室被设置在路易斯安那爱姆伍德的一家旧灯泡仓库里。“这地方的时代印记很明显,这些石头的纹理、拱顶小窗、有活动式楼梯的超棒休息室,都是1995的风格。”DiGerlando说,“我们不希望这地方对于1995年来说过于新式。” Cohle的Big Hug Mug(那个放烟灰的马克杯) “这可和我没关系。”DiGerlando大笑,“道具师Lynda Reiss提了好几个有关俗气的马克杯的意见,Fukunaga挑了那个写着“大大的拥抱(big hug)的。这是Cary想自己保留的道具之一。”他说,“开播前没去ebay买上一打我真是亏大了,现在它们每个都值上一笔小钱啦。”这杯子也没什么暗藏的秘密,尽管DiGerlando承认,他们的确打过这个杯子的主意,想给剧集增加点轻松感,“因为这部剧实在是黑暗得让人喘不过气。” 【译者乱入:真的,我在ebay拍下过这个杯子喔,成交价是58美刀,可惜因为运输实在不便,最后交易取消了【想想这种NC粉行为也挺可笑的,不是么?【说完对订制一个的想法蠢蠢欲动【。 塞利奥特牧师的流动复兴教堂 第三集“The Locked Room”的开头,Hart和Cohle发现牧师在他的新教堂布教(“这世界是层纱,你此刻的脸并不属于你。”塞利奥特说),教堂有个帐篷顶,装饰着画上去的圣经摘抄。“这是我的个人最爱之一。”DiGerlando说。 DiGerlando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复兴教堂的帐篷都是带条纹的,感觉太像马戏团,所以他选了个单色的,顶上带着个大十字架。他找了家专门制作这个的公司,但不得不提前3D建模来搞清楚公司能做出多大的十字架,使它和支架的尺寸相符,还要配合塞利奥特牧师的布道。场景美工还要特意把那帐篷“弄脏”,写上些字,做出集会成员手工制作的感觉。“帐篷式的复兴教会会给人一种被时光遗弃的感觉,”DiGerlando说,“现在很少能看到了,它总是带着一点我很喜欢的感伤情绪。” 废弃的学校 在第五集末尾,Cohle再度造访了Rianne Olivier读过的已废弃的学校。他和Marty由于勒杜的原因从没调查过此处。他回去进行了一番调查,发现那里装饰着玛丽的雕像,恶魔巢,还有最诡异的天使画像。 成堆的桌子事先就摆在新奥尔良的肯纳高中旧址,这是DiGerlando有幸找到的最好的拍摄地点之一。“我们特意把桌子摆成迷宫的式样让Rust穿过,带领他走向发现恶魔巢的地方。我们想让恶魔网仿佛学生坐在教室里一般地摆在那里。”他说,“他们会让我们想起Robert Polidari为切尔诺贝利拍的照片。”Walsh画了墙上那些吓人的作“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状的天使。“你可以在他拿起那个恶魔巢的时候从底下看,那会形成一个螺旋。” Beth的公寓 1995年Hart在“兔子牧场”劝这个年轻妓女离开,她在2002年(第六集“”Haunted House)重新出现,换了新工作,有了自己的住处,把目光瞄准了Hart。 “很多这一类的角色的身心都已被毒害了,处境非常凄凉,而Beth(Lili Simmons)则是一个中途把自己从糟糕处境拉出来的角色。”由此,他让她2002年的公寓看起来像是Jan在“兔子牧场”那辆拖车的某种延伸,Beth在那里工作过。“我们试着让拖车显得宜居些,加了不少女性气息。。。让它显得温和些,而不只是那位可怕的女士利用这些女孩儿的地方。剧中的对话体现出了这一点,这比Marty想的多了些人情味儿。”DiGerlando说,“我们想确保Beth的角色性格更丰满些,有真正属于她的生活。她的公寓得是那种她乐意说着‘这是我家’一边住进去的地方。她有了一份正经工作,她要些体面的东西,我们觉得那并不意味着一套千篇一律的公寓。” 为了给她的住地增加些角色的特性,他装上了拱门,贴上了花朵墙纸,加上了一层古怪的灰泥纹理,还制作了一张自己拼装的四柱床,DiGerlando曾在一个童子军活动里看到过用毯子和旧裙子搭起来的这种床。 勒杜和同伙的制毒窝点 在第三集末尾,我们第一次在制毒窝点看到雷吉·勒杜,那时他穿着弹力护身,戴着防毒面具。Hart和Cohle并没有仔细查看这地方,直到两集之后的“The Secret Fate of All Life”里,Marty在屋内发现了可怕的东西,杀了勒杜。 DiGerlando想让窝点带上一种弗兰肯斯坦式的作法自毙感:一辆拖车作为住处,一个船运集装箱作为实验室(“我们布置了一整个实验室,不过很可惜,你们看不到那是什么样的了。”)后方会有一个猎鹿装置、报废的车、桶,以及到处都是的恶魔巢。 “住处本身必须像个迷宫,使得Marty和勒杜在一瞬间错身而过而勒杜不会察觉。”但是对DiGerlando来说,最重要的细节是藏着儿童的上锁的房间,“早些时候我就想用箱型卡车的箱子来做这个了,”他说,“打开它时,我知道会有种戏剧性。” 【译者乱入:喂喂AD你为什么要强调我们看不见!这种得意的语调是怎么回事【。 Cohle的仓库 结果Rust对案子的迷恋比我们想得都要深!DiGErlando提到道具规划师Lynda Reiss的小组花了数月来制作Cohle几年里收集的证据,这些都呈现在第七集“After You’ve Gone”中。 “拍摄的前一天,Matthew在那儿露宿,画了写东西。他在找灵感。”DiGerlando说。仓库是一个顶点,代表着Cohle在1995到2012年这17年间苦苦寻觅的一切。为了确保这地方堆满了东西,Reiss拍了很多照,雇了美工,做了书(比如“教你如何制作恶魔巢”的书),制作了细节翔实的文件和剪报——都是为了展示出那种持续数年的投入感。“这可不像是直接打电话给图象图书馆然后说:‘把你们所有尸体图片都给我。’我们必须自己动手做完所有东西。”DiGerlando指着那些诡异的神秘的随身工具、和马合影的女孩、显微胶片、照片拷贝、年鉴,以及所有之前出现在Rust公寓里的东西。 “那得给人一种‘也许Rust远没我们想得那么疏远,实际上他似乎已经调查了好几年’的感觉。”一切都透露着一种秩序感。“他(Rust)是个很有条理的人,因此即使看上去很杂乱,一切都还是各归其位的。这一块摆地图,那一块放照片,都是能给他灵感的东西。那里甚至还有个做实验的地方,Rust在那里试着做恶魔巢。” END 注1:《南方野兽》一片介绍:http://movie.mtime.com/161048/ 注2:《血色侦程三部曲》:即Red Riding Trilogy,是Channel4电视台2009年的作品,改编自侦探小说作家David Peace的悬疑作品The Red Riding Quartet其中的三部1974,1980,1983 注3:大卫和哥利亚:出自《圣经》旧约《撒母耳记》,犹太人遭到非利士人攻击,非利士人中的巨人哥利亚勇猛无比,没有犹太战士敢于应战,犹太王扫罗下令在全国征集勇士,宣称对战胜歌利亚的人将以女儿下嫁。于是当时正在牧羊却早已被上帝内定为下一任犹太王的大卫用甩石子的方式打死了哥利亚。 【图片很丰富,请去原网址查看

 6 ) 编剧加入的哲学观,原文+我的翻译+分析解读,有空会更新~

Rust讲的一些话太有深度了,看字幕没怎么看懂,所以对一些特别有哲理的话仔细研究了一下,这里收集整理,欢迎大家讨论~

英文下方是直译,后面【】里是我的理解。

翻译借鉴了风软的字幕,我水平有限,难免有错误,请大家轻拍!
========================================================================


一、(S01E01,00:15:22,从案发现场回警局的路上,rust和marty在车里谈起宗教信仰。)

Rust:Look. I consider myself a realist, all right,But in philosophical terms,I'm what's called a pessimist.
听着,我认为自己是个现实主义者,好吧,用哲学的观点来说,我就是所谓的悲观主义者。

Marty:Um, okay. What's that mean? 呃… 啥玩意?

Rust:Means I'm bad at parties. 意思是,我不善与人交际。

Marty:Let me tell you.You ain't great outside of parties either.
我跟你说,交际之外的事你也好不到哪去。

Rust:I think human consciousness was a tragic misstep in evolution. We became too self-Aware.Nature created an aspect of nature separate from itself.We are creatures that should not exist by natural law.
Rust思忖了3秒:我觉得人类的自我意识,是进化过程中一个不幸的失误。我们变得太有自我意识了,大自然创造了从它自身分离出的另一面,根据自然法则,我们这种生物不该存在。

【这里rust说到人与自然的关系,我的理解:
1、“自我意识”只不过是大自然进化过程中产生的一个BUG,我们太把自己的“自我意识”当回事了。
2、我们屠杀牲畜,砍伐林木,我们试图改造大自然,我们觉得自己的思想、对万物的认知非常伟大,我们觉得自己的生命和智慧是造物的神迹。但对宇宙而言,这些P都不是,在宇宙面前,我们和虫子无异。
3、其实对大自然而言,人类的角色更像一个破坏者,自大妄为,站在大自然的对立面,所以根据自然法则,人类就不该存在。(所以人类一定会走向灭亡?)
另:我记得看过一篇文章,说的是,人类存在的意义就是宇宙创造出人类来认知TA自己,所以人类的存在是非常伟大的,人类的智慧是自然界进化的结晶!这和rust的观点完全是两个极端啊。。】

Marty:Huh. That sounds god-fucking-Awful, Rust. 呃,这听起来太TM操蛋了,Rust。

Rust:We are things that labor under the illusion Of having a self,This accretion of sensoryexperience and feeling,Programmed with total assurance that we are each somebody.When, in fact, everybody's nobody.
我们是被“自我意识”这种幻想奴役的生物,一种感知和感官体验累积的产物。我们被设计为百分百的相信自己是某个人,然而实际上,我们谁也不是。

【这里涉及到两个概念:自由意志和宿命论。
我们所谓的“自我意识”(或“自由意志”),真的是我们自己思维的产物吗?或者我们的思想只是被预先设计的?亦或只是我们的错觉?
我现在所作出的思考,并不是我自己作出的决定,我之所以觉得是自己主导的,只是我对这一切所谓的“感知”、“感觉”产生的错觉。
实际上,如果自由意志被否定,“我”这个概念也就不存在了。
再或者,从宇宙大爆炸那一刻起,所有的一切都已注定(因为初始条件已经确定)?包括我们的行为、我们的思想也是确定的?
这里又牵扯到宿命论,我只想说宿命论太消极了, rust老想这些能不阴郁么。。ORZ
另外,很多人对自由意志的存在深信不疑,但是在学术届一直存在争论,有科学家专门做过相关的实验和发表过论文。
因为这些概念讲起来太过玄虚,这里不多说,有兴趣的请自行搜索。这里推荐一篇李淼关于《三体》的评论:《思想钢印和自由意志——人类有自由意志吗?》】

Marty:I wouldn't go around spouting that shit, I was you.People around here don't think that way.I don't think that way. 我可不这么想!balabala……

Rust:I think the honorable thing for species to do Is deny our programming,Stop reproducing,Walk hand in hand into extinction,One last midnight, brothers and sisters Opting out of a raw deal.
我觉得一个物种能做的最崇高的事就是否定我们的这种设定,停止繁衍,手牵着手一起走向灭亡,在一个最后的午夜,所有人一起退出这个不公平的游戏。

【rust再次把宿命论的思想推向极致,既然一切都是被设定好的,我做什么都没有意义,尼玛还不如直接自我了断结束这一切,老子不玩了!从宿命论的观点来看,这确实是能做的最崇高的事了。。】

Marty:So what's the point of getting out bed in the morning?
那每天早上起床还有什么意义呢?

Rust:I tell myself I bear witness, But the real answer is that it's obviously my programming,And I lack the constitution for suicide.
我告诉自己,我的存在是为了见证。但很明显,真正的答案是,这是给我的设定。然而我缺乏自杀的勇气。

【既然不能改变什么,我还活着的唯一原因是,为了见证这一切,但是,这明显也是给我下的另一个套啊。我没有勇气自杀,就算我自杀了,也是按照预先的程序来的,没有任何意义。。ORZ太纠结了。。】

Marty:My luck, I picked today to get to know you.3 months, I don't hear a word from you, and--
Marty:我运气真好,选今天来了解你,三个月了,没听到关于你的一个字…

Rust:You asked.
Rust:是你问我的。

Marty:Yeah.And now I'm begging you to shut the fuck up.
Marty:是啊 我现在求求你快TM闭上嘴吧!

【你妹,我可是有老婆有孩子的,再听你说下去就该我自杀了。。】

【题外话:关于宿命论、自由意志、宇宙是什么、人是什么、存在的意义这些东西,我觉得还是留给科学家哲学家去思考吧,大家别太较真,不然真的会抑郁的~~】
========================================================================


二、(S01E02,00:35:35,俩黑人警探问rust,你的很多资料不完整,northshore是什么?rust说northshore其实是一家精神病院,然后谈起自己之前做卧底的经历:他女儿sofia发生不幸后,和妻子claire闹翻,然后从劫案组调到缉毒组,好让自己没日没夜的工作,在这期间claire离开,也在这期间,rust杀了一个向自己女儿注射毒品的混蛋。
检察官说可以不坐牢,但要去做卧底,于是rust做了四年卧底。之后在93年2月份,rust枪杀了3个毒贩,被判刑75年,最后以送进精神病院4个月告终。
警局要给rust一笔精神补偿费,但被rust拒绝,并主动要求调到凶案组。也在这之后,rust出现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睡不着、嗑药、出现幻觉…)

警探A:Why homicide? 为什么要来凶案组?

Rust:Oh, something I saw at Northshore.Quote from Corinthians:"The body is not one member, but many.""Now are they many,but... of one body."
是因为我在精神病院看到的哥林多前书(圣经?)里的一段话:“机体不是一个整体,而是有众多部分;现在的众多部分…却是来自同一个机体。”

警探B:What's that mean, though? 嘛意思?

Rust:I was just trying to stay a part of the body now. 意思是,我只是想当整体的一部分了。

【rust说的这句话很难理解,我的理解是:
“所有的物体都不能单独存在,都是由其他众多物体构成的;而我们现在看到的毫无联系的纵多物体,其实是同一个物体的不同部分。”
这又涉及到一个哲学命题:我们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我们认知的世界是真实的世界吗?
可以举个盲人摸象的例子:几个盲人分别摸到大象的鼻子、腿、尾巴,便争论大象到底长什么样。其实我们对宇宙的认识何尝不是这样,人类对宇宙的认知是非常狭隘的,一定比不上盲人对大象的认知程度。
我们好比是水中的浮游生物,第一天看到一条鲨鱼的牙齿,认识了一个新事物,第二天看到这条鲨鱼的尾巴,觉得自己又认识了一个新东西,可是却不知道这两件物体之间是有联系的,其实是同一个物体的不同部分而已。
或许,我们人类观察到的所有事物都只是同一个宇宙真相的局部?
再或许,我们对时间、空间的理解也停留在这个层面上?从宇宙全局看,时间和空间是一体的?
甚至,我们人与人之间也存在着联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所有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谁都无法逃脱。
rust说,我只是想当整体的一部分了,意思是,他已经看透了这一切,不想再逃避,他只是想让自己的生活回到正轨而已,做什么警察其实并不重要。】



============================================================2014.3.2更新

三、(S01E03,00:04:40,rust和marty到宗教宣讲现场查案,marty说人们有信仰是好事,rust进行反驳;这一段rust提出了一系列对宗教、对信仰的质疑)

1、If the only thing keeping a person decent is the expectation ofdivine reward,then, brother, that person is a piece of shit, and I'd like toget as many of them out in the open as possible.
如果唯有期许天主赏赐方能保证为人正派,那这个人就是个废物,而我更希望他们尽可能地暴露自己。

【如果一个人要靠宗教信仰才能约束自己,那他就是个废物,还不如把自己真实的一面暴露出来】

2、What's it say about life, hmm, you got to get together, tellyourself stories that violate every law of the universe,just to get through the goddamnday? No.
他们(指教徒)是怎么看待生活的呢,你必须和人们聚在一起,告诉自己违背一切宇宙定律的故事,只为了度过这该死的一天吗?不。

【所谓的信仰,只是为了让自己每天生活在谎言之中吗?】

3、Been that way since one monkey looked at the sun and told the othermonkey,"He said for you to give me your fucking share." People sogoddamn frail,they'd rather put a coin in a wishing well than buy dinner.
打头一天开始就如此,一只猴子抬头看着太阳,然后告诉另一只猴子:“他说你得把你的那份给我”。人类,就是这么脆弱,情愿把钱扔进许愿池,也不去填饱肚子。

【rust对宗教赤裸裸的讽刺】

4、Transference of fear and self-loathing to an authoritarian vessel.It's catharsis. He absorbs their dread with his narrative. Because of this,he's effective in proportion to the amount of certainty he can project.
将恐惧和自我厌恶转化到一个绝对权力的器皿之中,以此来净化,他(指传教人)用布道来吸收他们的恐惧,正因为如此,他才能有效地将自己所能表达出的确定性传达给每个人。

【传教布道,只是利用了人们对生活的恐惧、对自身的厌恶】

5、Certain linguistic anthropologists think that religion is a languagevirus that rewrites pathways in the brain, dulls critical thinking.
有些语言人类学家觉得宗教是一种语言病毒,能够重塑脑回路,让人无法批判地思考。

【宗教信仰,有时不就是是一种洗脑?】

6、See, we all got what I call a life trap, this gene-deep certainty thatthings will be different, that you'll move to another city,and meet the people that'll be thefriends for the rest of your life, that you'll fall in love and be fulfilled.Fucking fulfillment, and closure, whatever the fuck those two-- Fucking emptyjars to hold this shitstorm, and nothing is ever fulfilled until the veryend,and closure--No. No, no.Nothing is ever over.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我所说的“生活陷阱”,这是一种深入基因的把握,确信事情会变得不同,诸如搬到另一座城市,遇到将会成为你终生挚友的人,诸如陷入爱河,人生圆满;操蛋的圆满,还有终结,无论是什么,还留了个空泛的满装这些意淫的思想,没有什么能够圆满,直到最后一刻,终结……不,不,不,什么都不会终结。

【人们总是相信会有更美好的生活,希望得到圆满,但最后会发现这些只不过是一厢情愿的幻想,除了一个空泛的装满意淫的思想,你什么都得不到,而这一切永远不会结束,永无尽头】

7、(00:13:18)The ontological fallacy of expecting a light at the end of thetunnel, well, that's what the preacher sells, same as a shrink. See, thepreacher, he encourages your capacity for illusion. Then he tells you it's afucking virtue. Always a buck to be had doing that, and it's such a desperatesense of entitlement, isn't it? "Surely, this is all for me.Me.Me, me, me.I, I.I'm so fucking important.I'm so fucking important,then, right?"
期待隧道另一端存在光明,这种本体论的谬误,就是牧师向你传输的观点,就好像心理医生。你看,牧师也鼓励你产生幻觉,还告诉你这是美德,这样做就会有奖励,而这种赏赐是该有多绝望啊。
“当然了,这都是为我存在的,我是多么重要的一个人,我太TM的重要了,对吗?”

【“我太TM的重要了!”… 继续讽刺】


=====================================================================

四、第四集,rust为了抓嫌疑犯,打入贩毒组织内部。

最后到黑人社区抢劫的戏,00:50:06——00:56:00要看尿了好么,这一段是6分钟的长镜头+群戏有木有!我是不是看错了?这尼玛是电视剧吗?马叔这一段全程超能,就连他紧张的时候摸颈动脉的动作都帅爆了对不对?对不对?!



=====================================================================

五、(S01E05,00:20:38,rust讲完破案的事后,继续扯自己的世界观,忽悠两个警探)

Why should I live in history, huh?Fuck, I don't want to know anything anymore.This is a world where nothing is solved.
Someone once told me,"Time is a flat circle."Everything we've ever done or will do,we're gonna do over and over and over again......and that little boy and that little girl,they're gonna be in that room again...and again...and again...forever.

我为什么要活在过去之中?艹,我什么事都不想知道了,在这个世界中,什么都无法解决。
曾有人告诉我,时间是一个扁平的环,我们曾经做过或是将要做的每一件事,都会一遍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而那个小男孩和那个小女孩,他们会再一次置身于那间房间中……一遍……又一遍……直到永远。

【这么理解:如果时间是一个环,那么我们将来还会回到这个起点,未来即是过去,过去即是未来。
过去无法改变,而未来其实已经发生,一切只是重复,直到永远?……ORZ】


(00:32:19)
Years.You ever heard of something called The M-Brane theory, detectives?
It's like in this universe,We process time linearly forward...But outside of our spacetime,From what would be a fourth-Dimensional perspective,Time wouldn't exist,And from that vantage,could we attain it...We'd see...Our spacetime would look flattened,Like a single sculpture with matter. In a superposition of every place it ever occupied,Our sentience just cycling through our lives,Like carts on a track.See, everything outside our dimension...That's eternity,Eternity looking down on us.Now, to us,It's a sphere,But to them...It's a circle.
……年复一年。你听说过膜理论吗,探员?
意思就是在这个时空里,我们所经历的时间是笔直向前的,但是在我们的时空之外,从一个可以说是四维的角度来看,时间是不存在的。
如果我们能达到那个角度,我们会看见,我们的时空就像平面一样,就像一个由物质构成的雕像,物质所曾占据的每个地方都重叠在一起,我们的感知围绕着我们的人生行进,就像是轨道上的推车一样。
我们这个维度以外的一切,即是永恒,永恒俯视着我们,对于我们来说,它是球状的,但对他们(在我们的时空之外的人)来说,则是个圆。

【我试着解释下:我们的世界是三个空间维+一个时间维组成的,现在想象一下,如果跳出我们所在的时空,从一个四维空间看我们的三维世界,并且那里的人感知不到时间,那么他们所观察到的我们的世界,就是无数个交织在一起的静止的世界。
我们所感知的时间的流逝,在他们看来只不过是一个个不同的静止的雕像罢了,而我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在他们看来都会一览无余,尽收眼底。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现在发生的一切、我们感知的所有瞬间,都是永恒。】

【上面这两段涉及到膜理论(即弦理论?)、四维空间、永恒、时间是一个闭合的环…这些玄奥的东西,我觉得自己理解的非常有限,并且我不能确定哪部分是科学理论,哪部分是rust瞎掰的~ 还请高人补充、指证 ORZ…】

 短评

纸牌屋那根本就不叫事儿了

2分钟前
  • 米四张儿
  • 推荐

在Matthew McConaughey 身边,Woody Harrelson都显得正常无比

3分钟前
  • Z
  • 推荐

《纸牌屋》《权利的游戏》再好看也是上乘的通俗文学,《真探》则已然是严肃文学了,它的行文之慎重,笔力之内敛,叹为观止

7分钟前
  • 拐子流星锤
  • 力荐

2014,HBO献上两位迷人的马脸男主角,祝您马年行大运!

12分钟前
  • 香蕉豆丁
  • 力荐

《神探夏洛克》跟这个比起来就变得好幼稚。。

14分钟前
  • 海洋之 婧
  • 力荐

德州素以三大特产全世界闻名:扒鸡,扑克,马修·麦康纳。

16分钟前
  • shininglove
  • 力荐

导演你确定你拍的是小银幕啊喂!片头黄暴宗教爱国SM一个不少,配乐鼓点洗脑,节奏慢的刚刚好。两位叔的假发和演技一样闪闪发光。明知看的是春番还是想颁奖给这剧怎么办……唯一想吐槽的是,看见鹿角出现的时候,没人考虑过要查查受害人有没有内脏失踪的么?可能已经被汉尼拔博士拿去炒肝了啊!!!

21分钟前
  • ANNA
  • 力荐

哈里森抱着个粉红色的大杯子吸着吸管等病床的马修醒过来,马修说Are you watching me sleeping,两人咕哝了一阵以互竖中指结束,我深切地觉得这个片子应该叫#真爱#。以及这片之于我也是真爱。

25分钟前
  • 绿毛水怪
  • 力荐

一部480分钟的电影,两个孤独男人的半生。兼备剧集的细节空间与电影的镜头语言,茕茕孑立踽踽独行,在幽暗尽头寻光。牵扯人心的并非追捕真凶,而是两人与时间的搏斗,以及对自我的重建。

26分钟前
  • Obtson
  • 推荐

在电影越来越像命题作文,美剧越来越流水线的情况下,《真探》有着自己独特的纹理,只属于自己的个性,有一个滴水不漏的故事,整部剧的三幕式结构完全是一部超长的电影,人物的对白写的聪明极了,双雄最后都划出一道魅力十足的人物弧光。这种剧就像一件艺术品,独一无二,难以复制。★★★★

28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后劲太TM足了,越回味越上瘾。

33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力荐

马修帅到吐血,案情慢到吐血,用半辈子来查一个案子真是要把人怄到内伤的节奏,这剧不给Netflix发行实在天良丧尽!!!!

38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看了四集以后,我确定,像<真探>这样不主打噱头不主打男色女色不主打卖萌卖腐卖肉不主打大场面不主打多角恋而以慢却后劲十足的叙事方式和冷峻的氛围还有主角的化学反应为主打的良心剧,真的应该多一点

39分钟前
  • Indecent time
  • 力荐

竟低于预期,没传说中那么好。从双主角多层次的表演、对观众起到绝佳诱引作用的配乐到精致无死角的画面,都让“电影感”在一部剧里发挥到超越多数电影的程度。但故事缺少了实打实的东西,着重腔调,风韵有余扣人不足,最后甚有装逼嫌疑的文末升华。惊艳,但远不足称神。

42分钟前
  • Ocap
  • 推荐

电影水准的高级剧,台词酷到没朋友,俩男主角之间的火花比案子精彩多了

45分钟前
  • 兮称
  • 推荐

这就是被神夏脑残粉黑惨的剧啊看起来很有意思的样子啊,打个五星再看好了(。【——真爱———看前与看完的分割线———如探———】哈哈哈哈看完真探结局的我好像不记得自己听说过有部剧叫神探夏洛克了!!等等....什么,你确定夏洛克是神探?!

46分钟前
  • 9C拜卡搞学习
  • 力荐

第一集,嗯,第二集,哦,第三集,卧槽!第四集,WTF!第五集,Amazing!第六集,OMG!第七集,WOW!第八集,ToT.

49分钟前
  • FrancoisG
  • 力荐

我问苍天,这剧为什么这么屌?

51分钟前
  • 考拉先生
  • 力荐

好处不多说了 noir 南方 克苏鲁 哥特 这几个主题凑到一处 再将探案的务实交织于务虚气氛当中 想不好看都难 一季一个案子 两个主角 在路上式的探案节奏 即使拍成三部曲式电影也并无违和感 那个六分钟长镜头未来或可称为模糊电影与剧集界限的里程碑 可惜反派渲染稍有不足 长镜头若放在最后来用 或可更好

53分钟前
  • 文泽尔
  • 推荐

由本格悬疑渐次展开为人物志,调性题材都像十二宫,叙事平缓却暗潮汹涌,细节堪寻味;马修伍迪两位戏精,表演能放也能收;摄影运镜完全是电影规格;节奏虽慢但不磨人,每个场景信息分配都满格,一集迅速坠入情境,案情悬念与莫测的拍档关系则构成了双重推理。Rust是基督再临,导演是变故事为意境的高手。

55分钟前
  • 匡轶歌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