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焰火

犯罪片内地2014

主演:廖凡,桂纶镁,王学兵,王景春,余皑磊,倪景阳

导演:刁亦男

播放地址

 剧照

白日焰火 剧照 NO.1白日焰火 剧照 NO.2白日焰火 剧照 NO.3白日焰火 剧照 NO.4白日焰火 剧照 NO.5白日焰火 剧照 NO.6白日焰火 剧照 NO.13白日焰火 剧照 NO.14白日焰火 剧照 NO.15白日焰火 剧照 NO.16白日焰火 剧照 NO.17白日焰火 剧照 NO.18白日焰火 剧照 NO.19白日焰火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2-03 20:37

详细剧情

外表冷艳的吴志贞(桂纶镁饰)身上散发着熟女的魅力,这对于男人来说是一种致命的诱惑,对于与她曾有过一面之缘的警察张自力(廖凡饰)来说更是如此。  五年前,吴志贞的丈夫梁志军(王学兵饰)被警方认定死于一桩离奇碎尸案,当时张自力破案后击毙了持枪拒捕的凶手。五年后,又发生了类似的连环案件,并且这些死者都曾与吴志贞相恋,心结未了的张自力主动接近吴志贞,却飞蛾扑火般的爱上了这个女人,两人遭遇重大生活挫折的人逐渐从惺惺相惜到相爱,随着更加亲密的接触,张自力发现了五年前的真相……

 长篇影评

 1 ) 影迷整理33个让你不得不爱《白日焰火》的电影秘密

1. 让台湾小清新桂纶镁来演东北女人,这是片方和导演一致认同的结果。他们认为桂纶镁身处东北带来的一种清新而陌生的感觉,才是她吸引男人的主要原因。黑色电影中的女主角几乎都是小镇的陌生来客。

2. 电影原来的英文名叫作《Crows Hunting》,猎鸦。这意味着结尾本来还有一场重要的戏:案件结束后,廖凡跟着刑警队的一群人去打乌鸦。这是一段拍得最为辛苦的戏,但导演在第一次剪辑时就剪掉了,也修改了英文名。

3. 导演在修改剧本时经常提到美国作家雷蒙德·卡佛,它就像是卡佛小说中的《孔雀》,还令人想到《水泊离家那么近》里的惊悚感。

4. 吴志贞割伤手指后,张自力赶走了那个来洗毛衫的小青年,这其实是张自力灵机一动的小点子。虽然这一举动打动了吴志贞的芳心,但张自力这么干还不是为了泡妞,而是趁着跟吴志贞关系更进一步,好获取更多的破案线索。所以在门口,他忍不住窃笑了半天。

5. 摩天轮之夜后张自力和吴志贞尴尬而又亲密地坐在一起吃早饭,这暗示他们已经共度了一个难忘的夜晚。导演刁亦男明确解释说:“应该怎么表现一对男女睡了一夜?让他们一起吃早饭。”

6. 廖凡在舞厅的一段舞蹈不是破案成功之后释放喜悦,而是暗示桂纶镁被带走后张自力的生活再度陷入了沉沦。推动他生活前进的动力随着这件大案的侦破骤然终止,他对犯人吴志贞的感情也随着天空中释放的焰火表露无遗,此后就没有什么他能做的了。

7. 《白日焰火》首映日票房达到 1100 万,到 3 月 22 日排片量依然排第二,达 17%,也就是说,你去到电影院,起码可以选择不同的时间、场次来观看本片。

8. 导演刁亦男并不是初出茅庐的新手,他 2002 年曾主演余力为导演的《明日天涯》,入选戛纳电影节“一种瞩目”竞赛单元。

9. 剧本参考了黑色电影的经典之作《第三个人》,那部摄于 1949 年的影片剧本则来自著名作家格雷厄姆·格林。二战时期特殊的道德拷问,以及格林本人的天主教信仰背景,均为影片赋予了一种传统的价值观色彩:对正义公理的追求高于私人情爱。这种价值观移植到现代中国东北一个落魄颓废的小警察张自力身上,在冰天雪地中别有一番生动意味。

10. 摄影董劲松也是刁亦男此前作品《制服》和《夜车》的摄影,他还参与拍摄过王小帅的《我十一》、蔡尚君的《人山人海》。

11. 摩天轮这场戏明显是对《第三个人》的致敬,录音师张阳则在声音的处理上别具匠心,使它听上去非常像钢铁怪兽。

12. 影片中居委会办公室走廊上的马属于收废品的人,而对白中提到收废品的人已经失踪好几天了。这里透露的是现实生活的荒诞和危险:人会莫名其妙的失踪,而周围的人似乎也并不在意,显示主角们处在一个并不安全的环境中。

13. 张自力被过磅员、吴志贞的丈夫梁志军跟踪进入舞厅后,原本跟一个独自跳舞的女子假装抱在一起,融入人群,趁机躲过了梁志军。这段柏林版中存在的段落跟杜琪峰《暗战》里刘德华抱住蒙嘉慧有异曲同工之妙。而在国内公映版里,这段舞蹈被略过不提,只在影片结尾让那个独舞的女人露面,暗示张自力那次跟踪之后就没再光临舞厅。

14. 干洗店老板荣荣在桂纶镁饰演的吴志贞被警察带走时盲目送出一条红围巾,这是桂纶镁拍摄时唯一想哭的一刻。

15. 影片不按常规地采取了分两期拍摄的进程:先在夏天拍了 10 天,又在冬天拍了 47 天。时间变幻给了人物短暂心灵史沉淀的空间,夏天也预示着主角从沉沦中复苏的迹象。

16. 刁亦男还没找到投资时,就曾去抚顺看景帮自己打气,但到正式开拍后,抚顺变化已经很大。经摄影师董劲松建议,拍摄主场移师哈尔滨。

17. 本片监制起初要求全片镜头数需达到 1500 个以上,这与导演刁亦男理念存在分歧,当时在导演画的故事板里,镜头数约 500 个。后来主创团队挑选了一些商业性和艺术性比较平衡的好片子来数它们的镜头数做参照,这些片子包括《暴力史》、《杀人回忆》、《一次别离》、《大事件》等。

18. 剧本总共写了 8 年,影片从筹备到最终完成也花了三年时间。

19. 剧组请了长春电影制片厂最好的烟火师来控制枪击时的炸点,还曾考虑让距离炸点最近的演员包上铁皮以防误伤,但因夏天人物穿着单薄,最终作罢,也庆幸剧组运气好,没有遭遇烟火事故。

20. 张自力在公路隧道酒醉那场戏一拍就得半个多小时,那是一个长镜头,所以廖凡不能动,他距离摄制组 100 多米,有时候天太冷对讲机很快没电了,他也没法跟摄制组沟通,就得一直躺在那儿,腰上裹着好多层防潮塑料布。

21. 张自力躺在隧道里被人骑走了摩托车,当时不是真下雪,现场有造雪车工作。

22. 拍第二条时摄影车翻了,助理躺在地上动不了,被 120 抬走。廖凡的头盔里充满水汽,他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见很多人聚拢来把人抬走。等这条拍完,廖凡摘下头盔,流下了眼泪。

23. 张自力和吴志贞一起去老电影院看电影,看的是我国 1983 拍的第一部武侠片《侠女十三妹》。

24. 有一场戏是在零下 40 度时拍摄的,剧组所有的监视器都被冻坏了,看不到效果,结果拍出来显得暗,要靠后期把层次提起来。

25. 他们“溜野冰”的戏是在松花江上拍摄的。

26. 廖凡、桂纶镁原本都不会滑冰,但他们为了这部片子跟哈尔滨省队甚至国家队的队员一起学了十天。桂纶镁在台湾就已经自己练了。廖凡不知道是不是事先也练了,但到哈尔滨的时候,他们都一下就会了。

27. 为了拍到一些超现实一点儿、梦幻一点儿的镜头,有时候是让演员站在雪橇上跟摄影机一起运动,做出滑冰的动作,不是真滑。

28. “白日焰火”这个片名基本上是导演刁亦男在聊天时的灵光一闪,它也跟布努埃尔的《白日美人》以及蔡国强的焰火作品有隐秘的内在关联。

29. 片中出现的点题夜总会“白日焰火”的霓虹灯其实是由特效实现的。它的实景是哈尔滨一个商业学院的破败礼堂。

30. 末尾张自力为吴志贞燃放的礼花弹是在湖南专门订制的,普通的礼花弹不会在白天爆出那种效果,要在白天看出烟花的轨迹来,需要专门添加一种粉末。订制过程也非常曲折,因为火药运输要许可,燃放也要许可。

31. 焰火的燃放也特别难控制,后来每一根火箭都是吊在威亚上打过去的,后期制作时再把威亚抹掉。

32. 影片的调色师是韩国人,他调了所有韩国重要的艺术电影,从李沧东到洪尚秀,从《老男孩》到《杀人回忆》都是这个人调的。

33. 制作方曾听到有一部分意见,对张自力这个角色的暴力倾向有所顾虑,包括开场时他把前妻推到沙堆上,后来在工厂里把女工拉倒在地上,还有摩天轮上和桂纶镁的戏,认为这有点不尊重女性。柏林得奖以后,刁亦男在酒会上特意问评委会主席詹姆斯·沙姆斯,女性评委是怎么看这部电影的?就是问这些情节对廖凡的评价有没有负面影响,因为这次有四位女性评委。詹姆斯·沙姆斯说:哦,她们每个人都希望被廖凡推倒一次。

 2 ) 焰火周边:作为哈尔滨人不得不吐的那些槽。

【关于名字和意象】
我觉得“白日焰火”的名字和意象肯定有意义,但是没有那么大的、决定性的意义。大概只有一辈子除命题作文之外没有进行过任何自主的艺术创作的人,才会把所有艺术品的名字和内容一定要联系出个意义。实际上艺术家给自己作品命名,可能牵涉核心主旨,也可能是在次要元素里找个亮点,还可能实在想不出来了胡编一个,甚至可能就为了装逼或者卖萌——原因实在是太多了。导演就说,这焰火意象完全是故事之外的,偶然看到觉得很好,就把故事往这上面靠了靠。白日焰火英文名叫“黑煤薄冰”,如果中英名字掉个个呢?那又有别的阐释了。
从吴志贞的角度来看,“白日焰火”是那个夜总会的名字,亦代表了那个胁迫、强奸她的皮氅的主人,她去夜总会找那个老板的时刻,就注定了她命运的转折。白日焰火是她命运的沉重界碑,而张自力最后放的焰火在即将入狱吴看来大概是一次浓墨重彩的祭奠。
那么对于张自力来说又是什么呢?
白日焰火什么样?看不见。又是什么人会在大白天放焰火?小时候我干过一次这种事,也几次看过别人干这种事。那种心情是等不及,明知白天没什么效果却还是忍不住想放;而放过之后果然没什么效果,心里又是一阵空落落,还有浪费烟花的懊悔和心疼。至于张自力这种成年人,大概不是孩子式的贪玩好奇等不及,而是积郁了太多的情感、欲望,迫不及待地要宣泄、释放,其实效果看不见,其实放过之后还是一片虚空,连“绚烂过”都说不上。张自力在与吴志贞的权力关系中是完胜的一方(虽然吴想利用张摆脱梁但失败了),无论事业还是情欲,但那又赢得了什么呢?不过输得慢一点罢了。
人是一团无用的热情,在欲望的满足和匮乏的痛苦之间摆荡。

【关于哈尔滨】
据导演说,本来只想找个北方城市,定的抚顺,后来选景不顺遂,又改到了哈尔滨。导演还说,都是为故事服务,没必要拍西北就带点秦腔,拍东北就拍个二人转。
这导演是明白人(当然我要抗议二人转跟哈尔滨几乎没什么关系)。据说哈尔滨符合故事、符合男女主角那种颓废、压抑的气质,廖凡说“很多破败的房子,但伸手进去就能摸到雕花的栏杆”。哈尔滨的气质不仅是颓废,还有很潮很欢脱的一面,不过在萧条的冬季,这个味道也是把握得很准确的。我很高兴他拍哈尔滨居然没有拍中央大街索菲亚教堂和老道外——当然由于剧情需要出现了松花江和铁路桥——却仅从千篇一律水泥盒子式的老居民楼、雪夜昏黄的马路以及两边的仓买、火锅和烤串儿中准确地捕捉到这城市的某一个面向,某一种气息。更不用说我熟悉的那些人的神态和乡音。心里真是挺温暖的。
不装点任何多余的符号、标志,以至于国外记者认为这是“乡村”;但我一看,就知道是哈尔滨。
这太难得了。


【关于桂纶镁】
接着上面的说,正因为故事设置在“北方城市”这一环境,吴志贞的角色才更难定位。
当然,她不能太突兀,这也是很多批评桂纶镁的观点。但她又不能太流俗——你能找个真正的东北老娘们儿Or小媳妇儿来演吗?(我脑补过孙红雷+丁嘉丽的组合……或者秦海璐,或者现在还有什么优秀的东北籍青年女演员吗?)好像不妥。吴志贞,就是要有那种神秘感,疏离感,有种仙气儿。这倒是符合桂纶镁的气质。
其实,小镁有多努力你们造吗???
她是真的在哈尔滨家庭式的洗衣店体验过生活的!她是真的有练哈尔滨口音的!!不信你去听她台词最多的一段,就是警察让她交代、她报出一大段家庭住址个人爱好什么的,其中“家住XX街7号”那个“7”发的是第二声,而整句话的腔调语感也是哈尔滨味道的。只不过还是练得不够像罢了。
小镁唯一的问题就是:太!美!了!她第一次出场,那一转身,你简直搞不懂一个小清新的台妹是怎么空降到白山黑水之间的!一个底层劳动妇女,一个洗衣店的小媳妇,不应该是这个样纸的!导演应该在前面的段落把她妆画得糙一点,这样的话她和张自力好上之后再容光焕发也有个强烈对比嘛。
另外还有一点不符合生活实际的是,在那种老式居民楼,一楼,还开了个门市、人们出来进去的洗衣店,在那种供暖水平之下,小镁你整天内衣加羊绒衫的搭配是绝!对!扛!不!住!的!又不是永远工作在熨烫车间。唉,不过为了勾勒身材勾引男主,就这样吧。

回头再看一遍,以后的想到了再写。

 3 ) 没有蛇蝎女的黑色电影

说这部电影就是东北版《白夜行》真是胡说八道,明明是照着《第三人》的剧本改的,还硬塞了一场摩天轮的戏。从情节上说,摩天轮那场戏做作得要死,张自力这种东北老爷们才不会用这么委婉的方式呢,跟柯南似的准备在摩天轮上讲出真相啊?我只能说导演你真的很喜欢卡罗尔·里德。

从头到尾就是几个猥琐的男人在窥视、跟踪、打量着桂纶镁,洗衣店老板、张自力、梁志军都显示出一种男性的匮乏和焦虑:洗衣店老板只能看妓女穿裙子,却什么也干不了;梁志军是个活死人,他杀掉桂纶镁身边一切追随者,但他也无法占有桂纶镁;张自力就更猥琐了,他先是与妻子离婚,送走妻子时一再要求与妻子再次发生性关系,受伤不能再当警察(失去手枪),最后在摩天轮上他用白日焰火的事情威胁桂纶镁,暗示她“要主动些”,结果上完床第二天就把姑娘给举报了,之后则是在领导们面前点头哈腰地讨好、拍马屁、喝酒。这片子里的男性都显示出一股巨大的焦虑和性压抑,好像只有通过窥视、折磨一个女人才能获得生命的原始动力。

但作为黑色电影里最重要意象的蛇蝎美女,从桂纶镁身上却看不到那种强烈的性的生命驱动力。如果说影片之前是导演为了掩盖谜底(虽然这个谜也没啥好掩盖的,稍微看过几本推理小说的人都能猜到),所以故意将桂纶镁塑造成一个无害的、只能被窥视的、无辜的受难者;那么当梁志军死后,桂纶镁应该展示一些自己生命的主动性——哪怕就是把她塑造成一个性欲旺盛、欲求不满的绿茶婊呢?她杀人是因为偷情,她逼死梁志军是因为她不愿意成为梁志军的私属物品。如果是这样,那好歹她也是个有着自己生命意志的主体啊。

但由始至终,我们都只能看到一个楚楚可怜、任人欺凌的女性,就连她杀人的动机都是因为2万块钱还不起、受人胁迫、遭人强奸,才愤然反抗。分尸、抛尸都是她丈夫去做,她什么都不知道,从此就变成了一个活死人的妻子。这样一个女性的塑造,说实话我觉得挺失败的,她由始至终都是被动的,连杀人都是被动的。

电影里桂纶镁总是在哭,第一个出现她的镜头连脸都没有,就是捂着脸哭,镜头透过门上悬着的珠帘子拍她,完全是窥视的视角。透过帘子底下的空隙我能看到她白皙纤细的腿,和凉鞋里漂亮的脚(好吧这是我个人的恶趣味)。这个亮相奠定了她在整部电影里的基调,她就是这样一个被窥视的客体,甚至你看完电影都说不上桂纶镁的性格到底是怎样的?到底哪些是她的伪装、哪些是她的本意。

只有两场戏让我感觉桂纶镁真是个蛇蝎女了。一场是她去见自己的丈夫梁志军,她已经出卖了自己丈夫,然后她走到窗台,点了根烟,窗外白雪的反光反衬着她黑色的背影,烟雾缭绕。另一场是她与张自力上床后,两人吃早餐(我多希望这是她主动的选择,而不是受张自力的威胁),她抹上了口红,魅惑力十足。

好吧,也许导演就是想反映这个社会里焦虑而萎缩的男人如何压抑和迫害女性的。但结局表达了导演真正的观念,白日焰火。那是张自力出卖了桂纶镁后,在她被押回警察局前,张自力为她献上的表演和告慰。我觉得导演都快有点自己被自己感动了,反正张自力有点陶醉其中了。就像后来刁亦男导演在《大众电影》的采访里说的,这个男人一开始为了正义而出卖了桂纶镁,但这之后,他才突然意识到这是爱情。

我真的特别想吐槽这怎么就是爱情了,你明明是拿这事威胁人家才跟人家上床的,而且还没遵守诺言,上完床依然检举到了警察那儿。我要是桂纶镁肯定在心里把张自力八辈祖宗都问候了个遍,面对最后那什么白日焰火,我不破口大骂已经很有涵养了,哪能像桂纶镁那样面露欣慰的微笑呢?

张自力的形象其实很像《迷魂记》里的斯图尔特,他有着自身的性别焦虑(斯图尔特是恐高症,他是酗酒加不能当警察),通过跟踪和监视一个女性来缓解这种焦虑,最后得到了这个女人,却又毁灭了这个女人。但希区柯克并没有让斯图尔特在毁灭女人后真的完全康复了(至少这是有争议的),而感觉刁亦男导演却真的让张自力完全康复了。在重新获得了同事和领导的认可之后,他去舞厅跳了一段舞(廖凡演得真是好),那种重新找回生命活力的感觉油然而出。而这种活力是以他背叛一个女人获得的。

而即使如此,导演居然还认为,他同时也获得了爱情!这得是多么自恋和自卑的男性情节才能想象出的一种不平等爱情啊?

如果这部电影结束在张自力那段跳舞,甚至结束在他在酒桌上与同事们把酒言欢,而桂纶镁被关在监狱里。我都会认为导演至少是对片中那些焦虑而自卑的男性有所批判的。但结局白日焰火一场戏,我看到的是导演对这些男性献上了最美好的安慰,所以我也只能给这部电影三星。

 4 ) 一曲东北貂文化的离骚

我专门问一个东北的同事。
一个大庆妹子,很漂亮的姑娘。
“你们东北人为什么要穿貂啊?”
“……也没有都穿吧。”
“可还是很多人爱穿。”
“因为……貂暖和吧。”
“那,你为什么不穿?”
“因为。。。太贵了。”

所以太贵就出事情了。
你看,桂纶镁多好一姑娘。
整条片子下来,就记住了她长而白皙的手指,转身时盈盈一握的小腰,毛衣下高耸的大胸,利刃般闪亮的鼻梁……
简直直刺我心啊有没有。
多好的姑娘。
就为了一件貂。
至于吗?

好好的人生被毁灭了。
平静的令人羡慕的洗衣店生活。闲了和老板轧轧姘头,混在年轻人里溜溜冰。有一颗埋藏秘密的行道树,有属于自己的抽烟的窗棂。每天晚上独自一个人坐轻轨穿过孤独的城市。
文艺的五内俱焚。

结果为了一件貂,杀了人。
害死了帅得像王学兵一样的老公,害得人家拿着冰鞋那么不好用的凶器杀人。
害得四条眉毛的廖凡茕茕孑立,本以为在文化馆舞厅赢得人生后能过上饮马江湖的生活,最终只能在楼顶放焰火杯葛人生。

“那个放焰火的画面多么有象征意义啊”
“什么意义?”
“对着上苍和政权发射多余的力比多啊”
“……”
“寓意着你们抢走了我的女人你们也别想好过。”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啊!

“不过还是想想觉得剧情好不合理。总觉得一件貂而已,不至于这么想不开。”
“要不怎么说一分钱憋死英雄汉呢。”
“也是,项羽面前也不过一条河而已。”
“所谓人生的困境不过如此。”
“好深刻。果然拍得好深刻。”
“我也觉得镜头都运用的很好。”

简直要在电影院里拍案而起。

“不过她老公杀人的时候穿的是貂吗?”
“是吧。”
“廖凡的皮裤呢?”
“也是吧。”
“廖凡的皮衣呢?桂纶镁的毛领呢?”
“我觉得都是,东北人的那些皮衣皮裤,里面都得是貂。毛领也是。要不怎么说东北有貂文化。”
“这都谁告诉你的啊?你又不是东北人。”
“我同事告诉我的。大庆妹子,同卵双胞胎,可漂亮了。”

“现在这个社会,男孩子都太坏了。”
“怎么说?”
“穿貂的心肠更坏。心智都被貂蒙蔽了。别人弄坏了他的貂,就得陪他开房。”
“……”
“老婆都不要了。”
“是啊,为了一件貂。”
“再买一件不好吗?”
“可能买不到同款了。现在淘宝上的好东西动不动都缺货。”
“对的对的,买不到的时候我也常常想杀人。”

“觉得她老公拿着冰刀的那一下好帅。”
“是啊,就像宫本武藏在五轮书里写的那样帅。”
“最后双刀的那一下很像亡灵战士……”
“天注定里也有赵涛用刀的镜头,虽然有点乱入……”
“是啊,现在这些文艺片导演都有功夫情结。”
“过去是李安,王家卫,现在轮到贾樟柯,刁亦男……”
“啊,刁亦男,貂亦难。”
“啊!对的!导演的名字就揭示了这部片子的主旨!”

看了近期的文艺大片《貂亦难》,我仿佛找到了人生的新方向。
在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里,渐渐竟有了解冻的心情。

临近周一的晚上,我在客厅里像廖大叔那样翩翩起舞,对着夜空中最亮的星,许下了今年的愿望:好好攒钱,冬天上淘宝买一件貂。

“然后呢?”
“然后拿着这个貂,满上海兜洗衣店呗。看哪家姑娘漂亮就送去洗。总有一家能洗坏的。”











 5 ) 白日焰火

近几年看过最好的国产推理电影,见微知著,环环相扣。情节非常紧凑,稍微看少一点就会连接不上,看不懂了。 电影本身的表现手法隐晦、克制、简单,故事曾两度接近尾声却又横生枝节,真相也是电影末尾才交待的。

应该说,自从梁志军李代桃僵“死掉”之后,他们的夫妻关系就陷入了怪圈。他们原来的平静生活被打破了,他们原来的甜蜜在那次意外中也丧失了,他们陷入深深的悲伤里。他们可能想到过死,但各自贪生。吴志贞渴望新的生活不想死,梁志军贪恋吴志贞也不会死。梁志军是吴志贞的悲剧宿命,尽管用爱贯穿始终。

至于张自力对吴志贞最后的背叛,我不想做什么评价,因为大家对这个各有各的评断,从正义,从感情。只不过对吴志贞来说,这一切都不重要了,她选择认罪结束这一切。。。

 6 ) 柏林参赛版与公映版八大不同——摘自微博@秦小婉

凤凰娱乐在柏林采访导演刁亦男时,刁亦男曾表示该片初剪版本有两百多分钟,最后删去了将近一半的戏,而国内公映版与柏林版应该是相同的。【【【当凤凰娱乐发现国内版有改动后,在北京首映礼再度采访刁亦男,询问删减缘由,刁亦男表示,此次的删减源于接受程度和节奏上的问题,与审查无关。】】】有趣的是,主演之一的王景春在国内公映版的戏份有微小的增加,他对凤凰娱乐表达了对加戏一事的喜悦之情。

而对比此前流出的一版《白日焰火》剧本,剧本内容和柏林版更接近,结尾段落略有改动。

以下为具体的改动戏份描述(柏林版观片后时隔一个月,如有遗漏还请谅解):

改动一:删张自力忘带手铐导致疑犯开枪

柏林版:张自力与几位同事抓捕柳氏兄弟,将其制服后,张自力发现手铐落在车上,所以警察们只能将柳氏兄弟单手拷在一起,结果嫌犯发现衣服底下有一支枪,没被拷的手拿起枪击中了警察。

国内公映版:张自力与几位同事抓捕柳氏兄弟,将其制服后,警察将柳氏兄弟单手拷在一起,结果嫌犯发现衣服底下有一支枪,没被拷的手拿起枪击中了警察。

改动二:删张自力为躲跟踪与女人相拥共舞

柏林版:张自力被梁志军跟踪后,走进一家舞厅,舞厅里播放着《乡恋》的迪斯科版,张自力穿过舞蹈的人群,找到一个在独自跳舞的女子(该女子也是结尾张自力跳舞时在旁边放歌的女人),两人抱着扭了起来,从而融入人群中,令梁志军无从找寻,结果被张自力反跟踪。

国内公映版:张自力被梁志军跟踪后,走进一家舞厅,随后镜头展现人们成群舞蹈,梁志军无从找寻,结果被张自力反跟踪。

改动三:删赵建平打电话斥责别人欠债不还、咬自己的胳膊

柏林版:张自力按照皮氅里的名片找到了那个叫赵建平的人,他正在与下属打电话,斥责别人欠债不还。随后张自力将皮氅交给他,他说自己不穿这种衣服,随后感叹自己曾做外贸服装,现在改做网络了,看张自力有心,要帮他想想自己哪个朋友喜欢穿皮氅。他还咬了咬自己的胳膊,说“像做梦一样,昨天还赢了十万呢”。

国内公映版:张自力按照皮氅里的名片找到了那个叫赵建平的人,赵建平说自己不穿这种衣服,可以帮他想想自己哪个朋友喜欢穿皮氅。

改动四:删三姐打牌、掉进浴缸里

柏林版:赵建平带张自力去“白日焰火”夜总会找皮氅主人的老婆三姐。三姐当时正在打牌,随后三姐回忆了老公失踪的过程,感叹“多美多烂的记忆都不会改变”,随后哈哈大笑,不小心整个人掉进了浴缸里,众人去扶她,她问张自力:“你开多少钱?告诉我他们在哪儿。”张自力回答:“你多想了,我就是来送衣服。”

国内公映版:赵建平带张自力去“白日焰火”夜总会找皮氅主人的老婆三姐。三姐回忆了老公失踪的过程,感叹“多美多烂的记忆都不会改变”,随后哈哈大笑。

改动五:删张自力与吴志珍摩天轮激情戏

柏林版:摩天轮上,张自力让吴志珍主动招认,随即两人拥吻,情欲缠绵,在狭小的空间内展开猛烈的碰撞。

国内公映版:摩天轮上,张自力让吴志珍主动招认,随即两人拥吻。

改动六:加荣荣敲车窗

柏林版:吴志珍在车里向警察供认一切,车将开走,荣荣想送围巾给吴志珍,被警察阻止。

国内公映版:吴志珍在车里向警察供认一切,车将开走,荣荣敲车窗,车内人都不看他,警察阻止他送围巾。

改动七:删吴志珍在卧室指认案发现场

柏林版:吴志珍指认完在厨房拿刀后,去卧室指认杀人现场,屋内夫妻俩听着警察提到碎尸抛尸,感到很郁闷。

国内公映版:吴志珍指认完在厨房拿刀后,屋内夫妻俩听着警察提到碎尸抛尸,感到很郁闷。


改动八:结尾放焰火,加张自力现身点燃焰火,删其不听警察劝告持续伤人

柏林版:在吴志珍指认犯罪现场的居民楼顶,有人放焰火,焰火乱窜,窜到了地上,囚车在一片焰火袭击中开走,有警察表示得上去管管这个乱放焰火的人,两个警察上到楼顶侧面的墙边,向楼顶喊“哥们别放了”。楼顶放焰火的人却放得更起劲,焰火直接朝他们扑来,最终两人只能往里躲开。焰火还在不断地四处飞窜……电影戛然而止。

国内公映版:在吴志珍指认犯罪现场的居民楼顶,有人放焰火,焰火乱窜,窜到了地上,囚车在一片焰火袭击中开走。张自力在楼顶出现,点燃了一支焰火,焰火在空中散出美丽的花。电影结束。


来自微博 @秦小婉 如侵权则删

个人觉得,这八处改动真是完全丧失了得奖资格。
315刚过,可以投诉吗?我觉得我去电影院看是被商家欺骗了呢。

【刁亦男表示此次删减与审查无关】
【有网友表示删减1为无中生有】

 短评

从一块碎尸的视角开始,戏剧化调度,幽默小细节,活在案件里的人。还是暗、旧、冷,都跟警察有关,《制服》里的洗衣店,《夜车》里的舞池,冷冰冰的面孔,不动声色的讲述。比起当年癫狂的“火焰”而言,“焰火”里的廖凡更纯熟了。影院二刷观感更佳,虽然公映版结尾略傻,但仍然是能挺直腰板的国产片。

4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力荐

炮到小镁之后第二天把她送给警察这种事儿我觉得实在是太扯谈了

5分钟前
  • 等一个人
  • 推荐

诗意绝不仅仅止于影片的名字。它还是床单上的瓢虫、居委会过道里走失的马……

9分钟前
  • 悦然
  • 推荐

这片主题是不是讲哈尔滨人的性苦闷,我感觉廖凡全片每时每刻都想强奸个谁……

13分钟前
  • 王大根
  • 还行

"文艺片女主有三宝 胸小话少表情屌。桂纶镁为这片儿加了分。"

16分钟前
  • 米姐起飞
  • 还行

没有人想到东野圭吾的那一系列 白夜行 幻夜

17分钟前
  • lotus HH
  • 还行

风格化是把双刃剑 看得出导演用绳命在导戏 亏也就亏在太用力 至于血色浪漫这种事 从骨子里就不属于中国人 不要再说桂纶镁会演戏了好么 那件burberry倒是真不错 拿奖的话是中国电影市场和资本的胜利 #感谢幕后推手 以及依然热爱相信中国电影愿意掏钱进影院的各位吧

18分钟前
  • SSEN
  • 还行

有意思的是,廖凡的舞蹈我是后来才补上的。这部电影反正我会念很久。

20分钟前
  • 唐小万
  • 推荐

中国电影如何在外国电影节获奖:1,拍一些洋不洋土不土的所谓大片。2,拍一些二逼文艺片。3,拍一些大骂中国和描写中国落后的片子。

25分钟前
  • 宝黛
  • 还行

披罪案外衣的文艺片,相比案件本身,重心还是放在情绪上。就好像角色也并没有真正去关注案件的演变,更多还是纠结自己。好在情绪有几处妙笔,比如廖凡的乱舞。刁亦男的电影其实始终在讲城市里孤独的人,但是他片中的城市总像二十年前的小城镇,虽然这回拍的是哈尔滨。一群失意的人在努力活着

28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黑夜不行白夜行,白日焰火看不清。冰刀亦是无情物,溜冰杀人两不误。

29分钟前
  • 芦哲峰
  • 还行

史上最好看的国产电影节电影。真的!

32分钟前
  • 荞麦
  • 力荐

东北版《白夜行》

35分钟前
  • 豌豆的布丁
  • 较差

内容简介里的吴志贞“身上散发着熟女的魅力”。。。我怎么就感觉不到呢

39分钟前
  • 魏晓波
  • 推荐

原著:东北圭吾。

43分钟前
  • GothamPunk
  • 推荐

其实与《白夜行》半毛钱关系都没有,吴志贞是一个看似无辜、玩弄感情的蛇蝎美人,张自力是一个真戏假做、渴望回归掌权者队伍的工厂保安,梁志军反倒是真正的受害者。情色的背后是绝望的纠葛,焰火的背后是无边的黑暗。

45分钟前
  • 扭腰客
  • 推荐

有些台词做作到让人想掀桌,一看就不是东北人嘴里吐出来的(一如既往地想黑桂纶镁)。但电影情绪很强,神秘的冰刀、卑琐的男人、雪地里的污垢,看完后在新街口失落了半个钟头。开场不错,简洁、直接。中间对手戏有些萎,不太像样。结尾又强大起来,东北的气韵相当靠谱

49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我实在搞不清楚这样一部电影怎么得到金熊的……觉得这个故事很假欸,可能它在情节方面比较好看,认认真真讲故事,没有刻意讨好评审搞政治元素吧,虽然故事完整,但没什么立意,我也没有进入到故事人物的感情当中去,没有被感动到,只是一个krimi电影,看过也就忘了,没有感悟。

52分钟前
  • 子午mm
  • 还行

《白日焰火》有独特的影像肌理,彰显着作者气质。情绪的释放,似暗流涌动。动作的对抗,如利斧凿冰。一方面,它克制、隐忍;另一面,又不掩饰粗犷与贲张。东北既承载世俗,又提供奇观。在现实的粗毛边处勾勒,渲染低调的细写意。微妙的声音设计,入耳最倾心。

54分钟前
  • shininglove
  • 力荐

片尾十分钟绝逼是柏林电影节评委授予金熊的最大原因。

55分钟前
  • 婴儿葛葛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