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约会美丽都

动画片法国,比利时,加拿大,英国,拉脱维亚2003

主演:比阿特丽斯·博尼法西,莉娜·布德罗,米歇尔·库谢图

导演:希尔万·肖默

播放地址

 剧照

疯狂约会美丽都 剧照 NO.1疯狂约会美丽都 剧照 NO.2疯狂约会美丽都 剧照 NO.3疯狂约会美丽都 剧照 NO.4疯狂约会美丽都 剧照 NO.5疯狂约会美丽都 剧照 NO.6疯狂约会美丽都 剧照 NO.13疯狂约会美丽都 剧照 NO.14疯狂约会美丽都 剧照 NO.15疯狂约会美丽都 剧照 NO.16疯狂约会美丽都 剧照 NO.17疯狂约会美丽都 剧照 NO.18疯狂约会美丽都 剧照 NO.19疯狂约会美丽都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28 20:32

详细剧情

查宾是一个孤独的孩子,从小失去双亲的他每天跟苏沙婆婆相依为命。男孩有点自闭,喜欢跟小狗布鲁诺说话,喜欢独自骑单车。美丽都三姊妹的歌声陪伴他们过着平静日子。终于,婆婆看出了查宾单车方面的天分,要把他培养成才,于是风雨不改的陪孩子训练。查宾终于可以参加环法自行车大赛了。然而却因为黑手党要控制赛果而出了意外,查宾和其他两个选手被歹徒挟持到了美丽都。婆婆奋不顾身,带着布鲁诺坐上颠簸的小船,前往搭救她的孙子。在流落他乡的街头,婆婆遇上了美丽都三姐妹,她们一起投入到拯救小查宾的队伍当中。

 长篇影评

 1 ) 疯狂约会美丽都

完全不同于好莱坞的流水式动画电影,看完该电影真让人眼前一亮,虽然仍少不了动画惯有的夸张等情况,但是这部动画确又是那么与众不同,各种法国人擅长的暗喻隐喻隐含其中,少不了对美国的讽刺,但是结尾那一句台词对亲情的流露真的是戳中泪点。几处场景的蒙太奇应用完全不亚于任何真人电影,应该说这个是写给成人看的动画。
动画制作非常精致!很多小细节!很多夸张的东西,像施坦威钢琴,好莱坞,自由女神,很多东西都用parody的方式来表达了。而且很多镜头切得很有经典大师风味:邮轮的烟化成工厂的烟人物的脸化成汉堡,一锅青蛙切成月亮,枪的烟切成黑帮抽的烟,这些镜头切换法真真很经典啊。

 2 ) 穿越这一切

《疯狂约会美丽都》讲述了一个有些荒诞的故事。

影片一开始,就用夸张的风格呈现了光怪陆离的都市生活:过度肥胖的女人迈着整齐的步伐,细瘦的男人脸上带着程式化的微笑,仿佛是女性社交场合中携带的道具,夜总会灯火辉煌的舞台上,三姐妹正在表扬。画面如同万花筒一般旋转并急速地切换,让人感到喘不过气——接着一切戛然而止,我们发现,原来这只是一个孤独的男孩正盯着的电视画面。

电影是一种关于情境的艺术。《美丽都》一开始,就呈现了电视内外两组全然不同的情境,并且两组情境是通过相互对比来完成的:电视上的都市生活节奏明快、内容丰富,但都显得极为过度,因而并不让人向往,却让人害怕;电视外小男孩的生活与此截然相反,缓慢而单调,但也丝毫没有田园牧歌之感,而是单调得乏味。

男孩的家在电车轨边,都市生活的喧嚣是复杂的,让人眩晕的喧嚣,男孩的生活则被有规律地出现的电车轰隆声充斥——这同样都是工业化时代给人的生活打下的烙印。不同的是,生活在都市中的人不需要去想生活的目标,生活永远堆叠着过度的内容,但生活在小镇上的男孩则需要一个目标。

电影中,男孩不喜欢说话,他的外婆便苦心为他寻找着人生目标。看到男孩被电视上的音乐打动,就希望他练习弹琴,但男孩似乎对演奏不感兴趣。接着,她发现男孩在偷偷地收集自行车比赛的报道,她又觉得大概男孩喜欢的是骑自行车吧。看到新买的自行车,小男孩的欢呼雀跃更坚定了外婆的想法,从此以后,他便开始了成为一名职业自行车赛手的刻苦乏味的训练生涯。

长大成人的男孩再也没有了初次看见自行车时的那股欢欣,取而代之的是安静与顺从,伴随着外婆机械的口哨声,沿着小镇的街道循环往复地骑行。

训练以外的生活也是同样的单调。在这里,影片的呈现方式提供了多重解读的可能性,比如,我们可以把男孩养的狗看作是男孩的象征,始终沉默骑行的男孩的心灵可能正像那条肥胖的大狗:日复一日地对着电车狂吠,紧张不安地盯着钟表,做着可怕的荒诞的梦……它象征了看似温顺的男孩心灵的另一层次:不安、困惑、疲惫,同时还有渴望。

这里有一处有趣的细节,男孩吃饭的节奏和分量,与一个类似时钟的机械装置绑定在一起,狗则紧盯着这个机械,等待着主人吃完饭,给自己食物。在这里,时钟不再是人为了自己的方便而设计出来的机械,反而成了人行为的准则,正如一些巴洛克诗人的描述:“那些钝齿轮切割日子,割裂时辰,细沙流过更漏如人不断失血,我们的生命如同沙粒般,涓涓滴滴流逝……”

生活就是在这些单调的声音里不断流逝:钟表的滴答声,外婆吹出的口哨声,一列列电车的呼啸声,自行车车链的摩擦声……这些声音参与着故事的讲述,给了电影的叙事一种独特的节奏,它不快也不慢,不激烈也不舒缓,那些声音,单调乏味,循环往复,无始无终,产生强烈的压抑感。

男孩终于去参加环法自行车赛了。但可能是(荒诞的故事可以为解读留下足够的空间)失去了外婆口哨声的男孩也失去了某种内心节奏,他在停下来休息时,被黑帮绑架了。从这里开始,故事变得荒唐起来。

但越是荒唐,我们的解读也可以越加的自由。

遭到绑架的男孩和其他两个自行车手一起被固定在一个机械装置上骑车,这是一个复杂的装置,无论如何费力地蹬自行车,也一动不动,但它可以记录下速度,三个自行车手速度的快慢是观看比赛的人赌博的依据。车手们的眼前放映着一段影像,仿佛他们正行进在一条小路上,单调的风景毫无变化,你并不知道自己是在前进抑或循环。男孩紧盯着眼前的影像,安静,温顺,机械地骑着车,无悲无喜,无始无终,仿佛在他心中,生活从来就是如此,是一个不会前进只会重复的噩梦。

这个固定的装置多么像我们的中年生活。前段时间的热门动画《心灵奇旅》中,迷失的灵魂在乌有之乡中游荡,失去意识,忘却生活的本真。相比之下,本片中的这个意象要精妙含蓄的多,却让人不自觉的感到压抑,因为我们都知道的,生活到了某个阶段,真的就只是循环,再不会前进。那个可怕的机械连同制造他,操纵它的可怕的黑手党,不正暗示了人们在工业文明控制下的状态吗:前途缥缈,筋疲力尽,周围全是催逼的声音,高喊着速度,效率,而真正的生命却如同流沙一般从指缝间溜走,我们感到自己从未生活却即将死去。

好在本片看似压抑,实则温情,因为这是一个关于拯救的故事,关于一个孤独、安静、顺从、机械地瞪着自行车的男孩如何被从绝望之境中拽出来的故事。

男孩的外婆是一个实用主义者,她的爱与柔情通过强悍的方式来表达。她拼命地为外孙寻找人生目标,喜欢音乐就要学会弹钢琴,喜欢自行车就要成为自行车赛手,成为自行车赛手就要完成环法比赛,某种意义上,是她把男孩推入这种境地,实用主义适用于那些属于最坚强的人,稍微不留神的软弱,人就变成了实现目的的手段,失去了自我存在的立足之处。

但拯救亦将靠她来完成。电影中,失去了孙子的外婆,迈着坚定的步子,吹着口哨,囊空如洗地上路了。她一刻都不曾犹豫,亦根本没有时间悲伤,但她坚定的脚步和执着的眼光仿佛在说:请不要放弃他,请不要放弃他,请不要因为他陷入了迷失就放弃他。——这是男孩对外婆的怀念,不曾被美化,没有因为怀旧而渡上一层柔光,她从来不是温柔体贴的,她强大而坚定。假如我们必须咬紧牙关完成环法自行车赛,假如我们的人生必定需要一个目标,那么我们需要这样的鼓励者,我们需要这样单调的口哨,只有最肤浅的人才会以为人生不需要火一般的淬炼。真实生活中,爱与温情不会表现为温言软语,相互谅解的拥抱和翻然悔悟的眼泪,至少这位外婆的温情不是这样的,实用主义的温情和机械时代的硬朗感觉很相似,不同的是,男孩永远不会被放弃。

但仅此还不够。所以外婆遇到了三姐妹,在那个寒冷的,搞丢了外孙的日子里,外婆发现了一个秘密:假如自行车轮胎的辐条歪曲了,虽然影响骑行,但却可以敲击出音乐。

三姐妹是疯狂美丽都的一个合唱组合,就是出现在影片一开始的夜总会中的三姐妹。此时的她们年华逝去,流落底层,贫困衰老,却依然活得很幸福。她们被外婆的音乐吸而来。外婆虽然发现了自行车轮胎可以敲击出音乐,但她还没有完全理解这背后的深意,直到在三姐妹家中看到,冰箱不是用来放食物的,吸尘器不是用来打扫的,报纸不是用来看的——它们都是乐器。这些东西仿佛在教导外婆,每一样东西,不一定有一个确定的功用和目的。东西是如此,人更是如此。

哲学家阿尔弗雷德· 佐恩—雷特尔提出过一个关于技术的理论,“关于机器坏了的哲学”,他发现,在卡普里岛大街上的一个年轻人把一个坏了的摩托引擎改装成一个可以制作冰淇淋的设备。这就是说:“这一行为包含了一种比我们日常的技术范式更高的范式;当人们能够对机器盲目、充满敌意的自动性提出反抗,并学会如何把它们应用到未知的领域,真正的技术才开始出现。”阿甘本由此进一步提出一种去功用化的哲思:“舞蹈展示并改造了人类身体行走时的简单步态,礼物揭示了经济和劳动生活中意想不到的可能性……”

三姐妹用自己的生活方式教会了外婆这一点,为拯救迷失的男孩提供了可能性。

去功用化是对工业时代的一种反抗,但它需要一点想象力。

最后的拯救,那场尤其荒诞的追逐大戏中,黑手党的枪永远打不中人,三姐妹杀人的武器一会儿是求生的工具,一会儿变成了掷向敌人的炸弹;外婆的长短脚本是一种残疾,但增高的鞋跟在关键时刻变成了武器,可以将追逼而来的汽车绊倒。正是这种想象力让沉重的生活变得轻盈,想象力让那台将男孩束缚在原地的机械了动了起来,想象力载着他们逃离。

但电影并没有因此而变得温情脉脉和戏谑轻松,它依然压抑,只是生活的悲喜,残酷与轻盈被混同在了一起。在这整个过程中,男孩只是一个被拯救的对象,这更加说明了他是这个故事的讲述者,在那些岁月里,他是那个迷失的人,在循环的魔障中痛苦地蹬着自行车。男孩温顺的眼睛,毫无情绪表达,只是在回忆中静观这一切,但他带着我们将这一切看得如此清晰:其实那是爱呀,外婆对男孩的爱,三姐妹对生活的爱,爱这个词好像很重,但其实它不应该那么重,它应该轻盈和若隐若现,它才是生活的脉络,而不是被机器投射在幕布上的虚假幻影。

去功用性的哲思,一点点的天真与童稚,一点点的温情与爱意,它们当然改变不了世界,世界依然是那个高楼林立,车声隆隆的工业化世界,人的存在依然被挤压,但它们可以帮助你可以穿越这一切。

穿越这一切,穿越这痛楚的生活,人到中年的男孩如同影片开始时那样说话:“外婆,电视放完了。”

 3 ) 赞到不能再赞的音乐

画面不说了,法国的那些书籍插画的典型风格,我当初看这部电影就是冲着画风去的,看后更让我惊叹的是音乐,太赞了,戏剧感极强的音乐,听后仿佛能看到画面一般,太触动心灵了。尤其是四个老太婆在夜店那段用废旧物品弹奏的颓废至极的曲子,那叫一个销魂啊。片尾曲很神经质,无话可说的赞啊。

原声音乐欣赏地址:http://www.songtaste.com/user/album/a22837

 4 ) 第五十八句对白

从《米老鼠和唐老鸭》开始,动画片一直是美国人的天下。我们也乐于欣赏绚丽的颜色,流畅的任务造型,高科技含量的特技,似乎只有如此才是一部“真的动画片”。久而生厌,所以宫崎骏的《神隐少女---千与千寻》一经问世,就立即赢得了无数掌声与喝彩。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也正说明了非好莱坞动画片的稀缺程度。

在好莱坞之外,还有什么动画片?它们拍得怎样?看完法国动画片《疯狂约会美丽都》(Les Triplets De Belleville),我长叹一声:“文化,还得是在法国。”

本片没有什么特级,没有3D人物,连对白都很少---77分钟里只有58句台词。而且,最触目惊心的是全片的风格:好莱坞让一头狮子的脸上都要流露出温柔的神情,而在法国人的手下甚至人体都被极度夸张变形,看上去更像是动物或者昆虫。片子里没有一样物什是美丽的,所有的一切都朴素、简单、破旧,洋溢着浓厚的怀旧气氛。

电影从电视开始,黑白电视上放着美丽都三重唱,一直放到节目结束。奶奶说出了第一句台词:“乖孙,电视结束了怎么也不告诉奶奶?”,牵出了全片的故事背景:奶奶和孙子相依为命,居住在小镇边上,每天有火车从门口经过。

孙子唯一的爱好是自行车比赛,年复一年,祖孙二人在小镇里练习,直到夜深才回家。家里只有一条狗,它的尾巴被玩具火车碾过,因此它最大的爱好就是对着经过窗前的火车狂吠。日子很简单,祖孙练习自行车,孤独的狗在家里,随时准备对着火车狂吠一气。

在参加环法自行车赛上,孙子被神秘的黑衣人绑架了。奶奶用仅有的一点钱租了一条脚踏船,越过大西洋去寻找自己的乖孙。举目无亲的美丽都里,奶奶遇见了当年著名的美丽都三重唱---现在已经是三个老太太了。四个老太太携手对抗黑社会,最终救出了孙子。

奶奶和孙子飞一般逃离了五光十色、目眩神迷的美丽都,回到了小镇。多年以后,孙子已经白发苍苍。看完了电视,他扭头对身边的空位说了全片第58句对白,也是最后一句对白:“奶奶,电视放完了。”

只一句,我就被打得粉碎。

 5 ) 文青们就爱过度阐释

中文也有翻译成《疯狂约会美丽都》的,我觉得这个译名着实不知所云,还是贴近法语英语原片名的《美丽城三重唱》合适点。

对于《美丽城三重唱》,不得不说的是它独特的风格。这种极度夸张和扭曲的欧式画风,和美型的日系不同,也和卡通化快餐化的美系不同,它带有强烈的情绪和怪诞的色彩,并从中透出欧洲人的独特幽默感,其中也不乏口味颇重的成分。骑自行车的孙子的超级粗壮的小腿,黑手党人物非常“形象”的高大阴森的方块造型,乃至超高的邮轮,高楼林立的不像话的美丽城(纽约),肥胖的自由女神和从车里挤下来的比车子还肥硕数倍的美丽城女人…… 不仅仅是这些形象造型上的文章,奶奶用破车轮敲打出了巴赫的“十二平均律”,被玩具火车压过尾巴的狗一辈子对火车的深仇大恨,最后黑手党气势汹汹的追杀而来,竟被四个老太婆轻松摆平,这个过程不是美式的充满运气的阴差阳错,而是纯粹无厘头的大逆转。奶奶对黑手党老大的最后一击着实是这种黑色幽默的大成。

和同一晚看的《秒速五厘米》一样,它们的口味都很重,一个小清新的要死,一个怪诞夸张的要命。这又是一部被豆瓣文青们捧到天上去的动画片,尽管《美丽城三重唱》的表现非常强劲有力,但是我看完之后始终没有得到主创者的“深刻寓意”。拜读了豆瓣上那些洋洋洒洒的溢美之作,也没看到他们说出了个所以然来。置顶第一的影评“都市里的隐喻”更是做作肤浅的不行,把一堆片中基本是写在明面上的东西奉为“隐喻”。诚然本片无处不显露出对物欲横流的世界的彻底展现,但它们明显是被用来做夸张桥段博君一笑的,即便展现的很彻底,也看不出有什么很深的思想内涵,更谈不上批判。片尾孙子的那一句话算是锦上添花,尽管奶奶对孙子的爱十分的无私和可敬,但也谈不上是全片的主旨。欧美人做动画的思路和日本人还是不一样的,他们更多以艺术形式或影视科技的创新以及娱乐效果为标杆,而不像日本动漫时常寄托了很复杂的思想或感情。

但这种独特的画风和表现方法的确让人们眼前一亮,导演西维亚·乔迈也由此一举成名,开创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流派。日后的新作《魔术师》在怪诞夸张方面收敛不少,但仍保持了独有的特征,同时融入了怀旧的伤感和亲情元素,取得了更广泛的成功。相比之下,我也更喜欢收敛一些和充满怀旧情绪的《魔术师》。

微信公众号:肥嘟嘟看电影(feidudumovie)

 6 ) 看过很多英雄片,都不如这一部合理

奶奶👵为了就被黑手党抓走的孙子,孤身一人拉着老狗来到美丽都。她们被三个曾为演员的老奶奶收留,然后在其帮助下,成功救出自己的孙子。

看过很多英雄片,都是以男性为中心,讲述男人间“有情有义”,他们有手足“情谊”。但观察我们的现实生活,我却很难感同身受。一是因为男人的“情谊”只对男人开放,二是男人成长在只教会他们利益、权衡的世界,他们真的有“情谊”?

之前看到戴锦华老师的一段采访,大意是:人们一直讲男人很“仗义”,仗义这个词好像只属于男性,但在她的生命当中,她接受到的所有义气之举,都来自于女性。

我也一样。

“情谊”、“义气”的前提都是“情”。只有女性才受过“情”的教育,只有女性才有为别人挺身而出、主动关心和帮助别人、承担责任撑到地的底色。只有女性会对落魄的老奶奶毫无戒心地伸出援手,换作其他任何人物设定,都一点也不合理。

看看现实世界,看看每个家庭,到底是男性还是女性在兜底。

毫无缘由的义气之举,只有来自女人,才叫人信服

 短评

最残忍莫过于:曾经的佳丽变成巫婆;童年爱好变成诅咒;奶奶的爱密不透风让人窒息;仅有的一点儿温情也被火车一碾而过;工业都市中人如此渺小;我们只通过虚像认识世界,分不清眼前的路。一切都没有改变,只是你已不在我身边:“奶奶,电视放完了”。

6分钟前
  • 糖罐子.
  • 力荐

画风和创意相当好,但是故事结构太弱了。

9分钟前
  • 熊阿姨
  • 还行

“奶奶,电视放完了。”有些不一样的动画片,人物画得不美,夸张、怪异,也有些粗糙,或许能说是看过最丑的动画长片,但却打动了我。★★★★

14分钟前
  • Q。
  • 推荐

为毛我觉得邪典的很……

16分钟前
  • Ryan·白弃
  • 推荐

迄今最爱的动画片

18分钟前
  • 逍遥兽
  • 还行

老人,小孩,动物,世上最能打动人的三种角色。

23分钟前
  • 焉师傅
  • 力荐

一个好片名 和 一些好细节

26分钟前
  • 是和有
  • 推荐

画风就是那么的丑陋,正是如此的丑陋才与亲情温馨形成强烈的反差,影片结构不错。剧情、人物结构完全无视人类世界的规则。

31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还行

法国亲情动画,片名太有误导性。画风奇特,台词寥寥。合唱三姐妹是最大亮点,炸青蛙很cult。美丽都其实并不美丽,它远比不上那个有奶奶的家。孙子被困在他的世界里,奶奶的爱就是铜墙铁壁。这个人间稀奇古怪、危险重重,而爱给了她漂洋过海的勇气和踹飞汽车的洪荒之力。“奶奶,电视放完了。”

33分钟前
  • 晚不安
  • 力荐

一部怪诞,夸张,温馨,色彩浓烈的音乐童话

34分钟前
  • 狷介有乌青
  • 推荐

玩"实验噪音"的三姐妹超牛!!

39分钟前
  • 17950
  • 力荐

相比导演前年的《魔术师》,这部的中间真是相当怪力乱神,简直是cult片啊,老奶奶团大战黑帮,太厉害了,很多细节都让人吃惊得很。但一头一尾真是太心酸了,呜呜呜。。。

40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日啊……符号量直逼千与千寻真是太可怕了……迪士尼、马赛曲、反好莱坞、反现代性、雅克塔蒂《节日》、自行车……各种致敬各种嘲讽,最后居然讲了一个逃离资本主义掠夺的故事……脑洞大开不能忍……

41分钟前
  • 圆首的秘书
  • 力荐

为什么所有的人和事都怪里怪气,我却被感动得要死?

43分钟前
  • 大头绿豆
  • 力荐

一切都没有变,只是你不在我身边

45分钟前
  • 沈昆默
  • 力荐

吹的怪牛逼的但我就是不喜欢这画风,唯二觉得挺牛逼的就是三姐妹+老奶奶的实验乐团和她们吃青蛙蝌蚪特别cult,有时候一部电影想表达的内容太多反而不好,还是《魔术师》的朴实细腻更动人

49分钟前
  • Doublebitch
  • 还行

奶奶,电视放完了。

53分钟前
  • 耳朵。
  • 力荐

献给我美丽而忧伤的回忆

55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力荐

夸张怪诞至极的造型设计令人痴狂!肉感十足的人物,张牙舞爪的街道,高耸入云的建筑...默片一般的表达,很cult的细节,四老太智斗黑手党。在她们面前,stomp和监狱兔都是浮云,连体人很搞。乔迈的关键词:童话,亲情,音乐,色彩,默片化,超现实。这部尤其是“老龄化”的童话

58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力荐

许多年过去了,两鬓斑白的老头查宾看完电视,对着左边空空的座位说:“电影结束了,奶奶。”这是全剧的最后一句台词,也是沉默自闭的查宾唯一一句台词。苏沙婆婆的结局,可以看做法式动画中那种英雄梦想的典型结局:从平凡琐碎的生活中来,向不愿接受的社会规则宣战,再到平凡琐碎的生活中去。

1小时前
  • 临素光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