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盛开

爱情片德国2008

主演:艾尔玛·韦伯,汉内洛勒·埃尔斯纳,入月彩,马克西米连·布鲁克纳

导演:多丽丝·德里

播放地址

 剧照

樱花盛开 剧照 NO.1樱花盛开 剧照 NO.2樱花盛开 剧照 NO.3樱花盛开 剧照 NO.4樱花盛开 剧照 NO.5樱花盛开 剧照 NO.6樱花盛开 剧照 NO.13樱花盛开 剧照 NO.14樱花盛开 剧照 NO.15樱花盛开 剧照 NO.16樱花盛开 剧照 NO.17樱花盛开 剧照 NO.18樱花盛开 剧照 NO.19樱花盛开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31 13:55

详细剧情

鲁迪(艾尔玛·韦伯 Elmar Wepper 饰)和杜莉(汉娜萝蕾·艾尔斯纳 Hannelore Elsner 饰)是一对相濡以沫的老夫妻,但噩耗突然来临,杜莉得知鲁迪已经身患癌症且无救治希望,于是暗自隐瞒实情,说服他一同回到柏林,完成他长久以来的心愿。到了柏林的两位老人发现子女已经有了自己的忙碌生活,根本无暇顾及他们二人,于是其意去波罗的海度假,不料二人刚到达目的地住进旅馆的第二天,杜莉却在睡梦中去世了。伤心的鲁迪决定独自完成妻子未偿的心愿,他来到东京,看到杜莉一直向往的樱花盛开和富士山,并认识了一位年轻的传统舞者优(入月彩 饰),由她带他寻找杜莉曾经的日本舞梦想……©豆瓣

 长篇影评

 1 ) 东方的承诺

按照德国电影奖的颁奖结果,过去一年最好的三部德国电影分别是《天堂边缘》(金劳拉奖)、《樱花盛开》(银劳拉奖)以及《浪潮》(铜劳拉奖)。《樱花盛开》虽然没有作为德国代表报名奥斯卡,但作为偏重文艺抒情的影片,去了也不一定吃香。对于关注德国电影不多的影迷,这三部电影是必看的。

■片名:《樱花盛开》

■导演:桃丽丝·多利

■上映日期:2008年3月6日(德国)

■读家:木卫二

■推荐指数:★★★★☆☆

■一句话点评:富士山下,东京物语。20年后,德国人再一次来到东方,在生命迷失与亲情缺憾中寻找小津。

1985年,文德斯用摄像机展示了一幅“东京画”,这幅画就是纪录片《寻找小津》,德国人用它表达了对已故导演小津安二郎的追思。说起小津电影里的东京,首推代表作《东京物语》,影片讲述了日本传统家庭的分崩离析。《樱花盛开》与《东京物语》有多少相似之处,恐怕很难说得清楚。影片主人公鲁迪是名按部就班、生活规律的老人,即将退休的他不爱走动,更喜欢待在小镇上。妻子杜丽一直在身边照顾着他,她迷恋日本文化,想和丈夫一起去游富士山。疼爱的小儿子在东京工作,大儿子和女儿在柏林。

年迈的父母出发去寻找生活在大城市里的儿女,儿女俗事缠身,推说很忙,无暇陪伴父母甚至流露出不耐烦的情绪。夫妻中的一人撒手离去,剩下老伴独自面对残生。《樱花盛开》的一大部分剧情显然有受到《东京物语》的影响,虽然在导演意图和技巧手法上,桃丽丝·多利表现出来的影像风格是“ 不小津”。女性导演在生活故事里插入了许多带有抒情性质的镜头,飞蝇哀鸦、花草树木、蓝天大海,此类入画事物无一不是人物内心情感的体现与过渡。结尾富士山下的一池湖水,那段难以描述的死亡起舞更是陡然达到了情景交融的顶点。

正如日本评论人士指出的,二十年前小津电影里的平静生活早已是荡然无存。东京经过激烈的现代化进程,成为了享誉全球的大都会。《樱花盛开》用不小篇幅来展示外来者——鲁迪老人的见闻,他的目光所及之处有摩天高楼的夜色光亮,街头行人的川流不息。至于灯红酒绿的艳舞场和泡泡浴,老人终归是消受不起。不同于《迷失东京》里比尔·莫瑞的过气困惑,鲁迪的东京之行更多来自内心的指引。语言不是他的障碍,至少不是一个需要用片名来解释的沟通障碍。东京是《樱花盛开》的重头场景,但不是电影的全部。小镇的生活、柏林的停留、波罗的海的旅行同样占去应有的时长。

《樱花盛开》里有相濡以沫的夫妻之情,至于尾声的桌谈一幕,恐怕不是“子欲养而亲不待”,它留下的更多是无奈。上下两代人的隔阂不是浅浅一划的沟壑,儿女的情感是真挚的,但他们的自私却在事实上疏远了父母,彼此没能达成真正和解。儿女的抱怨和不满,老人是看在眼中也听入耳里的。他想着走出儿子那封闭的小房间,正如他离开小镇,开始这趟寻找之旅。东京很大,所以儿子给他制作了个纸牌,可以挂在胸前,上有联系电话,防止老人走丢。小细节显得有些讽刺,因为儿子那边总是忙碌忙碌。

樱花怒放的场景只有一小段落,鲁迪和小儿子还有其他人携酒带肴在树下赏花,飘零落尽的风花短暂道出了生命的无常。老人的时日无多从片头埋设开始,中间或有起落,总算还能安详而归。能接受老人,倾听他心声的不是自己儿女,导演安排了一个不相识的、无家可归的日本少女承担该角色(之前是女儿的LES女友,同样非亲非故的)。少女几次帮他买票送他上车,听他讲如何做菜,陪他去看富士山,老少交心,默契相处。

相较于东方,西方的家庭更早解体,这也是《东京物语》受到国际上普遍欢迎的原因所在。《樱花盛开》重复了该主题,家庭实体的功能退化,两代人的关系疏远与亲情冷漠,影片让鲁迪夫妇的心灵归宿放在了异国他乡。影片在杜丽迷恋的舞踏上着墨不少,涂白粉的演员赤裸着身体,在舞台上用古怪的肢体语言,卖力地向台下观者传达着什么东西。部分观众认为片中的舞踏与美感绝缘,令他们感到丑陋和不安,这些另当别论。舞踏是影片的生命力所在,确切说还包括少女自己、妻子和少女手把手教给老人的舞蹈。鲁迪身披逝者的衣物,在想象中继续跟妻子相伴共舞。

富士山在片头画像上出现时形态各异,后来一度被云雾缭绕遮挡,不露真实面目(小津所属松竹公司的片头也是富士山)。当冰雪覆盖的山头出现,富士山化为晨光中的眼前存在,它不再借助于他人的途径,鲁迪也明白了妻子心中的一生所往。他的努力寻找,终于在富士山下有了一个圆满答案。【来源:北京青年报】

http://www.mtime.com/my/moviel/blog/1539077/

 2 ) 在你身上起舞

很明显,这部电影使用舞蹈来说话的。

我一向喜欢舞蹈,美丽的舞蹈夹杂着浓浓的情感和诉求,是一件活着的艺术品,美丽,让人心醉或者心痛。

所以看完这部电影,对里面那种浓艳的舞蹈印象极深。那舞蹈极尽黑暗,无论是白色涂面加黑眼圈的化妆,还是充满了阴邪意味的动作,都十分具有哥特气质。然而它又极尽深情,让人看着不禁神伤。面对这谜一般的舞蹈,我真是目瞪口呆。看到最后,她对我说,终于知道了这舞蹈的秘密,我说为什么,她不说话,我说是不是舞者始终都在抱着那个人,她说恩。不管这样的理解是否偏颇,我想,舞蹈中的魅力也可见一斑了。

说真的,她的理解让我不禁打了个寒战。与自己心爱的死者共舞,该是一种何等的悲伤。富士山下,一个在死亡面前徘徊的老人,拥着看不见的亡妻翩翩起舞,这图景再一次将日本民族文化中死与美的灿烂绽放推至观众面前。

亲情的冷漠随处可见,对父母的不耐烦、对妻子的不理解,这些庸常的烦恼时时刻刻都伴随着人们。生前吵吵闹闹,死后黯然神伤,这是一个人性永远的悖论。但是,当那位远离父母在东京好多年的儿子面对父亲做的包菜卷,捂脸痛哭的时候,我还是被感动了。无论怎样,这份感情都是沉甸甸的,无论它包裹着一个怎样冷漠的外壳。只是片中对亲情并未停留于一般性的探讨,而是将生与死的极致对立借亲情展现出来。村上说“死不是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死亡促使人思索,没有死亡的意识,人就不可能活得精彩。这也是个悖论。妻子的死亡是一面镜子,照出了男主角对妻子生命的追思和对自我的拷问,此时,儿子的冷漠在他眼里无非是增加了一份对自己罪孽的质问,他只是说了句“我能不能再呆几天,就几天”,而没有争辩什么。他走向妻子生前向往的地方,开始了一场救赎和死亡之旅。他在此时,才真正理解了妻子的生命。

电影出色的地方之一,在于没有为了完满的结局而刻意安排什么。结尾处几个孩子依然不能理解自己的父亲,依然在吵闹,他们并没有懂得父亲心灵深处那场地震般的改变,也许只有等到某天,他们自己面对死亡的时候,才会懂得这一切。也许永远都无法懂得。就像男主角几十年如一日的“一天一苹果,疾病远离我”,生活的力量如此强大,难以抵挡。

幸好,我们还有舞蹈。你有没有在某天,去细心观察一个人的身体,每一寸肌肤,每一个倾斜和曲线,你有没有用你的手轻轻揽住那个身体,你有没有为那个人翩翩起舞过?如果没有,那你就试试吧。你可以在那个人的影子上起舞,在那个人的身上起舞,那个人也许早已死了,但此时就在你的身体里。你可能想不到,为死者而舞,居然也可以如此美丽。

舞!舞!舞!

 3 ) 在富士山下,和你一起舞蹈。

在富士山下,和你一起舞蹈。不,我不是穿着你的衣服,而是我们已经活成了一个人。原来你哪里也没有去,你就在我的身体里,生命中…

回忆在樱花下绽放,也随着樱花飘到你的世界。我们终于一起去到了你最想去的地方。

陌生人的温暖和亲人的疏离成了片中对比的冷暖色彩,有些难以言表的悲凉和安慰。

何为在一起呢?

 4 ) 波罗的海 樱花盛开 天正蓝

这种摄人心魄的极致的美。不管是德国乡间静谧的矢车菊,还是日本东京随风摇曳的樱花。当两种精神和思想极端的民族相遇,是这样震撼的美,如矢车菊的淡定温和和樱花的生命短暂。


难以想象。之前听看到一半的同学称为“恶心”的电影,居然让我的眼泪从开头流到结尾再到回想。
难以想象。原本想要听听德语,却只听到含糊的德国方言和更多的日语和英语。
难以想象。以理性和分析著称的德国人居然拍出了这么感性和细腻的片子,我真的应该说,这是我一次意外的收获,这也是我迄今为止看到的最好的德国电影了。
他身患绝症,却毫不知情继续平淡生活;她隐藏梦想,却展开了安排直到隐忍悲痛地先他而去。
我以为关于她的可能的自杀,会在电影的最后得到揭秘,也许是一封遗书或者信件之类的;我以为他和会和年轻单纯而妖媚的优子来场代替妻子的不伦恋情;我以为他最后看看富士山就好回去老死了;我以为他们的子女们会在最后理解最爱他们的父亲母亲;我甚至以为最后的结局会变成人鬼情未了之类的套路。。。
我以为。。。然后我就在峰回路转中任凭电影里的一些些小细节和一丝丝小旋律直接刺痛内心最柔软的地方,然后渗血,流泪。。。


有一些没看懂的细节……
1、这位年纪很大的女主角,我真的真的在某部电影里见过你,可是是在哪里呢……
2、这位很儒雅的做垃圾分类研究工作的老人,英语说得比我还不结巴,教育孩子吃苹果的谚语居然也是英语。英语的普及率在德国老人中也那么高了么。。。
3、这个家庭反映了德国现代家庭的一些状况:妻子退休,丈夫还有一年退休,每天固定的生活死板而一成不变,两人居住在幽静的小村庄里;大儿子和家人在柏林居住,妻子倒很贤惠,两个孩子又是玩游戏机的一代;二女儿是个同性恋,她比她的伴侣还更不懂事更任性;小儿子在国外——日本东京工作,除了家里有几本色情漫画之外,关于他的无疑的花天混乱的私生活倒是没有过多的描写。德国两代之间的代沟有那么深么。。。同性恋已经这么普及了么。。。
4、同学说“恶心”的正是关于里面日本色情产业的描写。老人为什么就这样混混沌沌地也进去了呢。。。他系在栏杆上的手绢(也是之前妻子在出发前仔细给他熨过的,当时还有一滴泪落在了手绢上),是想替妻子看看东京呢,还是细心地记下回程的标记?而最后的最后,另一条记路的手绢还在小儿子楼下的栏杆上飘动,那是父亲的牵挂还是母亲没有归宿的梦?
5、为什么优子要对老人抛媚眼。。。她为什么住在公园的帐篷里。。。因为小儿子说得好,“像她这样年纪的女孩子可以不用住在那里的。”她是孤儿么。。。她的生活来源又是什么。。。谁教了她跳舞踏。。。
6、当然,后来有一次掉眼泪是且被老人感动且被他的妆容吓到的。让我想起了蝙蝠侠里那位已故的白脸。。。这位演员怎么为这部电影牺牲这么大。。。
7、谁能简单地告诉我日本歌舞伎和舞踏的区别……


丈夫身着妻子的天蓝色外套和黑色裙子的情节深深地打动了我。
天蓝色,是妻子眼珠明媚而忧郁的颜色,是夫妻二人相濡以沫的手绢的颜色,是德国乡间田野上空的颜色,是他们最后一次到达的波罗的海的颜色,是日本樱花摇曳在风中的颜色,是历经沧桑和等待才能见到真面目的富士山的颜色。
天蓝色,是一对品尽酸甜、柳暗花明的老夫妻至死不渝的爱情的颜色。


没想去刻意看关于爱情的故事,而世上各种爱情的点点滴滴却总在不经意时触动人心。丈夫的爱情,是自私地栓住挚爱的妻子,焦不离孟,孟不离焦;妻子的爱情,是不忍承受爱人先去的痛苦,自私地撒手离开;丈夫的爱情,是深沉地追忆亡妻,博大地以曾经排斥的方式完成对妻子灵魂的最后解读;妻子的爱情,是隐忍地将所有的悲伤揽到肩上,博大地为丈夫和家庭呕心沥血。他们都既自私又无私。他们爱得既深沉又平淡。双方能够自觉地心甘情愿地成全对方,也许正是爱情的精髓。。。


只是
为什么
都要等到失去了
才懂珍惜




P.S.其实啰嗦地写了乱糟糟的一堆,看完肿着眼睛最大的感想是:
人生无常
我要好好孝顺父母 珍惜眼前人
面对死亡
在人生这一课里
我还有很多要学

 5 ) 温情 淡雅 张力十足 任天边云卷云舒及其他

看完大卫 芬奇的《本杰明 巴顿奇事》,瞬间有些懵了,带着些茫然,压抑,而依稀略有感悟,不一样的人生旅程,同样的忧郁爱情,有些似曾相识,而又遥不可及。似曾相识的是人生,爱情,遥不可及的依旧是人生,爱情。今年看的电影也是参差不齐,瞬间想到了一部可以同这部电影的爱情主旋律相媲美的电影《樱花盛开》,在重温过之后,才发现女导演桃丽丝.多利的柔情镜头下那一段如樱花般的爱情,忧郁得就像富士山下那一池湖水,在天空的映射下显得格外的蓝。《樱花盛开》是今年最好看的德国电影,似乎有些情节莫名其妙,仔细揣想,而又在情理之中。影片的节奏含蓄,舒缓,女性导演在生活故事里插入了许多带有抒情性质的镜头,花草,树木、蓝天,大海,此类入画事物无一不是人物内心情感的体现与过渡,富士山下的一池湖水,那段难以描述的死亡起舞更是陡然达到了情景交融的顶点。与《迷失东京》相比,同样的女性导演却诠释了爱情不同的那份轻与重,东京街头栏杆上的白手帕,在传递的仅仅是信号么?传递的是更为神伤的心理历程更为恰如其分。电影中主人公那几段看似莫名其妙的哭泣,有无声的眼泪垂下,到抑制不止的抽泣,在到黯然神伤的泪水拂面,当RUDI的爱人得知他的病情后,忧伤就没有从她的脸上消逝过,她会想到自己的儿女,会想到日本,会想到富士山,会想到樱花,她也会想到RUDI的以后的人生,可她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事事难料,谁也不会想到她是最先离开亲人的,离开了她深爱的男人,她的儿女,和她的日本之旅,和她对富士山的向往。在海边的那一夜,是一个难眠之夜。她拥着他起舞,含泪的眼里满是几十年夫妻相濡以沫的深深眷恋和不舍。也许是她不愿意面对他离开以后只剩她一人的孤寂现实,而宁可自己先离开。太阳升起的早晨,她竟在睡梦中,安宁地死去了。 如此突兀,毫无征兆。两个人的旅行,一个人的归来。她的离开,他无法承受,也无法接受。多重的人生啊,我们总以为时间还多。他想不明白,她去了哪里?她的身体究竟去了哪里?睡觉的时候,他在原本属于她的位置,放上她最爱的和服。他穿起她的衣服,好象这样,他就能在镜子中看到他的她。带着对她的思念,他带上所有的积蓄和她的衣服踏上了寻找她的梦想的东京之旅。RUDI也曾在爱人向往的东京迷惘,也曾会在享受泡泡按摩的时候失声哭泣,身处东京,他无时无刻不在想念自己的爱人,仿佛整个城市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是爱人的痕迹,此时的他,也曾后悔没有在爱人的有生之年没有同她一起来到这她向往了很久的城市。《樱花盛开》用不小篇幅来展示外来者——RUDI老人的见闻,他的目光所及之处有摩天高楼的夜色光亮,街头行人的川流不息,这些都是在映射RUDI心中的那份忧郁。影片中两位老人与子女的关系处理得有些残酷,但无非是现实的写照。儿女们都有着他们自己的生活,而谁又会在忙碌的生活中来顾暇老人的那份感情。 樱花怒放的场景只有一小段落,RUDI和小儿子还有其他人携酒带着佳肴在树下赏花,飘零落尽的风花短暂道出了生命的无常。老人的时日无多从片头埋设开始,中间或有起落,总算还能安详而归。能接受老人,倾听他心声的不是自己儿女,导演安排了一个不相识的、无家可归的日本少女承担该角色.他们之间的相处为影片增色不少,一起去看富士山,一起做饭,一起舞蹈。相逢何必曾相识,只叹人生苦短,他们之间短暂的相处让RUDI深切体会了盛开的樱花,忧郁的富士山,这些无非都是生命的符号。“一天一苹果,疾病远离我。” 真的按照中国的文字,这句话韵压得很有味道,就如同这部电影,越品越寓味十足,开篇的温情的音乐就已把人带入一个平淡的世界之中,电影处理了很多人的人际关系,无论是老伴之间的彼此相依,还是Rudi和日本女子之间离奇的相遇,但这都平淡的发生了,温情,就象《ONCE》一样,一切都匆匆而过,电影从德国南方小镇阿尔高伊展开,镜头遍及日本、德国柏林、波罗的海等地,一切都是那么的平淡,但却发人深省,当RUDI的爱人得知他的丈夫的病情的时候,似乎得病的就是她,给孩子的电话欲说还休,去看望子女的时候心情依旧如水,她在剧院里面的哭泣,以及她和RUDI的深夜舞蹈,她的一举一动似乎都牵涉到我们的心理,其实最想去日本的是她,但没有他的爱人,她是永远不会一个人去的,但最后,我想她真的完成了她的梦想,电影的镜头一点也不含蓄,也许人生就是这样,当RUDI身着爱人的衣服那段舞蹈时,似乎真的眼泪就会不自主的流下,让我想到电影《樱桃的滋味》,当一切明了的时候,我却依然迷惘,也许,人生真的就如同灿烂的樱花一般,也许我们可以继续虚度我们的年华,但我们无法遮掩我们的感动。

 6 ) 温情与依傍总能唤醒内心深遂的念想

开篇就不禁让人想起小津的《东京物语》。海边的那个片断很是深刻,那句“我们还有彼此,这才是我们最大的幸福”不禁令我感动落泪。一个孤独无望的老者寻找着妻子的生前理想。“我以为我们还有很多时间”道出多少人内心的不够自知。在影片中,妻子比病重的丈夫先行逝去,初看是突然的,事实上这样的情节发展却又显得那般自然而然。很多事物的发生,或许在一开始就已注定。舞蹈的境界是深遂忘我,即便放在这个时代也可归为行为艺术。最后化着艺妆着女合服的丈夫在清明宁静的富士山下死去的那一刻,他的内心是孤独的,也是幸福的。

 短评

让她生,让她舞,直至敲响暮钟,一天的光阴,就是她的宿命,黄昏的飞翔,才是她的天堂。妻子得知相携50年的丈夫生命所剩无几......再次诠释失去后才懂珍惜。感情饱满真实而自然,值得收藏!

7分钟前
  • WellIgotone
  • 推荐

生命如蜉蝣。唯爱非也。

10分钟前
  • TTTZB
  • 力荐

细腻优美的摄影,涓涓细流的思念。樱花的绽放总是美丽而短暂,人生即如此。爱一个人要在他美丽绽放的时刻紧紧拥有,否则逝去的怀念永远只是遗憾。后半段多彩的日本文化记忆深刻:轨道交通、情色文化、樱花满园、饮食居住、现代舞蹈、死亡仪式。。。

14分钟前
  • 蒜 | BOY A 🌈
  • 推荐

开头部分有点沉闷,但越看到后边越有感觉,讲述老人家之间的爱情,穿插两代人之间的恩怨,很感人的一个故事,堪比《飞屋环游记》最初的那十几分钟(不过个人认为《飞屋》后半部是多余的)。鲁迪的儿子一定是宅男啊,要不然他怎么会有日本H漫画叻~~~

17分钟前
  • [己注销]
  • 力荐

首先,从整体而言我其实是挺喜欢这部影片的,但其次,本片给我的观感有些矛盾。第一点,本片从一个失意的异国人入手,置身于一个完全陌生的东方大都市。迷茫、失措、孤独、感伤。仅这些元素,与《迷失东京》极为相似,许多情节二者都有共通之处;第二点,一个骤然成为鳏夫的老年人,他的孩子对待他的态度以及他对于妻子的思念,最关键的一点,一名陌生女子介入他的生活,弥补他生活中空缺的爱与陪伴,这些元素放在一起则又和《如沐爱河》十分相似,只不过本片把《如沐爱河》藏在背后的具体情节一一详细呈现了出来;第三点,影片中对于子女的冷漠、陌生女孩的性格设置稍显刻意。几个情节既巧合又戏剧,妻子陡然逝去、丈夫穿着妻子衣服演绎传统舞蹈、女孩的生活等。或许不被明说的,才给人更多情绪延展的空间,就像《如沐爱河》那样。

18分钟前
  • 野凡
  • 还行

我想到在中国看到一段表现老人孤独的短片,想到07年生日去北海抓拍到的两位老人手拉手踏浪的情景。亲情淡漠,老人的无助,无不是现代人生活的真实写照有多少人,在繁华里不再记得老人们正在一天天变老我们一直以为还有许多时间的,我们以为... 子欲养而亲不待。他在富士山下留下最笨础却最真挚

19分钟前
  • rovin
  • 推荐

百味杂陈。及至生死,父母与子女竟还是无法理解。有些事情以为时间还很多,直到诀别才遗憾不已。镜头里的画面实在太美。最后的舞踏,竟跟40分钟前的感受完全不一样...

22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力荐

有些东西有点不能接受,主要还是猪脚的日本舞蹈舞得有些过了,还有那小姑娘给人感觉不真实,虽然有遗憾

27分钟前
  • 悯笈
  • 推荐

非常感人。

30分钟前
  • mon babe
  • 力荐

两个人在一起久了。就便会变成一个人。另外一个人会深深的刻在你心里。当那个老人跳起舞而他的妻子出现的时候 。感觉仿佛像在他的身体里长出来一般。

33分钟前
  • 力荐

舞踏的执着与挣扎,销魂在于它不仅能拥抱死,还能拥抱生。这对相伴一生的夫妻,在面临死亡时差点擦肩,但人交互相缠的羁绊,最是微妙柔韧,任死亡也不能将之斩断。每一次看人跳舞都尖锐地心痛,在冰冷的公共教室里,在想象中,拥抱特别想念的人,担心可能会失去的人,觉得生命再美也有异常残酷的部分。

38分钟前
  • 小岩菽
  • 推荐

当我们两个都是鲜嫩多汁的蔬菜卷时,就开始天荒地老,海枯石烂。

41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推荐

东京物语的延续,少了一份幻灭,多了一份无奈。

45分钟前
  • 阿尔法
  • 力荐

割裂的文化撕裂的影像。前半段是家庭伦理片,后半段是魔幻现实追梦片。病夫帮助亡妻圆梦,穿着亡妻的衣物游荡日本,和日本流浪女汉子舞者忘年交情。很小津很禅意,樱花般的绚烂生命,最后一段湖畔共舞是泪点,还好他终于看见了富士山

46分钟前
  • 鴍諌🌈
  • 推荐

富士山🗻终于得以现真容,鲁迪完成了妻子的夙愿,留下全部积蓄客死他乡。三个孩子聚在一起,大儿子感慨到不能想象几个月的功夫我们竟成了孤儿,所谓子欲养,所谓老有所依,所谓“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被埋在鼓里的患病丈夫对神不守舍顾左右而言他的妻子说:我们还有彼此,这才是我们最大的幸福。妻子顾影自怜,或许有了某种不详的预感,看着熟睡的丈夫她仿佛看见了某种神秘的召唤,妻子杜丽真的抛弃了重病的丈夫先走一步,而子女似乎感觉爸爸在妈妈去世后一反常态,老小孩一般都任性和不可理喻,妻子下葬时孩子各种托词都不在现场,鲁迪听闻妻子特想去日本学舞蹈想成为一名舞蹈家,为了满足妻子远行的目的,他带着积蓄去日本东京小儿子工作的地方,而他妻子一直想去看看小儿子卡尔。“我要知道她走的那么突然,我会对她好一点。”

48分钟前
  • 与碟私奔
  • 推荐

细腻心酸,有时亲人还不如陌生人,当他敞开大衣说杜丽你看,真是直戳心窝啊。。。如那舞伎般委婉哀伤

51分钟前
  • 彌張
  • 力荐

东京物语+迷失东京

54分钟前
  • Touma
  • 还行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人游荡在东京街头的鲁迪,去看了色情表演,还差点搞了3P。我不知道这是怎样一种心理,也不会表达。可能我没有老过,所以我不知道这是他对于性的渴望还是孤独寂寞需要打发时间。

55分钟前
  • 橘兮。
  • 推荐

理性告诉我这片是渣,感性告诉我我是渣

57分钟前
  • 浑浊儿
  • 还行

因为视角从老人出发,所以更容易被孤独感打动。情节虽然刻意,桥段也在意料之中,但小细节中的情绪很浓。时有时无的苍蝇鸣叫,夜晚和白天的海浪。其实仅有这些细节就够了。舞踏很美,是影子在跳舞的解释很动人

60分钟前
  • 松针猪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