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

爱情片香港1986

主演:张国荣,叶童,梅艳芳,王祖贤

导演:楚原

播放地址

 剧照

偶然 剧照 NO.1偶然 剧照 NO.2偶然 剧照 NO.3偶然 剧照 NO.4偶然 剧照 NO.5偶然 剧照 NO.6偶然 剧照 NO.13偶然 剧照 NO.14偶然 剧照 NO.15偶然 剧照 NO.16偶然 剧照 NO.17偶然 剧照 NO.18偶然 剧照 NO.19偶然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31 15:29

详细剧情

  路易(张国荣 饰)是一名大红大紫的歌星,一次偶然中,他结识了舞蹈演员安妮塔(梅艳芳 饰),两人一见倾心犹如干柴烈火,结成了一段浪漫又刺激的露水情缘。路易发现了安妮塔杰出的歌唱天赋,便顺水推舟将她捧上了乐坛。之后,一个名叫茱莉亚(王祖贤 饰)的女人走进了路易的生活,漂亮的茱莉亚很快就虏获了路易的真心,但很快路易便发现,茱莉亚的身后掩藏了一个惊人的秘密。  感情上受到了伤害,路易离开了茱莉亚流落异国,在那里,他遇见了越南女孩软玉诗(叶童 饰),玉诗的温柔和善良温暖了路易的心灵。在感情上屡受挫折的路易这一次是否能够把握难能可贵的真爱呢?

 长篇影评

 1 ) 巴别塔的另一端

传说中,为了阻止人类修建巴别塔,神创造了不同的语言。人类无法自由地沟通,巴别塔也永远触摸不到天空。 刨除语言,人的肉身又何尝不是一层无法逾越地障碍。我们的精神被紧密地包裹在名为肉身的囚笼之中,无法突破,无法逾越,无法触碰。语言再精准,也有到达不了的地方。于是有文字,音乐,绘画,电影,人类用各种方式冲破身体的阻隔,表达心声。 《偶然与想象》三个故事都有不可忽视的对白,这些对白在滨口龙介的镜头下有着微妙的化学反应。大段大段对白支撑的表演让人联想到《初恋与不伦》。《初恋与不伦》中的两个故事仅依靠主人公的信件往来推动故事,和《偶然与想象》的对白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显然,写在纸上的文字和诞生在声音中的念白有着不同的气质。《魔法》中谷米和美子聊起自己和男友的一见钟情的经历,谷米说明明没有身体接触,也没有和性相关的聊天,但好像通过谈话触摸到了对方内心深处。美子说这好色,只是谈心也可以这么色。“不帮我的话,以后我也不理你了。”第二个故事《开着的门》中,被同学们排斥的奈绪违心地答应了性伴侣半胁迫的要求,引诱刚获得芥川奖的教授。在教授大门敞开的办公室里,奈绪一字一句念出教授小说中极为大胆的选段,字字句句都是有关性的想象。而通过这段对话,教授听见的是奈绪不同寻常的才华,两人对话指向了奈绪尴尬的处境与她才华之间的冲突。教授鼓励奈绪贯彻“在规则之外思考”的才能,摆脱他人隐形的控制,即使单枪匹马也不要屈从,这样才能拥抱自我的价值。奈绪和教授都是对文学怀有信念的人,但胁迫奈绪的学生并不是。前两个故事的两段对白很有意思,当我们谈论性时,其实我们在谈权力关系,而当我们谈论性之外的所有话题,却都像是在谈论性。 第三个故事《再来一次》最耐看,回味绵长。《再来一次》的故事和镜头只能用“一切正常”来形容,实在是太真实,太正常的街道房屋,太正常的人和故事,但越是细想越是有惊心动魄之处。在故事的开始,观众被告知Xeron病毒泛滥导致互联网世界崩溃,全球重回电报邮件时代。而导演在最家常的故事里安插最科幻的背景,镜头之下的人们生活似乎没有什么改变,似乎病毒并未波及到真实的世界。身为码农的夏子因为Xeron失业,二十年来第一次回老家参加同学聚会。同学会上心心念念却没见到的人,第二天却在一处自动扶梯上偶遇。无论是Xeron的背景还是夏子和故人的偶遇,都像是平静外表下偏离正常生活秩序的一点小疯狂,人们因这种偏航感到不安,却又隐隐期待这样的偏离能打破枯燥的生活循环,驶向未完成的疯狂猜想。Xeron的爆发暗示人类沟通的失能,信息传达不再迅速,互联网带来的私密性和安全感被击碎,巴别塔轰然倒塌。于是故事里沟通失能的世界与现实世界形成了微妙的镜像,互联网时代,信息以光的速度从世界的一端瞬间抵达另一端,但人们内心的距离却没有归零。即使将沟通的效率提升到百分之一百,隔阂依然存在,总有些想要讲的话讲不出来。也正是这样,夏子和绫的两段告白才显得格外动人。再来一次的扮演游戏里,双方对着错的人说出了没能讲出来的心里话。绫追上夏子的那一刻,两人之间似乎搭建起来一座真心铸就的巴别塔。巴别塔连接着两个有缺口的心灵,不完满,但却能给两个灵魂的触碰留出一条路,你通向我,我通向你。

 2 ) 《偶然与想象》为什么不够好

本文首发于公主号“沙漏狗shallow dog”,欢迎关注

1、偶然,谋杀想象

“我们是否可能过一种真正亲密的生活?”2019 年,北京朗园,滨口龙介在《激情》的映后活动中向观众抛出了这个问题。

“偶然”与“想象”,是滨口所有作品的共同母题,也是他回答这个问题的关键词。

在他过去的长片里,想象表现为对自己生存状态的错误体认,是一种幻觉状态,或者说活在梦里;而偶然是一个刺破想象、重获真实的契机,或者说梦醒时分。

《激情》、《欢乐时光》和《夜以继日》的开端,无一不是温馨的朋友聚会或者纯爱故事,这是典型的“想象”场景。

滨口的残酷在于,他会用一连串的“偶然”去逼问人物到底真正爱着谁、想要什么、害怕什么 —— 他的人物必须不断经历自我发现。

罗兰·巴特在《明室》里将摄影术列入两个范畴,一个叫“知面”,指的是摄影如实地反应了现实,另一个叫“刺点”,即那些偶然的决定性瞬间。我们可以分别在“知面”和“想象”、“刺点”和“偶然”之间找到绝似之处。

滨口用一种“根系生长”的方式处理剧情发展和演员表演,这样的耐心无论在哪个电影时代都罕见。看《欢乐时光》时,我感到演员的情绪在影院中弥漫,浓度高到令人气喘吁吁。这是滨口电影中“知面”的部分,滨口出神入化的对话戏更让“知面”变得厚实,成为“刺点”存在的物质基础。

在滨口以往的长片中,刺点往往出现在影片中段,它以意想不到的速度洞穿知面营造的想象,在你反应过来之前,已经被逼迫着和人物一起直面现实了。最好的例子莫过于《夜以继日》中麦在餐厅带走朝子的场景。

朝子和男友亮平与朋友一起聚会。言笑晏晏之际,在景深处,神色忧郁的鸟居麦向他们缓缓走来。他笃定地坐在空椅子上,把手伸向朝子,说“我和你约好了,我会回来”。

在这个“刺点”里,东出昌大用精湛的演技完美诠释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 —— 身穿Polo衫的亮平带着小人物特有的紧张感,而鸟居麦则放松到神情倦怠。麦仿佛总是-已然在那里了,亮平反而像一个外人。

亮平(东出昌大饰)

麦(东出昌大饰)

麦蓄意入侵了朝子的生活。他避无可避、汹涌而来,亮平为朝子搭建的想象世界在如此剧烈的冲击下脆弱地宛如蝉蜕。

朝子头也不回地跟着麦离开 —— 她否定了过去,但她立马意识到,这是一个错误,自己必须回到亮平身边,但亮平再也不会相信朝子。

这个时刻,就是“偶然”对“想象”的蓄意谋杀。它让滨口龙介的电影有一种特别当代的哀婉体验 —— 我虽仍无从知晓未来将通往何方,但我在偶然间确认了之前的生活不值一提,就在这个霎那,我杀死了我的过去,却丝毫不因此有任何快意,因为我同时确认了现在终将被未来处死的悲观事实。

在《激情》中,“谋杀”发生在结婚前夕,男主角在炮友家里突然发现自己从未与未婚妻共踏爱河,决定毁约;在《欢乐时光》中,“谋杀”发生在樱子地铁偶遇陌生男人的瞬间,她立即决定去和他上床,并且在第二天清晨向丈夫若无其事地坦白。

《激情》(2008)

正是在知面/刺点的角度,《偶然与想象》与滨口的其他长片有本质的不同。滨口变动了“偶然”与“想象”的位置,“想象”不再是一种“人物状态”,变成一个“人物动作”,“偶然”作为叙事起点,反而成了状态本身。或者说,偶然变成知面,想象成为刺点。

滨口变化的勇气令人赞叹,但呈现出来的效果却并不完美,刺点从未有效地洞穿知面,每个故事都不丰满。

二、想象,处死偶然

第一个故事《魔法(比魔法更不真切)》中,不是“偶然”蓄意谋杀“想象”,而是“想象”坚硬地处死了“偶然”,多义性被结构性取代。

谷米和美子是闺蜜,谷米爱上了明介,却不知道明介是美子的前男友,而且明介对美子余情仍未了。美子被谷米对明介热烈的爱意感染,她对明介的旧情似乎又有复炽的迹象。

偶遇发生在咖啡厅的窗边 —— 滨口对三角关系真是信手拈来 —— 谷米和明介共享一晚畅谈、美子和明介共享一段情缘、美子和谷米共享对明介的爱。

《偶然与想象》Episode 1

为了让这三个微小的共同体建立起来美妙的三项等式,影片花了三十多分钟和至少两次偶然,而摧毁它只用了短短不到两分钟和美子的连续两次想象。那根系般蔓延的生命状态荡然无存。

在采访中滨口提到,他有意模仿侯麦的《人约巴黎》,让偶然成为开端。

《人约巴黎》(1995)

但相较于轻盈的侯麦,滨口的作品 —— 尤其是作品中的对话 —— 总表现出一种精巧的戏剧感。几乎所有的对话戏都必须在稳定的空间内徐徐展开,在《激情》里是炮友的家,在《欢乐时光》里是各种艺术活动的庆功会,在《夜以继日》里是朝子的私人空间。

为了再现某种“刺点”的效果,滨口在《偶然与想象》依然选择滨口式的对谈来铺陈“知面”。但问题在于,在长片里,对话的戏剧感与表演耦合,有一种冷静隐忍的魅力,但在短片里,当演员没有足够的时间说服观众,精巧就退化成笨拙。

滨口似乎没有能力把握一个短平快的事件,在转折发生之前,他必须铺陈大量的人物细节。拍长片,他可以为所欲为,但拍短片就捉襟见肘。

在《偶然与想象》中,对话的功能从推进剧情、发现偶然和制造氛围转变为交代剧情,长片中举重若轻的讨论在《偶然与想象》里被剧场式旁白取而代之。滨口的台词技巧没能掩饰其内在功能的僵硬,这在第一个故事和第三个故事里最为明显,只有第二个故事的朗读段落因过于纯粹得以幸免。

3、意外,篡位偶然

第二个故事《把门打开》贡献了全片最好的对话戏 —— 奈绪不断把门关上,而文学教授一次次把门打开。

有两种方式理解这个场景。第一种是教授坚定地打破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的界限,他是理性符号;但我更喜欢第二种,奈绪的情欲充沛到即将爆炸,教授不得不打开门让它弥散出去,他是情欲符号。

《偶然与想象》Episode 2

在这个坦诚的时刻,奈绪用“想象”刻意扭断现实的平庸,创造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场域。她邀请了教授,她的想象与教授的想象交媾,他们如此纯粹,把对话空间变成了思辨性的当代艺术。

但对话戏越是抽象,就越承担不了推进故事的重任。滨口需要的远远不只于一个情景,需要完整的叙事,因此必须为这个纯粹的场景找到叙事性落点。难点在于,教授实在过于优秀、过于坚定了,凝缩为一个符号,几乎没有给“刺点”留下任何余地。

滨口当然不是第一次写出这样的人物。《夜以继日》中亮平也是优秀而坚定的爱人,但他同时是麦的化身,在麦的光芒下,亮平平庸的一面分外刺眼。这种间离性的人物质感是暧昧性的容器,是刺点的容身之所。

遗憾的是,滨口始终没有找到能和教授匹配的人物或者情景。奈绪发错邮件不是偶然,纯然是机械式的意外。《把门打开》最终变成一个没有刺点的故事,对话戏终结同时也是暧昧性的终结。

如果《把门打开》结束于此,仍是一部具有丰富想象空间的好片段。结尾公上交车上的戏简直是一场灾难,滨口头一回放弃了对日常思维的挑战,奈绪的失魂落魄坐实了邮件意外的后果,开门/关门中营造出来的神秘气息在此刻一泻千里。

4、想象落在何处?

在第三个故事《再来一次》中,滨口彻底放弃了刺点,纯然用一场场“想象”拼接出情节,几乎没有事件发生。《再来一次》无疑是三个故事中设计感最强的,电梯-房间-街道-电梯的场景转换就像戏剧的一幕幕转场。

《偶然与想象》Episode 3

故事背景是病毒入侵导致数据泄露,一切人的秘密被一切人窥视。换言之,人类的想象已经被一次全球性的偶然谋杀了一遍,就在世界的尸体上,人们试图重建生活。滨口的问题从“我们是否可能毫无遮拦、坦诚相待?”转变为“假如我们已经毫无遮拦,是否可以重建想象?”

女主角(占部房子饰)和小林绫(河井青叶饰)在两次想象中重新发现了回忆,这是数据病毒都无法入侵到的私人空间。对我来说,这部影片最奇妙的是,这两位演员在《激情》中分别扮演男主人公的未婚妻和炮友,这让《再来一次》与《激情》产生了一种遥远的互文关系。

《激情》中的占部房子

《激情》中的河井青叶

在这个故事中,想象终究只是抽象概念,而非亲密关系的现实实践。令人不由得怀疑,这重新发现生活的信念,究竟是人类交往一种答案,还是只能发生在两个陌生女人身上的偶然事件?这次想象所发掘的回忆,究竟是另一种真实,还是只不过是等待被新的偶然谋杀的误认?这些问题尚没有答案,这就是我永远期待滨口龙介新作的原因。

我可太想看《驾驶我的车》了,已经饥渴难耐。看完《月子1》就想看《月子2》,这就是滨口の魅力。

 3 ) 电影的空间盒子,与滨口的戏剧魔法

1 滨口的戏剧—电影——回到巴赞……

滨口龙介的电影常常给人一种似文学、似戏剧的奇妙体验。但就我们的认识来看,滨口的电影艺术比起文学性,更依赖于其戏剧性;

甚至说,滨口所依赖的文学已经相当具体:就是剧本文学(他的天才并非是一流小说家的天才,而是决定投身于电影的天才);

甚至说,滨口目前所展现出的电影技术最关键之处:正在于其戏剧—影像的实验策略,以及剧本—文学的技术化视觉方案。

为了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参考巴赞在《戏剧与电影》一文中曾提到几个观点:

从小说中提炼戏剧是较容易的,但相反则更困难。其原因在于,小说所代表的故事性囊括了戏剧性,因为戏剧性更多是对事件的归纳而非演绎——由此,从戏剧改编为小说几乎是新的创造。

在这一点上,巴赞进一步做出类比,认为电影与戏剧也是类似的关系:从戏剧改编为电影,要么只是照相,成为戏剧的舞台纪录片;要么又碰到归纳问题,实际上已经是在创造新的作品。

巴赞在这方面举的例子是法国电影大师让·谷克多,认为他电影艺术的成功在于其费尽心思保持了基本的戏剧特性,尊重台词,尊重戏剧结构;他的电影不再是改编故事,而是用电影手段展现舞台上的一场戏,提炼出了戏剧性。

再进一步,巴赞还敏锐地指出,(在戏剧—电影这方面)电影导演的难题是:既要注重布景的真实性,又要让布景具备戏剧所拥有的不透明性(注:我们认为透明性与否,更多是从观众角度而言的,可以理解为是否是在“同一图层”中看到;戏剧布景所依赖的“时空假定性”对于观众而言往往是不透明的)——解决了这一空间悖论,导演就大可不必害怕把戏剧程式和台词原封不动地搬上银幕……

回到滨口导演,在以上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其“创造性”的技术在于,滨口电影成功从谷克多电影大量采用的棚内布景转移到了日常、并成功保留了戏剧的特征——换句话说,我们试图讨论的是,滨口电影对“戏剧性”的创造/恢复:是在空间中完成的。

2 环境戏剧与交往空间

时至今日,戏剧的发展已然有了繁杂的倾向。为了进一步的讨论,我们所选定的、或许最值得借鉴的戏剧样式:是戏剧艺术大师谢克纳所提倡的“环境戏剧”的技术理念。

环境戏剧的一个典例是谢克纳在印度戏剧艺术中所发现的:

罗摩利拉是源自印度的一种超大型表演形式,其演出空间之浩大、持续时间之漫长,几乎是世界之最。罗摩利拉的演出时间持续31天,每天在整个罗摩那迦尔城进行表演,把整个城市转换为了一个巨型演出剧场,表演结束后再恢复原样;甚至有些街区直接按戏中情节命名,每天表演的路线不断变化,构成一个巨型表演网络……(资料相关源自《谢克纳与印度》一文)。

简而言之,可以说环境戏剧的空间策略是:为一出戏建一个剧场。

在此基础上,滨口电影的戏剧空间复原:正是在恢复其剧场诸要素中实现的——这样的一种空间可以说是身体性的空间、一种交往空间(注:交往空间,我们在此想强调的是—种以事件参与者(包括演员、观众)为中心所连接起来的空间,强调的是其表现出的中介性/间性、或者说相互沟通/体验的直接性 )。

3 场面调度的协调策略

至此,我们还要补充的是在滨口电影中所发现的一些策略,正是借由这些策略他才完成了其电影空间的戏剧化复原。

简言之,我们认为滨口的策略是在协调性的“场面调度”系统中实现的。他将演员表演的“不透明性”拔高,并以此来平衡“镜头语言”的“言说”,甚至不惜以质朴的、哑巴般的镜头对准演员们滔滔不绝的言说……

为了理解这一点,我们将其策略集中于从“戏剧性记号”到“电影性记号”的转换过程中考量。在这一思路下,场面调度策略的实质转化为:如何处理两种记号系统中所对峙的诸情况。

以两种策略示意。

其一是替换的策略:B记号系统从A记号系统的表层失真、但在更深层恢复了真实;

其二是转移的策略:B记号系统从A记号系统的表层转移,来到了更内部的、兼容AB系统的一个子记号系统C。

3.1 替换策略的镜头方案

镜头在此不仅仅是观看的目的,而更是结构的目的

譬如观众在剧场中观看时所使用的的望远镜——旨在将保留的舞台结构及演员拉到自己跟前(或者说,将自己抛向舞台跟前),并使其跟自己的“观看”保持亲密、和一种双向性;由此,镜头可以说是成为了戏剧布景的顶梁、或屋面:一种悬浮的上层结构。

这种结构的效果,简言之,是要制造出大量真空、某种存在现象学般的视觉空隙:将一个开放的空间给封闭起来、将那些生活自然给隔绝开的、表演的真空,并以此达到“不透明布景”的效果

我们可以举出一些例子:大量的浅景深画面、架上画般的人物和框架结构、玻璃作为幕或墙、刻意交错的人物视线、危险的机位……等等。

这种镜头安排无形之中成为的是“舞台注意”的外部道具:

将观众/演员的注意视线结构为某种“注意圈”般的东西——唯有在圈内是可见的/可表演的,大量的特写或全景(无论在室内或室外)在这种“圈”中把形象给锚定、并抠图般隔离出来,仿佛画面的意义成为了舞台的脚光、画面上的运动成为了演员或观众对自己行动/注视范围的场面调度。

3.2 转移策略的表演方案

演员表演的形态在滨口的电影中如此重要,以至于大量的对白设计不仅成为推动故事发展的动力,更是故事的源头。

在《偶然与想象》的获奖词中提到,正是在常人觉得对话结束的地方,滨口的电影才刚刚开始——而这与演员的表演(确切地说:对话表演) 是分不开的。

我们可以看到,演员们的对话动作常常完全化归于单纯的姿态——正如广播体操,或者说是像体育教学前期的动作厘清的阶段(“一二三四”的刻板性):这些动作的发出并非指向某个具体对象、甚至反而拒斥了对象;而是要成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仿佛演员成为了台词折纸、或者说动作步骤连环画的肉身。

这种有意味的形式实际上源于古老的艺术/游戏,譬如演讲、讲唱艺术或说书人的艺术,甚至是和尚的念经——这些形式,其关键的意味在于:依靠单调的外部动作(嘴皮功夫)而将丰富的内部世界展现出来;事件不需要看到和演绎出来,而只需要听到便足可以从归纳的想象中溢出。

另一个引人注意之处在于,滨口让演员们所朗诵的那些材料总是富有“激发性”的(换句话说,甚至是要一个最普通的人才最能被刺激;名演员由于其丰富强大的阅历,效果反可能不好)。

滨口曾提到他与演员的大量诵读训练。我们猜测,其效果旨在达到更深层的即兴——这些即兴从机械记忆的模板中挣脱而出,每次语音的颤抖、停顿和不安都完全是下意识的暴露,而这种细小的暴露要求整体台词进行贫乏的腔调设计(而非激情洋溢的)。

为了达到这一点,滨口的机位还常常放在危险的位置。

演员时不时直面镜头做出表情或侃侃而谈,这是为了对其机械的对白运动造成不安、从而引发即兴的情绪

——尤其是还要注意到,在这种状况中演员的表演并非没有观众:大量的摄像团队反而成为特异的观众;他们甚至成为恐怖的检查者和挑剔者,一群动作指标的检阅师;因而是动作的准确而非情感的准确更为重要。

4 例子:压缩空间——折叠空间——感觉的场

基于以上视角,我们在此可以对《偶然与想象》做出一些有趣的理解。

在《魔法》中,我们可以说看到了一种“压缩空间”的存在:

出租车、事务所和咖啡馆——这三座现实的空间实体,在滨口的电影影像中都仿佛安装上了大功率的压缩引擎,成为一个密实的万花筒般的盒子:在对事件(时光)的归纳而非演绎中,拉近了与观众的交往距离。

具体而言,从进入出租车的一瞬间开始,两名女子的历史逻辑便开始在出租车的压缩马达中有条不紊的运行。她们不断地谈论,出租车也不断被填满,时光密度的增加同女主诡异的爆发是同步行进的;

而在事务所中,这种压缩的强度进一步加剧、仿佛整个空间都要被两人占满(男子曾几次受不了,要求她出去),直到最后这种强度的压缩凝结为似真非真的情爱的拥抱(与其说他们再次结合了,不如说这里已经没有其容身之地、必须紧紧地挨着)——女助理的返回完成的是一连贯的泄压的动作:女主逃走,空间返回原样却保留下暧昧;

最后的咖啡馆以三人的修罗场相遇营造出一种对“未来”的压缩。一组洪尚秀的变焦镜头将偶然与想象混合,整个空间仿佛成为“猫咪的盒子”(如女主可爱的表演那样)——用一次打开、两次打开所形成的分叉时光密密麻麻地填满了这个小小的约会的窗台。

而在《把门打开》中,我们可以说看到了一种“折叠空间”:丰富的文字材料(小说,签名,录音机,邮件)所折叠的空间,在这里随着镜头和演员的对白不断的释放出来,一个想象中张狂的情欲世界在不断的折叠—打开中视觉化

——甚至可以说,正是那些(书中)被折叠的空间反过来侵染了现实时空:女主的化妆、路上行走、辞职和婚姻的破裂,以及公交车上际遇沦为对文字的模仿:现实已被叠入书页中。

但这种空间魔法,我们认为其最有价值之处在于,对于自然生活的“感觉场”进行挖掘的可能。这种感觉,是梅洛庞蒂所谈到的那种互主体性的感觉(那个例子,左手碰到右手:既是感觉者又是被感觉者的共同身体的感觉)

——在《再来一次》中,正是这种感觉在超现实的表层之下达到了深层真实:两名女子一经感觉,便对双方立刻如此的亲密和熟悉,甚至竟到了科幻的地步;而在现实中,这并非是不可能的。

更关键的是,这既是一种现象学的真实,也是美学和伦理学的真实:在一切都在泄露的超现实时代,人们仍有可能在这种遥远的空间中拥抱彼此(即便已经相互遗忘)。

 4 ) “那些按部就班的生活以外的偶然,才是人生”

之前经验是,会觉得吸引我的片名,不一定是部好电影。此片是例外。

香港国际电影节(第45届)的闭幕片,三个小故事都很有意思,平凡而隽永,偶然得知闺蜜的crush是自己前男友;一时兴起引诱一直崇拜的大学教授;偶然将陌生人认错为当年的意难平。这些故事的梗概写在影片的简介,昨天和友人说起,友人还以为我已经看过了整片,但影片讲得恰恰是这些偶然发生后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出租车的戏的光影太温柔了,一开始还停在现实,后来就仿佛落入关于爱情的浪漫幻想里;女主冲去前任的办公室也让人意外,男女主之间的交流论情感的隐忍和爆发和冲突为影片之最。有意思的是第一个故事安排了两个结尾,相信哪个则取决于你是谁。

第二个故事则是一方极为克制,一方语气淡淡但充满诱惑。教授的话语几乎全部是学术用语,不知道是一种习惯还是出于自我保护,我想两者都有,至少这个曾经的学生是自己一生的例外,激发了极大的情感上的波澜,不知所措之下,抽象的话语才是保护色吧。女生则极为坦诚,平淡无奇地讲述自己作为一个女性个体对于性,这个在日本社会或者说东亚社会常被压抑的话题,的欲望,显得极为有力量。

但我最喜欢的还是第三个故事,认错人在我自己生活里是社死现场,但是影片的这两个女人则刻画出来什么是素昧平生中的意气相投,一句“你很像她“,一句“不介意的话我来扮演她”,听上去不可思议,但在她们似有若无地倾情相诉中,我一度落泪。高中毕业时隔二十年后,一位“过得不幸福”,一位“无法说自己过得好,只能说每天都在努力”,但却默契地给予对方自己的温暖。

而正如滨口龙介对这部影片的受访所说,那些按部就班的生活以外的偶然才是人生。也许他说的是,有偏差的,有例外的,充满巧合、偶然,然后你对这些偶然背后的原因发起想象,那些想象,决定了你是谁,决定了你过着,以及将会过什么样的生活。

第一次在香港看电影,时隔多年第一次自己一个人,特此影评留念。

 5 ) 从导演滨口龙介的出现谈起

《偶然与想象》,近期又一部使我惊喜的影片,三个生活小品式的短片集锦,却显示了一个独特的电影作家的水平、品味及风格,仔细一看,这位导演在2021年竟然拍出了两部新影片,此片在21年2月获得柏林电影节的评委会大奖,另一部《驾驶我的车》,21年5月在戛纳电影节获得最佳剧本奖,然后马上成为了国际各个电影评奖的热门获奖片,3月底即将揭晓的美国奥斯卡电影奖中它也获得了4项提名!

两部影片都是由滨口龙介任导演兼编剧,如此高水平,如此高产,实属少见。

查了一下导演的履历,滨口龙介1978年出生,现年44岁,照片上看着完全还是个年轻人,正当创作盛年。他的成才过程引起了我的研究兴趣。

豆瓣上此人的履历是:从东京大学毕业后,他在电影电视界工作了几年,然后进入东京艺术大学电影研究生课程。2008年,他的毕业片《激情》在圣塞巴斯蒂安电影节上展映。长达317分钟的作品《快乐时光》在洛迦诺首映,并在众多电影节上获奖。《夜以继日》于2018年入选戛纳电影节竞赛单元。他还为黑泽清的《间谍之妻》撰写剧本,该片于2020年获得威尼斯银狮奖。

滨口早年就读东京大学本科文学专业时,2003年,24岁的他就拍摄了自己的8毫米电影《去看电影 》,显示了对电影的喜爱;毕业后在电影和电视制作中任副导演多年;06年,28岁考入了东京大学院影映画研究科学习;08年,30岁拿出毕业作品处女作《激情》(115分钟,剧情);之后长片、短片、故事、纪录片都拍,做着各种拍摄的研究和实验,终于于2015年,37岁时以《欢乐时光》(长317分钟)入围鹿特丹电影节,获最佳女演员群体奖、特别提及奖(同届有我国27岁的导演毕赣的电影《路边野餐》,亦获特别提及奖、当代电影人单元最佳新导演奖),并在日本国内获得优秀剧本奖;40岁时以《夜以继日》入围戛纳电影节主竞赛(韩国《小偷家族》获得此届金棕榈奖),获得日本年度十佳电影奖。此片我19年5月看过,在豆瓣上曾写过观感:“2019的戛纳电影节开幕了,大批中国的年轻影评人、购片公司、剧组扎堆前往,热闹非凡;对比1987年我拖着《湘女萧萧》的拷贝,只身赴展的冷清情景,真是天壤之别啊!在家里补看这部去年戛纳主竞赛单元的日本片,也算是一种间接参与。把一个狗血的爱情剧拍出了哲理及个性,显示了这位年轻导演的才华和潜力。据说去年在戛纳,此片是一分与五分并存的两极评价,我折衷,以为可以看看。” 之后就是他做编剧的电影《间谍之妻》(2020,黑泽清导演)在威尼斯获得最佳导演奖,和2021年这两部他的获奖无数的新电影了。

罗列得这么细,是想分析一下这位导演在20-40岁期间成材的具体经历。

记得在2006或7年,我曾去访问过他就读的刚刚建立的东京艺术大学院映画研究科,对他们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印象颇深。

我第一次出国去日本是80年代中期,参加文化部组织的“艺术教育访问团”,当时发现在日本,电影教育只有私立大学如“日本大学”“横滨映画学校”“大阪大学”中有,而日本最高等的国立“东京艺术大学”则只有音乐、美术等传统艺术教育,认为“电影是正兴旺的娱乐业,国家不用直接支持”。直到2005年,东京艺术大学的映画研究生教育是才正式设立。访问时校方介绍:我们花了很长时间研究和采访世界各国的电影教育机构的历史与经验,分析了即将到来的数字化影像时代,决定只设立“映画研究生级别的教育,并设计了非常特殊的少而精的规模和教学方法。”记得当时我参观了他们在横滨市一古老建筑里的教学设备,正处于放假招生阶段,没见着什么教师和学生。

滨口龙介曾回忆说:“《激情》是我在东京艺术大学研究生的毕业作品,学校提供200万日元(约13万人民币)的资金,用10天的时间来完成(注:最后的完成片长达317分钟。)。我是东京艺术大学电影方向第二届研究生,师从黑泽清、北野武。日本大学里开设的电影专业很少,学生数量也很少。艺术大学的研究生专业很像制片厂,学摄影、剪辑、灯光、制片等等的都有。”

今天回想起来,东京艺术大学的电影教育虽然起步很晚,相对最早的莫斯科电影学院(1919年)、法国电影学院(1926年)、北京电影学院(1950年)等更是如此。但是他们根据时代、技术的发展,认真调研分析,建立了可以说是当今最正确、最有效益的教育方法。它没有开设过去许多影视院校主打的本科教育,而只开设两年制的研究生教学。在很短的时期中,培养出滨口龙介这样的电影天才,证明了十多年前,东京艺术大学开设的“映画研究生科”教育的方针及方法,是一个极具前瞻、明智、科学的确定。

东京大学电影方向的科目设置是:电影专攻分为两个方向,分别为电影表现技术和电影制作技术。电影表现技术内分为:导演,脚本和制作人领域;电影制作技术分为:摄影照明,美术,声音设计和编辑领域。整个专攻每年共募集32人,导演和脚本领域比较稳定。每年招收4人,其他的研究室每年会招到4-5人左右。也就是同时在校的各专业研究生只有64人;导演专业聘请两位富有资历又正当年的导师(05年建校是的导演教师是北野武、黑泽清),每人每届只选一位学生,滨口龙介就是黑泽清的第二届学生。

他们的考试的方式很特别,前后持续近三个月:

第一次考试是作品提出,提出时间在1月6日-7日(邮寄),作品内容是考生本人所担当的、15分钟以内的短篇电影作品一部。(需要添付脚本。不可以是动画,纪录片)

第二次考试是课题作品提出,一次考试合格后,会得到一个课题,在学校指定的地方拍摄制作,提出时间是1月30日-31日。

第三次考试是实技测试。考试时间是2月15日-16日。第一场考试内容是电影史和电影理论的笔试测试。第二场是把第二次合格发表时拿到的课题作成文章。第三场考试是面试。

考试非常重视艺术创作及视听制作的实际能力,要求先提交自己的视听作品(数字技术的普及,“视听写作”的全民化是其可能性的保证),并现场完成命题视听作品的拍摄,然后笔试、面试;这样强调真才实学的层层筛选,选定的学生成色会很高。它不以年龄、高考成绩为主,强调能力、才华。在传统胶片、录像带制作的时期,我们仅凭特设的笔试及面试和高考成绩选拔学生,而且有着严格的年龄及学历限制;1978年到90年代,北电如果不是“破格地”录取了张艺谋、贾樟柯入学“旁听或试读”的话,这两位当今中国电影的“视觉”、“人文”天才,就不知他们会去从事别的什么其他专业。不可能在电影天地中创造他们的辉煌了,

这样的研究生招生体制,可以把学习过不同的本科专业,有着传媒制作的基层实践的极具艺术创作潜力的人招收进来,成活率当然就高了。滨口龙介导演有过大学本科文学专业的学习,具有作家的资质、文学写作的才华,又经过电影电视摄制组的副导演实践,28岁才进入研究生的专业教育,这应该是他迅速成材的关键。艺术人才的培养不能只是从校门进校门,脱离专业和社会实际的锻炼;更不能近亲繁殖,有过其他大学本科,特别是文科学历的考生,如果艺术创造的潜质好,更能成为未来的好导演。近年来从我们北电研究生教学中成材的导演如《潜伏》的姜伟(本科学的历史,图书馆工作7年)、《南京南京》的陆川(本科学的外语,军队服务两年)、《我不是药神》的文牧野(东北某三本大学广播电视编导本科,连考研究生三年)、《绣春刀》的路阳(某工科大学本科、凤凰卫视工作一年)等等,都是例证。

概括为一句话:即“影视(或称传媒、融媒体制作”教育分为两个层次:本科、大专、中专为“职业教育”,研究生为“精英教育”;前者学生数量可多,不用经过特殊的专业“艺术考试”,后者少而精,要经过特殊的选拔和“电影制片厂式的”训练培养。

话题说得远了,从滨口导演的成功,还是扯出了我前几年写过的一句话:“现行的大学本科影视教育模式必须彻底改革了!”

 6 ) 走向慢速现代性

绪论:从慢下来开始

卢茨·柯普尼克的《慢下来:走向当代美学》主要探讨了当代语境下的“慢速现代性”。原文从装置艺术、摄影、电影、视频、音乐和文学等多种艺术形式中挖掘“慢速美学”,即,将“慢”(slowness)作为一种美学策略来获取当代的时间体验,以深入理解和感知加速社会及其背景、影响与现状。

柯普尼克指出,“慢速现代性”脱胎于以“加速”为主要特征的现代性,是滥觞于象征主义与未来主义的审美现代性的另一种面相。柯普尼克旨在强调所谓“慢速美学”,不是单纯朴素的“让时钟的滴答声慢下来”,更不是“鸡汤”式的劝勉和训导,而是提供了一种“凝视”时代的观视方式。

柯普尼克一再在他的论述中说明:缓慢并非反对以速度为主导的现代生活,或对前现代的怀旧,而是往往容易被加速社会所遮蔽的,相对独立的认知方法,并且在这种方法的指引下,我们能够更好地体会并适应时空的偶然性与叠合性,从而理解当下。

偶然性的生活流

1

日本电影研究者莲实重彦评论《夜以继日》(2018):“伴随着滨口龙介导演的新作品,日本电影孤独但却实实在在地踏入了第三黄金时代。”到了2021年,滨口再次以其举重若轻的美学创新和独到的表演论,分别凭借《偶然与想象》和《驾驶我的车》两部作品获得柏林电影节评审团大奖和戛纳电影节最佳编剧,而《驾驶我的车》再获第94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国际影片。如果说《驾驶我的车》一部分力量源自滨口龙介对村上春树小说及契诃夫戏剧的改编,那么《偶然与想象》则是由其本人执导,用三个独立的小故事组成了轻盈而别致的生活流,在舒曼《童年情景》的串接下,透镜组般相互叠加、折射,从而在镜头中凝聚情感能量。

根据片名《偶然与想象》就可窥见,偶然性是这部影片的叙事核心,是连结段落与段落的逻辑线索。三段故事充满巧合、误会和错认,却完全摈弃了戏剧性和因果关系,从而形成一组松散、随机、不确定的情节组织。而第二个关键词想象则成为每一段偶然中除却因果链条以后浮现出的欲望的生成机制,完全突发的、具有强烈意外色彩的动力和阻力的结合,从而“在现代加速的中心撑开一个空间”。

2

影片的第一章《魔法(比魔法更不真切)》讲述了一段不寻常的三角关系,主角芽衣子是一名女性时装杂志模特,久美既是芽衣子的工作伙伴,也是她的闺蜜。电影开头用简洁的镜头揭示了芽衣子的工作,在下班回去的出租车上,久美向芽衣子讲述起她最近的一段恋情。滨口龙介使用近10分钟的长度记录下了两位女性之间的对话,其中除却少数正反打特写,绝大部分都采取了较近距离的景别,将两者放置于取景框的左右两侧以获取张力。这段长对话从声音的流动来看没有任何剪辑的痕迹,对话中的试探、疑惑、严肃与插科打诨都被保留。两人的肢体仅有一两次的调整,其余的动作都体现在面部神态和一张一合的嘴,与行驶中的车的后窗里不停变换的景色形成对比。

在现代加速社会中,飞驰的车辆成为表达对象并不稀奇,柯南伯格在《欲望号快车》中以有强烈侵犯性的视觉体验来窥视性和爱、肉体和机械之间的关系,“速度”与“欲望”产生了形而上的连结和对应。滨口龙介在《驾驶我的车》中亦将车厢拓展为一个相对的封闭空间,但集中展现对话而非身体。对话成为人际关系的隐喻与暗示,这同样体现在《魔法》一章之中。我们似乎可以感受到:时间被四面的车窗“隔开”了;窗外是飞驰向后的风景,而车窗内则是平实、素朴、缓慢发生的言语,一个包含有多重时间性的偶然空间。在这个空间里,芽衣子意外地得知久美的现任恋人就是曾经被自己背叛的前男友阿和,于是在将久美送回家后,芽衣子立刻让司机掉转车头,去了阿和的办公室。二人在办公室中再次上演了类似的对话场面,并相互袒露各自心中仍萦绕着的复合的念头与可能性。

三天后,三人在咖啡馆相遇。久美并不知道芽衣子与阿和之前的关系,于是向芽衣子兴奋地介绍她的男友。突然,芽衣子向阿和发问,要求他在她和久美之间做出选择,并直言自己和阿和重见的那刻“分手后的两年时间像魔法一样瞬即消失了”。久美听完便离开了,而阿和从后面追上,留下芽衣子一个人被丢在座位上。镜头的中心从咖啡桌缓缓移向芽衣子,紧接着伴随着芽衣子双手掩面,镜头以极不自然的速率拉近到特写,并就此停滞。15秒过去,芽衣子缓缓将手放下,睁开眼睛,久美像无事发生似的重新开始介绍阿和给芽衣子,镜头复原——这一过程没有使用剪辑,而是完全连贯的镜头。紧接着,滨口龙介“重演”了这之后的事:芽衣子其实什么也没挑明,只是简单地打了个招呼就离开了。

在这一段落当中,与其说是想象与现实产生了分歧,不如说二者都是想象的存在之一。“重演”是超自然的,我们所认知的现实时间不可能倒带,但滨口龙介有意采用景别的置换推拉,而非蒙太奇的再现,用不寻常长度的特写达到和“慢镜头”相同的效果,即“强化视觉感知,复杂化观看识别,暂停叙事”,从而为影片重新编码。从“慢镜头”的原理出发,变慢的效果来自将超过24帧的镜头按照正常的速率放映,以展现肉眼捕捉不到的景象,这部分多余的时间,从主观感受上来讲,可以理解为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而长特写区别于一般特写在蒙太奇中的大幅运用,其表达作用与慢镜头类似,却以一种“可感”的时间呈现,运动在这一过程中无限接近波丘尼在雕塑艺术中对现代速度的体验,成为“从过去到未来多个轨迹的一个动态中转站”,让我们感知到空间内在的片刻瞬间,也就是滨口龙介的“magic moment”。

3

当建构封闭的言语空间成为滨口龙介美学的不二法门,语言流在其以偶然性为核心的生活流电影中超越了修辞学的直观定义。对话和独白不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动力,也不是诗意的表现手法,而是影像的重心所在,其不再是从屏幕中流出输入给观众,相反,视听者会被这种语言的韵律和节奏感向内吸收,在界面上形成一层不断扩大的充斥私人意味的“膜”。柏林电影节评审团如此评价滨口龙介的电影:“在对白和言语通常结束的地方,这部电影的对白才刚刚开始。这时,它们才会进入更深处,深到让我们在惊讶和不安之余,问自己:它还能深入到什么程度?滨口的语言是实质,是音乐,是素材。”

滨口龙介首次在影像中尝试“朗读”,是在其长片《欢乐时光》中,影片设计了一场朗读会,由一位青年女作家当着读者的面,不借助任何音响设备,用原声朗读自己的作品。这场朗读会持续了20分钟,虽然中间穿插了另外几个角色的镜头,但小说家从头到尾朗读完整篇文章的时间没有因为剪辑的影像缩短或是延长。在朗读的过程中,听众会将其与同时发生的其余情节对比,从而在心理层面感受到“慢”,即便并没有“慢动作”式的物理意义上的缓速,当镜头的时间如同被拉长的面团,其中所包含的多重意蕴也会随之发酵。声音对于速度的敏感性是远远超于视觉的,而人声只需稍稍加速就会立即失真,因此“朗读”在此模拟了一种节拍器或是计时器,但和自然时间截然不同,在语音流中,时间实现了“人为的自动运行”,另一方面观众以此为坐标搭建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不同关系,体认当下的碰撞与错位。柯普尼克认为:“所有这些都提供了一个从根本上反抗伽利略的时间视角,是一个充满了瞬间机会、随机机遇和无法预计其他结果的场域。”

在《偶然与想象》第二章《开着的门》中,滨口龙介再次将“朗读”介入电影文本。与在《欢乐时光》中的实践迥异之处在于,《欢乐时光》中的朗读会将作家的私密文字直接展示给听众,但《开着的门》则讨论了封闭与敞开之间私密性能够产生多大的张力。《开着的门》展现了一场“未遂的诱惑”。挂科的男学生在向教授下跪求情被拒绝,又怂恿他已婚的同学兼炮友去勾引濑川教授,而她却私下仰慕着教授,在办公室里,朗读了教授所著的小说中充满情色意味的字句,并跟教授坦白了她的录音与自己勾引的企图。在这一片段当中,无论是对挂科后磕头求情的男学生,还是对试图色诱自己的熟龄女学生,濑川教授都坚持“让门就这么开着”。同时,镜头不止一次地从门外望向屋室的内部,象征凝视的眼睛和公共的注目。

滨口龙介在一次线上连线采访中对这段内容作出了以下阐释:“我认为这几乎是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之间的斗争。在日本社会,有两个词经常被提起,‘建前’(たてまえ)和‘本音’(ほんね)。‘建前’表示场面、场面话,‘本音’则表示内心真实的感情,更为私密。我觉得这种场面与私密生活的双重性是真实存在的。”女学生村山和濑川教授之间的斗争以门的开关为象征,在东亚文化的背景当中,性在绝大多数场合是不可以被公开讨论的,而“把门打开”这一动作,破坏了我们的预期模式,“重绘出一幅我们所能眼见、思考和完成的图示”,使情理中的私人领域和现实中的公共领域叠合、交错,从而根本上改变了“色诱”的目的,转而倾向于理性的分析性对诸如性与器官描写的探讨。在当代美学的意义上,“把门打开”亦是一种“慢下来”的方式,通过空间的调度,聚合或扩大、凝固或延长我们对时间的感知。这种“敞开”不是反存在主义,企图依靠蛮力重新架构起现代主体与世界之间的联系,而是利用“敞开”制造无限延展的时空,得以从固有的、单向的、司空见惯的观念当中抽离并再解读。

4

柯普尼克在《慢下来》第六章中围绕多尔蒂《鬼故事》展开论述,强调当代慢速提供了“失调的催化剂”:观众被放置在影像的旁边,从而能够遇到当下的空间,这个空间被不可控制的时间铭刻所表达和损坏。《偶然与想象》的前二章《魔法》与《开着的门》都以一场慢速的长对话引发了不可逆转的失调,最终收束于略带伤感的想象的间隙。滨口龙介在第三章《再来一次》却尝试用一种温馨的“虚拟语态”编织回忆和现实,并调和其间的矛盾。故事的背景假想了一种名为Xeron的电脑病毒,可以通过用户硬体档案,随意传播至所有联络人。病毒从2019年起泄露了小到个人数据大到国家机密,各国惟有自行断网,倒退至数十年前依赖邮寄和电报通信的年代。中年妇女樋口夏子搭乘电车来到东京参加高中同学聚会,在回程车站的电梯上,将另一名与自己年纪相仿的女性小林绫误认为是自己的初恋女友美嘉,同时绫也将夏子误以为是自己的朋友,便把夏子接至家中。二人不断倾诉过去的回忆,却一直没有提起各自的名字。误会解除后,绫开始主动扮演美嘉的形象,试图解开夏子的心结;此后,夏子也反过来扮演了绫的挚友希美,二人在车站拥抱告别。

慢速审美寄予流动的感知模式以期望,认为这种策略有利于当代人直面并回返“我们从未经历过的当下”。在数字文化中,有关速度和加速度的图腾业已伫立,电子媒介帮助我们在虚拟网络世界中创造抑或摈弃多重的可能性,从而沉迷于操控的权力,为速度所捕获。滨口龙介所设置的第三个故事背景恰恰是将现代生活进行技术微调,把逐渐嵌入的赛博世界剥离,并保留一个“过去不断完满而未来尚未形成”的空间。在这个空间中,辨认他人的方式不是带有权力色彩的命名行为,不是用若干字符代替完整的人,而是通过外貌、声音与气质,同时也宣告肢体与眼神交流的全面复归。我们或许可以从受限的速度来重新审视现代性,也就是说,依靠控制变量的方式,试图挖掘当下不断侵蚀我们思维宝贵传统的根源。这看似有别于柯普尼克对现代速度偶像崇拜的倒置,但实质上依旧在探讨技术视角的缓速。

在两人相互扮演对方所错认的角色的过程中,误会从尖刻甚至是惨烈的相撞中逃逸,溶解于叠合平面的罅隙中,由此对话具备了在时空层级间穿梭的能力,把紧锁的回忆的门扉再度叩开:当青涩时光闪现的瞬间,二人无一不流露出感怀与释然的神情,在熟悉而陌生的友人面前展示自己心上的缺口,将彼此的存在作为支撑起生活复杂性的手臂。比起前二章,《再来一次》的外景明显增多,在来回车站与绫的家的道路上,滨口龙介保留了二人并排行走的动作,呈现了几近完整的路线。在“漫步”时,人物的对话始终没有终止,亦在结构安排上表征出言语从完全的室内、到“把门打开”、再来到外部世界的步伐。用柯普尼克对“漫步艺术”的剖析来理解滨口龙介的话,他的“有益干预”是体面的、恰当的,“是将身心重新安放再当地一个具体的地方,而非投身全球那抽象的、快速前进的洪流中”。由此“漫步”获得了一种恢复属性的力量,它调整我们的呼吸节奏,亦重启我们对生活一成不变的印象,电影中的夏子和绫都在漫步过后找到了一个可以暂时逃脱出“中年危机”的场所,在不经意构造出的偶然时间和空间里喘息并填补长年累积的情感空洞,实现在当下的“漂流”。

 短评

每一段都精彩却又能融为整体,其文本深度和层次与片名紧扣,每段“想象”呈现又都完全不同,看后第二天仍在回味。

5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推荐

几个故事都很妙,用对话推动剧情,在日常中发现魔幻时刻。最爱的其实是最后一个,尤其是两人第二次假扮重逢的时候,突然被感动了,又是属于电影的魔力时间,偶然的重逢,有趣的想象。以电影实现生活中的不可能。有点意思。

10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力荐

滨口龙介果然比洪尚秀还侯麦,借“巧合”这个命题,对人际情感做出了如手术刀般精准的剖析,但同时又不失温情

14分钟前
  • 舌在足矣
  • 力荐

4.5 滨口已经不满足于展现magic moment,而是在人物对话的碰撞和错位中创造magic的观感,日式生活流的场景却发展出不可预知的剧情走向和层次,介乎于侯麦的哲思与洪的反讽之间,轻巧又耐人寻味。

16分钟前
  • 翻滚吧!蛋堡
  • 推荐

我在谈话中认出了你的魔法,这魔法让你和我相爱。我在文字里读出了你的渴望,这渴望让你和我苟合。我在扶梯间识出了你的缺口,这缺口让你和我重逢。车外明灭的灯火里,闺蜜幻化成我与你相爱。门外吵嚷的杂音里,语言代替肉体彼此交欢。屋外明媚的阳光里,生人扮演旧人弥补遗憾。时光摧毁,靠想象圆满。

18分钟前
  • 西楼尘
  • 推荐

情深言浅的三个故事,虽然是絮絮叨叨的对话体,但深层的情感就像冰山只露出一角。滨口龙介似乎是在用日剧的方式拍电影,藉着生活中的偶发事件,加上一点点顺水推舟的想象,叩开那些欲言又止的蓝色大门。个人最喜欢第三个故事,认错后的将错就错,是温柔了岁月的拥抱。

22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对《夜以继日》毫无感觉的我,这回终于 get 到了滨口龙介。全靠对白推动,但是剧本非常非常出色,100%按照剧本拍摄毫无即兴成分,却有完全不露痕迹的轻盈灵动,表演又是那么自然流畅。每个故事都很「小」,就像村上所写的「是人生中稍微繞點路的插曲。即使沒有發生那種事,我的人生想必也和此時此刻沒太大差別」的故事。而在这三个小小故事里,对人与人之间关系和情感的描绘异常细腻丰富,洞察力惊人,驾驭节奏行云流水,真是厉害。是那种看起来没费什么力气也没花多少钱好像很容易就能拍出来,但事实上你就是拍不出来的作品。映后看导演访谈,滨口龙介看起来就像个宅男,说话语调平得就像个 AI,简直無法想像他怎么能写出如此女性视角的故事,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天赋异禀吧,真让人生气!!!(其实是嫉妒)

26分钟前
  • 偏时差
  • 力荐

往后将是滨口独步影坛的黄金十年。和洪尚秀之类比较并无必要,因为滨口俨然自成一方风景,他的故事不可能让人失望,因为他不设置悬念,更不试图展示什么以说服观众,他只是通过一座体验之桥,邀请你进到他的世界里来;在这里,故事性的“偶然”不再是主角,因为我们享有的是电影的“偶然”。手册五虎中最难接洽的两级,侯麦的设计和里维特的即兴扮演,在他手上加之黑泽清式日常的仪式化,达成珍贵的和解。本作看似行云流水的几场相遇中,便藏着影史隐秘的交锋:故事二是侯麦式色诱的变体,故事三是里维特演员观的举一反三,而故事一则是《夜以继日》和《这时对那时错》的分台重演;可一切又在滨口的表演调度和剧作层次上被统筹归总。在这个创造力奄奄一息的年代看到滨口是一个奇迹,因为他的身上似乎映照着许多前人的名字,又似乎只是电影本身。

27分钟前
  • 白斬糖
  • 力荐

其实不如《夜以继日》喜欢。但是滨口还是把女性那种「无法操控的情绪涌动和无法定义的欲望之争」,以及「人与人之间散漫而亲密、随时会消失的关系」拍得好好,最后突出的还是滨口电影里那个「永恒的无常」这个命题。我太能共情第一个故事了!~久说「我们是通过谈话在抚摸着彼此」,古说「太色了」,并且对「没有做」这件事情感到非常惊讶。让我想起以前看到的一则广播「过度的交流会诱发性欲。因为坦诚所具备的能量是无限巨大的,没有人能够完全承受另一个人的自我剖析, 更别提毫无保留地剖析自我。两个人当中总有一方会率先承受不住这种赤裸所带来的不安,这时候人们下意识地就会开始做爱。以及,在倾听的过程中,总会有那么一个瞬间会让人分不清是心疼还是心动。就是这个瞬间,这就是产生性欲的瞬间」我要去读一下《孤独的性》了。

28分钟前
  • 宇宙人小早👽
  • 推荐

4.5 三段個人排序是2>3>1, 向侯麥和老洪致敬的隨性之作。看完這部完全不擔心濱口拍村上春樹, 尤其是第2段的tragicomedy和eroticism的融合簡直激動人心, 全世界導演最適合搞村上改編就是他了。還有就是體會到濱口對朗讀台詞的要求的重要性, 第二段的戲劇張力正是源自這種反差。不過還是更喜歡夜以繼日, 那是獨自在海邊的夜間魔法, 這部則是陽光下令人眩目的狂想曲 #hkiff2021

30分钟前
  • Nana
  • 推荐

第二个故事《门就那样开着》的基础感觉是大学里一项默认的规则:老师的办公室尽量要打开门来以避免职权骚扰、性骚扰等事情的发生。但是,就是在这样的门“大开”的情况下,情色以更为隐秘的方式出场了,与外面不时走动的学生制造出的动静构成鲜明的张力。同时门还可以视作心扉的外显,辩证地刻画出看似寡欲实则能在芥川奖级别的作品安插极其详尽的性爱细节的人物(所以这部分大概是想象?)。这个故事连同其他两个故事都以不同年龄阶段的女性的成长为线,并以她们的释然收束全篇:以伤人的方法爱人的女生选择离开三人局,暗自寻欢的女人终于在偶然之后大胆做出亲密举动,而无数琐碎和心事郁结心中的主妇则在偶然的错认之下找回了希望(Nozomi)。每一段都有明确的用心调度了的场景:车后座、临窗咖啡座;门;电梯、落地窗,舒适自然。

33分钟前
  • Derridager
  • 力荐

配偶是偶然的偶,对象是想象的象。

35分钟前
  • 夏目吾冬
  • 推荐

像在看一本村上的短篇集,第三个故事真不错。好想看《驾驶我的车》!

37分钟前
  • 王大根
  • 推荐

#71st Berlinale# 评审团大奖。9分。滨口龙介真香!剧作实在精妙,《魔法》可能稍弱而且更洪常秀一些,不过《开着的门》真是神了,完全是从不可能的角度展开了神来之笔。《再来一次》虽说不免让人想到[花样年华],不过这一段是全片视听上最出色的(倒影以及电梯的精彩调度)。制片规模控制得当,精致又轻巧,当然舞台感还是有点过强……

38分钟前
  • 胤祥
  • 力荐

4.5;滨口龙介的确拥有天分(系列前作实已证明),非常迷人的文本(堪称剧作典范),大量对白却能携有丰盈的气质,将小体量内的精妙叙事与精准调度发挥得举重若轻,再次印证电影的无限魅力。人物关系的架构愈发纯熟,话语的层层机锋在日常保护色的掩盖下,涌动着惊心的暗层——潜入生活真相的底部,方能窥见一个涟漪激起的无穷动荡,part1结尾真的很洪常秀;part2的门外视角极为美妙,情欲的隐秘流淌与门外喧扰的走动几乎构建出一个超验的空间,余波的处理耐人寻味;不可避免地最爱part3,完全契合主题「偶然与想象」,记忆篡改了多少现实,我们曾多少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排演”段落是往昔的倒影,在「重复」中消解执念的心结。三段都有时间段延宕的设置,偶然与想象穿透时间的波纹,直抵最惊心的时刻。

43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与男性始终明白“我是谁”不同,女性在社会这个场域里始终存在“是我”和“非我”的两次确认,她们自我确认的那一次停顿,构成了滨口电影的魅力。三个短篇,节奏感始终是一种逡巡,可以捕捉到三个女主不断地“是我”“非我”的反复游离,所谓的魔术就是在她们确认“我是谁”那一个当口的停顿,可以是一次臆想,可以是一次突然的吻,也可以是抓住偶遇的陌生人。

45分钟前
  • 饿霸地煮
  • 推荐

1.极有韵味的剧作,围绕着种种偶遇、多重的扮演和身份的误识与轮转。2.一如故事一女主所言,他们通过谈话触到了彼此内心的深处,而身体的接触与交合却从未达成,全片亦缺失了造爱场景,甚或连对象都可以是假扮虚设的,通过朗读与录音亦可达到自慰式的高潮。这恰符合拉康的理论:欲望的游移漂浮正因为其追求的是永远失去的目标,而幻想的功能是维持永不能满足的欲望。换句话说,经由缺席,方能抵达更加迷人的、真正的在场。3.三个故事中,女性都是幻想、选择与行动的主体,男性或无踪或成为猎取与戏弄的对象。4.但唯有故事二的法语教授(涩川清彦)极富人格魅力,让办公室大门永远敞开,正直,坦诚,寡欲,有礼有节。5.故事二:在半公共空间朗读情色片段,反引诱;故事一:无缝想象后开启重复叙事;故事三:自动扶梯的上下追赶,将错就错。(9.0/10)

49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熠熠发光的Screwball Comedy,性感美丽的男人女人!在凡俗的景观中等待某个超脱于现实的魔力时刻。EP1是时间的冻结(变焦镜头),EP2是声音的穿透(空间开合),EP3是场所的轮回(回忆排演)。用最省力的分镜,完成最自由的调度,如身未动心已远,令人捧腹的桥段里饱含深情的告白与深刻的哲思。

54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力荐

8.8分是真的不至于。和洪尚秀快走一个路数了包括每个故事结尾一个zoom in都神似,水平比洪高点但是半斤八两吧。色诱教授那段潜台词:-我这片怕无聊故意中间放一段黄黄的让观众能继续看下去。-那导演你是这样的人吗?-这得看你们观众自己是什么样人了。读德勒兹出来的也就追求到这水平上了。柏林金熊银熊都是这种低成本片,不知道这路现在是有多难走。

55分钟前
  • 还行

相当高妙的魔性意淫片,滨口龙介的发力点是如何将意淫内涵不断地丰富,这个过程带来了一种魔性神力的弥散。画面越是清新明亮写实,魔性越是强(算是间离式场面调度技巧)。几个女角选得都特别到位。第一段是两位女角之间气质的极大反差。第二段是女角所为所行与气质之间的反差。第三段是女主气质够路人,但却上演了超现实的魔性邂逅演出。年度强片。4.5

58分钟前
  • LOOK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