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飞鸿之二:男儿当自强

动作片香港1992

主演:李连杰  关之琳  甄子丹  莫少聪  姜大卫  熊欣欣  张铁林  任世官  梁日豪  何家驹  方保罗  

导演:徐克

 剧照

黄飞鸿之二:男儿当自强 剧照 NO.1黄飞鸿之二:男儿当自强 剧照 NO.2黄飞鸿之二:男儿当自强 剧照 NO.3黄飞鸿之二:男儿当自强 剧照 NO.4黄飞鸿之二:男儿当自强 剧照 NO.5黄飞鸿之二:男儿当自强 剧照 NO.6黄飞鸿之二:男儿当自强 剧照 NO.13黄飞鸿之二:男儿当自强 剧照 NO.14黄飞鸿之二:男儿当自强 剧照 NO.15黄飞鸿之二:男儿当自强 剧照 NO.16黄飞鸿之二:男儿当自强 剧照 NO.17黄飞鸿之二:男儿当自强 剧照 NO.18黄飞鸿之二:男儿当自强 剧照 NO.19黄飞鸿之二:男儿当自强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07 08:30

详细剧情

  白莲教徒接下满清大臣纳兰元述(甄子丹)所下的对付革命党人的命令后,在广州街头借“扶清灭洋”的口号大肆捣乱洋人的使馆、教堂等地盘,甚至连小学生也不放过,他们的举动令黄飞鸿(李连杰)、十三姨(关之琳)与梁宽(莫少聪)异常气愤。  在某个医学会议上,黄飞鸿与革命党领袖孙文(张铁林)一见如故,发现革命党人对救国更具远见时,他决定帮助革命党人逃过厄运。随后,他直捣白莲教总坛决胜九宫真人,揭开迷信假像,又因奋慨国运衰竭民智末开,不惜与纳兰元述决一死战。

 长篇影评

 1 ) 转,记《黄飞鸿之男儿当自强》:天风海雨,万古清愁

如果非要从黄飞鸿系列电影中挑出一部最出色的话,那么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大概都会选择第二部《男儿当自强》。第一部毕竟是筚路蓝缕,首开风气之作,无论风格和内容上都还保留着旧式功夫片的痕迹,故事的节奏也有些偏慢,是胜在情绪,而非意境。而到了第二部,则给人以“江海横流,豁然开朗”的感觉,完全是新思维,新格局,连人物也少了凝重多了幽默,镜头的转移写实中透着洒脱。

  其实初看《男儿当自强》,很许多HK的影评家一样,觉得黄飞鸿似乎变得有些无足轻重了。整个故事也偏散,每一个桥段都好,处处有亮点,整体上却有点杂。幸而,这一部的叙事很沉稳,耐得住性子,可谓“杂而不乱”。

  故事以1895年广州起义为背景,其时正逢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格局是前所未有的广阔。但徐克并没有正面去叙述广州起义,而是以白莲教的野蛮行径,黄飞鸿坐火车从佛山来到广州为开端。穿插着黄飞鸿与梁宽这对师徒的种种搞笑,与十三姨感情上的欲说还休,单从人物的塑造来讲也是血肉丰满,丝毫没有被宏大叙事给淹没。



  小角度叙事本是港片最擅长的,但《男儿当自强》比较独特的是,它展现的并非港片里常见的“街坊式正义”。比如《十月围城》中就描绘了个人参与革命的私人动机,仿佛是很人性很切近也很新式,但这种处理,又与《鹿鼎记》中的韦小宝有多少差别呢?黄飞鸿不同,某种程度上,他代表的不是小市民,而是中国近代社会里的“乡绅阶层”。徐克曾说:“我觉得黄飞鸿作为民间英雄偶像相当辛苦,要背负很多的包袱和责任……黄师傅的观点太过传统,对外来的价值又不是捉得太准;他在当时成为民间英雄,主要是因为感情因素和他与当地重要人物的关系。”

  黄飞鸿是贴近民间的“士”,对家国之事有着自然而然的忧患,又和一般的老百姓一样的迷茫,看不到希望所在。在第二部里,无论孙中山还是陆皓东,对黄飞鸿在精神上启迪都契合了黄飞鸿本身的迷茫,既合乎人情事理,又有醍醐灌顶之效。

  我一直认为,做艺术能不能打动人,不在于你秉持的是精英的逻辑还是老百姓的生活哲学,而在于事理的妥帖,人情的体味。一部片子有了人情味,又不显得刻意迎合,那就成功了一半了。

朝天观与同文馆,改变与阵痛

  《黄飞鸿之男儿当自强》故事发生在清末的广州,相对其他地区,这里应该算是比较开放的地方。满清闭关锁国时也曾独留番禹(即广州)作为通商口岸。康有为也曾在此开办万木草堂,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起初,当我听到黄飞鸿去营救同文馆的学生时,只当是徐克犯了个历史错误。只因洋务运动时设立的京师同文馆过于有名了,以至于我忽略了原来当时广州也有设立同文馆,教小孩子学习洋文和自然科学,当时位于朝天街。
  于是很自然的,我便联想起电影里白莲教的巢穴“朝天观”,历史上是否真有此观,是否的确在广州不得而知,但既然在电影里安排在同一条街上,必有寓意。
  或许徐克想说的是,数墙之隔,一边是革新,代表着中国的未来,另一头是守旧,象征着变革带来的阵痛,人们身处愚昧中的彷徨。

  那么,革新是否一定好呢?张鸣在《辛亥:摇晃的中国》中曾说,在中国的清末民初,进化论思想占据了主流思想界的统治地位,中国人什么都想学最新的最好的,可是很少思考什么是适合自己的。他甚至认为清末最适合的政体不是共和体制,而是君主立宪制。举的例子是日本的崛起。但我以为,日本与中国国情不同,日本在改革之前是幕藩体制,与欧罗巴社会的封建领主制颇多相似之处(见唐德刚《晚清七十年》)而在中国,不得不说满清异族统治,乃是君主立宪制不可能实现的最重要原因。一个占少数的异族统治政权,当面临强国与牺牲统治权的两难处境时,它几乎天然地会站在革新的对立面。这也是为什么辛亥革命时期,“反清”思想会“借尸还魂”,死灰复燃。

  譬如《男儿当自强》里的纳兰元述,也知道电报铁路是促使中国进步,何尝不知道白莲教祸国殃民?可是为了镇压革命党,牵制洋人,他们不得不放纵白莲教滥杀无辜。

  黄飞鸿说得好:欺神骗鬼,还说什么救国救民呢?
  那么是否神灵都是虚假,信仰科学就不该信仰宗教呢?陆皓东与黄飞鸿到大使馆与解救的孩子们汇合时,曾有有一番关于神灵的探讨。
  黄飞鸿说:为什么西方的神都如此痛苦?
  陆皓东说:我们小时候信一个神,长大了却信另一个,直到有一天发现所有的神话都是谎话

  这MS是无神论,但是前一部《壮志凌云》中也有传教士对黄飞鸿说:物质的世界是短暂的,精神才是永恒。黄飞鸿反问:那上帝能帮我作证吗?(当时他被人冤屈);可后来宝芝林被人纵火,还是这位传教士站出来为他作证,甚至在危急时刻为黄飞鸿挡枪而死。其后几部黄飞鸿中也经常看见传教士的身影,包括十三姨也是天主教的信徒。
  所以,在我看来,关于宗教信仰,徐克也是矛盾的。一方面知道神灵不可依靠,甚至有时候是人们逃避的借口,但另一方面他又无法否认这些传教士带来的先进文化对中国的影响。

  很多时候,艺术家只是有感而发,而不见得能够寻觅到答案。关于宗教与科学,一个是未知领域的恐惧和慰藉,一个是不断探索中占领的桥头堡,这也是人类永恒的矛盾吧。

只争朝夕的救世理想

  且不谈宗教玄思,对于晚清的中国来说,任何一个有理想的人,都无法袖手旁观。时间不等人,而我们却落后得太多。孙中山和陆皓东每一次见面都要对表,这显然是富有象征意义的。陆皓东也对黄飞鸿感慨过,中国人不知如何利用时间。

  革命者虽然不见得不犯错误(往往是要犯的),但他们身上那股子恢宏的生命力,却在暗夜的时刻熠熠生辉,犹如启明星的升起。

  不知多少次重温这部电影,每当看见孙文与陆皓东握手相誓,无论谁牺牲了,对方都必须坚持下去,都会不自觉得热泪盈眶。当陆皓东与黄飞鸿同闯朝天观,三步一回头,同文馆的学生们望着他,也一样的热泪盈眶。此时与彼时,仿佛时空融合于一体,徐克就有这样的本事,让热血情怀融通无碍。

  朝天观中黄飞鸿与九宫真人一战,体现了黄飞鸿除勇武之外智慧的一面。面对被煽动的群众,陆皓东拿着枪亦只能感慨:中国人都这样,还有的救吗?黄飞鸿却灵机一动,假扮原始天尊,来个“神打神”。混战中,陆皓东不慎失手打死了一个被“刀枪不入”蛊惑的小女孩,这份代价可谓“写得周全”。然而还不止,为保革命党名册,陆皓东也牺牲了,纳兰元述也死在黄飞鸿的手中,梁宽也身受重伤。

  当黄飞鸿师徒终于克服重重难关,来到码头送孙先生离去之时,他们的手中只剩下一块陆皓东临死前留下的包袱布。黄飞鸿遥遥一掷,孙文接在手里,迎风抖落开来,那是中华民国的青天白日旗……

  前面有朋友询问,最后送别时候那悲壮的音乐出自何处,我搜索了下,原声碟中似乎并有包含这首曲子,但旋律听起来与《龙的传人》有几分相似。网上有高人指出,那是改编自《龙的传人》和《中华民国颂》。前面是两句是"龙的传人"里的 "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江它的名字就叫长江" ,高潮部分取自《中华民国颂》。不得不佩服黄沾的才情,一经他的改编,配乐就不止是雄壮,更夹杂着心绪万千,心事浩渺,随着海风伴着浪花一点点荡漾开去。

  孙文那句台词更是点睛之笔:但愿朝阳常照吾土,莫忘烈士鲜血满地。正是“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呤动地哀。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2 ) 《黄飞鸿之二:男儿当自强》113min(比较台版126min)删减的内容及区别

《黄飞鸿之二:男儿当自强》(1992) 全片有一种厚重的史诗气质,徐克(及香港电影人)通过对中国历史和现实的理解,深入到具体的人物命运身上,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浸透了深切情感的乱世风情画。 非常耐看~


黄飞鸿系列 目前已发行英版、美版 4K修复版蓝光

- 4K修复 画质极佳,文末附有截图

英版 黄飞鸿系列(3部) 4K修复版蓝光(2018年发行)

美版 黄飞鸿系列(6部) 4K修复版蓝光(2021年发行)


—— 本片时长

1.港版(即目前通常见到的版本)

时长(CC 美版):1:53:11.034 (h:m:s.ms)

男儿当自强 英版蓝光

男儿当自强 CC蓝光

2.台版

时长:约126min


—— 与台版的区别

台版片头有8分钟上集回顾(黄飞鸿与严振东打戏、最后结尾对话)

但与我们通常看到的港版 台词配音不同

1.开打前

港版

台版

2.打戏中

港版

台版

3.打戏结束时

港版

台版

4.结尾对话

港版

台版


—— 删减的内容

1.十三姨喝药嫌苦不喝,叫梁宽倒掉,刚好黄飞鸿来了

十三姨喝药嫌苦不喝

叫梁宽偷偷倒掉,哈哈

刚好黄飞鸿来叫她把便装换上,问她药喝了么

十三姨说喝完了,梁宽听到,赶紧把药喝了并被苦的不行

黄飞鸿说药量下的重,问十三姨苦不苦,十三姨看到梁宽表情说非常苦

梁宽说良药苦口,黄飞鸿说锅里还有,叫他喝了,哈哈

2.领事馆内 黄飞鸿与陆皓东意见不合

黄飞鸿指责其与官府作对

陈:“满清就是个治不好的病,这么乱就是病情发作,要治好它就要立刻把恶瘤割掉......”

黄:“现在内忧外患,你们这些读书人还在搞这些......不要多说了,免得大家翻脸”

3.领事馆内 十三姨发现学生在写遗书,梁宽叫别写了并教他们练拳

十三姨和梁宽以为学生们在练字,过去看

结果发现他们在写遗书

梁宽叫他们别写了,要教他们练拳

三、台版结尾加长一段本集精彩回顾,大约4分钟,就不细说了

台版 结尾加长本集回顾


—— 总结

删减的内容虽影响不大,但也很精彩,删了属实可惜!


—— 黄飞鸿系列 删减分析 往期

《黄飞鸿之三:狮王争霸》112min(较台版132min)删减的内容与区别:

//movie.douban.com/review/14468217/


—— 截图欣赏(CC)

 3 ) 徐克的江湖情怀

影片满是徐克的影子,而他也总能在武侠中浸润他的人生感悟。这是一部最好的武侠片,要文有文戏,要武有打戏,还集家国精神与一身,既有天涯飘零之感,又有儿女情长之态。在那个年代,文化碰撞,家仇国恨,真的需要人站出来,而黄飞鸿就是那个时代的代表,真的感觉除了李连杰,真的没人适合演黄飞鸿了,他和徐克的合作真是太完美,剧情设计的很好,武打更是棒,片中所有的演员都是超一流的,还有甄子丹的打斗,除了死的鼠头蛇尾,他没有留下任何遗憾。一首男儿自强,足以挑起每个人心中的豪气。

 4 ) 一部顶配版武侠动作片中的家国情怀

看完黄飞鸿系列,谁会不爱上李连杰和徐克呢。

李连杰不止是武术造诣深厚、动作流畅潇洒,演技也好,他塑造的黄飞鸿最具有一代宗师的气质,但又很鲜活很有灵气,他的家国情怀和他的儿女情长全都很真实动人。

如果说李连杰塑造了黄飞鸿的外形与气质,那徐克则是塑造了黄飞鸿的灵魂。

那个东西方文明碰撞的忧患年代中,徐克借黄飞鸿的眼睛看遍了形形色色的中国人外国人,借黄飞鸿的口表达了自己的历史观:什么才是救国之路、民族希望?单纯仇视一切西方文明的愚昧的白莲教不是,忠于清廷、维护旧体制的纳兰元述不是,忙于内斗、闭眼度日、甚至吸鸦片醉生梦死的国人更不是。希望在于像孙中山、陆皓东之类爱国又敢于拥抱新世界的有识之士,更在于接受了新式教育的孩子们。

徐克的历史观现在看来都是十分认真、深刻和理智的,片中黄飞鸿孙文联手中西合璧治疗病人、一群孩子们在窗外围观的那一幕正是徐导关于“什么才是救国之路”的最好回答。

黄飞鸿系列的意义绝对超过普通的功夫类型片!不仅仅是导演、武指、演员、配乐等各方面都可以说是同类型顶配,其中的家国情怀、历史思考和自强不息的主旨更是值得所有人好好体会。

 5 ) 国人当自强

之前有外国朋友问我最喜欢哪部电影,我首先想到的就是这部《男儿当自强》。曾经将它存在电脑里一遍一遍的看,越看感触越多。一部电影,浓缩了功夫、时代、国家、民族、革命、文化和情感。元素之多剧情之精华,真无愧于其“Once Upon Time in China”的译名。 时代、社会与民众们 故事开始于1895年,那一年清廷于甲午战争中战败,被迫割让台湾。中国的虚弱再次暴露在世界和国人的面前,知识分子和有识之士开始救亡图存。电影中,他们如同现代游行者一般,高举标语呼喊口号,“支持公车上书”“反对马关条约”“反对割让台湾”。同时,一群白莲教信徒在开坛做法,焚烧西方传来的器物。在“男儿当自强”的音乐声中,佛山民团的旗帜飘扬,一群年轻人在海边的朝阳下练拳。西方人在火车厢里举着刀叉用餐,中国的侍者则以熟练的步法为乘客上菜。主角黄飞鸿和徒弟梁宽则因为坐不惯火车用不惯西餐,一路上闹出了不少笑话。剧情就此展开。 在电影中,代表当时一般中国民众形象的人物众多。茶馆里的茶客们、旅店老板伙计和客人、围观开坛的路人们等等。他们为我们勾勒出了民众的状态。 当知识分子们高呼口号的时候,作为听众的茶客既不理解他们,也没有兴趣去了解。“台湾在哪里?”“为什么打完战还要割地赔款?”“管他大不大,根本就不关咱们的事,喝茶喝茶”。当穿着洋装的十三姨经过时,他们就像看到奇迹一般,呼朋引伴来围观。 旅店老板胆小怕事畏畏缩缩,他害怕十三姨引来仇洋的白莲教徒,宁愿赠送一套传统女装。当黄飞鸿一行要离开时,他就像送走定时炸弹一般高兴。当同文馆的孩子因受白莲教徒的暴力袭击而无家可归时,他却害怕得罪白莲教徒而宁愿给黄飞鸿下跪也不愿收留孩子。他向白莲教的暴力屈服,乐于花钱向教徒买平安符保一时平安,还为自己没有收留孩子而感到庆幸。旅店老板的伙计有因懒惰而被训斥的,有在老板向黄飞鸿下跪晕倒后向黄飞鸿施压的,当陆皓东为营救孩子而来时,老板、伙计和旅店里的客人明明知道孩子的事,却怕惹麻烦宁愿谎称不知道。 当白莲教徒要袭击拍照的十三姨时,围观开坛的路人们什么事也没做。当黄飞鸿将白莲教徒痛打一顿之后,他们就起声了:“黄师傅打的真好”、“黄师傅收徒弟吗?”、“什么时候再打?”。他们是彻彻底底的看客,像路障一样围绕在人身边惹人心烦。 电影中还有很多这样的小民形象,他们耐心的打着麻将、兴冲冲的去买彩票、懒洋洋的抽着大烟、买白莲教的灯笼保平安…… 懦弱、欺善怕恶、愚昧无知、胆小怕事、作壁上观、寄望侥幸、目光短浅、善恶不分、缺乏公益精神,这就是电影中刻画的当时一般中国民众的形象。那么现在的国人呢?将来的国人呢? 同文馆的学童们 广州同文馆创立于1864年,是洋务运动的成果之一。电影中的同文馆,外观看上去像是一座教会学校。实际上它是清政府的官办学校,用以培养精通外语的翻译人才。它的经费由海关衙门提供,管理人员由朝廷官员任命。历史上的同文馆一般不招收幼童,所以电影中同文馆学童的设定,给人感觉象征意味十足。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通晓西方的语言,就有机会接触、学习和传播西方的文化和知识。来自全国各地的孩子,等他们长大学成以后,就能帮助中国社会的各个部门与外国人打交道,还可以将西方的先进知识和文化传播到国内。即便是现在,全世界大多数学术著作也都是以外语出版的,而对于语言能力有限的很多国人来说,译著的存在及其质量真的十分重要。许多学习外语多年的人,在阅读外语原版著作时仍显吃力,更遑论他人。对于当时积贫积弱、亟需引进新知识新思想的中国来说,这些孩子无疑是国家未来复兴的希望。 所以当这些孩子遭遇危险时,各方对孩子们的态度就很值得大家思考。 白莲教的信徒们 白莲教原为佛教一派。因为允许在家的信众自行吸纳弟子宣扬教法,该教派逐渐与中国各地的民间信仰合流。随着时代推进,该教派分支越来越多,名目繁多,教义芜杂,并且经常成为民变者的组织动员工具。白莲教的信徒多属社会下层人士。在川楚教乱和天理教之乱后,清廷加强了对白莲教的打击,白莲教由此式微。但是与白莲教类似的民间宗教团体不仅没有消失,反而越来越多此起彼伏。究其原因,清王朝中衰后,社会下层人士生活日渐困苦。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门户洞开,西方工业制品大量销入中国,挤压中国传统手工业的生存空间。一些依赖手工业补贴生计的中国下层民众生活更加困苦。贫困与无知,使得这些下层民众寻求回归自己传统的民间宗教信仰,以求聚集力量反抗社会宣泄不满,并且要向自己认定要为自己困苦负责的西方势力进行疯狂的复仇。 难道愚昧无知的下层民众,搭配传统庸俗的宗教信仰,而形成的狂热的暴力团体,就能为中国开创一个美好的未来吗?如果中国的未来是他们,那这一定是个噩梦般的未来吧。 看到白莲教的小女孩,因为相信神功护体,竟安然走向枪口;看到白莲教的信众们因为某个大仙的装神弄鬼,就被哄得丧失理智颠倒痴狂,像陆皓东这样为中国的未来不惜牺牲性命的革命者的精神世界崩塌了。“如果每个中国人都像他们一样,就没得救了!中国就没得救了!!”这些白莲教徒的愚昧无知,让陆皓东对中国未来的信心丧失了…… 革命者陆皓东 电影中出现的两位革命者,孙文鼎鼎大名自不必说,历史上的陆皓东则是孙文自小的好友。他在香港接受过西方教育,并受洗成为基督徒。1895年他与孙文一同创立兴中会,同年策划在广州发动起义时,他亲手绘制青天白日旗。起义消息泄露,他本已撤离,又返回焚烧起义文件和名册,结果被清军逮捕并处决。 陆皓东在电影中,明明只身一人手无缚鸡之力,又是在起义前夜和清军搜捕的关头,却主动向同文馆的孩子们伸出援手。这与纳兰元述和旅馆老板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了中国的未来,为了孩子们能够看见明日的朝阳,他愿意在黑夜里挨枪子。支撑他去奋斗去牺牲的,就是他对中国未来的信心。他相信能够通过自己的奋斗、牺牲,去换取将来一个更美好的中国。 陆皓东的牺牲,距离现在已经有100多年了,现在的中国是什么样子?未来的中国又会是什么样子? 提督纳兰元述 有很多朋友同情电影中的反角纳兰元述,可是每次我重看这部电影,对他的印象就又差了一些。 从各方面来说,他本该更加积极的去营救同文馆的孩子。从职责上来说,纳兰元述身为广东陆路提督,清廷从一品大员,为广东省绿营清军最高长官。白莲教徒作乱,他理应维持广东一省的社会治安,更何况同文馆还是清廷的官办学堂。从能力上来说,他节制广东七镇总兵,自身又武艺高强,又属封疆大吏朝廷命官。比陆皓东、黄飞鸿等人的条件不知好了多少。可是他不仅没有搭救同文馆学童,最后反而勾结白莲教袭击英国领事馆滥杀无辜,让已经脱险的孩子们几乎再度身陷险境。 纵观纳兰元述的所有决策,无一例外是以维护清王朝政权稳固为最优先考虑。为了保卫政权,虽然他嘴上说”百姓是他的衣食父母“,可他依然可以不顾百姓死活,拒绝对学童们伸出援手。为了保卫政权,他可以砍掉广州至关重要的电报线,让广州成为”死城“。为了保卫政权,他可以勾结白莲教徒袭击领事馆,甚至杀死英国参赞。他对英国参赞说”This is China, not Britain",可是他心中的China,不过是清王朝的China,与中国人已经无关了。 最后同文馆的孩子们,选择了帮助陆皓东逃亡。虽然最后纳兰元述答应照顾孩子,但是这很快就不再是一件难事了,因为黄飞鸿几乎凭一人之力就把白莲教铲除了。不敢招惹白莲教的纳兰元述,却还想和黄飞鸿一较长短,自然是自取灭亡。 英国领事馆 当本国公民在本土遭遇危险时,却要躲进外国领事馆避难。这样的事情在近百年来的中国出现过无数次。这不得不说是我们国家的悲哀啊。 当十三姨带着孩子们在街道上东躲西藏时,纳兰元述正委婉的告诉黄飞鸿,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此时已将孩子们视为累赘。那也就无怪乎十三姨听到莫扎特的音乐,就眼睛一亮像找到救星般说“这附近一定有领事馆”…… 同样躲进英国领事馆的还有革命党和黄飞鸿一众,而在领事馆外的只有白莲教徒和清兵。阵线就这样划分出来了…… 黄飞鸿与十三姨 纳兰元述虽然嘴上能操英语,知道电报这种现代技术的重要性,会用望远镜观察情势,可是他挂在墙上的是中国传统的“忠勇刚毅”四字。比起一个武者,他更接近于中国传统里所赞扬的死心塌地效忠王朝的军人。 黄飞鸿不同,或许比起纳兰元述,他不通西方鸟语,用不惯西方的一切器物,也不了解西方的科学技术。但是他是一个受侠文化影响的中国传统武者的典范。这反而促使他路见不平向孩子们伸出援手,除暴安良消灭白莲教,甚至保护革命党人脱逃。他在救死扶伤的同时,也对西方医学感到惊叹。在国家风雨飘摇之中,他也开始思考“国人是否浪费了太多的时间”,虽然他连表都不会看。 十三姨则是在国外生活了很长时间,已经习惯了西方的生活方式,对中国的事物却已经不太熟悉了。她总是帮助黄飞鸿与外国人沟通,向他讲解各种与外国有关的知识。在这部电影的最后,十三姨革命党人一起坐船去了香港,黄飞鸿在岸上喊话,向她发誓一定会去找她。 我很好奇,黄飞鸿和十三姨最后又重逢了吗?在黄飞鸿系列电影中,毫无疑问他们在下一部中又在一起了。可是在现实中,十三姨是个虚构的人物,黄飞鸿是个克妻的命,前三任妻子都早死,没听说她们有谁是在国外生活过的,第四任妻子莫桂兰是土生土长的广东人,娶了没多久,黄飞鸿自己就去世了。他的妻子、儿子和徒弟很快都去了香港,然后就永远留在那儿了……

 6 ) 非正式評論:

第二部的意味明顯比第一部厚了不少。歷史背景為:公車上書、義和團運動、孫文革命。虛構性與真實性的歷史交匯:在徐克的世界裡,黃飛鴻就這樣和孫文相遇了。叫人怎樣不燃!(引自一友鄰)那麼,這次的世界內,有著什麼樣的立意呢?

依舊是立場問題。這部影片中比起第一部更為鮮明。首先是開篇即請出的白蓮教(查了一下,還真的有這個教派。《金枝慾孽》大結局進入朝廷的民間教派亦是和這個有著聯繫。据影片簡介,該暗指義和團運動)帶過的公車上書,還有清政府官員一派的「以洋制洋」,甄子丹飾演的納蘭元述在劇情發展之中也漸漸顯出其立場:打倒革命派,以華制華,甚至不惜與洋人為敵。

片中極力渲染出白蓮教的愚昧與迷信,(片中給出的是貶低的意味)它們稱「相機」為妖物,勢要將所有的洋人趕盡殺絕。不管是中西交流醫術的小論壇、還是同文館內無辜的知識分子。藉助陸皓東之口,影片就此給出立場:小時候和長大後我們相信的神都是不一樣的,到最後,我們誰也不信。再加上在黃飛鴻打敗真人破除教民們的個人“信仰”之後,留下一句「以後他們要靠自己」,方拼湊出完整答案:信自己。

時間的意味

開頭白蓮教燒毀東西時,鏡頭有片刻對準了一個座鐘。而當他們襲擊大使館的時候,第一箭射中的依舊是室內的掛鐘。我覺得會是暗指:義和團此類的運動不過是破壞時間之舉。

而時間的真正意味,開啟於孫文與黃飛鴻的對話:

「看時間做人」

「中國人已經浪費很多時間了」

隨後,「時間」這個暗號又以懷錶在不同人身上的流動一遍遍出現。

「三個時間都不同 你的表越走越快」(孫文救國)

「我們從來都沒有想過 原來時間這麼重要」(黃飛鴻的覺醒)

懷錶擋子彈、對錶的動作、「時間最重要」「要看著時間做人」、「我還沒學會看時間 可是天開始亮了」(黃飛鴻和阿寬都不會看懷錶上時間的其實…但是他們心中已然有「時間」這個概念)

(這裡可以好好整理再作論述)

堅定

在黃飛鴻和陸皓東闖入白蓮教陣營的時候,面對一眾狂熱的教徒,陸皓東這個角色表現出動搖的模樣:「沒得救了 還能走去哪裡」他在這裡,是開槍的一方。但是其中的兩槍,有種促進他一步步走向心理崩潰的意味。第一個是以槍亦無法嚇退一眾教徒,甚至還有那個小女孩。而開出的這一槍,擊中的是這個小孩。(「小孩」這個符號,在同文館和大使館中均有體現。陸皓東在離開家大使館的時候,曾兩次回頭看向他們。亦曾寄語:「無論如何都要挨過今晚,那麼你們這一代,就可以看見明天的朝陽」小孩是希望的象征,他們卻又是容易被教化和影響的。在同文館中,他們在面對白蓮教時,紛紛毫無懼色地扎起了剛學的馬步。但是切到白蓮教這邊,小孩卻是另一種可怕的化身。這種傳承性倘若是被這樣染指,那麼未來是真的無路可走)第二槍則是陸皓東欲開槍打死真人,卻不能成功。「沒有人可以終結我」緊接著便是黃飛鴻對真人的終結,感覺這裡再度回應甚至延伸了第一部的「我们的功夫再棒,也敌不过洋枪洋炮。」這裡頗有超越了槍的意味。(上部結局擊敗反派時,是功夫發出一記鐵彈)

陸皓東搖擺的設置,襯托出黃飛鴻心中信念堅定的秉性。

破而立

① 叫出十三姨本名,輩分上與情感上的「破而立」

② 立場追隨革命派,在時間上的覺醒;(這裡比起立,似乎沒有什麼破的意味ho)

③ 在白蓮教陣營打鬥之時,一句「我是黃飛鴻」

兩場打戲

在白蓮教的陣營中,真人現身於幾個椅子堆高的top處,始終不肯著地的意味,再不濟,也要護駕。黃飛鴻在這裡是一步步地將他從高處(虛幻的迷信高位)打倒下來,破除這個「壇」,這個架構。最後來一句批評:「不腳踏實地」

與甄子丹飾演的角色決鬥時,狹窄的空間感十分明顯,也因而更顯「上與下」的感覺。(棍子)轉到第二個空間巷子時,在這裡因狹窄和高聳的墻面塑造出了一個「無路可逃的絕路之境」。黃飛鴻身旁的角色阿寬同之前的陸皓東一樣重複著同樣的話:沒有路可以走了。還是襯托作用吧,黃飛鴻是那個會自己找出路的人——即「立」。(或者說很好地呼應了片名:當自強)

 短评

经典里的经典啊!一代儒侠史诗风格

7分钟前
  • 花簪
  • 力荐

广东省十大杰出青年黄飞鸿,陪伴我们度过了少年英雄的时代。

11分钟前
  • 大头绿豆
  • 推荐

徐克用太多的笔墨来描写国人的麻木与愚昧,“白莲教”一直存在。也多次出现钟表的意象,被白莲教烧掉的洋钟、孙文陆皓东的怀表,借孙文之口说“时间是很宝贵的,我们中国人浪费了很多时间,我们不能再浪费了。”整部电影完全超出了武打片范畴,很有作者性,徐克告诉我们要脚踏实地,别整歪门邪道,男儿当自强,人是这样,国亦如此。

16分钟前
  • 津五渡
  • 推荐

92年徐克和李连杰的电影,无论动作设计——尤其甄子丹对打那段练布成棍,还是人文风情,还是深刻的民族危难,亦或是革命志士的热血奋斗,为争取独立自由民主的国家而努力的奉献,青涩动人的爱情,都无疑堪称当时武打之最。徐克当年真是厉害,更可见徐克的家国理念。8.2

17分钟前
  • 巴喆
  • 推荐

那年的李连杰、那年的甄子丹、那年的徐克、那年的袁和平、那年的关之琳……

21分钟前
  • 白开水
  • 力荐

重看第N遍,还是好到不得了。虽然白莲教被拍成了一帮发丧的,可是能在摄影棚里折腾出这种史诗气魄来,了不起!对比一下,今天的中国电影才叫“深情博爱两无能”。 “天上换玉皇,地下换阎王”,好片子什么时候看都能看出新意来。

22分钟前
  • 风间隼
  • 力荐

电影中的白莲教徒和迷信无知的民众,与当下何其相似。这部电影很是经典,看过好几遍了,武打动作只是增添点观赏性,而其中对中国人、社会的刻画才是点睛之处,徐克是很有深度的导演。

23分钟前
  • SinoBaby在教书
  • 力荐

李连杰和甄子丹的两场对决精彩绝伦。徐老怪的历史观超前正确,曾经香港电影也是有文化底蕴的!

24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经典啊,当你开始思考这个国家时,你才算开始爱国了。引一评论:黄飞鸿三部曲是最生动形象最富感染力的清末历史教科书。

28分钟前
  • #烧光光#
  • 力荐

从来就没喜欢过甄子丹!跟一身正气的李连杰一比怎么看他怎么阴险狡诈!

29分钟前
  • Dita
  • 还行

喜欢上青天白日旗。武打民俗、动人爱情、人情世故、民族英雄、历史反省,这个系列真是内容丰富。

32分钟前
  • Lan~die
  • 推荐

在徐克的世界里,黄飞鸿就这样和孙文相遇了。叫人怎能不燃!

33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我不喜欢这一部,但是现在的叶问和这比起来,算什么东西啊,看看别人的历史观,价值观,对人物的刻画,对打戏的处理。

38分钟前
  • Morning
  • 推荐

这才是经典,不哗众取宠,自有其风骨,激励人心

41分钟前
  • 趣多多配红茶
  • 力荐

三部曲最佳。从佛山到广州,师徒多人简化为黄飞鸿、梁宽、十三姨三人,彼此间的情感和谐趣呈现效果出色很多,莫少聪的亲和力远胜元彬。电影中涵盖了清政府、白莲教、洋人、革命党等多个势力,表现了徐克的家国情怀和民智反思。其中白莲教显然是结合了历史上的白莲教及清末民初的义和团,刻画成打着“扶清灭洋”旗号欺神骗鬼蒙昧百姓的邪教,教众愚不可及。甄子丹饰演的反派纳兰元述,“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生不逢时,无从选择,只能充当大清帝国走向灭亡时的祭品,展示了近代中国另一类精英的命运,有了悲情的意味。结尾巷战两大功夫巨星同框,二番棍法对决,堪称武戏经典。对黄飞鸿站队孙文陆皓东革命党的处理太过潦草,表现出来的是情感认同而非政治认同。

43分钟前
  • 莱尼圆
  • 推荐

一开场,白莲教烧钢琴、洋伞等西洋妖物,还包括一条活生生的西洋犬;接下来的场景是一部火车朝屏幕疾驰而来,黄飞鸿、十三姨在车厢上吃西餐。而第一次观看本片时,我好像在读《中国可以说不》。

48分钟前
  • 柏林苍穹下
  • 推荐

李连杰甄子丹那段对打,至今无出其右者

49分钟前
  • 逍遥兽
  • 还行

基于“马关条约”这张屈辱五线谱上的《男儿当自强》道出了万千热血青年的心声。然而这支主旋律一旦脱离历史语境就极可能成为反动的工具,因此于白莲教的“民族主义”迷香中宝芝林这块救死扶伤的中医招牌怕是难得立足之境。暂且不论历史真伪,倘若飞鸿能与孙文在一起多聊聊“时间”的概念,估计也就不会有那些浪费时间的续集了。

52分钟前
  • Muto
  • 还行

是华语电影新派功夫片的开山之作,也是无法超越的巅峰。

56分钟前
  • 高冷的鸡蛋仔
  • 力荐

徐克也不是历史观更进步,就是敢拍——不过这一点看来也是非常可贵了,比他更优秀的导演也不是没有涉足,但像他这么直白确也是独一份。然后再吐槽一下剧情,这什么鬼,一直贯穿的西方就是净土的调调蛮让人反感,代表国人自救力量的革命党更像酱油,这两处跟甄子丹的以华制华都前后不搭,感觉编剧在此思维混乱。李连杰感觉还没有拍少林寺时好,而且看了一个月的张彻后,再看这种动作真心明白为啥刘家良说十万洪拳子弟要笑死了,还是愿意看老派的硬桥硬马。PS徐克这种越南人不敬传统一方面是好事,拍起片子百无禁忌,另一方面能把胡先生和刘家良气走的功力用的真好,这里让姜叔给这种小孩跨刀也就罢了,居然还为了张铁林拼死拼活,呵呵,谁给你这么大脸。看见张铁林就想直接抽死,请不来龙哥也不用拿这种东西凑数。

59分钟前
  • 安魂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