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来2014

爱情片大陆2014

主演:陈道明,巩俐,张慧雯,郭涛,刘佩琦,祖峰,闫妮,辛柏青,张嘉益,陈小艺,丁嘉丽,李纯,张庭菲,付璐璐,高莹,王志强,张金元

导演:张艺谋

播放地址

 剧照

归来2014 剧照 NO.1归来2014 剧照 NO.2归来2014 剧照 NO.3归来2014 剧照 NO.4归来2014 剧照 NO.5归来2014 剧照 NO.6归来2014 剧照 NO.13归来2014 剧照 NO.14归来2014 剧照 NO.15归来2014 剧照 NO.16归来2014 剧照 NO.17归来2014 剧照 NO.18归来2014 剧照 NO.19归来2014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31 13:32

详细剧情

  上世纪70年代初,与家人音讯全无隔绝多年的劳改犯陆焉识(陈道明 饰)在一次农场转迁途中逃跑回家。这对怀抱芭蕾舞梦想的女儿丹丹(张慧雯 饰)带来了巨大压力,她阻止母亲冯婉瑜(巩俐 饰)与父亲的相见。因此夫妻二人近在咫尺却又相隔天涯。文革结束后,陆焉识终于平反回家,但是他却发现女儿早已放弃了芭蕾的梦想成了一名工厂女工,而深爱的妻子因为患病已经不认识自己。深厚的感情、生活的变故,迫使陆焉识做出了对他来说最荒唐却又最合理的人生选择……  本片是张艺谋导演加盟乐视影业后的第一部作品,被编剧邹静之誉为苦心之作。

 长篇影评

 1 ) 生活比电影残酷多了

评价《归来》之前,我想先从另一部电影说起。倘若不是经历这件事,也许我对张艺谋的电影会有不太一样的看法,或者秉持一个较低的衡量标准。 2008年,谢晋导演去世,不少城市都举办了回顾展,我得以在大银幕上观看了“反思三部曲”(《牧马人》、《天云山传奇》、《芙蓉镇》)。这其中,以《天云山传奇》的观影经历最为难忘。难忘的原因倒不是因为我看哭了,实际上,一旦涉及到对电影的严肃评价,那么,眼泪是绝对廉价的一种存在。因此,我对《归来》前期的泪雨宣传实在是不以为然。 放映时,不知道是拷贝老化还是敏感词过滤,反正中途突然断片。一个老者突然站起来,大声斥喝着要退场。他说,他是一名还没平反的老右派,《天云山传奇》就应该年年放、天天放。他今天特地来看,不想如此扫兴。老者言辞激烈,场内其他中老年观众把他劝下,这时放映又好了。 放映结束后,这名老者依然情绪激动,边说边哭。他说,右派有55万,儿子去世都没能看上一眼,共产党亏欠了太多……周围人听得心酸不已,纷纷上去安慰他。 关于那些被拭去的眼泪,我更愿意相信,老者的眼泪不仅仅是为电影,而是为了那些被摧残的生命——包括他自己。那一声声绝望的呼吁,令我想起了《华丽的假期》里的一幕:主人公在无人的街上大声喊着,请不要忘记我们。这部韩国电影浪费了一个好题材,却不妨碍我记住这一场景。 请不要忘记我们。 这大概是对《归来》的最高评价,不需要眼泪决堤,不需要道德绑架。 2013年中国导演协会表彰大会,冯小刚态度鲜明地表达了对审查的异议和不满,希望有关部门能放开一些题材禁区,矛头直指文革。2014年四月,奥利弗·斯通口不择言,称应该拍摄文革,戳破了中国电影蒸蒸日上的真实谎言。这一年间,张艺谋迅速拍摄了一部涉及文革题材的电影,名为“归来”。 《活着》时,福贵的悲惨命运到文革处戛然而止。《我的父亲母亲》,文革背景隐隐绰绰,朦胧难懂。而到了《归来》,文革依然只是一个电影的开场序幕。如果对比三十年前的谢晋,那么,在反映文革题材的尖锐程度上,中国电影不仅毫无进步,而且还有退步之嫌。 有人说,谢晋模式的糟糕在于道德感化,在于把天大之仇变成了个人恩怨。那么,《归来》的毛病就更加明显了,它把反右和文革的伤痛变成了两个人的苦难,三口之家的生活琐事。观众从中只能体味无助的悲苦,发出无力的喟叹,就像那把出不了手的勺子,立意上未免流俗。电影当然可以拍成悲剧,然而,悲剧也有高下之分,更有力量的差异。只是在现阶段,张艺谋和中国电影都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当电影直接舍弃了陆焉识和冯婉瑜的人生跨度和情感铺垫,《归来》的重头戏变成了传统的室内家庭剧,一幕接一幕,与造成沉痛创伤的时代毫无干系。相比真正的电视剧,它显然来得紧凑、黑色和戏剧。可是,这等级别的玩意,根本不需要张艺谋出手,冯小刚足以胜任。 对我而言,《归来》真正能看的部分大概就是文革序幕,因为先于陆焉识的个人遭遇和家庭悲剧,我已经自动脑补了无数惨绝人寰的故事。那些故事完全不需要借助影像,只需白纸黑字几行,足以让人哑口无言。与这些故事相比,《归来》试图引出文革记忆的努力,变成了闯关失败的游戏。我当然也记得结尾的铁栏,文革的受害者永远被锁在了记忆的深处。可是,我想看到的不是笼中的陆焉识和冯婉瑜,而是笼中的中国人,被记忆所流放,被自我所驱逐。 对张艺谋而言,《归来》的摄影毫无功力可言,有人或名曰“返璞归真”,一语道破了这是一部品质真诚的电视剧。以往偏爱的大红大绿,只留在红宝书、芭蕾舞和红色娘子军。只有在这些画面里,你会觉得张艺谋的影像是有煽动力的,依然有《红高粱》的野性,有《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欲语还休。甚至你还能想起《我的父亲母亲》里面,章子怡身上的大红棉袄。这么一部减法做尽的片子,居然还整出了一个4K拍摄的名堂,实在是南辕北辙。如果真有花了这笔设备钱,还不如拨给化妆组和视效组,这样陆焉识和冯婉瑜的老年妆看上去也许会更加真实可信。至于冬天,看上去应该也会更加的寒冷。 再到煽情上,除了起音乐和飘咏叹女高音,《归来》已经想不出其他办法了。单说陆焉识一次次送冯婉瑜去车站,每一次都缺乏煽情效果,却有再三为之的单调和木然。《天云山传奇》里面,爱情是那么动人,单截取风雪归家一段,一名弱小的女性突然爆发出巨大力量和生命光芒,令人在逆境中依然相信有真善美,这便是一部电影的高明之处。及至《我的父亲母亲》,张艺谋用升格慢镜头反复渲染追逐与等待,强化章子怡身上的那股劲头。而这些力量、这些人物身上的性格光辉,《归来》统统没有。反倒在女儿身上,她对父亲的盲目恨意,确有一股深刻的时代性在里头,是黑暗力量的天然反应。 在陆焉识身上,我感受不到他决意当读信人,主动去选择不做陆焉识自己。电影本可以强化这种离奇无比的荒诞,也凸显出人物的性格,围绕名字和身份做文章。结果,《归来》变成了陆焉识不得不当读信人,因为他当不了冯婉瑜的那个陆焉识。换言之,电影没有强化陆焉识的自我牺牲,也失去了原著的突然觉醒(因为实际上陆焉识并没有那么爱冯婉瑜),反倒成了一种不得已的委曲求全,实乃糟糕的降格处理,令陆焉识蹉跎一生的不离不弃变成了新时代的一介道德楷模。本可以做出差异和错落的爱情,终于彻底变成了破镜难圆的夫妻泣血记。 这个错失的性格转变也造成了剧作的无力,令方师傅跟屁股后面的勺子被迫成为一处伪高潮,也让不少观众悻悻而归。 失忆的冯婉瑜永远留在了等不到的归来日期,亏欠于这对患难夫妻的罪魁祸首却消失在了铁栏后面。如果电影只是生活的一面镜子,那么,《归来》显然不合格——即便它为我们留下了陆焉识和冯婉瑜的人物画像,叫我们不要忘记。可是,就像《天云山传奇》现场的恸哭老者,生活比电影残酷多了,陆焉识和真相都尚未等到归来的那一天。【城市画报 http://chuansongme.com/n/483405

 2 ) 最远的距离是我在你面前,却相见不相识

看这部电影,我真的从头哭到尾,眼睛都哭肿了。豆瓣对中国电影真的很严格了,这么好的电影都上不了8分。 张艺谋加巩俐的组合真是王炸,更何况还加了道明大叔。这部电影讲述了文革大背景下的高知家庭的悲哀,虽然仿佛文革是一笔带过,但其实整部电影都在文革的阴影下压抑着。我最爱两场戏,一场是车站的离别,撕裂的叫喊:“焉识,快跑,焉识,快跑”,爱的不顾一切;一场是冯婉瑜记着与爱人约定的永远的5号,陆焉识假装刚回来提着箱子兴冲冲跑到冯婉茹前的1不识,从希望到失望。巩俐和陈道明两个人演的是真好啊,他们的眼神实在适合特写啊!

其实故事真的特别简单,淡淡的揪心,甚至连bgm都淡,但就是这么感动于这个爱情,纯粹而简单。即使最后也没想起又怎样?一直陪伴着就是最大的幸福了!

 3 ) 不是所有旧时光都氤氲着朦胧的美好

        有些回忆,就算再模糊了,那片地方泛着的,也只有丑恶的光。
        辛苦筹划两年,历经苦难终于逃跑成功,跋涉数千公里回到上海,却为了不再继续连累婉喻和儿女,只在远处静静的隐忍、注视、跟随,最后自首回西宁的陆焉识变成了只为了见妻子一面没去想她们安危躲在桥下潦草邋遢的陆焉识。
        在电话中用英文劝父亲“顾念”家人,又在哥哥对母亲发脾气逼她同意离婚时对他发狠不许如此的冯丹珏,变成了对父亲没有一丝感情为了自己能成为主角转身检举揭发的丹丹,虽然是丹珏和子烨的拼接,但像极了那个年代脸谱化的年轻人,只是在多年之后慢慢恢复一丝人情。
        记忆逐渐模糊,亲爱的人就在身边却无所知,所有的一切却浓缩成了老套的钢琴曲,布置的极好的背景光,随之而来的冲突,和之后的相处,直到最后站台的等待,焉识似乎完全变成了一个负责起她身边所有事的佣人,失去了婉喻在他身上能看到的一切曾经吸引她的男性气息,和对过去的回忆;焉识脑子里盲写的所有情话所有故事,变成了香烟壳上时而清新时而辽远壮阔的西北风光,仿佛在那里的时光随着时间流逝也变得美好,让人忘掉了夹边沟;市委常委的戴同志,变成了革委会的方师傅,用无比隐喻的方式勾勒出几丝棱角;早年就参加匪党解放后风光无限文革中死得其所一生中与焉识龃龉甚多的大卫韦,变成了一个简单的符号:不堪其辱自绝于人民的知识分子。
        电影的时间尺度虽不适合去描绘焉识整个被自由困惑最终了悟的一生,却最终将这一切描绘成一个温润感人的黄昏恋,甚至不算是恋,因为她压根对身边的这个人没有了任何感情,甚至没有将对焉识的思念和回忆投射到身边的这个男人身上,除了钢琴前的那一霎那,他已经变成了多年之后依然陪伴她等待焉识回来的好心老大爷,没有感情般忍受着一切。电影努力用一切将那个时代符号化,将那个时代的故事符号化,将那个时代过来过不来的人符号化,对这一切的描述雷池不敢越一步,艰难的抽丝剥茧出一段爱情故事,再用观众的偶像,用你一切能想到的桥段去赚取眼泪,三十年了,还只是哭哭啼啼没有出息,这一点上国师的功力是够了。
        不是所有对那个时代的怀念和艰难的影射都是值得尊敬的,尤其是给苦难披上温情的外套,堵上那些批判者的嘴,捞取最后一点政治资本。中国人最爱做的事情,就是从最坏的事情中也要努力找到一点点美好,就像从粪坑中吮吸蛆的蛋白,来麻痹自己只要是过去的岁月,总是镀了一层金的。

 4 ) 《归来》:一份存在主义的和解宣言


       2009年末,《三枪》上映。我和几个同学赶着便宜的早场,在中影电影院集体买票围观。看完之后出离愤怒,写就一篇克制的恶评。(《三枪:堕落的张艺谋》http://movie.douban.com/review/2912280/ 欢迎拍砖!)自感酣畅淋漓,并隐约透出一丝文艺批评之风采。对张艺谋的成见,似乎是一些学院派不自觉的共同心理暗示。无论他拍什么,做什么,总有阴谋,总是不对。很不幸,我也是其中一员。
2014年母亲节,《归来》点映。我为爸妈买了票,陪在他们身边看完整场电影。我爸说,张艺谋真是老了。我妈说,这个电影真好看。我说,你们开心就好。5年时间,我了解到生活的更多含义,并试图与这个导演和解。
       至于电影本身,它既不意外,也无惊喜。张艺谋是时代造就的传奇,自《红高粱》的第五代神话以降,到《英雄》开启中国式大片模式,再到今天,一个处于互联网时代的,“恰逢其时”的《归来》,每一步他都合上了拍,成为中国电影最耀眼的弄潮儿。而这背后的支撑,正是炉火纯青的“和解”之道。从提笔给黄镇部长写信的那一刻起 ,工人张诒谋就完成了大导“张艺谋”的华丽转身。
 前史不必赘述,让我们直接进入《归来》。这部作品,李安称之为一部“很好的存在主义电影”,这是一种聪明的理解:一切都理所应当,存在的即合理,而主人公西西弗斯般的命运,更是存在主义的有力注脚。
      《陆犯焉识》:必须要和解的原著
       窃以为,那些责怪张艺谋“无视历史”、过度“留白”的人,都属于隔岸观火,看热闹不嫌事儿大。如果换做是你,你有胆量拿文革说事儿么?从《活着》到现在,20年过去了,在审查制度上文学依然比电影宽松许多。毫无疑问的,张艺谋选择与原著和解,这构成了影片的基石。真要说张艺谋有撒娇嫌疑,那么问题其实在于,如果你只想拍一个纯粹唯美,能感动广大90后主流观众的爱情故事,为什么要动《陆犯焉识》?
      从张艺谋的作品序列中我们不难感到,他是一个体验派,更擅长拍一些与自我成长经验相关的命题,超出这个范围,就会有些力不从心。《陆犯焉识》里,有他熟悉的文革背景、政治变迁、被压抑的欲望和多诡的命运。但同时,他也清醒而准确地判断出,哪些是可以付诸影像的,哪些则不。于是,张艺谋极其刁钻地选择了原著自“青海来信”之后的内容进行改编,这有些意外,细想来又相当高明:以爱情这样稳妥的主题切入,而且是失忆之后的爱情。一切都结束了,但一切又都映射在当下,给生活造成影响。张艺谋在《南方周末》的访谈中这样说:“无需再去讨论,发生了什么,应该怪谁。……所谓新类型,就是我们不要再忆苦思甜,我们不要再控诉,再苦大仇深,让它用内敛的方式,暗流涌动的方式,甚至内伤的方式,去沉淀那个苦难。”
       归来,正是要让人们知道,在经历了苦难之后应该如何继续生活。而在张艺谋看来,重构生活的最好方式就是:与命运和解,并顺势而为。女儿对父亲的背叛以一句“对不起”而和解,丈夫与失忆妻子的关系,也在经历了反复治疗无果之后,以“陪着你到天边”而和解。亲情、爱情、忍耐、和解,这是支撑一个普通百姓活着的信念。至于批判、反思、改造、重建,那仿佛是庙堂和公知该操心的事情。
       朴素美学:与色彩和解的张艺谋
       不得不说,《归来》的美学形式,是张艺谋的一次重大突破和探索。克制、冷静、朴素,一切为了还原时代而努力,不再刻意为了色彩而色彩。他扔掉自己最最傍身的一门手艺,将浓烈化作平淡,试图让形式为内容服务,创造出本真的生活质感。“静”,大概是影片在前十几分钟的背景交代后,从银幕传递出的最强信号。只不过,全场整齐挥舞红宝书的一刻,那个曾经的张艺谋还是忍不住跳了出来。那是另一种力量,类似于“意志的胜利”。但这次张艺谋并没有像在《满城尽带黄金甲》中那样,赋予“法西斯美学”合法性。这也正是整部电影中批判性最强的一幕。
       无论是初出茅庐时的《黄土地》《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还是走进商业时代之后的《英雄》《满城尽带黄金甲》,直至上一部作品《金陵十三钗》,张艺谋的“造型”和色彩运用,向来被人所称道。在早年白睿文的访谈中,张艺谋直言,对大红大绿的颜色的偏爱,完全是出于一种本能。可以说,在《归来》中,他对本能进行了理性的压制,尝试与曾经“佻挞飞扬”的色彩和解,抛弃过度商业化、消费化的美学观念,回归到对现实和人性的尊重,并担当起恰到好处的历史责任。这在当今中国电影的大环境下,尤其显得难能可贵。当年贾樟柯叫板张艺谋:在黄金遍地的时代,谁还来尊重好人?今天,张艺谋大概可以用《归来》回应。最最重要的是,《归来》以年度文艺大片之姿获得全社会关注并向高票房冲刺,而贾樟柯的《天注定》,则归来无期。
       由此可见,和解的力量是多么重要。
       陆焉识:一出存在主义戏剧的男主角
      《归来》是一部只有现实,不诉来历的电影,它的目的不在于历史叙事,而在于描述一种纯洁美好的人性。但作为一个人而言,陆焉识却无法被历史切割。如何在被架空的情境之中还原完整的人性,是摆在每一个演员面前的最大难题。因此,《归来》对演员的要求之高,在张艺谋电影里前所未有。值得庆幸的是,我们还有陈道明。他的确代表了中国男演员的最高水准,把一个知识分子的坚持,一个男人的忠诚和一个父亲的宽容,刻画的淋漓尽致。
       原著小说中,陆焉识一生起伏跌宕,华丽苍凉。从会四国语言,留洋归来的倜傥富家子,到被天真性情所耽,流放至西北荒原的劳改犯,再到获得平反,回家之后却被势利子女排挤,最终只得离去的落寞老人,这样的人生,实在是“检视了残酷岁月里生命可能达到的高度”。而他对妻子冯婉瑜,从包办婚姻的无爱,直至历经变革之后才懂得什么是爱,这其中复杂、微妙而隐秘的心理状态,也着实令人唏嘘。
       然而在电影中,这一切都被简化了,只有蛛丝马迹依稀可循。观众们只是知道,陆焉识那么爱冯婉瑜,而冯婉瑜也一直爱着那个活在自己心里的陆焉识。
       纵使相逢应不识。这是多么存在主义的一出戏剧。陆焉识不就是那个永不停歇的西西弗斯吗?一次又一次,他想尽办法,变换身份:方师傅、修琴的、念信的……他知道,他是自己生活的主人,他的命运是属于他的。陆焉识不工作,不劳动,他归来之后的整个身心都致力于“唤醒婉瑜”这项也许永远都不会有效果的事业。许多年过去了,他似乎也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周而复始,这是他与生活和解的方式,里面有爱,有愧疚,有无奈,更有希望。陆焉识是一个荒谬的英雄,也许在别人眼中,他徒劳无功的守候是可笑的,但于他而言却是幸福的。他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他是自己的神。
       那么婉瑜呢?在和陆焉识长期分离,相识却无法相认,相认却又不相识之后,她还知道去车站接的那个人是谁么?这么多年了,她最忠诚的伴侣,是自己的理想。陆焉识和冯婉瑜,都在等待着彼此的戈多。
        而坐在银幕前的我,看着许多年之后一个白雪皑皑的早晨,陆焉识手举写有自己名字的纸牌,陪伴婉瑜在车站广场等候。这一刻,我完成了与导演的和解。
       其实我们都是命运的人质。

 5 ) 《归来》:一颗催人泪下的烟雾弹

《归来》:一颗催人泪下的烟雾弹

《归来》点映,兴致冲冲而去,满心遗憾而归。

二张分手后,对于艺谋的首度出山之作《归来》,很是期待。因为我认为,张大师近年来始终没有特别像样的片子的主要原因在于张大师身不由己,背后有个大大的操盘手,一旦张大师有了对于艺术相对自由的创作空间,那个曾经拍出《菊豆》、《红高粱》《大红灯笼》、《有话好好说》的张艺谋很有可能就又回来了。
然而,事实往往并不是按照个人期待的意志为转移。

让我们先抛开意识形态的杂念,只从艺术本身来思量《归来》。
这是一个什么故事,又是一个什么片子呢?
如果我们删除《归来》中的WG时代元素,去掉彰显张大师喜好的舞蹈演员们的大白腿,去掉陆焉识的罪名,去掉一帮演技派明星赞助性的客串,《归来》便可以简化为(注意了,剧透了)一个老头二十年未见老伴,老伴患病认不得人了,老头三番四次努力,老伴不见好转,结果终此一生的故事。
年代背景,完全可以虚化掉,就是一个当代戏,这片子的框架也是毫发无损。

在《归来》的故事中,这里没有两个人的相濡与沫,只有一个人的天荒地老。一个人因为爱的疼痛而失忆,另一个人一生默默地守在她身边。
欧开,这故事完全可以缩进一条微信,或者《知音》上的一篇短文。干嘛非要不厌其烦地在电影中讲述两个小时??

两位主演,用他们惊心动魄的演技掩盖了一个平淡如水的故事。
这里面的问题是,如果就要讲一个淡雅如茶的中老年题材文艺片,那么片子前20分钟的“抓逃”冲突,会不会与此后一个多小时波澜不惊的电影形成割裂?这好比,一篇文章,前三分之一是戏剧,后三分之二改成了回忆性散文,这叫什么玩意儿?
两位主演用他们细致入微,步步为赢的精湛演技撑起了这部电影,他们的魅力在于你只要在大银幕上专注于他们的表演,你就会被他们所深深的打动,他们的表演就像是利箭,轻而易举地便可射穿你那颗生有同情经络的小心脏,进而你会由衷地感慨,这电影,真感人。

这事儿,比《唐山大地震》里当着观众面放声大嚎的表演,至少高108个档次。但是,这是演员的事,把戏演好,天经地义。《归来》中的戏,确实感人,但确是空心箭。

首先,通常戏剧中,角色要想让人感动,首先是先得让观众熟悉、认可并喜欢这个角色,然后当这个角色落难或者痛苦甚至挂掉时,才有催人心碎的力量,鲁迅所说的悲剧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毁灭前得先得有“美好”,就是这个道理。比如《无间道》里的人物,每个人物都立住了,让你记住并喜欢了,然后他们一个个挂掉,无论是杜汶泽还是黄秋生,或者曾志伟和梁朝伟,每个人物挂掉的时候,你才会感觉心里有疼,才有悲怆感,上来就死人,没人会感动。所以,想玩悲剧必须得遵循这个艺术规律,即要先“立人物”。如果没有这个过程,作品上来就是展现人物痛苦,那么只是在博取观众的同情心,那就好比在看灾区里受难的人们,你与他素不相识,看到他的“惨“,你也会伤心落泪,但这可不是戏剧,更不是艺术。

《归来》上来就是陆逃出来,陆是什么性格?为什么逃出来?他为什么做了“反常”的事?戏剧的冲击力统统没有,上来就是一个逃犯要回家找女人私奔,观众如何建立认同感?起初看预告片,还以为是《兄弟》里宋凡平的故事,结果一看,只是一个越狱要回家的人,其他的一概没有,服了!

其次,所谓看戏,观众看的是戏,啥是戏?说白了就是有事件,有冲突。举一个张大师老同学的陈大师的作品《霸王别姬》,就是大事件中有小事件,人物始终处在戏剧冲突之中,戏只有引人入胜,人才能扣人心弦。二者密不可分,否则《归来》陈和巩用高超的演技令人动容,却始终没有在戏剧冲突之中,用两个空置人物的内心疼痛与哀伤来蹂躏观众的心灵,这是演员的胜利,而不是导演的胜利。导演应该发掘并创造剧本中跌宕起伏的冲突,进而把人物丢进冲突中去展现,除非导演想创作的是一部温文尔雅,娓娓道来的故事,来表达这就是作者所理解的生活常态或本质。

然而,《归来》事实上只有一个“冲突点”,那就是老太太失忆了,老头想各种办法,一个多小时就在讲这么一件事,即使我们一脚踢开可看性的元素,《归来》也似乎并不是想做一部淡雅如茶的电影,因为在片子的后面居然又翻出了一个新的冲突“方师傅”的事件,方师傅到底因为什么又对冯婉瑜做了什么?这样强烈的冲突点,为何要在平平淡淡才是真的片子末尾被提起?而事件的来龙去脉全部提,只留下一个没有打出的勺子和家庭妇女响彻胡同的咆哮,这个单独的小事件,在全片中存在的结构和思想作用到底是什么???
好吧,说回正题吧。这问题显然出在对于电影具有话语权的张大师身上。

或许张大师的摄影出身,才是问题的关键。
因为摄影,在电影创作中,非常重要,不仅涉及美学,涉及技术,还涉及镜头和调度,涉及表现人物内心和情绪,所以真正的好摄影几乎控制着每个镜头的质量。
但是,摄影眼中的镜头都是单一的,而导演比摄影“高”的地方,在于对于整场戏和整部电影情节和主旨的掌控与理解,说白了,导演在戏剧和文学的根基,才是调控整部影片故事与情感的决定性的力量。

所以,当张大师依托于中国当代文学一流名家作品而不伤筋动骨改编事,故事的核心是硬的,是立得住且深刻的,比如《红高粱》《大红灯笼》《菊豆》,也比如直接翻拍的《雷雨》的《黄金甲》,而当张大师十分自信地大刀阔斧改造文学骨架而建立剧本时,戏剧和文学的薄弱变暴露得一览无余,比如今天丝毫没有冲突力量的《归来》,也比如他或许未曾深入考虑过主旨的《英雄》,所以他拍出《十面埋伏》和《山楂树》也不足为奇。

张大师其实是电影美学大师,《英雄》《黄金甲》《有话好好说》从画面和镜头上,我觉得真的是牛逼闪闪,不好好学学都对不起人家的才气。但在电影叙事上,故事的张力与场面调度的创意,其实是张大师的短板,其实这才是导演最核心的技术基础。比如结尾“很多年后……”的字幕出现,如果用画面中一个桌子上的东西变化也能交代出来,也比直接上字幕还“巧”一些,或者用地面上同样是两个人的影子起,镜头摇起,两人已经老态龙钟之类,怎么也是好过直接上字幕的吧?所以,而懂画面却不懂戏剧的张大师,放下场面和色彩这两把板斧后,就如同双枪老太婆自断两臂,相当于武功尽废。

不厌其烦地说了这么多,说的都是从戏剧的角度,《归来》存在怎样的问题,其实还没有说到《归来》的本质。

让我们心平气和地来看故事背后的指向性。
陆焉识饱受肉体和心灵的重创,且不说“改造”中的苦与危险,单就“家庭伦理剧”本身而言,他遭遇的多年与家人分离,爱妻失忆,女儿举报……这些让人心碎的痛苦,在电影《归来》中,悄然都被他对老婆矢志不渝、痴痴不忘的爱所掩盖,所有的疼痛与伤害都已经成为昨天进而被顺理成章地稀释,他与那个疯狂透顶、血雨腥风的世界,他与那些曾经残酷无情、凶神恶煞地伤害他与家人的肉体与心灵的人形魔鬼,在一天天的平凡日子里,在两位老人对面不相识的纵横老泪里,悄无声息、水到渠成、天经地义般地达成和解……

电影《归来》,如果从艺术的角度,只是一次几乎零剧情的苍白故事中的表演艺术家感人至深的双人秀。
电影《归来》,如果从大众传播和接受的角度,这作品其实就是一颗催人泪下的烟雾弹。
在滚烫的泪水背后,电影与伤疤相安无事,铭记与遗忘混为一谈,安抚与慰藉歃血为盟,谅解与杀戮狼狈为奸,巨大的烟雾到底掩盖了什么?
电影院里那些天真的孩子们,将永远不会知道。




                                           有肉吃跟着你
                                            2014-5-12

 6 ) 《逝去兮,归来兮》——写在上映前

       今年的清明,过得如此漫长。在京进修、忙碌,我错过了给外公外婆扫墓。

        妈妈总说,自己家庭出身不好,我三十来年的成长时光里,总是映射着来自故去的光影与记忆。

       外婆来自皖西大别山脚下一个远近闻名的书香门第,抗战时期在六安的师范学校与外公相识相恋。40年代,在上海复旦新闻的前身进修毕业后,外公留沪选择加入国民党。解放前夜,外公热情响应共产党号召,帮助中共说服大批国民党左翼人士、积极策反其留在大陆、迎接解放。解放后,他加入安徽日报,之后于合肥四中、九中成为高中语文教师。这样的背景、这样的经历,在那个年代是复杂的也是危险的。随后的一次次运动,外公外婆历经艰辛,他们的家庭也遭受风吹雨打。

       从60年代开始,家人逐渐分离:外婆成为地主分子,远赴定远农村接受改造,外公成为历史反革命在农垦学校接受教育;大姨以优异成绩在合肥师范毕业却被迫在巢湖农场下放,比大姨小11岁的我年幼的妈妈跟随大姨也开始了农场生活;舅舅年幼时帮助外公搬砖谋生,之后在肥东开始了下放时光。一个家庭,四分五裂了近20年,在80年代到来的前夕才陆续团聚。为此,这个韩氏家庭一家五口特地在照相馆里照了一张全家福,外公郑重地给相片取名叫做——“帰来”。

       聚散别离,于我的家族而言,是以时间的名义来面对和遭遇的,远非停留在那些后来的件件作品里。我虽80生人,但是在这个家庭里,从小听着外公外婆回忆往事,听着妈妈细述家庭的变迁,所以很早就明白了“团圆”和“历史背景”这些抽象又特别具有政治含义的词汇。我很早就看懂了《牧马人》、《芙蓉镇》、《小街》这样的影片,知道了朱时茂、丛珊的爱情是那样的艰苦而又隽永,刘晓庆、姜文的情缘是那样的患难与共,郭凯敏、张瑜的依恋与分离是那么的让人心酸,知道了《人到中年》影片里,潘虹是怎样的苦闷与无奈。是时代,是时代给予了人们历经磨难后学会了隐忍,懂得了珍惜。在我看来,经历过那些时代考验并且依旧认真、乐观、坚强、耿直活着的人,都是伟大而值得尊敬的。外公外婆“们”如是,大姨妈妈舅舅“们”亦然。

       外婆去世已经24年了,外公也离开我们三年多了。那个时代早就远离我们很久很久。逝去的不会再来,也决不能让它重来;“帰来”的,我们更不该放手,需要好好珍惜。

       过不了几日,张艺谋新片《归来》即将上映。前两日张艺谋与李安在美国对话,张艺谋说,《归来》题材在变成电影剧本的过程里非常艰辛和痛苦,因为现实的原因,很多问题还不能触碰,只能采取倒叙的方式绕道进行。即便这样,依旧让观看过试片的李安与斯皮尔伯格感动不已,甚至潸然泪下。

       不清楚影片上映时,会有多少人去观看去思考,会有多少人去回忆去反思。时下,我们最匮乏的就是反思。面对过去,面对那些荒唐却又撕扯着每个家庭的年代,在某种引领下,不少人选择了遗忘和禁语。从这一点上来说,张艺谋是勇敢的,一部《活着》,让他在20年前就被贴上了“禁片”导演的标签,在现在又选择了相同题材的故事并把它投放在银幕上。

       时代的确改变了不少,但是,归来的思考却还远远不够。我不清楚我这一代人,身上流淌着的故去岁月的血液还有多少,成长岁月里妈妈的回忆与讲述究竟能换回多少人的思考与敬畏。

       至少,我有。

       逝去兮,不复还;归来兮,不放手。

       归来的,也许会越来越多,也可能会越来越少。至少还有曾经的谢晋、巴金。

       《芙蓉镇》里,曾经打人的人在浩劫之后依旧高坐庙堂,曾经卑劣的人发疯后依旧以“运动了”的呓语恫吓百姓;幸好,坚守与向往明天的刘晓庆还是盼来了姜文的归来。

       面对历史,如果我们选择性遗忘,就会失去敬畏,就可能再度迎来悲剧的循环;

       面对历史,如果我们放下惩戒,真诚面对, 就可以走向充满自豪的明天。

 短评

原著粉表示:陈道明就是陆焉识,很赞。巩俐演技很好,但她不是原著中的婉喻。张慧雯也很好,她也不是原著里的丹钰,甚至名字和年龄设定都不一样了。所以把《陆犯焉识》改名为《归来》是很对的。电影更像是张艺谋巧妙的套着陆焉识讲了一个他的故事。看小说我曾泪流满面,但电影不能。

5分钟前
  • kakakarl
  • 还行

“她什么都记不住,就记住了我的不好” 中年文革版《初恋50次》+《忠犬八公的故事》+《朗读者》+《再见列宁》+《恋恋笔记本》…没有《活着》式大气,却有《我的父亲母亲》式细腻深情。那样纯粹而伟大的爱情只存在于那个年代,正因为我们缺失,才会如此动人。

9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我觉得挺好啊,比山楂树正常多了,起码这俩主演能撑起来,煽情也在可接受范围内。年代感不必说,光那些个变焦镜头就够伤痕了...小说大部分前情都已砍掉,只留下形式简洁的尾部,文革版初恋50次。两句渔光曲好过所有抻嗓子的“啊啊啊”。戛纳重看,采了十几个老外,无一差评,还有个法国佬当场泪崩!

12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似曾相识焉归来

16分钟前
  • 吴松张
  • 推荐

她生活就只有4号和5号两天;他自己弹自己的钢琴,拆自己的信箱,读自己未寄出的信。111分钟又短又长。推镜头的代入感。陈道明的克制隐忍、巩俐的巅峰表演。历史的厚重,时代的悲歌。

17分钟前
  • 渡口无边
  • 推荐

陪伴是最好的爱。

20分钟前
  • 一只毛阿毛
  • 力荐

斯皮尔伯格“哭了一小时”没骗人,整个被勒着脖子看完,出来人跟脱水了一样。大概是审批尺度的极好呈现了。不疾不徐的中式爱情,被时代裹挟,呈现出两面。冯陆之情,是面对观众的一面,奋不顾身不离不弃都十分直观。方师傅家女人那句“孤儿寡母”,却只投下了些许阴影,让人看得见。好人恶人,没有多明

21分钟前
  • 蘑菇在移动
  • 推荐

婉榆,婉榆……展博,展博……

22分钟前
  • 独唱团
  • 力荐

点映归来:看后给人一种平静,在快节奏都市生活中放慢脚步一样。没有去深入剖析大时代变迁人处境变化的反思,而是以缓缓步入的方式给当下观众讲述一个动容亲情和爱情的故事。场景搭建年代回忆感强,钢琴伴奏虽然出现不多,每次响起都很好的为剧情服务

26分钟前
  • 阑珊寻影
  • 推荐

巩俐奉献了从影至今最感人的一场表演,张艺谋在商业与艺术中间找到了最平衡的一点。拿这片跟活着比的可以洗洗睡了,这片对应的是我的父亲母亲,它们的背景都是历史的错误改变了爱情的轨迹。我的父亲母亲讲的是漫长的追逐,归来讲的是漫长的守候。很感人,润物无声的那种。

28分钟前
  • FrancoisG
  • 力荐

刚看完。。演员的表演已经尽力了,可惜的是,活着的张艺谋没有归来。

32分钟前
  • libido
  • 还行

门一直留着,锁住的是记忆。与其说是选择性失忆,不如说是文革创伤后遗症,用小人物的隐忍去反思大时代。坚守等候、保有归心的爱是大爱,结尾铁栅栏隔断的定格意味深长。尽管是一套再平淡不过的电视剧拍法,流露的却是老谋子老来平和的心境。这种片该用胶片拍,追求高清反是背道而驰—因为更像电视剧了

34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还行

这片子不是差,是俗!既然是要拍老年版【初恋50次】,何必改编这本小说呢。这回片子拍的倒是很严谨,问题出在平庸的主题、叙事切入点和价值观,结局的处理其实想法不错,可惜从第二幕开始剧本除了冗长毫无技巧性可言,从头到尾都是平铺直叙,叙事的层次感、伏笔反转和角色塑造都做得很差。★★

38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较差

两颗星给演员,不包含新的谋女郎。一颗星给一个桥段,巩俐要求陈道明给她念信,按普通编剧写肯定就是很兴奋,接过信说好啊!这时陈道明说:方便吗?三个字一问,一个知识分子的分寸感就出来了。好与坏,高低立判。

42分钟前
  • 老袁
  • 还行

如果能将陆焉识在戈壁上逃跑的惊心动魄拍出来,能将劳改营里的人间惨状拍出来,哪怕只是一点点,也足以超越《活着》了。而现在这个家-传达室-火车站三点一线的版本,则简直就是一出陈道明版《朗读者》加《初恋50次》。

46分钟前
  • 扭腰客
  • 还行

最喜欢车站约见一场戏,乱世频仍,王佳芝一声“快走”犹未绝于耳,冯婉瑜“快跑”又频频响起,哀艳不及,而沉痛过之。除了最后一幕,时代还原度甚高。民族失忆题材能过审,实在意外。

50分钟前
  • zitsunari
  • 推荐

唉,张艺谋拼了命做减法,倒头来还是一股浓浓的做戏感。基本上在看片的过程中一直脑补尔豪帮可云找回忆的桥段。

53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还行

1,老年爱情小清新,廉价,催泪。2,跪着把钱挣了的同时就不要再想把名捞回来了。3,说需要生活积累的,更多是因为本身拍得太表面。4,别说什么平静,片中唯一平静的只有陈道明的表演。5,如果说这是营销账号的煽情贴改编,我也信。6,这么多年,我们还在谈论张艺谋,本身就挺泄气的。

55分钟前
  • 文白
  • 较差

岁月静好,一去不返;归去来兮,唯有不复蹉跎,爱存留,唯咏叹。

58分钟前
  • Andy
  • 力荐

把我妈看哭了,暂时转移了她对我找不到对象的担忧。四星好评!

1小时前
  • Dr希鲁鲁克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