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白红三部曲之红

爱情片法国1994

主演:伊莲娜·雅各布,让-路易·特兰蒂尼昂,弗雷德里奎·费德,让-皮耶·罗利特,塞缪尔·勒·比汉,马里恩·斯泰伦斯,特科·切里奥,伯纳德·埃斯卡隆,让·施莱格尔,埃尔兹别塔·亚辛斯卡,保罗·弗梅伦,让-马利·道纳斯,罗兰·凯里,朱丽叶·比诺什,贝努特·里格恩特,朱莉·德尔佩,泽比纽·扎马洲斯基

导演: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

 剧照

蓝白红三部曲之红 剧照 NO.1蓝白红三部曲之红 剧照 NO.2蓝白红三部曲之红 剧照 NO.3蓝白红三部曲之红 剧照 NO.4蓝白红三部曲之红 剧照 NO.5蓝白红三部曲之红 剧照 NO.6蓝白红三部曲之红 剧照 NO.13蓝白红三部曲之红 剧照 NO.14蓝白红三部曲之红 剧照 NO.15蓝白红三部曲之红 剧照 NO.16蓝白红三部曲之红 剧照 NO.17蓝白红三部曲之红 剧照 NO.18蓝白红三部曲之红 剧照 NO.19蓝白红三部曲之红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2-06 00:35

详细剧情

  女学生瓦伦丁(伊莲娜·雅各布 Irène Jacob饰)是个兼职模特,男朋友远在英国。尽管她非常珍惜这段感情,却无法阻止男友对自己的猜忌。  退休法官(简-路易斯·特林提格南特 Jean-Louis Trintignant饰)年轻时经历过铭心刻骨的情伤,爱人的背叛让他不再相信这个世界。唯一的乐趣,就是窃听邻居的电话,看人与人之间是如何充满欺骗。认识瓦伦丁之后,他冰封多年的情感开始融化。  法律系学生奥古斯特(简·皮埃尔·洛里 Jean-Pierre Lorit饰)前程锦绣,却不得不面对恋人感情的出轨。他决定前往英国一段时间,以摆脱痛苦的心情,在客轮上遇到了同往英国寻找男友的瓦伦丁。  轮船遇到强对流天气,暴风雨过后电视新闻上播放着轮船遇险的消息。一百多人罹难的同时,瓦伦丁和奥古斯丁双双幸存,他们觉得对方似曾相识……

 长篇影评

 1 ) 被装订的空间和被缠绕的时间——红色情深

红色在法国国旗中是博爱的象征,而《红色情深》的主体并非停留在此。比起《蓝色情挑》所讲述的“记忆与遗忘”这个人类普泛性的话题,“红色”更具对现代人生存状态的思考。
“红色”中包含着一个永恒难解的矛盾,表面的和平与残酷的真相,究竟哪个是人类应该追求的,这不仅仅是,孩子是否应该知道自己与父母并无血缘关系,妻子是否应该发现同志丈夫的秘密,这样浅显的问题。它隐含着生命中更多的更深刻的真相与遮掩之间的难题。或者人类逃避在安逸中,或者揭开面纱面对一个难堪却真实的境遇。(这个问题在《黑客帝国》中也不难找出,那部电影以更离奇直接的寓言式手段来讲述。)
而现代社会的复杂性却使得这个原本的问题更加复杂化,在这里涉及到影片中很重要的一个道具——电话。影片一开始,在镜头的快速运动和蒙太奇剪贴中,沿着电话线,连缀起两个远隔重洋的空间。电话是对现代人对空间概念的解释,在科技手段一日千里的现代,人类的生存空间也在感觉上日益逼仄狭窄,宛如用订书机把不同的维度装订在一起,电话就是一种渠道。这时候的人类甚至对逃避还是面对都失去了选择的权力。正如影片中代表裁判性的老法官,他难以抗拒探求真相的诱惑去窃听邻里的电话,以至最后自我揭发,而他正是真相的第一个受害者;女主角瓦伦蒂娜电话另一端的恋人总会因为她延迟接电话而产生种种猜忌;青年法官奥古斯特因为女友不接电话而发现她和别人偷情。生活的真相与假相之间的矛盾,因为现代生活的条件而令人类更加迷惘、悲哀、无奈。
影片中的瓦伦蒂娜与奥古斯特是两条平行又互相启示的线索,如同《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安娜和列文,《达洛维太太》中的克拉丽莎和塞普蒂莫斯。而两条线索最终以一种特殊的方式交汇,这是影片对时间的解释。在老法官对瓦伦蒂娜讲述年轻时的故事的时候,我们知道他就仿佛是奥古斯特的前世,两个人同样是法官,同样在一页偶然翻开的书上堵到考试题,以同样的方式发现红杏出墙的女友,只不过一个比另一个早生二十年或三十年。奥古斯特是瓦伦蒂娜的邻居,一直生活在用同一个镜头就可以囊括的平行空间却彼此不相识,直到两个人搭同一条船遇到船难,在老法官家的电视里,他们成为共同的生还者第一次被联系起来。老法官,这个世界的窥视者与裁判者,是唯一发现真相的人——晚生二十年或三十年的自己与瓦伦蒂娜相遇了。这并不是一种轮回,而是时间的多维度,同样归因于现代社会的复杂性。老法官和小法官的设置,让我想到埃舍尔的画,在二维视界营造出三维空间里不可能的世界,时间在影片中不再是单线单向的存在,而是由无数齿轮和卷轴运作的复杂机构,当老法官步入垂暮之年,他的前半生又开始在同一空间重现,这是一种复杂现世在时间上产生的幻觉。
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电影总是伴随着暗示宿命的小细节,巨幅广告上瓦伦蒂娜苍凉的目光暗示着终将来袭的船难,老虎机上的三个红果图案暗示瓦伦蒂娜和奥古斯特所遭受的,被生活强加的真相的打击。
结尾一千五百人的船难,生还者是电影中的主角,这是电影以神的悲悯眼神观照人世的一缕光,七个幸存者,代表耶和华的七个救赎之名,人类真正获得了救赎与博爱,这使得影片不仅仅停留在对人类生存境遇的现实层面的思考,而最终把问题的答案引向神明的方向,宛如为这栋建筑物加盖了宗教建筑的穹顶,如灯塔的光辉一般,在辽远微茫的无限空间中恒久地探照。

 2 ) 对爱的肯定和盼望

对爱的肯定和盼望 ——评基斯洛夫斯基电影《红•白•蓝》之《红色情深》 曲 曲 基斯洛夫斯基曾经说过:“最接近人道精神的是博爱。而我们或许都是博爱的,因为我们总是在目光中显露出慷慨……”《三色》之《红色情深》就是这样一部以博爱为主题的影片:学生兼模特瓦伦蒂娜总被对方猜疑;追求卡琳的法律学毕业生奥古斯特发现了他的恋人在与其他男子缠绵,纯洁的爱情被践踏了;命运中的偶然将窥听他人隐私的退休老法官卷入复杂矛盾之中……影片中还加入了许多次要情节:老法官卑劣地监听电话,少年马克发现自己私生子身份后堕落吸毒,家庭的背叛,爱的背叛,冷酷的母女亲情,不可告人的毒品交易。正如笼罩全片的灰色调子(在《蓝》中导演大量使用了蓝色滤色镜,但在《红》中却并没有),人物都处在难以摆脱的复杂的矛盾纠葛当中,生命是那样冰冷孤独。然而,红色仍然是影片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乎每一场会有一抹的红色映入眼帘。《红》在光线和取景上比另外两部更讲究,每一场景都会有意味深长的镜头出现,尤其是色彩,几乎被当成一种语言在使用。红色的车灯象征危险;咖啡店榨汁机上的红色樱桃象征精神创伤;红色夹克象征记忆中的爱。另外,夺目的吉普,小店的招牌,那本砰然坠地的书的扉页,动物医院里的半扇虚掩的门,庞大广告街景,灾难后屏幕上定格的现实与过去惊鸿一瞥。这些奇异地融合在影片中的红色不时提醒我们:影片传达的本质内容正是这不经意中出现的醒目的“红”,深情的博爱的红。 一 爱与救赎 圣经上说:爱我们的邻人。 基斯洛夫斯基在影片中延续的他一贯的对神的崇敬之情,整部影片就以“爱”为核心展开。 影片中老法官提出一个问题:存在真正的爱吗?当瓦伦蒂娜说帮助购物可以让那位孤独的母亲好受些,老法官嘲弄似地指出瓦伦蒂娜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摆脱内疚感,是为了让自己好受些。实际上是对爱的一种否定——人们的所谓爱的行为从根本上是为了自己。 影片中出现新老两代法官显然不是偶然的,他实际上扮演着审判者的角色——用窃听电话的方法对邻居们为人所不知的罪恶行径进行审判,他只是无力改变什么。笃信这一观点的老法官生活在空虚灰暗之中,但注定有红色出现在他的生活中:瓦伦蒂娜的到来使他对这一观点产生质疑,“你走后我告诉自己真恶心”,他停止了监听并去报了案。随着与瓦伦蒂娜的进一步交流,他终于看到了光明。实际上瓦伦蒂娜是在道义上对老法官进行审判,而与老法官经历相似的年轻法官奥古斯特又成为对老法官进行法律审判的第三个审判者。然而仅仅是审判远远不够。记得最后定格镜头中的那一片红色是什么吗?是救生员的红色救生服,它含蓄地指出红色的根本目的——“救赎”。红色的博爱!红色的救赎!人不是生来自私的,老法官说爱别人是为了让自己好受,正因如此我们在爱别人,爱别人就是爱自己,救别人的同时也拯救了我们自己。影片中不时出现的桔黄色的车灯似乎象征着人们的爱心,对世界产生怀疑时,灯的电池耗尽熄灭了,而重新燃起希望的老法官对瓦伦蒂娜说:“电池我已经装好了。” 生活是艰难的,再阳光的地方也会有阴暗的角落,但我们不能因为阴暗就去否定生活,因为得不到爱就去否定爱。也许你的邻居或偶然与你擦肩而过人就是你寻找的爱人,但——咫尺天涯。影片开头那段电话线路的推轨镜头,音轨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对话,默认了电话作为科技发展的产物,的确给人带来的方便,然而电话两端的人不也是咫尺天涯吗?人们无法在电话上进行心与情感的交流,反而平生了许多误解与猜疑:瓦伦蒂娜每一次和男友打电话都会被对方怀疑质问。高科技成了人们疏离的载体,正是这种现代世界的生存状态使人们之间更加难以沟通,各自遭遇着爱的冷淡、荒芜、失落和绝望,于是产生了罪——源于爱的罪,这种罪可能无法被审判,但可以被爱救赎,只要我们更加坦诚、更加有包容力,只要我们心中有爱,有希望。正如导演所说:人类遵守种种戒律,并非怕上帝惩罚,而更重要的是出于人性的需求,人总要设法超越自己,这是一切道德教化的最后目的,不是为了讨好神,或是讨好人。 二 宿命与轮回 贯穿影片始终的由女高音和管弦组成的空灵音乐告诉我们,世界是玄妙的,必然与偶然,宿命与抉择在影片中反复出现。故事是由那样多的偶然连接而成:掉下的书正好翻到了考试题目,广播坏了于是撞到了法官的狗,因为买烟而错过了女友的电话……反复出现的赌博机似乎预示着这一切只是巧合。然而瓦伦蒂娜却说:我知道为什么会赢。于是我们不得不停下来思考——这些真的只是巧合?很显然,影片实际上被打上了深重的宿命论的烙印。瓦伦蒂娜对男友说,要不是她中场休息时跑出来,他们就没法认识。的确如此,生活中很多情况下,正是那些小的不能再小的细节改变了你的一生。可是反过来想一想,如果那些都是巧合吗?如果是命中注定呢?书带注定会断,广播注定会出毛病,希旦注定会在那时跑出来,老法官和奥古斯特的命运注定相同……这种奇妙的宿命在海难获救时达到了顶峰:红色背景上瓦伦蒂娜惊魂初定的面孔,恰巧和她那幅“生命一息”的广告招贴完全吻合,仿佛冥冥中早有预示。 “轮回”是影片除了宿命以外另一个超现实的意象,奥古斯特斯就是老法官三十年后的一个轮回:轮回的金发女友、轮回的落地的书、轮回的背叛,甚至轮回的生物——生了小狗的希旦,似乎接下来的就是轮回的空虚无奈——奥古斯特也会像老法官一样孤独一生。 老法官说:“我可以选择听或者不听,你也可以选择说或者不说,但结果都是一样。”我们仿佛被一种神的力量所笼罩,在宿命之中的人显得那样脆弱无力:爱脆弱得不堪一击,幸福总是紧连着痛苦,聚散无常,拥有和缺失都无从掌握,就像本来预测的晴朗天气会忽然狂风大作。在命运的操纵下,三个生活在同一时空的个体彼此独立而交叉,衍生出不同的生命事件,但他们的命运却彼此纠结和影响:心灵相通的瓦伦蒂娜和老法官生在不同的时代,重复老法官命运的奥古斯特和瓦伦蒂那是邻居却互不相识。太多好事、坏事每天在发生,而你或许就在他们旁边,多数的事你无能为力,因为你毕竟不是上帝。于是老法官就什么都不在乎了,他监听光鲜衣着下的阴暗的丑行,目睹着人性的丑恶虚伪,嘲笑一切所谓的善良和美好。他改变不了什么,他什么也没有得到。 老法官告诉我们,生活没有完满,上帝也会犯错误,导致他和瓦伦蒂娜错过了三十年,他对生活彻底失望。于是瓦伦蒂娜告诉他,他所做的一切都是错的,人性本非恶,只是难免软弱,有些事你可以选择不要放弃。他们两个人的心灵互相交汇影响,让观众停留在对生命、和人性的思考之中。暴风雨中总会有人死亡、失踪,但也总会有人获救。片尾瓦伦蒂娜和奥古斯特并排走出,偶然相依,一成不变的重复就此被改变,是否意味着他们修正了上帝犯下的错误,终于能在一起了呢?总之,影片在展示了宿命的绝望后虽然没有给出答案,但给我们留下了希望。就连老法官沉寂的心也在期待那一束希望的阳光,仅仅一分钟的光明,却如此美丽,是否“爱”也是可以轮回的呢? 三 生命的美学 伸出你的手,世界变得不一样了,以人类命运为起点,人的堕落与跃升的路径,都可能在这一念间改变:那一念,会以撒旦的分身介入历史,或是承袭上帝造物的流程,我们也许可以决定。正如基斯洛夫斯基所说:“什么都是命中注定,我们只能把握今天。”瓦伦蒂娜和老法官的手掌隔着车窗相合,那一刹那,时间和空间的隔阂消失了,两个人的心灵融合了。 那个在《蓝》中出现的颤巍巍的老太太,老是够不到回收箱,不能把玻璃瓶塞进去,女主角看见了,但视而不见;《白》中的男主角也看见了,只能示以同情;瓦伦蒂娜看见了,毫不犹豫地走上去,帮她把瓶子投进回收箱。在一部部对生命充满破碎和悖离感的描绘之后,基耶斯洛夫斯基终于表达了他对爱的肯定和盼望。爱人如爱己,很多情况下我们无能为力,但我们总能用爱去改变些什么,拯救别人,也拯救自己,一幕幕纷繁芜杂过后,呈现出一副华彩乐章——救赎,生命的美,也许就在于此吧。

 3 ) 红——孤独心灵的慈悲

雨夜里,瓦伦汀带着撞伤的狗找到狗的主人。当瓦伦汀带着寂寞天真的神色踏进老法官阴潮的房子,老人一脸冷漠。瓦伦汀惊讶的发现老法官的行为,指责他不应该窃听他人的电话。虽然对于老人的反诘无言以对,但她坚信人性的美好。并非不了解世人的的残酷自私,爱与痛得虚无,她宁可天真的相信幻觉美好,宁可执着的在爱中裂成碎片。
瓦伦汀的纯真和慈悲的情怀打动了老法官。老法官检举了自己的罪行。他不再在他人生活的阴暗角落里极尽嘲讽。他把愤怒的邻居砸破玻璃窗的石块聚集起来放在客厅的钢琴上。他告诉瓦伦汀他理解他们原谅他们。那些邻居发现了他窃听得罪行。他们自有愤怒的理由。比如那个同性恋的男子,比如那个用偷情暗暗划裂幸福家庭骨血的中年男人。老法官说,偷窥和窃听更容易发现真相。
老法官在窥探和监听中将貌似平凡的人们所有的善恶、悲喜的私密拉出来赤裸裸的呈现。一切的本质揭露出来之后,一切委琐的、高尚的、平凡的、美好的,撕开真实的封皮,幸福的表象下都显得无比可悲。老法官的目光看到人的内心深处,却是嘲讽的、冷酷的、悲愤的。似乎在问瓦伦汀“还有什么是值得爱的吗?”
瓦伦汀感到痛苦,内心的伤痛被硬生生的撩开。瓦伦汀始终孤独。虽然在阴冷的世界如此光亮,如此美丽的存在。可是依然痛苦。她在孤独中挣扎的生活,爱。爱着一个男人,因此更为孤独;爱自己的弟弟却无法挽救他;爱自己的母亲,却始终疏离。爱作为一种存在,被孤独和痛苦更深沉更持久的代替。她的爱如此热切却无处寄托疼痛无比。但她依然深爱。作为凉薄世界的孤独个体,她始终纯洁美好心怀慈悲。
他们相隔很远,却看到对方背上的疤痕。老法官平静的追忆往事。一生唯一的爱情在背叛中灰飞烟灭。他永远无法忘记那面“镶着白框的立镜”中看到,漂亮的女朋友,“那双修长洁白的腿中……一个男人”从此没有原谅过他们,从此再也无法爱上任何人。真相如此丑陋,爱在伤害中成为冷漠和憎恨。是爱的另一种极致。爱的脆弱、孤独,轻易溃败会把人逼入绝境。不止是对于爱,对于自身,也包括命运。
老法官没有问过瓦伦汀,关于她的爱人。也许他早就看到,她的处境。她在对方冷漠的爱中寂寞孤绝却忠贞坚定。即使不值得,她依然深爱。不怀怨恨。爱是一种过程,与结果,与道德,与他人,与报偿无关。结果不具有任何意义。承受、付出、宽恕。爱是一种慈悲,对生命的慈悲。
电影最后,老法官在电视新闻中看到与他命运惊人相似的青年和瓦伦汀在海难中获救,紧靠在一起的一幕。一切似乎具有了某种暧昧温暖的气息和希望的光亮。一片红色的光中,她依然带着那样寂寞却天真的神色。残酷的命运在这一刻仿佛出现了转机,隐忍不明的慈悲。
基耶洛夫斯基在蓝中测量爱与自由,在白中探究情与性的爱的平等。伦理学大师刘小枫在他的书中温情脉脉的叙述了红中的故事,追问我们“爱怎么可能”。
孑然一身,形影相吊。世人皆庸碌奔劳,审视自身又无人不困顿孤独。要多一些慈悲不知需要多少勇气和热量。

 4 ) 从一个扔瓶子的老人说起。



法籍波兰电影大师基耶斯洛夫斯基。【为什么听起来像个俄罗斯人的名字?!】
他自私的剪辑,他不热爱电影的态度。【是的,不爱。我没有打错】
这一切都成了他鲜明的logo,存在于这个花花屏幕之上,有些“非主流”!
当你,真心去喜欢他的叙述故事的手法的时候。
就会不经意间深深的惦记,浅浅的微笑。
说来,其实他的存世作品不是很多。
但是有三部曲不得不让人去想起这个浪漫的老头。
想起一个只喜欢游离于波兰和法国的电影诗人。所谓“地域性导演”就该由此而来的吧。

《蓝》《白》《红》。
法国国旗的颜色就是这三种颜色。由而右的顺序。
很多人知道这三部曲,但是有些人真的不知道从哪一部看起。红白蓝?白红蓝?一样的顺口。
但是,当你真正全都看完的时候,才恍悟这“蓝白红”的深意。
我就是其中一个!

【蓝:忧郁,哀伤】——自由
从电影一开始,就漫漫铺陈开哀伤的因子。一场车祸夺取三口之家的父亲和女儿。
剩下的妻子朱莉,显得尤为幸运,而又不幸。
为什么不一同毁灭?!
朱莉选择自杀,但是最终还是放弃了。
我想如果她有足够的勇气,这样做何尝不是一种解脱呢。
一种彻底的自由。
当故事渐渐的发展下去,当朱莉选择逃避过去的生活,
当她逃避一切和过去有联系的人和物,
现实的生活告诉了他一些答案。
当她听到一个行乞的乐手,吹起逝去的爱人写过的一首曲子,她上前去询问。
乐手说了这样一句话:“人总是有一些东西要留下的”
也许,这就是答案。这也是一个转折。
命运安排朱莉活下来,安排朱莉知道了爱人在外面还有一个深爱的女人。
安排朱莉完成爱人留下来的未完成的曲子。
甚至安排朱莉照顾好那个女人。
电影的本意,是想告诉我们,曾经被生活和失去亲人的伤痛所束缚的朱莉,如今已获得重生。
“自由”由此而来。
而,在我看来,朱莉更像是一颗孤独的棋子。
漠然的存在,有着自由的外壳。
却把心牢牢的锁住了。
被爱的枷锁给锁住。

就像是,她根本不在乎那个扔不进瓶子的老人。

【白:屈辱,荣耀】——公平
恕我无知,最后一部才看的这个。不过最喜欢这一部。每一部曲,都可以拿来独自欣赏。
因为他又要讲一个不一样的主题。关于“爱的公平”。
卡罗尔被妻子多明尼悄悄的藏在箱子内从波兰带去巴黎。
在光鲜的生活下,身为理发师的卡罗尔,显得格外的无能。在妻子的庇护下屈辱的生活。
当一纸传票送来,卡罗尔就失去了一切。
失去妻子,失去生活,失去尊严,失去了爱。
就像主题定格的那样,生活是公平的。
卡罗尔以同样的形式回到了波兰。
从此生活开始描写公平的情节。事业顺利,金钱富足。
可是,当一切准备就绪,卡罗尔要再次像爱人表达情意的时候。
却硬生生的得到了与之前一样不公平的待遇。
爱,如何公平?!
卡罗尔要让她偿还这一切。
所以,他制造了一场精心策划的阴谋。
把爱人送进了监牢。
这样,就公平了吗?!对爱人,还是对卡罗尔本身。
站在栅栏之外,看着监牢里的爱人在对他比划着“等我”的手势。
潸然泪下。爱本身就不该追求公平。
他渐渐开始懂得那并不是他想要的结果。

就像是,他看着那个扔瓶子的老人艰难的把瓶子送进垃圾箱,但是,他只是看着。

【红:怀疑,背叛】——博爱
第一个就看的这部。起初,没怎么看明白。
但最终,在看完三部曲之后,再想起电影里的情节,忽然知道。
《红》就是一部总结。总结前两部的故事。
瓦伦丁被身处远方爱人的猜忌,她一边无可奈何,一边又假装很镇定。
当她发现一个曾经被爱伤的很深的老人对爱失去信任而迷恋偷听的恶习的时候。
她很坚定的告诉老人要懂得谅解。不要去怀疑,不要被背叛打到。
要懂得博爱。
在教会老人懂得这一切的同时,瓦伦丁也渐渐反省自己和男友的爱情。
她想去英国找到爱人,说明白。
但是,在去往英国的船上,她认识了年轻有为,也被爱情困惑着的奥古斯特。
一种似曾相识油然而生。
一场风暴揭开了所有的谜底。
幸存者只有朱莉,史蒂芬,卡罗尔,多明尼,奥利维和瓦伦丁,奥古斯特。
这些都是三部曲中的主演。
故事在这就画下一个圆满的答案。
对于导演,这些都是一种盼望。
充满对人性的希望。
在电影里我们可以感受得到。
在《红》里,在瓦伦丁身上。

就像,她看到那个扔瓶子的老人,主动上前去帮忙扔进去。

《蓝白红》,
这不是“三部”伟大的电影,是“一部”人性的解剖记录片。
是充满希望和感召的旗帜。
是基耶斯洛夫斯基留给世人回味的经典。

 5 ) 你还在深红流光里无限深蓝

基斯洛夫斯基的代表作。

刘小枫《沉重的肉身》有对它很精彩的评论,我觉得他字字都讲到深处的。看《红》带着很多私人感情,因为电影本来就是很私人的东西,就和音乐,文字一样。

《红》讲的是一维时间里的“错过”。通俗点说,讲的是“命中注定”。所谓“我的命中命中,越美丽的东西我越不可碰”。曾经在大学bt下的。这是大学时看的电影。后来毕业,工作,转而出国念书,到现在,时光兜兜转转。我何时文笔变如此之差~没救了。总之,我的中心思想是,这篇电影值得一看再看,在你人生中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看它,都不至于让你觉得难看,我是说不至于让你觉得它难看

over~

 6 ) 我的《蓝》《白》《红》

我是幸运的,由于颜色的喜好误打误撞就按了这个顺序看;却是遗憾的的,似乎错过了一次探险的机会——这是我的《蓝》《白》《红》。
为什么会开始看三部曲,我不知道,也没有知道的必要了。我只是知道这三部是很有价值的片子,基斯洛夫斯基是绝对值得敬重和佩服的大师......

《蓝》的威尼斯
《蓝》有那种静谧的魅力,是三部曲中气氛被颜色的渲染最明显的一部——表面看来,语言不多,主要靠场景气氛的营造,角色的眼神、表情还有动人心魄的音乐来表达遭受丧夫丧女的沉重打击的女主角的感受。朱丽叶比诺什的演技无话可说——她就是那个人!作为艺术家的艺术家的妻子,那种冷艳的气质让我觉得像一把锋利的、割裂过去和现在的刀子——也是一种艺术的气质......
一开始我不明白为什么她要那样做——像一种疯狂的报复啊!她是爱她的丈夫的吧?是的,她爱他——她理解他!也许因为这样,她丈夫才会另寻新欢——那个美丽的女律师。他当然理解她,也是爱她的——他跟另一个她说她的好,也做得相当好——没有让妻子知道,即便是死后——如果不是导演的安排,剧情的需要......
到后来,我开始明白了,她对他的爱——毕竟那蓝色梦幻般的吊灯还挂在那里。整理他的曲子,完成最后的乐章,延续他的梦想和血脉......
另外一个重要的人物是助手。他是我欣赏的男人——忠于自己的感情、坚定地爱着女主角、尊重自己的作品......女主角最后和他在一起,在我看来是件好事!
最后一个重要的人物——妓女。以上三个都是我心目中典型的法国人。在中国人的思维来看,妓女是我最欣赏的女性角色——虽然她也有怕的,怕父亲知道她在从事这样的工作——就是因为这样才欣赏她,欣赏她的坦率、真诚。“因为我喜欢,我觉得大家也喜欢......”所以她做到了自己喜欢的事——人生可以这样过,又何妨?能遇上这样的女主角,是她的幸运,也是剧情的需要——这才是生活,某些人总是要和某些人遇上的(《最后一班地铁》的启示)。
《蓝》没有非常跌宕起伏的剧情,没有一个鲜明的节奏——是你不可预测的。导演精心呈现的这种摄力,就像蓝色一样神秘而富有生命——刚看完影片的时候,我并没有预想中的冲击,随着时间的过去,我慢慢地细细地体会,便察觉那淡淡的蓝色从骨髓之中蔓延——我试图用理性理解,最后似乎是靠感性来明白......
它要你想的地方太多——因为这样,它值得以威尼斯的金狮加冕!

《白》的柏林
看完《白》以后,感觉冲击很大——因为,我认可这个男人!
我从一开始就不喜欢多明妮,也许只有卡洛才由始至终深爱着多明妮——她是美丽的,她也是爱卡洛的——不过她不应该这样去爱!
也好,就是因为这样,卡洛不再仅仅是美发师卡洛了!爱情的力量让他有紧抱石膏像,成为“箱中人”的勇气——本世纪最伟大的偷渡方式之一!他开始去谋求他以前并不十分看重的东西——金钱、地位。他明白了另一个阶层的生存心理——米可埃的出现是剧情的需要,也是必然——那时有无数的卡洛,也有无数的米可埃——因为,“我们都受过苦”。
他甚至策划了这样的一个游戏,这样一个让我惊讶不已的结局——看着铁窗里面的多明妮,我的心很痛——不是因为怜香惜玉,只是她现在才明白卡洛作了这么多,自己似乎太自私了......
《白》教了我很多——也许也是我喜欢的原因:人在他乡的不幸境遇、生命的珍贵、创造改变的机会......那愉快的探戈,不但是卡洛顺利改变人生的音乐,也是我肯定的一种人生态度——这是《白》对我而言的特殊意义。
最后,印象最深的地方,除了卡洛的证词、多明妮的入狱,就是他们俩美好的一夜——是多明妮想要的,也是卡洛的向往——我不解卡洛为何笑着离去——应该有报复的成分,但是,爱不能宽容一切吗?
银熊的憨厚和卡洛有几分相似,呵呵!

《红》的法国
《白》留下的问题,也许是《红》诞生的原因。
再一次展现了女子之爱的深沉——似乎和《白》形成鲜明的对比——当然,那是两种不同的爱......
美丽女模特家的窗户可以看到男律师的家——他们就这么近!法官的爱情故事也算是男律师的翻版——是一种暗号式的线索。两者由女主角联系在一起。
可以说,《红》的故事最不贴近生活,却反映了人最真实的感情。我无法不用法国国旗的象征意义来对它进行理解——那真的是一种宽容的博爱......
把狗撞伤——法官对女主角的,女主角对自己的;爱情——法官对学姐,女主角的男友对女主角,男律师对它女友;亲情——女主角对她弟弟,被窃听电话的一家;最后还有被窃听电话的和法官之间......
《红》最大的意义,除了是大师电影生涯的句点,更是一种人的重生——作为三部曲的结尾,她给了前两部一个确定的现在和充满可能性的未来......不仅让我想起了一句法语名言——C'est la vie!
伟大的凯撒,拥有与他相配的宽容!

三部曲之中,三部曲之外
投瓶的老人——三部曲的主角在三个不同的时候看到老人时的三种不同反应,暗示了什么吧?!老人的孜孜不倦和坚持,既要人们珍惜自己,又是一种鼓励,更是一种对这种精神的赞扬(相反地,也表达了一种无奈的哀愁)吧?

电视——对现代性的批判,也是作者对现代性的态度的一种暗示吧?!
还有很多......对现代人生存状态的揭示——《蓝》的脆弱、《白》的“实际”、《红》的猜疑......不得不佩服导演博爱的哲人般的眼光!

我知道对“自由”、“平等”、“博爱”的诠释,是三部曲的重要内容,这三种颜色带给人的感觉各自配合影片的基调和剧情......在三部曲中,我看到的最后的就是感情——真实的感情,甚至比现实生活还要真实的感情。是我们的浮躁弱化了感情的神经?只有在沉静的时候才对它有所注意?不知道呢!

打个不雅的比喻:好的电影,就像骂人的艺术——被骂了以后不知道被骂了,反而高兴,到最后才明白自己的窘,心生佩服,也忘了生气、不值得生气了......
看电影,还是纯粹点好——极视听之娱,获得观赏佳片的最大乐趣。
三部曲,值得一看再看(——最起码要看六次!呵呵!)

献给风静时分的箫声匿迹

 短评

三部曲終於完滿了。那個扔瓶子的老太太,終於有人肯幫她一把了。這就是電影的主旨——博愛。

8分钟前
  • StevenTong
  • 力荐

欧洲人的东西总是体现在细节,三部曲中最爱红

13分钟前
  • 徐小花
  • 力荐

能在不幸中自愈,能在报复中哭泣,能在欺骗后相信,才能在命运的风暴中幸存。

14分钟前
  • 渡边
  • 力荐

轮船遇到强对流天气,暴风雨过后电视新闻上播放着轮船遇险的消息。一百多人罹难的同时,瓦伦丁和奥古斯丁双双幸存,他们觉得对方似曾相识……

19分钟前
  • (๑⁼̴̀д⁼̴́๑)
  • 推荐

该片是一部成年人的童话故事片,是一部由厌世者构想和完成的浪漫史。影片令人信服地描写了两位主人公所建立的优雅、微妙但未必会发展的感情联系,而这种联系也是该片取得的主要成就之一。

24分钟前
  • 高冷的鸡蛋仔
  • 力荐

隐喻太多,又显得刻意巧合。终究不是现在所喜的类型。不过,三部曲里面,这部相对更好。另外,女角很漂亮

28分钟前
  • 暖鱼
  • 还行

二重身。奥古斯特正是年轻版的法官自己,多年前遭遇背叛生命轨迹从此改变无从救赎孤独终老,所以他会对瓦伦蒂娜说,“也许你就是我从未遇到的那个女人”——电影结尾,瓦伦蒂娜和奥古斯特一起得救上岸,他透过电视荧幕看到了另一个自己,如同两生花不是关于两个人的故事和精神联系,而是一个维罗妮卡的双重生命,奥古斯特和法官也因此不是两个人,而是同一个人的两个版本,两种可能。由此,我们的现实呈现出某种极端的脆弱性和偶然性——我们的现实只是开放情境中的一种可能,甚至并非是最大可能性的结果,其他潜在的可能结果并没有被完全排除,而是作为可能会发生的事件的幽灵继续缭绕着我们的“真实”现实。(Zizek)

31分钟前
  • 江寒园
  • 力荐

多想结交这么一个古怪博学的老先生当忘年交。三部曲里最爱的一部。

36分钟前
  • 沉歌
  • 推荐

红色的基调,浓烈、悬疑、隐喻,现在看起来仍然很不错。

40分钟前
  • 小波尔卡
  • 推荐

三色之中最差的一部,不知道为什么被提三项奥斯卡,这片输给[低俗小说]一点不冤。偶然与轮回,监听与畸恋。伊莲·雅各布真美好,特林提格南特老得认不出来了。至此基老师所有能看到的片片全部看完了,以这部片子结尾,真真伤感。

41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我爱伊莲娜雅各布以及她的黑丝袜

42分钟前
  • 毛驴哥🔒🔒🔒🔒
  • 力荐

三部曲里面,最浪漫的一部。红色是热情,红色是救赎,红色是博爱。

45分钟前
  • 纤指十三
  • 推荐

是一部技巧娴熟的杰作,虽然没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但是却展现了男女主角胸出色的表演。

48分钟前
  • 爱吃烤鹅
  • 推荐

三部曲中最爱红.

53分钟前
  • kingfish
  • 力荐

蓝白红三部曲是一个从三星到五星的过程。连续性的看完感觉才最完整。

57分钟前
  • 荒也
  • 力荐

她走在他过去时空的轨迹上,于是终于在现在,碰上了他。

1小时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很好的看的电影,情节有铺垫而且环环相扣很精彩

1小时前
  • 乔植
  • 推荐

我们都活在别人生活过的轨迹里,或是窥探隐私,或是生命轮回。他梦见了未来的她,好像这一切在真实的发生。我以为这是错过,可殊不知,他们最终相遇。

1小时前
  • 后自愈
  • 推荐

[蓝]技法最先锋但略有形式大于内容之感,[白]最贴近传统叙事电影,终章[红]以"博爱"为主题,大格局,视听语言掌控也已达大象无形之境。老法官与新法官相同的人生轨迹及细节(掉书翻页中考题,养狗,被劈腿)有轮回之意。不少元素的复现把基氏后期影片联成网状脉络(绊倒同[两生花]),耐人寻味。(9.5/10)

1小时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影片的整个基调是红色的,莫名,猜不到的结局,费解的过程。然而,当我再回过去看前面的时候,才发现,原来如此,整个过程,是一系列紧密相扣的环。其实,在我看来,三部曲中,〈红〉是最难解读的,它涵盖了人生的迷茫,感情的机缘巧合,以及,宿命的救赎

1小时前
  • UrthónaD'Mors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