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雷巡演:鲍勃·迪伦传奇

记录片美国2019

主演:鲍勃·迪伦  艾伦·金斯堡  帕蒂·史密斯  琼·贝兹  罗杰·麦吉恩  山姆·夏普德  安·瓦尔德曼  罗尼·布莱克利  乔尼·米切尔  鲁宾·哈里肯·卡特  迈克尔·墨菲  克劳迪娅·利维  彼得·奥尔洛夫斯基  T-本恩·本内特  

导演:马丁·斯科塞斯

播放地址

 剧照

滚雷巡演:鲍勃·迪伦传奇 剧照 NO.1滚雷巡演:鲍勃·迪伦传奇 剧照 NO.2滚雷巡演:鲍勃·迪伦传奇 剧照 NO.3滚雷巡演:鲍勃·迪伦传奇 剧照 NO.4滚雷巡演:鲍勃·迪伦传奇 剧照 NO.5滚雷巡演:鲍勃·迪伦传奇 剧照 NO.6滚雷巡演:鲍勃·迪伦传奇 剧照 NO.13滚雷巡演:鲍勃·迪伦传奇 剧照 NO.14滚雷巡演:鲍勃·迪伦传奇 剧照 NO.15滚雷巡演:鲍勃·迪伦传奇 剧照 NO.16滚雷巡演:鲍勃·迪伦传奇 剧照 NO.17滚雷巡演:鲍勃·迪伦传奇 剧照 NO.18滚雷巡演:鲍勃·迪伦传奇 剧照 NO.19滚雷巡演:鲍勃·迪伦传奇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31 12:04

详细剧情

  该片改编自迪伦1975年至1976年的《奔雷秀》巡演,片中将包括迪伦本人的幕前采访。本片被描述为捕捉到了1975年陷入困境的美国精神以及迪伦在那年秋天演奏的欢乐音乐。据悉本片不会以传统纪录片的形式展开叙述。

 长篇影评

 1 ) diamond and rust

老马拍片从来不走寻常路,一部虚与实、戏剧虚构与历史片段结合的“纪录片”,一不留神就会混淆。虚构的人以逼真的面目出现,代表着那个时代与那样的传奇人物会发生的合理性。譬如莎朗斯通的少女。最有意思莫过于重温了鲍勃迪伦和joan baez相知故事,重温了joan为鲍勃迪伦而写的diamond and rust,祭奠他们曾有过的爱情和眷恋。

 2 ) 部分情节为虚构

摘自纽约客://www.newyorker.com/culture/the-front-row/rolling-thunder-revue-reviewed-martin-scorseses-slippery-chronicle-of-bob-dylan-in-concert

Interspersed among the film’s authentic interviews, for instance, are mockumentary scenes that concoct fictional details about the tour. Martin von Haselberg plays the role of Stefan Van Dorp, a fictional director who is presented as responsible for filming the archival footage. The real-life movie executive Jim Gianopulos plays Jim Gianopulos, the (fictional) businessperson behind the tour. Sharon Stone plays herself and talks about her (fictitious) acquaintance with Dylan in the course of the tour. Dylan himself takes part in these games, referring on several occasions to Van Dorp’s and Stone’s presence and actions during the tour. Scorsese even places these characters amid the archival footage, dubbing the voice of Van Dorp into documentary sequences, blurring the historical record to match the fictional conceit.

 3 ) 那个时代的音乐

这部电影我是跳着看完的,说实话,用现在人的眼光,有点难以欣赏这样的唱法和曲风。

瞄了眼演唱的时代背景,我似乎又能理解了这种音乐曲风。当时是美国与前苏联的冷战时期,美国的经济不振,需要鼓舞,而鲍勃唱歌的时候那种嘶吼,加上令人亢奋的歌词,着实像在给跌倒在地的人打气,听着有一股继续向前冲的劲在里头。

以我目前的经历对这种精神还不能有深刻理解,我想等年过四十知天命的时候再后来看看这部片子,没准就懂得了更多。

等待14年······鲍勃,我还会回来的!

 4 ) 鲍勃·迪伦时代:拥舞诗神与厉鬼,遥望嬉皮的背影

不知最近有哪些小伙伴是否和DOCO君一样,开始在茶余饭后追起了一档音乐类综艺节目《乐队的夏天》

在这档节目里,我们不仅能欣赏到面孔、反光镜、痛仰、新裤子等老牌摇滚乐队的风采,而且还会见证盘尼西林、Mr. WooHoo、九连真人等新型乐团的崛起。

九连真人《莫欺少年穷》曾血洗朋友圈

除了经典的摇滚乐,一些乐队还会在舞台上表演朋克、金属、FUNK、民谣、雷鬼等不同风格的音乐形式,包罗万象的内容呈现确实在国内的综艺中属于独一份儿的存在。

诚然,尽管这档节目另辟蹊径、摇滚范儿十足,但节目的总体编排还是有些漏洞的。先不说节目组因照顾播出时长而忍痛舍弃一些乐队的表演片段,单论对某些细节的考究就做得不够到位。

就拿第三期来说,当高晓松对台上海龟先生的主唱李红旗大赞“这就是鲍勃·马利”时,然而屏幕上却不合时宜地放出了鲍勃·迪伦年轻时的照片。

能够把这两位完全不同的传奇人物混淆,说不好听点,节目组的编导不是被猪油蒙了心就是脑子勾了芡,出现如此不专业的问题也难怪会被网友们嘲讽。

鲍勃·马利和鲍勃·迪伦完全不像!

不过,要是说到鲍勃·迪伦这位传奇性音乐人物,DOCO君却想向诸位推荐一部新鲜出炉的纪录片《滚雷巡演:鲍勃·迪伦传奇》(《Rolling Thunder Revue: A Bob Dylan Story by Martin Scorsese》)。

或许是鲍勃·迪伦的咖位太大,很多人已经请不动他,因而此片的制作者正是早已与鲍勃·迪伦有过一次合作的美国著名导演马丁·斯科塞斯(2005年斯科塞斯就为鲍勃制作过一部纪录片《没有方向的家》)。

导演马丁·斯科塞斯

在此片中,马丁·斯科塞斯采取虚实结合的方式展示了1975至1976年的鲍勃·迪伦以及他的滚雷巡演团(Rolling Thunder Revue)所进行的一次传奇巡演。

滚雷巡演团成员

巡演团人员混杂,既有音乐家、歌手,也有记者、诗人、画家,其中就包括琼尼•米切尔(Joni Mitchell)、米克•朗森(Mick Ronson)、艾伦•金斯堡(Allen Ginsberg)、琼•贝兹(Joan Baez)和杰克•埃利奥特(Ramblin' Jack Elliot)、山姆•夏普德(Sam Shepard)等人。

艾伦•金斯堡为团员们朗诵诗歌

这些不同领域的精英们在鲍勃·迪伦的感召下汇聚在一起,他们以美国建国200周年为宣传噱头,遍踏新英格兰22座城市,犹如一群真正的流浪吉普赛人进行巡回演出。

当时,美国整个社会都处于一片混乱之中,水门事件、越南战争、嬉皮士运动相互交错,政治、军事、文化全都在剧烈震荡,而鲍勃·迪伦也一度被裹挟进民权运动,无法自拔。

因此,1975年夏天,在录制专辑《欲望》(Desire)的过程中,鲍勃·迪伦便决定开始这次巡演,他想远离人群,远离媒体的审视,与自己信赖的朋友们一起进行一次流浪式的狂欢。

在巡演之初,鲍勃·迪伦就定下规矩,这次巡演走的是全明星反主流文化路线,所以他们不会再去那些人山人海的演出场馆,而是只去一些不知名的县城和最多容纳几千人的音乐厅,同时,对于这场巡回演出的宣传也仅限于在当天向小镇上的居民派发传单。

在整轮巡演中,每当鲍勃·迪伦出现在舞台上时,他就会为自己画上哑剧般的白妆,涂上厚厚的睫毛膏,偶尔还戴着透明的塑料面具,穿着喇叭牛仔裤和一件黑色背心,头上则戴着用鲜花装饰起来的帽子。

伴随着一声声近似咆哮和嘶吼的声音,鲍勃·迪伦在舞台上投以巨大的激情进行演唱,他往往边弹吉他边吹口琴,兴致浓烈时亦会又唱又舞;

而且他演奏的也经常是一些经过重新编曲的歌,诸如《Mr. Tambourine man》《Rita May》《A Hard Rain'sA-Gonna Fall》等曲都与唱片版大有不同。

Mr.TambourineManBobDylan-BringingItAllBackHome

除此之外,他还会把舞台完全地让给巡演团的其他成员进行自我展示,有时甚至是一些慕名而来陌生的人,他们或演奏乐器,或朗诵诗歌,自由地交流。

而鲍勃·迪伦就会时不时地充当司机,驾驶着他的温尼贝戈(Winnebago)房车,载着这些人赶往下一个目的地。

毋庸置疑,自由地“创造自我”正是鲍勃迪伦开始这次滚雷巡演的终极目的,就如他影片中接受采访时说的那样:“生活不是寻找自我,也不是寻找任何东西,而是创造自己。”

为了贯彻这种自由理念,在巡演过程中,鲍勃·迪伦会专门赶往杰克·凯鲁亚克(Jack Kerouac,美国小说家,代表作《在路上》)的坟墓前进行致敬;

而他的搭档艾伦•金斯堡则热衷于行为艺术——他会骗来一帮中年犹太妇女,让她们误以为可以打麻将聚会,但当她们围坐在屋内时,金斯堡便会拿出自己写给母亲的诗《卡迪什舞曲》(Kaddish)朗诵给她们听。

此外,鲍勃·迪伦还会适时地为这场巡演注入一种救赎的价值取向。

在巡演中途,他带领着所有人赶往塔斯卡罗拉印第安人保留区,为那里的印第安人进行义演。整场演出中鲍勃·迪伦都以歌声的形式代替历史上的白人向印第安人道歉。

而当他听闻黑人拳击手鲁宾·卡特(Rubin Carter)遭人陷害,成了纽泽西一场谋杀案的嫌疑犯时,他还亲自跑到监狱去看望这位运动员,并为其写下抗议歌曲《飓风》(Hurricane)以支持他澄清自己所受的污名。

鲍勃·迪伦在监狱里探望鲁宾·卡特

《飓风》(Hurricane)歌词

可以说,鲍勃·迪伦和他的滚雷巡演就像是一个艺术家大篷车,它始于1975年10月,结束于1976年5月。

在七个月的时间里,他们不断地旅行和表演音乐,他们意图用歌声、舞蹈和诗歌建立起一个自由而博爱的乌托邦世界。

每一个加入这趟旅程的艺术家就如吉普赛人附体,又如走进了文德斯的公路电影一般。他们像极了古典派的游吟诗人,一场场表演描绘出了70年代美国社会里最精彩的时代底色。

作为摇滚音乐史上最值得注意的巡演之一,评论家克林顿·海林(Clinton Heylin)就在1991年出版的《阴影背后》(Behind the Shades)中写道:

“滚雷(Rolling Thunder)的演出仍然是鲍勃·迪伦与现场乐队合作创作的最好音乐之一。”

艾伦•金斯堡在片尾号召观众向他们学习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马丁·斯科塞斯在创作这部纪录片时,事实上也运用了一些虚构的手法。

这两位属于虚构人物的“剧情演绎”

比如影片中所出现的女演员莎朗·斯通、政治家杰克·坦纳、导演斯蒂芬·凡·德普、巡演推广人吉姆·贾诺普洛斯,关于这些人的访谈就都是“剧情演绎”,属于马丁·斯科塞斯为观众放出的“烟雾弹”。

这两位也属于虚构人物的“剧情演绎”

《滚雷巡演》这部纪录片时长足有142分钟,而且它也没有一般意义上的“故事性”,完全是以虚实结合的方式对70年代中期鲍勃·迪伦率领的那一场艺术探索进行的一次还原。

平心而论,观看这样的影片确实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因为影片所呈现的内容都是大段大段的鲍勃·迪伦演唱秀,所以观看的过程也极容易变得枯燥和乏味。

但是,或许这部影片的价值也正在于此。

不管你是不是鲍勃·迪伦的忠粉,你都可以看到这位艺术家最珍贵的画面以及他对音乐的感想,而且你根本不需要担忧能不能看完它、需不需要暂停接着看这些事情。

马丁·斯科塞斯为我们提供的正是最符合鲍勃·迪伦音乐精神的一次创作,那就是自由地创造自我,你随时可以观看这部影片的任何片段,即使是快进、跳跃或者省略都无所谓。

正如鲍勃·迪伦在影片一开始说得那样,“对于滚雷巡演秀,我已经完全没有了记忆,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久到我都还没有出生呢”。

在鲍勃·迪伦心里,过去的那点儿经历早已成为历史的尘埃,而现在的他只求活在当下,永远在路上,就像一个滚石一样活着,这样的摇滚精神或许正是鲍勃·迪伦的伟大之处吧。

 5 ) 1976年的迪伦,35岁

1. 他从不正面回答问题。

2. Sharon STONE在这次巡演中遇见迪伦,waaaaaa!

3. You don't look for something in life, you create! 舞台上他眼中的光。一个自觉的表演者。

4. 和Joan Boaz 能合唱任何歌曲,睡梦中听到他唱歌。对话:I marry the woman i love. i marry a man that i thought i love. thought will fuck you up. so it's heart, it' not head.

5. Patti Smith,mental marriage?

6. Joni Micheal in. 客厅中的合唱。

7. 司法不公,《飓风》。寻找圣杯的骑士。

8. 最后收尾绝:金斯堡 make your own eternity+ 迪伦knock on Heaven's door+ 演出清单,年份及城市,直到2018。

☜ 等下!刚看到评论区有文,部分情节为虚构。太棒了,这才是真正的迪伦纪录片!

 6 ) 一点儿感触

Dylan永远那么distanced那么神秘,前面忘了是谁说他不答direct questions,后面Rubin在说Dylan来监狱探访他的时候是唯一一个不问direct questions的人。讲话也永远mystical。我喜欢他结尾时候说的那句,当interviewer问他rolling thunder给今天留下了什么:nothing. ashes, probably.

Joan Baez和Dylan在吧台旁边那段对话太扎心了。- I thought I found someone I love. - thought comes in there. It’s not about the head, it’s about the heart. 她和Dylan的声音在一起的resonance太好了,除了这部片子里还有些其他footage,都很喜欢。她也真的太喜欢Dylan了,说每次看到他就什么都可以理解,听他唱歌的chrisma就会fall for him。她说自己扮成Dylan、然后身边人不注意看就都把她当成Dylan那段眼里有光。

Ginsberg居然是这么个humble amiable presence,读他的诗的时候完全想不到。

Joni Mitchell的出现也是真意外,还问了句我是不是和Bob Dylan和Leonard Cohen一个级别的songwriter。可能是独特吉他调弦的缘故,她的歌总有种很容易identify的风格。

小提琴棒极了,给曲子增色好多。小提琴手的着装和妆容也都太酷了。

斯科塞斯能把这些零零散散的材料剪成这么好的一个故事也太棒了。尤其hurricane那儿,中间一整段歌词让Rubin和另外一位念出来,然后再切回到现场,实在精妙。后面Knocking里面也一样地切进了Ginsberg的话。

这群人真的都太酷了。只能说wish i were there,别无其他。

 短评

- 以乔治·梅里爱的短片开场,为全片定下一个魔术般的基调:绝非真实的、时代的闪回,虚构的演绎片段旋即入侵。又以短片收尾,戴上神秘的面具,观众欢呼响起,字幕亮出 特别出演:Bob Dylan。

6分钟前
  • 德卡的羊
  • 力荐

“看到这一切的你们,或者看到回顾和片段的人,将我们的经历当作例子,试图振作打起精神,振奋精神,寻找属于你的圈子,想办法为你自己的意识进行救赎,更加用心对待你的朋友,对待你的工作,你自己的静坐冥想,你自己的艺术,你自己的美丽,勇敢踏出去,创造自己的永恒”🙏

7分钟前
  • 空能花
  • 力荐

当严肃纪录片看就是上了老马的贼船了,请了一堆演员把一场真实的巡演真的编成了马戏…也是够聪明,这雾里看花的拍法反而最能反应迪伦。看完才明白desire这张砖何以叫desire,动荡不安的七十年代中,歌手功名成就,庞大巡演队伍一呼百应,疾风暴雨的创作和青年共同体。个人而言最惊讶的是Joni Mitchell也加入过这次巡演还有一段迪伦合奏Coyote…一直以为她很不喜欢迪伦的来着,大概是竞争者意识…Joan Baez的出场都觉得很虐心,尤其这巡演就在diamond and rust创作的一年后…最末尾的巡演场次编年表找到了我看过的那两次哈哈

10分钟前
  • Rhodesia
  • 力荐

虽然‘情怀’一词当下有些烂俗,但打五⭐仍旧是情怀使然,常常越是不可及越是心心念,那个黄金时代毕竟离我已太遥远了。// 主题是音乐,不可避免融入许多政治元素(从歌词翻译看国内过审无望了),一场巡演管中窥豹美国彼时的社会运动,但毕竟已成历史,抽离开再回顾,也只有音乐和热爱音乐的人始终不会褪色。/ 马丁·斯科塞斯还是厉害的,素材梳理得非常清晰,影片节奏感一流,极具观赏性,且Live现场音质上佳(话说那时迪伦的唱法并没有明显公鸭嗓);另外这类纪录片一贯福利就是主人公的大咖朋友圈,看着年轻的帕蒂·史密斯、琼·贝兹和一众艺术家,但凡有点情怀谁能不热泪盈眶呢?// 鲍勃·迪伦的荣誉会随着年纪渐长越来越多,但或许唯有好音乐可以跨越一切隔阂流传下去。

15分钟前
  • GIVIND
  • 力荐

把迪伦导演的那部近5个小时的云山雾罩巡演纪录片Renaldo&Clara有逻辑的缩编再配上近两年的采访再形式上虚构一下就是这部了,一星给75那确实伟大的巡演,一星给历史素材通过技术实现的高清复原

16分钟前
  • WiTS
  • 推荐

马丁·斯科塞斯这部纪录片把一个时代的传奇人物脉络清晰的展现在观众眼前。不太熟悉鲍勃迪伦的人也能被感染

19分钟前
  • kiki204629
  • 推荐

3星半。喜欢开头迪伦的话(人生不是用来发现自己的,而是是用来创造自己的)和结尾金斯堡的话(振作起来,去寻找自己的社群,捡起一些能救赎自己精神世界的事情,更用心地对待朋友、工作、属于自己的合适的冥想、属于自己的合适的艺术、属于你的美。用这些去创造你自己的永恒。),还喜欢Hurricane的故事、Joni Mitchell的歌。其余的真真假假故作神秘还是有很多无感甚至不适,所以是分三次看完的。

24分钟前
  • eighthday
  • 推荐

巡演乐队里的小提琴手,是一个随身带着剑的女士,名叫Scarlet Rivera。

28分钟前
  • 少年高
  • 力荐

网飞啥时候大发善心把Renaldo & Clara整个修复了我就不黑你了

30分钟前
  • Qtn
  • 推荐

传奇巡演与虚实结合的叙述,看得开心,甚至没有意识到Scorsese也在悄悄探索纪录片的边界。

32分钟前
  • 外出偷狗
  • 推荐

热泪盈眶,主线是记录鲍勃迪伦传奇生涯的又一个传奇巡演,集结了一大批民谣/摇滚歌手环游北美,随心所欲的演出;暗线是对70年代美国的记录(性解放,反战主义,尼克松,种族歧视)一首首音乐的穿插将观众带回带回过去,见证这时代落幕前最后的疯狂。Joan baez谈及bob dylan依旧含情脉脉,她实在是太好了!(想到一部分剧情是虚构的,愈发觉得老马丁的牛逼了)

37分钟前
  • KID Y
  • 力荐

超长片里纳多与克拉拉素材重剪结合建国两百年尼克松卡特交迭大背景,热闹一场。老马丁采访力不错引出迪伦哲学言论:40年前的巡演你让我说啥?啥也没留下都成灰了!批评别人时呢也很含蓄地嘲。看后一查其他好几个采访居然都是演员演的:根本不存在原片导演、意裔演出promoter是派拉蒙的CEO演的,参议员是罗伯特奥特曼虚构竞选片主公人Tanner,哇给他加一星,算秉承原片精神?有Sam Shepard访谈!迪伦叫他来合作的虽说按他剧本拍的段子都不在本片里。金斯堡最终沦为打下手的依然很开心?live剪得棒。然鹅除人美琴亮的女小提琴手Scarlet Rivera外伴奏乐队仿佛不是人,通片不提Mick Ronson和T-Bone幕后也几乎没有他们的影像,我还想看看MR一个英国人咋趟的这趟浑水..

39分钟前
  • paradiso
  • 力荐

虚与实,真与假,纯粹热爱真的能让音乐爆发出燃烧一切的力量。这场伟大的巡演,这场对当时深陷各种泥潭的Bob Dylan来说(官司缠身,婚姻告急版权纠纷)也是一种里程碑式的伟大巡演,就这样被混乱不堪且窘迫百出的呈现出来,你很难不被其中的自说自话所感动。这独一无二的魅力会让人彼此欣赏,会让人意识到你的哲学与我的哲学是相同的......一个有着如此巨大才华的的男人,在愤怒,阴暗,自我挣扎中表演着自我,剖析着自我,最终陨落……如此耀眼,如此让人难过。

43分钟前
  • WellIgotone
  • 力荐

我觉得他(Bob)做过最棒的一件事,就是将一群积极性很高、又充满抱负的人聚在一起,上火车,完全不管他们。让他们成为自己最极致的版本。

45分钟前
  • DOCO热纪录
  • 力荐

今年是netflix纪录片/音乐现场完全发力的一年,我对小霉霉,逼样死,dylan基本上都没有兴趣,但这三部片子单从拍摄水准来讲彻底让netflix脱离网媒这个概念,期待今年年底有人来写一篇2019年netxflix解谜的文章。(没想到从1975到2018年dylan年年都有巡演,年年在路上。。。。)

49分钟前
  • redhousepainter
  • 还行

白日的时光静寂缓慢,我们注视着前方,努力不使之偏向,就像夏日的红玫瑰逐日盛开,时光静寂流逝,永不复返。——鲍勃·迪伦

50分钟前
  • 康报虹
  • 力荐

补标6月。

54分钟前
  • 三十
  • 推荐

What America used to be like

55分钟前
  • closer
  • 力荐

当时迪伦就是太难了,深陷版权纠纷泥潭,加上婚姻危机和官司缠身,滚雷巡演无非是一次“逃避”而已。毕竟老马对迪伦是真爱,主角光环必须放大。不过75年滚雷第一部分巡演确实是巅峰,高清修复的现场部分看的很爽。

56分钟前
  • tata
  • 推荐

越是了解迪伦,越是感觉到他的伟大。印象最深的还是patti近乎梦呓般的言语和艾伦金斯堡独特的存在。"你们所有看见这些片段的人,要以我们为例,吸取经验,试着重新振作起来。改变自己的行为,找到属于自己的园地,做一些对自我意识的救赎。更加关心你的朋友,关心你的工作,思想,艺术,关注自己的美。走出去,让这些成为属于你的永恒。"尽管颓废堕落,虚无荒诞的思想充斥着二十世纪,但文学与艺术终究还是在关怀人生。杰克凯鲁亚克,艾伦金斯堡。某种意义上看,迪伦的文学奖也是对"垮掉的一代"的价值与地位的肯定。迪伦的作品极具个人色彩,然而本质上却是属于一个时代的回声。

1小时前
  • Kryten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