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书奇谭4K重置版

动漫大陆1983

主演:丁建华,毕克,苏秀,程晓桦,施融,于鼎,杨成纯,孙渝烽,胡庆汉,尚华,刘广宁,乔榛,严崇德,伍经纬,童自荣,程玉珠,曹雷,王建新,杨文元,富润生,刘钦,刘风,翟巍,张欣,郭易峰,王肖兵

导演:王树忱,钱运达

播放地址

 剧照

天书奇谭4K重置版 剧照 NO.1天书奇谭4K重置版 剧照 NO.2天书奇谭4K重置版 剧照 NO.3天书奇谭4K重置版 剧照 NO.4天书奇谭4K重置版 剧照 NO.5天书奇谭4K重置版 剧照 NO.6天书奇谭4K重置版 剧照 NO.13天书奇谭4K重置版 剧照 NO.14天书奇谭4K重置版 剧照 NO.15天书奇谭4K重置版 剧照 NO.16天书奇谭4K重置版 剧照 NO.17天书奇谭4K重置版 剧照 NO.18天书奇谭4K重置版 剧照 NO.19天书奇谭4K重置版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31 11:59

详细剧情

  天庭有珍奇书籍“天书”,被锁在石龛门里三千年。看守天书的袁公对天书的内容好奇不已,他乘无人之际,偷偷拿出观看。原来,天书上记录了一百〇八条法术,袁公偷偷下凡,把天书上的内容刻在石壁上。但本意造福人类的袁公此举却触犯了天条,遭到了玉帝的惩罚。  炼丹炉里的仙丹不慎被三条狐狸偷吃了,她们变成精下凡骗人钱财,还假扮仙姑和官府勾结,欺压百姓,祸害人间。袁公便指引天赋异禀的蛋生——一个从蛋里跳出来的孩子修习天书上的法术,和狐狸精斗智斗勇,为民除害。

 长篇影评

 1 ) 不知钱进了哪位领导的腰包或是亲戚的外包

天书奇谭高清修复版,首先修复得不好,谈不上高清,有些地方或许可以解释为阴影,至于边缘模糊和重影,比如狐女腮红时有时无一圈闪烁轮廓线,却再明显不过,这个程度的修复,恐怕谈不上用心。审美大概也有问题,有一处水纹疑似电脑效果,不太确认,中间一段魔幻变色效果特别糙,是不是修复的人员其实外行,或者指挥的人是那种自以为有个拥抱新技术的态度,其实不尊重专业,以为基本操作就够用的“开明老领导”,类似给老漫画电脑上色鼠标写字的洪佩奇。总之全片质感不佳,并没有手绘该有的惊艳感,但即使以原作的画面构成来说,亮点本身也不多。

寺庙里的菩萨环绕,是大屏幕上最惊艳的一幕。动画方面,方丈和小僧的夜间搏斗挺有特点,童年印象深刻的老虎咬人如今看已经感触不多,也因为节奏实在拖沓沉闷,挺到这已经很疲惫了。观影前的期待值很高,开场配乐就凉半截,看到一个个各具特点的角色又有期待,等到逐个出场却又只觉无趣,没有对生活的热情,细节空洞,导演的热情或者创造力的用武之地只能参考戏曲舞台,现实里的复杂性是绝对不能参考的,毕竟工农兵立场不可撼动,自然不可能热爱生活以及表现对生活的敏感,结果就只好玩味那些陈年老套,一看就取自戏曲舞台所以相对安全,比较不会被领导和观众整。

三个狐狸因为是反面角色还可以有个性,所以有些人味,甚至还有彼此关照的友情,要比常常只能造假的大公无私可贵。正面角色中袁公完全找不出行为逻辑,你说他模仿普罗米修斯为众生盗火吧,也没看出来真有这意思,只有溺爱孙子的糟老头一面立住了,令人生厌。蛋生那种革命小将的面貌和配音,算是时代标配了,那种胜券在握,永远正确的主人翁意识,自信到令人生畏。


【以下截图来自微博】

 2 ) 中国动画长片就该这个味

自从《宝莲灯》之后,我就再也没看过国产动画长片了(合拍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不算),似乎也没有新的长片出现了。至少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是没动静了,于是只能怀旧。从《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天书奇谭》、《金猴降妖》到《宝莲灯》,美影创造了国产动画长片半个世纪以来的全部神话和经典。

最喜欢的当然是《大闹天宫》了,而最不喜欢的只有《哪吒闹海》,太强的政治隐喻了。动画片嘛,不管它的受众是面向谁,还是该轻松点好,深刻也可以,但上纲上线就没意思了,让人悲得死去活来也不是太好。《金猴降妖》是相当不错的,只是无法超越《大闹天宫》,也不知什么时候中国才有作品能够超越它。

1956年,当中国首部彩色动画《乌鸦为什么是黑的》在国际上首次获奖时,却有评委认为它不是中国作品。从此以后,一种“中国学派”的民族风格诞生了。在人物性格、思想、习性、动作及言语都体现出本民族特征,在人物和背景设计、表演、音乐中充分吸取传统戏曲和造型艺术的表演手段加以改造发挥。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这些取得成功的动画长片无一不是遵从了这个原则。

今天回味了《天书奇谭》,或者说头一次看也不错,因为儿时的印象早已烟消云散。还是如《大闹天宫》那样的民族风味的配乐,但融入了西洋风;还是如《大闹天宫》那样的国画风格的虚实结合,但人物的线条多了一些漫画的味道。变了,又没变。而且从背景的造型和手法上来看,我觉得比《大闹天宫》还要精致和成熟。

各色人物滑稽的动作、特异的造型,加以贴切的配音,如天真稚气的蛋生(丁建华)、宽厚亲切的袁公(毕克)及其他诸如狐狸精、县太爷、府尹、小皇帝等均由老一代艺术家们献声。童趣布满了整个屏幕,让人莞尔一笑。这当然只是一部教化小孩子善恶分明的电影,但如今看来,不仅仅只是童年的回忆,似乎袁公也有了点普罗米修斯的悲剧情感来。

《大闹天宫》横空出世的时候,《世界报》评论:“《大闹天宫》不但具有一般美国迪斯尼作品的美感,而造型艺术又是美国迪斯尼作品所做不到的,它完全表达了中国的传统艺术风格。”而30年后,迪斯尼公司的第36部长篇动画巨作《花木兰》给了我们巨大的冲击。中国的动画长片何去何从?票房也好、口碑也罢,或许永远不能背叛的,是属于我们民族的独特风格。

 3 ) 《天书奇谭》:一部“超前”的国产动画

如此幽默风趣的创作风格,在当时是相当罕见的;时至今日,如此反权威、反教条、反虚伪的批判精神,也在式微

上海美术制片厂于1983年推出的《天书奇谭》,根据罗贯中、冯梦龙编纂的中国小说史上第一部长篇神魔小说《平妖传》部分章节改编而成,选取蛋子和尚与狐狸精片段,编剧包蕾和王树忱进行大刀阔斧地改动。可以说,动画片是在传统故事基础上的一次重新创作。

《天书奇谭》海报

《天书奇谭》也是继《大闹天宫》《哪吒闹海》之后又一部经典的彩色动画长片。虽然《天书奇谭》的声势似乎不如前两部响亮,但在评论界,《天书奇谭》一直被视为“经典中的经典”,它同样是老一辈优秀动画人心血与智慧的结晶。

对于不少70后、80后观众来说,《天书奇谭》深刻影响了他们的童年,这一次《天书奇谭4K纪念版》是回到童年的最好契机。修复版极大提升了电影的清晰度,画面更清新流利,声音效果愈加优质饱满。

电视播放版本与《天书奇谭4K纪念版》的画质对比

经典之所以是经典,是因为它经得起时间的反复检验,尤其是当我们时隔多年回望时,才恍然发现原来它那么“超前”。《天书奇谭4K纪念版》登上大银幕的意义不仅仅是对经典的尊重,对中国派动画的传承,还在于重新发现《天书奇谭》无与伦比的“超前性”——这之于当前国产动画的创作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平民化的讽刺

《天书奇谭》讲述的是,奉命在天庭看守天书已三千年的袁公,趁一众神仙赴瑶池盛会之机,私自打开石龛门拿出天书观看。天书中记载着108种法术,并且天书上写着“天道无私,流传后世”。

袁公发现天书的秘密

既然天书可以造福百姓,袁公便选择私自下凡,把天书的法术刻在石壁之上。果不其然,袁公受到天帝的严厉惩罚,并被勒令下凡看守天书。

不料,在袁公回天庭述职之时,三只狐妖偷吃袁公练就的仙丹,幻化为人形。从这儿开始,三只狐狸成了这部动画片绝对的主角。

三只幻化为人形的狐妖

虽然“高大全”的人物塑造方式已经不为当下的观众所接受(30多年前这是主流),不过大家还是默认影视作品中戏份占据主导的主人公必须是正面人物,主线必须是以正面人物为主。

但《天书奇谭》在叙事上就打破了这一范式,三只狐妖成主线。并且,与《西游记》总体上颇为顺利的斩妖除魔不同,因为袁公的徒弟蛋生的稚嫩和经验不足,他在与几个狐妖的对抗中并不占优势,只能眼睁睁看着几个狐妖兴风作浪、“平步青云”。

狐妖兴风作浪

所以,扣除掉开头结尾,《天书奇谭》的中间主体部分,就是狐妖的各种做坏与“得势”,并牵引出一系列坏人,描绘了一幅完整的社会画卷。

老狐狸是这群狐妖的领头人物,她身体佝偻,扮相丑陋,神态诡谲,诡计多端;粉红色的狐妖,美艳妖娆、忸怩作态,实际上是“伐性之斧”;男狐狸则贪吃愚蠢,滑稽可笑。

除了这三只狐妖外,电影中出现的时代群像,无论是庙里的和尚、还是代表庙堂的县官、府尹、皇帝,乃至于天上的玉帝,都是以负面形象出现的。比如庙里的老和尚,道貌岸然、六根未净;县官和府尹自私猖狂、见钱眼开,满脑子想着怎么搜刮民脂民膏;小皇帝娇生惯养、残暴无知;就连玉帝也脑满肠肥,平庸昏聩,滥用权力……

《天书奇谭》具有鲜明的讽刺批判色彩。但它一点也不苦大仇深,而是带有漫画式的夸张、平民化的狂欢,尽情释放着酣畅淋漓的嬉笑怒骂。

这尤其鲜明地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动画片中的反派形象,借鉴了年画、京剧、绍兴泥娃娃等众多与民间文化有关的元素,让他们的造型自带诙谐滑稽的特征,相当生动鲜活。

比如县官的形象,创意来自于京剧中的丑角。脸部中心位置用白粉画出一个方形,眉毛为一字眉,几缕稀疏错落的鼠须上是一对星星眼,而官帽的帽翅上为铜钱形状,观众一看就知道他是一个贪财滑稽的丑角。贪财的府尹矮矮胖胖有点像财神爷的扮相,但两颗不断转动的眼珠子则体现出他的精明狡猾。小皇帝则小圆脸、八字眉、小眼睛、朝天鼻、嘟小嘴,既有传统戏剧丑角的特征,也嘲讽了普通人家里宠坏的“小皇帝”。

取自京剧丑角的县官形象

另一方面,这些反派的举动都颇为笨拙可笑。就比如老和尚与小和尚的打斗,并没有中国传统功夫的一招一式,无沉稳也不大气,而像是功夫喜剧的无厘头;男狐狸因贪吃断了一条腿,从此变成了独腿书生,走路都是一蹦一蹦的,蠢态百出;县官把聚宝盆抢回家中,老父亲被蛋生“推”入其中,于是聚宝盆里一下子跳出十个爸爸,拉扯着县官叫儿子……

几个爸爸拉扯着县官

这些反派角色,不无身份高贵、地位显赫的,《天书奇谭》狠狠将他们戏谑了一把,表达了老百姓对“大人物”的不屑与嘲讽。同时,动画片设置巧妙且令人捧腹大笑的桥段,让观众收获了轻松与快乐。

如此幽默风趣的创作风格,在当时是相当罕见的;时至今日,如此反权威、反教条、反虚伪的批判精神,也在式微。

崇高的悲剧

但《天书奇谭》又不止于此。与三只狐狸的斗争,以及由此揭开的社会丑态群像,是动画片的主线之一。另一条主线则与天书有关,冲突发生在袁公与玉帝之间。

袁公的形象,有点像关公。他脸形方正,一双丹凤眼,有着鲜红的胡须与眉毛,眉尾向上高扬,额上有个上弦月的印记,连鬓的红胡子垂到胸前,平时着一身白袍,气质英武刚正。

袁公在天庭并未得到重用,一众神仙去瑶池盛会,他因为级别低去不了。偷偷打开天书,发现上面写着“天道无私,流传后世”,他很纳闷:既然如此,为何又密封起来,严加看管呢?袁公面临着两难选择:是遵循天道,无私地惠及百姓,还是听从长官命令,把天书给封锁起来?

袁公打开石龛门取出天书

袁公选择了前者。他将天书带到凡间,并将天书刻在石壁上。很快,他被天兵天将逮捕,颟顸的玉帝说袁公死罪可免,活罪难逃,他被革除仙职,终生看守石壁天书,不得与凡人来往。

于玉帝而言,天书有可能落入坏人手中,引发风波,把天书封锁起来一了百了。动画片其实也论证了玉帝的担忧,天书落入三只狐妖手中,的确引发了风波。当然,也有可能是玉帝“不仁”,藏住天书以维护神仙的权威。

但在袁公看来,担心天书落入坏人之手就把天书封锁起来,无异于把洗澡水与孩子一起泼掉。他相信:天道无私,自有慧光。而如果是为了维护神仙权威,故意隐藏天机,那么就违背了天道的无私准则。所以,袁公屡屡违背玉帝的命令,把天书带到人间。

袁公把天书传给蛋生

为了众生福祉不惜违逆天条、遭受惩戒的袁公,仿佛是古希腊神话里盗火的普罗米修斯,具备了崇高的英雄气质。尤其是《天书奇谭》以袁公再一次被天兵天将抓走(预计死罪难逃了)、蛋生一声一声痛心大喊师傅作为结尾,在悲壮激昂的配乐的衬托下,这一幕既催泪又震撼。

袁公遭到惩处

这个结尾打破了传统的大团圆结局,提升了整部动画片的审美格调。在悲剧的崇高余韵中,启迪观众更深层次地思考——如果面临相似的困境,我们会做出同样的选择吗?我们会始终站在正义与无私这一边吗?

作为“中国学派”的典型代表,《天书奇谭》也恰如其分运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充分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魅力。比如动画片中山林云海、市井生活、宫殿楼阁,利用传统中国画中的不同用墨技法,各美其美,相得益彰。高耸山峰,用意象造型,凸显超凡脱俗的意境;市集街道,则用工笔绘制,线条简练、细节精致、韵味深长。

画风细腻

动画片也集结了老一辈配音艺术家,配音阵容堪称中国配音史上的“梦之队”,他们的精心付出,赋予角色生命力。加之,38年前,动画片创作条件相当艰苦,《天书奇谭》需要绘制数万张纸,这样的浩瀚工程是老一辈艺术家用耐心和恒心一笔一划勾勒完的。

一些主创者已离开人世

《天书奇谭》是一部杰作。它是传统的,也是现代的。动画片对“伟光正”人物塑造模式的打破、对幽默讽刺风格的凸显、对庸俗“大团圆”范式的改写、对悲剧崇高精神的张扬,都走在那个时代动画片的前沿,甚至在当下的动画片创作里仍是“超前”的。

《天书奇谭》没有过时,它的宝贵经验值得我们汲取。

——首发澎湃新闻·有戏——

 4 ) 中国的普罗米修斯

    记得这是那个时代可以选择的少数几部动画片之一。
     最后一集,袁公被锁链绑着,押回天庭的场面至今仍旧记忆犹新。
 至今仍为之感动,有点像偷火种的普罗米修斯。

 5 ) 中国动画电影发展史

恰逢《天书奇谭》4K修复版重映,梳理一下国漫发展史。

根据我的个人理解,我想把中国动画电影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分别是萌芽期、繁荣期、衰弱期、回春期和提速期

五个阶段

中国动画电影发展到现在,其实不过是百年左右的时间,从 1926 年到 2021 年。首先来看一下这个萌芽期,这一时期是创世,也是奠基,不得不提到的就是万氏青年。万氏青年是中国动画的这样一个美术片的开拓者,他们万氏四兄弟,包括万古蟾(1899~1995)、万籁鸣(1899~1997)、万超尘(1906~1992)、万涤寰四个人,当然,这四个名字是他们后来做动画的这个艺名。他们在 1926 年推出了自己第一部动画电影《大闹画室》,这个是中国可以追溯到最早有意义的动画电影。在后面几年,迪士尼出了其世界首部动画长篇,也就是《白雪公主》,万氏兄弟觉得《白雪公主》做得很好,他们也需要做一款动画对标这个《白雪公主》。所以在 1941 年,万氏兄弟做了《铁扇公主》

100 多人的团队,耗时两年画了二万幅原画,才做出了这么一个《铁扇公主》。它其实借鉴了有山水画、中国古典戏剧以及美式漫画的手法。这部《铁扇公主》当时在全亚洲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口碑和票房双丰收。而且它同时也影响了当时一位日本少年,他就是手冢治虫,也就是后来《铁臂阿童木》的作者。他当时才14岁,然后他看了这部《铁扇公主》之后,决定弃医从文,开始走向动画之路。后来他也成功成为了日本动画的一代名家。

在 1955 年(图片写错了我org),出现了中国首部彩色动画片,就是《乌鸦为什么是黑的》,这部动画片是我国历史上首部获得国际电影节奖的动画片,即第八届威尼斯国际儿童电影节奖。《乌鸦为什么是黑的》讲的是一只自觉高人一等的鸟儿最后不慎惹火烧身的故事。但是这部动画片,它有非常明显的模仿痕迹,不管是管弦乐,还是动画的风格,它都有苏联动画的影子。所以当时闹出了一个笑话,威尼斯国际儿童电影节的一个评委,以为它是苏联的动画。

所以当时美术组的组长特伟先生,他就提出了我们要“探民族风格之风”的口号,也就是说要做我们本民族的动画,不能被别人误判。所以这一时期后有很多反映时代特征和民族风的一些动画,比如说 1955 年的《神笔马良》,它反映的是底层劳动人民的美好心愿,即弘扬真善美,打败假恶丑。再比如说 1956 年《骄傲的将军》,它刻画了一个临阵磨枪的将军,开始自然是非常厉害,后来却高傲自满临阵磨枪,闹出了很多笑话。

萌芽期之后,接下来来到了中国动画电影史上的一个繁荣期。我以 1957 年作为时间节点,是以上美厂成立为标志的。正是在 1955 年的时候,美术部它从上影厂分离,而在 1957 年的时候,成立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也就是非常著名的上美厂,它其实是中国历史上片存量最大,拥有知识产权最多的一个美术电影制片基地。从 1957 年到现在,它一共发行了 500 多部作品,然后斩获了 400 多项大 奖。在 1957 年繁荣期阶段,中国动画出现了非常多的多元化创作。比如 1958 年诞生了中国首部剪纸动画,也就是《猪八戒吃西瓜》,这是来自于万氏兄弟之一的万古蟾。之前他其实一直想做这个动画,但是因为纸人的定位问题所以一直没做成。但是后来他终于解决了这个技术性的难题,于是便有了《猪八戒吃西瓜》

另一部非常有名的就是《小蝌蚪找妈妈》,它也是来自上美厂,还是中国首部的水墨动画。这部动画虽然只有15分钟,但是它将中国传统的水墨画与电影如鱼得水般地融为一体,有着非常经典东方审美。它来自于齐白石的作品——《蛙声十里出山泉》,它借鉴了齐白石作品里面的,比如说虾,螃蟹之类的动物。水墨片一出,惊艳了世界,获得了许多世界级的大奖,在当时造成了很大的轰动。

如果说中国动画历史上有巅峰的话,第一个巅峰就是 1961 年的《大闹天宫》,这是中国动画繁荣期的巅峰代表作,来自于万氏兄弟的老大万籁鸣,《大闹天宫》一共分为上下两部,分别于 1961 和 1964 年播出。投入了100万的制作费,整个团队画了十万多幅原画。因为其实当时是没有电脑渲染的,包括电影工厂这些现代渲染手段,一般来说,当时做 10 分钟的动画,靠人工去画需要7000 ~ 10000 数量的原画,所以这个工作量是非常大的。正是因为《大闹天宫》的大获成功,也至此正式确立了中国电影历史上包括艺术作品创作上的头号 IP 也就是西游IP,它作为我们中国电影和文学的这样一块金字招牌,也就是在《大闹天宫》, 1961 年的时候拉开了序幕。其实这个孙悟空的形象,对于后来的这个创作是非常的有影响的,包括大家所熟知的 86 版的西游记,也就是复刻了这个这里的孙悟空,桃子脸,虎皮裙,再包括它的鹅黄色的上衣和大红长裤。导演万籁鸣用八个字形容他:神采奕奕,勇猛矫健。

中国动画历史上的第一座巅峰之后,其实也诞生了很多有名有姓的动画电影,比如说大家所熟知的《没头脑与不高兴》、《孔雀公主》,讽刺富豪阶级的这《黄金梦》等,分别都是在上个世纪 60年代的时候出现的。

繁荣期过后,中国动画进入了一个低谷,也就是衰落期。衰落其实从 1966 年开始的,因为这个时候开启了长达 10 年的文革。在 10 年的期间,中国动画由黄金时期落入了低谷。在这 10 年的期间,中国的动画作品只有十几部,平均一年只有一部。这个时候,动画片基本无法再进行天马行空或者艺术化的创作,所以在这一阶段,中国动画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

文革结束后,中国动画来到了回春期。在 1977 年的时候,国家拨乱反正,这个时候中国动画也开始迎来了属于自己的第二春。如果说刚刚的《大闹天宫》是中国历史上动画电影历史上第一座巅峰,那么第二个巅峰就是《哪吒闹海》,这是我国第一部宽荧幕动画长篇。

最负盛名的哪吒横剑自刎的那一段中,哪吒长衣飘飘,白衣如雪,在暗如黑夜的暴风雨中横剑自刎,极具悲壮气息。就像是古希腊神话故事中的英雄,他造就了中国动画电影史上最为华彩悲壮的场景。以至于中国动画之后的动画,都再难以复制这么一幅具有极度张力和悲美情怀交融的经典。《哪吒闹海》其实相对于之前的动画电影更偏向全年龄段。巧合的是,在 2019 年,也上映了一部同时代现象作,也就是《哪吒之魔童降世》,同样是选择哪吒这个人物,同样都是全年龄段型的选手。

这部电影最大的这个亮点就是它变得更加立体起来,脱离了之前一些动画电影的稚气,摆脱了一些说教,让人看起来会更加荡气回肠,更具艺术张力。这个就是中国动画电影史上的第二部巅峰代表作。

之后在 1980 年到 1990 年的期间,也出现了很多比较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1980 年的《雪孩子》,这个是讲述的是关于勇气和爱的故事,雪孩子为了救它的朋友,从火灾现场去把朋友抱出来,而自己却融化了。 81 年出品的《三个和尚》,用动画的形式,讲述了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分配问题。还有同年的《九色鹿》也是一部经典作品,为了还原壁画的风韵,九色鹿的团队去了敦煌莫高窟待了二十多天,最后完成了这样一个经典的创作。这段时间重映的《天书奇谭》,就是 1983 年的经典之作,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算是中外合作的动画。

从 1984 年开始,中国动画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第一点原因是资本涌入,很多外资涌入,在我们国内开设了很多动画工厂,这一类的成熟运作化相对于传统形式利润和效率都更高,加剧了人才外流。

第二点原因就是随着电视的普及,像日本,美国的动画都开始进入中国的市场。其实对于电视来说,它更多需要的是一些小短连续剧,而对于必出精品的上美厂来说,它的时间周期其实并不满足于这种情况,所以中国动画势必要顺应时代发生相应的改变。

这个时候,中国的动画也开始向这个短片动画系列动画来做,包括非常著名的如 84 年《黑猫警长》,以及 1986 年的《葫芦兄弟》,这个是最为经典的一个动画系列。

当然每一部作品,它都会打上时代的一些烙印。葫芦兄弟里面很多也是能反映当时的一些时代现象的。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比如说大娃,它的形象设计是力大无穷,它其实可以隐喻社会上一些有权有势的人,大娃最后被蛇妖收服的方式是掉进巨大的钱眼里,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印象,这其实就是在隐喻社会。

再包括后来 1989 年出现的《舒克贝塔》和 1990 年出现的《魔方大厦》,这两部作品原著都来自童话大王郑渊洁,动画里面的一些内容即使是相对于现在来说,它的内核、它的内容表达都会更深邃更隐喻,它的内核会更接近成人一点。

1990 年到 2000 年的中国动画电影进入了一个低迷期,一方面是国外的动画大举涌入中国市场。第二方面是国人看到了自己同国外的动画差距,属于中国动画在繁荣期那一部分自信开始慢慢消磨。所以在这一段时间中国动画是比较低迷的,这一段时期的代表作仅仅只有一部,那就是《宝莲灯》,在 1999 年,上美厂斥巨资发行了《宝莲灯》,它给出了1200万的这样一个制作费,这在当时是很高的一个投资,它的收入是1500万的票房,电影里众星云集,有非常多明星包括李玟,刘欢,宁静,陈佩斯,朱时茂等为它配音、献唱主题曲等。《宝莲灯》进行了非常多元化的尝试,包括里面的音乐化,其实大家在看宝莲灯的时候,应该记得里面有很多载歌载舞的片段,其实这在中国以往的动画历史上是很少见的,因为以前的中国电影很少去培养人们关于音乐的欣赏,举个例子,我们很多人在看到印度电影的时候,觉得他们一言不合就唱歌跳舞,觉得无法理解。另一个尝试就是西化,你会发现里面的人物造型和一些场景会具有一些西方电影的风格和色彩。所以《宝莲灯》是上美厂进行多元化的一个尝试。

在此之后,从 1990 年到新千年的时候,中国动画几乎全面走向了低幼化。当然在低幼化领域里做得好的也很多,只不过它再难有一些饱含深度和艺术化的内容。比较经典的像 07 年的《神兵小将》《小鲤鱼历险记》, 06 年的《虹猫蓝兔七侠传》《中华小子》,包括《东方神娃》《神厨小富贵》,这些都是当时的一些杰出作品。

接下来是中国动画电影的提速时期,把时间节点选取在了 2008 年是因为我觉得这是一个复兴转折的开始。 08 年的时候,一个 ID 名为饺子的人在网上发布了一个短片作品——《打,打个大西瓜》

饺子就是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导演杨宇,他非常神奇,也是类似于弃医剧本,他原来是在华西医学院读书的,后来开始追逐自己的兴趣,就去做动画了。后来他在 08 年的时候在网上发布了自己16分钟作品,《打,打个大西瓜》

这个作品其实算是中国动画这一条线上的一个转型。它代表着我们前面长期的一系列的低幼向作品开始向成人化的转型去做的探索。这部短片用幽默的方式去表达反战思想,动画的成人化,更多的其实是一种对于个人的思考,对于人和自然的相处,对于人怎么存在于这个世界上,探索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饺子用三年的时间做了这么一个16分钟短片,后来被各大网友所推崇,也获得了十多个奖项。

之后值得一提的,一个《魁拔》,另一个就是《十万个冷笑话》。

接下来闪亮登场的就是最负盛名的三大之一,也就是 2015 年,由田少鹏导演制作的《大圣归来》,这部电影在当时是一部现象级的作品。当年豪取 9.56 亿票房,直接把中国动画电影票房的天花板拉到了10亿的水准。其实他对于孙悟空的改编,我觉得还算不错,他没有按照传统意义上的模板套路去做,他其实是放大了孙悟空作为个人的人性面,作为个人,他是有自己内心的挣扎的,他有困兽犹斗的心理,在成为英雄之前,首先他得是自己,他只有跟自己内心的魔障去做对抗之后,他才能真正的去跟这个世界的魔障做对抗。《大圣归来》在中国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也是中国动画电影的一个里程碑。

其实说它是里程碑,也就是说它是具有特殊的意义的。虽然于我而言,我并不觉得《大圣归来》是一部非常出色的动画片,但是不可否认,我承认它的里程碑意义,因为里程碑的意义,是让我们铭记它,让我们在后续的动画创作之路上,能够时刻地回头,回首去观望它,去纪念缅怀它,然后以此来探寻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之路,把握未来走向,这是里程碑的意义。

著名的三大之二,也就是 2016 年由光线传媒发行的《大鱼海棠》。中国风在《大鱼海棠》中大放异彩,同时这也是其弱点,因为它的画面华美,可空洞的剧情配不上这画面。我们在评价一部小说或电影时经常会用到一个词:“工具人”。什么是工具人呢?就是说男二无缘无故地爱着女主或者女主,她无缘无故爱着男主。我对你的感情是十分炽热的,但是这炽热的又是毫无缘由的,那我为什么非得爱你呢?没办法,因为不这样,就推动不了剧情发展。《大鱼海棠》用了这么宏大的叙事背景,可它最后给我们展现了却是一个很生硬的狗血三角恋的故事,所以不免被很多观众诟病为空洞,唯一与之可以抗衡的就是去年 2020 年上映的《姜子牙》(笑~。

三大之三,在 2017 年,由不思凡导演制作的《大护法》《大护法》也是迄今为止,让我最为震撼,觉得非常不错的中国动画电影。《大护法》其实是首部完全放弃低幼向儿童市场的一部动画,它这部电影当时是不思凡在网站上集资,之后才开始制作的一部动画。这部电影有一种暗黑动画的味道,穿插了一些暴力美学,它表达的主题其实也十分晦涩,内核表达的是集权主义下的人性扭曲,算是比较少见的成人动漫。不过于我而言,我还是是非常欣赏这样的动漫的。

《大护法》《大鱼海棠》《大圣归来》,当年被亲切地称之为三大。后面的一些电影,比如说值得一提的像18 年的《风雨咒》,还有 2020 年的《姜子牙》,这两部电影的毛病和之前的《大鱼海棠》们是一样的,画面华丽华彩,但剧情经不起推敲。《风雨咒》来源于画江湖系列,也是非常有名的 IP。《风雨咒》的主角要去学习风雨咒,但是他一路上来吊儿郎当,插科打诨在最后是怎么学会的呢?最后是以一种类似于悟道的方式学会的,就好像你在看仙侠小说,主角在菩提树下悟道,悟了一个月,然后就想通了神功大成了,他就是这样悟出来的,在跳下悬崖,自戳双眼之后悟出来的。然后《姜子牙》,不得不说,他的画面确实是我迄今为止,看过的最具美感的动画,剧情还是不说了,因为我已经开始忘了。

接下来不得不提的是 2019 年的三部作品,从第一部是由追光动画发行的《白蛇缘起》,这也是我觉得我个人比较喜欢的一部动漫。《白蛇缘起》的形式是比较好的,它类似于一种旧壶装新酒的方式,故事还是那个故事,但它用新的方式去诠释,去给它的前沿和后沿做一些额外的补充。它的完成度,较之前几部动画来说算是OK 的。当时白蛇其实没有那么多的宣发费,所以最开始只有 10% 的排片,但是在 10% 的排片的情况下能拿到 4.4 亿,这说明它确实是一匹小黑马,当然也得益于包括我在内的各票自来水。(《白蛇2青蛇劫起》不想说了,毁我一片痴心哈哈哈)

2019 年指针来到《哪吒之魔童降世》。哪吒引起了非常大的轰动,也是现象级的动画电影。哪吒是主打国风神话型的,在上映第五天的时候,他的票房就超过了大圣归来的 9.56亿票房,直接把中国动画票房天花板从10亿拉到了50亿。它是目前为止中国票房最高的这样一个动画电影,仅次于排名第一的《战狼2》和第二名的《你好李焕英》(现在已经被《长津湖》上位了)。

之前在讲《哪吒闹海》的时候也说了这部影片,这部影片是一个全年龄段的选手。这里面的哪吒形象也不是一个扁平的,或者是说不像美国英雄一样,不是一个单薄的而是一个更加立体的形象,因为他生来就是魔丸,所以他天生被人排斥,被大家所诅咒。他小时候体现出来的,就是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他越是这样,其实内心就越是渴望认同,渴望被大家所接受,所以才形成它自身的独特成长。说实话,我当时报以极大的期待去看这部电影。虽然出影院的时候,我并不觉得它有达到我心中最好的那个预期。但是我得说《哪吒之魔童降世》这部动画片在综合性上看确实比以往的国产动画做得都要优秀。

2019 年还上映了一部《罗小黑战记》,它是主打治愈搞笑,幽默可爱向的。我之前以为我不看这种风格的,但是我去了电影院之后真香,我完全被罗小黑吸粉了。这是一个拖更团队的诚意之作,因为自从 2011 年,再到这个电影上映的时候,这个团队它在八年的时间,只更新了二七集剧场版。也是因为这部电影,我也去看了剧集,发现更加令人心动,所以这算是 19 年给我的一个大惊喜。

刚刚梳理了一下中国动画电影发展的 5 个阶段。

最后,动画电影的意义所在,首先是常规电影的意义,其实放在动画电影上也是成立的;我觉得第二点对于动画电影来说,它可以放开这个现实的这样一个桎梏,释放出更多的艺术创造,去做出更多天马行空的东西。还有第三点,也是我觉得非常重要的一点,因为我前几个月在做毕设,是一项和中国文化研究院合作的项目,题目是世界主要国家文化谱系特性研究。我去研究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差异,以及文化出海的困难在哪里?后面我发现,其实中国文化它的内核,比如说中哲中的道家,儒家,它的真实内核是比较晦涩难懂的,你不能让所有人都直接去理解这个未经包装过的文化核心。那么如何去进行文化包装,如何去进行挖掘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实现文化出海呢?

我觉得其实中国动画这个题材类型是一个非常好的载体。中国动画其实从很早就开始注意到,从最开始提到《乌鸦为什么是黑的》,美术组的组长说我们要探民族风格之风,再到《小蝌蚪找妈妈》,你发现它富含水墨东方审美,再到第一座巅峰《大闹天宫》,它里面的国粹风韵是非常的浓烈的。再到《大鱼海棠》不可否认的国风华采,再到《哪吒魔童降世》、《姜子牙》,包括大家所整理和希望的封神宇宙队。其实中国动画,它是一个不断探索阶段,即使现在是一个提速期,它目前仍然有非常长的路线要走。那么现在探索出来比较详细和明确的一条路,就是国风这么一条路,所以大家也可以看到,现在动画市场很多都在做国风上的专题。

从 1926 年到 2021 年,不过百余年的时间,中国的动画电影发展,它经历了很多波折。我希望,从提速期开始,从 08 年开始,中国动画电影虽然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但是我真切希望不论是创作环境还是创作者,都能同心协力,为我们带来更多的精神享受与文化输出。

(谨以此文纪念我所热爱的动画,部分资料来源于公众号电影最top)

 6 ) 心愿已了

日前上海交响乐团对《天书奇谭》进行了重新配乐,对画质也进行了修复。一个美妙的夜晚,说上几句。

重配

由于技术原因,这次的配音基本都采取了重配。其中乔榛老师代替当年的毕克老师配了袁公,苏秀、曹雷、丁建华、程晓桦、刘广宁、童自荣老师配了自己的旧角色。新的配音名单里我只能辨认出刘风老师代替于鼎老师配了老方丈。

之前我曾经整理了一下昔日配音老师的一些变化,摘录其中一些离开的朋友:

附配音演员表(来源:中国配音网)

小和尚………………杨成纯(出国) 男狐狸………………施融(出国)

府尹…………………翁振新(离开行业)

袁公…………………毕克(已故) 老方丈………………于鼎(已故) 土地…………………胡庆汉(已故) 知县…………………尚华(已故) 知县的爸爸…………杨文元(已故) 地保…………………伍经纬(已故) 太白金星……………富润生(已故)

三十五年的时间,当年就并不年轻的老师们很多已经彻底离开了我们。难能可贵的是很多已经退休的老师这次重新回到了话筒之前,其中苏秀老师已经年逾九十,曹雷老师还差两年也整整八十岁了。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的重新配音我觉得是非常有纪念意义的。

丁建华老师说自己的中气比当年更足是因为变胖。调侃之余还是觉得这么多年过去了,对当年的角色毕竟是有了更深的感悟。

其中我想重点说说乔榛老师的袁公。

乔榛老师当年也是参加这部电影的配音工作,配的是和严崇德搭档的饭店伙计。他配一个袒胸露乳的胖厨师,让人忍俊不禁之余,想到在《虎口脱险》里配的那个动物园看守员:改成衬衫,可以穿到战争结束。

乔榛老师基本属于儒雅温存那一款的。年轻时候总觉得温厚有余,刚毅不足。如今的他算是炉火纯青,这个遗憾算是弥补了。譬如他说:“学会法术,你要惩恶扬善”“天书一百零八条,我已经尽数传授于你。”,悲天悯人油然而生,饱经沧桑尽在不言。

这次重配的版本算是最大的亮点。

续集

小时候有两部剧一直觉得该有续集。一部是《西岳奇童》,另外一部就是《天书奇谭》。总觉得蛋生学好法术,总不能看着师父不救。隐隐更有看着他杀上天庭,大闹天宫加一的憧憬。这次重看也一直在想如果有续集该怎么开脑洞呢。

蛋生会法术108干翻天庭搭救师父恐怕还是不行。譬如你对着斗战神佛来青龙蛋白虎尿?又或者对着天兵天将丢金银财宝,粮肉米面。对着雷公电母五雷轰顶?他学会的法术基本属于工商联范畴,大概属于法术大全黄页部分。暗网部分的法术感觉没有。聚宝盆拿出来都干不过朱元璋。所以可以考虑变成民科版索罗斯扰乱金融秩序以影响天庭的愿力供应链。袁公被派下天解决香火通胀体系。相对应的,袁公会发觉瘸腿狐狸作为幸存者变成蛋生基金CEO。

岁月变迁,我已经不再期待大闹大战,稳定压倒一切,岁月静好,省得那么多人默默前行。

配乐 这次的主角严格说并不是修复后的电影,而是上海交响乐团的改编。把之前部分的民乐部分也完全西洋乐器化了。引用官方的报道就是:【上交和美影厂在在尊重和继承吴应炬原配乐精神的基础上,委约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博士、青年作曲家沈逸文通过改编、增补、重新配器等手段,以交响乐团与民乐音色、拟音共同呈现的方式,使影片在上交音乐厅焕发新的光芒】。

我是在开头的时候听到了编钟的声音(不知道是否是拟音?)

据沈逸文介绍,与吴应炬前辈的遗孀联系后,原曲总谱已经丢失了一部分,目前仅存的部分在三分之二左右。所以不得不根据总体的风格做了一些补充。这样的缝补工作也让人觉得善莫大焉。

见面会

电影放映完毕,有个小型的见面会,著名的燕子姐姐陈燕华主持,这其实算是我在现场第一次见到燕子姐姐。算是一个特别大的惊喜。

老导演钱运达已九十高龄出席并发言,更是非常难得,他特别拿过话筒模仿了曹雷的那句台词:我就喜欢鸟,很多很多的鸟。大家哄堂大笑。

这样的演出和夜晚,对于三十五年前在南市影剧院大银幕上观看本片的我而言,也算是一种心愿已了。

善哉善哉。

-END-

◆ 往期精彩文章:(点击蓝字直接阅读)

☛天风吹月到孤舟——天书奇谭

带领儿郎前来吃喝——谈谈《天书奇谭》的配音

 短评

东方普罗米修斯

10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看了很多遍.喜欢.那个年轻的女狐狸精真美,声音也动人.

14分钟前
  • Ex
  • 推荐

小时候看过很多遍的动画片,现在想起国产动画片依旧觉得是经典。故事性很强,人物特点鲜明,三个笨狐狸很逗趣,印象深刻。

15分钟前
  • 遇见彩虹🌈
  • 力荐

我欣赏里面对于权威的嘲弄,从玉帝到皇帝,都是王八蛋。

20分钟前
  • kill queen🇺🇦
  • 力荐

浅绛山水斧劈皴,游丝描绘众生相,最爱狐狸老太婆,最爱独腿小书生,一蹦一跳去吃鸡,蹦入清明上河图,蹦入东京梦华录~

24分钟前
  • 丁一
  • 推荐

令人奇怪的是,在当年那个人们思想观念比较禁锢的时代里,上美能创造出如此多卓越的作品,而在“自由”的今天,我们却很难再创造出如此富有民族特色的作品。或许这是市场经济的影响,但是我认为,更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我们丢了一些重要的东西

28分钟前
  • Crazy Henry
  • 力荐

可以打10星

30分钟前
  • 离香
  • 力荐

刚看的。天书中性论,既能用作好事也能用作坏事,袁公秉承现代普罗米修斯观,认为还是要传给人类,但这也可能是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式结局,蛋生过于天真的禀赋使他无法独自克服三位狐狸精的诡计和暴力,而袁公在被抓上天庭后,将不再存在机械降神,也就是说,蛋生将面临存在主义之后的荒诞处境,等待戈多不再归来,而他心头词典里的天书将如何传给后人却不遭恶用,这将是永远无法解决的难题。当然,如果我小时候看的话就不会说这堆东西了~

32分钟前
  • 陆钓雪de飘飘
  • 推荐

中国的普罗米修斯盗取天书之后。211106,这次影院4k幕后有十几分钟花絮,原来这个本来是和BBC的合作,但BBC后来说最近穷,没给钱哈哈哈

37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力荐

4K修复版在片尾加了一段纪录短片,才晓得项目源起是BBC递来合拍动画的剧本,上美厂在其基础上重构故事(改编《平妖传》),彻底甩开束缚,往搞怪喜剧的方向制作。人物造型和场景设计一如既往取材自传统绘画,叙事的展开非常松弛且自由,而我最惊讶的还是片子的讽刺力度,对官场、宗教、市民都有丝毫不留情面的批判。在西游记、白蛇传、封神榜风靡市场的当下,动画前辈的艺术观念仍是最超前的,他们用作品诠释着继承与创新。钱运达导演提到的“奇、趣、美”的标准,如今有几部国产动画真正达到了呢?把哪吒和赛博朋克结合、把青蛇扔到现代都市,只是画虎不成反类犬,真正的现代性在于反叛精神,《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的立意远未被超越。

39分钟前
  • 晚不安
  • 推荐

这里出现了历史上最猥琐的玉帝形象……

40分钟前
  • christann
  • 力荐

粉强大的声优阵容啊~

42分钟前
  • 👤sHIRO🦾
  • 力荐

蛋生不是生蛋。

44分钟前
  • 语无伦次田先生
  • 推荐

虐片。师父死的时候老子哭得肝肠寸断

45分钟前
  • 微风拂面微微凉
  • 力荐

“你是蛋生的,所以叫蛋生~”蛋生的师傅好帅啊~~~~~~~~

50分钟前
  • CarenYin
  • 力荐

这是中国动画中的又一部里程碑似的、绝对顶级的、足以彪炳史册的伟大作品,从故事情节的编排到人物造型与性格的设计再到动画技术的运用都堪称无以伦比,它虽然没有《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在国际上那么知名,但我相信不少人还是会在自己心中将其列为中国动画的第一,因为《天书奇谭》绝对有这个实力。

52分钟前
  • 润物
  • 力荐

畸形性格的形成跟这些家伙绝对有关

55分钟前
  • Doublebitch
  • 力荐

不知道大家都记住了什么,我记住了,所谓天庭,高高在上,不管人间疾苦,所谓朝廷,愚昧自私,追求无度的欲望,所谓人类,让妖物登堂入室,指手画脚。只有袁公,不顾上级命令和自身安危,把知识和希望留给了孩子

59分钟前
  • обломов
  • 力荐

我喜欢这个故事~

1小时前
  • 九尾黑猫
  • 推荐

开场配乐一出我激动得几乎当场决定要二刷。对于80后来说,这是真真正正的“爷青回”。动画设计十分精妙,看得很感慨。然而,有个巨大的槽点我真是不吐不快:蛋生全程每一声“师父”字幕打出的都是“师傅”,真是太不应该了。小和尚叫老和尚也是“师傅”,弄得我非常闹心,既想听蛋生喊师父,又不想看到大银幕上的师傅……院线版多出的11分钟是一则小小的幕后纪录,挺好,很感动。20211106北京槐房万达

1小时前
  • 我来我征服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