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与魔鬼

恐怖片美国2009

主演:汤姆·汉克斯,伊万·麦克格雷格,阿耶莱特·祖里尔,斯特兰·斯卡斯加德,皮耶尔弗兰切斯科·法维诺,尼古拉·雷·卡斯,阿明·缪勒-斯塔尔,托尔·林德哈特,大卫·帕斯奎斯,科西莫·福斯科,维克多·埃菲尔,科特·罗文斯,鲍勃·耶基斯

导演:朗·霍华德

播放地址

 剧照

天使与魔鬼 剧照 NO.1天使与魔鬼 剧照 NO.2天使与魔鬼 剧照 NO.3天使与魔鬼 剧照 NO.4天使与魔鬼 剧照 NO.5天使与魔鬼 剧照 NO.6天使与魔鬼 剧照 NO.13天使与魔鬼 剧照 NO.14天使与魔鬼 剧照 NO.15天使与魔鬼 剧照 NO.16天使与魔鬼 剧照 NO.17天使与魔鬼 剧照 NO.18天使与魔鬼 剧照 NO.19天使与魔鬼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27 08:30

详细剧情

本片根据美国畅销作家丹•布朗的同名小说改编。欧洲核子中心的科学家维多利亚•维特勒(阿耶莱特•祖瑞尔 Ayelet Zurer 饰)与父亲在高速粒子对撞机实验中收集到了反物质,却发现父亲遇害,尸体胸口被烙“光照派”符号,高爆炸性的反物质被偷走,出现在正待选新教皇的罗马梵蒂冈,威胁天主教廷及整个罗马的安危。于此同时,四位主要教皇候选人的红衣主教神秘失踪。在教皇内侍(伊万•麦克格雷格 Ewan McGregor 饰)的授意下,哈佛大学的符号学专家罗伯特•兰登教授和维多利亚都被请到梵蒂冈协助罗马警察开展搜寻行动。兰登说服罗马总探员奥利维迪(皮耶法兰西斯柯•法维诺Pierfrancesco Favino 饰)依照“土、气、火、水”的提示在罗马的名胜教堂间与“光照派”展开了时间战……

 长篇影评

 1 ) 科学与宗教

电影将小说内容搬上了荧幕 使得我们对小说某些场景建筑 如梵蒂冈 圣彼得广场 等等 有了印象 但为什么每回都删掉了重要的情节呢 还自己瞎改编人物 剧情路线呢 气愤

这部小说的主题应该是科学与宗教的统一性 也就是科学和宗教共同发挥作用 相辅相成 和谐统一 所以 小说结局处被教皇内侍设计杀害的是欧核主任 前教皇被杀是因为私生子 四位候选红衣主教全部被杀 还有欧核中心主任的童年经历 教皇内侍的来历 这些都是宗教和科学的冲突 也是彼此的合作 但是都被删了 搞得这部电影又一次成了推理片 其他内涵都不复存在 (⊙﹏⊙)b

 2 ) 【转贴】艾小柯:宇宙零秒


    还是决定给《天使与魔鬼》做个小读书笔记,毕竟我非常喜欢这个小说开始对宗教与科学关系分析的部分。
  
  故事一开始,哈佛大学的宗教象征主义学朗顿教授接到瑞士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主任,离散粒子物理学家Maximilian Kohler的电话,为一桩明教杀人案件火速抵达CERN的案发现场。分析杀人原因,是因为物理科学家兼天主教神父的Leonardo Vetra在其养女,生物物理学家Vittoria Vetra的帮助下,通过实验重现了宇宙起源的“大爆炸”环境,“证明”了圣经中上帝从无到有的创世纪过程。一向与天主教对抗长期受到迫害的明教有可能得知了这个实验结果,沉寂四百年后重现于世,妄图杀人灭口,绝不能让科学成为“神”的证明。
  
  当然故事发展的细节曲折复杂得多,娱乐性十足,难怪会被拍成好莱坞商业大片。但电影省略的宗教与科学关系这一部分,恰恰是我认为这本小说最精彩的篇章。
  
  Leonardo Vetra的实验细节与目前瑞士CERN运行中的高速粒子对撞机所要做的非常相似。后者的实验目的也是重现宇宙大爆炸的瞬间膨胀过程,争取撞出来俗名“上帝粒子” 的希格斯粒子。根据维基百科的解释,自然界中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可划分为四种力:引力(重力)、电磁力、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在愛因斯坦相对论解決了重力问题后,物理学家们尝试建立一个统一的模型,以期解释通过后三种力相互作用的所有粒子。
  
  这个统一的模型被称为“标准模型”。标准模型的粒子物理理论把基本粒子分成三大类:夸克、轻子与玻色子(Boson Particles),玻色子包括胶子,光子,介子等,还有尚未被发现的希格斯粒子。虽然标准模型具有多种优势,但其最大的缺陷是无法解释物质质量的产生。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英国科学家希格斯提出了希格斯场的假设。希格斯场由希格斯粒子组成,产生后衰变迅速。但在短短的瞬间,所有通过希格斯场的其他粒子都犹如行军过泥塘,只要通过,就拖泥带水发生变化。而这个变化,就是质量。标准模型预言了62种基本粒子的存在,除“上帝粒子”外,其余的都已被实验所证实。所以CERN的高速粒子对撞机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通过粒子对撞产生并观察到希格斯场。一旦希格斯粒子被发现,那么大爆炸后宇宙如何膨胀的问题就解决了。这便是为什么希格斯粒子被俗称为“上帝粒子”,因为这是宇宙起源论的最后待证明环节。
  
  希格斯粒子解决的是宇宙膨胀的问题,是说明基本粒子如何在被产生后具有质量,再聚合成各种其他物质,从而形成我们现在所生活的世界。换句话说,它解决的是宇宙零秒之后的问题。而圣经中的上帝创世纪,是纯粹的零秒问题:上帝说要有光,于是便有了光;随后各种物质、天地、人兽花草徐徐而来。
  
  在《天使与魔鬼》中,物理科学家兼天主教神父的Leonardo Vetra终生致力于跨越科学与宗教的鸿沟,试图将对立的二者统一起来。具体的说,他希望通过实验,重现宇宙零秒过程,从无到有创出新物质。从零秒之后跨越到零秒本身,这可比CERN目前正在运转的高速粒子对撞机的任务难度要大多了,所以是虚构小说。
  
  书中安排让Leonardo Vetra及女儿Vittoria Vetra实验成功,在粒子对撞的过程中创造出了反物质。反物质是由反粒子组成的,其特性与普通物质完全相反,无法在自然界找到,除非是在稍纵即逝的少量存在,因为反物质一旦接触普通物质二者立刻相互湮灭——全部转化为光并产生巨大的能量。CERN于1995年就宣布他们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批反物质,2000年更宣布已经成功制造出约5万个低能状态的反氢原子。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爆炸零秒瞬间应产生相同数量的正物质与反物质,大部分相互湮灭,少数正物质遗留下来构成了我们的物质世界。虽然目前的物理理论仍不能解释为什么正反物质没有对称湮灭,但粒子对撞过程中产生反物质并不能被当作物质从无到有产生的证据。《天使与魔鬼》中这里非常含糊,笼统说因为分离出了自然界中不存在的反物质,便证明了宇宙零秒从无到有的创造过程,显然不合理。不过既然是虚构小说,那么内在逻辑也不用较真。
  
  有意思的是实验成功的推论。书中实验的关键是对撞时的超级能量密度。只要接受极致能量产生物质这点,宇宙大爆炸与宗教创世纪便统一起来:科学的方法重现了宇宙零秒,科学发展的最终结果是证明神的存在。书中科学家兼神父Leonardo Vetra的座右铭就是“科学宗教对立统一,只不过科学发展尚未成熟,还意识不到此点。” 而后来教皇内侍发表演讲的时候也说,对比科学技术的几何速度发展,人的智能与道德增长却是现行的,远远跟不上科技的速度。这种状况的结果就是科技被人性中恶的一面所利用:军备竞赛、武器升级、环境污染、物种毁灭。那么宗教势力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尽量减缓科技发展的速度,让人依然回到精神层面来,审视内心,信奉神明。那么,什么是神?Vittoria Vetra在与朗顿的对话中解释,神就是这种超能量,从宇宙零秒贯穿今时今世,不同地域国家种族的人把这个能量翻译成不同的词汇,并形象化:金发碧眼的基督,印度人形象的佛陀,阿拉伯形象的天主,中国人形象的女娲…… 这种神圣的能量是世界上一切物质的终极关联,它聚集在所有生物的身体里,川流贯通,生生不息。
  
  虽然这个故事里我不喜欢Vittoria Vetra,作为科学家她总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实在是个不够聪慧的花瓶,但我真喜欢她问朗顿是否信神的对话。我个人对这个世界非常感性的理解,也相信有一种更高形式的力量存在,这种力量当然不是任何宗教所说的某个具体人物,同时这种力量对所有的生物该是一视同仁的。所谓的各种显灵托梦等等神迹,实在是人类自欺欺人的产物——人迹所到,自然毁灭,作为地球癌细胞的人类,凭什么要从神那里得到那么大的加权,获得更多的关爱?这简直比用身体写作的美女作家们还要自恋嘛!
  
  我非常喜欢中国传统的八卦图案,平衡的美,共生的美,也是能量流动,两极八卦继而创生万象的理论。在《天使与魔鬼》这样的通俗小说里看到如此接近的对神与世界的理解,实在意外极了,惊喜万分。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5ea3820100e8vu.html

 3 ) 小说改编电影的成功范例

当初《达芬奇密码》看电影的时候非常无奈,看着TOM大叔带着美丽漂亮的塔图在伦敦和巴黎打转,唯一有印象的就是最后TOM匍匐在卢浮宫前的金字塔上,还有巴黎上空璀璨的群星。
所以这次《天使与魔鬼》拍成这样,我必须要给朗.霍华德大叔五颗星赞一赞了。
当然这本书确实容易拍成电影一些:
一,宗教知识较为浅显,如果不知道《圣经》里关于“茉大拉的玛丽亚”一段,对于《达芬奇的密码》里寻找圣杯就比较难以理解。
二,悬念的构造很成功,一开始就是每个小时杀死一个主教,拍起电影来就节奏紧凑,高潮迭起得多,结局的反转也够大,虽然这种科幻悬疑小说的结尾一般都是绝大的反转。
三,打斗成分较多,从一开始的眼珠,到后来四种不同的杀人方式,再到兰登和杀人凶手的斗志斗勇,最后一场瑰丽的大爆炸了万米高空的一跃,在到火中的自焚,场面处理音效处理加上去,就是一部大片了。而好莱坞向来是精于此道的。
四,总觉得梵蒂冈的风景比巴黎来得更加神秘一些,涉及许多宗教仪式,看了不免觉得新鲜。听说也就是这个原因在国内被禁了,可见电影分级制度以及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特别是要赞EWAN的,一开始就被那个教皇内侍迷上了,多么精致的一张脸,金发碧眼,束腰的长袍,举手投足间充满了诱惑,恍然觉得他说话迷人的口音似曾相识,再后来一拍脑门,靠,不就是《红磨坊》里那个么。虽然EWAN老了一些,胖了一些,但是少女师奶通吃的魅力还是在的,而且,演技越发进步。你看他在教皇棺材前的哭泣,面对负责选举的主教时候的几次争执,对于权利的渴望和内心对于胜利的自信,对后知道自己阴谋得逞时候略动神色的得意和最后阴谋败露的落荒而逃,他的表情,肢体语言,都是恰如其分的。
影片最华丽的就是那次反物质的爆炸,那是科学和宗教共同酿造出来的悲剧,因为无论是科学还是宗教,在赋予人类力量的同时,都没有赋予人类操纵这种力量的道德能力。
当然,比起原著还是有删减的,个人觉得开头和结局的改动最多。比如说开头并没有讲到被杀害的教授胸口被烙上了一个光照派的标志,这样维多利亚的出现就显得有些突兀,光照派这个名词的出现也有些突兀。个人觉得如果加上这个情节,兰登和维多利亚携手共冒险就顺利成章了很多。
结尾没有说到教皇内侍的身世,他其实是因为原教皇太过相信科学,并且要和欧核机构合作,期望通过演示反物质创造世界而证实《圣经》的第一章《创世纪》才会起了杀心。这一段就没有说出来,使得人们对于教皇内侍为什么这么爱教皇又要杀死教皇而迷惘。如果光理解成他对权力的渴望显然是太低估这本书和这部电影的内涵,对于“天使与魔鬼”的理解就没有那么深入。
世界充满了矛盾的两面,看完之后无法评论是非。多么吊诡的事情。
而最后教皇内侍其实是教皇和教皇深爱的女人人工授精生育出来的儿子,这一点其实是科学和宗教相结合的重要情节,没了就显得不太完整。
科学太年轻,还没有认识到宗教是自己的朋友。
宗教太年长,还没有认识到科学是自己的朋友。
不知道是不是可以这么说,但是看看伽利略,牛顿等人在宗教和科学上的挣扎,或许会明白这部电影除了是一部商业片之外,还会有些许发人深省的之处。
还有的删减就是兰登上了飞机之后,没有借助降落伞的万米一跳,这个情节太扯,删掉正好。TOM的动作戏本来就不是特别好,看到他追踪凶手也就是给几个无奈的侧脸,改成他和维多利亚仰望苍穹洒几滴清泪,似乎又为电影加入了煽情的因素。可惜最后结局没有经典的男女主角接吻的好莱坞大片保留镜头。
当然,那个轮椅怪人没有出现也是小遗憾。
当然,这部电影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把故事讲圆了,忠于原著又没有拘泥于原著,可见编剧的功力不错。
喜欢电影最后关于玛丽,约翰,路加的一段话,看过《圣经》的人应该会明白这段话背后的深刻含义。
听完这句话之后,愈发觉得那个负责选举的主教真的是有做教皇的气场,好吧,这个也算电影版的弱点之一咯。
总而言之,这部电影作为商业片来看是足够好的,有不功不过,循规蹈矩的男女主角,大放异彩的配角(看到他拿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华丽的罗马风光包括足以乱真的梵蒂冈布景,扣人心弦的情节。
而看过之后,仔细想想,也还有那么些东西留了下来。

PS:强烈推荐没看过原著的同学或者看过原著但是不记得讲过什么了的同学去看,不然知道了教皇内侍是坏人,看这部片子就少了很多乐趣,而且知道那些主教们会死得很惨但是还得睁大眼睛看他们怎么死得很惨也是一件很考验心脏的事情。

 4 ) 天使很丰满 魔鬼很骨感



虽然说不上义愤填膺,但确实够得着捶胸顿足——《天使与魔鬼》是我认为Dan Brown的上乘之作,没有太深晦的历史,没有太复杂的爱恨情仇,却有得天独厚的画面感——大的宗教场景、梵蒂冈与罗马城的地理背景、绝佳的剧情甚至可以拍做商业片的标杆,在我看来,前一部《达芬奇密码》改编之作还算依得,心想这Ron Howard断是会学乖巧,把这肥缺又演绎成不俗的版本。结果……就生生变成了现在这副模样。

改编剧本的难处,死忠FANS的刁难,Ron Howard应该最是清楚,看过小说的观众定是挑剔的,看看这位导演究竟有多少本事来挑战众人的牙慧。他倒是不改不编径直删,把玄机暗藏的伦理片拍成了毫无乐趣的动作片。大把的节奏和时间贡献给了上帝心脏地带的飙车、翻墙、杀戮,我很好奇若是没有读过原著的观众,除了看见个西方中年DR.奥特曼在一天之内神勇无比的上蹿下跳,从南到北再到东西,丝毫没有符号学什么用武之地,只是吞吞吐吐了几个神秘故事,翻新了Tom Hanks有氧+无氧条件下的生存记录。如果收起刻薄的想,大家权当它是个梵蒂冈和罗马城的风景片好了。

窃以为,天使与魔鬼,深浅各有意指。宗教与科学、天主教与光照派、教皇内侍与私生子,都是彼此的写照。可惜的是,在开端Ron Howard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看了几分钟的科幻场景,还没弄清那些人在整个啥,就用一个眼球夺人眼球了。小说中维多利亚和养父关于科学对宗教的贡献和反物质的探讨全部石沉大海,怕是眼睛不尖亮的观众连她养父的神职人员身份都没看出来。女主更是不出彩,一身通黑,连意大利人的中看不中用的本色都没有发挥的余地,说了几句可有可无的台词,参加了几次出力不费脑的营救,把穿针引线的功用发挥到最小。反物质对于梵蒂冈而言是摧毁信仰的源头,而不仅仅是被利用于暴力威胁的终结,这里本末倒置之一。

天主教与光照派,上溯历史(小说中的)不仅仅是旧与新的隐匿抗礼,关键还是千百年来科学家这一群体在俗世找认同的症结。而到了现世,科学家的认同感已经逾越升天,这等陈年旧事为何被重新提起,令人疑惑又着迷。这才引申进教皇内侍是这一切的发端者,他妄图靠新的力量来使旧的宗教奋发图强,他渴望用改朝换代来使变革提速,只是他的方法太过激进。而这些,统统隐没于古城的砖瓦之下,罗伯特兰登的推理还没毛利小五郎有谱儿,影片中推理的进程被一再压缩,节奏又随动作场面奔走,除了满眼找寻肥嘟嘟的天使,没看出兰登教授有什么智力上的过人之处。这是摇头喟叹之二。

本片卡司强大,原本笃信Ewan McGregor深邃的眼窝带来的内侍一角绝对令人信服。但是如此匹配的选角也是会被剧本搅黄的——最重要的教皇与他的关系被隐去,他具有善良又邪恶的矛盾心态最终在发现自己身世之后无法承受的崩溃,却被改编的让看客以为他的含泪自焚是因为良心发现?OMG!一个性格扭曲的隐痛者就这样转脸成了贪恋权力的卑鄙小人。此乃痛心疾首之三。

我非常清晰的记得在读过小说之后,还和EX BF讨论一场,对于那种醍醐灌顶的感悟:最可怕的力量往往不是来自你的敌营,恰恰是身边看似激进的彻底保守派。卡洛如此激进,是源于他的上帝的爱,基于他所认同的宗教对他的选择与垂青。这也许生成了他谋划这一场大阴谋的原始动力,他要为这种爱和选择做点什么——让宗教始终超越科学,让科学变为刺痛世人的魔鬼,让宗教恢复为弥补伤痕的天使。但凡强大多有偏执,他的身世、经历让他认为自己足以被爱和垂青,但当他发现这一切不过是身为亲生父亲的庇护,才是他心中教廷的支柱崩塌。严格的说,反派只有他一个,可是完完全全没有塑造起来,没血没肉没力量,倒是所有正义之徒写照颇丰,最鄙视这种趋炎附势向教廷出卖血肉的行为。

吴镇宇说过他从不拒绝烂片,因为说不定自己可以把它救好。当你看到汉克斯腆着肚子不紧不慢的跑在城楼上,伊万裹着黑袍顶着卑鄙下流的名分在众人眼前消失,祖里尔又在一片黑色中时隐时现,就明白霍华德先生做了件多么恶俗的事情,把一个好小说和一群好演员拍烂!没有一个角色深入人心,除了把那个Thure Lindhardt往成名之路推了一把。鉴于丹布朗每次都操刀改编剧本,我很小人之心的想,他基本就是不想让观众看明白,然后大家又回潮去买他的书。不过,请改名为《丰满的天使与骨感的魔鬼》。

 5 ) 最后的爆炸太假了

按照书上所说,1/4克的反物质,稍微算算就可以知道,爆炸当量是10000吨左右的TNT炸药,大概是半个广岛原子弹,炸掉半个罗马城毫无问题啊。直升飞机所能达到的高度,不过是把地爆变成了空爆,威力只有增强。结果就电影里那点威力,连个蘑菇云都没有,太小儿科了吧。就算湮灭的时候能量都还以伽玛射线的形式存在,没变成热能光能冲击波之类,那当场所有人也会通通被辐射照死。

据说丹布朗的老婆是个艺术史学家,不是个物理学家,所以写达芬奇密码头头是道,写这个就出了个大漏洞。

 6 ) 我这儿有一颗星是专程给McGregor的

放预告片的时候一看到这主演是Tom Hanks,我心里第一个闪过的念头是“哟,21世纪的Indiana Jones系列这就算诞生啦”,紧接着的念头就是“喂,人家Indiana Jones怎么也是从40岁演到70岁,Langdon教授这岁月,那撑不撑得到出个四五部小说啊?”

虽然我不记得书上有确切指出Langdon教授的年龄,但根据“哈佛大学知名符号学教授”的头衔,加上这周游列国到处都有知性美女互示好感的背景,和每每跟持械凶徒斗智斗勇的经历,像我这样的叔控吧一般在心里设定的年纪是在45-55之间。

其实Hanks大叔也没多老,今年也就是50出头,一来是欠保养啊欠保养,二来就算是退后的发际线,突出的小肚腩,往下耷拉的脸颊等等,我作为一个优秀的合格的资深的大叔控能够无视的话,实话说——Hanks大叔最最欠缺的“学究气质”。

Jones 大叔(现在应该叫大爷了),因为其工作性质及那身打扮的缘故,一般被视作高级知识份子版的007,国际版的西部牛仔,没有多少人正经把“考古学教授”这种头衔放在心上,反正也没见他正经上过什么课。可是Langdon教授不同啊,那每次都是因为学术研究才被扯进宗教阴谋当中去的,“像个研究神秘学科的教授 ”这种要求还是很根本的吧。Hanks大叔的颜咱且放着不管,光说那个气质,总有点点好像随时要哭,非常悲伤的样子,实在我是跟书里的Langdon教授对不上啊对不上。

我心目中的Langdon教授人选之一就是Ewan McGregor,是年轻了点,看上去风流了点,可是这人还是很容易跟“神秘”两个字联系起来的吧。没想到这部电影里还真的给联系起来了,不过也联系得忒极端了点——是神父啊,啊准确的说是“摄政枢机主教”(真幸亏我看过原著小说,不然就这堆宗教术语,就算有法语字幕帮忙我也看不懂到底是个啥意思)。

Edward Norton当年在keeping the faith里演一个牧师,当其时伊还是水当当的年纪,那个金发,那个碧眼啊,那个欲语还休啊,穿上教士的服装,我在屏幕前大叫“这是犯罪啊!这存心是在引诱教区的女教众犯罪啊!”可是这个世界上一罪还有一罪罪啊,教士服这种世界上最~~~~性感的制服,穿在McGregor的身上,英文里有个形容词叫做 yummy yummy yummy yummyyyyyyyyyyyyy,中文的翻译就叫“真是要了卿命了”!每次他一在镜头前出现,我脑袋里只有一个声音在回响“他系在教士袍外面的那条腰带真是幸福啊!我要做那条腰带!啊啊啊啊~~~~”最后还他把上衣给撕开,还给上烙印,之后也不给我扣好,就这么散着两颗扣子这么跑来跑去的!我幸亏身体够好,才没有在电影院里当众流鼻血

ACG世界有三大奇观,正所为“凌波微笑,西索洗澡,藏马变身”。而这个胸前还留着新鲜滚烫的烙印,散乱着教士袍的McGregor摄政枢机主教现在正式列入我3D世界的奇观之一。

咳咳,电影说什么来着?

哦,对了,其实整个套路跟Da vinci Code差不多啦,尤其对我们这种看过书的人来说,什么悬念啊谜底啊之类的东西都不存在的。不过因为原小说就相对比较精短的缘故,两个多小时的时间足够这部电影在一定的节奏上把整个plot好好的建立起来,不用在哪个环节特别的赶,所以看起来的感觉反倒比Da vinci Code要好很多。而且罗马也被拍得颇美——尤其是那些雕像,感觉上去比Da vinci Code里面的巴黎看上去有质感(也可能是因为我跟巴黎太熟,所以比较挑剔最后出来的效果)。梵蒂冈的地下藏经阁假模假式被整得颇像那么回事,而最后大爆炸的特效意思也算到了。

另外抛下HC的身份可以说一句McGregor真是才貌双全啊。尤其是快到结局的时候在医院里有人来通知他说教皇选举会召唤他去的时候,从一开始的惊奇到后来带出微微那么一点点已经大概知道是怎么回事的小得意,到后来来到会场之后先是暗中得意到发现事情不对之后迟疑然后慌张逃跑,这些小细节的地方真是都把握得恰到好处~~~

 7 ) 一个处男的阴谋


我拖着病体告诉自己 Ewan 我看你来了!
然后被风吹得倒抽冷气 把棉袄裹得跟奶奶一样 缩头缩脑我也赶到Odeon

开场五分钟了 我祈求上帝还有座位 在机器上购票的时候 已经非常眼熟的帅哥检票员儿跑到电影院外面问我 您要看那一场?
我(被温暖到了)说Angels&Demons 他说 啊! 这场票卖得很好 如果你现在买票只能坐在第一排看了 那会让您很累 我真的不建议你这样做
我说没关系 谢谢您关心 我照看不误!

我没有看过A&D的原著 一直把它当作罗马导游书准备在去那里旅游之前彻底通读
我天生不是正正经经写影评的料 花痴不是我的专业 它是我的特长
言下之意 我不用花心思去花痴 而我就可以effortlessly做得很好
我去看A&D就是被Ewan拉动了 Tom对我来说就像一枚金色魔棒 锦上添花罢了

我不停绞痛的腹部不允许我专心地听每一句台词 我告诉自己 alright! catch every line of Ewan and that's worth the ticket!
于是当镜头终于落到梵蒂冈的一扇窗户外面 一个清凉的声音响起来 我的精神高度集中了
那一刻 我心里只有一句话 Ewan你是个灵人 Ewan你是个大灵人!
从那一刻起 什么教堂也不重要了 哪个cardinal被杀也无所谓了 教皇的舌头是什么颜色关我什么事儿 Ewan那张悲天悯人的脸就是一切

我的整个观片过程和别人似乎是相反的
所有人都说这部片子的悬念藏得很好 而我从两个礼拜之前放电影预告片就直觉到真正的幕后主使者应该是Patrick 我只需要这部电影的每一个细节来一点一点证明我的猜想

作为一个从小被教皇拯救了的孩子 这么多年留在他的身边服侍他 照顾他的起居饮食 一举一动一字一句向着神的旨意 想必是个处男
一想到这一点 我就激动到坐不安稳 想起Velvet Goldmine 想起The Pillow Book 想起Young Adam 那一段段赤身裸体的场面 白花花一片片的肉体横陈 他就突然变成了处男!

蓝眼睛清澈得没办法 还三下两下泪光闪动
是对自己的计划太自信吧 才千里迢迢不怕周折请来了Professer Langdon 并且允许他进入梵蒂冈文献史料馆
告诉调查组的人没有人知道教皇在最后时期每天注射 除了自己
带着Vetra去开遗体墓棺 让大家知道老教皇遇害真相
还要苦口婆心去劝掌权主教驱散梵蒂冈院内的所有人员 保证大家安全

其实又何必呢 总有更简单的方法让别人来发现那管能量物质的 把Langdon这种人放在身边 是太想挑战自己了
哎 也对 处男没什么别的事儿可干 一天到晚也就钻在这机关算尽的阴谋中郁郁度日了 我也帮不上忙(这才最恼火)

爆炸发生的那一瞬间 孤零零一个降落伞在天空当中跟着呼啸的风乱颤 我对自己说 完了 处男最终也搞个体无完肤
果然 脸花了 鼻梁折了 胸上面也一早被烫花了 看着他举步维艰爬到二楼元老们的会议室 我那个心痛啊.......
逃跑的情节 我以为他会抓着一烛火威胁所有追来的警察说你们再跟着我 我就把这些教皇的棺材一把火都烧了! 谁能想到他把自己给烧了!! 从这个角度来说 哎 他还挺是个天使的 都还一处男 多珍贵.....

不行了 人越大 越不能看这种男人的戏 完全无法矜持
看着他穿得一身正经 无可挑剔的严丝合缝 我满脑子却只有不齿的念头 谁让他太诱人 你看我对老Tom也没邪念嘛.....



 8 ) 玩悬念,玩人文……改成电影就杯具……

简单比较原作和电影,看看电影改编的杯具之处……
1.科学家之死
原著开篇大段文字都是讲述男猪前往欧核中心调查被杀科学家胸口的神秘标记,交代了欧核中心的背景,并且引出了重要人物:欧核中心主任和死者的女儿,也就是女猪,三人围绕研究成果“反物质”一连串对话交代了三个信息:1.反物质威力惊人,2.它是被用来证明“创世纪”的证物,3.有一大坨这玩意被偷了……尤其是第二点,这是原著里整个阴谋的原点,电影里只是在后面通过瑞士警卫队司令的口述一笔带过……开头一帮大众脸科学家做实验那一段看的人一头雾水,冲着达芬奇密码前传的名号看的人,肯定以为放错盘了……

2.故事背景
原著经过1/4的内容之后才来到梵蒂冈,被告知三个重要信息:1.老教皇便当了,教会正在秘密会议选新教皇。2.四位教皇候选被绑架。3.那坨反物质就在这里,几个小时后会把梵蒂冈炸上天……而第3点也是男猪和女猪从欧核中心移驾的原因。悬念一环套一环,背景徐徐展开,这是小说给人的感觉,而电影则一上来就把科学家之死,反物质被窃,光明会,主教绑架等事情由人口头转述给男猪……这个仓促的开头把原著的故事背景布局完全打乱了,就造就了整个影片的杯具,观众纷纷表示没看明白……以至于后面的走向完全成了无脑动作片……

3.谜题
平心而论,中段的解谜过程还是比较忠实原著的,可惜小说中男猪解谜的思维过程和相关人文背景介绍在电影里被省去后,让人看起来更像是是为了解谜而解谜,一群猪脑警察顺着无所不知的男猪一步步接近凶手,这种片子似曾相似吧,对就是那个带眼镜穿短裤的死正太也爱搞这个……还有奇怪的地方就是原著里四个主教都便当了,最后一个男猪是没有救下来的,实在不明白这么处理的目的是什么……

3.人物
小说在人物刻画上有天然的优势,可以通过旁白描述人物的心里活动,当然电影也可以,不过商业电影很少这么干……这就造成了另一个杯具,人物形象太单薄……原著里男猪在书中前1/3的时间里基本都是路人甲,什么话都插不上嘴,1/3之后才是他擅长的符号解谜领域,而导演似乎不允许别人这么抢汤哥的镜,汤哥一下飞机就开始滔滔不绝,带着无限体力的女猪在罗马城走街串巷……而原著里好色的杀手同志近女色那一段电影里咋都被删的滴水不漏(偶可是很期待那SM场景的- -),一把小枪单挑了无数豁NB的瑞士警卫队队员,而拿了钱之后被汽车炸弹灭口那段实在太好莱坞了……

4.结局:
结局是我最不能理解的,主任由于在电影里被阉割掉,带他而死的是警卫队司令,死法还是一模一样,在质问教皇侍卫时被破门而入不明真相的其他警卫队员打死,杯具的领了便当,这里就显得有些唐突了。小说里主任和侍卫的最后对决,我觉得的代表了科学和宗教的交锋,最后侍卫凭借阴谋1:0胜利,但是男猪小强般的生命力从直升机中不带降落伞跳下,带着主任临死前的录像赶回错穿了阴谋外加引出大反派真实身份逼得他自焚1:2翻盘,这一段真实酣畅淋漓。但是电影版把反物质爆炸的场面做的确实不赖,算是没输掉底裤……

5.杯具的大反派:
当然最杯具的要属幕后真凶:教皇侍卫这个人物,在剧本和导演惨不忍睹的剪刀下,变成了一个买凶杀人阴谋不成最后狗急跳墙的恐怖分子……人家在原著中分明是一个为了振兴教会的有志青年,在得知了教皇生子的丑闻和见识了科学家的研究成果之后,萌生了借光明会和反物质来制造一场毁灭天地的恐慌,在恐慌中他扮演救世主,从而把人们从科学一边从新拉回到宗教信仰之下。但是阴谋破灭之后,他发现自己竟然也是借由人工授精也就是科学诞生的,而他毒死的是他的亲生父亲,在一个又一个杯具之后这个矛盾的结合体在众目睽睽之下点火自焚,投奔上帝他老人家去鸟……

6.细节
原著里那么多细节,影片都没有交代,比如男猪是个游泳健将,这救了他两次命,第一次是密室停电,肺活量让他撑到了把玻璃砸开,第二次是跳飞机时,标准的跳水动作让他掉进河里时还活着

一部如此适合商业化的小说,竟改编成这样,太可惜了……个人感觉《天》比《达》更好看,同样是宗教人文背景,有阴谋论,有倒计时大爆炸的恐怖袭击,有谜题悬念,有充满魅力的幕后黑手,都是好莱坞商业影片喜欢的调调,又不失一部人文推理小说应有的内涵,反物质与物质,科学与宗教都是二元对应,就像本篇的主题《天使与魔鬼》
总体来说,还是改编剧本的硬伤,估计即便是导演剪辑版也无能为力了……唉……

 短评

没有Ewan的镜头都在走神...

5分钟前
  • 小凯撒
  • 还行

又是一部汤姆汉克斯演的达芬奇密码~~~不懂西方历史的人伤不起啊~~

9分钟前
  • 我爱大猪宝儿
  • 推荐

好看

14分钟前
  • 桦23
  • 推荐

我喜欢解谜类的~

18分钟前
  • 牛奶很忙
  • 力荐

第四颗绝对只是为了永远年轻永远帅的伊万麦克格雷格。

23分钟前
  • 丁丁|刘
  • 推荐

字幕组不敬业

24分钟前
  • 看不见我
  • 还行

原著值5星,电影只值4星。原著探讨科学与宗教的历史并存对立变成电影版的梵蒂冈内部斗争,力度削弱太多。但是电影深受原著惠及,五大古迹,一个反物质定时炸弹,全程紧凑,争分夺秒运动解谜比《达芬奇密码》那种相对静态解谜要精彩得多,至少能牵着观众的心走。PS:《地狱》电影版已开拍。8/10

27分钟前
  • 瓦力
  • 推荐

偶有点明白本地堂区为啥贴告示要抵制这类电影了,迥。阴谋论啊阴谋论。。不过,那内侍太帅了,花痴状ing……整部电影完全就盯着Camerlengo去了,那细腰,修长的黑色身影在圣彼得大教堂微弱的光影中走动时简直迷倒众生啊~还有那无辜的眼神忧郁的神态和柔弱的语调谦卑的姿态啊。。崩溃了…

28分钟前
  • 缈沨
  • 力荐

色调好喜欢

29分钟前
  • 可缓缓归矣
  • 推荐

这片子没了Ewan还有什么好看的?Ewan穿着神父的制服真是诱人!!!

32分钟前
  • ParasItE
  • 还行

这简直是太他妈不忠于原著了····还是读书靠谱····再这么拍就成柯南了,啊,我知道了,在那里,啊,我要去图书馆,啊,在那里,真的在那里,这次你要相信我的,在那里···给我地图,啊啊啊啊···

33分钟前
  • 螃蟹|腮脖膨客
  • 还行

值得一看。

36分钟前
  • 七月
  • 推荐

让人不知所措的朝圣者。

37分钟前
  • 快,回家吃饭
  • 推荐

还挺好看

41分钟前
  • 甜腻的砒霜
  • 推荐

书比电影好看多了。。。。电影节奏倒是很好。。。就是唯独不够深。。。太浅薄了。。。。

45分钟前
  • 了不起的克莱德
  • 推荐

圣保罗大教堂的内景历历在目 可能因为去过 所以印象很深

48分钟前
  • 宝宝
  • 推荐

那也就是說McGregor又演了一個處男

51分钟前
  • RITA
  • 推荐

果然好看!很赞很赞

56分钟前
  • 咿呀咿
  • 推荐

还不错

60分钟前
  • littlejunebaby
  • 推荐

很稳重的剧情片,故事不错,细节丰富,那个训练有素的杀手显得太突兀了。

1小时前
  • 牛油果豆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