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小人生

喜剧片美国2017

主演:马特·达蒙,克里斯托弗·瓦尔兹,周洪,克里斯汀·韦格,罗夫·拉斯加德

导演:亚历山大·佩恩

播放地址

 剧照

缩小人生 剧照 NO.1缩小人生 剧照 NO.2缩小人生 剧照 NO.3缩小人生 剧照 NO.4缩小人生 剧照 NO.5缩小人生 剧照 NO.6缩小人生 剧照 NO.13缩小人生 剧照 NO.14缩小人生 剧照 NO.15缩小人生 剧照 NO.16缩小人生 剧照 NO.17缩小人生 剧照 NO.18缩小人生 剧照 NO.19缩小人生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19 04:56

详细剧情

一项伟大的新技术被科学家们发明了出来,通过这项技术,能够将人类缩小到仅5英尺那么高,这也就意味着,人类将因此消耗更少的资源,获得更大的活动空间。保罗(马特·达蒙MattDamon饰)和奥黛丽(克里斯汀·韦格KristenWiig饰)是一对深陷贫困之中的夫妻,为了享受更好的生活,他们决定去接受缩小实验。哪知道就在实验即将进行的前一秒,奥黛丽竟然反悔了,只有保罗一人缩身成功。

 长篇影评

 1 ) Downsizing小事集(5件)

(以下可能含剧透)

1. 导演+编剧Alexander Payne

曾经两次获得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The Descendants(后裔,2011)和Sideways(杯酒人生,2004)。另外还有四次提名,包括最佳导演、最佳影片。他之前的电影剧本以改编为主,但本片是他和奥斯卡老搭档编剧Jim Taylor原创的。

最初的点子来源于Jim Taylor和他兄弟经常讨论的一个人缩小后生活更美好的话题,后来他们把这个话题和解决环境问题联系在一起。导演在采访中提到,自己想通过本片表达的主题很多,不仅有环境问题,还有政治隐喻,还有一个男人找到迷失自我的成长故事。确实主题很浩大,适合拍成迷你电视剧集,而且现在正是做电视剧的黄金时代,但他们还是坚持要拍成一部电影。他更喜欢电影这种形式。

导演还提到这部电影有点像《黑镜》,通过一些比较诡异的科幻设定反映社会现实。但他本身对科幻并没什么兴趣,更想做一部Hal Ashby或是Robert Altman的电影,在结构上多线叙事。

有评论认为,这个片主题不停的变,好像没有一个统一主题。

2. 预算

本片早在2009年就已经构思上了,但导演先制作了其他项目,包括The Descendants和Nebraska(内布拉斯加,2013)。因为本片一直筹不到资金。导演说投资人觉得剧本“太智慧了”,投资风险大。而且预算也很高,因为要做大量的视效。这也是导演拍的第一部视效电影,也是拍过片里耗费最高的,大约花了6500万至9000万美元之间,比他前三部片加起来还要多。

但导演不愿意将就。为了拍出心中的效果,坚持把预算定这么高。最后派拉蒙的Brad Grey觉得虽然剧本感觉讲不太通,但还是可以拍的。可惜他在影片完成前就去世了。

上映后票房比较惨,首周不到900万美元(在美国上映当天男主马特达蒙的父亲去世了……)。最终全球票房约3800万美元。

3. 卡司

豪华。据说男主马达很快同意了接演本片。他前妻的扮演者wiig姐曾和他一起出演The Martian(火星救援,2015)。片中还有句他母亲的台词致敬了火星救援:“他们都能上火星了,却治不好我的纤维肌痛。”

片中除了主角,还有很多大牌演员客串。其实之前连梅姨Meryl Streep、Reese Witherspoon都考虑过参演。Reese Witherspoon本来要演男主前妻那个角色,但因为去了去年很火的美剧Big Little Lies(大小谎言,2017)剧组所以没有时间。

片中越南女扮演者Hong Chau也出演了《大小谎言》。她在本片的表现获得了广泛赞誉,包括金球奖最佳女配提名。她小时候的经历和本片中角色很像,本来是出生在泰国的越南难民,后来全家跑到美国。她在美国长大,毕业于波士顿大学,一直从事表演行业。

但Hong Chau在影片中的形象引起了争议,有人认为塑造得过于“刻板印象”了,言行引人发笑,本质上暗含种族歧视。

4. 拍摄地

有加拿大:开头的会议是在多伦多的Aga Khan Museum阿迦汗博物馆拍摄;最后的小人村落是在安大略省的Kelso Quarry Park拍的。还有挪威。另外还有导演老家内布拉斯加州(也是TBBT的Penny的老家)。其实他很多影片都在自己家乡拍的。

5. 科学原理

根据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式,能量E等于质量m乘以光速C的平方。所以如果要真的把一个人从正常大小缩小到iphone那么大,需要上百个千万吨级核弹爆炸产生的能量,更不要说电影里是批量压缩一群人,那需要的能量得多大!本来是出于“节能”的目的才要缩小人类的……

而且,如果人变得像电影里那么小,声音应该是又小又尖细的,无法和普通人类正常对话。更没有办法像男主一样接客服电话。

另外,这么小的人很容易被一阵风吹跑,也很容易被野生动物吃掉。所以小人国的防护网得特别坚固才行。

片方也承认他们忽略了科学上的可行性。

压缩太多是不可能的,但降一点儿是可能的。来自纽约大学的华裔生物伦理学家S Matthew Liao在2012年曾发表相关论文,提出人类可以平均降低15公分(也就是100年前的身高水平)的具体方法,包括着床前胚胎遗传学诊断,选择较小的胚胎进行生育,或是给人类注入过量的雌激素。但这些行为同样有道德上的争议。但确实能减轻对环境的压力,而且利于未来的太空旅行。

Source: IMDB.com deadline.com ew.com undertheradarmag.com businessinsider.com

 2 ) 浪费了好料的一碗清汤寡味的杂烩

缩小是一个挺有意思的主题。尽管这个主题并不新颖,早有无数的作品使用或诠释过这个。但这个电影把缩小用科幻包装了一下,再赋予环境保护的意义,这一点挺有新意,也挺让人期待的。但观景下来却很让人失望。

电影想讲的东西似乎挺多,中年危机、反乌托邦、贫富差距、环境保护、生命意义,但都没有讲好。可能就是想表达的东西太多,所以交织在一起反而都淡了,结果就是哪样都是浅尝辄止,清汤寡味。

前面的铺垫也挺长的,从博士的实验到演讲,再到男主看到报道,以及和病痛的母亲交谈。这一段其实内容也挺充实的,特别是母亲抱怨科技如此进步却无法让她避免病痛也确实引人唏嘘。然后后面一转场就是男主的柴米油盐了,这么回头看来前面的铺垫有点过长且没有必要了。

相对最完整的一条线应该是男主的中年危机或是房子危机了。虽然有着一套房,我也不理解住在母亲遗留的房子里有什么问题,总之就是没钱换好房子,最后就兜兜转转去缩小了。这里的设定挺有意思的,缩小之后由于资源消耗小,所以财产就相当于变多。一个普通的上班族,只要缩小过去基本都是富翁。这里其实可以展开的点很多。

老婆跑了之后就是颓废加放纵,不过也就放纵了一场派对,就遇到了越南女。紧接着就是去挪威参观地下火种计划。除了越南女的桥段有点轻松的笑点外,整个节奏其实又快又挺乱。男主的选择也是莫名奇妙,想要去地下这个想法就很莫名奇妙,突然又不去了就更莫名奇妙了。他和越南女的关系,与其说是爱情,不如说是一个没有人生目标没有人生理想的人被一个高执行力的人推着走而已。所以说从最后来看,某种角度上来说,男主还是得到了救赎。至少他找到了人生的意义,就是跟着女主的指挥走呗。

OK,中年危机这条线勉强算是通了。那缩小的作用是什么呢?整个后半段的剧情,从老婆跑了开始,就和缩小没有任何关系了。颓废放纵遇到一个历经生死仍满怀希望热情的女子,想要拯救世界却发现拯救身边的点点滴滴也很有意义。还算不错的主题,但是大家不是奔这个来的啊。而且如果是这个主题,那前半段电影是干嘛的呢?

其实缩小这个主题可以发挥的空间非常大,电影里也或多或少地提到了。比如正常人和缩小人之间是否是平等关系,比如缩小是不是真正能节省资源保护环境拯救人类,比如缩小是不是反而会形成新的剥削关系,比如这背后是不是其实有什么阴谋。这些故事也许俗套,但都可以讲得很精彩。但电影就是巧妙地把这些都绕开了,偏偏去讲中年危机。关键是中年危机讲得也不好啊。结论就是去当义工吗?当义工当然是好事,但中年危机的我们至少知道当义工解决不了这个啊。

 3 ) 刘慈欣:论文明的反向扩张

看了这个电影的预告片,联想到了刘慈欣在15年前写的这篇文章。文章主题是人类应该通过缩小自身来减少资源的消耗,并且有利于星际探索和移民,本人颇有同感,现分享与大家欣赏。

现代技术文明的特点是其扩张性,文明就是不断地开拓,把自己的尺度像吹汽球般不断吹大,并不在乎它何时爆裂。但相比于向外扩张空间,缩小自身尺度的反向扩张更可能是文明的必由之路,它在技术上要比打破光速壁垒更现实一些,而且想想看,当你变得如蚂蚁一样小,一套普通的两室一厅住房将是一座多么宏伟的宫殿啊。那么我们一直搜寻不到外星人的原因就可能是,他们其实是把自己微观化了……

当几代人梦想、呼唤、寻找的外星文明终于降临地球时,人类可能面临着他们做梦都想不到的尴尬:外星人对热情伸出双手的人类视而不见,却去和蚂蚁拥抱交谈。这就生出了一个我们以前从未认真考虑过的问题:

谁是地球的户主?

如果你想当然地认为是人类,最后只是发现自己很可笑:我们从树上下来不过百余万年,而真正能把我们称为我们的文明史,不过五千余年。而在上亿年前地球的各个古陆上,蚂蚁已建立起它们宏伟的帝国了。相比之下,我们不过是刚刚走进地球这个大房间里讨碗水喝的流浪儿,离户主的级别还差得远呢。

你当然会争辩说:要向前看嘛!我们有文明,是人类文明提高了地球在宇宙中的地位。

但至少目前,没有证据能证明这一点。在我们的心目中,慧星撞击地球使包括恐龙在内的生物大量灭绝的白垩纪晚期,是这个星球生命史上最恐怖的时代;但你可能不知道,就在我们现在这个文明时代,地球物种灭绝的速度远高于白垩纪晚期,地球生命史最恐怖的时代就是现在!文明,也许是一条使地球生命万代延续的光明大道,也许是使包括人类在内的地球生命走向灭绝的陷井。

现代技术文明的特点是其扩张性,文明就是不断地开拓,把自己的尺度像吹汽球般不断吹大,并不在乎它何时爆裂。
在历史上,想想那充满欲望和激情的大航海时代,在很短的时间内,被文艺复兴唤醒的欧洲文明蝗虫般覆盖了地球的每一个角落。

至于未来,如果文明真能延续下去,它必然无限制地扩大自己的尺度,成为巨大的宏观文明。科幻作家们对这样超级尺度的文明进行了许多生动的描述。如尼文的《环形世界》,描写一个文明所建造的环绕恒星的巨大结构;在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中,人类遍布了整个银河系;克拉克的《2001》中的超级文明,更是用一种人类永远无法理解的超时空结构使整个宇宙成为他们庭院。

但我们不是在写科幻小说,要对文明的未来进行稍稍严肃些的超远期预测,都必须在数学和物理规律限定的范围内进行,否则就不是预测而是神话了。

文明向宇宙中扩张的第一步,当然是它所在的行星系,对人类来说就是太阳系。你可能知道,生物群落以几何级数扩充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假想地球是一个培养基,表面覆盖着一层营养胶体,你把一粒肉眼都看不见的菌种放到它表面的某一点,可能你半个暑假还没过完,这种细菌已盖满了地球表面。如果人类获得了充足的技术能力,他们向太阳系中的扩张也是这个样子,冷酷的经济规律会使他们像狂风般横扫整个太阳系。这时,你就会发现我们的行星系是一个很小的地方,水星和小行星带的金属、金星和火星上的地盘、木星上的液态和固态氢、木卫二上的和土星天王星光环中的水、直到冥王星上甲烷,都是远远不够消耗的!像在地球上一样,人类文明在太阳系中也很快会面临生态危机和生存危机。文明的下一步只能是继续向外太空扩张,这时,它将遇到一堵不可逾越的墙:光速。

没有任何理论和观测证据证明时空蛀洞的存在,空间折叠更是痴人说梦,以目前的理论基础,光速是不可超越的。前面说过,为了不使我们的预测变为神话,必须接受这个限制。事实上,以目前可以看到的宇航动力,如核聚变、光压驱动等,使一艘大型星际飞船达到光速的十分之一已是极其艰难了。这样,要到达最近恒星并返回,就需近一个世纪;而要到达真正有可用资源的恒星并返回,可能需上千年甚至更长,这样的周期是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技术文明社会绝对无法忍受的。所以,未来地球文明在恒星际的扩张,其结果很像蒲公英在风中放出种子,最后长出一束束相距遥远的新蒲公英,它们之间无法建立联系,永远成不了一个整体。如果真的存在阿西莫夫描写的银河帝国,那它将是这样一个庞大的瘫痪病人,它的大脑想动一下手指,那根手指要到百万年后才能收到指令,再过百万年,大脑才知道手指是否真的动过。

我们由此可以推断,宇宙间不可能存在尺度跨越恒星的宏观文明,换句话说,用无限扩张空间尺度的方式发展文明是行不通的。

我们现在换一个思考方式,把目光投向相反的方向。这里再回到开始时蚂蚁的话题上:为什么蚂蚁没有像恐龙那样毁灭而生存到今天?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它们的个体很小,一个由小个体组成的生物群落所需生存空间和资源很少,因而生存能力更强。同样的空间,可能只够一只恐龙躺下睡觉,对一个蚂蚁城帮来说却是一片广阔的疆土;只够一只霸王龙吃半口的一块肉,却能成为一座蚂蚁城市的全体居民一年的口粮。所以,在大自然中,小个体群落的生存优势是不言而喻的。大自然也许已意识到了这点,从自然选择的趋势来看,生物有向小个体进化的趋势。

减小自身尺度就等于扩张了生存空间,我们把这称为文明的“反向扩张”

从长远来看,反向扩张可能是人类文明的必由之路,它在技术上要比打破光速壁垒更现实一些。这就需要人类用技术干预自身的进化,不断缩小自己的个体尺度。目前可以想像得到的技术是基因工程,按照目前这项技术的发展延伸开去,不难想像,人类有一天可以像编制计算机软件那样操纵基因,那时的生物学将创造出我们难以想像的奇迹。看看现在的地球上,体积最小的、与人类较为相似的哺乳动物是鼠类,借助于基因工程,人类最终有可能把自己的个体缩减速为白鼠大小。如果人类的个体达到这个尺度,世界在他们眼中将发生根本的变化,想想现在我们的一套普通的两室一厅住房,在那时人们的眼中将是一座多么宏伟的宫殿啊!地球对于人类,已是一个现在无法想像的广阔世界。也许你觉得这想法有些滑稽,但当所有人都是那么大时,女孩儿们就不会在身高上取笑你了。

这只是反向扩张的第一步,还不是真正的微观文明。考虑到文明的终极发展,这样的尺度缩小是远远不够的。为了给未来的超级文明创造一个充分广阔的空间,人类可能要把自己的个体缩减到细菌尺度!这个想法听起来疯狂,实现它仅靠基因工程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更为复杂的技术,诸如纳米机械和其它许多我们现在还无法想像的技术,但与超越光速和空间折叠相比,它至少没有违反已知的物理学基本定律。从原子级别考虑,细菌大小的物质所拥有的原子数量和每个原子拥有的量子状态,足以存贮和处理目前人的大脑中存贮和处理的全部信息。你可能还是觉得疯狂,但想想要是回到一百多年前,你把现在的一块P4芯片给人看,并告诉它这小玩艺儿内包含的东西,你也同样会被关进疯人院的。

一个由细菌尺度的个体构成的文明是什么样子?世界在他们眼中是什么样子?你可以自由地想像,很快会发现这种想像是最让人心旷神的事。下面,只摘录拙作《微纪元》(一篇描写微文明的科幻小说)中的一段:
……他想象着当微人们第一次看到那棵顶天立地的绿色小草时的狂喜。那么一小片草地呢?一小片草地对微人意味着什么?一个草原!一个草原又意味着什么?那是微人的一个绿色的宇宙了!草原中的小溪呢?当微人们站在草根下看着清彻的小溪时,那在他们眼中是何等壮丽的奇观啊!地球领袖说过会下雨,会下雨就会有草原,就会有小溪的!还一定会有树,天啊,树!先行者想象一支微人探险队,从一棵树的根部出发开始他们漫长而奇妙的旅程,每一片树叶,对他们来说都是一个一望无际的绿色平原……还会有蝴蝶,它的双翅是微人眼中横贯天空的彩云;还会有鸟,每一声啼鸣在微人耳中都是一声来自宇宙的洪钟……

科学家们总倾向于从宏观文明的角度来推测可能存在的外星文明的行为和迹象,如一个著名的假设:星际文明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它必然会最大限度地利用所在恒星的能量,其结果是,它们的世界可能是围绕着恒星的环带状,甚至把恒星整个包裹起来!通过寻找显现这类迹象的恒星,我们就可能发现外星文明。现在,让我们从微观文明的角度思考一下外星文明的存在:如果文明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它们必然会使自己微观化。这无助于我们对外星文明的寻找,却能说明我们为什么至今没有见到它们。一个微观文明向外界的能量发散(不管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都必然很小,这便增加了我们探测它们的困难。想一想一个由细菌大小的个体组成的外星种族,就是聚集在你眼皮底下开奥运会,你也不可能觉察到它们的存在。

但微观化并非文明发展的终极,超级文明最终有可能如克拉克在《2001》中描述的那样:“把自己的存在凝固于光的点阵中”,这样的文明已彻底摆脱了宏观和微观的概念,如果愿意,他们可缩为一个原子那样小,或扩展为一个星系那么大。对文明的这种终极推测越来越多地出现于科幻小说中,获本届星云奖的美国科幻小说《引力深井》就是描写遥远未来的一个呈力场和辐射状态的人类文明;甚至这种推测也出现在科学家严肃的思考中,如保尔.戴维斯的科普著作《宇宙最后三分钟》就是这方面的杰作。但对我们来说,这样的文明已经更多地具有哲学的甚至玄学的色彩了,相比之下,刚才你还觉得无比玄虚的微观文明倒变得实在了许多,更有一些可触摸的质感。

我们可以设想另一种终极文明,比起那与神和幽灵无异的力场文明来,它具有的是无可比拟的宏伟壮丽,这就是最后宏观化的微观文明。微观文明向宇宙扩张的结果必然使自己的空间尺度再次宏观化,但这与大个体构成的原始宏观文明有质的不同,它是文明的又一次升华,是生命在宇宙间谱写的最宏壮丽的乐章!对这种文明,我只描述一幅图景,余下的你自己来想像:

一只宏伟的星际船队驶入太阳系,它们的每艘飞船都有月球大小,但这些飞船却是由几千个细菌大小的宇航员驾驶的,他们聚在一起我们也只能用显微镜看到。

对于生命和文明在宇宙中的前景,任何想像都是软弱无力的。

 4 ) 人缩小之后呢?

“缩小”人生其实很像现在很流行的“低欲望生活”:地球资源面临枯竭,我们应该采取节约、降低欲望的环保型生活。片中的男主正好也面临着生活困境,无法负担生活中面临的一些需求,比如买房,那么“缩小”就成为了他应对人生危机的一个出路。

缩小之前,男主夫妻俩围绕缩小这件事进行的一系列考察、包括现有资产可负担的缩小生活的水准,可以买多大的房子、可获取的生活环境、医疗保险条件怎么样,包括已经缩小的朋友前来现身说法,都在将剧情推向一个矛盾的集中点——缩小。缩小后的生活看起来这么棒,那么一定存在着缩小后才能发现的问题。但对那些问题的“期待”停留在了妻子放弃缩小后。因此,对男主来说,缩小后面临的最大问题已经在这里出现了:离婚或者说孤独。男主获得了缩小的人生,但失去了缩小的原动力——家庭。

如果说男主缩小前,电影还借酒吧里的路人男对于缩小人是否交税、是否享有投票权等提出疑问的话,那在男主缩小后,这些问题就都不再涉及了。越南人权斗士、乌托邦构想、环境问题互相割裂地在片中出现,虽然这些问题都被男主和女二的感情关系勉强串起来了,但又很难说服我的是:为什么这些事情必须要共存在一个以“缩小”为主要事件的故事里?缩小是一个树洞,确实让人感到影射了一种心态,某种渴望,包括有的地方也很幽默,比如男主楼上的邻居在和男主短暂地接触后就认为“这个家伙什么都干不成”,比如男主缩小后,从原来世界寄出的婚戒送到了他缩小后的家里,但这个时候他的妻子已经离开了他。只不过,故事在男主完成缩小以后,就没再讲缩小的事儿了。

 5 ) 纵向到横向的人生反转-电影Downsizing缩小人生

非常喜欢这部圣诞上映的片子。导演佩恩在2017的年末以一个缩小人生尺度的概念大开脑洞。该片沾了一些科幻片灾难片的元素,却并不想就纯技术层面探讨人口与环境危机。

佩恩擅长将尖锐的社会讽刺融入喜剧中,绵里藏针地抨击社会万象。全片以生态和人口问题开篇,讲述科学家发明出将人体缩小至五英寸高的技术,以应对地球能源粮食的短缺以及日益庞大的垃圾处理等等生态问题。此处导演借男主病重的妈妈之口,抛出了第一个伦理批判,科学家聚焦于宏大的环境问题(集体和长远的维度)却不能开发出能治病(眼前的个人的尺度)的新药。

影片跳转到十年之后,技术已经成熟,地产商们从科学家们的救市方案中看到了利益点,开发了一整片看似楚门世界的微缩乐土。享乐主义消费主义的中年人和老年人们忙不迭地将自己送进一列单行的迷幻乐园快车,另一头是象征着精英主义的微缩版豪宅生活,是付费购买了下半场人生后的集体狂欢。现世的中年焦虑似乎都可以落点于穷这一个字上,而将自己的人生打包压缩,便可在另一半世界仍然以正常物质尺度运转的时候进行兑现,相应成倍地放大了在微缩世界的购买力。

男主和昔日好友叙旧,被安利了微缩世界的精英生活

戳完中产阶级的疲软之后,导演继续戳婚姻这个巨大泡泡。男主和妻子去微缩地产乐园参观之后动了心,郑重地和家人告了别,将物件置卖,和房产告别,并仪式化地将婚戒取下,放进进入乐园唯一需要携带的手提箱。这里的设定是,下半场微缩人生乐园需要的一切物质(包含人际关系)都是提前购买的套装。金钱可以购买到舒适的社区,上层的人际圈以及出行交通等一切所需。进入微缩手术之前需要将所有身体以外的物件摘除,否则手术过程中像是戒指或者是牙齿头发都会产生爆炸挤压人体的可能。于是,婚戒作为夫妻签署缩小合同后唯一一个象征性的物件,被庄重地带入乐园。

然后是一系列警世寓言版的手术室画面,男主和同一批手术对象们经历了剃发拔牙等一系列医学上的自我告别仪式,赤条条地躺在病床上,回应了影片开篇时的小白鼠实验画面。仪器操作结束,医务人员将微缩后的马特达蒙用不锈钢铲子铲到微缩版病床,并由微缩版医务人员推往休息室。此处显然会有反转。马特达蒙没有等到妻子从女士手术室出来,而是在电话中得知了妻子临时反悔并背叛了约定。为了妻子的豪宅梦踏上这趟没有回程票的列车,却惨遭变数,变成需要孤身一人来面对新的社会和人际关系。生老病死贫穷富贵显然不是唯一能衡量婚姻脆弱与否的准绳,是否能携手面对未知,和习惯的人生轨迹告别,迅速地检测出婚姻的忠诚和每个人的真正的价值观。在这里,导演并没有滥用镜头来打婚姻的脸,而是冷幽默地给你看婚姻的分崩离析之猝不及防。

影片的前半段以一个类科幻的乌托邦设定,打开了微缩社会的大门。佩恩的野心显然不止于批评中产阶级的疲软。手术后咆哮崩溃的马特达蒙走进乐园,抬头看了一眼高墙,对自己回不去的熟悉的世界进行了悲哀地注目。之后的影片后半段,才是该片不同与普通科幻片之处。导演没有聚焦在马特达蒙的个人婚姻悲哀太久,而是继续以他之眼,开始了在这个极小尺度社会之中开启了主人公的旅程。

将社会微缩之后会发生什么?马特达蒙看到了不同种族、肤色、语言、阶层因地理尺度的缩小而能够聚集在一起的狂欢派对。他在邻居杜尚家里遇到了来自社会两极的人,纸醉金迷的富豪们和名人们,还有在杜尚家里打扫的前越南政治犯身份的清洁女工。极端不平等的社会阶层在这里碰撞,不管是抛弃自己爱安静的性格束缚,参与了派对狂欢,还是第二天醒来错愕地跟着越南裔女工回家,并不是影片的巨大BUG。导演安排男主挣脱了前半生被一个正常社会定义了的自带的偏见和限制,在因为被前妻抛弃后丧失了物质之后,开始去思考自己是谁。没有了家庭,没有了物质对应的社会阶层,没有了自己矫正师的工作之后,赤条条的微缩人生该如何过的问题。

杜尚的扮演者,精通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英语的昆汀御用男演员-克里斯托弗,以61岁出演倜傥的老花花公子,片中没有太多需要刻意发挥的空间。但是他那张表情丰富的脸,在马特达蒙需要靠衰和丧撑完全场的同时,为影片加了不少浑然天成的喜剧效果。

男主的邻居-塞尔维亚的老花花公子杜尚

导演用一个越南裔难民身份的女主将一个困惑的赤条条的男主从精英粉饰的微缩乐园拽入微缩贫民窟。以前大概是只从电视上看到过的难民生活,在一个巨大的垂直的监狱样式的贫民窟上演着。导演的野心在此处显露了出来,在同一个时空,科学家们研究着人类的环境问题,为地球末路而忧心忡忡,而贫民们难民们想的是每天的生计和如何能体面地死去。导演并没有表明自己的政治立场,而是在天灾人祸的2017年末,以微缩的概念把发生在世界各个角落各个阶层的人群的困境,浓缩在一处,并以戏剧的方式呈现,是高明的,是以观察者的视角,戏谑的对左右两派的警示。

马特达蒙跟着女主在贫民窟派发食物,导演并没有过多着墨于施与恩惠之后的男主的内心的除了震撼以外的良好的自我感受,而是穿插了弄坏了女主的义肢的喜剧桥段。一个强势的说蹩脚口音的越南裔难民的女主身份,很容易受到政治正确的攻击。然而生活在绝大多数时候,不就是错愕地给你一鞭吗?男主的中年焦虑和失婚的痛苦在看到另一个阶层的女主用义肢顽强蹦跶之时被已然忘却。女主并没有被塑造成高大上的圣母,也并没有用刻板印象来戳少数族裔的爱国情怀。导演用女主的特殊身份带出了社会的另一面,并让男主在错愕中去理解,去平视。

影片最后设置的一个冲突,来自于男主跟着杜尚去到科学家们设立的第一批微缩人村庄去参观科学家们最新技术-科学家们语言地球将要灭亡,他们在地下开挖了一个不需要阳光照射的全人工化世外桃源,并以为人类献身的口吻号召大家移民人类最后的诺亚方舟。刚刚建立起忧患意识想要找寻新的人生意义的男主,感受到了人类的宏大使命的感召,下定决心加入。

享乐主义的杜尚和经历过重生的女主认为他疯了,认为末日只是科学家们搞出的实验室焦虑。男主抛下他们,带着英雄情结进入地下隧道。然而在最后一秒隧道入口将要炸毁之前,男主回望入口,飞也似的逃离。导演借男主之口,说出了男主在最后一刻的抉择,他是他自己,他并没有跟着一众科学家做出了救世的抉择,而是他作为软弱的人类的代表的最真实的抉择。男主在最后一刻认识到自己是谁,认识到意义的虚无,意义需要在此刻而不是未来来铸就。女主和杜尚在隧道口等待男主的回头,在男主仓皇逃出后,隧道口的大门永久的关上,镜头切换为正常世界的尺度,所谓的大门在真实世界其实只是小小的一块木板。镜头在不同的尺度之间转换了好几次,似乎在提醒观众,庞大的救世议题在另一群人眼中,不足为道。世界就是这么荒诞又真实地在运转。

可以说女主的难民设定只是一个影子。男主在缩小人生这个设定中,经历了数次抉择,和对于抉择前的不同世界的回望。世界之大,看不清也道不明,但男主看清了自己,看清了人性之弱,看到了世界之大,压缩的是高度,可是他看到了很多横向人生的可能性。

2017年末的好片,奇幻的剧本,现实的人生。

 6 ) 这么恶心的电影,也值得一个恶心的影评。

我花了相当于人民币72元的票价,看了半场垃圾。

马特达蒙是什么意思?他演绎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我在电影结束前20分钟实在承受不了这部电影喷屎的程度走出电影院之前也没看出来,好像他的作用就是导演告诉你“哦我们有了一个新技术!哦现在进入了缩小世界!哦我们认识了一个疯狂邻居!哦我们认识了一个特别的越南人!哦我们突然去了挪威开始关心环保!”,至于我们的主角是一个怎样的人,他有怎样的梦想怎样的性格,导演似乎全然不在意,然后我突然意识到“哦,我们的主角是马特达蒙!”

听说现在在好莱坞政治正确不应该是不刻板化任何少数族裔吗?那为什么越南女恨不得把一切欧美人眼里亚洲人的刻板印象都挂在身上?从进门要脱鞋...到说话很无礼(主要是因为lost in translation的缘故)...到口音无比做作...就差把双眼一边用一截胶带纸粘到太阳穴来眯成一条缝了......虽然对我本人来说这些设定根本都是无所谓的事情,我也不是那种成天把“白人种族歧视我”挂在嘴边的人,但是考虑到电影明明是在宣传很政治正确的各种思想,突然觉得导演好分裂。

关于缩小世界的设定更是让我觉得白花了钱,而这个设定是我买票的主要原因。后来我发现,原来预告片把电影最有趣的部分都剪了进去(所以说以后不看预告片了,都是骗人的),我显然是被坑了。除了进去手术要剃头拔牙去掉一切身体内外的非活性有机物无机物(这么说来戴心脏起搏器的,还有身上打了钢钉的人显然是去不了了)算是一个比较科学的细节设定,可是自从马特达蒙进入那个世界以后,除了那一朵大黄花,和他爱搞派对的邻居的一个大酒杯和粘在墙上的宝丽来照片(我赌5毛钱很多人估计连这张宝丽来照片都没看到),请问这个世界和外面的世界的真正区别是啥(从一个观影人的角度来问)?道具组是不是只有五毛钱的预算?

还有像Christen Wiig这么有才的女演员去打了场酱油就失踪了也着实让人摸不着头脑,甚至她消失了没多久我就忘了马特达蒙的角色是个结过婚的人......对了,在某些海报上她的名字竟然排到了比她戏多很多倍的越南女演员Hong Chau前面,从电影宣传的角度上来说也无可厚非,但是回到之前的政治正确议题,导演是不是很分裂呢?

明明可以通过对比不同的世界拍成一部有趣的喜剧,明明可以把这个有趣的现象带来的各种尴尬最大地利用,却非要故作深沉宣扬什么我们要环保的政治正确思想,还非要假惺惺地强调一下贫富差距。于是真正好用的主题被浪费了,而作为观众的我还要被迫表扬导演的深沉......我不想被导演的狗屁逻辑裹挟,于是我人生第一次在一部电影没结束的时候走出了电影院。考虑到我连《二代妖精》这种洗钱垃圾电影都能看完全片(当然是在YouTube看盗版,给洗钱电影贡献票房这种事情我做不出),这也算是一次特别的体验了。

刚发现这部电影的越南女主角Hong Chau(强调主角二字,从电影设定的角度我觉得说她是主角无可厚非),竟然被提名了金球奖?!而且竟然在女配角,我是说女配角!!!的名单里?!我的天,现实果然是比电影还戏剧的世界!!!!!笑死我了,就为了这个我可以讽刺地加一星。

最后想多嘴两句洗钱电影的定义:洗钱电影就是众多打着电影旗号实则在虚报花销虚报票房在钱来钱往的过程中最后获得自我流量高潮的一种国产片。我是认真地觉得这些电影被拍出来的目的就是为了洗黑钱的,因为我完全看不出来拍片预算都花在了什么地方。相比起来,这部电影好像突然不差了,不过它的确给我带来了更加恶心的主观观影体验,这点没法抹灭。

如果你想知道一个野心撑不住才华的导演拍出来的片子是什么样的,那么我强烈推荐这部电影。

 短评

1.显微镜拿来,今天我一定要找到你的丁丁!2.高仿版马特·达蒙去演了《黑镜》第4季第1集,然后马特·达蒙去演了一部高仿版《黑镜》。3.马特·达蒙在《雷神3》里当了一回洛基,这次又当了一回蚁人。.

8分钟前
  • 朝暮雪
  • 较差

前半段挺搞笑挺新奇的 后面越来越 “这他妈在讲啥”“这他妈又在讲啥” 尤其是感情线 嗯估计也可以作为笑点吧... 关于各国家的人的性格设定太太太cliche了...

9分钟前
  • 还行

奇观是如此切题的重要和显著,给佩恩电影带来前所未有且高潮迭起的幽默,也就不可能让观众去有意忽视。让人担心离开了特效就将沉闷下去的小人国故事,也成功变身成另一则精彩的“北京折叠“。本着某种环境政治正确原则,佩恩有些简单化和脸谱化的把越南女带领的第三世界穷苦”小人“,塑造成正直英雄。

10分钟前
  • seamouse
  • 推荐

这片子就当个喜剧看看就完了,剧情什么玩意儿,白浪费这个设定。完全没有宣传的夫妻关系什么事,前面还在讲人到底应该过什么样的人生这种问题,后面突然上升到人类平等和谐和未来发展,不如阅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1分钟前
  • Rocrw
  • 较差

屁政治正确啊?骂之前你们看懂了吗?最后不就正是倒过来讽刺baizuo们一天想着拯救世界拯救人类,而不去帮助真正实打实身边正在受难的人吗?越南女性设置刻板我承认,镜头和故事讲的也很一般,所以给3星,但是别以为你懂那四个字就什么大制作都往上扣,这片子算是已经在努力往外跳了。请认真看

13分钟前
  • Iroquois
  • 还行

【FantasticFest】脑洞大是大,但是人文关怀一点没少。说政治正确的没事儿找事儿呢吧。

15分钟前
  • 考拉先生
  • 推荐

其实特别无聊的片子 开头格局铺的挺大 感觉会很有戏 从商品社会 乌托邦式 反乌托邦 反反乌托邦 嬉皮士的环境转变 但是越往后越往小了收越流于不知所云的平淡 所以应该给2星 但是亚裔女配的表演实在可以加1星!(另 8种炮儿 ni打过几种?:).。

16分钟前
  • virgin
  • 还行

2小时我以为我看了4小时 全程WTF 命题作文下指点江山大谈世界大事 结果无任何深入 第一第二幕完全无关 转折崩溃 剧情全线崩溃

20分钟前
  • MR.Charles
  • 较差

专门把主角缩小讲了一个不·用·缩·小·也可以讲的故事

25分钟前
  • 王大根
  • 较差

披着一副伪善的面具,隔靴搔痒了两个小时。一会气候问题,一会少数族裔问题,导演到底知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你以为你贴一脸的政治正确的标签你就真的正确吗?

26分钟前
  • 饮歌
  • 较差

对抗消费主义的缩水小人国计划,科技难以改变阶级固化;一事无成的中产赤脚医生在新世界与旧世界的交界,寻找人生意义。What kind of f#ck you gave me? 真是左右不讨好的切入点,但科幻世界观其实建立得蛮有趣。对大多数中产知识分子来说,这可能才是世界末日的样子:not with a bang but a whimper

27分钟前
  • kylegun
  • 力荐

#tiff#前半部和后半部完全是两部电影,后半部完全浪费了前面那么有趣的设定,讲了些莫名其妙的东西,又强行固化亚洲人形象。笑点倒是多,但是都是些插科打诨,大多数时候笑不出来

29分钟前
  • justcc
  • 较差

7.9/10 周小姐搶光嗮戲!!

32分钟前
  • 影毒肥佬
  • 推荐

在近未来科幻的构架(人类体积缩小而减少地球消耗)中,佩恩探讨的仍是人类社会的终极弊病:阶级、贫穷、存在危机,不会随着社群的整体迁移而改变。一个神奇的概念,见微知著。

36分钟前
  • 踢迩达
  • 推荐

#Venice2017# 恭喜恭喜,终于找了个越南女残疾人当女主。这就是为了政治正确脸都不要了的片子,全片就讲了政治正确四个大字,白白糟蹋这么个设定,连基本的故事线和情节线都不顾了,就靠小段子逗观众笑。负分滚粗都不为过。

40分钟前
  • 胤祥
  • 很差

并未因缩小,而改变一切! 人类的问题,不是尺寸的问题!

44分钟前
  • 老羊
  • 推荐

感觉剪进了别的片子

47分钟前
  • 知足常乐
  • 还行

马特达蒙虽然中年油腻但仍然憨厚可爱,周洪元素丰富但是角色扁平。佩恩借着荒诞的剧情和全世界各民族的嘴,假装自己已经不再反复重复美国价值,但其实骨子里还是一个异性恋白人男性的故事,最后回归到了一个自我认同的主题,也没错,佩恩还是那个异性恋白人男性。

51分钟前
  • 克雷蒙
  • 还行

3.6分吧,虽然剧情很离谱,但是人物很好玩,很值得看一看

53分钟前
  • Frender
  • 推荐

其实进入缩小世界后还是挺有趣的。本来纠结的中产,缩身是助推,让他们踏入上流社会;而对于第三世界的人来说,缩身是惩罚,是偷渡的手段,是无论身子多大都要给人刷马桶的宿命。这个故事要是从越南女的角度来说应该会更好吧。可惜,佩恩或许也知道自己没有那个视角,于是也只能拍成白男自我救赎了

55分钟前
  • 米粒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