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证先锋2

香港剧香港2008

主演:欧阳震华,林文龙,郑嘉颖,佘诗曼,蒙嘉慧

导演:梅小青

播放地址

 剧照

法证先锋2 剧照 NO.1法证先锋2 剧照 NO.2法证先锋2 剧照 NO.3法证先锋2 剧照 NO.4法证先锋2 剧照 NO.5法证先锋2 剧照 NO.6法证先锋2 剧照 NO.13法证先锋2 剧照 NO.14法证先锋2 剧照 NO.15法证先锋2 剧照 NO.16法证先锋2 剧照 NO.17法证先锋2 剧照 NO.18法证先锋2 剧照 NO.19法证先锋2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14 16:33

详细剧情

法政部的高级化验师Tim Sir(欧阳震华 饰)学识广博,有赖于他高超的物证检验手法,屡破奇案。手下兼好友阿Sam(林文龙 饰)亦是一名出色的法医,最近他准备和相恋多年的女友汀汀(钟嘉欣 饰)正准备结婚。阿Sam的好友Ivan(郑嘉颖 饰)刚从英国回来,在一次炸弹危机中安全引爆了炸弹了,令到Tim Sir对他另眼相看。这时,扫毒组的高级督察马帼英(佘诗曼 饰)和一班手下正在追查香港大毒枭戴贵,戴贵逼走了香港的另一个毒枭石头勇而独霸了整个香港市场。正当扫毒组和法证组合力追寻到戴贵的手下和国外毒贩交易,准备将得意洋洋的戴贵捉捕时,戴贵所乘坐的汽车竟然爆炸了。恰巧这时汀汀和Tim Sir的女友——重案组高级督察小柔(蒙嘉慧 饰)经过,爆炸令汀汀死去,小柔重伤。正准备结婚的阿Sam闻之消息后悲痛欲绝。帼英调到了重案组任职,她怀疑戴贵的爆炸案是石头勇回来报复所致,于是开始着手调查。正当案情胶着时,冥冥中阿Sam似乎得到了汀汀的提示,终于找到了石头勇犯案的证据…

 长篇影评

 1 ) 梁小柔和Madam Ma的心理成长

第二部似乎是有了阿佘的加盟而削弱了嘉慧的戏份,但是我觉得两个女主角都同样出彩的!法证这部片其实和CSI是一个剧种,CSI太突出悬疑和血腥,但法证的感情这根软线架铺得很好,尤其是一个个破案事件中叙述了人物的心理变化和成长,这方面都可以媲美教育片咯。小柔做事情果断干脆很有人情味,自己一直扮演最先冲锋陷阵的角色,给周围所有人以照顾和快乐。因此右手伤后一直走不出一种自卑心理。没有办法拿枪,不仅救不了别人,连自己也保护不了;没有办法提杯饮水,觉得自己会是阿Tim的负担而拒绝他的求婚……过分自卑的表现往往就是过分要强。本来小柔的性格是外刚内柔的,但是自手上缠上绷带后就把自己柔的那一面也隐藏起来,试图封闭自己了。阿Tim本来是不擅浪漫的人,Sam对仃仃的体贴本是让小柔有点不平衡的,但是他理性地保持了自己,没有在小柔伤后对她特别的宠爱,我觉得这帮助了小柔改变伤后自暴自弃的想法。沛沛的不幸给了小柔看待事物的另外一个角度,认识到珍惜,认识到自己还享有生命的幸福,还有家人和阿Tim的爱,这些东西即使是在她再也无法拿枪后仍然不输人一等的宝贝,于是重新振作,承认了现实,开始为未来而奋斗了。她回到了原来的梁小柔,却又比原来的她更加坚强和乐观。Madam Ma因为以前受过Jason在婚礼上被自己的暗恋者枪杀的打击,她对自己有深深的自责,没有能守护自己的爱情;更对于“扫把精”三字有心理阴影,一直以来没有办法与爸爸厮守在一起的善良又柔弱的妈妈更让她有要去保护的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她逐渐收起了女性柔美的一面,用她自身的强大保护着自己、家人,担当高级督察保护市民。从不吝啬侮辱她们母女的大妈让她火大,但是抑让她不在乎旁人的苛责。她冷静客观,被小柔误会审讯完后仍可以用一声“晤该”结束话语,这也是她的武器。但是其实和Sam小说里的Madam Miu一样,她冷梆梆的外表下有非常善良而明事理的感性心肠,她帮助毒贩悔过自新,为了不耽误阿沈的前途帮他找人证处理投诉事件……她的生活其实也很有情调,上天台分析案情,用香薰处理失眠,买礼服亦有独到眼光……其实是一个独立聪明的奇女子,她其实也有温暖,只是需要有人慢慢点燃。Ivan就是这样一支蜡烛。他的呵护周到、心思细密让Madam Ma让放下了周身戒备;她的新团队也是这样的蜡烛,他们的人来疯、闹腾腾的人情味让她也乐于融入其中。后来的剧情中我们可以看到Madam Ma和Ivan为了逼阿沈和Yvone接吻两人先示范表演,这种取乐众人的小片段换作是以前的Madam Ma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每一集、每一个事件后都可以看到她的笑容的弧度在增加、暖度在增加、真情的释放在增加。这也正是她的成长,选择卸下盔甲武器,哪怕会再受伤害也贴近他人的心去感受喜怒哀乐。
唔,一不小心罗嗦了好多……

 2 ) 恕我直言,此片虽外表鲜亮,可我却看到了一片苍白!

恕我直言,此片虽外表鲜亮,可我却看到了一片苍白!

我知道我这么说肯定有很多朋友不爱听了。

可我真的不能欺骗自己无谓的坚持看完全片之后恍惚有种被此片当傻瓜耍的真实感觉!

首先我先声明我也是一个推理迷从而排除我是因为排斥此类片才不欢喜此片的可能性。

刚好相反我正是从全片连一个经典的推理桥段都没有才彻底让我对此片失望!此片所谓的侦探推理完全是傻瓜型的,完全不需要观众自己去对案件进行推理,甚至它连给我们对谁是凶手合理的猜测的权力都给剥夺了,举个例子,全片最后一个案件《最后一块骨头》女演员连环凶杀刚一开始的时候可谓给足了噱头,本来天真的认为有TVB不惜动用了五个编剧应该是想对这部推理元素严重不足的侦探剧恶补钙的,当情节显示用老掉牙的手法将所有不利的线索都指向阿CAT的时候,我就知道肯定凶手不是她了,可凶手是谁呢,对此我也煞费了一翻苦心来猜测谁才是真凶,谁着案件的越来越离奇,我的胃口也被越来越调动了,苦等了N天,终于有答案了,可这答案却实在是让人掉眼镜:凶手竟然是可以说是一直未和剧情相关的局外人?太震撼了,我想就算是李昌钰来看这个片子恐怕也推不出谁是凶手吧,把凶手的戏藏得这么好,这根本没法推的好不好,哎,这么拍推理剧也可以吗?可能有人会说了,这么安排不是也合情合理的啊,my god,如果只是说你想看真实的案例事件的话,你怎么不每天去看《法制在线》啊,守着为戏剧而戏剧化的不伦不类的侦探肥皂剧干嘛?

在参与案情的侦破方面把我们当傻瓜也就算了,最可恶的是,在这此片里神通广大的法证们的运气实在也太太太好了吧,任何案子总会有一丁点的“头皮屑”被留下,从理论上来说这可能并不奇怪,可说不过去的是看编剧的架势,貌似这么丁点“头皮屑”就算被混在沙堆里也会被法证无情的轻易找到,然后被无情的检验出“头皮屑”一丁一点的成份,没有任何“隐私”!不爽啊,姑且信它如今的法证技术真有了这么强悍,可破案全凭着凶手“特意”留给法证们的“头皮屑”才可以破案的做法太失望了,全片这么多单元的case,你偶尔有一个案件有这么好运气也罢了,可全片重复了再重复。。。。请问编剧你不觉得烦吗?

然后说演员方面,TVB想在第二部法证里进行演员大换血,OK,可以,不管是将情节里的以前女一号女二号三号四号都编的合情合理死光了,行!可请不要拖拖拉拉的那个什么好不好。。。这样很尴尬滴,搞得像四不像。很不爽哎,没见过这没拍戏的。

然后还说演员:欧阳震华,很喜欢TVB的这个演员,在我小的时候还常把他和刘青云给搞错了,呵呵。不可否认他很有喜剧的天才,他参演的所有戏剧因为他更加喜庆,可在这部片子里,这个胖胖的法证没有任何的喜剧发挥余地,说难听点,完全是一个“花瓶”,哎,其实说实话,我看过欧阳震华演的三级片,我真的觉得他在三级片里塑造的人物都比此片的人物塑造强的多了!

 3 ) 法证八卦学

法证是一门讲究证据的学科,八卦亦如是,那些道听途说、捕风捉影、添油加醋的八卦尽管也能让人深信不疑,却是不入流的,只能忽悠些小白而已。

然而现在不同了,现在是高科技年代,连作弊都那么高科技了(参看http://9.douban.com/site/entry/59403389),八卦这门历史久远的学科怎能不与时俱进?很遗憾,现在基本上还是土办法,这是一种无奈,读者不给媒体压力,看了就信,媒体哪会耗那么大劲去给你寻找确凿无疑的证据?你估他们是法证先锋?

法证先锋们通过各种细微琐碎的证据来还原事件真相,从本质上体现了他们都是八卦的,看八卦杂志来寻找线索更是体现的淋漓尽致,只不过他们八的手法更科学,这就是我们追求的八卦精神。当法证人员在生活中也去八卦,你会发现他们是多么的投入,发现事情真相是多么的轻而易举,我们看起来是多么的有趣,比看娱乐八卦有乐趣多了,这已经上升到精神享受的层次。

法证2里有个罗卡定律出现的比较频繁,这个定律说“凡两个物体接触时,就会产生相互转移现象,即会带走一些东西,亦会留下一些东西”,这是法证们的指导思想,也可以作为我们八卦的指导思想。

前段时间媒体说拍到刘德华女儿的照片了,折腾了半天结果搞错了,其实要证实很简单,拿根“刘德华女儿”的头发再拿根刘德华的,去做个DNA亲子鉴定不就搞定了。有人要说了,这么快就证实了那多无趣,八卦的乐趣就是揪着一件事不停的八下去,直到没八的了,八到真相不证自明了为止,这种说法不无道理,但换个思路,速战速决的解决八卦问题不就等于可以抽出时间去八其他东西了?老是揪着同一件事多没意思,那有没有这么多八卦可八?我想是有的,关键是看大家的思维跳不跳跃。

等到哪天八卦也高科技了,那说明我们国家的物质精神文明已经步入世界先进行列。

 4 ) 证据——法证随想录

追法证2期间的随想,一一列出。

1.不要企图在TVB警匪剧中追求谁是嫌疑犯的乐趣,那些熟口熟面的演员就注定了这方面的乐趣不会太多甚至没有,光站在那就已经知道他(她)是凶手,法证2这次更是在片头就将所有案件主要当事人都亮相了,可见法证2也并不打算追求这个悬疑。首先要明确一点,看TVB的警匪剧,是看破案的过程,这点在法证2里得到了最好的体现,法证2展现给观众的是法证人员们如何通过各种细微琐碎的证据来还原事件真相,除却最常见的凶杀案,还有抢劫案、交通意外案、伤人案、绑架案、盗窃案、外加一单纯粹的意外致死事件,这些案件本身都不是很复杂,案件只是用来充分展示各种法证技术的载体。就像主角或主角的亲朋好友总有一个会成为嫌疑犯一样,不利证据再多我们也知道凶手不会是他们,但是为什么几乎每部TVB警匪剧都会有这样的情节,因为观众看得是过程,看得是嫌疑犯如何替自己洗脱嫌疑的过程。如果你有“看了开头就知道结果”这样的感慨,那么很遗憾,在看了片头后就应该放弃不看,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活受罪。

2.但凡警匪剧就免不了被人挑硬伤,我经常看到“漏洞百出”这样的字眼,但我却看不到具体指出到底有哪些漏洞,哪怕是一个,看来是不屑于谈。似乎强调自己看剧看电影看小说看出了漏洞可以显示出自己敏锐的洞察力,很少有人不会提及这个,而当他们具体提到有哪些漏洞时,我们却发现原来大部分所谓的漏洞只是他们所认为的“不合理”情节而已。合理不合理因人而异,这个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我们判定一件事是否合理是建立在多数人的判断的基础上,这就和道德有点类似了,我们都是遵循着大多数人所认可的行为准则来做事,但强行要求所有人都一样这本身就不合理,一不小心就会像郭跳跳一样挥舞着道德大棒结果却砸向了自己。创作如果过度追求合理与否那只会扼杀创意,不说那些超现实主义的作品,只需想象一下,如果剧中的杀人犯尤其是变态杀人犯都在合理情况下做出选择,那剧情会如何发展?毫无疑问,在合理的情况下,没有人会去犯案。创作就是在合理与不合理之间做取舍,或偏重某一方面,或平衡。我衷心希望看到更多的人指出真正的漏洞,比如无可辩驳的逻辑硬伤、常识性的错误、技术性的错误(包括剧情本身的,拍摄过程中的,比如穿帮),当然,对于那些我们自认为不合理的情节仍然是可以批判的,只是要用对词,自己也出现漏洞就不好了。

3.我注意到法证2的编剧里有林少枝,TVB编审之一(编审作品有《刀马旦》《陀枪师姐I&IV》《男亲女爱》《栋笃神探》《甜孙爷爷》《写意人生》等),编剧的集数还不少。此外另一编审蔡婷婷也参与编剧了一些,如此一来,二位编审就分担了法证2大部分集数,算是比较强大的编剧(编审)阵容了。

4.欧阳Bobby说这次一单案件未完就开始了另一单案件,我也有注意到,不止这样,这次还同时出现了两起不同的案件,并且牵扯到了不同的警察部门,当然,这同时也是为佘诗曼出场做的准备。不过都只是个别案例,不可能一直这样,会让观众感觉混乱,适应不了。

5.一个有趣的事实,法证从监制到编审都是女性。

6.一个细节,钟嘉欣生死未卜时,林文龙在一旁向“主”祈祷。作为一名信奉科学的法医,却向“主”求助,可见当时无助到了极点。

7.法证1肩负着把欧阳震华、蒙嘉慧、林文龙、钟嘉欣配对的任务,期间不止走错路,路还错综复杂,还夹杂着各种感情问题,成功恋爱并稳定感情真的不易,花费需时。续集,要么是制造感情问题,要么是开始一段新感情。法证2减少了蒙嘉慧戏份,且消失了很长一段时间,同欧阳震华的感情戏自然也跟着减少了,除了意外,波折几乎没有,平平坦坦直到结婚,我们应该庆幸小柔离开了那么久,避免了令人烦闷的感情问题;另一对,钟嘉欣跟林文龙继续恩爱,感情路上同样一路平坦,可惜钟嘉欣太早死去,注定了短期内不可能开始另一段感情,至少不能太过明显。于是,法证2感情戏的重任就落在两位视帝视后的身上,但是只有这一对似乎还少了点,只好让曹永廉与郭少芸也分担部分。这样算来,法证1是两对主角的感情故事,法证2则是一对主角与一对配角的感情故事。

8.两兄弟跟同一个女人扯上关系,为了表现这两兄弟是多么情同手足,感情是多么的好,甚至不惜生命的代价,结果敏感的观众没看出兄弟情深,却看到了暧昧。林文龙跟欧阳震华同居那么久都没事,郑嘉颖一来就这样了,只怪两人都生得眉清目秀,正好又眉来眼去,还怪现在同性恋作品太多,舆论影响太大。天才魏宁格在《性与性格》里说过,“男人之间的友谊当中全都存在着性的因素,无论这种因素在其友谊中是多么无关紧要”。于是,我很怀疑以后甚至是现在同性间还有没有纯粹的友谊?或者说还会不会有人认为存在纯粹的友情?如果我们现在重新审视以前那些表现兄弟姊妹情深的作品,会不会有新发现?电影方面早已有人以同性的眼光去分析解构了,比如就有人以此角度研究邵氏时代的电影,首当其冲的当然是以表现兄弟情仇著称的张彻导演的电影,结果气得他老人家在回忆录里还要澄清不是同性恋只是兄弟情,但是没用,不妨碍大家继续如此解读,标新立异也好,哗众取宠也好,扯谈幽默也罢,作者写完后,读者如何去看他们同样也控制不到。我们要感谢弗洛伊德,自从他提出潜意识这个概念后(严格来说他只是发展了这个概念),人们想怎么扯就能怎么扯,什么都能归因于这个,世界因此而更充满谈资,充满乐趣。

9.按魏宁格的观点,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男人和女人,每一个人身上都夹杂着两种男性与女性的成份,而人就是在寻找其互补的对象,在男性与女性之间取得平衡。法证2里林文龙、郑嘉颖的男人气与女人气应该算比较平均,是最佳互补对象,而佘诗曼显然是具有男人气的女人,她的理想互补对象应该是具有女人气的男人,林文龙与郑嘉颖两人虽然比较平衡,但是就像天平会摇摆不定一段时间才会真正趋于平衡一样,两人的男人气与女人气也会在两者间摇摆,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起初佘诗曼会对林文龙有点暧昧的好感,因为林文龙刚刚经历过丧偶之痛,此时他的女人气得到了释放,随着感情逐渐平复又恢复到了平衡,而郑嘉颖的天平此时还在女人气这边,随着感情越陷越深,女人气也越来越明显,生离死别后,佘诗曼终于彻底投到了他的怀抱。天平还会摇摆,如果有续集,感情出问题是必然。

10.法证技术很先进,网站技术十年如一日,简陋得让人以为还在用56K猫上网的年代,且浏览器通常是没有地址栏的,后者可以理解,溏心风暴里陈豪在地址栏输入“常在心间”的网址,结果现实中不存在这个网址。我一想到TVB剧里那些搜索网站,《建筑有情天》里那个拍卖网站,我就纳闷怎么就不见互联网企业赞助?雅虎、Google、Ebay哪去了?

11.法证2里出了两个事关娱乐圈的案件。八卦杂志都成了破案线索之一,在此,八卦杂志已经成了事实的代名词,娱乐圈也一如广大群众所认为的那么黑暗。事实上,八卦杂志在TVB剧里一直都是事实的代名词,剧中人谈论上面的内容,十有八九会相信是真的且事实也正是如此,TVB剧反映的正是普通民众的看法,同时影响着另一批半信半疑与完全不信的观众。八卦到底靠不靠得住?因媒体而异,如果是靠谱的八卦当然靠得住,如果是壹传媒旗下的八卦,我看警察们还是别指望这里面能发现破案线索了,壹传媒的黎智英在一篇访问里说过他们的原则,“即便是专为吸引眼球的八卦新闻,壹传媒集团也有自己的原则:那就是绝不允许杜撰新闻。虽然跟踪偷拍手法有争议性,但在集团内部,作假是最严重的错误,一经发现,即刻会炒掉”,原则是不错的,但是关键在执行,为此他专门很形象地举例谈了一下吻别与热吻的区别,以借此来说明他们是如何贯彻执行他们的原则的,他说,“虽然没有做假新闻,但写作角度的确有夸张的成分,例如,明明是一个简单的GoodBye Kiss,可能会被写成热吻”。看了这个,着实令人恍然大悟,原来两件性质完全不同的事只要属于同一类就可以互换,这只是夸张,而夸张不是歪曲事实,夸张本身就是建立在部分事实的基础上,原则就是这样,难怪没良心上的负担。哪天看到黎智英在吃饭,是不是可以说,哇,老黎在吃屎,想必老黎一定会纠正道,“我这是在吃饭,不是屎”,“哦,不好意思,我夸张了一下,我以为反正都是吃(吻),怎么吃(吻)、吃(吻)什么已经不重要了”。

12.蒙嘉慧读了大半年的犯罪心理学回来,还以为会有一单案件会让她展示一下学习成果,结果没有,只有几句还算是心理分析的话,原来回来还真的就是来结婚的。如果有3,应该好好利用。

 5 ) 痛心

    本来是一个较好的开始,剧情一直不错,可最后两集实在令人痛心。剧情老套得让人郁闷。
    一、他们两位何时发生了关系。从第一集就开始看,仔仔细细的,开始关系也不是很亲热,到那种程度,最后冒出了一个孩子。人工授精吗?
    二、本来还几度烧伤,后来一点疤也没有,医术这么昌明阿!
    三、卓岚功夫那么好,踢个桌子都那么强,一个小孩竟踢不死?据说,很容易死的,一定要小心。原来生孩子那么简单阿,女性朋友吗?
    本来爱看csi,可惜现在是个空档。就看这个吧,结合着中国的特有的感情,挺好看的。谁知,竟是此结局。骂了一天!国人这样制作,真让我们伤心呢!连电视剧都这样,比上外国,还有什么颜面滋养我们侦探迷?需要进步

 6 ) 只是当时已惘然

从某种意义上说,法证II取得了比法证I更大的成功。比起前作,它确实缺少令人印象至深的案情,然而几乎是从一开始,它就设置了本作最大的悬念:一段没有争吵、没有决绝、几乎也没有眼泪,清新得如同晨风拂面的三角恋情,将会以怎样的方式结束?
勿需批评喧宾夺主,TVB的刑侦题材剧之中,又有哪部不是以男女情感为真正主线的呢?

Bell(马帼英)
当家花旦佘诗曼的这一个角色似乎并不讨好。一是为了给她的加入作铺垫,前作两个女主角的一死一伤,;二是她在阿Sam和Ivan之间摇摆得太快,多情得有些让人接受不了。
然而细想之下,法证I无论在破案搭档方面(高、古、梁)、还是情感方面(高-梁、古-林),都已经相当稳定,如果不加以拆散,就无法继续讲故事,尤其是情感波澜。
那么,拆谁呢?高和梁在第一部已经历经波折,所以即使钟嘉欣没有档期问题,林汀汀这个角色的退出也是必然。至于梁小柔戏份缩水,除了据传是蒙嘉慧因得罪TVB被刻意压缩之外,剧情上也是给Madame Ma腾出空间、重组铁三角而牺牲。
至于Bell的多情,亦有逻辑可循,她在英国遭遇的悲剧,恐怕绝不仅仅是那个大闹婚礼的凶手一厢情愿之故。再说句笑话,编剧甚至在基因上也给出了解释(别忘了Bell的父亲可是享了齐人之福的)。
Bell的性情确实和阿Sam有很多相似,本质上他们俩在感情面前都属于被动的人,在面对一笔爱情糊涂帐的时候常常无所适从,需要由别人来主导,这一点很像倚天里的张无忌。赵敏能够战胜与张无忌青梅竹马的周芷若,就是胜在她看清了张这个特点,所以主动出击。同样,Ivan一开始就摆明展开攻势,而Sam因为对汀汀的怀念、还有对Ivan的兄弟之情,在爱情面前顾虑重重,自然放不开手脚,于是,结局没能出人意料。
但另一方面,这也给了我们判断Bell在阿Sam和Ivan之间,究竟对谁更中意一点的方向。在与Ivan相处时,她完全是被动地接受;可与Sam则不同,她找得到共鸣,愿意吐露那段秘密的过往,愿意放弃咖啡改喝热朱古力。细节往往比笑容更真实,有了这些依据,两个男人在她心中的轻重,就不难判断了。
然而Bell的性格之中,毕竟也有很骄傲的一面。当Sam改了小说中Madame Mui的落泪结局,以此告诉Bell她并非自己心中的女主角时,Bell的调头是如此地迅速而坚决,改回喝咖啡、不再看古采尼的小说……甚至没有一点反复。这一点再一次和观众的心理预期存在落差,但却给我们一个性格更加鲜明的马帼英。



Sam(古泽琛)
编剧接受采访时说,最终让Bell和Ivan在一起,是为了保护阿Sam这个角色。如果让他抱得美人归,会显得他把汀汀忘记得太快、同时又抢了兄弟心爱的女人,完美男人的形象就会大打折扣。
没错,林文龙演绎的阿Sam,外形俊朗、工作专业、感情专一、是推理小说家、又热心于公益(帮助夜青)……在全剧中的表现称得上完美。
这种完美,也体现在处理感情问题上。
有不少人说,Sam对Bell并无情愫,他不过是因为对Ivan的兄弟之情、爱屋及乌,所以才对Bell诸多关照。这种判断也许是出于对阿Sam这个角色的喜爱、不忍他情感落空,可不得不说,这既与剧情不符,且反而会令其减色不少。
通常情况下,兄弟爱上同一个女人,或者反目成仇、或者行同陌路,或者心生间隙,即便是要重归和睦,也总要经历一个痛苦的过程。可是Sam和Ivan没有,这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前者。
Bell由于疲劳在办公室睡着,Ivan拿着她的杯子去洗,Sam进来给她披上衣服,背影被Ivan看到——这是全剧中不多的三人间戏剧冲突的场景之一。当Ivan去Sam办公室,如果是平常的三角恋,必然会出现一方开口试探、一方设法闪躲的桥段。然而事实却是,Ivan还没开口,Sam主动表示自己去过她办公室、披衣服
云云。这种出乎观众意料的场景还有不少,往往在三角恋情几乎要落入俗套的时候,Sam很出色地将它挽了回来。
如果我们能理解,阿Sam在那盒喉糖回到自己手里时候的复杂心情;如果我们能体会,他把Madame Mui的情节改成“泪如雨下、无法得止”时的无声挣扎,我们才算真正看懂了他。
无论如何,在Bell揭开杯盖的那一瞬间,她心中是期望那是一杯热巧克力的,作为观众的我虽然早已知情,却忍不住也如此期望。


Ivan(杨逸升)
作为一个角色,Ivan的出现多少有些牵强。在法证、法医、警察的铁三角组合中,他注定扮演不了主角。即便加入了这个团队,他也始终可有可无,所作的工作,完全可以由任意一个法证组员来代替。在男人斗智、女人斗勇的正面人物群像之中,他的形象显得模糊,甚至还不如阿沈。
然而他却是全场爱情的胜利者。
郑嘉颖的阳光帅气,比起林文龙的风度翩翩,并不逊色多少。刚开始,我觉得最后Madame Ma情归于谁,都可以接受。可是随着剧情推进,Ivan这一端的天平,渐渐升了起来。
正如有个网友所说:Ivan就是个二十四孝男友,他费劲心思托人买香薰、制作果仁饼干,上门修理电器、甚至陪Bell母亲回老家迁坟……确实无微不至,换了任何一个女孩,恐怕也无法不为之感动。
可是,他们两人拍拖的场景,总是显得貌合神离。Ivan的话永远比Bell多,这种缺乏回应的爱,直到Bell得到Sam的暗示、决心调头之后,才得到改观。
在剧中他赢了,甚至还当上了爸爸。不过我却想起了早已不是朋友的朋友,对我讲过的一句劝诫:“让一个女孩子动心,仅仅让她感动是不够的。”


其实,整部《法证》II当中,还有一个谜团始终没有解开。天台上的两张椅子是Bell搬上去的,那盆仙人掌是Sam放的,可那张桌子呢?
感谢制造这个谜团的人。天台不高、日落也注定看不完整,但红彤彤的晚霞,毕竟绚烂如是。



(TVB的所谓“大剧”之中,家族风云、宫廷斗争类我历来缺乏兴趣,但对刑侦类题材却有偏好,《侦缉档案》、《鉴证实录》,甚至古装的《洗冤录》等,愿意拿来打发闲暇、消磨时光。这次《法证II》看完,竟心情数日不得平静,自己也颇敢意外。索性写了篇东西,聊以寄托。)

                                          08.07.05

 短评

没有第一部剧情精彩,但是对人物都有了情感,也喜欢看。虽然佘诗曼的Madam也很好,但Madam梁是永不变的挚爱,只是这一部给小柔设计的打薄刀削发造型实在太TONY了,哎没办法,当年就流行这……

9分钟前
  • 豆友50809981
  • 推荐

喜欢Cat Lee的长相和小柔的气质~

11分钟前
  • 大头绿豆
  • 推荐

阿佘的马帼英算是惊喜吧,这部戏最初是因为kc看的没想到却喜欢上了林文龙的古泽琛。第二部里的古要比第一部有魅力多了,很完美的男人Dr.Koo。喜欢他和阿佘那段暧昧隐晦的感情戏,kc在里面的扮相很帅可惜杨逸升的性格并不吸引我,反而被一直无感的林文龙惊艳到了。案件不如第一部,感情戏吸引人。

14分钟前
  • 甲鸟
  • 推荐

第二季为了强行捧佘诗曼而失控了!欧阳震华戏份狂减,钟嘉欣只演了六集而且几乎全是感情戏,蒙嘉慧最惨,成了个残疾人没法再破案,还得顶个奇丑无比的发型!这部的男主角是林文龙,郑嘉颖的存在除了两场炸弹戏外就是追求佘诗曼。佘诗曼演得挺好的,但不好意思,我更喜欢看蒙嘉慧破案。万幸的是一些案件还算不错,除了一小部分证据发现得实在很牵强很巧合外,整体还是挺好看的。喜欢Yvonne和沈雄这对,很有爱。p.s. 古医生这个角色绝对是美女收割机,完美好男人,港剧里最有魅力的男性角色之一。

19分钟前
  • 欢场华佗
  • 还行

大胖欧阳震华的片我都爱看.

23分钟前
  • 兔子国蓝眼睛
  • 推荐

还是很喜欢古医生这个角色~~林文龙挺适合这个角色滴~~

27分钟前
  • 绕着上路
  • 推荐

个人觉得郑嘉颖的演出实在不怎么样,而佘诗曼的角色塑造得也不是很好,好彩有BOBBY在,倒是案子还是比较好的

32分钟前
  • zoelulu
  • 推荐

冲上云霄里,那对遗憾,也叫Sam和Bell

33分钟前
  • 流浪者
  • 推荐

节奏比1要稍微差上一点,感情戏戏份足。。。还是喜欢Madam Leung胜过Madam Ma,虽然曾经很喜欢佘诗曼,但看久了她的苦瓜脸还真有点审美疲劳。。。

36分钟前
  • lushrene
  • 推荐

看了十一集,看不下去了!为了佘诗曼和郑嘉颖把前一部的主角们摧残的可以啊……TVB的编剧本着一切为剧情让路的原则根本不管角色死活,说不通的也要被说通……还把蒙嘉慧整个这么丑的造型,靠!

37分钟前
  • SelfishJean
  • 还行

阿sam适合作蓝颜,Ivan才是男盆友(KC帅呀>///////<

40分钟前
  • Aragaki
  • 力荐

真心不习惯看佘诗曼演madam啊!!

42分钟前
  • 缓慢注销啊k君
  • 推荐

虽然身为KC党但是好希望英国马和阿Sam内什么啊。。。。。

44分钟前
  • Dululu
  • 推荐

汀汀一死皆大欢喜...= =阿佘law霸这对儿还是不错的,只不过看到最后心疼死古泽琛了啊...强烈求拍阿琛番外!!

47分钟前
  • 四號患者噗噗噗
  • 推荐

我已经无敌喜欢madam ma和Ivan

51分钟前
  • Dolores
  • 力荐

这部让我爱上林文龙Dr.Koo,整部戏最感动我的就是他..ps:我的欧阳和蒙嘉慧怎么戏份那么少、

52分钟前
  • 悅小舞°
  • 力荐

最近挖了大批TVB老刑侦剧来看,阿Sam怎么看都是理想型啊。

56分钟前
  • 过过
  • 推荐

佘诗曼在里面好酷呀,madam马太美了。看着中间好想要阿bell和阿sam在一起呀,不过最后跟Ivan在一起也不错,希望Ivan能醒来,他们好好的生活在一起

1小时前
  • MJ
  • 推荐

=w=雷厉风行的madam ma,真的是很喜欢这样的阿佘,狂热地爱着她演绎的港女,带着毫不拖泥带水的干脆。

1小时前
  • 离离菊上草
  • 力荐

又是皆大欢喜的结局,不过也好。也许是习惯了第一部,总觉得佘诗曼和郑嘉颖多余了,还是爱欧阳震华和林文龙啊⋯⋯

1小时前
  • swiftflyer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