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间的奋斗

记录片大陆2018

主演:内详

导演:内详

 剧照

此间的奋斗 剧照 NO.1此间的奋斗 剧照 NO.2此间的奋斗 剧照 NO.3此间的奋斗 剧照 NO.4此间的奋斗 剧照 NO.5此间的奋斗 剧照 NO.6此间的奋斗 剧照 NO.13此间的奋斗 剧照 NO.14此间的奋斗 剧照 NO.15此间的奋斗 剧照 NO.16此间的奋斗 剧照 NO.17此间的奋斗 剧照 NO.18此间的奋斗 剧照 NO.19此间的奋斗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31 15:32

详细剧情

《此间的奋斗》献礼改革开放40周年。选取50后、60后、70后、80后、90后5个典型的人物,讲述他们的个人奋斗与时代发展的故事,乘着改革的春风,他们的命运被时代所改变,相互映衬,彼此闪耀。

 长篇影评

 1 ) 在彼间,看此间的少年

在这种时候写《此间的少年》影评,摆明了就是要炫耀自己看过点映。

        这部片子,我注定写不出像样的影评,最多就是自己的一点点感受吧。看原作时,我还刚上高中,看电影时,我已然是此间的年纪,可是却是在彼间一个不是北大的校园里。我看此间、看九州、看胤祥约莫是同时开始的。我接触此间时,是榕峰那个版本新出,随后便找同学借了06年的九州看,正是那连载《上海堡垒》的四本。于是便看到了胤祥的好几篇东西,比如那个高考作文专题,比如《我们都爱上海堡垒》,比如那个江南的《此间》与潘海天的《江湖》对比。之后就是渐渐看到别处转载的胤祥的九州评论,再后来我就直接定期去他的博客,再后来我就转到了豆瓣。那时候还是不能直接加关注的,于是我每次上网都在成员搜索那里搜出胤祥,再进去看文章。于是乎这几年的评论我几乎篇篇看过,碰巧我记忆力又比较好,以致后来我再提起某篇文章的具体细节时胤祥的表情让我怀疑他自己都不记得了。九州吵来吵去,我渐渐对那些争吵和叫板没了兴趣,也不买杂志了,没事看看胤祥的评论,看到评价特别高的我就去买来看看。我之所以成为中坚的胤祥粉,乃是因为无论是胤祥的九州评论还是电影评论,即便我有不同意见,我还是会觉得评论本身非常好看。也就是说,即便内容和观点我不同意,不妨碍我喜欢读那样的评论。这种情况就没法弄了,我这种,应该就是属于传说中的非理性粉丝。

       此间的电影,早两年就说要拍,一直搁置到今年夏天。原作已然是坑,电影一样,所幸现在它平了。

       对于我这样的非理性粉丝来说,电影无论怎样,我都可以开开心心地接受,然后说,啊,真好!但是这部电影,相信我,不完全是我作为非理性粉丝的盲目喜爱。

       相信看过江南大多数作品的人都知道江南的故事时间线永远是乱的,他会写着写着忘记前面写过的东西,以至于出现很多漏洞。这就给电影叙事带来了极大的麻烦。不过导演和合作编剧这里处理地还是很好的,主观视角换成了令狐冲,穆念慈杨康的故事,令狐冲自己会看到一部分,再由日记来对前面的场景进行诠释;而乔峰的故事则是由回忆串起。这样江南原本散乱的故事被串到了一起,实在是大不容易。

       再说江南的原作,电影化的余地并不高,除了一些经典的对白,想要复制一些经典的场面并不容易,至于之前有人提到的“武侠与现实的能指与所指的互文语境”更是难上加难,因此我觉得导演在配乐方面尤其是郭靖黄蓉出场时的配乐实在是大亮,在我看来至少是实现了这种互文语境。

       电影的前半部分是郭靖黄蓉搞笑的爱情故事,个人感觉没有后面的故事有看头,但前面的笑料实在够多,足够弥补演员某些地方的生硬。导演这里似乎除了江南作品,严禁一切植入性广告,甚至还在里面悄悄引了一段《上海堡垒》的经典段落,不过我觉得正是这段话让这段原本有些莫名奇妙的爱情故事变得可能了。

       嗯,《上海堡垒》的粉丝们,这还没完呢,后面还有更为红果果的对《上海堡垒》的“吐槽”,苦点或者说泪点可以留在这里了。

       至于乔峰的故事,留在了最后半小时。其实导演说的没错,他就是北大的校队主力,你还要说什么。

       至于演员,杨康真赞,那种杨康的味道演得很足,难怪导演说不接受对杨康的任何吐槽。在镜头面前如此自然,好得超出预料。

       导演在此片中有个无声的特写,引发了全场的大笑,这基本是这部影片的分野。后半部好于前半部,不过前一半,胜在轻松搞笑吧。这部影片,北大人和非北大人、江南粉和非江南粉将有很多不同的笑点。首映还会去,到时候,也许大家会在与点映不同的地方爆发出笑声。

       影片有个非常赞的片尾,甚是华丽,片尾曲响起的时候,周围的人开始站起收拾东西,我坐在原位上待了一会,这个片尾曲相当赞,以致我在走出百讲的时候,甚为恍惚。

       好吧,这篇东西能算影评吗?估计不算,反正我也写不出什么正儿八经的影评,吐点自己想说的罢了。

 2 ) 4星的理由

1星给原作者。江南的原作保证了本片立意上的诚意,让这部粗糙程度直逼网络dv的电视电影有了最基本的内核,它是给上过大学的人看的。这就比大笑江湖之类的强,那是给二人转爱好者看的。
1星给大家的辛勤努力。最主要的是导演胤祥。您虽然种种的不靠谱,主持拍摄一部电影显然远远超过您的能力上限,但您完成了,这种蚂蚁撼大树的勇气、决心和努力已经很让人感动了。其次是令狐冲,虽然您的表演生硬、做作到极致,这辈子干什么都好就是不能演戏,但居然勇敢的但当了这样重要的角色,而且一路演下来没有精神崩溃,这就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最后是以阿朱为代表的许多演员,能看得出来,你们真的努力了。
1星给杨康和大部分龙套演员。你们是全篇的出人意料的亮点。郭靖虽然依然是剧组最聪明最给力的那个,但一个机智聪明得贼兮兮的家伙去演绎一个憨傻的郭靖,本身就是一件减分的事,能不功不过的演下来就已经很了不起了。杨康没想到在镜头前那么的松弛,从表演上说是全片亮点。彭连虎、程瑛、乔峰光头舍友等群众演员都非常放松,表现超过主要演员。
1星给很有大片规范的片尾,这时候我才真正感觉到,这真的是一部电影,进入了影院观影状态。

对这样的一部影片,大家少吐槽,多鼓励。挺不容易的,挺不错的。
而且,胤祥跟胡续东老师真他妈的像。

 3 ) There They Were

看完点映一周了,本来没打算写影评什么的,也确实从来没在豆瓣上写过任何评论,一来不爱写,因为不管看什么,其实大都不过是自我感受,充斥太多个人的情感和记忆;二来不敢写,昨儿还跟人说,今年看的五星电影满打满算也没啥,此间一定是其中最五星的一部不解释,写不好,怕配不上;三来没空儿,年末忙到死。

然则几个小时前在讲堂新年狂欢夜被小康姐现场版的主题歌深深戳中了,整个儿12月的眼泪都掉给此间了,狗一样的背影,杨康和穆念慈的告别段落,彭连虎的表白视频,我是猪我真的是猪,松林前边的偶遇,香香我爱你可是我明天就要走了,大话西游里的||一生所爱||,小康KTV的||两两相忘||,还有现场版的《转身之间》。

其实大多数时候是含着泪儿,像很多个重读此间到睡不着觉的夜里,像看点映那天黑暗的多厅最后一排,像毕业前某个深夜一群人在静园默默地相互偎依,像去年(应该说是前年了)毕业前那夜的小西门告别,虽然只有几步路,但是住46楼的男生总是会把我们送到楼下,再转身回去,像最后收起笔记本时,从45楼的ip最后断掉Term面对黑洞洞的屏幕,心里咯噔一声儿地漏了一个窟窿,仿佛什么东西被生生地抽走了、死掉了,呼呼地进风,鼻子发酸,眼眶温热,知道一闭眼,眼泪儿就能滑下来,但是却故意不闭眼,使劲儿往上看,深呼吸。这些都是从别处看来的词儿,每每到了那时候儿才能知道,要自己形容其实怎么都不会说。

于是爬起来补个伪影评,把2010年的心事儿了解了,2011年的第一缕阳光还没升起来呢不是。

There

看胤导的片儿,这是第四回(如果把《一切为了成长》算上)。说期待?当然期待!胤导说,江南写的是他的此间,我拍的是我的此间。穆念慈说,她演的是她的此间,重要的是每个人看到自己的此间。所以我期待,青春的细枝末节,梦想的不离不弃,少年的岁月轻狂。说不期待?当然也是有道理的,因为种种莫名的对将自己钟爱的文学作品改编成影视作品的不信任,怀着最低期待走进多厅,让我被感动得稀里哗啦,即使几天过后,依然心情不能平复。

从海报到英文名儿,从百事吉(好像现在改名了又?)到老丁,从28楼的门儿走进45乙的屋儿,从图书馆到林荫路,戳死我了,用导演的话说,我就是去找戳的。谁管这是啥时候的园子呢,谁管他们为啥还要打水而不用饮水机呢,反正大家还是会晚上泡面吃,别管是叫学三还是康博斯,大家还是会去吃鸡腿,什么似曾相识的情节 结局也不再有悬念是吧。

点映那天,在多厅看着了锤子,毕业一年半都没见过,我喊他,他瞅我一眼——我强烈觉得他反应了半天我是谁= =然后说为什么你这老女人还在校园里晃……泪奔~~我也不想啊。毕业的时候儿跟多少人说,我在这儿,守着我们最初相识的地方,给你们守着家,世界这么大,世界这么小,可我总在这儿。后来我就后悔了,我也希望我能有个矫情的机会,说我离开燕园的那天闷热得充斥着欲语还休的离骚,我在梦里都能看着28楼前的落叶,我多年后回来的时候四五级风嗷嗷刮我却温暖得跟个暖宝宝似的。

然而我没这机会,我在这院子里待着,明明灭灭的面孔擦肩而过的身影,人海茫茫难言再见。不过终究都会成为记忆里的光点,汇聚在一片绿色和黄色的银杏叶上,多美。

They

宿舍暗号从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变成了铁甲依然在红杏出墙来,上海堡垒的桥段,大话西游结尾“像狗一样的背影”,床上那本杨康翻看的书是不是从射雕变成了新版此间,靠谱,的卢,倭国片子情书,非著名ID风二中,令狐大侠令狐夜夜……喜欢这些特别用心的小细节!哦,还有杨康他们宿舍的床单被罩……为啥一个比一个花呢,乐死我了。还有还有,那张销魂的照片儿,长得真是像死了啊!

乔峰卖书的段落让我想起离骚II啊(好吧那段印象比较深主要是古总的RM队服= =),不过不喜欢乔峰和康敏在西门吃饭的段落也不喜欢乔峰没赶上送康敏那天早起的那段儿,最喜欢KTV那段儿,小康姐唱辛晓琪的时候我心里翻江倒海地不知道是什么滋味。

岳灵珊其实是整个儿片子看完我最爱的女演员,穆念慈康敏固然很美,小康姐骄傲又心酸,穆mm自怜又倔强,她们往那儿一站我的心都要化了,然而还是更爱岳灵珊,不够美,却足够耀眼。

喧嚣或沉默的开头,讲述着每个人的故事。

这么多年从来不曾想过有机会看着郭靖黄蓉杨康穆念慈他们活着在屏幕上动,胤导说初次想这事儿有7年了,谢胤导,因为你的坚持,也让我们很多人圆了这个梦~

Were

其实当年高中读《此间》的时候也没觉得多爱,冲着那些金庸笔下的人名儿去的,觉得挺搞的,至多是个流畅的故事,后来大一读,觉得文字功底真好,事儿讲得真漂亮。当时看单纯因为喜欢金庸,那会儿才高二刚进文科班,来北京玩儿的时候看过北大的西门儿,但是谁知道汴大跟它有什么关系,谁知道江南是谁。很多人说,因为读了此间,所以才来了北大,也有很多人说,因为读了此间,才觉得没能来北大是个遗憾。

那会儿我只是觉得把这些熟悉的名字放在这校园故事里很有趣,乔峰依然仗义相助豪气干云,段誉依然舌绽莲花花痴美女,郭靖黄蓉依然上演着一见钟情的故事,黄蓉依然觉得“只有靖哥哥对我好”,只不过门不当户不对的这俩人看上去更加不般配一些,变化比较大的当然是杨康念慈和令狐冲,我眼中的令狐冲当然是金庸笔下第一男主角,真正的出世,理当不是江南书中的愤世嫉俗二了吧唧,杨康念慈都不是我所喜爱的,然而到了此间里,却又成了心结什么的……曾经觉得此间是没读过金庸的人读不来的,后来才发现,大把读过此间的人都压根儿没有读过金庸,不过这不影响他们为这个故事欢欣恸哭。

在别人的故事里哭哭笑笑多好,哭够笑够也就过去了。可是在别人的故事里欢欣恸哭哪里比得上在自己的故事里跌跌撞撞,大笑开怀,喝醉无言,想哭却流不出眼泪呢。所以没错,此间绝对是要给毕过业的人看的故事,不管多少孩子捧着这书捧着憧憬走进了P大这园子,也改变不了此间的这个本质。毕过业的人才懂。

11月份的某天,跟一帮旧人儿去老丁,坐下就开始闹唤冷,还没点就这个说哎别算我啊我要减肥那个说最近肠胃不好不能吃这么油的还有说我刚吃完了吃不下了我就坐这儿跟你们聊……合着最后一伙人看我自己吃了一地的签子。于是我想,以后再不会有老丁见这个说法了吧。可能终于过了夸张的年纪,不再有激烈的感情,无论听歌儿看片儿读书对人处事,特希望遇到点什么事儿,还能够竭尽所能去努力,或者至少,用语言去深化感情。默默的,即使只是在心里,谱写给自己。

我觉着自己好像看着他们长大,就像穆念慈眼中的杨康总是记忆里的白衣少年,他们每一个儿在我心中都有特定的样子。每个人成长的途径都不同,就好像自己玩骰子掷出的数字,由不得也无从抱怨。这种怀念,就好像一个要到了终老的人,然而也总还是有机会在忘记之前被唤醒。

故事的最后其实却是,他们都还是那么年轻那么美,我们却老去了。

睡一会儿。
12点半再爬起来去看第二遍,应该会更好了吧!

 4 ) 有情人终成ex

单就电影来说,也许《此间》只能给三星。
因为梁康和穆念慈,给四星。
因为那一句“再过两年以后,你也和我一样。”,给五星。

这部片子的节奏很慢。
当然我这样说,有一些给自己在看电影的过程中睡着了这件事情找理由的感觉。
看书的时候最喜欢的是康敏和乔峰。因为他们两个虽然没有走到一起,但过程是最恣意的。
没有杨康的傻穆念慈的痴,也没有令狐冲的苦逼。
但是很不幸,看电影的时候,那段我睡着了。
在看到康敏毕业,乔峰去参加他们唱k的时候睡着了。
因为这段没激起我的一点波澜。
当然也可能是因为这样的感情我没接触过,所以无法感同身受。
阿朱欲拒还迎的扭捏样子让我想到了一个不喜欢的人,所以也不喜欢她。但姑娘是美的,演的也是好的。

黄蓉和郭靖一段,拍的太平淡。但其实也拍不出什么花样来。
那是每个上大学的人都希望过的,也许可能出现在自己身上的桥段。
但希望也只是希望而已。
只有撞人的人是郭靖,而不是欧阳克;被撞的人是黄蓉,而不是英语系的傻姑,才会有这样的故事。天时地利人和差一分,希望都只是希望而已。

很多人都说穆念慈让他们失望了。
之前看剧照的时候,就被穆念慈惊艳到了。看书的时候想象的模样便是那样的,穆念慈不一定要有长头发,金庸的书里她是温婉而坚强的女子。《此间》里面也是,但《射雕》里没有的是穆念慈对杨康那种痴到有几分自卑的心。
很多女孩子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喜欢一个男生,但不管自己做什么,好像都不被那个人注意。
这段的亮点是穆念慈没有看到的那句话。她也许这辈子都不会看到了,也许会和彭连虎一起看到那两句话。甚至是这样一个桥段,一个孩子拿着一张光碟问Ta妈妈:“杨康是谁?”
但不管怎么样,都是可悲的。
直到杨康帮彭连虎策划爱情,他才发现自己的身边只有穆念慈一个女孩子他真正记在过心上;直到杨康看到日记本,才发现原来他喜欢的那个姑娘被他亲手送给了别人。
穆念慈和彭连虎好,其实是最好的结果。
一个男人,可以忽略你一次,也可以忽略你第二次。但你的日记却不是每次都可以被他刚巧捡到。

电影里有很多跳跃过大的地方。
比如杨康穆念慈这段突然跳到日记,比如岳灵珊最后牵了林平之的手。还有很多地方。
但一本书被压进168mins的片子,而且是这么慢节奏的一部片子。亮点很多,很赞了。

若说书里最喜欢的人是乔峰因为他的潇洒。
那么电影里最喜欢的人就是令狐冲了。
期间看到杨康穆念慈一段哭的时候,以为是因为故事感动。后来才发现其实是因为令狐冲的念白。所有让我泪腺有冲动的时候,都是因为令狐冲的念白。
那么恣意而悲催的日子,上过大学的人都有体会。但书里的毕竟只是书里的,电影里的也只是电影里的。它只是无数个人的梦想与缩影汇聚在了几个人身上。所以你就好像从一部片子,一个人身上看到了所有自己身边的朋友与自己。
这才是泪点。

书里的事,电影里的事,我多半都没经历过。激起的感慨也不是因为它描述刻画了少年时光或者离别感慨。
一个东西要感动经历过的人很简单,但要感动没经历过的人很难。
我看了,也感动了。
我是个俗人,不知道什么叫做真正的好片子。
我只知道这个片子有泪点,有槽点。真正的亮点全然不是书里的。值得去看。
一遍不够,你大可以买票多看几遍。
但其实一遍也就够了。
真矛盾。
最后一句感慨:有情人终成ex。

================
我写这个影评就是为了吐槽以及几年后可以拿来感慨的。
最后感谢老左老师!

 5 ) 少年神马的,真的都是浮云

照很多给这片子写影评的人的惯例,开篇第一句应是“这不是一篇影评”。原因可能是因为这不是一部电影,这么说可能会冒犯电影制作人,不过这也未必是一件坏事。其实从我亲眼目睹的《离骚》一开始,所谓独立学生电影的定位就不是很明确,这并不仅仅是因为技术层面上的原因,恐怕在很多参与制作这些电影的人心目里,这样一件作品的意义远远要复杂于制作一部电影。这其中微妙的情感因素,往往拒绝被定义。所以不是电影有不是电影的好处,至少不用严格按电影的规矩办事。而对于观影的人来说,坐在屏幕前的心情也远远不是看一部电影那么简单的。

这是一场汴大学生的集体狂欢,这种狂欢,时不时就需要爆发一次,比如校友见面聊天,比如一个人晚上怀怀旧。只不过,装进一本小说,或者拍成一部电影,都只是更有组织的行为。 简单地说,这些电影本身是一场私人感情行为的公共性爆发,它们的姿态是热切地面向公众的,而骨子里却是自我的而且拒绝解释的。它有一群决绝拥护的观众,在故事行进之间各自回味自己的经历,它也必将令局外的观众备感乏味,因为当事人所享受的那些因果不明,意味不明,情节稀薄的故事,倘若没有强烈的感情共鸣,是无法向他人证明自己的意义的。

缅怀青春是每个要走出不走出青春情节的人热爱沉迷的事情。经历青春本身是人生中一段色彩浓烈的体验,它其实是许多正面与负面感受的强烈冲击:譬如孤独,每个少年都孤独,都享受沉溺在孤独中隐秘的快感,但同时又怀着奋不顾身的冲动去打破孤独,然而如果才能冲破孤独的局,是一个很多人用很多方法,成功或者不成功地回答了万遍的问题。它或许是向一个人群的接近,或许是向另一个肉体的试探。它或许是对专注做一件事情的承诺,又或许是在许多的可能性之间被乱花迷眼而最终忘却孤独。青春的肉体其实生活在一个安静的,被保护的世界,而青春的灵魂却在不断地发出噪声,那些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感,同时厌恶着怜爱着自身存在的噪声。每个人都在矛盾与不安中试探着自我与生活的极限。而似乎只有在青春的保护伞下,对底线的挑战才是顺理成章被原谅的。

而将此体验放置在汴大这个语境中,只会千倍万倍放大其中强烈的个人性和情感因素。汴大提供了一个令她的少年们可以永远为自己(注:他们自己)骄傲的理由。这种骄傲他们从走进那扇门的那一刻,就成为了他们最大的享受和最沉的负荷。他们常年生活在证明这种骄傲的焦虑中。这种焦虑,与青春的焦虑,本来也是异曲同工的。这些个综合在一起的焦虑,为许多貌似顺理成章的生活环节平白地增添了阻力。除开经过这段日子,做过这些事情,追问这些日子、这些事情的意义成为了一个不折不挠的心结。在一个少年的焦灼逼视下,一草一木,一蔬一菜,一个平淡的表情,一朵其实漫而无理的云,都可能成为意义的承载。

汴大是一个组织,但不是一个好的组织。它在自身的体制还在缓慢地,曲折地成型的阶段,同时又要承担象征精神自由的重任。在这个园子里,“自由”是一个严重依赖于个人想象的概念,它远远,远远,还不是一个已经成熟的理念。作为理想的自由,正如天边那朵其实漫而无理的云,美,而无法预知它下一分钟的模样。它是每个人心中和梦里的花,但它也是很多人的失望与焦虑的来源。

如何在一个尚未成熟的体制下,自由而又有力地成长,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它在助长青春的大悲大喜的浮沫的同时,也在冷漠地回绝着对他们的保护。它在给他们幻想的同时,也常常拒绝提供足够的精神营养。汴大在很多少年的生命中,扮演的是一个母亲和情人之间的角色,她养育你同时也消耗你,她让你在似乎漫漫无际的躁动的青春期里,尽情地享受过了情感上的狂喜与悲伤,然后往往也沉积不下来什么,至少,并不是肥厚的温情。

这部电影真正让我失望的,也是作为一名曾经的彼间的少年对自身群体的失望。在尽情地宣泄了少年情怀之悲与喜之后,我们可曾有过反省?令狐冲那样一句“西域留学回来报效大宋”反复出现的台词,似乎就是少年们命运之一种的结束语了。这句话本身是空洞和无力为继的,更像是对现实完全不加思索的妥协。这确实是现实,少年们在成长为中年的过程中,也确实需要向现实妥协。而这也正是这个园子在近二十年来自身缺乏系统的力量,也缺乏向她的少年输送营养的事实之体现。青春必须凋零,理想必须死去,少年们必须长出中年的肚腩和漠然的眼神,这不是一种有力的教育,这也并不是生活必然发展的方向。

作为一个曾经的彼间的少年,我等了整整十年,终于可以让自己相信这一点, 少年,不是必死的;健康而有力的理想,是可以一直存活的。但这一切,需要更系统的支持。没有强健的系统的支持,青春在借助旺盛荷尔蒙之后开过的花,就迅速地凋零枯死了。倘若这个园子可以提供更多更系统的精神营养,那许多少年的悲戚,本是不必经历的磨难。而走出这个园子之后,他们也必然更加健旺。

就如同我们在狭小的学术圈子里常常看的那些,一个充满理想和精力的青年才俊,不需要多久就可能被消磨为一个见识平庸的中年学者。正如少年们如花的年华一样,在一个野心勃勃而其实凌乱不堪的时代,才华、理想、与灵光,都是脆弱不堪,没有营养就会迅速枯死的生物。与回忆笼罩着玫瑰色柔光的青春事件相比,严肃地讨论一个健全的大学制度,以及健全的本土学术传统是太无趣的事情,而时至今日,这是一个无数次沉溺在回忆过去的老少年,唯一可以想出的可以为现在的,以后的少年们做的事。



 6 ) 那些叫做令狐冲和杨康的sb少年

人生就像巧克力,不是一盒,而是一颗,不是阿甘说的,是我说的。 人生的幸福就是在万物凋零的加班时刻,从抽屉最深的旮旯里找到一颗不知道怎么存留下来的truffle黑巧克力。在事业和生活里艰难跋涉的空隙里,能看到《此间的少年》这样的电影,勾起一点点回忆,让那些曾经熟悉但已经陌生的视觉听觉嗅觉,在日渐油盐不进的大脑皮层里,激起一点点电波,也是幸福的一种。

我没看过小说,所以要说的只是关于这部电影。看上去,这是一个关于校园爱情的电影,郭靖喜欢黄蓉,黄蓉喜欢郭靖,乔峰暗恋康敏,穆念慈苦追杨康。可是,关于这片子,我想说的是,恋爱真的不是大学的全部,也不是这个片子的全部,甚至都谈不上是主要的部分。不理解这一点,就没办法理解那些叫做令狐冲和杨康的sb少年。

背着书包拖着行李,从家乡的小城市来到这个片子里叫做汴京现实中已经变成地产商乐园的城市,有多少人只是在期待着校园里的艳遇?回首刚进大学的时候,无异于经历了一次异次元穿越,像一条生活在鱼缸里的鱼,被连鱼带缸扔进大海里,自由快乐得无所适从。女生?好吧,比中学里多一点,成熟一点,衣服穿得更透更露一些,说话也更霸气一点,又怎么样呢?在我们令狐冲这样的sb少年心里,她们是像食堂鸡腿一般的存在,美好,总是在被谈论,但是大多数时候即使没有也没什么。

如果你曾经是一个令狐冲这样的sb少年,你没准已经想不起来,你在没有上课没有自习没有考前通宵临阵磨枪但也没有在单相思琢磨着泡妞的时候到底在琢磨些什么。也许在对着一本围棋书消耗脑细胞,也许一边翻着《时间简史》一边在脑海里穿越第11维,也许在考虑为什么全世界还有那么多苦难人民在等待着哥去拯救,也许就什么也不琢磨就在偌大的校园里骡子拉磨一样地转悠了一圈又一圈。

只是,这些注定都不会被今天的你想起。你能想起的只是当年为什么没有鼓起勇气给那个每天在图书馆遇见的女孩递上一张纸条,对不对?同样的道理,你会疑惑,为什么杨康就那么瞎,对穆念慈的深情视而不见,却跟令狐二哥帮别人搞什么扯淡的爱情咨询。为什么他那么二,完全感觉不到穆念慈已经倒数的时钟,生生放过最后的机会。如果你想不起那些你在校园里无所事事的时刻,你就没办法理解杨康。每个sb少年都很忙,忙着做他们觉得重要的事,有趣的事,甚至忙着无聊。他们宁愿跟别人合办“专业爱情咨询机构”,纸上谈兵地给别人出谋划策,也不着急朝着一个女孩子跨出现实的第一步。大学就像一场永远不会结束的电影那么长,有什么理由着急呢?一场校园恋爱的重要性,还没有被未来日渐猥琐的生活所放大。

回头大学时光,很多人都会问自己,我年轻的时候为什么就那么傻? 无数可能存在,似乎存在,以及只在YY里存在的爱情和艳遇,在一次次回忆的涂抹下正在变得越来越单纯美丽,越来越像真的曾经发生过。好像人人都可以成为郭靖那样的幸运儿或者乔峰那样的偶像大哥,而所欠缺的只是一点点阴差阳错的运气。但是,不会的。我们只会是我们应该是的人,在那个时候,我们只会做我们会做而不是应该做的事。人生根本没什么道理可言。你觉得你应该有一个完美的大学,有机会谈一场纯洁到让岩井俊二羞愧退散的校园恋爱,你觉得你应该懂得怎样爱情学业双全,风流与智慧兼备,学校门口拉面馆的老板也应该主动给你打七折。这其实都是我们日后猥琐心灵里的臆想,就像令狐冲植物大战僵尸的梦境一样。从这点上来说,我倒真感谢大学里那些懵懂的时刻,感谢那些莫名其妙拒绝了女生春游的提议而去篮球场上把自己的脚踝崴断的决定。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无奈告诉我大学的真相。没有那些不知道是鬼迷心窍还是灵光一闪的时刻,怎么能称为优质的sb少年?

有人说令狐冲的角色在片子里很失败,沦为了一个讲述者而缺乏自身形象的树立。我觉得正相反,令狐冲和杨康才是这部片子的精华所在,才是所有商业制作的爱情电影里不会出现也拍不出来的角色。郭靖的幸运,黄蓉的垂青,康敏乔峰的姐弟恋,甚至穆念慈的单相思,都太容易被一些粗制滥造的麻醉剂电影重复了。而令狐冲和杨康则不会,因为本质上,他们并非爱情的符号,而只与青春有关。你以为令狐二哥那些“留学西域,学成归国报效朝廷”的话单是说来搞笑的吗?那些学业上的压力,考试前夕的紧张,不甘于人后的少年心气,对未来和世界的迷茫,都是隐藏的背景,从来没有在片子里有所提及,但却无处不在。没有考试在前,星际,dota从来不会那么好玩。没有军训缺油少盐的大锅菜,小卖部的泡面火腿肠不会那么好吃。没有一个又一个无聊的夜晚,图书馆里那些隐藏着人类最高级的智慧,也是最高级的无聊的书,也不会有那么多如此认真的读者。这些埋藏在玫瑰色回忆最底层的大学的另一面,被时间在每个人身上隐藏的那么好,以至于你自己都忘记了它的存在,直到某一天,也许,像我一样被这样一部电影所提醒。

当你开始回忆大学,写一部关于校园的小说,拍一部关于大学的电影,你总会从爱情开始,但是到结束的时候,你也许会分不清你要说要写的,究竟是爱情,还是别的?凤凰花开了......每个周日的晚上,听到毕业纪念册的时候,都以为是在听别人的故事,觉得那么远,那么不真实。而一转眼连毕业纪念册和郑阳温暖声音都已经消失了好几年,细想起来这是多么的荒诞啊。然而,作为渐入中年的令狐冲和杨康,面对逝去的大学时光,你不应该为你虚度四年光阴而羞愧,也不应该为你在校园爱情上的碌碌无为而悔恨,当你逐渐沦为你所嘲笑的猥琐大肚中年男的时候,你还是应该有胆色理直气壮地宣称,你已经拥有过你最壮丽的青春--作为一枚优质sb少年.

仅以此文献给曾经此间以及彼间曾经sb过的少年们。

 短评

勉励之作

2分钟前
  • 野草
  • 推荐

图书馆里这本很新,这种人与人,命运般的交错,现实也许,我们也正扮演各自的角色,只是我们自己不知道

5分钟前
  • 梅花鹿要吃熊猫
  • 力荐

很忠实原著的拍摄。穆念慈的那一长段独白小资得有点听不进去,不过看到她终于放下对杨康的心事,轻巧又庄重地放下了,就想着,有一天,我们也会放下这一段graduation,这一段青春。一转身,就是过往。

8分钟前
  • 阿拉伯江湖骗子
  • 推荐

受不了镜头和声音配乐的粗糙。在我看来努力完成了将小说搬上荧幕的任务,三星慰问~另外看了下那么多五星评论,发现自high这种事情,会给旁观人员带来很大负外部性的。。。

11分钟前
  • Cecilia07
  • 还行

自推!

16分钟前
  • Lazydust
  • 力荐

刚看完,一开始有点小失望,主要是期望太大加上比较粗糙,但考虑到本来就是学生作品,成本条件都有限。尤其看到后面越来越能发现自己和同龄人的影子,一部片子只要能表达真情,引发共鸣就是好片子,少挑些刺吧,这部片子还是值四星的。尤其赞杨康和穆念慈那段故事!

21分钟前
  • 晚安好运©️
  • 推荐

大陆的“少年”都长这样。。。讽刺台湾的小清新是一回事,永远拍不出来是另一回事!

24分钟前
  • 眠去
  • 还行

一转身,便是过往的少年

29分钟前
  • bobo
  • 力荐

一星给天然呆的杨康。一星给最终放弃杨康的穆念慈。一星给那时候纯白的少年时光,像暗恋般既甜蜜又惆怅。江南的原著小说陪伴过我在中学时代孤独地成长,让我对大学生涯无限向往。

33分钟前
  • 不良生
  • 还行

一转身,便是过往的少年。

38分钟前
  • Arki
  • 推荐

我不知道广大打五星的人怎么把这部电影看完的...不能快进真是难受...后期是硬伤...演员就不说什么了,只有杨康是亮点..作为一个大四的人我表示完全没有激起共鸣...这种片子还是别什么巡演的好...

43分钟前
  • MIMI
  • 较差

电影里那些我经历过的、没经历过的都一样让人忧伤,好像大学的事情已经离我有一万年那么远了,现在的我俨然已经是一个老逼只有怀念的份了……

46分钟前
  • Doublebitch
  • 推荐

男演员群体给力!梁岩最给力了!蓝小灰同学乃也很棒!片尾曲真美!没了!赞美!

48分钟前
  • gerald
  • 力荐

我最鄙视这类型电影,这也是大多数中国文艺青年的水平。要拍这种电影还不如不拍,我想,我还是可以给你打个1星的...

53分钟前
  • 大宸
  • 很差

我想我还是可以给自己打个四星的。

54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对不起,我真的没法说它好。多出来的一星是给包子铺的。

59分钟前
  • 午饭
  • 较差

【此间的少年】有一个代入感不错的超强文本支持,属于拍的再不怎么样都可以意淫故事的类型。导演各种自我陶醉,看这片需要你有类似经历或者情感共鸣,像我这种大学毕业太久的人就很无感,技巧是有的,只是粗糙的低成本投入让它显得就像大学生毕业小DV,不幸的是它确实就是。★★★

1小时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终于还是看完了,虽然江南的书写得很好,但的确编剧改编得太糟糕。演员真没几个有什么出彩的表演,特别是杨康和穆念慈,最重要的这场戏,改编得如此糟糕,很失望,而乔峰则完全没有演出那种大哥的感觉。可能就令狐冲稍微能接受点,至于段誉,果断不能入目。

1小时前
  • 是你的益达
  • 还行

剧本非常好

1小时前
  • 蕾蕾
  • 力荐

这个时候一切技术层面的问题都自动退隐,看到新生入校时熙攘的校园,看到毕业后垃圾成堆的宿舍楼,看到无疾而终隐含自虐意味的青涩初恋,看到被浇灭的热情被击碎的理想,看到令狐冲猥琐但隐含落寞的笑容,看到原著的主旨,已然满足。一种意义上的集体记忆,一首惆怅的青春葬歌。

1小时前
  • nashy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