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战争简史

记录片大陆2022

主演:内详

导演:内详

 剧照

太平洋战争简史 剧照 NO.1太平洋战争简史 剧照 NO.2太平洋战争简史 剧照 NO.3太平洋战争简史 剧照 NO.4太平洋战争简史 剧照 NO.5太平洋战争简史 剧照 NO.6太平洋战争简史 剧照 NO.13太平洋战争简史 剧照 NO.14太平洋战争简史 剧照 NO.15太平洋战争简史 剧照 NO.16太平洋战争简史 剧照 NO.17太平洋战争简史 剧照 NO.18太平洋战争简史 剧照 NO.19太平洋战争简史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31 15:31

详细剧情

太平洋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部分,主要以太平洋和周围国家为战场。由日本和美国等同盟国家交战,战争爆发自1941年的珍珠港事件开始,日本空袭美国太平洋基地,美国对日宣战后,与日本交战多年的中国也跟着宣战,纳粹德国和意大利王国也对美宣战,欧亚两大战场合一。本片围绕太平洋战争,呈现多场战役历史时刻。

 长篇影评

 1 ) 细节决定质量(终结篇)

The Pacific 已经接近尾声,第九集进攻冲绳岛,第十集想也知道是描写士兵回家,过上幸福生活。所以在此对其作个小总结。因为太平洋是大制作,所以我也用同为大制作的兄弟连来比较。 说实话,太平洋与兄弟连各有千秋,但本人还是更喜爱兄弟连。兄弟连中的每次战斗都不相同。举例:首先诺曼底空降场面宏大,然后温特斯赤手空拳带领小分队黑夜袭击一支德军小队,清晨袭击德军炮兵阵地,转天又攻击德军小镇展开巷战,接下来是野战防守战,又加入了美德两军坦克对战。后面的市场花园行动虽然也是巷战,但却以美军失败告终,又有坦克在巷战中的对战。阿登森林战中又描绘了丛林雪地战的场面,其中有两场比较大的战斗,一场是德军炮击美军,一场是美军反击进攻。最后一场战斗是美军潜入德军阵地抓“舌头”。可以说兄弟连的战斗场面绝对不会让观众有重复的感觉。然而太平洋头四集的战斗全是夜战防守战,让人觉得毫无新意。但后几集拍的却相当出色。贝里琉登陆和硫磺岛登陆战同类战斗觉无重复的感觉,海陆空一体作战,气势磅礴。攻打贝里琉岛机场和贝里琉群山 也都很出彩。细节,音乐,人物的刻画,背景都同样出色。两者都不愧为五星巨作。 第五集没仔细看,所以没写好,第六集一定好好写。 这集海军陆战队要穿越机场,我们发现M1卡宾枪,汤姆森冲锋枪和M1伽兰德数量大致相等,(看兄弟连中M1伽兰德出镜率远高于其他枪支)。下面是我个人分析:汤姆森冲锋枪配给士官和军官使用,M1卡宾枪配给不适合装备M1伽兰德的士兵使用,例如新兵尤金是迫击炮组的,所以用卡宾枪。还有机枪手,通信兵,全用卡宾枪。 海军陆战队拥有自己的军衔,不归陆军管辖,导致士官和军官数量较多,你看海军,动不动就是个尉官。综上原因可能是M1卡宾枪,汤姆森冲锋枪出镜率偏高的原因。 这集我认为比第五集要好,一开始,士兵们轮流喝水的场景令我想起了一篇经典课文,“一个苹果”。士兵开始冲锋,日军万炮齐发,场面宏大,终于看到了99式轻机枪和九二式重机枪。美军伤亡较大,一名通信兵一边吐血一边请求支援,不禁令我动容。最后在飞机掩护下,抑制了碉堡内的炮火,再加上迫击炮和火箭筒的充分利用消灭了机枪手。 莱基受伤了,是被炮弹的冲击波弄伤的。这要是国产剧,这距离连反面人物都不会让他死,更不用说正面人物了。就算炮弹落在身旁也不会死,就算剧情需要,不幸牺牲,也会站在那里屹立不倒,安然去世。再次告戒国产剧导演,战场上士兵中弹要倒下,站着喊话被人打,手雷不比步枪好,炮落身旁一定亡。 攻下机场后,一辆水陆两栖运兵车来了,士兵们要他们运走伤兵,那些人居然不同意,最后在威胁下就范了。这里我要说的是,不要以为中弹后所有人都会像发哥一样身重数弹而依然身轻如燕。步枪子弹穿进是一个小洞,穿出一个大洞。打在肚子上不是捂住就没事了。此时五脏六腑已经被破坏了,想象一个场景,你被步枪打中倒下,肠子露在外面,躺在泥泞的土地上,而两边依旧对打,你口吐鲜血,凉风阵阵刮在你的后脊梁上。。。。(不说了,太残忍了) 最后提一个细节。士兵排队前进,左手边的士兵右手拿枪,右手边的士兵左手拿枪,警戒路两边。(服了,顶礼膜拜的服了) 最后天降大雨,士兵身帔迷彩雨衣。我们的国产剧(我真的是恨铁不成钢)《太行山上》八路军身着单衣冒着倾盆大雨前进,许多场景为了表现我军不拿老百姓一针一线,不扰民,让部队夜里冒着倾盆大雨在老乡门前站队。(就是兰博这样站一晚上,转天也没法打仗了) 虽然老电影中也有这样的镜头,但是导演加了一个重要的道具—斗笠或雨衣,而且让战士们躲在房檐下。现在的电视剧真是退步呀。。。 第五集是我最期待的抢滩登陆战。说实话,太平洋战争=荣誉勋章血战太平洋+使命召唤5+父辈的旗帜+拯救大兵瑞恩+风语战士+细细的红线的大合集。特别是这一集,战争场面庞大,海陆空一体,让人过足了眼瘾。美军的谢尔曼坦克终于出现了,一炮便打垮了日本的九五式轻战车,真带劲。 第四集时间在1943年12月,海军陆战队全部换装,迷彩代替了老式军服,春田变成了M1伽兰德和M1卡宾枪,勃郎宁水冷重机枪也换上了风冷装置,M1928汤姆森冲锋枪换为M1汤姆森冲锋枪(M1928汤姆森冲锋枪的拉机柄在机匣顶部,M1的拉机柄在机匣的右侧)日军还是拿着插刺刀的友坂步枪冲锋。又有杀战俘情节,准确的说不能算战俘,因为那个日军本来就要用手雷自杀,只是无力磕那最后一下(双保险惹的祸)。最后还缴获了一把南部14式手枪,无数人抢着要(又不是鲁格,至于吗,等哪天他们自杀时用一定会后悔的)。还有一名陆战队员活活掐死了一个日本军官(因为那个日军戴着手表,普通的日军是没有手表)。这集又是夜战防守战,没什么新鲜的了。比较推崇此次的换装,不同时代,不同身份就应该穿不同衣服,兄弟连中士兵训练和战斗时的军装就大不相同。记得看过早年间的《四渡赤水》,红军进贵州,黔军穿蓝色军装戴大盖帽,入四川,川军穿绿色军装戴大盖帽,中央军围堵,军官戴德式军帽,腰间挂中正剑,士兵戴德国钢盔。用中正式,捷克轻机枪(不是拿布伦机枪改的),伯格曼冲锋枪,这还不算,最后滇军前来帮忙,身着蓝色军装,头戴英国钢盔,真是服了。 本集最值得一提的是那个主角被送到后方医院,看着蓝蓝的天,白白的云,感受着轻轻的海风,坐在红白相间的遮阳伞下的躺椅上,望着美丽动人的小护士,那份惬意,你怎能想到前方不远处便是战火密布,犹如地狱般的丛林,导演在此的对比实在经典。愿世间不再有战争。 看过了第三集,没有战争镜头,所以没有武器可说,就说说服饰吧。美国不同军种,不同的军,师,甚至一些特殊的团营都有属于自己的臂章。海军陆战队在澳大利亚休整,自然要有宪兵相随,黑底白字上写MP的袖套,便是大名鼎鼎的美国宪兵,他们的领徽是两把老式手枪相交。陆军是两把步枪相交,军官是US,海军陆战队是一个地球上方为雄鹰,左下方是船锚。(细节够到位)。他们的帽子上也有此徽章。兄弟连的帽子上则是降落伞。当然军官还会把自己的军衔加在上面。 回到臂章,美国的臂章可谓丰富多彩,片中的海军陆战队是第1陆战师所以臂章有一个大大的1字。这令我想起了大红一师的臂章。 兄弟连属于101山鹰呼啸师,所以臂章是一只山鹰。(可怜国产剧中的国军,我只在血战台儿庄,七七事变和铁血昆仑关中见过臂章)。 还有一个细节,海军陆战队无论在办公室,还是在阅兵场上,除了美国国旗还有一面红底的旗子(我乍一看还以为是苏联国旗呢(玩笑了),后来一想这不是国产剧,)便仔细考究,原来是海军陆战队军旗。(导演到处买弄专业知识)。 和武器相比,服饰非我强项,胡乱写写,多提意见。 the pacific又开始秀武器了。雷辛M50冲锋枪这种偏门武器也闪亮登场。第二集一上来海军陆战队的士兵一出场走在最前面的士官手里拿的就是雷辛M50冲锋枪,雷辛M50冲锋枪在战争初期少量装配部队,由于性能较差,逐渐被汤姆森冲锋枪取代地位,M50冲锋枪便被用作训练和警用武器使用。M1加兰德也开始登场,可只装备陆军,陆战队暂时未能使用,还抱怨的说自己用的是爷爷辈的春田步枪。夜里的那场战斗比较精彩,日军快冲到战壕时美军拿出了温彻斯特M12“堑壕枪”,就是大口径霰弹枪,这枪堑壕中的近距离战斗中最有效。(感慨咱们的国产剧,几百米的距离拿着驳壳枪乱扫)。 有一个士兵太兰博了举着30多斤(我已经排除了枪架的重量)的勃郎宁水冷重机枪扫日军。要知道兰博之枪M60才20来斤。 导演对武器的把握很好,对于二战时期美军武器的更换相当熟悉。其实拍战争片对武器的认知要求必须高。不同人,不同性格,不同身份使用不同武器。 头两天看了老电影《董存瑞》,实在感叹和佩服当年导演和工作人员的细心。 举例:董存瑞和他的伙伴在未参军时使用的是著名的老套筒和汉阳造,参军打日本时用的是三八大盖,解放战争时有的是司登冲锋枪,这还不算,解放隆化中学前抓的穿美式军装的国军时,那个士兵手里拿的是春田步枪(连龙套的枪械都符合身份)。可叹,现在实在是退步了。 我只看了第一集,第二集和预告片,说说武器吧 一开始背景是1941年到1942年,美军配备春田步枪 勃郎宁水冷重机枪(不是马克沁机枪,两者装弹方向相反)汤姆森冲锋枪(装配弹鼓)钢盔 军服无迷彩 。日军钢盔外罩帆布,自杀时手雷磕了一下(日军手雷是双保险,扔出时必须磕一下。) 预告片中 背景是1944到1945年 美军武器M1步枪, 勃郎宁风冷重机枪,汤姆森冲锋枪(装配弹夹)。大师就是大师,如此细节都注意到了。还有美国国旗是48颗星,不是现在的50颗星。 步枪篇:    M1步枪(普通士兵装配),M1卡宾枪配备通信兵和技术兵等不适合拿来复枪的兵种,枪托为折叠枪托,伞兵的重要标志。普通的步兵师的卡宾枪都是木制枪托,太平洋中海军陆战队用的那种。    春田步枪,美国一战时的步枪,在二战初期也大量装备部队。太平洋中海军陆战队用的就是这枝枪。在1943年后逐渐退出战场,被半自动的M1步枪取代。   冲锋枪篇:    我最爱的芝家哥打字机,汤姆森冲锋枪 一共三个版本,兄弟连中是汤普森冲锋枪系列的简化版,也是最好的版本,拉机柄位于机匣侧面。太平洋中为M1928版本。1942年战争初期使用50发弹鼓,50发弹鼓经常卡弹、笨重及重量太大,在1943年改为20、30发弹匣。本剧中全都表现出来了。    M3冲锋枪1944年底才装备部队,数量不多,所以只有兄弟连中的部队有此武器,但出镜率也不高,诺曼底空降时未装备部队,整个法国战场上也没有,直到荷兰的市场花园行动和阿登森林战役才出现(实在是佩服导演的细心,仅仅几个月内武器的差别也可以表现出来)。   机枪篇:    Bar轻机枪不用多说了欧洲亚洲战场都有装备。    勃郎宁水冷重机枪,太平洋战争初期大量装备部队,和马克辛机枪很像,但不是。马克辛从右侧装弹,而勃郎宁从左侧。    勃郎宁风冷机枪不用多说了欧洲亚洲战场都有装备。   德军的毛瑟步枪,MP40,MG42,stg44突击步枪都是名枪,有个小细节,兄弟连部队在训练时把这些枪都挂在墙上,让部队认识。(导演到处表现自己在枪械方面的知识)。    日军的还没有看,只看了第一集,日军自杀时手雷狠狠的磕了一下,足以让我相信后面的内容更精彩。   本人武器知识有限,难免挂一漏万。如发现更精彩的细节请大量提供,多谢。

 2 ) 《太平洋》第10集大结局中的几个历史细节

原帖地址http://www.sbanzu.com/topicdisplay.asp?BoardID=9&Page=1&TopicID=3120448

1,日本于1945年8月15日宣布投降,同日美国各大报纸均在头版用大幅的PEACE(和平)作为头条。不过当日并非都是好消息,在头版的角落处,报纸上刊登了美军重巡印第安纳波利斯号在对日行动中被击沉,全部1200名船员只有300人幸存的消息,这可能也是整个二战最后一起较大规模的战斗伤亡报告了。此外由于美国全国欢庆,在3天内全国因庆祝胜利而意外死亡达300多人。


2,若日本没有那么早投降,美军下一个目标就是南九州(奥林匹克行动),并计划于次年登陆日本本州岛(皇冠行动)。而登陆日本本州盟军所要投入的陆海军实力甚至将超过诺曼底登陆。根据战后分析,日本对盟军的登陆点判断基本准确并做了较为充分的准备,可以预计若盟军真实施皇冠行动,可能遭受极为惨重的伤亡。在日本投降前,美军对进攻日本本土可能遭受的伤亡进行了评估,有的人以莱特岛战役为蓝本,认为日军不堪一击,有的人以冲绳岛战役为参照,认为将遭受1百万以上的伤亡!而美军也预先制作了50万枚紫星勋章,这批紫星历经朝战、越战、伊战,直到今天都没发完!


3,战争结束后美军迅速着手安排登陆日本的行动,而为了种种因素考虑,陆战1师和陆战6师(欠一个团)被派往中国驻防,其中陆战1师于1945年9月底在天津登陆,陆战6师则在青岛登陆。美军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目的:一是遣返日本战俘,由于在北方地区没有国军正规部队,而日军又主要聚集在几个大城市,因此美军承担了这一工作;二是接回盟军战俘;三是堤防东北的苏军一路南下;四是控制几个大城市,避免它们被我军夺取。尤金也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来到了当时的北平,一直待到了1946年。在中国驻扎期间,由于被认为是站在国军一边,因此陆战队与我军有几次小摩擦,前后共有13名陆战队员死亡;此外,大家知道的沈崇事件,也是当时驻扎在北平的陆战1师士兵所为。最终陆战1师于1947年9月1日全部撤离中国。


4,战后美军进行了裁军,陆战队在战时最高峰时达到了48万余人,而一年后只剩约10万人,陆战3师、4师、5师和6师陆续撤编,陆战1师和2师也大幅缩水,其中陆战1师至1950年初只剩一个加强团的编制。在这种情况下,当时美国国内有不少人提出要撤销陆战队编制,将其并入海军和陆军中,由于范德格里夫特和埃迪森等人的坚决反对和国会中同情陆战队人士的帮助,最终陆战队还是保了下来,但人员编制降到了最低水平,直到1950年朝战爆发才给陆战队带来了转机。


5,很多人都在问JP的最后结局,查了下可能有2种说法,一种是JP于1944-1945年死于车祸,当时他老婆弃他而去,JP怒而追之,却不料半途车祸而亡;另一种说法是JP于80年代病故。由于没有确实的说法,而且也不是什么圆满结局,所以可能就省略掉了。另外一些人,如老军士长、JAY,可能也是相同原因而没有在大结局中放出来。而大结局中有两个比较陌生的面孔,他们就是目睹巴斯隆牺牲的那两个小菜鸟,其中一个叫Tatum的好像目前还健在,而且曾当过Stockton陆战队俱乐部的主席。这里还特别谈谈那个老头军官普勒,他是陆战队历史上获得勋章最多的人之一,在二战中他至少负伤过三次,朝战中又参与了仁川登陆、长津湖战斗等诸多战役。普勒的唯一遗憾可能是没有能赢得荣誉勋章,据说是由于把陆军给得罪了(如在朝鲜战场,普勒指挥陆战队员将溃逃的陆军丢下的装备全部搜集起来再利用,并拒绝再交还给陆军部队;还曾骂陆军在长津湖战役中战斗力低下);此外普勒的家族还有很多人也加入了陆战队,他的弟弟在关岛战役中被日军狙击手射杀,他的儿子则在越战中踏地雷致残;普勒一直竞升至中将,于1971年逝世。



6,日本是1945年9月2日在密苏里号战列舰上签署的投降书,当日,有三艘浴血奋战的驱逐舰获得为密苏里号护航的殊荣,它们分别是;奥班农号、泰勒号和尼古拉斯号。三艘驱逐舰队都是从所罗门群岛开始一路浴血奋战,一直杀到东京湾,是美国海军二战中的出色代表

 3 ) 《太平洋》第9集中的几个历史细节

原帖地址http://www.sbanzu.com/topicdisplay.asp?BoardID=9&Page=1&TopicID=3120448


1,冲绳战役爆发于1945年4月1日,而本片开头即已经直接跳到了1945年5月。这里首先简要介绍下这过去的一个多月发生了些什么。4月1日当日,美军4个师(2个陆战师2个步兵师)在冲绳岛西部的比谢川、读谷等地的海滩登陆,其中尤金所在的陆战5团登陆点为位于比谢川河口北部的黄滩;而在此前陆战2师在冲绳南部海域进行了佯攻,吸引日军注意力。美军在登陆后的主要目标是位于岛屿中部的读谷和嘉手纳两大机场,美军原以为必然会遭到日军的激烈抵抗,尤金所在部队的指挥官告诫他们将可能承受85%的伤亡;但结果大家可能也知道了,日军在滩头几乎没有进行任何抵抗,两机场也完好地落到了美军手里。日军未采取抵抗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美军在登陆前的炮火准备太过猛烈,与美军在滩头作战将会损失惨重;二是岛上日军兵力有限,陆军部队、海军部队和冲绳民团合计约10万,其中主力部队为陆军的2个师团加1个旅团,凭这些兵力若要对冲绳全岛进行布防有些捉襟见肘,因此日军索性将主力部队安设在岛屿南部地区,中部地区基本不设防,北部地区也只有少数部队驻扎。而读谷和嘉手纳机场日军原本计划是在美军登陆时予以炸毁,但由于在此把守的是冲绳民团,毫无战斗力,见美军登陆一哄而散,让美军兵不血刃捡了大便宜。而美军也快速从东、南、北三个方向进行推进,轻松加愉快地只用3天时间就完成了原来11天的目标:其中陆战1师和6师向中部和北部推进,而陆军部队则向南面进发。很快南线美军遭遇日军的首条防线(牧港-嘉数-西原-和宇庆)并陷入苦战,而此时陆战1师正在岛屿中北部继续他们比较轻松的日子。南线美军经过2周血战,终于突破了日军首道防线,4月下旬,日军开始退守第二道防线(安里高地-前田-高知-小波津)。陆战1师于4月30日被调往南面战场,接替步27师,承担了西部防线的进攻任务,5月6日,陆战6师也加入南面战斗,接管了陆1师的西侧战线。


2,简要介绍了前面一个月的事后我们回到影片中,虽然开头提到是5月,但到底描写的是哪一天的战斗,却一时较难判断。因为陆1师参加南线战斗后,先后参加了安波茶、泽岻、大名高地等地的激烈战斗,截止5月底日军第二道防线崩溃首里城被美军攻占,陆1师几乎没有停歇的时候。这里影片中提供了几个提示:首先是尤金等人冒着日军的炮击进入一片山区,这时有人问:“you're the officer relieving us?”(你是不是来替换我们的军官),然后尤金的连长报了自己的番号;因此我觉得这应该是尤金他们连于5月23日接替在半月山(Half Moon)阵地防守的陆战6师兄弟部队的情景;当时陆战6师在陆1师西侧,防线拉得较长,因此5月23日美军高层决定将靠近陆1师一侧的半月山阵地交给陆1师接管;同时在后面的对话中对方军官说“我们在那里死了很多人”、“你们连有多少人?”、“这点人恐怕不够”等,而尤金的连长则召唤手下上山,这都与5月23日当日陆战5团3营K连接替兄弟部队的情景相符合。另外,根据尤金的回忆录,影片后面的很多情景都与其在半月山上发生的(如滑下山身上爬满蛆虫)事丨件相符,更进一步确定尤金等人占据的这座山就是半月山。


3,半月山与甜面包山(Sugar Loaf)、马蹄山(Horse shoe)共同位于首里城西部的安里地区,甜面包山被日本人称为“安里52高地”。这三座山互成犄角,其中甜面包山在西北端,半月山在其东部,马蹄山在其南部;3座山都不高,最高的甜面包山也只有70米高,但尽管如此,在这里爆发的激战可谓是整个冲绳战役中最激烈的地面战斗之一:日军在三座山上密布火力点,在南面的群山和首里城中也有火力支援,因而在5月中旬陆战6师用了差不多10天时间才基本拿下这几个山头,并付出了减员约4000人的惨重代价。但日军并不愿放弃,仍不断对这一地区进行炮击和渗透。


4,在影片中尤金等人在雨中发现有烂泥里有自己人的尸体。根据尤金的回忆录:刚登上半月山时到处是弹坑和陆战队员的狐洞,由于整日的大雨,所有洞坑都被雨水填满,而其中不少坑里都有一具死去的陆战队员的尸体。个人认为这是因为当时战况十分惨烈,美军每天的伤亡数以千计,很多在一线战死的美军尸体无法及时撤回,只好用雨披盖着放在坑里,但一阵大雨一下就将坑淹没,因此刚上山的尤金等人看到的就是战友们的尸体淹在坑里或浸在烂泥里的惨状。


5,影片中描写了日军战俘的情况。在太平洋战场,由于日军普遍誓死不降,因此美军抓到的战俘少之又少,在1943年的塔拉瓦战役中4000多守军中只有12个日本人被俘;在1944年11月佩里琉战役结束时,岛上万余守军中只有19个日本人被俘(不包括2年后投降的日军)。在冲绳战场,截止5月底首里城被美军攻占,美军自己统计日军共死亡62000人,但是俘虏的只有465个人。日军不降是一个方面,美军怕日军诈降所以直接杀掉了事也是一大原因,因此影片中陆战队员会说自己不抓俘虏。不过冲绳战役结束后首次出现了日军成建制的集体投降,总计有9000日军成为战俘,这倒不是说日军开始愿意投降了,而是因为其中很多人都是被拉壮丁的冲绳人。这里还有个比较有趣的数据,当时美国在国内建立了大量战俘营关押轴心国战俘,截止1945年5月,总共关押的日本战俘数是3900人(可能还包括不少韩籍、台湾籍、冲绳籍人员),关押的意大利战俘数是5万人,关押的德国战俘数是37万人。但日军在战俘营里也很不老实,在1944年8月澳大利亚的一座日军战俘营里曾经爆发了战俘暴动,导致4名澳大利亚士兵和231名日本战俘死亡,澳方事后还非常无辜地组织听证表明自己完全尊重日内瓦公约并未实施虐待。



6,说到日军不投降,就自然会联想到他们的“班载冲锋”(玉碎冲锋、自杀冲锋),这在影片中也有体现。班载(万岁之意)冲锋不同于正常战斗中日军的渗透突破,而是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不愿投降而进行的绝死冲锋,就是一种变相的自杀只求速死方式,旨在落得个“战死”的“英名”。太平洋战场上第一次自杀冲锋发生在1943年5月阿留申群岛的阿图岛,最大规模的一次则发生在1944年7月的塞班岛,标准模式是由高举指挥刀的军官带领,士兵们挺着刺刀跟在后面,高呼“班载”,向美军阵地发起冲锋,能换几个美军是几个,最后全部挂掉。



7,影片中提到了冲绳平民,当时尽管日军已经控制琉球群岛数十年并强行推行日语教育,但冲绳居民显然还没有完全同化。在冲绳战役中很多冲绳平民举家北上逃离岛屿南部战火,而美军则将他们全部关进了专门设立的集中营中防止有日军渗透(当时也确实有不少冲绳人站在日本人一边帮日军搜集情报和埋设地雷);少数表现比较好的美军则挑选担任随军翻译(美军军中没有懂冲绳方言的)。冲绳战役中平民遭受了惨重伤亡,他们要么死于美日双方的交叉火力,要么听信日军的宣传自杀(日军宣传美军是食人族和吸血鬼,落到美军手里将死得很惨),要么被日军胁迫一起自爆,要么被美军封掉逃生的坑道出口闷死在坑道里,等战役结束时全岛估计损失的平民数在10万以上。



8,影片中提到陆战队员们读信,事实上尤金收到他的狗Deacon死亡的信件时是在5月初的阿波茶激战时,影片中将这一场景放在了半月山上。Deacon是遇车祸受重伤,死在尤金父亲的怀里;得到这个消息后尤金一度情绪相当低落。影片中还提到被日军飞机撞上的城堡山号,这是指美军的Bunker Hill号航母,1945年5月11日它被2架日军自杀机撞上,死亡失踪389人,受伤264人;其中一架自杀机的驾驶员是年仅23岁的早稻田大学高材生小川清,他大学毕业后参军并自愿成为一名自杀机飞行员,二战中约有1千名日本大学生成为自杀机的牺牲品,包括了不少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京都大学的学生。



9,影片中有一个很恐怖的场景,就是那个爬满蛆的腐尸。根据尤金的回忆录,当时半月山上密布尸体,很多日军尸体由于无人收拾,在雨水的浸泡下渐渐腐烂生蛆,大量肥白的蛆沿着雨水密布整个山冈,若有美军士兵不慎在山上滑倒滚到山脚下,他就会发现他的口袋里、鞋子里、皮带里、背包里全部都爬满了一把一把的蛆,捉都捉不完……



10,影片中还提到了替补兵,在冲绳战役打响前,陆战部队的编制比正常情况要多10%左右,主要就是候补兵员,这些士兵在登陆后战斗不激烈时充当码头工、后勤保障等工作,等前线损失严重时就顶到一线去。尤金所在的陆战5团3营K连等冲绳战役结束时加上替补兵累计有485人参战,但替补兵由于是半途加入缺乏战斗经验,往往遭受老兵们的白眼,而且他们的伤亡是不算进K连的损失中的(好比K连是正式工,他们是临时工),比较惨一些。


11,影片中主要围绕半月山拍摄,但事实上尤金他们在这里只待了一个星期,很快他们就投入了对首里的攻坚战和其后的南下作战;首先占领首里的是陆5团1营,尤金的兄弟部队。其实当时首里是步兵77师的眼中物,陆战队员是在未经陆军兄弟允许的情况下抢先一步占领,甚至在占领后步77师还蒙在鼓里还打算对首里进行最后一波的炮火攻击,幸而在最后关头陆战队通知了友军。虽然误伤避免了,但着实把第77师的师长气得半死,直接跑到美军第十集团军司令巴克纳那里告状。这里还有个小插曲,当时首先在首里升起的不是星条旗,而是南北战争时南方的邦联旗,这让包括尤金在内的一大批南方人大声喝彩,少数北方人却毫无办法,而巴克纳的父亲曾经是一名南军军官,可能因此他站在了陆战队员一边。那面邦联旗后来被陆战队员送给巴克纳作为战利品,可惜他在6月18日在视察前线时战死。


12,尤金在6月份参加了冲绳南部的战斗,主要是与座山区和国吉台地的战斗,其所在的陆战5团3营是第一批抵达岛屿南端海岸的美军部队。冲绳战役于1945年6月底结束,双方的伤亡都高得惊人,美军地面部队战斗伤亡高达4万人,另有2万多人非战斗损失;美军的死者中包括了第十集团军司令巴克纳中将和第96步兵师副师长伊斯雷准将;其中最有名的阵亡美军士兵是战地记者恩利·派尔,他是在伊江岛被日军机枪扫射杀死的。美军在整个战斗中因激烈战斗而遭受有史以来的最高百分之四十八的伤亡率,其中约14 000名士兵因神经衰弱而退役。陆战1师7团3营的I连整个战役中先后更换了6任连长;而尤金所在的陆5团3营K连在1944年参加佩里琉战役时共有235人,等到冲绳战役结束,这些人中没死也没伤的只有大约10个人!



13,战役结束后陆战1师原本计划前往夏威夷,但最终他们被留在了冲绳,于7月前往冲绳北部的本部半岛驻扎。而截止1945年6月30日,美军陆战队总人数达到了476709人,比1940年7月时增长了17倍。尤金的回忆录中提到他得知原子弹爆炸是在1945年8月8日,广岛原子弹爆炸后2天,影片中出现了B-29机群,我翻了一下8月8日那天B-29的轰炸记录:381架B-29和100架战斗机攻击了八幡(全城21%摧毁)、东京、福山(全城73%摧毁)和大阪;1天后第二颗原子弹又攻击了长崎,在这样的打击下,日本终于决定向盟军投降。


14,冲绳岛在1945年6月21日陷落,虽然一些日军继续战斗,包括冲绳县未来县长大田秀夫。牛岛满及长勇在战役之最后阶段在位于89高地上的司令部切腹自尽,八原博通陆军大佐亦请求自尽,但被牛岛满拒绝,八原博通是在此战役中生存下来的日军最高级军官,他后来出版了《冲绳决战-高级参谋之手记》一书。


15,美军占领该岛后,在途中看到有裸体的平民,这个是日军取走冲绳人的衣物,以避免被俘和冲绳人来到美国人的急救站援助,由于冲绳语言与日文大不相同;加上美国人在他们身边,冲绳人使用当地语言指引那些不懂当地语言的美军找寻躲藏的日军。


16,最戏剧性之海上作战出现在远离冲绳岛之海面上: 日本1支水面舰队在超级战列舰大和号率领下进行神风攻击。它与其它参与天号作战之军舰在离开濑户内海后就很快被发现。

在超过300架舰载机连续2天攻势下,这艘全世界最大之战列舰在1945年4月7日被击沉,它本来之任务是攻击敌人舰队、冲上海滩及从海岸攻击;使用其大炮作为炮台及其水兵作为战斗士兵。美军之鱼雷轰炸机被命令只攻击其中1边以阻止战舰进水平衡及攻击船尾或玄侧,因这裹装甲最为薄弱。部份陪同大和号之军舰,包括1艘巡洋舰亦被击沉。沉没后,日本海军停止行动及再没有参与战役之其余部份。


17,日军守备部队主要是有77,000人之日本第32军,下辖日军第9师团、日军第24师团、日军第62师团及独立混成第44旅团。但第9师团在战役开始前被调往台湾,是日军防卫计划之一大失误。南部守军由牛岛满中将、助手长勇少将及八原博通陆军大佐指挥,长勇少将比较进取而八原博通陆军大佐则较为保守。北部守军由宇土武彦陆军大佐指挥。


18,虽然登陆部份大部份由美军承担,英国太平洋舰队(BPF; 美国海军番号第57特混舰队)提供了盟军大约百分之二十五的空中力量(450架飞机),它包括许多船舶,总共50艘舰艇,其中17艘是航空母舰,但英国装甲甲板令每艘航空母舰装载较少的飞机,虽然航空母舰更能抵御神风特攻队的攻击。尽管所有的航空母舰是由英国提供,航母战斗群是由英联邦国家包括英国、加拿大、新西兰和澳大利亚船只和人员的舰队组成。他们的任务是攻击压制日本先岛群岛的机场,并提供空中掩护以应付日本的神风攻击。



19可能是尤金自费买的M1917。点45左轮,美军制式的柯尔特1911A1配到军官,士官和士兵需自购。
 

 4 ) 坚果——“衰人”("snafu") 莫里尔.谢尔顿

    赶了一下午加一晚上看完了整部剧,很奇怪,这剧重点塑造的三个猪脚我都无感,最感兴趣的却是和猪脚之一尤金形影不离关系却又扑朔迷离、绰号“衰人”(snafu)的莫里尔.谢尔顿。这孩子一出场就是一副蔫坏的老兵油子样儿,欺负新兵不遗余力,风凉话说得让人想在上战场前先揍了他热身。相貌平平中带着残忍的味道,欠扁的漫不经心,经年不散的黑眼圈,嘴巴坏的够呛,尤其是那一把凉凉的小嗓音,再残忍的事在他嘴里好像都无所谓。正是在他的身上,初到战场的尤金第一次看到了战争的无谓和残忍。随手割日军血肉模糊的尸体的金牙,甚至状似无谓地往被炸得只剩一半的尸体脑袋里扔石头玩。他的一些亵渎死者的举动让人看了浑身发冷。但他这种对生命的轻慢态度却恰恰代表了一大批参战军人在承受了非人的经历后对生命的一种麻木。
   但他却又非真的麻木。当佩克在冲绳岛神经崩溃冲上防地高处疯狂扫射敌军时,汉姆为救下佩克中弹而亡,尤金心痛之下痛斥狠揍佩克泄愤。但衰人谢尔顿,这个平日最爱嘲讽奚落、嘴巴最毒的人,这时却拉住了尤金,将已经傻掉的佩克搂在胸前,低声安慰他。当佩克还是一个新兵时,他哄骗佩克说新雨衣上有化工残留物从而把佩克的新雨衣骗到了手,当佩克发现用新雨衣交换的衰人的旧雨衣上都是破洞时才发现上了当,还是那个蔫坏的欺负人的衰人。而当汉姆死去、佩克精神崩溃后,他握着那件从佩克身上甩下来的破了洞的雨衣,久久不能回神。这个细节几令人落泪。
   还有他和尤金,战争中他们始终走在一起,其实他心中对尤金有深刻的感情,是他看着尤金一步步的成长,看着尤金从一个天真执着的虔诚教徒少年被战争和死亡慢慢折磨得麻木和冷钝。他见证了尤金在整个战争中的所有心路历程。记得尤金在战壕里看完家信之后苦涩地说我的狗死了,他在一旁沉默一会儿,竟静静地说了句我很遗憾。但毕竟是那个嘴巴坏到极点的衰人,即使是安慰的话即使心中难过嘴里的句子仍说得那么短促那么不自然,凉凉的声音好像在躲避着什么。还记得他无聊时向日军死尸的半个血淋淋脑袋里扔石子时,尤金看不下去,作势也要去割另一个尸体嘴中的金牙,他却心惊地阻止了,他说你不应该这样。尤金反驳说我看到你也割过。是的,他可以已经麻木到随意去亵渎尸体,但他看不得刚刚入伍参战的热血少年尤金也这样做。他心里终究不希望尤金也变成如他一般麻木。但到底是那个口不对心冷冷淡淡的衰人,他未加辩解,只是找借口说日军尸体上都是病菌所以最好别碰。
  他还有鲜红的人性。只因他天性凉薄散淡,又看惯了各种残酷的死亡,所以才不冷不热,若即若离。
   所以虽然他与尤金一同出生入死,虽然他心中也悲苦难过,但却从不表达。在战争中有人因为恐惧流泪,有人因为受伤生病流泪,有人因为战友的死流泪,有人因为长官的死流泪,但他却从不流泪。唯一的一次爆发是被困在冲绳两个多月的大雨中的一次大抱怨大牢骚。在大家如此容易互许兄弟如此容易付出感情的战场上,从未见过他与谁特别亲厚,他总是与任何人都有一定距离,表达情感的方式就是无休止的奚落调侃挖苦讽刺。说起军情来又有一针见血的犀利。连战争结束在回乡的火车厢里泡妞搭讪时的台词都二皮脸到家“嗨我是莫里尔.谢尔顿,你愿意和我一起去后车厢,让我看看你的私处吗?”不出意料被姑娘狠扇了一耳光之后还嬉皮笑脸地说“真活泼啊~~”甚至在与同生共死数载的战友小布分别之时的感激之词都说的毫不正经毫不严肃:“谢谢你的照顾要不我们这些脑袋瓜子早在战场上被爆掉了~~”
   但正是这样不正经不靠谱的衰人谢尔顿,半夜火车行到他新奥尔良的家乡时,没有叫醒沉睡中的尤金与他告别,而是垂眼深深凝望尤金的睡颜,沉默着。半晌之后扭头下车,走了几步却又停下了,脸上有落寞有挣扎有不舍有万般我看不懂的表情,但他终究没有回头。而是下了车,混入千千万万的人群当中了。
   此去一别经年,他有整整35年的时间没有和当年的任何战友有任何联系直到垂垂老矣时看到尤金的战争回忆录,还是那个凉薄的衰人。但正是这个衰人,在去世时,由分别了近半个世纪的那个战友尤金为他抬棺,作他的护柩人。
   
     其实,活了那么些冷淡凉薄的岁月,与他最相熟最相处无间的人们,却谁都懂了他。懂了他的初心,懂了他的本性,懂了在吊儿郎当冷冷淡淡挖苦讽刺的背后,掩藏的是什么。
    “衰人”莫里尔.谢尔顿,他正如一颗坚果,只有嗑开了表面可怕的硬壳,才会发现隐藏其中回味无穷的柔软果实。

 5 ) 1942年的夏天,我去太平洋参军

我极其喜爱导演的笔法,短短几分钟的片头曲已经让人动容不已。这种先入为主的感人元素不仅来自大提琴和定音鼓交汇而成的煽情旋律,更来自黑白纸笔的舞动。银幕上缓慢的特写镜头中,黑色的碳棒在白色的画纸上缓缓划过,勾勒出一根根线条,前线战场在画者笔下变作了灰度素描。画者时而切削碳棒时而把他们滚作一堆,紧随其后的是士兵冲锋和集体登船的画面;碳棒笔尖在作画时逐渐变短,不断迸发出的颗粒加速了它的消耗,而这些颗粒又在后面的镜头中成为炮弹掀起的尘土。压轴的画面不是庆祝胜利的狂欢人群——只有一个背着战友在硝烟弥漫的海岸艰难行走的士兵——导演想通过纸、笔和画表达什么,我想已经很清楚了。
战争毁灭那一代人的,不只是青春,而是全部,留给后人的心灵创伤更是罄竹难书。导演面对历史战争题材时通常需要在史实和人性两个层面平衡,对于追求票房的好莱坞大片来说,史实就是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人性就是一场被战争拆散的爱情。强调战争史实的电影似乎因为奇诡的画面更为卖座,例如曾经的《兄弟连》就因为将二战中欧洲战场的几大经典战役通过宏篇叙事真实再现,成为经典;而反映战争之于人性创伤的电影总因为将目光集中在精神失常或生活堕落的老兵身上而走向了文艺小众的道路——就连82届奥斯卡问鼎之作《拆弹部队》也面临了毁誉参半的尴尬局面。
感谢斯皮尔伯格与汤姆•汉克斯,在堪称史诗片的《兄弟连》九年后再次推出《太平洋》,让我们可以再次通过时空重构回顾二战中最惨烈的片段。事实上,从简单的片头来看,我们已经可以发现《太平洋》与《兄弟连》截然不同的风格,它更关注个人在战场上的情感——在第一集中,特写镜头经常长时间地停留在几个关键人物的脸上,之后的叙事也在强调他们在战场的经历对于他们身心的改变。导演较好地运用了这些手法,在刻画人物内心的同时兼顾了战场描绘,虽然不是浓墨重彩的大场景,但与人的震撼力度更甚之。


ps. 最后讲两句片头的加拿大女演员卡罗莱•达文纳斯,她的演技在《帕斯尚尔战役》中已显成熟,只是演戏不多,还没有在好莱坞大显身手的机会,希望在《太平洋》的后几集中看到她更精彩的表演。我猜她的角色和罗伯特之间肯定要上演一段让大家铭记的爱情故事。

pps. 有人可能觉得罗伯特(片头第一个出现的演员,简称鲍勃)在教堂门口与维拉的对话之后可能没戏,我开头也这样以为的,因为维拉只是很礼貌的一句句Ok。然而仔细观察了一下那段对话的画面,还是能看出一些言语之外的信息:

1. 维拉打断罗伯特,微笑点头,说我知道你是谁,说完以后又一个微笑;
2. 冷场时做了个可有可无的解释:我本来要去超市,转念又来教堂了;
3. 维拉注视罗伯特的眼光;
4. 维拉离去后的脚步声。
个人观点~

========= 更新第二集 ========

按预算来说,《太平洋》每集就值一部《拆弹部队》(甚至还多),但是第二集中我们看到的最激烈的冲突只是一次日军的冷枪、一轮白天轰炸、一场黑夜突袭,最大的场面只是片尾若隐若现的美军舰队。影片中的死亡都是经过淡化处理的,因此也不及一些惊悚电影里面的场面那样揪心。
当然对于震撼人心的战争场面我不是没有期待的,对于战争题材的短剧来说这也是它能上升到史诗级别的一个条件,然而全新的视角需要足够的胶片积聚能量,张弛有度又是有效控制观众情感的技巧,相信激烈的暴风雨在最后几集中到来,我们也许会铭记这部电影许久。忽然想起了梅尔•吉布森主演的《我们曾经是战士》的结尾,在那样强烈的感情冲击下,再坚强的人也经不住要落泪——而在第二次看到《太平洋》的“素描”片头时,我已经体会到了这种感觉。
除了战场之外,短短的第二集有三段插曲,依旧将主题集中在三个主角的身心变化上。第一段是罗伯特同战友趁空袭之乱,截获了一批军需物资,平日里普通的食物成为了战场上珍贵的美味,然而最令他痛苦的是之后自己竟然无福消受。
尤金依旧要求父亲检查自己的心脏是否已经康复,他的不依不饶再现了斯蒂芬•克莱恩笔下亨利的倔强,尤金的父亲没有像亨利母亲一样默默流泪,而是讲出了他对战争的理解——对所有为人父母者来说最害怕的莫过于战争,他们出于本能要保护自己的孩子。尤金父亲的话可能已经将战争的可怕诠释到极致了,可是人类命运中的一部分悲剧性正来源于其无法被说服,他们只相信自己亲身的体验,而有时待到亲身领悟的时候已经为时晚矣。
约翰因为在阻击战中的出色表现获得晋升机会——然而他明白很多死去的战友,尤其是他的朋友,并非没有他出色,只是在“向左跑or向右跑”的选择中他得以侥幸苟活。那些运气不好的人抑或跑错了路线,抑或选错了时机,仅仅一念之差,便被生死的界线永远隔开。
最后谈谈罗伯特,在打扫战场的时候他开始给维拉写信了,也许是第一封,也许不用第二封他们就可以见面了。母舰服务员告之即将归国士兵的那句话有些雷人也有些做作,但是从处理手法上不妨把它理解成一个伏笔,他们归国后的境遇犹未可知。毕竟我们今天仍能听见众多在二战后被辜负的老兵的抗议声。

========== EP 3 ===========

从小岛上的生死沙场来到美女如云的澳大利亚,战争似乎一下子被抛到九霄云外了。唯一的冲突只有那个澳洲军官打了约翰一拳,约翰回了一拳,一共两拳。枪也响了两次,那是一个士兵在打牛,后来被罗伯特喝止了。宪兵睁眼闭眼,大半士兵跑出去寻欢作乐了,乖乖睡觉的反而被痛快地戏耍一通。
忽然想起了马勒的谱子。这里上演的一切都如同一支欢快活泼的圆舞曲,在听众刚刚领略过悲怆的葬礼进行曲之后奏响,斯黛拉的出现就是那“一线天堂的曙光”。然而这种孱弱的平静只是短暂掺插在那段无情的岁月中,当下的温情只会让接踵而至的苦难愈发无以承受。
约翰的呕吐,事发于听到长官的一句话后。然而他的恶心和长官的话却不仅仅是偶然的时间先后。这又是导演的一个点睛之笔。罗伯特•莱基这回主要依靠身体表演,他的任务是同斯黛拉一起,牢牢抓住观众的情绪。然而约翰的任务是用眼神打动观众的心。几组约翰眼睛的镜头是这一集中最出彩的画面。
约翰要回国了,回国推销战争国债。战争对美国人的国债来说只是一个题材,而美国的几大军火商在政府正式宣战前,已经通过向日本卖飞机向德国卖弹药,好好地捞了一票。如今战士军前半死生,资本主义的车轮却在地球的那一头抓住一个题材转(赚)得欢快——这一点约翰也许潜意识中已经察觉。在约翰朦胧的泪眼里,看不到丝毫回归带来的解脱,除了无奈只有悲哀,这种近乎绝望的神情甚至超越了不忍离去的成分。还记得尤金父亲上一集中的话吗?约翰的眼神正在经历这种可怕的蜕变。
这时我又想起片头的城中大道上,一个小孩子问约翰:“美国佬,你们杀了多少日本鬼子?”约翰迷茫四顾,无言以对。这个镜头在预告片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如今在上下文交待一清后,导演犀利的批判跃然而出。有人说珍珠港是一场阴谋,有人说美国不应该卷入战争,有人说大战本可在43年结束——然而一切都只是惘然的假设,那一代人的青春和生命已经飘零殆尽了。
最后的并非最不重要的,上一集中理解出现偏差,原来他们没有回国,只是在澳大利亚休整。这样的结果可能对罗伯特和维拉来说是个杯具,而到目前为止看来,维拉已经变成了罗伯特记忆一角中的惆怅,甚至连想起的机会都没有。


========EP4=========
依旧没有让人荡气回肠的战斗。
纪实式的片头原本让人期许能够看到美国轰炸机是如何把400吨炸弹投到一片弹丸小岛上的盛况,然而素描片头过后却只有一次小冲突,接着大家便看到了之前轰炸留下的日本残兵败将,大部分都是死绝了的,零星的一两个也完全失掉了战力,只能躺在地上冲着大兵们干瞪眼。对这些已经于己无害的同类如果还能痛下杀手,这需要怎样铁血的心?
“地狱仅一洋之隔”,这是《太平洋》预告片中的一句话。比起《日本帝国衰亡史》那些真正如同人间地狱一般的战场实景描写,《太平洋》第四集里的这个“地狱”只有始终不断的暴雨作为背景,片头痛下杀手的吉布森是人物。片末我将他那句“I envied him”,误听作“I ate him”,如果真作如此解,剧情怕只会更加震慑人心,罗伯特的惊异表情也能得到更圆满的解释,而更重要的,当年地狱一般的太平洋岛屿战场中的确上演过这样的事。
罗伯特多愁善感而心怀正义,而他总爱把两者付诸行动,同时寻求在不断转变的环境中保持独立的人格,结果犯了“职场”大忌,屡屡被穿小鞋。罗伯特的脾气和那位《拆弹部队》里的高手威廉•詹姆斯有得一比,但《太平洋》里的士兵都是如同你我一般的凡人,没有张飞怒喝长坂的气势,也没有赵云勇闯千军的武艺,正如精神失常吉布森最后的呓语中所言,一个狙击手就可以轻松地把罗伯特给超度了。可是又如《拆弹部队》中的“毒瘾”一样,他要求提前返回战场,似乎自己已经把灵魂丢失在那里了。
在对宏大事件的叙事过程中,要想插入内心独白并非易事,导演似乎也没打算用几个闪回片段来这么做,于是我便无从得知罗伯特是不是已经把那段澳洲艳遇忘得一干二净了。这一集的时间跨度长达两年,罗伯特的故乡发生了什么也没有消息。罗伯特依旧坚持给她写信,这集开头一次,中间一次;而维拉却像一个飘往空中的气球(可参照上一集结尾处的特制气球),她的近况如何?她有没有给罗伯特回信?这是支持我看下去的最大悬念,而她亦是支撑罗伯特神智的最后一道防线。

======== EP5 ========
今天忽然想到,片名的pacific是不是双关语?尽管几位主角不从属任何主义,不明了盟军三巨头葫芦里的算盘,同时还深陷战场不可自拔,他们依旧是导演施放在前线阵地的实验物,而他们的本性中的单纯善良、在冲锋陷阵中的渺小无助,以及面对未来的无奈绝望都是导演的意图使然,于是这个pacific或许可以理解为pacifist的形容词。
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在第五集的前半部分碰撞了一番,几位主角的形象也愈加丰满——约翰平步青云,名利色三丰收,然而却容不得别人要他回忆战场的请求;罗伯特回归部队,带回的居然是一袋子书,顺带在军营里开起了借阅业务;尤金初涉前线,这孩子的面孔依旧是正直和单纯的混合体,他不但在战壕里烟酒不沾,还在海滩边夺下好友预备烧烤青蟹的打火机——他们显得与周遭格格不入、不合时宜,如同蒙克画笔下的人物,努力挣脱背景的束缚,在前景吐露自己的心声。
后半段的战场是五集迄今最激烈的战斗,我们终于看到这个导演不是不敢拍大场面,而是要拍就拍得独一无二。抢滩战的题材虽类似“大兵”,但战地上的镜头跟拍节奏和取景方式似乎换了一套新技术。登陆船出舱的场景模拟了婴儿诞生前后的视角,之后的拍摄不再不管三七二十一一律用抖动的镜头增强伪纪实风格,而只在近景跟拍士兵作战时才用。前线战死士兵似乎堆放得更加密集了,而且不是清一色地流着番茄酱,只有零星的一两个是通红的。这些变化也许能让我们被无数战争大片麻木了的心重新感受战争的恐怖。

============EP6============
Nada y pues nada y nada y pues nada
刚读过《一个明亮干净的地方》,结尾有一句咒语般的念叨。这里的Nada即虚无,而虚无这个主题在海明威的小说中俯首皆是。从西班牙归国后,他的灵魂已经丢失在战场,他彻底变了一个人,他说只有经历过那些生死边缘的场面才能明白我们的生活原来是多么的虚无。他用笔毁掉了亨利的女人和孩子,阉割了杰克,让圣地亚哥空手而归,炸死了罗伯特……直至最后,海明威脚趾扣动扳机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太平洋》第六集的这次平地冲锋,也许是我看过的最写实的战场,我不愿再去回忆那些可怕的情景,我只记得在枪炮声停止的那一瞬间的寂静中,似乎自己突然明白了萦绕海明威心头的那种虚无,我忽然觉得那些活着的士兵甚至比死去更可怜。
随着技术的进步,摄影机不再简单地通过耍些小技巧达到还原战场真实的目的。导演更加大胆地在强光照明下增加了全景镜头数量,而炮弹的物理特效也更加逼真,无论落地溅起的尘土还是击中目标后的爆炸效果都宛如实战——这也进一步提高了对观众心理承受力的考验。这一集无疑是极度血腥的,而更加血腥的场面将在后几集中到来。
在这种时候我会想,当科技发展到一定程度,我们是否在未来拍摄战争片的时候,可以在一个虚幻的空间中虚拟文明的起源和人工智能,然后让观众躲在一个全知但完全不干预系统的位置完整地观察曾经给他们祖先带来深痛灾难的战争?
每当想到这里,我忽然意识到我们会不会就是那些被高智能生物置于那个战争模拟系统中的虚拟智能而已,因为我们的本性好战,而战争又不断地在世界各地肆虐……

 6 ) 细读《血战太平洋》第一集的四场战斗

在《血战太平洋》第一集中,将最多的火药留给了瓜岛上的泰纳鲁河口之战,这是美军第一次在陆上战胜日军,更是美国人开始了解日本人的第一次战斗。通过日军遗体上的日记和随身携带的妻儿照片,美军发现日本人也怕死,也是人,是表面对天皇愚忠内心又怯懦的矮子。甚至开始了解到讲求身心的大和魂,正是在这层魂魄的掩盖下,一切现代武器对日本人而言,只不过是附属物。而美军,依然是那些越战越来劲的年轻人,高唱着“happy birthday to you”和“how fucked are you now”离开第一集。
    此集共反映了四场战斗,以下一一对照历史和影片进行剖析。

1. 蓝滩登陆(1942.8.7 清晨)
历史:8月7日凌晨1点,美军海军陆战队第一师1.6万人乘23艘运输船,到达距瓜岛十海里的海域,一分为二,代号X射线的部队是由范德格里夫特指挥的第1、第5陆战团,经萨沃岛南水道进攻瓜岛,代号Y射线的部队是由副师长鲁普斯塔斯准将指挥的四个营取道萨沃岛北水道进攻图拉吉岛。另两个营作为预备队。6时许,在3艘重巡和4艘驱逐舰以及航母舰载飞机的火力掩护下,第一波登陆部队于9:40登陆成功,同日下午占领最为关键的瓜岛机场。由于当时驻扎瓜岛的日军只有2700工兵,其实基本是毫无武装的朝鲜劳工,在美军到来前都逃入丛林,所以整个登陆过程一枪未放。
电视:抢滩前,运输船里的第一师士兵还闹不清那拗口的名字“瓜达尔卡纳尔”,并嚷嚷着究竟来这干嘛,等着像宰火鸡般扫尽小日本后,在海滩上搭上帐篷晒太阳。此集主角新晋记者罗伯特·莱基心甘情愿地做了次讲述大道理的真相帝:“我们来这儿,不约而同地拔出利剑,无论旦夕祸福只为国家利益,感谢国家!”接着到甲板上,经过一番满布“FXXX”粗口的战前动员,手握春田步枪,下到冲锋小艇上,来了次热带海滩观光游。还好这时,炮艇和飞机是张眼睛的。

2. friendly fire(1942.8.8 夜)
历史:不知道是否有这段倒霉个案,但战争中被自家火力误伤误杀总是难免。
电视:只要基于历史事实之上,为着剧情矛盾而做少许艺术加工,再怎么都是允许的吧。更何况,剧组对细节准确性已经达到了吹毛求疵的苛刻程度,当然,片中战略地图上,台湾居然没被当时的大日本帝国势力标红,实属不应该的硬伤。这场打了不到一分钟的丛林战,事后被证明是个彻底的悲剧,为不污染临时营地,内急了摸黑去野解的大兵,不幸被没对口令的同僚狂扫。在阿富汗战争开始时,经常如此倒霉的英国人,把美国大佬的这种误杀,友好地称为“friendly fire”,只是这种子弹不长眼的友好,却一次次带走了年轻的生命。

3. 萨沃岛海战(1942.8.9 凌晨)
历史:美军毫不费劲地登陆后,日军第8舰队司令三川军一中将感到事态严重,立即决定发动反击,迅速集中附近的军舰,共5艘重巡洋舰、2艘轻巡洋舰、1艘驱逐舰于8月7日晚驶离新不列颠岛拉包尔基地南下。盟军这边的侦察机,出于无线电静默等多方面考虑,没能及时报告日军动向,担任海空掩护的航母编队司令弗莱彻,借口舰载机损失和油料不足,于8月8日黄昏时撤离航母编队。8月9日凌晨1点33分,三川中将下令刚驶抵萨沃岛西北的舰队发起总攻击,仅用六分钟就重创南区美舰,1小时后,盟军北区舰队亦失去战斗力。此役中,盟军有4艘巡洋舰及数艘驱逐舰被击沉,1270人死亡。
电视:在这个满天繁星的晴朗夜晚,经过一天行军,惬意地躺在沙滩上的第一师士兵,正是看到了这场自己人惨败的海战。他们自信地相信,那是日本人被打得屁滚尿流,一声声如烟花般的巨响,让士兵们振奋不已。等到太阳爬出来,才意识到:“够娘养的海军们去哪了?”沉船带走了陆上士兵们的大多数挖掘和医疗设备,以及擦屁纸。

4. 泰纳鲁河口之战(1942.8.22 凌晨)
历史:8月14日,日本大本营任命日军第17军百武晴吉中将夺回瓜岛,百武误以为岛上美军只有2000人,故只派出6000人夺岛,实际上,美军当时在岛上已彻底补充满1.6万兵力。8月18日,日军在整个瓜岛战役3次反扑中的第一次开始。曾于1937年在华北最先挑起“7.7事变”的一木清支大佐,率1000来人的支队,在机场以东约30公里处的泰波岬顺利登陆,留下125人守着滩头后,急不可耐地带900余人发起总攻。其中的777人这辈子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看到美军力量,那如节日烟花般的机枪交叉射击。这次失败的偷袭,让日军死亡率高达85%,天明后,美国情报官索尔拍下了尸横遍野的河滩,这可能是第一次被保留下来的日军败相的影像资料。次日,师长范德格里夫特向陆战队司令霍尔特姆报告:从未见过这种战斗,日本兵拒绝投降,他们甚至会自爆。
电视:这是第一集中的最高潮、火力最猛的7分钟。该集主角一等兵罗伯特·莱基得到了疯狂扫射那些不要命白刃冲锋的日军机会,从河对岸扫到冲过来的这一侧。第二天早上,又目睹了受伤求救的日本人拉响手榴弹,与美军同归一尽的场面,这里又是一个让人值得称道的细节处理:当年日军日军手雷是双保险,所以那家伙在自杀时,先手雷磕了一下。得知这番殊死顽抗的惨状后,范德格里夫特勃然大怒,下令对投降者不予生命保障。于是观众在随后看到了美军用射击游戏调戏幸存下来的那个日本人,看不下去的莱基终于直接毙了他。

史料来源于好多其他历史文章

 短评

看美国大兵打小日本

6分钟前
  • 趙河山川
  • 力荐

首先是期待度太高,说实话,总体感觉比不上兄弟连,特别是战争部分,太平洋战争竟然连一场海战都没有,- -, 前面不是很出彩把,感觉最精彩的,是最后3集,人性和战争的思考方面刻画的非常好

11分钟前
  • 杰西
  • 力荐

Yesterday, December 7, 1941—a date which will live in INFAMY... Franklin D. Roosevelt, War Message, December 8, 1941 Stirring!!! World peace

14分钟前
  • 宿命论
  • 推荐

开始的动画真棒

16分钟前
  • Singgie
  • 力荐

Peace is the only way to keep the war alive~

19分钟前
  • 圆执
  • 力荐

by the time you come out, you're not like you were when you went in...

24分钟前
  • Ying
  • 力荐

与【兄弟连】相比少了那种规整的感觉,更多的是凌乱和惨烈,把当时日本鬼子的穷凶极恶描绘得很好,对其恨之入骨的同时,也觉得他们很可悲。战争场面很不错,却明显放更多笔墨在对战争、人性、亲情、爱情、兄弟情等方面的思考上,甚至思考得有点多了。向【兄弟连】看齐的片子,但明显逊色了许多。

27分钟前
  • 韦恩斯坦_李
  • 推荐

汤姆汉克斯和斯皮尔伯格再度联手打造的战争史诗,和《兄弟连》一道记录二战岁月。Dreamworks做的特效,应该让人满意。发现开头的旁白是汤姆汉克斯自己说的,音乐很棒!

29分钟前
  • Alex.Z
  • 力荐

绝对牛逼,绝对五星!

32分钟前
  • 身似
  • 力荐

the pacific并没有聚焦在哪一支连队,是透过marine中三个不同连队的士兵展现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主要的机场岛屿攻坚战,对战争之艰难残酷的表现比兄弟连更直接,包括对士兵参展前中后性格心理的刻画,对战争的思考表现得更全面,兄弟情则是其中的插曲并不是表现重点。

35分钟前
  • 小野山猪
  • 力荐

看的高清无字幕版,和《兄弟连》开头部分相比有一个变化,没有描写新兵训练的过程,而是直接进入岛中进行防御作战。我觉得可以在这中间加入一段从美国登船的场景,加大煽情的力度。第一仗整体感觉打的一般,不温不火,突然有点为后面的剧情担心了,怎么在这个狭小的空间中把剧情搞得跌宕起伏呢?

39分钟前
  • phinecos
  • 推荐

总算看完了!也没评价的那么好。该剧一共10集,每集一小时。在澳大利亚的摄制时就花费了1.5亿美元,而整部剧的最终成本可能高达2亿美元。从而超过了《兄弟连》的1.25亿美元,成为有史以来最贵的电视剧。《太平洋》主要讲述了莱基、斯莱治和巴斯龙三个海军陆战队士兵在太平洋战场的遭遇。

40分钟前
  • stknight
  • 推荐

Happy bday dear philips~how f*cked r u now~U r surely f*cked now~

44分钟前
  • 杜蒜头
  • 力荐

日军这么猥琐就算了,连跟日军打的美军都这么猥琐。不要求《兄弟连》德军级别的战败方,起码还我冰天雪地里还记得刮脸的温特斯少校啊,谁要看蹲在椰子树下拉屎抠脚玩尸体的大兵啊!

47分钟前
  • 沈济源
  • 推荐

超越了当年的兄弟连。尤金和大眼睛谢尔顿肯定有JQ。。。→_→

48分钟前
  • [x]
  • 力荐

比较失望,剧情安排太杂乱了。且人物对战争厌恶的心理描写的过多,对战术及战争进程方面的描写比较空。。。总体不如兄弟连

50分钟前
  • 梅林
  • 推荐

拍的还不错,不过老美的电视也一向通过过度夸大对手,来吹捧自己,在瓜岛美军在人数上一直占着压倒性优势,装备和后勤更是差距巨大,日军第一次反击,木下支队登陆时,才900多人,2门小炮,8挺重机枪,美军1万8000人,300挺重机枪,50多门炮,如果输了还算人吗?

52分钟前
  • 肥壮壮
  • 推荐

节奏和角度没有兄弟连好,前面太慢了跳了不少。后面看到装备先进的美军打日本军还是那么惨烈心情复杂,里面的战争镜头拍得太好了。回头看多几次,很喜欢里面的人性刻画,加回5星

54分钟前
  • X杰
  • 力荐

大概兄弟连给我的感觉太过震撼所以这姐妹篇看起来就显得很一般了……剧情有些松散,不像兄弟连以Richard Winters tried to keep his men save为中心展开,人物性格也不太突出。anyway,是好剧不过很难超越兄弟连!最近都看些好man的剧...

58分钟前
  • 叉叉
  • 推荐

等美国佬一打开鬼子的包,俺眼睛就湿润了。

59分钟前
  • 湛在地球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