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与贼

记录片挪威2020

主演:Karl Bertil-Nordland  Barbora Kysilkova  ?ystein Stene  

导演:本杰明·李

播放地址

 剧照

画家与贼 剧照 NO.1画家与贼 剧照 NO.2画家与贼 剧照 NO.3画家与贼 剧照 NO.4画家与贼 剧照 NO.5画家与贼 剧照 NO.6画家与贼 剧照 NO.13画家与贼 剧照 NO.14画家与贼 剧照 NO.15画家与贼 剧照 NO.16画家与贼 剧照 NO.17画家与贼 剧照 NO.18画家与贼 剧照 NO.19画家与贼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2-19 16:44

详细剧情

故事发生在挪威,画家Barbora Kysilkova的两幅作品在艺术馆被盗。小偷是一位名叫Karl-Bertil Nordland的瘾君子。在法庭上,画家终于见到了小偷,并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以这位小偷为灵感作画。小偷与画家就这样开启了一段看似不可能的亲密关系。

 长篇影评

 1 ) 在“看见”中“被看见”

“我所有的缺陷都在夜里生长

然后在曝光中死去”

心理学视角观看与体会,脉络挺清晰的一部片子,如果补上女画家Barbara 儿时的成长故事,这段关系中的一切就都非常自然显在了,包括这种“神奇到略显荒谬”的结缘之始———画家失主在法庭上听到盗画贼一句话便放下追责心为其吸引,没有费解的部分。

这不仅仅是灵魂救赎的完美故事,人物间的关系与情感是复杂多元的。印象最为深刻的几个片段可见端倪:

1、画家展出后被盗的画作之一,《天鹅颂》中的天鹅不是出现在众所习以为当然,最为衬托匹配天鹅之梦幻般优雅完美的湖泊水面,而是在杂乱的草丛里,蜷曲脆弱着美与存在。盗贼在法厅上说,偷走它不为什么,就单纯觉得它很美。这个理由最大程度上说服的人,不是厅上其他人,而是画家本人,她从中看到了一个单纯的灵魂,大家包括她自己理解的它是在说盗贼Bertil ,而可能连她自己都没发现,她想看到的这个灵魂更可能是她自己的部分——很希望一种不携带评价与恐惧,而被看见的那种“自我”的存在。

2、Bertil两次看到自己的画像的反应(片首初识后不久的第一次,片中车祸后医院康复时第二次),无论是万分惊愕后的嚎啕,还是安全感充足的憨笑,他的反应都像个孩子,在让他感到被关注与安全的人与氛围面前的反应,尤其第一次,长期破碎游离的自我,面对突如其来通过超清晰具象化“被看见”而聚合呈现的“自己”,这种冲击与抱持双面的效应,我相信对他而言是非常剧烈甚至前所未有的复杂强烈体验。

3、Bertil车祸后医院康复时很努力,恢复得很快,Barbora来看他时,他兴奋地对她说:我的腿恢复得很好了!Barbora没有接茬,关注的是他手上的伤口与纹钉,她觉得它们很美,所以马上拍下了它们,并且在后来的画作中如实地呈现了它们。愈后入狱的Bertil独自思考自己的出现对于Barbora的创作意味着什么?他发现自己认识这么久,居然从未有机会和她说起过自己将近40年的人生中,也有阳光、健康、成功过的部分……这个点,Bertil在入狱过上清醒安全可控的生活后渐渐思考浮出水面了,Barbora的男友也清晰地看见了,唯有当事人Barbora沉浸在一天也不能分割的绘画(逃进创作以整合因创痛前因破碎防御后自我,支持自尊)中,未曾意识到过。片末她与出狱后构建平稳生活的Bertil吐槽说,与男友一起做的心理咨询让她觉得抗拒(因为它让她觉得自己很糟,很失控…)可见一斑,抗拒是对自我觉省后面对真实不耐受的防御。Bertil客观地鼓励她继续接受咨询是清醒真诚的友谊所为,这是对的方向,走下去,穿越伤痛的看见与哀悼,治愈与改变才有基础发生……

4、片末,画家与盗画者一起装钉失而复还的《天鹅颂》,布展,像是此片主题与人性救赎希望最点题的一场行为艺术。看见者回归,迷失者依然不知所踪,也许有下一个生命时机的门在等待。

 2 ) 如果人生本就是与他者的一场羁绊。

虽为纪录片,但是近年来为数不多拍出电影般质感的优质影片。在2020年海南岛国际电影节及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上,该片在影迷圈“出尽风头”,口碑、豆瓣评分双赢。导演跟拍数年,纪录完成度相当之高。剪辑、摄影及镜头调度,最出挑,无疑成为影片加分项。最后一个过肩移动长镜头,定格在被摄录“女画家”的画作上,戛然而止,滚出字幕,留下放映厅全场唏嘘。

于是观众愈加相信:高级的爱,超越肉体,是灵魂般的存在。也从某种意义上,得出一种大胆猜想:艺术家与盗画贼,存有某种共通性。前者,是生活的羁绊,艺术创作的需求;后者,则是空洞精神的寄托,相同的是,他们都在苦苦索寻与自身的和解、寄托。

镜头之下,艺术家与盗画贼,完美实现共恰,成为拥有精神共鸣的挚友。那场盗画贼因被理解与温暖接纳,而自发的“哭戏”,是任何虚构影片,都难以捕捉到的最真实生活场景,而由此衍发出的情感共鸣,是人类最普遍的情感底色。

纵观全片,观众宛若在观看一部“剧情片”,在不断进行的自我否定的混淆、错乱中,与导演共同完成了一场长达100余分钟的生活“偷窥”和“围观”:画家与盗贼,被导演的拍摄手法置于对等地位。镜头语言的克制,传神意境的表达,纪录片美学的极致,都有。

 3 ) 有些关系只能到这里了

2021年第一部让我落下了几滴不怎么虚伪的泪水的片子已经出现了,《画家与贼》讲了Bertil偷画后和受害人Barbora庭上相见,画家Barbora做出了很多人无法理解的决定,让小偷Bertil做自己的免费模特的故事。

我喜欢这部片的原因还是因为我们在直面真实的人性,当Barbora将Bertil画成一位穿着白衬衫,体面、优雅地接触红酒杯的男性时,Bertil抑制不住地大哭,这可能是他这辈子都无法成为的样子,这个样子却可以被另一个人构想出来,尽管它永远不会存在。

这可能就是我们活着的希望吧,不是我们真的可以成为特别厉害的人,而是有人觉得无论如何,你值得。

除此以外,我喜欢一切因为社会规则、道德、阶级、身份,无法把油然而生的情感推向正式的恋爱、婚姻关系的故事,尽管Babora在庭上第一次与Bertil相见,便能透过一切标签看到他赤裸的灵魂,但Babora仍然是活在世俗世界,她需要男友的帮助才能交房租,她有这份稳定积极的恋情,她怎么放下一切去拥抱另一个破碎的灵魂。

作为Bertil,曾经作为一个所谓坏人的身份,这个被Babora审视过的身份,让他只可能向前以新的状态和他人建立连接,也绝不可能停留。

所以我们生活于此就是这样,有些关系只能到这里了,Babora只能在做Bertil和女友的画时,把自己的文身替换到女人的背上,我们消解只能到这里的遗憾,也提醒着自己,一切靠近了,就都不好看了。

 4 ) 送给我的兄弟

先提一句,看到Bertil哭的那一瞬间,我就哭了,这种救赎真的力量太大。

再提一句,有点让我想起了周浩的《龙哥》,但这里不再是using了。

———————————————————

我有个朋友和Bertil很像,一样的瘾君子,一样的热衷gangsta shit一样的遍尝drugs,一样的整天不知所云,一样的随时玩失踪,一样的孤独失落又假装坚强,甚至袭警被关在精神病院,哦对了,他还是个精神分裂。

他的朋友都不能理解他,甚至离他而去,当然,他也看不起那些朋友的所谓“成熟理智”,到最后,他好像只剩下我。

他总来找我,两人一起聊天听歌瞎逛,甚至曾经我还和他一起smoke weed…到后来,他的精神状态越来越不对劲,我根本没法和他正常沟通,我也没法分辨什么时候他是用过药物、什么时候是清醒的(也许他从没有清醒过)。

我对他也开始变得敷衍,每次在一起都希望他快点回去,大概他也能看得出我的不耐烦,总会微笑着说:“那什么,我先走了。”然后摇摇晃晃地、不失groovy地从我面前离开。

有一次,他再次看出了我的不耐烦,也照旧和我辞别,女朋友把我拉到一边小声和我说,他是不想走的,你为什么不留他多待一会?然后女朋友就对他说:“这么快就走?再玩一会吧。”

他眼睛放出了光,说:“真的吗?”

那时候我才知道他有多需要陪伴,只不过我太自私了。

我是个基督徒,一直想要找办法去帮助他,说得圣母一点可以理解为「救赎」,但是我能做什么呢?我不知道。

半年前,他又失联了,后来被告知是因为团伙贩毒被警察逮捕,到现在我也不知道要关多久,我想大概三四年吧,不知道等他出来的那天,我是否准备好去救赎他了呢。

对不起,偏题了。

 5 ) 《画家与贼》:第一次有人看见了他的灵魂。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画家是个当代艺术家,来自捷克。

小偷不止是个窃贼,还是个瘾君子,惯犯。

他们本来毫无交集,直到2015年的一天,画家接到电话,说小偷和一个同伙从挪威奥斯陆的一家画廊偷走了她的两幅画。

被盗的画作“Chloe and Emma”

被盗的画作“Swan Song”

画家感到很困惑,因为她并不出名。她不能理解为什么会有人为了得到她的作品而决定违法。这一切对她来说都很不合理。

小偷很快被捕。他交代不出画作去了哪里,因为他当时嗑high了药,什么都不记得了,对自己行为的动机和事情发生后的一切事情都一片空白。

当画家走进法庭,看到小偷独自坐在那里,同伙不在现场。他充满了悔恨、悲伤和脆弱。

画家的眼里看到的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小偷,不是罪犯。

于是画家提出了一个不同寻常的要求:她希望小偷成为她的模特。

画家给小偷画了一幅肖像。

画中的小偷拿着一杯红酒,试图把杯子里的脏东西弄出去。那是画家眼里,小偷摘下面具的时刻。

小偷看到自己肖像的那一刻,是他们情感建立的开始,也是小偷人生的转折。

小偷没有想过会以这样的方式直面自己,更没想过画家透过表象看见了他的灵魂。

这是小偷人生中第一次感觉有人看见了他。

片刻的呆楞后,小偷失声痛哭,最后泣不成声。

小偷当然不止是个小偷、惯犯、瘾君子。那些看似粗粝不羁甚至令人生厌的外表下,掩藏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备受折磨的灵魂。

小偷有一个不幸而孤独的童年。他的母亲在他8岁的时候带着他的弟弟妹妹和父亲分开了。他是唯一那个被留下的孩子。而父亲整日忙于工作,小偷就只剩下了自己。

小偷18岁的时候有个13人的朋友帮,大家生活环境都差不多,现在就只剩下两个人了。有些人被杀了,有些人自杀了,有些人死于毒品。于是小偷进入了一个势力庞大的黑帮,开始了贩毒吸毒,刀口舔血的生活。

画家也不是一个一帆风顺的艺术家。她的灵感来源总是与黑暗、死亡、人性密不可分。她认为艺术不应该是仅仅是给人带来轻松快乐的装饰品,它应该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快乐,这种快乐有时来自于不那么积极或不那么快乐的事情。

画家第一次直面死亡是在10岁的那年。一个倒在布拉格大街上死去的男人,让她为其中的艺术感而着迷。

画家的前男友有家暴倾向,她从他的魔爪下逃生,和现任男朋友定居在了奥斯陆。

那些黑暗在她的生命里留下了痕迹,也在她画作中留下了情绪。这让画家很难声名大噪,因为她的作品黑暗到大多数人都不想买走挂在墙上。

所以画家并不是什么阳春白雪的艺术家,她很穷,穷到难以维持生计。

小偷和同伙偷走的那两幅画,也正是画家最著名的两幅画作。没有它们,甚至大部分画廊都不愿意接受她的作品展出。

于是并不体面的画家和被所有人放弃的小偷,透过彼此的双眼看见了对方赤诚的灵魂。

画家决定画一幅小偷和他的女朋友的画像。

但在小偷在对戒毒的抗拒中,女朋友也离开了他,打包了他的全部行李,把他赶出家门。

又剩下孤身一人的小偷重蹈覆辙,偷了一辆车,被警察抓捕时拒捕,最终车祸重伤入院。

画家带来了关于小偷的另一幅画作。这一次,小偷没有再次失控哭泣,而是报以会心微笑。

小偷出院后进入监狱开始为期1年的服刑。

出狱后,他开始去学习成为一名护士;交往了新的女朋友,是一名女校长;他的人生轨迹彻底发生了改变。

画家联系到了小偷的同伙,在一个黑帮分子的地下室里,找到她遗失的其中一幅画作“Swan Song”。她又可以开画展了。

画家和小偷一起把这幅曾经遗失的“Swan Song”装在画框里,又一起把它连同那些画着小偷的画作挂在展厅的墙上。

那副以小偷和前女友作为原型的画作,画中的前女友被画成了画家自己。她透过画面,看到了它与那副至今依然遗失的“Chloe and Emma”的联系。

纪录片《画家与贼》获得了2020年圣丹斯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奖——最佳创意叙事奖。这个故事还即将被改编成故事片。

画家Barbora Kysilkova因为这部纪录片收获了更多喜欢她的画作的人,小偷Karl-Bertil Nordland也不再是个小偷。被暴露在荧幕里的那些时刻,永远的改变了他们两个人的人生。

-END-

原创:艺小萌

首发于公众号:会点儿电影

参考资料:

「1」Doc Star of the Month: Barbora Kysilkova, 'The Painter and the Thief' , BY IDA

「2」‘The Painter And The Thief’ Director Benjamin Ree On The Scene That Gave Him An Asthma Attack, BY DEADLINE

「3」Interview: Benjamin Ree, Barbora Kysilkova and Karl-Bertil Nordland on Shifting Perspectives with “The Painter and the Thief”, BYTHE MOVEABLE FEST

 6 ) 当女画家遭遇盗窃了她作品的贼

女画家Barbora Kysilkova来自捷克,一看她的油画作品便能得知她有着专业院校科班教育的背景,绘画功力扎实,痴迷于写实主义人像画,而且她的画作如同有一种显微镜般的魔力,能够直指人心,反映出主角的内心情绪。

她曾经和前男友一起居住在柏林,谁料这个男人有严重的暴力倾向,打骂她、虐待她,Barbora逃离了他的魔爪,遇到了另一个更为年长的挪威男友,他资助着她的艺术创作,所以Barbora长久地在挪威居住,可是她在艺术上默默无闻,她的写实主义绘画并未能得到当地画廊的青睐。她刚来到挪威不久便创作了两件油画,一件的主角是天鹅,另一件描绘了两位小女孩,这两件作品意味着她在挪威开启了新的艺术阶段,可是这两件作品居然就无缘无故地被偷盗了。

不过多亏了监控录像,两位盗贼很快就被捕,其中一位磕了药,对于事发当天的偷盗经过完全断片,回忆不起任何事。

正是这样的一位瘾君子,Barbora却对他有一见倾心的感觉,并不是指爱情方面,而是他本人的外在模样与内在气质吸引到了女画家,她觉得他很不一般、很有故事,于是决定让他做自己的免费模特。两人就这样建立起了联系。

Barbora擅长写实人像画,具有犀利的洞察力与人文关怀的精神,渐渐地她与他有了心灵上的契合,犹如soulmate,揭开了关于他尘封已久的往事。他的童年经历,他的嗑药与犯罪、独特的审美品味,她与他有着共同的嗜好……拍得像剧情片一样的纪录片,节奏有点缓慢,分别以女画家和盗贼的两个视角进行叙事。之后两人都遭遇了挫折,好一阵失去了联系,但是一切事情都在慢慢地转好。

其实每个人都有可能是潜在的罪犯,而罪犯并非天生注定要走上犯罪的道路,他们有着各自不为人知的过往,尤其是在成长的道路上家庭的不幸与破裂、一次挫折,就有可能改变他们的人生走向。对待罪犯并不能戴着有色眼镜,不能用严厉的惩戒手段,只会让他们更加逆反,而是需要对他们进行劝导与感化,女画家在很大程度上充当了小偷的心灵导师,她并没有运用任何说教的手段,就这样默默地使得小偷走上了人生正轨。

 短评

看完后两天我又重新看了一遍当事人以及其他媒体眼中的事件经过。纪录片的“真”让你相信假如爱有天意,而它的“假”也在于剔除了繁杂的细节只为了讲一个关于爱的故事。

8分钟前
  • 劉咳暝
  • 推荐

容错度高社会,即便吸毒,车祸残疾,几度入狱,但还是能重新开始学护理,当木工,和女校长谈恋爱,住湖景apt。

11分钟前
  • St. grave
  • 推荐

感觉这种事情在北欧发生就很正常,画家和贼相互了解对方,甚至交心程度要超过各自的伴侣,影片最后一幕的指向性已经非常明确了。

14分钟前
  • touya
  • 还行

太传奇了。画家与贼,一个爱与被爱,帮助与被帮助互相切换的故事。当贼看到画家为她画的第一幅画时,哭泣了很久,第一次感觉到被爱被珍惜,冰山融化了。而当看到给他画的第二幅画的时候,却是微笑。他喜欢朋友赠送他的礼物。最后的神结尾。看完这部纪录片,开心了一整天。#HIIFF20 开心

16分钟前
  • 张劳动
  • 推荐

小偷看到画家给他画的肖像时,突然暴哭。不造为啥,我比他还先哭。不造为啥,那一刻,i totally understand him. understand them.

19分钟前
  • 小是小非
  • 力荐

最后一幕有点意思。

23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有关黑暗和治愈的故事,被深深打动,画家和偷画贼之间的奇妙际遇,并由此产生了美妙的艺术联结。这段特殊的关系来源于共同的创伤经历,他们都是曾被mistreat的人,因此能够为彼此舔舐伤口。Bertil在第一次看到Barbora画笔下的自己时痛哭,因为这是他第一次被认真“看见”。终于被寻回的《天鹅颂》就像每个人内心的挣扎和痛苦,从未走远,也需要被正视和铭记,疗愈的最初总是痛苦,因为要直面最糟的自己,熬过去了就是另一番景象,最后一幕很妙,相依偎的两个人超越肉体,达到了灵魂的契合。另外还想感叹的是挪威社会制度的完备,监狱装修得像单人宿舍,有人定期心理辅导,出狱后年近四十的Bertil还是能有机会学习从头开始,还能弥补一切,好的制度应当展现出这样的容错度,这个世界才有可能渐渐向亮处走。

25分钟前
  • uncannyblue
  • 力荐

@ 澳門國際紀錄片電影節MOIDF|一想到摄影机全程在场就感到恶心。不过小偷可太好代了!!!想起一堆北欧人渣,个个都合适

28分钟前
  • Virgil
  • 还行

如果你懂我的艺术,我能看见你的灵魂,那么我们就可以相爱。。2020.9.23 看过 剧情片手法拍纪录片,导演功力了得,两位主角人格很独立,片子结构精彩,镜头很稳,选题绝妙。年度最佳。

29分钟前
  • 龟兹人
  • 力荐

挪威的监狱看起来真的很舒适

32分钟前
  • 叶底藏花
  • 推荐

2022-06-10经过剪辑的生活过于美好,甚至可以忽略某些尴尬的细节。而美好有时正是因这些被剪裁过的尴尬而决堤。生活永远会继续下去,无论发生了什么。

33分钟前
  • 囍弗斯
  • 还行

看过留脚印~

37分钟前
  • 丁一
  • 还行

编剧不太行的时侯,纪录片就更加好看了。

38分钟前
  • Sabrina
  • 推荐

构思非常巧妙。画家拯救了小偷,小偷却变成了她的救赎。小偷手上的疤痕,被画家视为是耶稣受难的刀痕。在挪威当艺术家不如当罪犯过得舒服。人在江湖,不如在风景如画的监狱过得自在。挪威这地方,连小偷、毒贩子都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

41分钟前
  • 澳洲文化野人
  • 力荐

友谊是最伟大的救赎。她不是画家,他也不是小偷,他们是人生路上两个玩童,用赤子之心洗刷彼此的阴暗。最后一个镜头太美妙了,居然让人联想到“情迷画色”~

42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圣丹斯的Creative storytelling奖,的确。。。通篇是剧情片的手法剪辑,一部部进阶,一层层解释,高潮迭起。这故事剧情片编出来会觉得太假,只因它的确是纪录片而让人信服。一位女画家两幅特别阴郁的画被两个嗑药青年从画廊偷去,不久便被抓住,画家想知道他们为什么要偷,“因为觉得好看”。后来画家开始画这个小偷,片子是两人的友谊故事,而后发生的事充满了戏剧性。——当时看完觉得太牛B了,心情激动。可后来又无处安放。——另外,映后谈嘉宾是“小偷”,让我有点无法直视。为什么纪录片的映后谈要请片中人物呢?感觉就像是刚偷窥了某人的性爱录像,然后马上见到了真人,还要侃侃而谈。

46分钟前
  • 力荐

人跟人交好的机缘真是千奇百怪地可爱。沉迷过死亡、承受过暴力的画家,竟然能在小偷身上看到一朵赤子般的灵魂,这灵魂是单开给她看的,别人谁也触摸不到那些昏黑断片之前曾经明媚的天地。人生真的很奇妙,谁知道一条条岔路交缠,会把自己绕入怎样的状态里。画作太有感染力了,更有感染力的,是画家与模特。前半段比后半段精彩。

48分钟前
  • Mr. Infamous
  • 推荐

不知道是不是被各路好评搞得期望值太高,看完是有一点小小失望的。片子有意思在于导演的剪辑手法,完全是故事片的路子,而且非常难得是导演跟拍了当事人好几年,于是有了这么一个有些匪夷所思、但又让人有所思的故事。但是也许是离我的生活和理解太远了,我是没办法代入进这种关系中去。如果你真的觉得他们是心灵相通的密友,又很难解释小偷从入狱后就始终联系不上画家了。也许真的只有当事人心里才清楚吧。然后最后一个镜头确实很震撼。

49分钟前
  • zykmilan
  • 还行

期待值太高了,反而不觉得惊艳。一开始起得特别好,过半之后有点泄气,渐渐地就进不去故事里了。纪录片把旁枝末节剪掉,串联了一个关于友谊、关于爱的故事,但我越来越对这种剪辑感到不适,人性是复杂的,人生总有许多意外,努力把纷杂的林林总总编织成一个完整流畅、有起承转合的故事,总觉得哪里不大对劲。

54分钟前
  • toska
  • 还行

当际遇的巧合性成为艺术创作的必然,你都无暇计较失主与小偷磁力般的精神吸引,而是感叹当两个人成为主体和受体时,他们的很多可能早就被社会偷走。超出纪录片体裁,离奇又美好的心灵依附。

59分钟前
  • HarperDie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