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上)

科幻片英国,美国2010

主演:丹尼尔·雷德克里夫,艾玛·沃森,鲁伯特·格林特,海伦娜·伯翰·卡特,雷夫·费因斯,比尔·奈伊,约翰·赫特,艾伦·瑞克曼,艾美达·斯丹顿,费奥纳·肖,邦妮·怀特,朱丽·沃特斯,米歇尔·费尔利,杰米·坎贝尔·鲍尔

导演:大卫·叶茨

播放地址

 剧照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上) 剧照 NO.1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上) 剧照 NO.2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上) 剧照 NO.3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上) 剧照 NO.4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上) 剧照 NO.5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上) 剧照 NO.6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上) 剧照 NO.13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上) 剧照 NO.14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上) 剧照 NO.15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上) 剧照 NO.16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上) 剧照 NO.17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上) 剧照 NO.18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上) 剧照 NO.19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上)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01 08:30

详细剧情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小站 http://site.douban.com/108361/  邓不利多死后,伏地魔(Ralph Fiennes 饰)与食死徒入侵魔法学校,魔法部也被伏地魔的爪牙操控,邪恶的阴云笼罩魔法世界上空。在哈利·波特(丹尼尔·雷德克里夫 Daniel Radcliffe 饰)17岁生日之际,凤凰社成员及一众好友护送他回到了凤凰社的据点陋居,然而这立即遭到食死徒毁灭性地打击。哈利和罗恩(鲁伯特·格林特 Rupert Grint 饰)、赫敏(爱玛·沃特森 Emma Watson 饰)侥幸逃亡,并且按照邓不利多的嘱托继续寻找伏地魔的魂器。死亡的威胁时刻逡巡左右,他们还要面对友情的考验。在寻找摧毁魂器方法的过程中,死亡圣器的面纱也渐渐揭开。  与此同时,为了置哈利于死地,伏地魔也在寻找最后一件死亡圣器。最后的决战即将到来……

 长篇影评

 1 ) 1/2的终结。


终于盼来了《哈7》,虽然早就过了追星的年龄,但我想对于更多人来说,《哈利波特》无非是一场华丽的魔法之梦。

有些后悔首映后没有及时写下感受,最深刻的记忆是当影院的光源瞬间熄灭时,心头顿时万分雀跃,这场关于魔法的终结之旅终于起航。

影片和原著出入并不很大,但很多盼望的情节却在电影中草草了事甚至被直接忽略,140分钟的影片浓缩了太多的内容却又加入了太多的“意外”,备受争议的镜头无非是哈利和赫敏的裸露戏,虽然在看之前就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但不得说,无论从哪方面看,这个镜头都加的毫无水准。伏地魔的噩梦困扰了哈利十年,也困扰了哈迷十年,可喜的是这个噩梦般的魔鬼终于不再活在人们口中,在《哈7》里,明显增加的伏地魔的戏份竟然没有想象中的可怕,魔鬼果然还是要活在想象中。

海德薇的死是个令人失望的部分,我甚至没有在哈利的心中看到悲伤,这与原著是十分不符的。不得不提的是,多比的戏是个绝妙的亮点,家养小精灵的形象在这一部中被无限放大,赚足哈迷眼泪的同时,一幕幕温馨的小画面令这部越来越黑暗的影片充满了温暖的战斗力。

再说演员,赫敏的角色一直是我最喜欢的,艾玛的演绎越来越成熟,但在这部中,不得不提的却是罗恩,这个一直以来躲在赫敏身后的胆小男孩,终于在《哈7》中变得强大,毁掉魂器的一幕无遗是罗恩的重头戏,遗憾的是场景的衔接太过刻意,人物内心的情感表露太过单薄,但这些并没有令罗恩迷们失望,在恐怖遍布的魔法世界,内心的强大这是多么难得,何况是前六部中见到蜘蛛都会做恶梦的罗恩。

还是不要太强调影片的盲点,原著永远都完美得天衣无缝,影片每一部分的起承转合都很完整,这令两个半小时的故事仍然能够做到分秒刺激着观众的神经,虽然在一些心理戏上情节显得过于缓慢,但是这又怎样。

期待明年七月,阿瓦达索命,永别伏地魔。

 2 ) 赞

利用周末,我一口气将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看完。期待已久,是马爱农与马爱新译,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那种拿在手中的厚实感与纸墨间的感觉,真是久违又亲切。 一直认为,看完电影和书之类的评论与观后感,都是对未看这电影一书的人的一种不便,你在津津乐道其中的妙处,却让将去看的人被迫接受你的观点。但,如你暂时不便去看书的话,可看看我的观感。 邓不利多校长的逝世,于第六集混血王子中就已注定,而在留给哈利,罗恩与赫敏的遗物中,却感觉你位伟大的巫师的无所不在。在第七集中,伏地魔已经染指霍格沃茨魔法学校,占领了魔法部,控制了半个魔法界,哈利与罗恩和赫敏逃亡在外。

 3 ) 以此纪念Harry Potter里最纯净的生灵,Dobby⋯⋯

今天去看了哈7第一部,一口气看了两遍,之后的滋味,久久难以平抚,比前几天看Due Date时候看到哈7预告片的时候更加复杂。终于,走到这里了,只有一步,又是一个终结。

朋友说,这种感觉很奇妙,奇妙的就像许多年前第一次看哈利波特的时候,绝对没有想到,走到最后的时候,是在美国。还离世界电影的心脏这么近,但是,要是在英国就更好了,好莱坞相比之下逊色了,不管怎么辉煌,它没抢到哈利波特的首映,我觉得,算是个跨世纪的遗憾吧,起码对我来说,是了,而且在有限的时间里面,只剩下一次首映的机会,我想我这辈子八成是没机会了。再说回当初,第一次看哈一的时候,大概还是是小学吧,好像还是学校组织的,屏幕内外都是小屁孩儿啊,如今全都不一样了,就像哈利三人组的故事早已离开了宏伟的霍格沃滋,我们都一路被命运追逐着,颠沛流离地迷失在路上,跑啊跑个不停⋯⋯一面接受被选中的宿命,一面挣脱。

有人常常会问我,拿各种系列跟Harry Potter比,问我哪个好,更喜欢哪个,我说不出专业的评论,我也说不出偏好,而对于HP,也许就像柯南一样,都是一种情结,是成长记忆的延续。错过了,总欠缺那么点儿完整。我们曾经无数的争辩,兴奋的讨论,笑着哭着幻想着,都是与它牵连的记忆,这是什么也替代不了的。

对于哈7电影版,我已经做好了崩溃的准备,面对一部墓志铭似的死亡大全,加上前面已然有两个重量级牺牲的铺垫,和久违了近三年的故事,我本以为自己应该足够坚挺,却全然跟当年第一次看到书时的反应无异,只为一个生灵的离去,我的情绪还是全线崩溃了,那时几天没有再拿起书的勇气。罗琳很不会描写死亡与悲壮,但多比的死却成功地突破了我的感情防线,只为这一个哈利波特系列里最纯净的灵魂,我哭得不能自已。


这是一场完整的死亡,完整得容不得我们怀疑。

多比就躺在哈利的怀里,依旧心怀着感激。它安静地离去,面带微笑。卢娜合上了它的眼睛,这样它可以安心地睡去,多比说,“这里真美。”而它就永远地睡在这里。

这是一场悲壮的死亡,悲壮在我们找不出接受它的理由。

我曾尝试无数次说服自己,却依旧接受不了这样残忍的设定。这样一个美好干净的灵魂,应另死亡在面对它是都自惭形秽。


我可以容忍邓不利多和斯内普的死,他们的伟大被描绘得仿佛他们的死亡就像另一个伟大的神话。我可以接受小天狼星、路平、穆迪,甚至如果有的话,哈利、赫敏、罗恩等等等的死,因为面对向命运的抗争,接收这场战斗,他们必须接收死亡。

而多比,它不应该死。从第一次出场,它的每一次付出只出于善良。

为了一次在哈利看来也许是微不足道的鼓励,它愿意付出生命的代价,不是出于服从,甚至不仅是感激,多比没有主人,多比要来解救它的朋友。

多比算是一个思想解放甚至前卫的小精灵,看似弱小,却有着强大的灵魂。而不仅于此,你可以在这样一个小生灵的身体里找到无数接近于美好的词汇,勇敢,真诚,乐观,无私⋯⋯

我没有办法在哈利的世界找到另一个如多比般纯洁的灵魂,而幸福本应摆在面前,偏偏美好越是触手可及,越是将失去之时。于是罗琳就这样赤裸裸地在我们面前敲碎一个个美好,告诉我们这些应该长大的孩子们赶紧醒醒,世界本就是不完美的,美好如卢平夫妇般恩爱,如双胞胎完美的组合,如小天狼星带给哈利的片刻的亲情与温暖,如邓不利多好似不可战胜的神话⋯⋯都一一幻灭了,不完美造就了遗憾,而遗憾让人铭记,作家常用的伎俩,而多比的死,我无法原谅。

哈7电影的第一部就选择在这里结束了,茫茫的芦草,干干净净的天地,埋葬了干净的灵魂,它会上天堂的,因为它本身就是个天使。哈利解放了多比,也许,是多比解放了我们的心。

 
多比是一只自由的小精灵,它穿上了鞋子,选择了自己的路。

 4 ) 十年的光球

十年前我在新华书店看到《哈利波特与魔法石》这本书的时候,我没有记错的话那时卖十九块五,用我仅有的二十块钱买的,并且绝对是偶然,因为当时“这本书从上到下没有吸引我的地方”。即使是现在看来,我想到这十九块五时,仍然觉得那是我花钱花得最值的一次,很大程度上说,这次购买改变了我今后的生活。

这十年来我尝试过写作一些气息古怪的小说,大多受到这部小说乃至后面几部的启发。或许五六年前,同样在某个课堂休息的时间里,很多人跟我一样拿着铅笔,嘴里念念有词,指着同桌说一句“昏昏倒地”;或者跨上一把值日用的扫帚,得意地蹦起来,神气活现。但是这些都过去了,庆幸那种奇妙的感觉从未离开过我的生活,包括我第一次见到对角巷呈现在电影屏幕中时,高兴得大喊大叫;看到哈利在对角巷见到光轮2000时,兴奋得好像它真的存在;梦见自己被分到了斯莱特林,死活不肯,但是分院帽说我有的是聪明,但是缺乏勇气。

事实上我看过的每一部哈利波特电影都给了满分,那根本是不需要理由的,那种感觉就好像在表达一种谢意,感谢我们的时代,让我们有机会看到魔法变成了眼前的景象,感谢这个时代的科技,让我们看到了魁地奇。或者这种感觉,只有那种从读者变成观众的人才有:把电影的好坏留给能够评断拍摄技巧的人去书写,电影只是把我们最熟悉的那些片段重现了,而且重现得真实可触。当很多人因为无法理解某些情节发生的原因而懊恼时,就让我们耐心地讲解给他们听,用一种特别骄傲、得意的姿态讲解给他们听,心里也觉得特别温暖。

有时候我也问自己,除了哈利波特,还有什么事情可以让自己坚持十年?

十年来,真是因为有了哈利波特的陪伴,无论是每一部新书的出版还是每一部电影的上映,从来都不会错过。我说这本书改变了我的生活,因为从那时开始我才走上了写作的道路,可能天赋有限,我至今也不是一个写作的能手,但是对于我十年前的选择,选择写东西而不是唱歌跳舞画画,我也没有什么好后悔的,至少到现在,我从武汉来到北京,也是因为选择了和写作相关的工作。

于是每天奔波在北京拥挤的地下铁连起的写字楼和合租公寓,和无数心怀梦想和执念的年轻人拥挤在一起,吃饭加班,失落时给朋友或者家里人打个电话,或者坐到电影院里,正经八百地告诉自己,要像哈利波特那样,有勇气。

首映那天我们加班到了0点。那一天很不顺利,工作没有做好,和他人的联络也很糟糕,0点15分,我忽然收起东西,从公司一路狂奔到万达,只用了十分钟,但是我到那里时,所有的人都告诉我不能进去了,没有下一场,只有第二天或者第三天再来:“不能看了,不能看了,不好意思。”我从电影院徘徊了很久才走出来,走到天桥上,忽然失声痛哭。

当我第二天终于坐在电影院最中间的位子等待电影的开场,忽然感到前所未有的满足,一种失而复得的愉快。电影不需我来评述,但绝对比前一部好,最难忘的是罗恩用灭灯器找到了哈利和赫敏的时候,他说到“出现了一个光球……那个光球就这样……进入了我的心里……”……

那是这三个朋友,真正长大的时刻。十年前他们在霍格沃茨阴暗的宿舍楼道里穿梭,无忧无虑,十年后的他们也要面对各种棘手的事件,好在他们总能庇护彼此、找到彼此。

就算我说自己重新经过那座流泪的天桥时忽然感到浑身充满了力量,也从来不觉得矫情,况且写这些东西也不为说明电影的好坏。当我看到这部电影也快要走到了终结、英国报纸纷纷制作类似“再见,霍格沃茨”这样的专题时,也不能幸免于不舍和怀念。只希望有朝一日那顶在梦里面把我分到斯莱特林的分院帽能够改变主意,把我分到格兰芬多。当我得到时,提醒我不要忘记曾经失去,而失去时,能够看到引路的光球。(媒体用稿)

 5 ) 忠实或不忠实,其实不是个问题--《哈利波特与死圣•上》

《哈利波特与死圣 • 上》是自《魔法石》以来最忠实原著的哈利电影。

 

第一部和第七部之间,不同的导演尝试不同的手法和风格,使这个系列一直保持着新鲜感,也使每部的水平参差风格驳杂,不看书的观众无法自行填补每部之间的漏洞,相当茫然。尤其拍前几集的时候,后面的故事还没有出来,人物和故事如何取舍,编导也是在黑暗中摸索,很难不顾此失彼,所以电影总是差强人意,非书迷观众看不明白,书迷则不满足。这种情况从第四集就开始出现,第五、六集最严重,大量的细节被省略,关键情节的加减莫名其妙,严重影响片子的质感。作为书迷,只好接受忍受,有什么看什么。

 

也许到了这最后一部,他们终于想通了一件事:取悦书迷才是王道。因为,单靠书迷,这个片在商业上就败不了。举例说明,《哈利五》我只在影院看了一遍,没有买碟;《哈利六》两遍,很久以后才买的二手碟。而《哈利一》我在影院看了四遍,买的三区正版碟和正版原声。粉丝的力量是强大的,得到粉丝的欢心,他们会心甘情愿一而再,再而三地消费,并且带动周围的人。《哈利》系列在全球有上亿书迷,只要得到他们的认可,影片就立于不败之地。因此,该不该忠实原著,答案非常明显。

 

《哈利波特与死圣》分成两部分,时间从容,能够展开细致的心理描写和人物互动,这是令我非常满意的地方,虽有不合想像之处,但我理解改编不可能面面俱到,关键是大部分情节忠实,气氛忠实,细节周到,表演到位,我就哈皮。

 

本片绝对儿童不宜,不但因为画面阴暗,少许血腥,某些场次节奏缓慢,而且哈利/金妮的吻戏以及魂器哈利/魂器赫敏的吻戏处理十分大胆,将原著的描写发挥到近乎豁边,尤其是魂器双H的表现,很漂亮,但相当惊悚赤裸,百分百忠于原著,却也令我吃惊不小,毕竟这是面对青少年的电影呢。

 

片子的前后节奏都相当紧凑,中间稍缓,但不是无谓的拖延,而是需要细致表现三个主角的性格成长和冲突。某些动作戏稍欠“劲爆”,不过充满惊悚。小幽默散布全片。音乐称职地配合画面,但缺乏特色。最后的分割点选得很好,之前是悲情,紧接着cliffhanger。

 

总之,我认为这一部《哈利》的质地相当精良,做为书迷,我满意。只恐怕非书迷无法完全欣赏,不过那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刚才看了罗杰艾伯特的评论,他老人家理解错了好几个情节。啧啧)。

 

 ——————————————————————————

下面是第一遍看后列的清单,全剧透,挺罗嗦,呆性大发:

1 开头:赫敏更改父母记忆的情节,书中只是侧写,影片中实拍了出来,很感人(至此,哈迷们一直迷惑不解的一个预告片镜头真相大白)。这个情节,和德思礼一家离开(可怜达利只给了一个背影),罗恩下决心两个情节组成平行蒙太奇,定下片子的离别与危险的基调,也交代三人组即将展开的旅程。细节:哈利从窗口向外望,呼应第一集同样角度的一个镜头。

 

在预告片里,谁都不明白赫敏这是走在去哪里的路上。甚至有人笑说,这是爱玛去读布朗大学。原来这是赫敏修改了父母的记忆之后离开家。

 

 


2 食死徒在马尔福庄园开会:几乎把原章节原封不动搬上银幕,效果出奇地精彩,令人满足。从外观到室内,从场景到节奏,从音乐到剪辑,从伏地魔到Snape到Draco,一切的一切,都让人如痴如醉。最喜欢的场景。

3 七个波特:制作精良,场面十分搞笑,电影院笑声一片。小丹果然有喜剧天分。哈利离开姨妈家之前,有一段短短的怀旧镜头,他去了楼梯下的橱柜,我非常满意地看到第一集里小哈利玩过的玩偶又出现了。这的确是哈迷拍给哈迷的电影,他们很用心。

4 食死徒袭击七个波特:镜头非常快,有些细节看不清楚。海格的摩托车有一段地面戏,是为了画面精彩加进去的,毕竟在天上一直魔杖挥来挥去变不出什么花样,不过波特电影出现追车场景,很有穿越感,让我想起Men in Black。海德薇飞回来救主而死,这个改动可以接受,而且以此解释真哈利为什么被认出来,没看过书的观众比较能够明白。不错的改动。伏地魔发怒打断高压电线的细节很有威势,是电影改编的精彩之笔。但整段情节应该更紧张更有悲剧感。

5 陋居会合:基本情节无误,细节妥当。乔治损耳,抵达时还是哈利模样,是我读书时没想到的,但当然如此。双胞胎苦中作乐开玩笑的细节非常令我满意。穆迪之死带来的惨痛压抑感,电影中由哈利试图出走来表现。这个加进去的情节我喜欢,符合哈利的个性和当时的心情,同时给罗恩发挥的机会。算是借用了《凤凰令》中的细节。

6 邓校的遗嘱:介绍三件关键道具。省略哈利和魔法部长的恩怨,没意见。Bill Nighy很棒,可惜他只出现在两个场景。罗恩真可爱。金色飞球的秘密没有一次揭露,而是一步步在后面揭示,很好的处理。

7 婚礼:金妮与哈利的吻别--对原著的大胆诠释,但是合理。曾看过很多粉丝说,读到那一节的时候,如果没有罗恩来搅局,说不定哈利和金妮就那个了,很多人已经在放任自己的想像了。嗯,我读的时候没有那么想像,不过认为如果他们继续下去其实也很自然,没什么不好,不然哈利有可能die a virgin,太可怜了。电影中的处理,就是借鉴了这种引申,画面更吸引人。当然这样一来,这个吻就没有书中那么纯,不过激情更烈。 大爱乔治。//婚礼一节的情节关键,电影都抓到了:哈利开始怀疑邓校的身世,死圣标志出现,卢娜他爸出场,金斯莱的守护神报讯。一一交代清楚就利落收场。很好。演卢娜爸爸的这一位,当年演《诺丁山》,是休格兰特的神经室友,去见女朋友,穿一件很抵死的T恤。我记得他,喜欢。穆丽尔姨妈不够刁钻古怪。

8 咖啡座:铺陈简要利落,有枪战趣味。然后忽然明白我为什么喜欢小珠包。其实小珠包跟花仙子小蓓的花钥匙有点像,都是需要穿什么衣服的时候,就有什么衣服。当然花钥匙比较漂亮,但小珠包提供的不仅是衣服,功能更强,差不多是女生版的机器猫。

9 天狼星老宅(格里莫广场12号):灰尘邓不利多着实吓人。这里省略了大量细节,但是!但是他们保留了哈利醒来看见罗恩和赫敏的手相距不远,应该是握手入眠的细节。无价之宝啊。如果能给哈利一个特写,表现他的孤独就更好了。叶兹似乎不喜欢人物大特写。

10 不满意的地方来了--RAB完全被忽略了!!!Kreacher的叙述,纯粹只有交代剧情的功能,情感全都不见。哈利的表现也生硬。不喜欢不喜欢不喜欢!

11 魔法部:书中的情节本来就不太可信(我干吗用可信来要求哈利波特?但是哈利波特在可信度方面向来有很高的水准。古怪吧?),电影演出来更像儿戏。不过有不少意料之外的喜剧瞬间。三位成人演员表演很精彩。

12 开始放逐:节奏到这里明显放慢,当然我不介意,不过普通观众可能会闷。编剧不失时机地趁着放逐解释交代各种伏笔。喜欢这些露营,因为罗恩、哈利和赫敏三人的互动越来越成熟自然,个性都很鲜明。爱玛进步很大,演技自然放松,鲁伯沉稳幽默,压阵。小丹本性跳脱,不太有哈利的大将风度(书中哈利到此时开始有大将风度),不过表现脆弱和幽默很不错。其中加了一场罗恩走了之后,哈利逗赫敏开心的戏。一开始很担心,因为跟书中不符,更怕哈利和赫敏另生枝节,那就出大乱子了,不过《哈六》火烧陋居的蠢事没有再发生。这场戏其实很好。因为符合电影哈利的个性。小丹的哈利不像书中的哈利那样是个闷葫芦,他的确会在需要的时候去逗好友开心。香水的细节加得自然,既使罗恩吃醋,又介绍搜捕队。哈利罗恩吵架那场的对白照搬原著,效果奇佳。喜欢帐篷内部的陈设和用具。

13 戈德里克山谷: 前半部分很好。哈利赫敏没有变形的理由,表面上(哈利要以真面目出现在自己的出生地)和实际上(用两张观众陌生的面孔来演这场戏,效果一定大打折扣),我都接受。这是电影和文本不同的地方。小丹对这场感情戏的把握,令人满意(我好像说了很多个满意)。可惜没有战争纪念碑。Bathilda Bagshot的造型很正点,够吓人。不过纳吉尼攻击哈利的场面虽然很恐怖,却不够过瘾,而且没有召唤伏地魔。如果伏地魔不来,纳吉尼的攻击又为哪桩?

14 雪地和银色牝鹿:不满意的地方又来了,本来书中哈利对邓校的不满和愤怒是很动人的内心戏,但是电影中完全淡化了。用网络新词来说,不给力啊。银色牝鹿不够浪漫华丽圣洁。啊哈,我的要求就是浪漫华丽圣洁。然后小丹就脱光了,嗯,几乎脱光。落冰那节非常忠实原著,罗恩剑斩魂器那节更忠实原著。鲁伯太棒了。特效组对魂器影像的想像与我的一模一样。特效过的小丹和赫敏很美很犀利,也很淫邪(真不敢相信用了这个词)。哦天哪,他们真的把那些场面做了出来!幸福的书迷啊!鲁伯太棒了。

15 Lovegood宅:卢娜家的设计棒透了。卢娜爸爸的演出也完全on the spot. 可惜没有表现卢娜的卧室和天花板上的图画。居然有余暇涮了《暮色》系列一把,笑死人。然后,就是本片最美丽最动人最酷的一段画面:用皮影戏演出三兄弟的故事。充满创意,诡异优美到极点。awesome!大写的再来一遍:AWESOME!


16 马尔福庄园:这算是高潮了。首先我完全忘了哈利的脸被赫敏弄丑了,结果小丹那个丑妆吓了我一跳。汉娜和爱玛在贝拉折磨赫敏那场戏中表现极精彩,难得爱玛可以和汉娜旗鼓相当。这一段该交代的细节一个都没有漏:几枝魔杖(尤其是Draco那枝)的易手,贝拉盘问赫敏和妖精,很好。


17 贝壳居:多比之死符合想像,只是他们实在应该表现哈利为多比刻的墓碑。


18 盗取魔杖:唯一的遗憾是,邓校那么乔那么爱美的人,他的坟墓实在是很粗糙啊。



注:看第一遍时,自己对书中故事和场面的想像是个强大的存在,既放大某些场面的优点和缺点,填补电影中并不存在的情绪暗流,也阻碍我看到某些值得看到的东西。

 6 ) 《哈利.波特7》:枪战精彩,童话结束

做为一个并不死忠的原著读者,虽然买过全套,《哈利波特》也只记得住前四本的内容,后面几本,唯二记得的重点情节:就是邓布利多死了,以及斯内普跟煎鱼一样反来反去的上演着KING OF无间道。

 

这点导致了我看《哈利波特7:上》的电影时,经常对屏幕展现一种夕阳红追忆逝水年华的痴呆状态,时不时觉得这个场景似乎在书里看过。这种“相逢犹疑是梦中”的观赏状态,感觉就跟试图赤手空拳去深山一边痛打熊瞎子一边挖野人参差不离。

 

看完之后的感受就剩几点:这片子应该改名叫《赫敏.格兰杰和两个无用跟班》,或者叫《重新认识家养小精灵华丽的战斗技巧及深不可测的战斗能力》,情节的飞快发展让我脑子相当吃力,就像是脚瘸了车撞毁了肋骨断了还得继续徒步参加F1赛事,奋力奔跑着追赶其它参赛的人,而前面是舒马赫在开车。

 

导致我不得不边看边低声问旁边的人:“这个情节怎么回事?”“赫敏为什么要这样做?”“那个人是谁?”……好吧,也许它是一部面向忠实FANS的作品,但能让好歹知道点情节的人如此云里雾里,我觉得不是我脑子太浆糊的原因。

 

对于哈里在这集里面的表情,我多次产生了跟罗恩一样的感受,“你到底要干咩”以及“你到底在做咩”。而事先被高调宣扬讨论的吻戏和裸戏,只能让人直觉反应“呸哟,呸一呸…………”

 

另外屏幕上闪现各人物大特写的时候,总是有种眼睛被刺痛的感觉,心底全是邻居家可爱小孩长成了屠夫的悲凉感。好吧,演员的灵魂不在脸,问题是演技也没啥出彩的啊……所以三大主角里多放点赦敏的就行,其它两个人还是用远景吧,能用背影更好……

 

在情节糊里糊涂的时候,就指望至少能看到惊叹的特效了,不过这点似乎也差强人意,只有众人共同起飞的镜头让人印象深刻,至于其它的么……委实记不得有什么出彩的处理。主角们数次逃窜及交火,经常让我有一种在看西部牛仔枪战片,角色纷纷拔枪四射的错觉。……可能不是错觉。

 

或许他们已经做得相当不错。只是这部片子是整个世界都承载着魔法的《哈利.波特》

 

我还记得最初看到这本原作和电影系列时的感受,那种纯粹的阅读和观赏喜悦能让自己憋足了气涨红了脸拍掌。而现今我瘫在椅子上,看着屏幕上的伏地魔高举着魔杖,天空电闪雷鸣,画外音应该配“赐予我力量吧,我是希瑞~~~~~~~~~~”,心里剩下的唯一念头是如果我要看这电影的下集,回去得先补补原著才行。

 

下一集特效应该会更华丽,话题可能更夺眼,男主角的无敌光环会更闪亮。

 

只是我看着额头上有闪电印记的小男孩,终于还是变成了美国式的英雄。

 

枪战或许更精彩,而童话早已结束。

 短评

1.片长2小时13分钟(除片尾字幕); 2.基本忠实原著,主色调比较黑暗,不少惊悚画面, 带小孩看的注意 3.零星几个笑点都挺好笑的; 4.赫敏越来越标致了; 5.没读过原著的看来来可能理解有些费力.6.动作场面略欠火候; 7.哈利和赫敏的裸戏大亮

8分钟前
  • 欢狸猫
  • 推荐

当哈利深情望着赫敏搂着她在帐篷里翩翩起舞时,当赫敏倚在哈利肩头用温柔的声音道圣诞快乐时,当哈利和赫敏赤裸相拥在冰河上贴身激吻时,我怒从心起!!导演你少拍点奸情戏会死会死啊!!!仍然给5星,为赫敏的颜。

13分钟前
  • 卡卡卡
  • 力荐

长大的哈利背负了好多好多的责任

14分钟前
  • 小晗要当锦鲤
  • 推荐

比较忠实原著,节奏感较强,笑点不多但不错,魔法部那段太有喜感了!略有瑕疵,有些书本里没有的,本可以拍出来使影片更精彩的部分,就这么一笔带过了(比如:穆迪的牺牲),实在可惜。 我给4颗星吧。

17分钟前
  • 西弗勒斯.斯内普
  • 推荐

这一部拍的很好啊,比上一部要好很多,虽然是悲伤的基调但也有挺多笑点的。

19分钟前
  • 杨大志°
  • 推荐

1.为什么不拍成连续剧?太多奇妙的细节都没表现出来。2.关于死亡圣器三兄弟的动画绝对是一个惊喜,出乎意料的好看。3.这位导演你是不是个瞎子啊,为什么对黑色那么偏爱,从TM凤凰社一直黑到现在!

22分钟前
  • 天亮天黑
  • 推荐

爱说话致死的精灵扣一星;莫名其妙的烂舞蹈扣一星;至少半小时以上的树林风光片扣一星;演技烂又丑的男主扣一星;脑残的编剧扣一星。特效加半星星;赫敏的漂亮加半星星;提姆波顿的疯老婆好演技加一星

23分钟前
  • 大头汪汪
  • 较差

强烈要求哈7二合一!或者干脆7合3(指环王那么强大的构架也才3部)简直比电视剧还拖沓,很多场景情节完全可以简略的!交代剧情不是靠时间堆的啊~~~除非是太想起到旅游宣传作用了

27分钟前
  • 野猪的野
  • 较差

把期待降到最低的结果总是会有惊喜,比第6部好看很多,故事和感情线都非常有血有肉的一部,虽然依旧是那么冗长、无高潮,但细节、情感都更细腻动人,意犹未尽。看到结尾处,真希望它不要结束,永远演下去……《哈利·波特》即将谢幕,等待(下)集上演时,我很难保证自己不会大哭一场……

31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请三兄弟角逐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

32分钟前
  • foldedawn
  • 还行

多比一生都在寻求尊重和平等,他在哈利身上得到了这些,并且愿意为哈利舍身犯险付出生命。

35分钟前
  • 畅M
  • 力荐

火车被搜查时那个男孩儿说my father will hear about this,如果是字幕组一定会翻译成我爸是李刚吧……

39分钟前
  • Mumu
  • 力荐

他的成长过程将是引导我走上正确人生道路的风向标!

40分钟前
  • biang
  • 推荐

一开始就给了个悲情的基调 看得难受但却很像看完 大概是看完书太久 很多情节都不记得了 这部比起之前的 大家的演技都大涨呀

45分钟前
  • Xenophilius
  • 力荐

这是该电影系列中情感最丰富的一部。其实此系列早不再是展示魔法炫耀特效的大片,只是到了这一部导演才成功平衡了叙事,情感和特效,使其成为拥有情感内核的优质剧情片。一直抱有错误期待的观众自然会失望,而在我心目中这是迄今最好,最忠实原著,也是个人最喜欢的一部,就算有缺陷也瑕不掩瑜了。

48分钟前
  • TORO VAN DARKO
  • 力荐

这大概是今年我看过的电影里最悲情的开头了:赫敏在照片中的影像随着魔杖一点点消失,坐在车里心事重重的佩妮姨妈,已经白发苍苍的弗农姨夫,无论你是爱他们抑或是讨厌他们,诸多情绪,都随着AD的obliviate远去。

50分钟前
  • 宇宙塑胶魔怪
  • 还行

中间忒长了……前后还行。。

55分钟前
  • 爱咋咋地
  • 推荐

其实靠的还是强硬的原著。

60分钟前
  • 科林
  • 推荐

如果不是最完美,也是最完整。当血染半身的罗恩用黑色的眼眶爆发出演技的光彩,当缱绻伤怀的赫敏跳着平凡简单的舞步面对贝拉的折磨,当哈利收起小天狼星的相框面对双亲的坟墓呢喃道:Merry christmas,当小精灵多比满噙泪水躺在“朋友”的怀中沉睡……这场成人礼,即使沉重也足够完满。

1小时前
  • D I D A
  • 力荐

没看过原著的人可能会被不少人名弄混淆。色调是越来越暗,整个电影就是无尽的奔跑,除了中间部分略有拖沓,上下部分节奏控制得很好。电影中零星出现的笑点总是能逗得整个影院哄堂大笑,特别是哈里与赫敏在帐篷那段舞蹈尤为打动人。Btw,死亡圣器的那段童话故事的皮影戏个人觉得十分有意思。★★★★

1小时前
  • Q。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