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甘正传

剧情片美国1994

主演:汤姆·汉克斯,罗宾·怀特,加里·西尼斯,麦凯尔泰·威廉逊,莎莉·菲尔德,海利·乔·奥斯蒙,迈克尔·康纳·亨弗里斯,哈罗德·G·赫瑟姆,山姆·安德森,伊俄涅·M·特雷奇,彼得·道博森,希博汗·法隆,伊丽莎白·汉克斯,汉娜·豪尔,克里斯托弗·琼斯,罗布·兰德里,杰森·麦克奎尔,桑尼·施罗耶,艾德·戴维斯,丹尼尔C.斯瑞派克,大卫·布里斯宾,德博拉·麦克蒂尔,艾尔·哈林顿,阿非莫·奥米拉,约翰·沃德斯塔德,迈克尔·伯吉斯,埃里克·安德伍德,拜伦·明斯,斯蒂芬·布吉格沃特,约翰·威廉·高尔特,希拉里·沙普兰,伊莎

导演:罗伯特·泽米吉斯

 剧照

阿甘正传 剧照 NO.1阿甘正传 剧照 NO.2阿甘正传 剧照 NO.3阿甘正传 剧照 NO.4阿甘正传 剧照 NO.5阿甘正传 剧照 NO.6阿甘正传 剧照 NO.13阿甘正传 剧照 NO.14阿甘正传 剧照 NO.15阿甘正传 剧照 NO.16阿甘正传 剧照 NO.17阿甘正传 剧照 NO.18阿甘正传 剧照 NO.19阿甘正传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22 16:30

详细剧情

  阿甘(汤姆·汉克斯 饰)于二战结束后不久出生在美国南方阿拉巴马州一个闭塞的小镇,他先天弱智,智商只有75,然而他的妈妈是一个性格坚强的女性,她常常鼓励阿甘“傻人有傻福”,要他自强不息。  阿甘像普通孩子一样上学,并且认识了一生的朋友和至爱珍妮(罗宾·莱特·潘 饰),在珍妮 和妈妈的爱护下,阿甘凭着上帝赐予的“飞毛腿”开始了一生不停的奔跑。  阿甘成为橄榄球巨星、越战英雄、乒乓球外交使者、亿万富翁,但是,他始终忘不了珍妮,几次匆匆的相聚和离别,更是加深了阿甘的思念。  有一天,阿甘收到珍妮的信,他们终于又要见面……

 长篇影评

 1 ) 阿甘正传

在广阔的蓝天下,一根轻盈而洁白的羽毛从天而降,缓缓地降落在阿甘的脚下。纯洁,美丽。

“阿甘,快跑。”他把自己仅有的智慧、信念、勇气集中在一起,他抛弃了所有的杂念,凭着直觉在路上不停地跑。跑出了辉煌,跑出了自己。

善良,真诚,淳朴,豁达。他没有豪言壮语,却以自己的行动帮助了貌似强悍的正常人,他的行为与成就正说明生活的真谛是真诚、坦荡与平凡。

对于阿甘的影响,他的妈妈,拥有着无法取代的影响。她是伟大的,为了他,付出了所有,甚至是自己。她是真真切切的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儿子,仅仅只是希望阿甘可以跟正常人一样生活。 珍妮,悲惨的一个女性。从小时候开始,从父亲那里得到的只有恐惧与贫穷的生活,这给她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造成了极大地扭曲,她渴望那种一呼百应的风光,渴望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可现实是残酷的,她一次次的被现实打到,尽管顽强的面对,不断地妥协,但是社会始终容不下她。堕落地靠近了毒品,后来成功的“牵回”了阿甘的儿子

影片,幽默,反讽,比喻,恰到好处。镜头剪接的律动和节奏能强烈地刺激着我们大脑的感观,情感。大部分的故事情节都是以阿甘的回忆形式来表现的,更突出了灵动和意义。

“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是什么味道。”

做自己,过好每一分每一秒。既然不能控制下一秒,那么完美的结束这一秒就好。

 2 ) 巧克力的骗局

长大了,觉得好莱坞不好玩了。
大概是因为,总能从看起来很娱乐,很简单的电影里面,读出其他东西吧?
那些东西使我不快。
很多感动过我的东西,也已经变质了。
比如说,再看《沉默的羔羊》,
已经不再觉得朱迪 福斯特是一个坚毅智慧的女英雄。
女人从来不是好莱坞电影行动的主体。
她仍旧是一个向男性寻求帮助,得到指示,完成任务的傀儡——
她是通过什么得到汉尼拔的信任的呢?
女性的魅力,脆弱,袒露的纯真。

再看《阿甘正传》,小时候觉得逗死了也感动死了的电影。
他回避了什么?
黑人运动,就在阿甘的家乡,阿拉巴马。
七十年代的嬉皮士和反战运动,还有女权运动……
在电影里,一个老实头一个保守主义的阿甘眼中,
完全就是胡闹和瞎折腾。
珍妮不是反叛,是自我糟践。她饱受摧残。
她的回归,也就是暗示着这些运动的失败。

那些巧克力糖,也许,并不是那么地甜。

 3 ) 阿甘的爱情

一个南阿拉巴马州的傻子阿甘,一辈子喜欢的一个女人就是珍妮,从小到大阿甘和珍妮就是好朋友,他们一起上学,一起长大,最后虽然相隔很远但是阿甘始终爱着珍妮,不管她做什么,不管她是谁,不管她变得多老多丑,不管她身在何方,阿甘始终在哪个南阿拉巴马的家里,日夜思念他的姑娘,日夜等待着珍妮的归来。

这就是阿甘,这就是他的爱情,这就是他的珍妮。

我们回想第一个场景,阿甘在珍妮的宿舍,珍妮问他将来要成为什么样的人,阿甘楞了一下,说:我不是做我自己吗?珍妮说她想成为一个歌手,成名,阿甘还是不懂,说他只想成为他自己。

我被这个场面深深打动,因为阿甘虽然是个傻子,但是他明白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成名,赚钱,成为一个成功的人,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做好自己,我们为什么值得让别人尊敬?是因为我们的职业?地位?还是家产?如果这样,那人的本身才成为这些头衔的附属品,我应该成为我,而且我只想成为我,对于阿甘来说,他只想做他自己,只想爱一个女人叫做珍妮。

在华盛顿的那一场,珍妮问阿甘为什么他对她这么好,土鳖一点的男人会拉着珍妮的手,含情脉脉的说因为我爱你。阿甘不是,他又摆出那个招牌一样的白痴表情,对这珍妮说: you are my girl(因为你是我的女孩)。

为什么不是I love you ?为什么不是我爱你?因为我爱你已经无需多言,如果我爱你,而你不爱我,那么对于我来说这就不能承受,我可能会找另外一个女人去爱,但是因为你是我的女孩,所以我可以承受你的背叛,你的逃离,我也可以忍受孤独,忍受没有你的日子,重要的不仅仅是我爱你,而是因为从我看见你的那一刻起我就知道,你是我的女孩,你是我的姑娘。

如果有人仔细想想这句话,看看阿甘那张单纯的脸,那双眼睛,就能体会到什么是爱一个人,什么是喜欢一个人,什么是认识一个人,什么是放弃一个人。

我常常会遇到这样的事情,恋爱中的男女,不管他们究竟为了什么恋爱,不管他们付出了多少,在付出较多的一方经常会抱怨,说自己付出的太多,或者回报很少。于是第三个声音就会告诉你:不要把男人(女人)太当回事,你越把他(她)当回事,他(她)越不把你当回事。

在我看来,这些都是懦弱的人,愚蠢的人,因为你们其实根本没有在恋爱。你们只是在爱情的称呼下自我陶醉,却在付出回报的时候露出了真正的不足。

因为爱情本来就是奢侈品,你不能因为孤独寻找爱情,你不能因为贫穷寻找爱情,就好像你不能因为自己还是一个处男(处女)而跟别人上床一样。爱情的价值在于当你的生活本来就已经很丰富的时候,突然你想找一个人来分享这一切,在你本来幸福的时候,爱情会让你更幸福。

所以这个时候的你根本不需要从对方身上获得什么,你有的就是付出的欲望,这才是爱情。

没有束缚,不要求回报,在爱对方的同时能够承受住他(她)的背叛和逃离。这才是真正的爱情。

爱一个人很容易,但是能想阿甘那样承受所谓的痛苦却非常难,因为这些不是爱,更像是对自我价值的证明。

那个南阿拉巴马的傻子阿甘,最终娶了珍妮,生了一个小阿甘。他们快乐的生活在一起。在影片最后,当阿甘站在珍妮墓前,用南阿拉巴马的口音说:我爱你珍妮。这是我们的眼里才会闪烁着泪花,为的不是这个傻子终于娶了珍妮,而是因为这个傻子拥有许多聪明人没有的感情:爱情。而那些自以为拥有了爱情的聪明人其实并没有得到爱,也不知道什么是爱。

这样来说,阿甘并不是一个傻子,至少不是一个普通的傻子。

 4 ) 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

生命就像空中那片白色的羽毛,或迎风搏击,或随风飘荡,或翱翔太空,或坠入深渊,阿甘的人生正是如此,虽然他是一个弱智儿,但他却拥有一颗纯洁而善良的心,他永远记得的是妈妈的叮嘱: “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可能事先知道你将会尝到的是什么味道。” “你必须明白,你和你身边的人一样,你和他们没有什么不同,一点也没有!” 阿甘天生就注定不是一个出类拔萃的人。但上天又是如此公平,往往,它会令起点不高的人比天生优越感十足的人更早,更深刻地认识到生活的真实。有的人常感觉生活负担过重,面前困难重重,因此整天垂头丧气,郁郁不欢。阿甘的信念这样的单纯,目标这样的清晰,即便先天不足,前有穷山恶水,他也以平常心视之,并最终一一跨过,这并不是说愚人之福,保持这种态度和意志的人,信念能减轻他许多关于生命的重负,而使他达到生命之巅。在生命的每一个阶段,阿甘的心中只有一个目标在指引着他,他也只为此而踏实地,不懈地,坚定地奋斗,直到目标的完成,新的目标的出现。   人的一生往往就是这样,可能会有很多困难,但只要你勇于面对,那么,你就可以到达属于自己的那片天地。相信自己可以成功的!

 5 ) 是部好片 但绝不是励志片

这部电影十多年来看了也有三四遍 有很多想法一直想说 今天组织起来 是准备好挨板砖的 不过鉴于豆瓣不是我的社交网络 被关注度极低 估计不会有什么板砖

其实就算有批评意见我也不在意 因为思维的拓展就是要依靠不同声音的碰撞 何况观点不代表立场 我可以喜欢这片同时可以提出批评这片的观点 同样只要对方能有观点有逻辑即可 未必要与我一个立场 至于爆粗者 其骂人的那一刻就是自降身价的时刻 我自然选择忽略

回到正题 不可否认这是一部佳作 只是我一直没弄明白为什么在中国这么火 该片在美国票房口碑大获全胜的话 我完全理解 但如果在法国印度韩国阿根廷等任何一个其它国家依旧火的要命的话 我就感到困惑了 Forrest Gump这部这部电影最大的意义 在于如长长的画卷一样展开了整个美国近几十年来的历史 从越战到嬉皮到硅谷 几十年来整个美国的大事件都浓缩在了这部影片中 即使片中keep running的精神 也是令美国人回忆起了当年在约翰-肯尼迪的支持下 由戴维-肖普将军发起的那次另人难忘的“大远足运动”对于这样一部影片 美国人势必会感同身受 产生巨大共鸣 再加上把Forrest加入资料片里的视觉效果 这部影片在美国大获成功完全是在意料之中的

蜗居、裸婚时代等为什么这么火?因为中国老百姓看了感同身受 能引起共鸣 如果这电视剧在美国也同样火 那真是让人困惑了

所以如果这部影片在美国能获得五星 那来到中国应该减掉一星才合理 可却为什么依旧高分呢?可能很多朋友是被Forrest不言弃的精神激励了 感动了 而我的观点很明确:这部电影绝不是励志片 Forrest也起不到任何励志的意义

影片的核心 不在于宣扬Forrest不言弃的精神 而是展现美国近几十年的历史进程 但如果单纯以旁观者的角度叙述 那就沦为一部二流的纪录片了 影片需要借助一个人的经历来展现这些东西 但这个人物灵魂不能太过贫瘠 不然就和纪录片旁白没有区别 所以编剧加入了适当比例的Forrest个人经历、爱情 同时为了尽量避免掉主角可能产生的主观观点 设定一个低智商人物是最合适不过了 其实Forrest的作用十分明显 就是保证历史展现的客观性与故事叙述的娱乐性之间的平衡

那么就算Forrest这个人物设定的目的不是励志 Forrest是否客观上产生了一定的励志意义呢?我认为有 但是极为有限 但凡励志片 虽然看多了都是一个套路 但至少拥有不可或缺的几个励志要素:遭遇挫折、自我否定、挑战自我、战胜自我等 一般体现在体育、舞蹈、搏击这些题材的电影上 虽然往往结局都是主角小宇宙莫名爆发 表现手法很假 但至少上述的一套核心过程 是适用于现实生活的 这样才能产生励志意义

回头再看Forrest Gump这部影片 他唯一和励志有关的元素就是不停跑不言弃 这是很虚的一个东西 虚到和为人民服务的口号一样的程度 自我否定战胜自我这些要素?一个都没 整部影片Forrest做什么了?什么都没做 就是不停跑 他获得那么多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只有两个:偏执和运气 而你再爱这部片 也不得不承认 运气占了绝对的比例 甚至连爱情的到手 也就是等到了 而编剧设置这么多运气的原因只有一个——将美国历史进程中的各个大事件承接起来 至于其励志意义 是几乎没有的 因为我们都清楚 现实中没有人能产生像Forrest这样的运气

可能有些朋友就是被他这种精神激励了感动了 我尊重这一点 但根据上述客观分析 确实不能把Forrest Gump当做励志片 就好比《两杆大烟枪》 借助了黑帮作为背景 实则讲述了一个充满戏剧化的精彩故事 但你不能说它是一部黑帮片

至于life i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这句话 不客气的说:废话一句 我把它翻译成大家从出生开始就一直在听的四个字:人生无常 连一句箴言都算不上 更无什么哲理或励志意义

所以我很困惑 这部电影和中国观众基本没有共鸣没有交集 何以产生感动?《当幸福来敲门》也是个美国故事 但是为生计煎熬、为儿子的幸福奋斗 这些元素是可以产生共鸣和催泪效应的 可是Forrest到底靠什么感动了大家呢?难道大家都是智商75而感同身受了吗?我可以理解有些人就是吃这一套——就像我就是吃《真爱至上》这个套路 不管多假——但全国范围内如此大规模地给出高分?我认为是跟风效应占了很大比例

再谈谈Tom Hanks的表演 必须承认是无可挑剔的 但是凭借这部影片获得影帝 我是有质疑的 我并不是质疑他的演技 而是质疑Forrest这个角色本身并不难演 从技巧上来说比郑则仕演肥猫强不了多少 横向比较:同样是演特殊群体的Dustin Hoffman 通过塑造雨人加冕影帝当之无愧 纵向比较:Tom Hanks在《费城》中的角色难度远胜于Forrest 获得影帝也当之无愧 但是在Forrest Gump中?我只能说这个角色体现不出Tom Hanks的水平 影帝不如颁给同年的Tim Robbins

综上 该片对于美国产生的社会意义、编剧架构、视觉效果各给一星 Tom Hanks的表演无可挑剔但受角色限制给半星 我个人认为三星半足矣

 6 ) 阿甘的珍妮——永远的珍妮

看到一些对《阿甘正传》中珍妮的质疑和非议,觉得有些遗憾。对于一个真实的珍妮,不能用简单片面的是与非,对与错,爱与不爱去判定,而是用一种更加宽容体谅的态度去给她一个客观全面的分析和公正。 1、阿甘的天使 对阿甘起到重要积极作用的其实就是两个女人,一个是他的母亲,另一个就是珍妮。 阿甘作为一个低能儿,是受世人鄙视和排斥的,强烈的自卑感让他的腰直不起来,所以母亲要用金属支架把他的腿固定起来,并坚定的说要让他接受与世人平等的待遇!一句话:挺起腰杆子来做人!母亲尽了全力,让他登上了平等的人生平台,享受与他人平等的待遇了。 但母亲不可能时时刻刻的陪伴着他。在平等的平台上,阿甘是个异类,而且要靠强力的支撑坚挺腰杆,压力实际更大了。珍妮帮了他,一个小小的坐位给了他温暖,信心和勇气,直到永远。并在他被人追打,受到了排挤、委屈、欺辱时,珍妮大喊:“跑!” 逃跑尽管是一种逃避,一种妥协,一种退让,但却是简单实际的生存方法。同时,阿甘跑掉了腿上的支架,从此他不仅挺直了腰杆,更是跑出了活力,在平等平台有活力的生存了。引申的讲,母亲教给他对人生的态度,而在遇到危机时,珍妮教了他生存的方法,并给予了他一种认同和温暖,尽管少的可怜,但却是一个柔弱无助的小女孩的全部。 同样是这个柔弱稚嫩的“跑”,使阿甘跑进了橄榄球队,跑进了大学,跑进了全明星赛。正确的态度和方法,使一个低能儿完成了超越,从此步入正常之列。母爱的伟大,珍妮的善良和关怀,刚柔相济,缺一不可。 临去越南之前,珍妮嘱咐阿甘:如果遇到危险的事就跑!而阿甘在这个问题上其实是矛盾的,因为他说过,长官要他做的就是他要做的。在他本人看来,去越南的意义就是战斗。请注意细节,在遇到袭击时,只有阿甘端枪还击了,而且在丹中尉下令撤退时,所有人都在撤,只有阿甘是迟疑的,好友巴布一再叫喊才使他想起“跑”字,于是跑的比谁都快。事实证明跑是正确的,因为只有他一个人跑开了,所有人都没出来,之后出来的仅存的伤者都是他背出来的,而且没有遇到一个越军。实际上,战斗已经结束了,全连报销了,越军撤了。至于丹中尉要求空中支援投放燃烧弹,目的就是他说的,要和所有人一起死在战场上。回到美国遇到珍妮,珍妮夸奖他,他说其实自己什么都没做,只是做到珍妮嘱咐他的事。同样一个简单的“跑”字,使他从战争中活了下来。 从孩童到成年,珍妮都是问题多多,自顾不暇。一无所有的她全部的付出显得那么柔弱,那么微不足道,但正是这样一个承受着不幸遭遇,处在社会边缘,孤立无援的弱者,对“傻子”如此渺小卑微的支持和关爱,却给了他除了人生态度之外的所有的前景和希望,并为之奋斗的勇气和动力! 2、珍妮的问题 珍妮的童年是不幸的,父亲和木屋给她留下了丑陋屈辱的阴影,从她离开木屋,就再也没进去过,因为她无法面对,想逃避但最终还是失败了。一句“我害怕”完全没有安全感,身边的伙伴就只有阿甘一个。长大之后在家乡的情况依旧无改观,她身边除了阿甘再无别人,依然是孤立的。 一个如此家庭,如此经历,如此背景的女人,在当地也是异类。但她与阿甘不同,阿甘的弱智是先天的,生来如此,所以阿甘固然要面对很多问题和困难,但他认为一切本来就是如此,他有外在的艰难,但内心并无困惑。珍妮完全不同,她因为过去的经历要面对的困难和问题,却是后天由别人造成的,她自己并没有错,完全是无辜的,但后果又是自己必须去承担的。 同样被视作异类,阿甘并不想去纠正什么。但对珍妮而言,这是必须要去纠正解决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没有人关注过珍妮,也没有人帮助过她。其实在这时,如果有一个像阿甘妈妈一样的长者,给予表妮一些关爱、支持和鼓励,用一个客观的声音告诉她自己是个好女孩,帮助她树立自信和勇气,情况或许会完全不一样,她也可以变得平和从容一些,但是没有。

珍妮只想说一句话:我是个好女孩,应该被世人社会认可和接纳。这种想法是双刃剑,本身就已经把自己置于现实的边缘了,太过尖锐极端了。因为这根本就是一个世人不知道不关心的问题,怀抱这个问题和心态是无法融入人群和社会的,只能越走越远,越来越边缘化。 最早,珍妮的心态是阳光积极的,她认为自己终有一天会在所有面前唱歌,得到鲜花掌声,其实就是一种认可和接纳。这本是正面积极的,但内心深处阴影始终困扰着她,穿校服拍《花花公子》。穿校服的应该是学生,而《花花公子》是成人杂志,学生与成人的矛盾,恰恰就是珍妮自身问题的体现,得到的惩罚是严厉的开除。珍妮的语言是:拍成人杂志的照片,只是一种美丽的展现和认可,并不妨碍自己是个好女孩,应该被认可。校方乃至社会的语言是:你不是个好女孩!我们不能认可接纳你! 紧接着,被社会承认的平台,就是坦露一切的在世人面前演唱。《风中吹》,掉下的羽毛,吹落的树叶,任其飘零。珍妮的初衷是好的,但途径和方式错了,同时现实也给了她严厉的批判,一下子被剥得干干净净。珍妮有错,现实太过严酷。责任,现实大过珍妮。 由此,一路飘零下去。 3、感情的付出 不管珍妮在现实面前有什么错,对阿甘的感情始终是真诚甚至是伟大的。或许需要真正有过坚持和经历才能体会,有时“爱”不是得到,而是一种关怀,一种付出。 上大学时,珍妮对阿甘说,她终要在世人面前演唱,这时她是积极的,自信的。这时阿甘是次要的,而被世人的承认和尊重是首要的。而如果自己做到了,作为一个正常人,作为一个被尊重的人,她能给予阿甘就不单单是一个“跑”字了。至于到时能给予阿甘什么,她已经预演了。 被学校除名去唱歌时,阿甘来了。珍妮说阿甘不懂什么是爱,而此时有些东西确实是阿甘搞不明白的。之后珍妮让阿甘不要再来找她,离开她。她不想因为自己过去的“不好”和现在的不好对阿甘造成不好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女为悦己者容,她只想让阿甘见到自己成功美丽的一面,而不是狼狈不堪的一面。所以她急于离开,去哪里都可以。但听到阿甘要去越南的消息,马上回身嘱咐了最终救了他命的那个“跑”字。 阿甘从越南回来再见面,第一时间彼此的呐喊和拥抱就是真心。但双方的现实差距却更大了,同时由于阿甘的出现使男友打了珍妮,证明了珍妮心中隐藏的爱。但珍妮彻底埋葬了自己的一切,彻底的要成全阿甘了。因为以此时阿甘的成绩和身份,不说找个十全十美的女人,起码也可以找个正常阳光的了,而太没必要纠缠于儿时的感觉来负担自己的阴暗和不正常了。 彻底离开了阿甘,珍妮也彻底绝望了。开始用摧毁自己一切的方式控诉报复一切的不公正了,直到自杀边缘,最终内心当中仅有的一点光亮闪动了,无论前途如何,她要再去看一次她的阿甘。此时,她在阿甘家里真正的睡着了,却又不知道自己将何去何从,她不想成为阿甘的负担,所以总是阿甘在说,她是沉默的。走到老木屋前,她扔了石头,扔的好!这是正面的发泄,一切的不应该都回到起点,不再逃避,宣泄出来,许多许多年前就应该这样! 4、转变和回归 阿甘求婚失败后伤心生气了,终于触动了珍妮。她反思也选择了,嫁给阿甘会因为自己的不好伤害他,但逃避了这么多年,阿甘丝毫没变,再拒绝再逃避对自己是条不归路,难道就真的可以成全阿甘吗?两边都是伤害,那么自己的本心呢?于是,珍妮终于说出来了:“I do love you!” 学过英文的人,都知道这句话里“do”的意义。 用正面积极的方式迈出这艰难的一步,她明白了。真实发生过的一切,就是真实的,无从逃避,也不用去逃避。纠结于应不应该的问题,试图当作一切都没发生,从现实的不公正中间去找回公正,并要这种公正得到世人和社会的承认,本就是虚无的,没有意义的。别人会否理解和认可以至接纳,都是别人的事情,自己能做的,应该做的就是真诚的接纳自己,积极正面去面对自己的人生。对自己的真心也是一样,爱就是爱,不爱就是不爱,浮于现实的标准和评判,而去逃避自己,逃避对方,同样没有意义,真诚的面对自己的真心就是正确的。

珍妮再次走了,但这次不是逃避,而是要去整理自己,然后重新振作回到这里,好好生活。而阿甘这次是真的“傻”了,唯一应对这种危险的伤害的方法,仍旧是那个“跑”字!他漫无目标的停不下来疯狂的跑,实际就是想不明白为什么珍妮总是离开自己?“shit happens”之后就是一个灿烂的笑脸,一直到想起妈妈的话:要想前进,就要放下过去的一切。这是给阿甘的,同时也是珍妮离开的答案。阿甘终于明白了,回家了。珍妮去世后,他推倒了破旧的木屋。 珍妮看到阿甘跑步,但她不能说。因为发现有了孩子,同时查出了病。一来孩子是否聪明健全,二来自己的病能否治好,都是未知数。所以,拖了三年多,知道时日无多的时候,才把这个健全聪明的孩子交给父亲,这是她最终能付出和给予阿甘最珍贵的。结婚是她提出来的,一切都变得正面积极真实了,都正常了。 珍妮,最终找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公正和幸福! 这一点不是冷漠的世人给她的,也不是残酷的现实给她的,而是由一个把真善美贯彻到底的“傻子”做到的。可喜,但同时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并不可悲,因为世人和现实都是真实的,人往往就是孤独的。阿甘和珍妮都是彼此的另一半,同时又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分离与回归的轮回。 5、结局的真实 珍妮走了,最终释怀解脱了,小鸟也终于飞起来了。 阿甘也像妈妈一样,完成了自己该做的,承担起了抚育后代的责任。童话书中的羽毛飞走了,阿甘超脱了,从此真正蜕变成一个完整成熟的男人了。 小阿甘是健全聪明的。因为珍妮是这样说的,她在找回阿甘之前就已经搞清楚了。况且一生之中,她只骗了阿甘一件事,那就是她爱他。 二人爱的立足点都不是自己,而是对方,都在付出。阿甘始终不渝的爱,珍妮的内心和矛盾,确实是需要时间和经历去慢慢体会的。但就在这平淡卑微中,却闪烁出人性中震撼的光辉! 不同的人,不同的境遇,不同的思考,不同的道路,但最终走到了一起。人生就像巧克力,不一定是什么味道。但不管是什么味道,做人应该是积极坚强的,做事应该是负责认真的,同时适时的“跑”一下也是可以或者必要的。 不是只有做出丰功伟绩的才是英雄,不是只有拯救了世界才是伟大,不是只有甜言蜜语花前月下才是爱情。珍妮为阿甘付出了自己仅有的一切,阴影不是她的错,她释怀了,并得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公正与幸福。但同时她又必须为自己犯的错误而付出代价,所以她走了。 这就够了,已经足够了! 阿甘用他那一贯简单生硬的口气,却又似从天籁处传来的纯美声音说: “I love you, Jenny. I miss you, Jenny!” 他就是这样说的……

 短评

Mama always said life wa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 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nna get.

7分钟前
  • 浪味仙
  • 力荐

我生命里最温暖的一部电影

11分钟前
  • 乔西
  • 力荐

每年看一遍,每年哭一遍,看看自己幸福还是阿甘幸福!时间:从2003开始每年一遍

14分钟前
  • 林愈静
  • 力荐

重新再看一遍,觉得奥斯卡当年颁给《阿甘正传》而不是《肖申克的救赎》,还是对的……更广阔,经得起各种解读,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点。

19分钟前
  • 荞麦
  • 力荐

人生就像各种各样的朱古力,你永远不会知道那一块属于你。总体来看整个电影的情节非常好!连贯!演技也好!故事给人的印象非常深刻!

20分钟前
  • 命中注定的爱
  • 推荐

看完有些伤感,为什么相爱却不能相守,阿甘在别人眼里很成功,但那到底是不是他想要的

24分钟前
  • 橐龠
  • 推荐

电影以一个虚构的人物阿甘为主线巧妙的融入了越南战争,水门事件,总统被刺,乒乓外交等多项历史事件,以一个小人物的视角看待历史问题,故事采用阿甘对白的方式讲述故事。电影展现了阿甘的乐观坚强,以及感染了周围人,相对来说还算励志。

28分钟前
  • 旅途人生
  • 推荐

《阿甘正传》总觉得有点伪心灵鸡汤的感觉。阿甘人生处处开挂有点不真实,相比较来说更喜欢《肖申克的救赎》。

30分钟前
  • 一起吃地瓜
  • 推荐

妈妈说,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请不要再续下一句,耳朵听的起了茧子。

35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这是一部美国典型的反智题材电影。聪明的人未必一定能成功。阿甘的智商极低,却情商极高。他一直怀着单纯的心,做了在别人眼里了不起的事,也尽力照顾身边的人。成功充满必然与偶然。人生就像是一盒巧克力。最经典的两句台词

39分钟前
  • 雨果
  • 力荐

羡慕珍妮,不管她多么叛逆、落魄、堕落,永远有阿甘在等她回来

42分钟前
  • 今天小熊不吃糖
  • 力荐

电影开篇,就告诉了人生的真实意义,就是羽毛,你无法决定和选择将要遇到什么,只能随风摇曳,在空中尽情的舒展美好!

47分钟前
  • 黛西
  • 还行

you are my girl.

50分钟前
  • mon babe
  • 力荐

傻人有傻福,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在我看来,阿甘的妈妈才是最伟大的人。很多普通人把低智商的孩子早早就放弃了,不让上学,不与别人接触,也许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但是这样以后孩子就等于废了……

51分钟前
  • 娜莉梦游仙境
  • 力荐

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不知道会选中哪一颗。

56分钟前
  • 眠去
  • 力荐

他的十二支船,每一支都是她的名字。她走后,他只得跑遍世界的每一个湖泊和沙漠来思念她,只等她一声召唤便死心塌地的回到她的身边。好莱坞编造一个这么纯粹的故事,让我们看到我们所拥有的感情,是多么的残破不堪。这简直是残忍的,不道德的。

1小时前
  • 亚比煞
  • 推荐

十年前看过一遍,那时还是一个小屁孩,就像Forrest的妈妈说的一样,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十年前的我绝对不会预料得到现在我会成为一个这样的大男生。Forrest Gump真是把"蠢萌"这两个字发挥到极致,我的意思是,蠢萌,其实也是上帝给予的天赋。

1小时前
  • 办公室甜心
  • 力荐

阿甘奔跑的意象,应该留在了很多人心里。

1小时前
  • 大头绿豆
  • 力荐

这部电影的主题是:“保守主义始终代表美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美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美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小时前
  • 陈毓秀
  • 力荐

太甜美的美國夢

1小时前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